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类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5 21:03:19

小班分类教案

小班分类教案篇1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8

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的导学案是一次新的尝试,目的是想通过小班化背景下的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教学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较为困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频率就越低,甚至有学生连同学的名字都叫不上,更谈不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学生的数量少,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样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越容易。

2.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没有充分的准备,想要很好很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是比较困难的。而小班化教学则不同,首先,宽松愉快的小班化教学,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其次因为小班化人数少,学生可以以个人、或结对、或3-5小组,来进行探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第三,互动中教师激发了灵感,更加积极钻研,改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更高效的进行科学探究。

3.小班化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班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最合适的学习方案,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和促进每个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班化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好似桥梁,将教师与学生巧妙地联系起来。导学案好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影响学生对化学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导学案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设计时,把重点放在对教材的理解、解读上,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准确理解、解读教材,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在备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小班化的特色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通过分层学习训练、相互结对学习和加强个别辅导,来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分层化掌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备学生

针对小班化的特点,我们的备课应该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程度较高的为A类、程度中等的为B类、程度较低的为C类。教案设计尽量让A层同学吃得饱,B层同学跳一跳学得好,C层同学低起点、小坡度、多循环,也能消化。要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分层。

3.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

小班化教学非常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构建怎样的教学空间,才能适应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需特别关注的环节,应该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时的关注点,并且也要在导学案中中予以体现。

三、小班化导学案的实施

1.课前

在上课的2~3天前,教师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自习。小班化的学习小组成员在预习过程中会对同样的内容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有不同的声音就有争论,这种争论使我们教师所乐于见到的。有了争论总要解决,学习小组就会通过请教老师、上网、小组讨论等各种手段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原本在课堂上需要讲解的知识通过同学的相互讨论,有的时候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不仅如此,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2.课中

经过提前的预习,自习。学生个个都自信满满,这种自信或多或少带有一点自负在内。这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起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导学案片段:

在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中是关于实验安全的知识,很多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都采取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了化学的自身学科特点。这节内容,采用了导学案先让学生预习后再来做实验,而且是分组合作,小班化学生数量少,教师能顾及的面更广,实验的安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组实验(“黑面包”实验):

1.仪器与药品:100mL烧杯、玻璃棒、白砂糖、蒸馏水、浓硫酸。

2.步骤:向烧杯(100mL)中加入研得很细的白砂糖7g,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将糖调成糊状,然后小心地加入约4mL的98%浓硫酸。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浓硫酸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现象,这是一个偶发事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3.课后

一堂课上完以后,课后必须要巩固。在设计课后巩固练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导学案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要注意承上启下,要照顾到每个不同层次的给学生。一节课45分钟,但是课后的时间却很多,导学案课后习题的精妙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拓展能力,可以说是开辟了第二个化学课堂,而这个课堂的主角完全是学生自己,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反思

1.小班化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反映

刚刚接触到导学案时学生们就迷茫和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把导学案和课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渐渐得学生知道了“要学什么”,懂得了“要如何学” 。通过导学案学生认识了课堂思路,知道了“要学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带目标去学习;知道了课本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2.小班化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的困惑

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分配有时不合理,过多的花在了合作和探究上,忽略了归纳和总结,针对不同的课型应该设计不同的导学案如:“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再如:“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小班化具有班级规模小、利于开展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多、尊重多元等特点。在小班化背景下的导学案发挥出它的优势导学案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展现它在素质教育中真实有效,越来越突出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小班分类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更好地促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组织

成立班主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小命

副组长:程建军

成 员:陈志庆 原海锋 田晋芳

三、培训目标

此次培训为班主任工作作前期准备。以期各培训教师能适应正常班务工作,达到提高学生自律性、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德育素质;提高学生集体观念。

四、培训内容

1、专业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职业道德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岗位职责》、《中学教师十不准》等。

德育理论类:《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等。

德育管理方法类:《班主任工作案例》、《中小学生安全须知》等。

2、专业素养:

(1)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修炼

(2)班主任的能力训练

(3)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艺术

(4)班主任的关系协调能力

(5)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3、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教育能力,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五、培训途径与方法

全体教师,每年为一轮次。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

1、学习反思:

(1)聘请高级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作讲座、经验介绍等。

(2)自主学习、学会反思。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深化成功经验,形成班主任工作个性风格。

(3)实行培训交流,提高素养。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学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2、实践训练:

(1)教室布置

(2)盛大节日黑板报专刊

(3)主题班会

(4)班主任工作案例

(5)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教育

(6)与家长联系方法与技巧

3、导师引领:

积极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请德育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一个小群体的辅导。

4、专题研讨:

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如:班级活动的构思与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与学生共成长研讨、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研讨等。

六、培训措施

1、建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分别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合格以上(含合格)发给一定的奖金。

小班分类教案篇3

关键词:“班班通”建设;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i Qilong

(Taigu Primary School,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Jinzhong030800,China)

Abstract:"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nat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spirit of full adv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big move,this article from the"Class to Class"building ideas,building models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rea described and description,that the basic education uni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lasses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Application;Experience

“农远”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环境,“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解决了中小学校“信息孤岛”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障碍的问题――“班班通”,提上了国家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一、因地制宜实施“班班通”建设

我县在全面推进“班班通”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网建库同行、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

(一)以县统筹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008年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建立太谷县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淘汰及可持续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并制定了太谷县“班班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政府下拔资金以县统筹。县直中小学建设资金以校自筹为主、以县下拔为辅,农村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资金以县统筹为主,以校自筹为辅的资金筹措体系。并确立六年一个周期进行补充更新的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确立三种建设模式

