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考试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13:19:30

产科考试总结

产科考试总结篇1

关键词:应届护理中专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妇产科考前辅导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行护士执业证考试,该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和护士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检验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从2009年开始,应届护理毕业生可以于毕业当年考护士执业证[1],本校从2010年开始,组织学生实习结束后统一回校进行辅导,共50天,150个学时,辅导前,学生已经修完了全部理论课与完成了十个月的临床实习,准备应考。本校于2009年未进行执业证考试辅导的通过率是27%,从2010年开始进行考试辅导,2010年通过率是60%,2011年通过率是71%,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1.辅导方案:

1.1学生回校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与两次模拟考试,均采用人卫网的网络测试,分两个模块,专业实务及实践能力,每个模块150题,每个模块的考试时间为两小时。每次考试后进行考试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2课时安排:内外妇儿和基础护理共安排150课时,其中内外科内容多,学生掌握知识相对差,安排的课时多,内,外科各40课时左右,基础护理内容多,但学生掌握相对好,因此基础护理30课时左右,妇,儿科各20课时左右。每个科目大约用2/3时间进行知识点讲解,1/3时间进行解题分析与重点难点查漏补缺。针对不同的专业,各个科目的学时有增减。

2.具体实施:2008级护理专业共12个班,其中护理专业8个班、助产专业3个班、英语护理专业2个班。参加考试人数704人。其中英语护理班学生入学分数比护理助产班都要好。

2.1学生回校立即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人卫网的网络考试,(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结果  表1.

科目

总人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平均分

专业实务

704

11

1.56

46.5

实践能力

704

1

0.14

39.7

题目类型分析  表2.

题目类型

题目数目

护理助产班答对率%

英语护理班答对率

记忆

72

43.2

45.3

理解

88

40.7

44

综合应用

36

34.6

38.1

简单应用

56

44.8

52

分析

44

39.0

41.6

不同科目题目做对率  表3.

科目

题目数n

做对率%

内科

88

31.52

外科

46

35.48

妇产科

42

27.33

儿科

54

42.3

基础护理

58

64.55

《妇产科护理学》摸底考试结果  表4.:

 

护理班

百分比%

助产班

百分比%

英语护理班

百分比%

总人数(n)

432

 

144

 

128

 

平均分

37.3

 

38.2

 

43.5

产科考试总结篇2

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的变化。《初级会计实务》一共七章,包括以下四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这部分内容中要求考生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企业会计要素及其主要特征,企业资产、负债要素的分类,企业会计等式,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方法;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设置原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不同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电算化;了解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账户与会计科目、账户和账簿的联系与区别,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比较多,其中“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考生应特别注意理解这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该部分是全书的重难点。

第二章资产,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现金核算、清查,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核算与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清查,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及确认条件,其他资产的核算;了解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负债,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其核算,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营业税的核算;熟悉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的核算,应交税费的内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来源及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熟悉利润分配的内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概念及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掌握收入的特点和分类,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账务处理,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账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账务处理,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费用的账务处理,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利润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掌握结转本年利润的核算;熟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劳务开始并完成于同一会计期间、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式,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也是重要的考核点之一,该部分内容与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关系密切。考生应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其编制;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去年教材新增的一章,也是新增的考核点。考生应掌握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生产成本分析;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二、教材各章考题类型、分值及历年考情分析总结

(一)考题类型及其分值 初级会计实务考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目和主观性题目两大类,其中客观性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注意判断错误倒扣分);主观试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综合题(2小题,共20分)。

(二)历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情分析总结 第一章总论,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帐户记录的试算,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的内容、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帐查找与更正的方法、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核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性题目,但也出现过主观性题目(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5-20分左右(2007年本章考试分值为5分)。

第二章资产,历年的考核点主要是:现金清查的方法及其短缺和溢余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及对未达账项的调整方法,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息、期末计量及其处置的会计处理;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及其相关账务处理;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周转材料――包装物的生产领用和出售的实际成本的确定和会计处理及其摊销方法,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确定、账户设置及其账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外购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方法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具体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和减值的核算等。此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费、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是重点的一章,历来都是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大的综合题的地方。其分值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

第三章负债,历年的考核点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短期借款利息的会计处理,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转销的会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会计处理,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其他应付款”科目

