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试用期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14:52:14

外贸试用期总结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1

外贸业务员考试是从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平衡需要而推出的 考试。为了规范外贸业务员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外贸业务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外贸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贸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这一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由一名学生转型为社会人士,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竞争时代,我开始了自己的追梦生涯。回顾这三个月与新起点同行的点滴,颇有感触,现将工作以来的感受和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初入岗位

我是今年6月份毕业的,刚迈出校门就直接来到了深圳。出校门之前我还在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也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安贫乐道的,我要给自己顶下目标,并且努力奋斗。因为在毕业之前,我也做过两份工作,一份是导购,一份是商务接待,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继续坚持做下去。

直到9月份24日我有幸进入新起点这个大家庭,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在认识产品、熟悉产品、推广产品各方面的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点滴帮助。

初入外贸销售这个行业,我除了在学校里所学的外贸英语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缺乏实际经验,对于阿里巴巴国际推广平台的操作一点也不清楚。首先第一件事,我就是要熟悉公司产品。因为公司人不多,初来乍到,怀揣着梦想的激情全心的投入学习中。公司的产品目录,各项产品的特点、用途、市场情况......方方面面的学习我都得从零开始。一个礼拜之后,我开始接触阿里巴巴后台管理,注册了一个制作员的子账号,负责产品的。MSN、Skype、Trademanager,Email等国际交流工具随之而来成为我每天必备的工作。此外我还自己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阿里巴巴免费网站,在里面练习产品的,产品的推广,产品排名、关键词搜索和应用,速卖通交易等。在外贸部易小姐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渐渐掌握了产品信息,争取排名的技巧,慢慢开始了产品推广工作。

二、熟悉业务流程

在逐渐接触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免费版,收到了很多客户的订单(阿里巴巴的平台),可惜都是批量小的一些样品单,最终因为因现实支付方式不能通过支付宝而告终。在10月伊始,经过半个月的产品熟悉,询盘回复,终于有位瑞典客户接收我们的付款方式,转账成功。第一笔外贸订单成了,虽然只是一个小订单,缺从中学会了很多。接收款项后,随后跟单,让生产安排生产并联系国际货运快递。

在国际快递方面第一次接触了DHL/UPS/FEDE_,其间还是出现一点小插曲,联系货运后,货物到香港了,快递公司说是地区偏远要加偏远费。因小订单,DHL运费算得过于精确,导致货物退回来,重新找了一个货运公司,改走FEDE_。这样耽误了几天的货期。不过经过这次的教训,明白了算运费的时候要按最大值计算,宁愿多收一点,联系快递的时候要货代把地址查下是不是偏远地区。

三、参与展会

10月中旬,公司参与了广州第七届国际采购博览会,展会上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其间因展会上同行较少,参与竞争的不是很多,这又是我们该发挥的时候了。几个同事都在给公司产品做宣传,发名片,发资料,尽量吸引更多的客户来看我们的展厅。与外国客户交流又成了一门技巧,要吸引有意向的客户,要让没有意向的客户接触和了解我们这一产品,归根结底说白了就是来者绝不放过。与外国客户的交流中,也学到了如何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如何讲解剖析产品优势。一个展会办下来,临时出售了小批量产品,收到了很多外国客户的名片,也发了一些自己的名片,希望将来可以联系一些有意向的客户。

展会过后,就是分析名片,收发邮件了。有经验的同事,接到名片及时判断客户意向,联系了客户上门看厂。也做了一笔数量的订单。其间,我学会了要认真判断客户意向,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做到有求有应。四、收发邮件