一是对于县直中小学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采取“网络+电脑+电子白板”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二是对于其他县直中小学、乡办中学以及乡所在地小学采取“网络+电脑+投影”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三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特别是小规模、小班容量的学校在考虑建设成本特别是后续维护成本的基础上,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采取“网络+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实践证明这一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班班通”建设模式更能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我县“班班通”建设工程实行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

第一步2008年前县直中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省级实验校实现一类建设模式。

第二步2009年前及乡办中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实现二类建设模式。

第三步2010年三类以上小学及其他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三类以下其他小学按三类建设模式完成。

(四)建网建库同行立足资源整合完善应用环境

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时期,我县不但实现了“校校通”,并在此基础上各处室、各专用室、各教室等凡是教学、管理所涉及的结点就预留了网络端口,并组建不同标准的校园网。其中7所县直中小学、2所农村小学、1所乡中心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站、乡中心校网站及教学资源库。“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站建设、“班班通”工程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用环境。

二、落实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更主要的是课堂教学开放的变革,“班班通”实现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资源共享。

(一)建立开放教研新模式

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单纯依靠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利用“班班通”的实时观看、即时交流功能,可以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教研网络。可以突破原来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实现教学与教研同步。

(二)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一手抓“班班通”建设,一手抓资源库建设,积极创建三大“资源超市”:即本土教学资源超市、县域教研资源超市和特色教育资源超市。首先,建立本土教育资源超市,把我县第一线教师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整理分类,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其次,建立教研资源超市,把学科组建到网络上。组织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利用教育博客共同研究、开发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研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教学资源超市,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及时下载,统一整理、归类,建设各学校资源库,在全县范围内向教师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推进教学模式探究

建设“班班通”是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来到学校、进得课堂。知识与方法、资源与技术能用得上,能用得好。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基于“班班通”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是同题异构式教学模式探究。针对教师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发挥互动教研和集中备课优势,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专长,进行教学专项突破。二是导学案式教育模式探究。针对校内、校际、城乡教育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进常态课堂有效公开

课堂公开是教育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基于教师“教”的课堂公开不仅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即导学案教学整体推进过程中常态课堂的有效公开也真正成为常态公开。无数的事实也表明,教师课堂越公开,教法就会越灵活,效益也就越突出。

小班分类教案篇4

【关键词】优才教育 阅读课 系列化教案 叙述类阅读 议论类阅读

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有利于智力开发。读书越多,脑子越活,观察、判断、推理以及想象能力就不断加强,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感知过程,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与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就是智力的基础。同时,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基本过程的训练,是思维方法的训练,这都属于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智力的核心。”①随着信息社会信息的急剧增长与更新速度的加快,我们不但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尽最大可能的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更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一教学领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块尽可能广阔的天地。本文所指的阅读课,即指课程化了的课外内容的阅读课,一般在图书馆、阅览室完成。在中学教学实际中,这类阅读课该怎么上、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该怎么评估测控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优才班的语文教学,作为本校教学特色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思考如何利用好阅读课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容量与文化视野,开发提升其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尚需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索。

目前各方面形成的共识是,优才班学生课外内容的阅读时间与阅读量应该有充分的保证。因为这些学生的先天条件确实优于普通学生,在等量等强度的正常教学任务下,不应该将他们限制在应试任务中,而应将阅读课作为充分发挥他们才智与能力优胜性的舞台,因为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从教育的功能来看,受教育者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有知识的人;第二层次,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会思考分析的人;第三层次,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人。”②因此教师势必要将阅读课上成真正拓展个性的课程,而不是简单的累积一些知识就可以了事的。优才班的阅读课理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镇,其作用应该是无可替代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操作。

阅读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开设上极大的随意性,即开设者在没有主导思想的指引下,便仓促上阵、盲目施教,最终以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阅读”替代掩盖了作为“课”的严密有序的本质。这种误区如果在优才班的教学中不加以妥善解决的话,那阅读课这块阵地就形同虚设,它至多只是给学生提供了45分钟的休闲时间而已,根本起不到教学教学应有的目的。

阅读课既然是课,就应该有课程实施的指导文本——教案。教案的出现,是施教者教学理念的具体化、措施化,是对一堂完整的课的过程与环节进行组织与引导的“实施手册”,也是阅读课真正有序化、计划化的体现。很难设想,没有教案的阅读课,教师与学生会真正有目的、有序列地参与进去。缺失教案预备的阅读课是无法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的。要在优才班实施有价值、能达成具体目标的阅读课,就必须编制出详细严密而又灵活开放的特殊教案。

确立阅读课必须有教案是第一步,要使优才班的阅读课真正步入正规化,还必须使这种教案系列化,形成独特的教案体系,实际也就是形成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系列。由于阅读课不等于简单的课外阅读与课外作业,而是切切实实的课堂教学,因此它应该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换句话说,它必须有一个既定的依托——课本知识。这不但体现了语文“课”的目的,也是防止阅读课无序化、散漫化的有力保证。当然,“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缺一便无法提高和飞升。”③

但阅读课毕竟和一般的语文课有着明显的不同。在阅读课上,学生的主体性占据了更为显著的地位,这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的天地,它有着其他类型的课所不能相比的轻松愉悦;它更强调自己动手、各取所需。因此,怎样在既强调学生做主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呢?这就需要预先构思编撰精密的教案系列。我觉得把这种教案系列称为“小专题阅读训练系列”则显得更为明确、直观。

什么是“小专题阅读训练系列”?这应该是在设计优才班阅读课教案时,不把它作为普通的知识传授教案来处理,它与一般教案的不同点可以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 它既需依托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体走向,又要大胆向外拓展延伸。

