金融工作会议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23 13:39:35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1

王书记指出,上半年,全省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和省内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积极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6722.8亿元,同比增长23.6%;各项贷款余额达5267.9亿元,同比增长23.9%,较好地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大力支持“三农”和抗灾救灾,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实现了全省空白金融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8.5%;大力实施“引银入黔”工程,上海浦发银行、重庆银行、招商银行、四川商行等在黔分支机构相继开业;大力推进直接融资和保险业加快发展,信邦制药、百灵相继上市,结束了省连续5年没有新增上市公司的历史,全省实现保费收入68.22亿元,同比增长39.25%。

王书记强调,当前省与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各金融机构一定要坚定信心,自觉按照中央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把稳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优化信贷结构,调控贷款投向,科学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切实加大对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服务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扩大规模、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各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主动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

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优势,建立与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监管部门要积极帮助和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正确处理规模扩张、风险防范、提高效益的关系,做到风险可控和合规经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要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信用风险,继续鼓励和扶持省相关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2

2007年1月19日~20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工作会议设定了近期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随后,1月20日~21日,人民银行召开了2007年工作会议,设定了今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16%的目标以及近期的工作重点。

金融工作会议重点

对比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我们发现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既准确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变化,又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首先,作为重点工作的银行改革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化。其次,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得到扩展,重点由“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扩展到“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最后,金融市场的发展重点得到扩张,由过去的“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转变为“大力发展资本和保险市场”。此外,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都有利于总体经济的长期平稳运行,减弱了经济体系中的潜在风险。

我们认为,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领域的高度重视。与单纯强调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身不同,我们发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同时举行了工作会议并且及时提出了一系列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这一系列措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表明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得到了整个决策层一致的高度重视(表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商业银行业绩的长期增长有正面的推动作用,而发展农村金融,促进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会产生持续的促进。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及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手段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于资本市场本身是长期利好。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等措施表明公司债券市场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这将会给债券市场参与者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同时也在信用风险的识别方面带来挑战。

经济不会大起大落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的重点部署是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实施(具体措施参见表1),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新闻稿中明确指出:“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这同我们在《人口红利提升资产价格》一文中的预测 ――“我们认为央行可能将广义货币和银行贷款余额增速控制在16%和13.3%。――是完全一致的。而央行表示“紧紧围绕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和我们在1月份曾表达的“货币政策以流动性管理为主”的论断基本一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并未公布2007年人民币信贷的增长目标,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流动性过剩使得数量化的调控日益困难,同时调控当局也在相应地逐渐调整调控方式。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3

“贵州金融业

赶超进位加快发展”

当代贵州:2012年年初国发2号文件颁发,3月份在北京召开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金融座谈会,5月召开全省金融工作会议,贵州金融业的发展似乎正在走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新阶段有什么不同特征?

周道许: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如今,全省金融业的发展正迎来历史上最好时期,全省金融总量不断扩大,金融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升,金融环境持续改善,呈现出“服务增强、发展加快、效益较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省金融业进入了赶超进位、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金融业整体实现快速发展。二是金融资源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三是金融业经营效益持续向好。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截至5月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487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2位;各项贷款余额7549亿元,同比增长2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7位。二是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朗玛信息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贵州创业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1至5月,全省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79亿元,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10亿元。三是保险市场持续增长。今年1至5月,全省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10.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居第7位。金融业主要指标在全国赶超进位态势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当代贵州:如何理解这几个重要事件对于贵州金融业发展的意义?

周道许: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重视金融、关心金融、发展金融”的信心和决心,对我省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其中金融政策的出台,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重点明确了对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建设、信贷资金支持、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发展等方面支持政策,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支持组建贵州银行、茅台集团财务公司。将为我省金融业加快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政策引擎”。

二是3月2日北京金融座谈会的成功召开,是全省金融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使国发2号文件金融支持政策项目化、具体化、制度化,推动尽快落实行动举措。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向各大金融机构推介贵州,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了解贵州、深化对贵州的认识、投资贵州,极大地推动了各金融机构在贵州加快业务发展,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与14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与金融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初步建立了金融支持贵州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省深入推进“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提供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5月25日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两个重要成果。一是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二是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促进金融加快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16号)文件,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金融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与贵州发展相适应的

现代金融体制”

当代贵州: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如何理解这一要求?对照这一要求,贵州金融业发展还存在哪些差距?要实现这一要求,需要从哪些方面重点突破?