核算的内容;长期借款利息和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试题类型全面,本章考试分数为8-15分左右(2007年为15分,出了应付职工薪酬综合题8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历年的考核点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实收资本或股本入账价值的确定,资本公积的内容、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确定,留存收益的构成及计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及其会计处理,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未分配利润的计算等。从近历年试题看,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分,2007年本章考试分数为5分。本章主观题目考察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历年的考核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先征后返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和影响利润总额的因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本章也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2007年为22分。

第六章财务报表,历年的考核点是: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2007年本章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考察了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内容、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内容。本章综合和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历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15分左右。在综合性题目考察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2007年本章综合题考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分值为12分。

第七章成本核算,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一章,2007年以前有关成本、费用是在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历年试题的考核点是: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07年本章试题类型涉及单选题、多选题和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考了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分配方法(多选题),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单选题)和约当产量比例法的应用(计算分析题)。2007年本章试题所占分数为8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2007年第三章负债由历年的10分增加到15分,第七章成本核算的试题出了8分。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三、教材各章命题规律总结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

通过对历年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试题中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都是60分,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由于客观题所占分数较高,考生应认真分析近几年的试题,掌握教材中客观题的考点。

从历年考题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来看,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近几年综合题部分都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是近几年考题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和利润”及会计报表,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试题分值也较高,考生应重点掌握。

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2008年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关注。以近几年考题为基础,预计2008年出题点: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考生应从以下方面人手:(1)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2)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掌握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3)会计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要求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及其登记要求。(7)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8)错账区找的方法(包括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和除9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0)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构成全书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考生应关注:(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的使用范围、限额和收支的具体规定);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作用);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和会计处理。这是2007年教材发生较大变化的地方。(3)应收款项的内容、核算及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注意计提坏帐准备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4)企业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及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其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包装物的核算内容及其会计处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会计处理。(5)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在教材中已作较

大调整,并且2007年试卷中考了一道5分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计算分析题。(6)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提范围和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2007年教材有变化);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清查和减值的核算。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的核算。2007年无形资产的核算变化较大,2007年考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三章负债,在2007年试卷中增加了考题分值,考生应关注:(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2007年教材对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付职工薪酬是2007年教材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2007年综合题考核了这部分内容,分值为8分。(5)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的处理。(6)其他应付款包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7)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处理原则及其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其发行、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也是2007年教材变化较大的地方。2007年教材在实收资本中增加了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在资本公积的构成内容中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其他资本公积)。需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考生应关注:(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其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容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考生应关注:(1)收入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会计处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计量原则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核算,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原则和会计处理。这部分是2007年教材新增的内容。(4)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营业外收支的主要内容和会计处理;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考生应关注:(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项目及其编制方法;(2)利润表的概念及其编制,考生应将其与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结合起来;(3)现金流量表。这是2007年教材增加的报表,考生应明确现金、现金流量和现金等价物的概念,明确现金流量表内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内容,掌握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直接法的原理。

产科考试总结篇3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 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文秘站:<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 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产科考试总结篇4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产科考试总结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产;课程;“五段”式;考核评价;过程;特点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关于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之所以出现这样欣欣向荣的局面,是因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符合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考核考试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具体到该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就是要进行考试模式的创新,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符合岗位实际需要、操作性强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一、园林植物生产“五段”式考核评价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实施考试考核的基础。园林植物生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与职业岗位的需要相脱离,与培养目标相脱节,考试内容支离破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广而多,甚至与实际岗位需要联系不紧密。而且考试与学习(实践)相脱节,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很难测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考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方法比较单一,侧重考核学生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对职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缺少实践和探索。鉴于此,我们反复深入行业实际,调查园林植物生产的方式方法,调查职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订课程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做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将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不同的载体来实现)依工作流程划为五个阶段,分别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价。第一阶段:工作前的资讯与方案制订;第二阶段:具体实施与操作;第三阶段:观察记载与管理;第四阶段:产品质量展示;第五阶段:总结交流与提高。第一阶段:工作前的资讯与方案制订。以樟树播种育苗(上一次课布置的任务)为例,首先,由老师介绍樟树播种育苗的相关知识要点,说明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作好讨论记录,拟订樟树播种育苗的实施方案。最后,检查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讨论内容的熟悉程度,并指派学生讲解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与操作。樟树播种育苗有一系列操作过程,如土壤耕作、整地作畦、土壤消毒、施肥、樟树种子处理、播种(方法)、覆盖与浇水等。要求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操作过程中互相提醒,互相检查,及时修正与改进,鼓励质疑,提倡创新。在此过程中,老师做好答疑、指导、记录和控制进程等工作。操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与收获,查找差距与不足,澄清并修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性点评。第三阶段:观察记载与管理。该课程的实践对象,多是有生命的,通常都会呈现动态生命过程,如樟树种子播种后,种子要吸水膨胀、发芽、出土生长等,在此过程中,温度、光照、水分、发芽率、出苗日期、生长速度及生长状况等,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及时观察和记载生命现象和状况,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是完成课程任务的重要工作。通过工作记录表如实反应实践过程,能增强学生求是务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给考试考核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第四阶段:产品质量展示。该课程均以具体载体来实施教学,教学的最终产品就是实物产品,这些实物产品基本按照可供参考的相应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如CJT 23-1999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等,对实物产品的评价,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如DB 440300T 28-2006城市园林绿化用苗-木本苗木分级等。通过对实物产品质量的评价,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进行考核。第五阶段:总结交流与提高。该阶段是对前述各阶段教学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是分析总结各阶段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习得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能力的一次大检阅。采取书面材料和口头表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学生的书面材料和阐述,补充和完善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考核。