因为课本上的内容、知识量不仅狭窄,而且相当一部分已显陈旧老化,不适宜于优才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以阅读课形式引入大量新颖丰富的语文资料,充分融入课本知识的体系中去,将对学生的成长起极大的作用。

第二、 它不是统一固定的,而是开放变化的,所谓随时而进、随需而立。

课外的语文资料、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固定化、模式化的教案是与之相背离的。应该使阅读课教案建立成一个与外部信息及内部学生需求互动的体系,这是此类型教案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第三、 教案与教案之间应具备相对的独立性,不必讲求太过严密的逻辑性。

它以相对独立的小专题形式出现,每一小专题均依托教材、融汇课外,完成一个预定的语文学习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达成,目标与目标之间、专题与专题之间、教案与教案之间应该是相互穿插进行的,形成滚动前进的教学方式。在本校“三注重”(注重学法、注重情感、注重创造)教学模式中,这点是可以得到理论上的有力支撑的。

明确了以上特点,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优才班的阅读教案系列应由两个版块构成:

叙述类阅读教学

论述类阅读教学

本校优才班学生入学时年龄处于一般儿童的小学后阶段与初中起始阶段之间,心理因素、能力因素诸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儿童机制,这是不因其智商因素而改变的,这在他们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体现得犹为明显。因此,少年班初始阶段的阅读课应定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的、有选择的阅读,建构起较为健全、活泼的叙述能力,因为这是整个人类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在“叙述类” 这个大版块中,应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依次设立诸如“写景类阅读专项”、“对话类阅读专项”、“叙事类阅读专项”乃至“传记类阅读专项”等近十个小专题,包括传统的“四大名著”等的阅读任务都可以依据这个序列的阅读来完成。当然,如前所述,这些小专题之间是可以参差进行、交叉前进的。这是优才班学生在第一学年应完成的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能力的构建齐备,在第二学年应引导这些学生超越同龄学生,凭借其理解、记忆、推理等先天优势,迅速向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靠近(请注意,是靠近、趋向而不是完全等同)。因此,在第二学年的阅读专题教案中,应充分体现“论述类”的比重与地位,但同时仍应维持一定水平的“叙事类”阅读指导。所谓的“论述类”阅读不应再停留在简单的对叙说描写的领会与掌握上,而应通过诸如“论述类阅读专项”、“科技类阅读专项”及报章杂志相关资料的精选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严密、精致、高于逻辑力量的语文综合能力。

通过这两个过程的转移,滚动式地进行十余种相对独立的阅读专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心智的健全与提高。而这样形成的阅读教案,又可以成为优才班教学指导、目标达成的依据与措施,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极有价值得组成部分,但同时这也对学校信息与资料的搜集丰富工作、教师的与时俱进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目前的实施情况看,从理论到操作过程还大有探讨、丰富的地方,这将是一个长期性、开放性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① 王家伦等编《语文教学法新论》(华夏出版社,1996)

小班分类教案篇5

关键词:微课;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

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又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它是为支持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学习、远程学习、重复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趣味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1]。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建设形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要求很强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传统教学主要以课程讲授法为主,并辅以适当的案例分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大力开发药品市场营销学微课资源,并将微课视为灵活的组件嵌入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资料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3级中职药剂专业两个班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1班60人为对照班,2班65人为试验班,两个班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5名学生均已学完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医药学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两个班由同一教师授课,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教学目标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两个班所用教材均为钟明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药剂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药品市场营销学》(第二版)。选取第八章“药品营销策略”共12学时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方法

(一)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

对照班采用“以课程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师按“概念—内容—方法—案例”的程序,结合多媒体课件对药品4P(产品、价格、营销渠道、促销)策略等内容进行讲授,有步骤地将药品营销策略讲授给学生。课后,学生按要求完成书本上的作业。

(二)试验班运用微课嵌入式教学法

1、教学设计

改变按照教材章节排序进行讲授的传统方式,将原有教学内容按内在逻辑关系整合为若干独立的教学模块,并将微课视为灵活的组件嵌入相对应的教学环节中,形成教学模块与微课的有机融合。改变以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小组讨论、课后复习结合起来,形成“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的教学一体化[2]。

2、微课建设

将“药品营销策略”分成“概念、内容、方法、案例”四个模块,针对这些模块制作不同内容的微课。微课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类、解答问题类、经典案例类、启发思考类等。制作微课时,除动用资源储备、网络下载等途径收集、比较和筛选外,主要采取“可汗学院”式的录屏加同时讲解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微课内容,围绕教学模块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制作。微课形式以微视频为主,幻灯片和电子文档为辅;时间多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容量多在10M-20M。

3、教学实施

以“药品价格策略”的教学为例。先准备好微课:①启发思考类:以“亏本买卖要不要做”的故事引发思考价格制定方法的微课;②理论知识类:分别介绍药品价格构成要素、价格影响因素、定价目标、定价方法、定价策略的微课;③解答问题类:介绍如何采用不同定价方法计算药品价格的微课;④经典案例类:介绍“休布雷公司巧定价”的微课等。课前,先将理论知识类微课、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上传到校园网平台和班级QQ群文件中,同学们下载后用于预习和复习。为方便微课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地点选择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室。课堂上,先利用启发思考类微课导入问题:药品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对知识不理解的同学可自行观看理论知识类微课,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讲解有关理论知识。接着利用解答问题类微课对药品定价方法的知识进行巩固,利用经典案例类微课加深学生对药品定价策略的理解。每次微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知识点总结、重难点提示;全部内容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系统回顾授课内容,并现场答疑。