周道许:全省金融工作会议针对我省金融业发展实际,提出全省金融业与全国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四个不足”:融资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争取政策扶持不足,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调配合不足。针对不足,省委、省政府确定将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融资需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核心为“加快全省金融业改革发展,形成主业鲜明、功能互补、融资便利、运作良好、治理规范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融资需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

为此,省委省政府要求要确保从巩固扩大融资规模、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扩大信贷规模,确保今年各项贷款增长18—20%,年末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二是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力争今年新上市企业超过2家以上,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突破200亿元,实现中小微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的零突破。三是发展新型融资,争取年内设立3-5家股权类投资企业,加快推进与民生银行等机构合作,设立相关产业整合基金。积极引进保险资金参与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保险资金在我省投资的零突破。四是实施“引金入黔”工程。积极推动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渤海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在黔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和鼓励省内外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县域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力争到201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特区)至少成立1家村镇银行。五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重点将贵州银行打造成为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银行。加快组建茅台集团、盘江煤电集团财务公司、省信用再担保公司。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特区)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力争今年25家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力争到2015年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在全省乡镇的全覆盖。

当代贵州:要实现贵州“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支撑?

周道许: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发展一个什么样的贵州金融业”的具体内涵:即贵州金融业要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全力推动“三个打造”(即将金融业打造成为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贵阳市打造成为立足本省、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确保实现“三个高于”(即确保“十二五”时期我省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平均水平、高于我省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力争达到“四个翻番”、“两个全覆盖”(即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0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14000亿元以上、上市公司达到40户以上、保费收入突破300亿元,均比2011年翻一番;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乡镇全覆盖)。

当代贵州:贵州省金融业如何在支持工业总量扩展的同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的发展,贵州金融业又将如何调整?

周道许: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省情的科学研判,指出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我省金融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工业强省战略的支持力度。

在支撑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方面,金融工作要将行业发展与工业强省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强力支持工业总量快速扩张。第一,扩大信贷总量,确保投资资金需求;第二,调整信贷结构,确保重点工业资金需求;第三,明确支持重点,确保工业总量突破。

在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金融要积极发挥引导功能,通过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贵州工业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三,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增强经济活力。

在支持工业园区方面,一是要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硬环境。二是要重点支持园区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完善投资软环境。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4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金融保障发展的主力军,今年保障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看,今年国内外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还是很突出,从我市来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困难和挑战不少,银行业服务保障及自身发展显得更为紧迫、更加艰巨、更具意义。在上述背景下,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进全市银行系统行风建设,意义尤为重大。

(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提高银行系统保障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银行系统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去年我市新增人民币存款、贷款增速均列全省第一位。就在上个月举行的全市货币政策信息通报会上,银行系统与各有关经济主体签订了45亿元的授信协议,充分发挥了金融要素保障作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银行系统着力开展金融创新,加大支农支小力度,设立了18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推出了粮食订单质押、林权抵押贷款、小企业三年贷、企业租赁贷款、海外贷付达等信贷创新产品,对缓解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银行系统保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信贷总量还不够大,地方金融实力还不够强,对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企业信贷融资成本总体偏高,尤其是部分银行采取“存贷挂钩”、收取“顾问费”等不规范行为,将自身业绩考核压力转嫁给企业,加重了企业负担,银行业效益远高于实体经济(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为45.3%,而银行业利润增幅为52.4%),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关系和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在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通过民主评议这个载体总结经验、查纠问题,能够更好地提升银行系统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提高银行系统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银行系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发展也卓有成效,经营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经营质量方面,银行机构经营机制特别是风险管控机制逐步健全,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和效益连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服务质量方面,银行机构通过拓展服务网点、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创新金融产品等各种途径改进服务、提升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融资政策的放宽,我市金融生态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市级银行新增7家;另外,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地方金融机构(组织)迅猛增加,到去年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银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推进,特别是目前部分银行机构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少数客户经理介绍、参与甚至直接充当资金掮客,窗口服务质量还不到位,部分一线员工服务态度差、服务效率低,不仅制约了银行业的自身发展,也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环境。而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可以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健全经营管理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三)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银行系统提高预防腐败能力的重要举措。建立以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治为主要内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中央、省委、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开展行风评议,正是贯彻落实这一决策的具体行动,是遏制和预防腐败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行风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行风评议,加强社会监督,可以帮助银行系统认真摸排和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从而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营造科学、规范、透明、高效、廉洁的银行生态环境,树立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干净干事、清白做人的良好形象。