把展会上的名片整理,分析,回忆一遍,把有意向的,一个一个都发邮件进行问候。在发邮件之前,产品定价又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既然是工厂,产品价格就有一定的优势。凭这个优势,价格是没有很大的问题。其次就是价格得详细程度,其间涉及MOQ,FOB等各方面,这就是考验产品熟悉程度了,报价单的一目了然也很重要。要明确自己的产品报价与市场行情差价,及如何以达到报价的正确性,让客户查到公司知道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及及产品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所以小小的一份报价表,看似简单,实则要经过仔细和认真的推敲。报价应报得恰如其分,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好东西不能贱卖,普通的产品不要报高。因为客户往往会从你的报价来判断你的诚实性,并同时判断你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如果一个非常简单普通的产品你报一个远离市场的价位,甚至几天都报不出来,这说明你的诚实性不够,你根本不懂这一行,自然而然客人不会对你再理会。但是呢,一连几百份邮件发出去,没有几个人回应,石沉大海,让人觉得心灰意冷的。但是,不能放弃,就得自身找找原因了。可能价格没有设置好,图片不够吸引眼球,产品信息没有详细......等一大堆的问题,一个一个分析,解决。

五、接触阿里巴巴会员版

14月份开始接触阿里巴巴会员版的业务子账号,产品信息,提高产品曝光率,进而增加询盘的机会。产品信息又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首先,每一个产品的标题不能雷同,图片必须清晰。其次,最重要的是关键词要选好,而且要选关键词排名靠前的,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搜索度。关键词的设置可以三个雷同,可以5种以上产品竞争一个关键词,尽量想办法提高曝光率。最后就是产品信息的匹配了,有头有尾必不可少,不能牛头马嘴,也不能张冠李戴。不同的产品要匹配相应的信息。了一千多条产品信息,询盘也相应上升了,在线咨询的客户也多了起来。

买家总会货比三家,一个询盘他会发给很多的供应商,因而买家远是专业的。作为外贸工厂最主要的优势是能提供厂家直销价,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因而定价要定的合理,才能赢取更多的客户。

但,在公司提供客户需求信息资源这一块中,也屡次没有取得好的成绩,错过了很多展会客户资源,主要是因为自己不会跟进客户,不知道怎么样来跟进,在这点我以后会好好学习,耐心地请教。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精耕细作,紧跟所有客户资源,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计划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把握分析、处理好各项工作中,加强同客户的交流、沟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够准确地处理好,来羸得客户。

六、工作失误

前段时间因为报价失误,和客户理解的不一样,导致公司流失了一个客户。客户要的是模组,我就按我们常规的报价,一个模组报给他。等客户寄来样品,要我报价,他的样品是两个模组一套的。我却没有理解好,还是按一个模组的价格报了出去。其间几天也没有沟通好,相互间理解不当。直到客户过来签合同才弄明白报价严重失误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太大意了。工作时需要细心的,能想到的要尽量想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三个臭皮匠顶的上一个诸葛亮,这是个真理。提出来就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七、心得体会

1.“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是篮球运动员姚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用这句话在时刻提醒、鞭策着自己。

在公司的这段时间让我意识到,一名合格的外贸业务员,要从基础做起,筑稳根部,不眼高手低,不心浮气躁,虚心求教,耐心学习。

2.专业的学习,要进行实际结合。

要熟悉专业的外贸术语,特别是LED行业,要抓住客户的需求,给予客户相应的服务。与客户交流要有针对性。

3.要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

要做好手头的工作,专心工作,做好与客户的交流和联系,不懂得地方要耐心请教。

4.心态决定一切

怀疑、抱怨、无所谓、思想上的懒惰这些态度对工作是致命的。认识到工作是自己的事便不会有懒惰的思想。要长期坚持下来,不放弃,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八、展望201_

辞旧迎新,展望201_年。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拉开了进程,明确公司的目标、计划。计划好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目标。本人将更认真工作,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来努力完成公司的销售任务和目标,同时希望公司和个人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坚持下去,好好奋斗!