三效果评价与分析

两个班均于教学结束后利用1学时进行阶段性测验,并对试验班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与建议。所有数据均以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一)微课嵌入式教学法的效果反馈

对试验班共发放问卷65份,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收回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微课嵌入式教学法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教学满意度高。

(二)测试成绩比较

试验班与对照班统一进行测验,测试题中基础知识占60%,综合分析占40%。测验结果显示,微课嵌入教学法班考试成绩较对照班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五讨论

(一)微课嵌入式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

微课嵌入式教学法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故事或案例贯穿教学过程,改变了原来较为枯燥的理论阐述,使学生的投入感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各环节设计制作的微课,可借助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零碎时间,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集中到讲解知识系统中最复杂、艰涩的部分和组织学生讨论上,使学生能迅速理解理论知识及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微课嵌入式教学法面临诸多挑战

1、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总体把握知识系统及深入思考教学细节,还要在常规教学外掌握制作微课的信息技术。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并对教师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及微课制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对教学硬件的挑战虽然多媒体教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普通多媒体教室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尽管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家用电脑的普及面非常广,但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仍无法课外自行观看微课。3、对教学评价的挑战我们对微课嵌入式教学法的实践毕竟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某门具体课程的探索,还应建立起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和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余卫强 何立珍 涂丽华 单位:南昌市卫生学校

小班分类教案篇6

一、班级议事的组织架构

班级议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班级议事,通常指的是针对重大班级事项的民主商议与集体表决。而广义的班级议事,则把涉及班级事务的全方位、全员化管理,都纳入这个民主化管理体系。这时的班级议事,其实成为班集体内部各种事项审议和表决的机制。

1.狭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独立设置的议事机构与常态管理的结合。

班级生活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单纯依靠班主任实施教育和班长负责的班委会领导下的组织管理是不够的。这种集体化的领导,强调威权,突出了班主任意志与班级学生领袖意见,难以兼顾班级全体学生意愿。为了弥补民主决策不足、学生自主化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纳入了独立的班级议事机构,这也被称为“班级议事会”。

班级议事会是一个班级的议事机构。一般利用班会时间,就征集的议题,以及经过酝酿的议案(含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范围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汇聚班级共识,达成一致行动。

班级议事会的人员与分工,有的相对稳定,有的则是采取任命制或轮流担任。

班级议事会,在会议之前,要征集各种班级议事的议题,组织小范围的讨论,为完善议案、提高议事效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2.广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利用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强化民主化管理。

因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班级议事制度通常会被现有班级管理体系所包容。此种情况下的班级议事,并不专指全班参与的集体议事。我们可以把班级议事,对应分出三个层级:

(1)班主任或班长主持下的班级议事。此为重大事项的议事。一般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例如采取周会制,也就是在一周内,广泛征集议题,以及就议题的解决征询意见,然后在班会上进行集体议事。

(2)班委会组织的专项工作的议事。这种议事,一般涉及班集体管理中某一个层面,如卫生、纪律、学习、文体活动等,或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由部分人参加,进行议事活动。基本组织方式,也与班级集体议事相类。或者出现集体诉求,关系到每一个同学,则需要提交全班议事,其操作可以归并到第一类议事中。

(3)小组组织的关于集体诉求的协商活动。小组管理,是班集体基础层级的管理单位,包括科代表主持下的学科管理小组、班级行政化管理小组、学习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等。除了常设小组之外,还有在活动中临时成立的小组。小组议事,也分“常态议事”与“重要事项的提交审议”两种类别。那些影响学生行为的、涉及集体的、由集体成员讨论决定(指令性的班级活动)的问题,通过全班来议事解决更为有效。

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把班级议事的层级分出“四部联议”、“部门议事”、“分管议事”、“小组议事”和“伙伴议事”五个层级。这与其班级的多层级、精细化管理有关。其“部门议事”,是在小范围内的工作议事,而“伙伴议事”,则代表着学生之间的随机性议事。

二、班级议事的一般流程

班级议事按照时间与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召开议事会前的准备阶段,召开议事会,议事会后的决议执行与监督阶段。

1.班级议事的准备阶段

班级议事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制度。涉及制度建设,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并研讨确定怎么做这件事,然后进行有关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分三个环节:班级议事的宣讲与制度建立、征集并确定议题、针对议题进行问题解决的商议并形成提案并提案审查。

(1)建立制度

班级议事本身是一个民主化管理制度,因此制度的建立也需要走民主化讨论的流程。

班级议事的意义在哪里?除了这种集体协商、民主化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独立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之外,还应该通过宣讲让学生明白这对其自身的诉求表达有益。正如《全面课堂管理》一书所说的:“当人们每日每小时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就必然得花时间去解决那些小小的摩擦,而且必须公开地解决。就像一台运转正常的自动引擎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就会突然停工,班级也需要合理的维修与适当的调整。当班级议事在积极、促进的气氛中召开时,它就会充当班级顺利运行的剂。”

每一个学生怎么参与这个议事活动,议事要议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议、每一个人的角色是怎样的、怎么议,形成决议怎么执行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讨论中明晰,以建立班级议事制度。

(2)确定议题

学生们在班级生活里,发生的人际矛盾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很多。诸如,家庭作业的长度与时间分配,对于教师的满意与否,教学的效果与希望得到的辅助,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每日学习的进度、活动的组织等等。

有一些问题的解决和人际关系的纾解,以“一对一”面谈或小范围协商比较合适。需要在全班范围内集体讨论的议题,应该是关系到班级建设与发展,与每一个人都利益相关的事项或问题。