总之,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做好银行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的各项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二、突出重点,讲究方法

在全市银行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涉及单位多、社会影响广,评议难度大、工作要求高,各地、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各级纠风办、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和银行系统要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突出评议重点,讲究评议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针对银行系统行业特点明确重点,体现特色。银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银行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因此评议过程中要突出服务质量这个重点,把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评议银行机构服务质量的标准,通过行风评议提高银行机构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群众和企业的期望、要求,更大程度上得到群众和企业的认可。同时,银行机构为群众、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是窗口单位和基层网点,因此评议重点要前移、下移,评议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银行系统窗口单位和基层网点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针对评议活动不同阶段确定重点,体现要求。查找问题阶段要重点围绕影响服务环境、阻碍企业发展、有损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征求意见阶段要重点围绕改善服务环境,减轻企业、基层和群众负担的好建议好办法;整改提高、建章立制阶段要重点围绕健全和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金融环境的体制机制。各参评银行要认真对照评议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二)要讲究方法。科学合理的评议方法、科学的评议机制是评议过程规范有序、评议结果真实可信的重要保障。在评议活动中,特别要注意把握两种方法:一是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民主评议,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评、人民群众议,群众是评议主体,因此要运用走群众路线的方法。银行系统要通过印发征求意见表、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开通网络和短信平台、走访服务对象、参加政风行风热线、参与“进村入企”和“双服务”活动等各种方式,让更多层面、更广泛的企业和群众参与到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多向互动,使民主评议结果更加科学、更加真实。各级纠风办和银行监管部门要积极通过第三方民意调查、网络评议、电视评议等形式,及时把握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抓统筹兼顾的方法。各参评银行要在全面接受监督评议的同时,切实把行风建设和评议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作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深化“金融要素保障年”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进千村走万户”和“入企业解难题”等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善于把评议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业务,一手抓行风,做到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着力提高银行系统规范经营的意识和水平。

三、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纠风办、金融办、人民银行和银监局要抓好组织协调,各参评银行要各负其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银行系统既是民主评议的对象,也是民主评议参与的主体,要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有机构、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纪律。参加评议的部门和社会各界代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银行系统,加强对民主评议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民主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总结,务求实效。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推进银行系统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工作的一种形式,但不能流于形式,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各参评银行要以这次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交流围绕中心保障发展、服务群众和企业、加强规范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加强典型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在全面接受监督评议的同时,切实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树立廉洁、务实、高效的行业作风,扎实推进银行工作的科学发展。总之,要通过评议活动,努力取得总结经验、整改提高的实际效果。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5

文章导读: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牵头,政府办、金融证券办、财政、农办、工业、公安、监察、检察、法院等市直部门及金融机构共同组成金融工作联席会议,着力研究部署、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一、领导重视

(一)组建有力的领导班子。我们成立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考核等工作。

(二)成立专门服务金融工作的机构。将金融证券办由原来隶属于商务局的股室单位,升格为行政支持类正科级事业单位,设10个编制,并成立了3人党组,配强了领导力量,配齐了懂金融,善管理的工作人员,为今后我市金融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牵头,政府办、金融证券办、财政、农办、工业、公安、监察、检察、法院等市直部门及金融机构共同组成金融工作联席会议,着力研究部署、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维护金融债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重大问题,大大加强了党政各部门在金融工作上协调配合。每年召开几次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金融工作专题汇报,部署规划金融工作。市人大、政协每年都要召开两到三次金融工作座谈会,对金融环境和信贷投放开展专题调研。