二、园林植物生产“五段”式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

1.把考试考核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考试考核,并具体落实到教学做的每个环节中,使考试考核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调动了教师探索考试改革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2.考试考核的反馈功能和促进功能得到较好体现。“五段”式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在“五段”式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生产合格产品为目标,对促进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起到直接的作用,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去实现心中的目标。同时这种考核方法,不以期终考试为最终结果,注重每一环节的反馈信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据此明确需要修正、改进和完善的方方面面,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借鉴。

3.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锐意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科学严谨的态度等,这些方面通过考试是得不出结果的,而这种考试考核方法本身就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合作、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基础上的,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考核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五段”式考核评价方法以实际操作、现场答问、工作记录表、老师的现场观察记录、科普写作与答辩等为主要考核手段,而且不是一次定结果,是多项目、多轮次的考核,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明确努力的方向,而且有改正和提高的机会,也体现了考试考核的导向功能。

5.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我院是农业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站,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园林植物生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程序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定,为学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提供了方便,因此,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毕业的双证要求。我们正在尝试用职业资格证书来替代传统的考核评价,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效度。

产科考试总结篇6

一、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后的学习状况分析和复习建议

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大多数学生对本来相对生疏的世界史知识已有模糊的总体映像,但对确定具体知识的位置,仍觉得非常难;在此情况下,回归基础、依据考纲,重组教材,清晰知识结构,成为我们当下重点。

尽管第二轮专题复习也是在重过教材,但是应当清楚地看到复习不能代替学生知识的过手,为此,我们建议学生在跟着教师做好第二阶段复习的同时,回归教材,重构教材,进行针对自己情况的个性复习,包括要求学生自己设立一周或一月阶段复习计划,在一段时间内重新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知识,这样可以把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生将简单、重复的教材以新视角、新角度重组,掌握教材的总体结构和主线,以克服“视觉疲劳”等。

1.宏观上把握教材

第一阶段已经复习结束,教材中究竟讲了些什么?不去回忆细小知识点,不去回忆章节知识结构,只求以最简短的语言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教材。例如:

世界近代史:三个历史时期。①工场手工业时期(第一章近代的序幕;第二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②蒸汽时代(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运动兴起);③电气时代(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制度成熟,世界体系形成)。

这种结构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形成文本,要做到滚瓜烂熟,在进入每一本教材前,先概览总体结构,画上“知识树”最粗的那一条主干。

2.总体上把握每单元的知识结构

世界近代史三条线索,三个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在此我们以蒸汽时代为例加以说明:

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三章:两种方式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按标题所示的两个内容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工业革命

建立对世界的统治――第四节19世纪里七十年代的革命改革潮流

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五节

②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③亚洲革命风暴

这一步就好比在画好的树干上添上枝叶,一棵完整的知识树出现了。

二、教师的专题复习策略

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并认真研究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高考的发展趋势,精心划分设计专题,我们建议注意以下专题:

1.主干知识专题。

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复习应以主干知识为主。传统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大专题: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史、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及国际关系

大的专题中还可以划出小的专题,并注意学科内综合,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设计一个中外近现代史上土地政策调整的专题,涉及的内容包括: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圈地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政策