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只要自己不断的努力,那么迎来的就一定是很好的前景,所以我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了,因为自己是要生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情来做,需要不断的努力。

外贸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一、基本工作总结回顾

客户根据这一段时间的分析来说。公司客户应该是由散变精,由胡子眉毛一把抓到稳定产品,稳定供应商的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每个业务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开始做,到现在只固定按摩椅和经典系列两种产品这是对市场地位,专业的显现,也是业务能做大做强的标志。我也很荣幸的参与了这一过程并成为它的一员。

前一两个月我属于左做做,右做做,对于每个客户的意见都尽心完成。报价迅速,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一个月后我就放弃了公司给予的进口商名录。第二个月我放弃了部分产品,第三个月开始注重经典系列,并投身于经典各国外网站的学习。第四个月开始灌输自己的质量理念,并开始定位此产品的高端配置和价位空间。第五个月正式将脑子中各种实验步骤实行于现实,并取得一些小成绩。

二、客户分类

对于客户来说,经典系列以欧洲询盘为多。分布在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以及东欧一些小国家。有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的。

客户群分为:零售商/店面室内设计师商/发行商少数外贸公司

三、客户总结

我跟随的客户,大概有上百人有问过价,十个潜在客户,已下单的六个。不过还没开始整柜出,因为刚刚开始将客户群锁定经典客户,现在暂时今年计划以跟进现在下单的客户催回单,并收集信息情报以将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化。另外一点就是在网络上跟进宣传力度,并加紧跟进一些现有的客户,对于以前未联系的客户我认为可以花时间尝试一下,但是时间不能太长,最重要是服务现在的客户和交流情报。只有在这个过程里才能学到好的服务技能,并能增强士气,只有这样治本的办法才能让以后的客户流失量变少,让真实询盘变成客户。实际上只是问一个价格的,还不能叫作客户,只有跟你衔接到付款方式,讨价还价等等才能叫客户。而且我可以完全下这样的定义,他们并不担心价格,他们需要强烈服务意识,完全对产品的专业程度,对产品质量的自信以及对业务员和公司的信任。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问价是一个考察你业务员,公司,理念,成熟程度的一个完全测试过程,只有通过这层测试才能归于客户一类。所以我觉得对于那些客户也没必要下太大功夫,因为他们采购计划行使之后就已经表明确认了供应商和产品。尤其是发行商,他们也可以买其他产品。再者,对于开店的人来说,他们下试单是为了布置展品,只有他们有客户有兴趣才会下单。而对于室内设计师和部分开其经典发行公司的人来说,他们是已经有客户订货,所以他们下样单也会多一点点,可以肯定他们要求的质量要求是最严的,会比他们的客户更严格。

四、任务

我对于业务量会到多少没有概念,但是我可以预料到这是种良性趋势,但是如果要具体制订出具体计划,每个人都会以手里自身利益来评定计划,至少每个人还不是有着完全长远的眼光,永远的原则是在商言商,无论如何只有响应着对方利益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管压力多么大,我个人觉得永远要在灌输理念之后去施压而不是提倡着口头术语,演讲,激愤言辞去形容行使的。无论如何觉得做管理还是需要人文主义而不是愚民政策,因为每个做业务的人都会是信任学,心理学,换位思想的高手。如果可以以想当然,莫须有就能控制到士气和凝聚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每一次没有打中要害,就会产生防备和不信任,而且这些我觉得也不需要去理论,因为它属于一个客观的范畴。

外贸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进公司已经近一个月,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20__年即将过去,现总结一下几点:

一,业务能力

1.对公司的产品一定要熟悉,只有对产品熟悉,才能根据产品的情况定位市场,当客户提到专业的问题的时候,才能多给客人提建议并且推荐相匹配的产品。

2.对市场的了解,包括客人目标市场的了解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相关信息的咨询,并能推陈出新,给客人提供最新款的产品。

3.业务技巧,客人都喜欢和专业的业务员沟通,因为在和客人沟通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电话电邮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客人的交谈来了解客人的需求。

二,个人素质能力

1.诚实守信

客人比较注重业务的诚信以及事情处理的时效性。

2.热情

业务员需要对本职工作需要有热情,才能开展好工作,特别是做外贸是一个很漫长的一个过程,需要对客人热情。

3.耐心

在外贸开发客人的过程中,周期比较长,客人需要持续的跟下去,一定需要耐心,定好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