(四)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市财政除每年预算安排专项金融工作经费外,近几年,每年还安排20万元的金融创安专项工作经费,为金融创安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二、措施得力

(一)依法规范行政程序,打造诚信政府。出台了《加快市域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去年拿出奖励资金54万元,重奖了华融湘江银行、农发行、农行、建行、信用社等5家金融机构。作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公开承诺,整治面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乱”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兑付,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实行干部信用报告制,探索建立干部个人信用档案,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将个人信用作为重要依据。

三、效果明显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金融创安的效果十分明显。2005-2009年,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评中,我市三次名列第一,被评为**市“2008年度金融安全区”。**工业园成为全省第一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试点单位,民间借贷利率动态监测模式全省推介。2012年,顺利通过省级金融安全区考核验收。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6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之前的云南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总结了云南金融工作在2009年所取得的10个方面的重大突破。综观这10个方面的重大突破,有七项是数字方面的突破。其中:一是全省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2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到8780亿元。二是全省新增信贷投放达218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三是全省直接融资220亿元,首次跨上200亿元台阶,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成功注册15亿元中期票据,实现了我省在中期票据市场融资零的突破。四是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银政合作,协议总规模达到1695亿元。五是全省保险收入首次突破180亿元,保险赔付达到65亿元。六是全省新增涉农贷款突破800亿元,达到925亿元,发放惠农卡近160万张。七是全年中小企业贷款新增799.85亿元。这7项数字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云南省的金融规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另外三项则是金融开放、投融资及金融政策方面的突破。一是已开展了中缅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地方商业银行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代表处的工作取得突破。二是新组建了林业、文化产业、水务等3家投资公司。三是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直接融资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改善服务支持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在云南省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别指出:规模才是硬道理!云南省2009年金融行业所突破的规模,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局面。2009年云南省GDP总量达6168亿元,增长达12.1%,排名全国增长第13位,这与金融规模的突破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说,2008年是金融业的危机时期,2009年是金融业的挽救时期,2010年则将是金融业的调整时期。2010年以后,新的金融模式会得到确立,新的金融体系会得到建构,新的金融环境会得到形成。围绕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低碳经济、高科技产业将成为下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而在2010年1月的云南省“两会”上,秦光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生态为特色,发展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为关键,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为彩云之南的未来发展定下绿色的基调,“绿色经济”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主题。而另一方面,云南省的“桥头堡战略”也在进一步明确,云南作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作为中国――东盟经济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的枢纽,作为泛珠三角贸易区“9+2”的重要一分子,云南省的桥头堡地位清晰可见。“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和实现,必将大大加强云南省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亚洲国际经济体中的地位。加之云南自1996年提出并升级为“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两强一堡”的总体战略任务构成了云南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的战略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工业等任务十分迫切。2010年,云南省要实现GDP增长9%,保持相应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7

二是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稳定工作,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推动已改制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银行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持续提高。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商业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度加快,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继续发展短期融资券,推出了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圆满完成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全面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做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准备工作,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开展小额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开展外汇专项检查,外汇管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探索建立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和评估方法,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金融稳定工作不断推进。积极倡导和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改革和规则制定,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金融政策协调和市场互动合作,国际及港澳台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民银行立即组织专门力量,实时监测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及时研究对策,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国内潜在金融风险监测,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国内金融体系稳定。密切跟踪跨境资金流动。及时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帮助企业减少汇兑损失。做好外汇管理的应急预案。利用各种金融合作平台与各国际组织、中央银行等开展形势磋商和对策研究。与韩国银行签署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货币互换协议。研究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危机应对意见,切实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四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金融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金融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冲击,确保了网络通讯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银行业奥运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统计工作。金融研究工作开创新局面,研究成果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圆满完成奥运支付环境建设任务,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货币金银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现金供应,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和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代新型国库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救灾款及时拨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国库资金安全运行。征信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完善征信管理制度,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工作。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采集范围扩大,数据质量提高,功能有效发挥。反洗钱体系逐步完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已覆盖整个金融业,反洗钱监测分析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五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内部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会议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明确提出了2009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政策措施。会议分析,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将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将继续加大,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