③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土地政策

④美国内战中的《宅第法》

⑤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土地政策

⑥中国民族资产阶的土地政策

⑦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1917年宪法规定的土地政策

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关注热点。

2007年各地文综试卷充分体现了不回避热点的命题特点,例如全国卷Ⅰ中材料题第38题从美国在二战中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政策,对英、对华进行援助的有关史实,考查了大国崛起问题,揭示了战争崛起的教训、合作崛起的经验。如全国卷Ⅱ中第38题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考查”,2006年是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是高考重大的周年纪念热点。同时热点问题的设计体现了自然渗透学科间热点。因此第二轮复习时,上课讲学科知识时就要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养成思考习惯。

3.以政治、地理术语组织复习,变换重组教材的角度。

2007年高考在考查热点问题的设计上又体现了自然渗透学科间热点。如全国卷Ⅰ中材料题第40题把环渤海地区两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北京和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关注结合起来,进行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间的自然渗透考查。在专题复习中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尝试,例如:以两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考察中古今中外的经济史,并以政治地理中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三大内容分析组织。当然,这需要我们加强文综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4.适当关注新课程。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历史试题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例如高考全国卷Ⅰ选择题19中关于赫德路,只提供一个外文路牌要求学生判断此路牌设立的时间,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今年试题中这些探究性试题的出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为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必须顺应这一潮流。

5.新观念专题。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历史试题命制体现了利用近代化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三种学术观点来整合基础知识。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在2007年高考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趋势。例如全国卷Ⅰ第16题,此题考查清末新军的主要特点,新军是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的,是近代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此题的设计就体现了近代化视角。又如第40题关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问题,迁都原因之一是“燕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影响之一是“促进民族融合,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发展进程”,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都体现了以文明史视角考查、阐释历史这一特点。

三、复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培养能力与夯实基础知识的关系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绝大多数试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尤其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Ⅱ历史试题选择题采取了非主题结合的考查方式,拓宽了知识覆盖范围。针对这种选择题考查呈现方式的变化,在二轮专题复习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也不能放弃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熟悉与掌握。

2.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在二轮复习中,教学内容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感觉时间不够,整堂灌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二轮是知识的整合,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应在二轮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3.学与练的关系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适当辅助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经过一轮复习的训练,在二轮复习中应要求学生以掌握知识的内在网络为主。

产科考试总结篇7

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各有关单位:

2020-2021年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已经制定,请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及时通知有关专家在本网站查询、下载试验方案,准备好试验用种,认真阅读试验方案及记载表格,做好试验地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保障区试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1: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附件2: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2020年9月30日

 

 

 

 

 

 

 

 

 

附件1

2020~2021年度湖北省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报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全省小麦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及向国家区域试验推荐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A、B、C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A1~A12,B1~B12,C1~C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麦803*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润麦13-8*

宜城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3.扶麦191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襄麦93*

襄阳农科院

5.龙麦3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6.华1609*

华中农业大学

7.华1598*

华中农业大学

8.蜀鑫麦1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襄麦712*

襄阳农科院

10.鄂71081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1.荆麦203*

荆州农科院

12.闳麦779

河南红旗种业有限公司

13.鄂17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14.华1702

华中农业大学

15.DH143

襄阳农科院

16.华1802

华中农业大学

17.荆麦205

荆州农科院

18.华麦188

湖北华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襄麦90

襄阳农科院

20.科麦999

湖北科利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1.鄂810145

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22.长辐麦1108

长江大学

23.鄂810148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24.鄂810370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

25.冈麦1602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6.襄麦789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27.智麦259

湖北楚天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28.鄂182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9.珍麦168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30.长麦3号

长江大学

31.187

孝感市农科院

32.扬辐麦8165

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33.扶麦166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襄阳市原种场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十堰市农科院

荆州农业科学院

随州市农科所

孝感市农科院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沙洋监狱管理局农场农科所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襄阳市农科院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试验资料汇总: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电话:13635798200,邮箱:dongfanghong1998@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15-17万为宜),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王桂娟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襄阳市农科院张道荣(13635798200,dongfanghong1998@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qq.com)和张道荣(dongfanghong1998@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七、其他注意事项

生产试验:我省主要农作物受试验容量限制,生产试验由申请单位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在申报品种审定时,育种单位需提供生产试验总结报告,否则作为品种试验未完成、品种审定申报材料不齐全处理。

DUS测试:申请单位请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品种DUS测试可以与品种区域试验同步进行,申请者可以自主开展DUS测试或委托农业农村部授权的DUS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