4.自信心

询盘的客人当中是海量的信息,真正有意向性的客人需要逐步的筛选,真正下订单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需要有信息一直跟下去,因为从客人从不熟悉到熟悉到信任你需要一定时间的接触。

三.公司平台

公司在环球的后台持续运行,要持续更新产品并且尽快维护和更新。

四.公司网站

公司的网站目前尚还需要更新速度以及健全产品信息。

五.业务还需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对市场讯息的把握。

六.公司各部门之间需紧密协调。

针对目前的情况对20__年的建议

一.公司目前的规模正在上升期,客户群的建立和维护都需要一个过程,在现有条件上还需要多开发新的资源,可多寻找多方途径以及渠道增加客户群体。

二.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网络平台,和客人保持跟进,针对客人不同的群体给客人建议向匹配的产品。可多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客人信息。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2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贸易 规避汇兑风险

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了由几大部委共同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出台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民币开始进入国际贸易结算领域,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种国际结算货币。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既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和企业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又有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规避了汇率风险,实现了双赢。

那什么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呢?规范地讲是指将人民币直接使用于国际交易,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通俗地说就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使用的货币是人民币,进出口双方用人民币计价,出口方收到的货款是人民币,进口方付出的货款也是人民币。同时在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之间的货币往来也可使用人民币。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产生背景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二是该国货币的信任度。而当前的经济形势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目前中国经济正稳健强劲的增长,GDP已经跃居全球第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美国。次贷危机后带来了美元信用危机,而这期间人民币却保持稳定,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前我国面对全球复杂金融形势的应时之举。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结算货币正是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开始了国际化的旅程,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开创了走出国门的机会,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境外的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需求又是怎样的呢?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及港澳的旅游业往来;二是企业的贸易结算;三是个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投资保值;四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在上述四个方面,企业的贸易结算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我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达到进口7030亿美元,出口6640亿美元,其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了三倍多,中国方面的数据显示达到2311亿美元。总的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与美国及欧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数字。但在汇市极为动荡的2008年,在与香港及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中由于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双方的企业在贸易过程中都承担了汇率风险,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深受重创。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收汇犹如和时间赛跑,早一天收到货款就可以早一天结汇成人民币,就可以少一些汇兑损失。这样的情况国内不少企业都曾有过切身的经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中国与港澳及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终于在2008年12月,总理宣布了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的货物贸易将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自此开创了人民币作为第四种国际结算货币的先河。2009年4月国务院批准五个境内首批试点城市,即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五个城市,境外区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相关各方的影响

对企业来说,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最大的利益点在于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降低企业风险,减缓外贸企业的压力。由于在对外贸易中锁定进口企业成本和出口企业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针对试点的地区,可以加速推动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提高效率,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便利与好处有下面几点:一是企业在进出口收付款时均不需要进行货币兑换,避免了因汇兑而产生的财务成本和汇率风险,举个例子,如一个与国内外贸企业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港澳和东盟国家的客户来讲,其在境外开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账户,可以用于作为出口的收款账户,也可用于进口付款的专用账户,由此可以避免两次汇兑损失;二是对于国内外贸企业不需要办理进出口外汇核销,减少了提交国家外汇管理局所要求的文件,加快了企业结算速度,简化了进出口业务的环节和手续;三是出口退税手续更加快捷,同时由于申报币种与退税币种一致,避免了退税中的汇率折算损失;四是客户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种贸易融资,不会增加额外财务负担。最为切实的利益是买卖双方的报价可以剔除汇率的损益,更加接近于货物的真实价值。

针对银行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金融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金融业服务于进出口企业的一个重大创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一能增加业务的种类,二是中间业务的收入也会相应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因为中资银行是人民币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