议题的确定适宜采取全班征集,班主任和班委会,或班委会讨论确定的方式。班集体的个人或各级组织单位,在自己关切的方面,提出议题。至于这个议题是不是合适在全班讨论,适合在什么时机讨论,则需要由班主任或班委来做出判断。

在班级议事制度的建立中,一些老师顾虑于,这样的放权式的管理,是不是容易导致失控的问题。采取班主任对议题的审查确定制度,就是给班主任一个可控的抓手。议不议、议什么、怎么议、什么时候议,这样的裁量权班主任是可以收归自己所有的。

(3)提交议案

适合班集体议事的议题确定之后,需要基于调查研究,并征询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形成议案。为了提高议事效率,我们要清楚,班级议事,不是讨论议题,而是讨论议案。议案是一个议题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之后,附加了问题解决办法的成果。这个议案要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提案人,可以是班集体中某一个同学,他提出,别人附议。还可以小组、班委会,或其他组织体名义提出。提案需要由议题、案由、建议等部分组成。

(4)提案审查

这是决定提案是不是可以上会讨论的一个必备环节。审查权,可以为班主任掌控,或者赋权给班长、班委会、班级议事会。

审查提案,要看这个议案在讨论酝酿中是不是已经成熟,会不会有很大意见的分歧,议案是否会带来积极的班级管理效益,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可行等等。

我们强调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以及在常设班级议事会中班主任对议案的审查权,都是为了在充分考虑民主性的基础上,保证班级议事体现主流价值倾向。避免讨论中,主题偏离,效率低下;以及舆论被少数人操控,背离教育价值。

2.召开议事会

这里特指班集体议事。一般要在班会上进行对于议案的集体议事。

议事会的组织如前面所言,或者是一个稳定机构,在日常的运作就是有严格分工的,在召开的会议上也履行各自的职责;或者是班主任、班长,以及其他教师赋权的人,主持召开的议事活动。

召开议事会,流程包括: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集体审议与回馈、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1)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

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他人主持会议。宣布会议流程,提出具体要求。类似的协商会议,一般采取围坐为一圈的方式,便于交流。

会议,应该由提案人宣读提案。

在宣读议案之后,可由审查人简单介绍审查意见。若议案已经很成熟,分歧不大,这个环节可省。

(2)集体审议与回馈

就议案向全班同学征询意见。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提案人需要做出解释和回应。必要的情况下,主持人或班主任可以介入。

(3)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以票决或举手表决均可。表决采纳多数人意见。一般须提前设定参加表决人数与表决通过人数。

通过议案的结果,要当场宣布。班主任或赋权人可做最后发言,进一步强调民主协商,集体表决,形成的集体决议代表了全班同学的意志,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并执行决议。

3.决议执行与监督

班级议事,形成决议,这是本项工作的第一步。决议是不是得到落实,是不是促进了班级管理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关键问题。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以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落实决议。这与议案的内容与负责部门有关。根据议案的具体建议,有关负责人要抓好落实工作。二是委托具体负责人,或者是提案人,或者是班主任赋权人,做好过程的监督。有关情况要在今后的议事会上公布。

三、班级议事的一般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重要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要恪守几条原则:

1.现实性原则

班级议事,所议的应该是班级管理与学生生活中最为关切的重要事项,也就是需要有审议的现实必要性。上面三个案例中,提出的诸多议题――“是否安排集体自习”“班级怎样重新分组”“结余班费的使用”等,密切关系到班集体每一个人的利益,是集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应该列入班级议事内容。

2.集体性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班集体协商的一种机制,天然带有同学们集体参与的特点。其最后形成的意见,也充分体现了集体意愿。

班级议事,力求兼顾班集体中诸多个体学生的诉求,并以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协商的方式,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就议案达成共识。与班主任和班委会的决断不同,它给予了一个让学生个体表达诉求的机会。

案例《从重新分组看班级议事》,在协商班级分组过程中,他们制定了一条基本原则:兼顾“小我”(个人意愿)与“大我”(小组共同目标),取得共赢。这里,他们落实的就是集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班级议事最为鲜明的特点。我们采取重大事项决策的班级议事制度,并主张在班级的各个层级管理中,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思想,倾听个人意见,以协商为主要方式,努力达成共识与采取共同行动。其主要目的,还是落实民主性管理原则。

班级议事,无疑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也是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看到该班集体在管理体系上,非常完备而且设计精细化,可以做到事事有人管。

4.实效性原则

班级议事的“议”,主要指的是落实发言权,即人人参与讨论。民主发言,人人参与,这本身是很耗费时间的。于是这种广泛参与的讨论,会导致低效率。因此,在班级议事实践中,我们普遍面对的问题是,怎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案例《八分钟的“苹果议事法”》,就是采取了分步议事,规范发言,限定时间,提高议事效率。

为了提高班级议事的有效性,通常可以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在提案酝酿阶段,一定要有较多次、较大范围的讨论,努力融合各种不同意见;二是班级议事,作为班级决策的重要方式,一定要和班级管理体制(如现行班干部体制)紧密结合,注意不能出现形式化,或者只关注讨论而不能把决议落实的现象。

4.教育性原则

班级议事,脱胎于社会化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班级管理中引植这个管理制度,不仅仅为的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民主化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并学会用诉求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与人以协商来达成共识,达到最大可能的合作。