会议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金融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和三十条意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会议强调要重点把握处理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着力货币信贷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9年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要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均衡摆布信贷资金,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

第二,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合力。要在国家统一宏观调控下,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合拳。建立和实行重大政策和事项的协商处理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行动配合,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发挥信贷投放、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的作用,多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要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同时,必须充分重视发挥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的作用。要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扩大债券发行规模,鼓励股本性投资,创造条件有效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要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发挥民间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民间多样化需求中的独特优势,积极规范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方式。

第四,支持经济发展与维护金融稳定并重,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维护自身稳定并重,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一手抓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一手抓好维护金融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商与政策协调,形成合力,密切监测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好各项应急预案。

会议提出,2009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会议确定了2009年的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流动性分析预测,灵活调节资金供求,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进信贷管理和服务方式,保证资金渠道畅通。积极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新增信贷资金。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发放并购贷款或其他方式贷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指导金融机构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鼓励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推动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和制定有关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支持居民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帮助出口企业减少收汇风险,保持出口稳定发展。继续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试点,进一步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二是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维护金融稳定。继续推动已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扎实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公司完善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体系,推动县域事业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改进“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完善其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推动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强化内部管理,防范业务风险,做好全面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推动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和光大集团重组。进一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方法,提高金融风险监测和预判水平。依法妥善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快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快推进和创新资产证券化。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研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高收益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加强金融市场制度和基础建设,研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建设,继续完善债券做市商制度、结算制度及经纪制度。完善黄金市场监管制度,推动上海黄金交易所建设询价交易系统。积极稳妥地推动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推动理财产品、境外机构等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支持外贸出口,提高企业预收货款和延付货款比例,加大对境内企业境外战略投资的支持力度。完善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均衡管理,做好对进出口与贸易收付汇的真实性及一致性的审核工作,加强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个人外币现钞提取和结汇管理。改进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研究应对国际收支异常变化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外汇交易行为。

五是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推动金融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继续完善人民银行信息化架构体系,逐步落实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监测,充分发挥制度性经济调查的作用,抓好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确保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顺利运行。扎实推进金融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和特色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提高中央银行决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支付体系建设,研究拟订中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发展银行卡产业,推广公务卡应用,规范第三方网上支付,研究推动支付领域地区合作和国际合作。加强货币金银管理,进一步提高现金分析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合理摆布现金库存,确保现金供应,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深入推进反假货币工作,完善反假货币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国库改革与创新,逐步推广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实现财税库银税收收入联网覆盖全国,加快联网和银行卡缴税试点进程,加强国库统计分析,进一步完善国库制度体系,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征信制度建设,推动征信标准化,规范业务管理,促进市场发展。完善反洗钱法律体系,加强反洗钱对外交流和合作,制定中国反洗钱战略规划,加强人民银行系统反洗钱机构合力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欧亚反洗钱及反恐融资小组(EAG)等国际反洗钱组织的工作。

六是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切实加强国内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认真总结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化危机为机遇,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增强抗危机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应对危机工作,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继续深入开展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做好边贸本币结算和与非接壤国家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工作基础上,认真落实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海峡两岸开展实质性金融合作。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8

《金融会计》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涉及金融相关知识,应在学习《会计学》、《财务会计》、《金融学》、《商业银行实务》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由于与《财务会计》中以工业企业为主的业务核算区别较大,不容易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金融会计教学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金融会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的财经院校的调查,总结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重视不够,地位有待提高

该课程的性质从部分高校教学计划来看,主要在金融学、会计学专业两个专业开设,大部分为必修课,还有部分院校是选修课。绝大部分院校都未将该课程列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一般为2-4学分。课时最高的64课时,最少的是24课时。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该课程地位较低,学校重视不够。