                 

                                         

2020年9月

 

附件2

2020~2021年度湖北省鄂北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                                    

一、试验目的

对申请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审定适宜鄂北麦区的小麦品种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

共设D、E、F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参试品种统一编号为D1-D12 ,E1-E12,F1-F12品种名称如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供种单位)

1.鄂810416*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鄂T81855*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3.襄原20*

襄阳市绿泽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鄂麦805*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扶麦1901*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鄂180*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7.龙麦68*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8.豫农803

河南农业大学

9.中科11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0.郑麦162

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11.西农1088

襄阳市原种繁殖场

12.驻麦305

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

13.中科118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4.西农5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5.中麦255

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

16.华兰0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17.DH021

襄阳农科院

18.润麦202

湖北撼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尊农19

襄阳尊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矮壮414

柏林森

21.冈麦1607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2.冈麦1609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23.襄麦1916

襄阳农科院

24.伟隆325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25.KNM025

襄阳春宇种业有限公司

26.兴麦658

湖北京谷农业有限公司

27.鄂麦189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

28.扶麦138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9.楚玉麦505

湖北楚玉种业有限公司

 

30.鄂911278

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31.华1820

华中农业大学

32.龙麦10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33.鄂810619

湖北鄂科华泰种业有限公司

34.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5.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6.郑麦9023(CK)

湖北扶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备注:标“*”品种为区试第二年品种

三、试验承担单位

田间试验承担单位如下:

襄阳市原种场

随县农科所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随县唐镇农技中心

谷城县农科所

曾都区何店镇农技中心

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

湖北农垦联丰张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郧县种子管理局

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钟祥市种子管理局

竹山县种子管理局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资料汇总: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电话:13227522729,邮箱:mengjf119@163.com

四、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

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五、试验管理要求

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试验进行中,执行人应随时对照本方案进行检查,以免失误。未按方案执行或有违方案的参试种和试点,其试验结果不纳入汇总。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用数码相机拍照,并向汇总人和湖北省种子管理局顾见勋同志报告。

六、 试验总结

1.苗期小结:内容包括试验落实情况、天气特点、品种出苗情况、苗期长势、田间排列图、存在的问题等,于1月10日前发电子邮件到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孟俊峰(13227522729,mengjf119@163.com)。

2.试验总结:各试点务必于6月25日前将试验总结发电子邮件分别发给王桂娟(hbpzglk@163.com)和孟俊峰(mengjf119@163.com)收,以免延误汇总工作,纸质版总结盖章后寄给王桂娟。

3.试验结束后将召开总结会议,对本年度试验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安排下年度试验计划。

七、其他注意事项

产科考试总结篇8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30

目前,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回顾2012年高考化学卷,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化学试卷结构稳中求变,既充分考查了化学主干知识,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又重点突出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和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一、试题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联系

目前化学新课程的必修Ⅰ和必修Ⅱ,内容特别多、知识面特别宽,涉及到整个高中理科学生三年要学的内容,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使得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要抓好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实效性就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知识体系架构,正确认识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和地位,认识各模块的性质和特点,这才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角度而言,2012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对高考试题的命制提出了这样几个要求:1.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对新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2.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对新课程背景下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3.以化学实验为依托,落实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4.以测量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新课程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三化学总复习就其教学目标而言,既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又凸显课改理念,既切合教学实际又阐明命题方向。

2012年新修订的高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在关注知识要求的同时,我还关注了考试说明中列举出的典型题示例的一些变化,发现了其中有部分例题与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不谋而合之处。如:例题第13题和高考试题第14题考查的都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巧合的是两题均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已知条件,而四个选择项也都是围绕反应速率的求解、反应热效应的判断及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方面来设问;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以图像为信息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仅出现过两次。而这样的例题出现在《考试说明》第15题;高考实验题每年都在考,但考查具体实验操作步骤的,在以前的江苏高考中并不多见,《考试说明》第23题与今年江苏高考第19题在这方面得到了重合;另外,仔细研究过考纲和试题的老师一定会发现:《考试说明》中的第24题和高考第20题在新情景的呈现方式、设问角度、知识点的考查等诸多方面有极大的重合度。

以上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但这些例题之所以能被选作为典型题示例说明它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已经被广大教师和高考命题专家认可,对高考命题的走向有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二、对高考真题的回顾