小班分类教案篇7

一、加强领导,逐步规范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

去年,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时调整了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对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了由区委组织部主管,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区情,区委印发了《**年-**年**市**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区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培训规划的目标要求,成立了区行政学院和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构建了"领导小组抓总统筹、干教中心具体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区委党校统一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区财政设立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经费使用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的干部教育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调训力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由区委组织部主办或与其他有关单位和部门联办的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共18个,参训人数1639人次;同时,还安排16名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采取点名调训的方法,分期分批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相关的培训。全年共组织109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突出处级领导干部培训重点。去年,**重点组织开展了以处级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全年共举办以处级领导干部为对象的各类培训班7期。其中,举办了4期处级干部依法行政与WTO基本知识培训班,327名处级领导干部和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培训,324人参加由市委党校统一组织的书面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完成了年内全区要有50%以上的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的计划和任务。另外,302名干部参加了统战干部培训班、第三产业知识培训班、《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培训班。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区坚持选调年轻干部培养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办好各类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共举办各类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4期,学员达241人。其中,6月至9月举办了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47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了培训。此外,我区还举办了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四期女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实施基层干部分层分类培训。**区还加大了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力度,加强对基层条线干部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240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50名社区和居委干部参加了居民区干部培训班。另外,还先后举办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党内统计干部等条线干部培训班。

三、全面规划,加强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为充分发挥党校在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区委、区府对党校班子作了调整,选拔了年富力强、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党校主要负责人;对设施相对陈旧、功能相对落后的党校进行迁建。

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区行政学院与区委党校密切联系和协作,推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区委党校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设立了培训部,加强了对各类培训班的管理,确保了办班质量。在着力提高党校现有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开放式、高层次的干部教育师资网络,如:聘请了市委党校7名教授、区级机关内8名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处级领导干部为兼职教师,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小班分类教案篇8

一、对《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草案)的几点看法

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一致认为《标准》(草案)的出台对规范和管理幼儿园,保证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标准》(草案)规定的内容持肯定态度。座谈会和问卷结果显示,93.8%的教师认为标准规定的配备标准基本合理(见表1),98.4%的教师认为合理的班级教师总数应为3人以上,其中2名以上为专任教师,85.9%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设置保育员岗,64.1%的教师认为每班配备1名保育员较为合理。

对于《标准》(草案)的出台提出几点看法:1.《标准》的统一性和差异性问题。《标准》如何满足不同办园类型幼儿园的现实需要成为讨论的核心问题。2.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性问题。民办园提出,如果按照配置标准执行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高成本必然造成高收费,民办园一直呼吁国家给予民办园补贴或倾斜政策。3.保育员、保健医无专门的培养机构,资源稀缺,招聘困难。

二、内蒙古自治区教师配备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中,调研组进入6所城乡不同办园类型的幼儿园,实地测量和访谈,发现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

(一)幼儿入园难,突出表现为入公办园难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幼儿园2039所,其中公办园656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2.2%,民办园1383所,占幼儿园总数的68.8%;截至2010年底,全区3至5周岁人口72.11万人,在园(班)幼儿38.0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仅为52.8%,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3.6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2%,民办园在园幼儿14.4万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38%;也就是说,全区2/3的入园幼儿进入了幼儿园数量仅占1/3的公办园。入园难更多的是表现在入公办园难。

(二)幼儿班级规模大,师幼比过低

研究表明,班级规模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结构性指标之一,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学前教育学术团体——全教协会(NAEYC,2012)对班级规模的规定如下:3~4岁为12~20人,4~5岁为16~20人,5~6岁为16~24人。根据1987年原劳动人事部和国家教委曾联合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及《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草案)中规定小班(3~4岁)为20~25人、中班(4~5岁)为25~30人、大班(5~6岁)为30~35人。对内蒙古6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班的班级规模均值为34人,中班为41人,大班为42人,远远高于《标准》(草案)中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的班级规模。调研中还发现,公办园班级规模普遍较大,超标现象严重,按照标准取最大值与幼儿园不同班级儿童数进行对比,调研中4所公办幼儿园小班超标最大值为12人,中班10人,大班10人。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共有学前教育教职工2.7万人,其中园长和专任教师2.05万人,按照入园幼儿38.08万计算,师幼比达到1∶18.6(园长也算入其中),远高于3~6岁幼儿班级适宜师幼比1∶12的研究结果。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为例,目前,县城共有2所公办幼儿园,每个园所都有10多个班级,每个班级的班级规模都超过35人,庞大的班级规模有限的教师配置必然对园所的保教活动造成巨大的压力。调研中,教师普遍认为目前的班级规模和师幼比难以满足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需要。

(三)幼儿园班级生均活动面积小

幼儿园教室面积是制约幼儿园班级规模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表明,生均活动面积(扣除家具设备材料等所占面积)2.3㎡是“拥挤”的社会性密度临界线。从实地调研的6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生均活动面积测量结果显示,整体上,幼儿生均活动面积普遍偏小,生均活动面积的均值是1.83㎡(极小值为0.97㎡,极大值为3.10㎡)。只有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小班和大班在2.3㎡的临界线以上,其他幼儿园各班均低于临界线。班级教室空间面积不足、班级规模超标、阳台和走廊等空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是造成生均可使用面积低的主要原因,若利用阳台、走廊的面积创设活动区,班级生均可使用面积可普遍提高。

(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中发现不同办园类型的幼儿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小学化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