(二)选用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较陈旧

笔者通过了解目前国内高校使用金融会计教材的情况,发现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参差不齐,有的采用最新的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或十一五规划教材,而部分院校采用的还是新会计准则前出版的教材。其中有个别教材质量较差,内容缺乏创新。这就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新准则变化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金融会计应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但从各高校网站的教学大纲来看,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而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业务都没列入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为《金融会计》,实质上就是《银行会计》。大大缩小了课程的覆盖面,也就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金融会计因其特殊性,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设有实验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各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学手段等原因,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毕业后到了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单位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情况。从目前部分院校建成的实验室情况来看,其条件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条件好的院校建设了金融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主要采用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条件差的、缺少资金的院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只是根据单项实验资料填制几张凭证、登记几个简单的账簿而已。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差,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除了硬件条件差外,实践教学的课时也较少。有的院校开设的实验课为12课时,而少的只有4课时。实验课课时太少,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在金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财务软件。高校实验室购买的财务软件基本都是院校版或教学版,而像商业银行使用的都是从知名软件公司定制的软件。这也是造成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原因之一。

(五)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会计课程师资来看,很多老师都是从财经类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学历较高,基本上都是硕士或博士。但通常缺乏实践经验,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这样就很难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三、对《金融会计》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金融会计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地位

笔者希望各财经院校提高该课程的地位,建议将《金融会计》定为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有条件的院校应将该课程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学分定为4学分较为合适,学时调整为64课时。也就是每周4课时左右。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选用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以适应教、学双方的需要

选用教材的质量优劣,既影响到教师讲授内容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自学的需要。以笔者教学经验看,如果某位老师选用的教材不新或不好,学生的反应较为强烈,意见很大。原因很简单,学生花钱买教材,就希望教材质量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为了对教学、学生负责,选用的教材一定要过关。此外,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想对金融会计教材的编写提一点建议。这是很多教材共存的问题,就是对银行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实际案例等介绍较少。并且各商业银行在部分业务上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还是有差异的。如银行系统内资金汇划等业务,各行采用的科目,核算方法是不完全一样的。各有各的做法。所以,笔者建议编者中应邀请商业银行尤其是已上市银行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担当顾问,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三)教学内容应覆盖各类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改变

目前部分高校只重视商业银行会计,而忽略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主要业务核算的现状。由于加大了教学课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内容还是可行的。另外,建议除了开设《金融会计》课程以外,也可开设《保险公司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金融会计的教学更加系统。

(四)重视金融会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以新会计准则为准教好理论知识外,组织好实践教学也同样重要。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最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希望应聘者录用后能直接上岗胜任工作。因此,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实践教学。走的是培养人才适应市场之路。所以,社会上也掀起了职业技术学院热,受到更多求学者的青睐。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引起领导的重视,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从硬件上保证教学的质量。软件采购上实现公开招标,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财务软件。此外,还应增加实验课时数,选用好的模拟实验教材,配备专职的实验老师组织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有可能,建议单独开设《金融会计实验》课程,更好的配合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做好任课教师岗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9

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推动国有银行的振兴,目的就是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一指导方针,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须担当起更大的责任。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眼下,银行信贷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利差收入也是银行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信贷业务紧密联系着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因此,如何适时适当调整信贷结构,对于能否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记者从日前先后召开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各行均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针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首先要努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对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金融机构服务经济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还包括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等方面。

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将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该行明确提出要求,要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四大新市场”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速。

除此之外,工行还将加大对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新兴消费市场的开拓力度,创新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小额消费信贷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优质商户、新兴消费业态中的高端商户的合作,大力发展直接消费信贷业务。同时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国家政策鼓励进入的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发挥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

建行方面则表示,该行会继续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企业、行业贷款,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优先支持国家在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国家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提出,今年该行将根据“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确定投放重点,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

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强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具体到当前的实际,即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这部分客户往往是金融市场中绝对的“弱势”群体。

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后,各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各行需要面对的是更加难以把握风险却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2012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都会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向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

如工行,该行已经明确提出,会持续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重点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契合的贸易融资等短期贷款,积极支持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行不但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还将此项业务视作本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并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模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

除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倾斜”外,小微企业还会得到来自银监会的“监管倾斜”。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