研究江苏高考还应该站在全国高考总体背景之下来分析。分析近些年高考出现的大量化学试卷,不难发现,各地的高考题各有特点:广东、江苏高考的命题情景比较新颖,常利用工艺流程的形式考查化学问题,并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宁夏、海南题型比较常规,以考查单一知识点为主;而山东高考则比较注重体现综合性。然而任何一份高考试卷对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是比较稳定的,它们大都是化学的主干知识,而且,仍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与重点,是我们平时迎考复习应注意的。

2012年试题保留了文字凝练、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结构严谨的特点。试题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方面的要求,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纵观全卷,试题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包含化学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新能源、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和培养创新精神。试题的主要特点有:

①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查

试题全面检测学生对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突出了对化学基本内容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较宽,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且不回避常规热点和难点题型,如: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热化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电化学、化学平衡(图像)问题、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等内容,试题加大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考查。

②重视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化学试卷略增添了考核实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对实验的重视,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工业生产实际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如16题NO2和NO体积比不同产生何种影响、17题寻找流程图中的信息,设计物质的合成途径,19题的实验题和21B实验化学内容,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进行简单科学探究的能力。

③试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结合目前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社会热点,组织相应的试题,考察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能力。试题内容尤其是Ⅱ卷填空简答题,涉及生活、化工、环保、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如第16题亚硝酸钙的制备,涉及了关注环境保护、生产条件的优化、物质的循环使用等。

产科考试总结篇9

一、以纲为本,立足教材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形。《考试大纲》是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的依据,也是科学备考进行考前总复习的依据,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研究如何提升能力、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命题的规律,这对理科综合的科学备考是首要的。在化学总复习中坚持以《考试大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认真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方向和模式,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

二、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能力就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以知识为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就像“空中楼阁”,无从谈起。我们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夯实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因此,我搜集归纳出近几年高考常见考点,在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阿伏伽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3)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方程式;(4)溶液及胶体有关性质、离子共存、中和滴定;(5)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单质(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2)常见非金属单质(氢、碳、氮、氧、硅、硫、氯)及其重要化合物;(3)合金、金属的冶炼,几种重要的化工生产(粗盐的提纯、合成氨、氯碱工业),环境污染与治理。

3.有机化学基础

(1)同分异构体;(2)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3)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4)有机反应类型、特征反应;(5)信息迁移(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化学实验

(1)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实验的基本操作;(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5)常见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的分离、提纯和鉴别;(6)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7)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三、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实验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但往往得分率不高。实验复习,必须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这个“的”就是《考试大纲》所规定必考的内容,而“重点”就是历年来高考试题考试内容。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基础操作和技能的训练

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验操作,既有常见仪器的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操作技能。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限定的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选择装置,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实验现象,写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实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这类试题多是利用给出装好药品的单个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正确连接,或给出全部或部分实验环节,根据实验要求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或补充实验。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

复习过程中,要把化学实验与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全面复习,同时要注意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于新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重点要关注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评价、教材实验改进、探索研究性实验,装置连接、气密性的检查、电解原理、气体干燥及除杂原理、混合物的分离、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与气体物质性质相关的实验等。注意实验题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文字叙述,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准确描述。

四、重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产科考试总结篇10

关键词 常规水稻;品种;对比试验;肇庆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57-02

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150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1%;耕地总面积17.1万hm2,其中水田13.9万hm2,是个农业大市。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耕地面积又在不断减少,因而要求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品质[1-3]。加强常规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促进水稻稳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4-6]。针对肇庆地区近几年生产上主栽的常规优质水稻品种齐华占、金农丝苗、华航31号、粳籼89、固广占,对各品种的产量表现、品质及抗性等综合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各地区在生产上根据各品种特性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在栽培上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达到提高产量、品质的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质地为黏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平。

1.2 试验材料

参试常规优质水稻品种有5个,其中3个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种,即齐华占、金农丝苗及固广占;1个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育成品种,即华航31号;1个由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即粳籼89。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晚造进行,共设5个处理,每个参试品种为1个处理,以粳籼89作对照(CK)。7月14日播种,8月1日移栽。小区面积19.95 m2,移栽规格(株行距)19 cm×20 cm,3~5苗移栽,试验按统一按同一科学化栽培水平管理,科学施肥,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主要性状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在5个参试常规优质水稻品种当中,生育期比对照种粳籼89短的有齐华占,相差1 d;其余品种和对照种相当或稍长,大约相差1~2 d。