同时对香港银行业的影响也是较大的。香港将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试点,香港将成为人民币通向亚洲各国的流通枢纽和集散中心,这不仅可巩固并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且将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对香港银行业来说,这项举措将可以带来更多人民币业务,能够增强国内银行在香港分支机构对客户的吸引力,提升市场份额。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流程

以我国进出口企业为例,先介绍一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模式中的出口模式。境内出口企业与境外进口企业先签订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合同,境内出口企业履行合同出口货物,境外进口企业通过境外参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银行进行付款,境内出口企业的结算行收到境外行的指令后,在通过贸易真实性的审核的基础上,将人民币货款直接打入出口企业结算账户上。境内出口企业做国际收支申报,不需要进行核销。

同样情况,进口模式与此相仿,买卖双方也是先要签订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合同,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境内进口企业通过境内结算行汇入境外进口企业人民币结算的银行的人民币清算账户上,在此之前境内结算行要对贸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境外银行收到人民币货款后向境外出口方支付人民币款项。境内出口企业也是只做国际收支申报,不需要进行核销。

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相关的政策法规

2009年1月1日和7月3日人民银行分别颁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管理办法》和《人民币跨境外贸易结算实施细则》,2009年7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也颁布了实施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2009年7月13日外汇管理局就人民币跨结算颁布国际收支申报通知。这些相关条例和办法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操作规程,更多的则体现了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所提供的便利和有力支持。从外汇管理的相关政策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项下人民币的收款不需要核销,只申报就可以,同时也不需要进入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办理进口业务时,企业仅需办理国际收支申报和向海关报关,而无需办理核销手续,简化的手续更加便利了进出口贸易企业。

中国海关和税务部门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报关和退税等配套政策。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按照相关规定同时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制订退(免)税方面的具体办法,不久就会相继出台,等这些工作完成后,相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各项利好的政策为跨境人民币结算铺平了道路。

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

自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推出以来,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管理部门,企业以及银行都在学习和磨合新的结算模式,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来配合新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目前上海有92家企业被列入试点单位,2009年9月4日做成了第一笔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并顺利完成出口退税申报,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业务已经正式拉开帷幕。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首批被选为试点的单位都是资信良好,贸易经验丰富,严格遵守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等各项规定的优质企业。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郑建新曾表示,财政部将严格实行试点企业登记注册实名制,建立留存境外货款备案制度、设立多部门共享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对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试点企业将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取消其试点资格。

中国人民银行也通过现有的反洗钱及人民币存款账户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和试点企业加强监管,建立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逐笔收集并长期保存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关的各类信息,实现资金与货物流的按日总量匹配核对,对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在起步的初期阶段,目前的业务量还不是很多。在与港澳地区的贸易往来中,有的客户还是倾向于用美元进行结算。如何让人民币结算业务被广大的境外客商所接受,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同时流程上的顺畅性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性也非常重要。 总之在推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前景

在对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的选择上,除了已经被列入试点的地区外,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向国务院上报了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请示,特别是那些与港澳地区贸易往来较多的企业,可以由当地政府报商务部特批,国务院将会同六部委商讨,在进一步完善试点的基础上,适时扩大境内试点地域范围。明年第二批试点城市即将公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区域又将扩大。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风险。目前我们还只是试行阶段,要谨慎对待在实际操作业务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和实施准则。防止在海关、税务和核销方面的漏洞被违规者所利用。这其间还需要加快体制创新,保持人民币的稳定性最为重要。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是我们国强民强的有力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主席的话再一次得到有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

一、广西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情况

1.广西结算量增长迅速

自广西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统计数字表明,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月结算量从最初的5亿多元人民币逐步增加到2010年12月的近30亿元人民币,结算量逐月攀升,广西目前已与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了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及经常转移、跨境投融资等各类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有关统计数字,截止2010年底,广西已有工、农、中、建、交、兴业、光大和北部湾8家商业银行与境外15个国家或地区的30家银行开展了共计7652笔的人民币结算业务,笔数居全国第一;总金额突破126亿元,居8个边境省区第一;出口结算金额93.22亿元,居全国第一。