“三农”一向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不过,由于针对“三农”的机构设置和产品开发还很薄弱,相比于小微企业,针对“三农”的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支持。作为“三农”服务的主力银行,农行今年提出继续扩大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以“村村通”和惠农卡为重点,继续增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继续搞活县支行,提升县域市场竞争力。另外,建行也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县域乡镇适当加快建设网点,完善服务网络和渠道,为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工作会议要点篇10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分业经营的模式给“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带来诸多挑战,“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愈加显得紧迫。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探讨,认为我国应该立足国内分业监管的客观现实,建立并完善以央行为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的出台,我国的金融监管确立了“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和全新的竞争格局,金融创新加剧,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尤其是综合经营的趋势在逐步深化,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监管文献综述

国内有的学者比较赞同的方案是在“一行三会”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协调机构。巴曙松认为,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理想状况是成立一个常设的、类似于协调委员会的机构,对“一行三会”及财政部的监管进行协调。刘燃、韦新莲认为,应在“三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协调机构,负责与人民银行对话。郭春松认为应建议成立由国务院领导挂帅,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全国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负责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监管问题、重大金融风险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李论认为,在目前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应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将其定位为监管协调机构,解决一些综合性、全局性的,专业监管机构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发挥协调作用,并不直接参与监管。

有的学者认为在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时应该明确建立牵头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权利边界。江世银认为,应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主体地位和牵头组织功能。许传华建议,建立全国金融稳定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一行三会”主要负责人,高法、高检、财政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下设办公室,人民银行牵头办公室具体工作,负责货币稳定、重要监管政策协调和重大金融风险处置政策的制定及部门协调。

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

(一)国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

从国外的情况看,在有多个金融监管机构的国家,法律一般都会对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作出规定。归纳起来,加强协调合作的法律机制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建立一个法定的协调机构,由法律直接规定协调与合作的框架和相关制度安排,由协调机构专门行使协调职能。如美国1978年的《金融机构监管和利率控制法》规定成立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协调美联储、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国家信用社管理局和储贷监理署五家联邦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建立统一的监管原则、标准和报表格式,统一各监管机构的政策和监督检查活动。

第二种是由专门的法律规定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事项。如韩国1997年通过的《设立金融监管机构法》对负有金融监管职能的韩国银行、财政部、金融监管委员会(fsc)、证券与期货委员会(sfc)、存款保险公司和金融监管服务局(fss)相互之间的职责分工、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三种是由法律对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出原则性要求,具体的协调合作框架由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协调合作安排确定,如在监管机构之间签订谅解备忘录。如英国2000年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要求金融服务局(fsa)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进行适当的合作。根据这一规定,英国金融服务局与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通过签订谅解备忘录等形式作了具体的监管合作安排。德国建立了由金融监管局和中央银行参加的金融市场监管论坛,协调监管局与央行之间的监管事宜,并对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综合性监管问题提出建议,该论坛由监管局派人担任主席。澳大利亚成立了由中央银行、审慎监管局和证券投资委员会三方参加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就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的改革、协调与合作等问题交流信息和看法,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委员会主席由央行行长担任,秘书处设在央行;另外,央行与审慎监管局、审慎监管局与证券投资委员会还分别建立了协调委员会,由央行副行长任主席,协调双边合作的具体事宜。

从国外的经验看,虽然采用的监管模式各有不同,但大体都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协调合作的框架。如美国通过美联储、英国通过金融服务监管局来进行金融监管的协调。

总结这些国家的监管协调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立法手段,直接规定各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框架,对它们的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监管的协调合作有法可依;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签署监管各方的谅解备忘录,规定监管协调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第三个层面是依法成立协调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进行多边合作及负责具体的协调运作。