1.教学内容小学化

2012年5月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很具体地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目的主要是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都存在严重小学化现象。小学化现象最直接的体现即是教授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要求,大班幼儿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具体目标是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从调研的实际来看,6所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都远远超过了10以内。一所公办幼儿园大班黑板上显示的教学内容是20以内的多步骤带括号运算,20以内运算结果的大小比较,这些在小学低年级教授的内容早已提前在幼儿园教授,园长解释:“如果不教授这些内容,家长就会让孩子转园,为了不让幼儿流失,满足家长需要,教授小学内容,成为一种趋势。”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幼儿园都有按照小学课程安排设置的课程表,调研中一所公办幼儿园大班课程表显示,大班幼儿每天上下午各两节课,一周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珠心算、数学、师资、奥数等,音乐和体育每周只有一节。不仅公办园如此,民办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小学化倾向更为严重。一所民办园大班幼儿课程安排,每天6节课,上下午各3节,识字、古诗,拼音和数学课占据2/3的内容。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才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根据课程表上的安排,只有周一和周四的最后一节课留给了幼儿游戏,虽然如此安排,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幼儿园内提供幼儿的玩具材料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相当少,游戏活动的开展存在难度。

2.教学方式小学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以内蒙古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64份有效问卷)显示,62.5%的教师认为目前所在班级不太支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课程安排满,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班级里幼儿活动空间小,不能支持其进行游戏活动。68.8%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和师资配置不太满足幼儿个性化需要。

做中学、玩中学是幼儿探索世界发现知识的主要方法。从环境创设来看,调研的6所幼儿园室内空间布置上,大多采用的是课堂中心的布局模式,即幼儿桌椅呈秧田式地摆放在活动室中间,区角活动设置较少,有限的区角并未发挥作用,仅仅成为陈列玩具和书籍的摆设,部分班级活动室四周零星地摆放着几个玩具柜和书架,玩具柜中仅有少量玩具,摆放较多的是美工用品,部分玩具柜被用来放置幼儿书包和练习本。调研发现,不同类型园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大多采取教师教、幼儿学,以“上课”为主的直接教学模式。

幼儿园是不允许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的,调研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的突出表现为,幼儿课业负担重,如,一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大班当天的作业要求:①在2号田字格本上写“朋”“友”笔顺一行,字一行。②在2号四线本上写“un”一行“un”的四声各3个,g、k、h与un相拼的音节各一行。标注要“熟读”。

三、建议与对策

综合此次调研中发现的内蒙古自治区教师配备方面的突出问题,课题组根据《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制定的出发点,结合有关政策规定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限定班级规模,确保生均活动面积。

教室的生均活动面积直接制约着幼儿园教学形式的选择,加强对幼儿园班级规模的控制,并保证幼儿教师的配备数量是改变以“上课”为主的小学化倾向的有力保障。在当前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未变、幼儿园班级教室空间面积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不宜扩大幼儿园班级规模,在有限室内空间下,可以通过拓展走廊、阳台等空间,扩大幼儿活动面积。为了更好地规范幼儿园管理和引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的质量,当前应该维持和执行32号文件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关于班级规模的规定。

2.杜绝“小学化”,将“儿童化”化在幼儿手中。

首先,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并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幼儿“做中学”的特点,为幼儿提供直观形象的游戏材料,将“儿童化”落实到幼儿的手中。其次,在环境创设上,幼儿园应多采用区角活动,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并确保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至少有1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除去规定的2小时户外活动),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将“儿童化”真正体现在幼儿手中。最后,教学方式上,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开展以幼儿主动学习为特征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区活动,增加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数量,提高活动区使用率,将“儿童化”真正化在幼儿手中。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在保障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拓宽教师的培养渠道,创新保育员和医务保健等人员的培养机制,目前保育员和医务员短缺,可通过聘请退休的医生、护士担任,解决无来源问题,同时通过加强在职培训等方式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等岗位人员的稳定性。

小班分类教案篇9

(一)课前自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尤其在高中,由于课程内容深、容量大,课堂教学存在着知识理解运用和教学时间紧张的矛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为了减轻课堂压力,把学习过程重心前移,把“课前自学探究”作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自学探究”是“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前提基础。因此,要求学生以导学问题为抓手,必须认真搞好课前预习。

1、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学生根据课案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和导学问题的要求,进行认真预习。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对课案中的思考题和检测题的预习。对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对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上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

2、教师督促检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管理。搞好课前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建立预习激励与约束机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检查工作,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合作探究

开展课堂合作探究,各班要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人为宜,按照学生能力、成绩、男女等均衡分组,同座两名同学结为互帮对子。每个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设有组长、课代表等。开展组内互助合作学习,组外团队竞争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任课教师每节课后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班级每周评选一次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每次大型考试评选班级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彰;年级每个月评比一次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扬,学期末评选各班优秀学习小组予以表彰。

1、小组合作探究(16分钟)

(1)小组合作研讨:各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同学研讨解答课案中小组同学提出的预习没有解决的思考题和检测题以及学生预习后提出的新问题。提倡各抒己见,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以拓宽思路,进而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与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

(2)小组合作展示:鼓励各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课堂展示,至少选择两个学习小组,先后由课代表在全班采取口头的形式,展示本小组对思考题的学习结果,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教师把检测题相对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全班采取板演解题的形式,至少两个小组做一道题,展示小组对检测题的学习结果。 (3)小组合作质疑:各学习小组同学相互质疑,找出其他小组口头展示和板演展示存在的问题;鼓励各学习小组提出小组合作研讨还没解决的思考题和研讨中新发现的问题。

(4)教师提炼问题:教师关注学生研讨、展示、质疑情况,搜集学生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要注意被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课中备课,迅速地把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理、提炼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易错问题及新发现的相关问题,形成举一反三的课堂新导学问题,为全班合作探究研讨释疑作准备。