2.跨境结算的境外区域集中

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和港澳地区。截止2010年底,广西对越南、新加坡、印尼三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的比重达87%。其中越南是结算量最多的国家,占全区比重81%。香港也是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境外区域之一,所占比重为8%。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用突出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广西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中的作用突出。截止2010年底,广西共有8家商业银行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办理业务7640笔,占全区结算总笔数的99.84%;结算资金125.77亿元,占全区结算总额的99.82%,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二、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金融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的境内外金融环境在以下方面存在局限,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一是人民币在境外不能自由兑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仅仅是实现了人民币贸易项目下的境外部分地区可兑换,由于我国对部分资本项目仍实行管制,人民币在境外尚不能自由兑换,成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一大制约;二是境外没有足够的人民币来源。大规模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需要一定数量的境外人民币流通量支持。现阶段境外人民币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在其他国家地区的流通量相对较少;三是境外人民币缺乏避险工具和投资出路。目前境外人民币业务的主要避险工具只有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一种,而投资出路主要是购买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避险和投资工具种类单一,无法满易主体的需求;四是境外企业未能便利地获得人民币贸易融资服务。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在原则上允许境内银行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但操作细则未能明确,境外企业未能便利地获得贸易融资服务,将影响其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积极性。

2.企业缺乏对政策的理解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一项新业务,相关政策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外贸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政策还不够熟悉。对于外贸企业人员而言,对政策的不熟悉,容易引起外商疑虑,从而对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信心不足。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操作程序的不够熟悉,则影响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

3.取得试点资格的企业数量有限

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处在试点阶段,按照有关规定,出口试点企业名单要经过政府逐级上报和审定,对企业的资格要求相对严格,审核时间相对较长,导致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外贸企业有限。截止2010年底,广西出口试点企业仅有383家,所占比例较小,虽然第二批又有1677家企业申请出口试点资格,但因审批程序尚未完成而未能及时使用人民币结算。

4.外贸企业的实力待增强

在进出口贸易中选择何种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往往与进出口商的实力和贸易地位有关。广西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贸易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决定结算货币的能力也比较弱,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对方确定的结算币种。此外,总部在境内进行跨国投资经营的广西企业,固然乐意在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但是,广西具备跨国经营实力的企业较少、规模也还不够大,能够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企业还不多。

5.中越金融结算制度不健全

据人民银行统计,广西与越南双边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占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80%以上,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越南盾与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还没有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越南“地摊银行”成为越南盾与人民币市场汇率的制订者。中越双方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只能依靠“地摊银行”确定合同议价时的汇率。而长期对“地摊银行”汇率定价的依赖,将对企业结算资金安全系数有所影响,既不利于外贸企业各项业务的正规化、合法化,也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推广。此外,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下,境内进口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人民币进行进口结算不够积极。