(二)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情况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三会”联合组成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会议成员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主席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并邀请央行等部门参加讨论和协调有关金融监管的重要事项、已出台政策的市场反应和效果评估,以及其他需要协商、通报和交流的事项。二是由银监会召集成立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由召集人负责召集。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责;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互通信息,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三是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该会议由人民银行牵头,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指导全国反洗钱工作,制定国家反洗钱的重要方针、政策,制定国家反洗钱国际合作的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动员全社会开展反洗钱工作。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全体会议,如有需要,经成员单位提议,可随时召开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会议。四是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于1994年,由人民银行行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目前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已扩大为28家,是我国反假货币工作的最高组织形式,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打击、防范假币犯罪活动工作,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教育、管理等工作。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机制不够健全,制度软约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第十八条规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会议时,可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或其它部委参加。“一行三会”当然可以根据各自履行职责的需要进行沟通与协商,但这种沟通与协商是平等的、自愿的,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这个联席会议的效果有限,难以发挥事先预警的作用。

现行的协调机制难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形势下,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进入。外资银行具有很强的国际性,金融交易技术复杂,不但实行混业经营,而且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逐渐开放,外资银行将重点经营那些我国较少开展的新型金融业务,如金融租赁、投资组合、保险中介及金融衍生产品。国内金融机构出于市场压力,也将加快金融创新,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性、投机性、高风险性、虚拟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将大量增加。而在目前分业监管制度下,对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如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协调,金融控股公司常有机会利用管制差异进行监管套利,规避管制以实现监管套利最大化。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有待加强。尽管央行不负责金融监管,但它仍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另外央行还将通过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方面的及时反应,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问题。货币政策目标和银行监管目标冲突外部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的效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梗阻导致政策效果不佳。货币政策的传导有赖于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职能分离后,货币政策的传导因失去了银行监管职能的支持,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下降;货币政策信息与银行监管信息的互补性减弱。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本文结合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和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探索,认为我国应该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分步骤稳步推进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做实监管协调工作,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及健康发展。

(一)健全法制并明确监管协调机制的部门、职能、权利边界

1.建立监管协调组织体系。依据现行的人民银行和各监管机构的组织体系,可以组建一个以“一行三会”、财政部为基本框架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组成部门、职责、内部分工等,明确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处置预案,确保在非常时期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目标一致、协调配合、有序监管;尽快出台金融监管协调工作方面的法律和行政规章,使金融监管协调工作真正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2.明确以人民银行为主体的监管协调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立足国际国内金融发展的长远考虑,基于目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现实,对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预留了法律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就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牵头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资金清算、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及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等方式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有效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金融创新力度也在加大,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潜在金融风险具有交叉性、传染性特征,存在演化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因此显得更为重要。

三是人民银行作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和金融资源配置战略的主要承担者,决定了其在金融改革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其在协调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金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为保证金融改革沿着正确轨道进行和最终的成功,也需要人民银行在金融协调机制中居于主导地位。人民银行应将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统筹考虑,维护金融监管政策的公平,构造有利于金融机构平等、有序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服务消费者提供合理保护的保障体系。

(二)加强内外协调以维护金融安全

1.对内协调机制建设。一是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的协调。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总体目标是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等综合性金融机构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协调,避免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以促进金融稳定,维护金融安全。因此,各监管部门应该站在维护金融安全的高度去加强专业金融监管。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为各金融监管机构共享的金融信息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利用现有的支付系统等优势资源,建立统一的金融信息平台,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监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信息进行集约化分析和处理,监管机构提出的问题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协调解决,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做既能够节省信息平台建设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也能够减轻被监管机构报送信息的压力。三是建立主监管和联合行动制度。随着综合性金融集团的兴起和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对金融集团内各子机构的监管如何协调,对某一项新的综合性业务如何设计科学的监管标准和具体的监管措施,都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来进行协调。

2.对外协调机制建设。一方面是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另一方面是与外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及国际资本流动障碍的减少,外资银行在我国扩展迅速,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成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一环。由于外资银行经营的跨国特性,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远不是一国监管机构所能完成的,需要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更多的合作。巴塞尔监管委员会于2001年 5月《加强银行监管者之间合作声明书的基本要素》,提出了有效的监管合作必须具备四大基本要素,即信息分享、现场检查、信息保护和持续协调。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12款规定: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证券法》第十章第179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当国外金融监管机构设置与我国相似时,我们采取上述法律规定的措施不存在问题。而当国外采取统一监管模式时,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加强与他们的协调和沟通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