2、全班合作探究

(1)学生研讨释疑:教师引导各学习小组学生围绕研讨展示质疑基础上提炼的新导学问题,在全班范围开展组际间合作探究研讨释疑竟赛。学习小组可跨组研讨问题,探究出正确结论。先研讨解答思考题,后研讨解答检测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类分析解答问题,但教师不要下结论,而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结论。

(2)教师点拨提升:在解答思考题时,学生理解不到位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和引导;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许;学生理解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纠正和补充;学生不会解答时,教师要给予的点拨或讲解。教师的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讲出规律方法。在讲评检测题时,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的检测题,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总结规律方法,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学会运用。

3、课堂巩固反馈

(1)课堂总结升华:以各组为单位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类型题解答方法,至少选两组代表发言,师生进行有条理性的课堂总结,归纳概括升华本课时知识要点体系及类型题解答方法。(2分钟)

(2)课堂测试练习:课堂测试练习是对合作探究结果的检验。达标测试题要进行课堂测试,要求学生必须当堂独立完成,答题要迅速规范。学生在下课时必须将测试答案交给老师,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讲评、辅导。一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测试题非常典型、难度很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变“课堂测试”为“课堂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训练。

(三)课后拓展探究

小班分类教案篇10

然而,在很多地方,“班主任”这一岗位,处于“无准入门槛,无专业培训标准,无专业职位”的状态,长期靠奉献精神得以维持。而成都市成华区推行的“班主任准入制试验”将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日前,记者从该区教育局了解到,其推行的“班主任准入制”试点工作,在班主任资格准入、岗位标准、职级分层、工作绩效、专业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前期经验。

据了解,成华区教育局开展班主任准入制试点工作始于2008年。2011年11月被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成都市班主任准入制试验区”;2012年,全面启动“班主任准入制工作”,并进行全域推进。

全域推进 确保队伍持续发展

2012年2至3月,该区对全区30多所中小学的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访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区所有的中小学近1500名班主任进行了调查。针对该区现状,提出了“以实施班主任准入制为载体,全面提升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工作目标,旨在通过班主任准入制的实施,鼓励优秀的教师成为班主任,同时让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教师成为更优秀的教师。

据介绍,该区在全面推进班主任准入制的过程中,采取了课题引领、分层推进等手段,策略推进,多措并举。2011年12月,在教师进修校的带领下,该区正式启动了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规划课程《区域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并确定了小学、“九义示范校”、初中、高完中等不同类型的10余所中小学为主研单位,协同其他同类型学校共同参与。明确的探究方向,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全域推进班主任准入制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确保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机制先行 提出明确准入条件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育人工作的有力保证。为此,教育局进一步完善了《成华区班主任准入制工作实施方案》和《成华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对班主任工作的资格准入、工作管理、培训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成华区提出班主任工作一要实行“资格准入制”,二要实行“聘任制”,三要实行“目标管理”,四要实行“动态管理”。

资格准入制。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原则上须有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新参加工作或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在担任班主任之前,首先应担任一年以上副班主任工作,并参加岗前培训。

聘任制。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聘任制度,从职责、义务、权利等方面规范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

目标管理。将班级的管理目标、发展目标、终极目标一并纳入,作为最后考核评估的依据。班主任工作表现将直接与评优、评先、晋级联系起来。

动态管理。续聘深受学生、家长好评的班主任,同时在评选优模、培训提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因其他原因不宜担任班主任工作者,调离班主任岗位。

同时,在《成华区班主任工作准入制办法》中实行班主任职级分层制,分为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特级班主任(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共设4级,不同职级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岗位要求,也享有不同的津贴待遇。

专业培训 用发展心理学武装

据介绍,班主任岗位培训是该区推进班主任准入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成华区教师进修校德育心理教研室增加了教研员编制,有中小学专职德育、心理教研员共三名,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研究和培训的力度。

同时以《卓越队伍培养规划》为指导,依据班主任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区域内班主任进行分层培训,开设专业化培训课程,对有进入班主任岗位意愿和已上岗班主任进行岗前和在岗一体化培训的制度,并以市区两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为载体,“逼迫”班主任不断专业成长,为其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提升、促进专业化高位发展提供保障。

另外,成立了以成华区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省市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名师(或群体)命名的校、区两级名师工作站(工作室),通过培训、指导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辐射和传帮带作用。

班主任岗位培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除了成都市、区里规定的各类培训外,各学校还创造性地开发培训项目。今年成华区教育局也正在筹划班主任海外培训的工作方案。班主任教师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到了“我要学” ,逐渐转变了观念,拓宽了视野,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架构指导工作。

目前该区100%的班主任老师获得了成都市心理辅导C级资格证,有近300名班主任获得了心理辅导B级资格证。在成都市首届班主任教师技能大赛中,该区参赛教师分别荣获了小学、高中、职教的综合一等奖和多个单项一等奖;教师德育论文数十篇荣获成都市一等奖。

多元激励 把“班主任”上升为一门学科

据介绍,该区建立了班主任常态系统的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班主任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建立学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考评体系。重点考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师德修养、育人质量、教学效果、德育科研和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聘任、奖励、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为了进一步肯定班主任工作成效,调动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激励班主任珍惜专业信誉、进行专业追求、促进专业发展,他们建立了职级晋升激励、职级津贴激励、国内外进修机会激励、荣誉激励和“直通车”激励(即直接进入下轮评聘)五大类激励。

他们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并实施班主任职级制,并将教师奖励性绩效中的15%作为班主任职级津贴,充分体现优绩优酬。

此外,成华区教育局进一步完善了《成华区德育先进集体、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成华区班主任继续教育制度》《成华区德育学科带头人评选标准》《成华区最具影响力班主任评选方案》等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加大了表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