从株高方面看,所有参试品种都比对照品种要矮,最矮的品种金农丝苗为92.5 cm,比对照品种矮22.4 cm;其余品种矮1.9~15.0 cm。从每穗总粒数来看,固广占粒数最多,达175.3粒,比对照品种多出15.1粒;而华航31号的粒数最少,仅116.0粒。结实率方面达80%以上的品种有齐华占、华航31号、粳籼89(CK)、固广占等,其中华航31号的结实率最高,达91.0%,千粒重也最大,达23.4 g;金农丝苗的千粒重最小,仅17.3 g。

2.2 产量

水稻的产量取决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在5个品种中,只有华航31号和固广占比粳籼89(CK)增产,其中华航31号平均产量达6 790.5 kg/hm2,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7.1%,居第1位;固广占平均产量为6 525.0 kg/hm2,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2.9%,居第2位;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减幅为1.9%~4.4%。

2.3 稻米品质

参试各品种品质由广东省技术监督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各项指标各有差异,从7项主要米质指标来看,有6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的品种有齐华占、金农丝苗、华航31号和粳籼89。经品尝,认为金农丝苗、齐华占2个品种的米饭柔软,有饭味,口感好;固广占、华航31号的米饭软硬适中。

2.4 抗性

参试品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耐寒性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鉴定。经鉴定,齐华占苗叶瘟2~4级,穗瘟2.5~4.5级,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78.1%、95.8%、86.9%;白叶枯病Ⅳ型3级,Ⅴ型3~9级,中抗白叶枯病。金农丝苗苗叶瘟2.3~3.0级,穗瘟6~7级,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77.78%、82.35%、80%;白叶枯病Ⅳ型1~3级,Ⅴ型5~9级,中抗白叶枯病。华航31号苗叶瘟1级,穗瘟1.5~3.7级,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白叶枯病Ⅳ型5级,Ⅴ型9级,中抗白叶枯病。粳籼89苗叶瘟2.8级,穗瘟2级,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87.5%、100.0%、93.4%;白叶枯病Ⅳ型3级,Ⅴ型7级,中抗白叶枯病。固广占苗叶瘟1.0~1.7级,穗瘟2~3级,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84.40%、91.70%、88.58%;白叶枯病Ⅳ型3级,Ⅴ型7级,中抗白叶枯病。

3 结论与讨论

(1)华航31号品种的产量居5个品种首位,主要是与该品种分蘖力强,长势繁茂,株型紧凑,剑叶稍长、直,穗大着粒疏,抗逆性强,结实率高,千粒重高,后期熟色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等相关。

(2)固广占品种的产量居第2位,与该品种株型紧凑,剑叶短、挺直,长势繁茂,整齐度好,叶色浓绿,结实率较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高,着粒较密,丰产性较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等特性密切相关。

(3)粳籼89(CK)的产量居第3位,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长直,长势茂盛,整齐度较好,但植株稍偏高,抗倒性稍偏弱,结实率较高。自从审定推荐作为对照种以来,许多常规品种在产量方面很难超过它。因此,在生产上也得到专家和农民的青睐,由于20多年来,其各方面性状都在不断退化,渐渐被其他品种取代。

(4)齐华占、金农丝苗2个品种的产量都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齐华占的株型较好,抗性能力强,适应性较强;而金农丝苗的米质较好,丰产性较好,增产潜力也比较大,2010年通过审定,经鉴定现已推广为超级水稻品种,并且于2012年早造参加了国家水稻区试。剑叶短、中直,综合性状2个品种表现较好。

(5)通过对5个常规优质水稻主栽品种的对比试验,得出华航31号、固广占、齐华占、金农丝苗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丰产性较好,结实率较高,稳产高产,田间生长情况较好,长势繁茂,抗病性和抗倒能力强,适宜在肇庆地区大量推广种植。但是由于各局部地区间的温度和气候略有差异,对品种的选择也不同,而且要根据各品种的遗传因素和综合性状来挑选,使得每个品种都发挥其最大的增产潜力,这样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给农民带来极大的效益。因此,应针对每个品种的生育特征,总结一套合理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方法,为大力推广这些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胡志彬,张秀英.川南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0(15):7797-7798,7813.

[2] 吴忠厚,吴毓谦.四川省水稻品种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8(7):52-53.

[3] 刘细平.全州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分析[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3):16-17,41.

[4] 田定科,高崇友.几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引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