三、给有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意义重大

跨境人民币结算指将人民币直接使用于国际交易,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具有两种模式,即模式和清算模式。所谓模式,主要是指中资行委托外资行作为其海外的行,境外企业在中资企业的委托行开设人民币账户的模式;而清算模式主要是在指在中资行境内总行和境外分支行之间进行的业务,即境外企业在中资行境外分行开设人民币账户。目前,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贸易条件。按照我国目前的贸易结算机制,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发生贸易只能采用非人民币币种结算。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必须承担汇率风险。这部分风险在现实操作中很难规避,以2007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例,在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即使是在外汇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形下,由汇率正常波动带来的损失依然存在,据初步测算,目前广东和港澳两地贸易用美元结算,一次兑换的汇率损失加上手续费成本约占贸易金额的2%。另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汇率风险更加难以控制和掌握。因此,推行人民币结算极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利于稳定我国贸易需求和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从受益企业来看,推行人民币结算受益者并不仅仅是进出口企业,对于那些母公司在内地,但在港澳有投资的中资企业,或是母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但在境内有一定投资规模的企业来说,今后它们自己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再不用平白无故地遭受汇率风险。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利于加快粤港澳经济金融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推行人民币货物贸易计价结算,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港流通,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港银行人民币服务的对象将由个人扩大至企业层面,而据相关信息,香港目前人民币流通量仅600亿元,要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必须有大量的人民币存款支持。因此,香港必须设法吸纳人民币存款量,以保证运作畅顺,发挥结算中心的效益。这样就会增加香港地区人民币的流动性。同时,推行人民币货物贸易计价结算,也会促进香港人民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最终使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二,推行人民币货物贸易计价结算,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地区经济融合。以欧盟为例,直到欧元出现以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才明显加快。同样,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在香港进行试点,可以预期香港与珠三角将加速融为一体,为香港抵御金融危机和发展经济,奠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广东地区借鉴香港金融市场制度及国际网络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平台。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深层原因来讲,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之所以要承担汇率风险,是由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决定的。金融危机更加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回归到“以真金白银换真金白银”的本质状态,从而避免美元结算制度下用出口换取外汇带来的资产贬值等损失。因此,从根本上讲,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十分有益的,因为这会使世界其他国家也意识到,“美国印钱――其他国家生产――美国消费”这样的模式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从而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有助于世界经济均衡重新回归到一种较为理性的路径上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条件成熟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仅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条件和时机业已成熟。

市场条件充分。广东在内地各省市中历来是港澳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三地跨境投资、运营的企业数量众多,为推进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根基建立在实际的贸易关系之上,广东和港澳的贸易关系一直非常紧密,2008年,粤港贸易已占到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约68.7%,而粤澳贸易占内地与澳门进出口总额的75.2%,这是在广东推行与港澳地区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贸易结算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在广东组织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企业对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货物贸易结算,具有强烈意愿和较大需求。

前期工作充分。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地区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为落实国务院部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制订并上报了《广东与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方案》,在资金清算、贸易真实性审核、进出口报关、出口退税、融资、货币兑换及监管等方面做出了周密安排,为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充分考虑了与现行金融和外贸管理制度的衔接的基础上,依据高标准在与港澳地区贸易联系密切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市选取了300家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并组织培训和科技支持。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现实可行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风险可控。预计2009年广东与港澳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分别相当于2008年广东贸易收支金额和跨境收支总额的0.9%~1.6%和0.6%~1.1%,可见在试点启动阶段广东与港澳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占跨境收支交易的比重不高。因此,只要调节措施得当,风险管理到位,试点工作的开展不会对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安排造成较大的冲击。试点工作启动后应该建立持续的风险监测制度,随时应对该项工作推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苗头。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技术可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支持下,广东率先与港澳地区开展结算合作,先后建成高效、稳定的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和实时支付系统,妥善处理了多币种、多批次的跨境资金清算业务,实现了内地现代化支付系统与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连通,为推进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提供了资金清算平台。依托该平台搭建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通道,有利于保障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的自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广东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资金调节和管理机制正在研究建立之中。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组织力量对广东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初期所需铺底资金进行了测算。人民银行估计2009年广东与港澳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274.7亿~509.3亿元,2010年结算业务量为439.4亿~815.0亿元,2011年结算业务量可望增加至919.7亿~1600.9亿元。在广东与港澳贸易结算业务基础上预测了需要的铺垫资金的数量,要求人民银行总行适时调增境外参加行铺底资金和账户融资额度,扩大境内银行对境内试点企业和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的规模,有效支持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5

中国人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宗旨,坚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通过金融支持举措,拓展区内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培育其国际竞争实力,搭建其与各国经济实体合作的新平台,促进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务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人民银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求。

一是在自贸区内创造条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9年7月,人民银行以货物贸易为起点,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全部经常项下及跨境直接投资、对外项目贷款、证券市场投资等部分资本项下经济活动。根据总体方案,为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推动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简化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和手续。

二是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今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目前人民银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理。在自贸区内实现利率市场化,符合现行利率管理政策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自贸区利率市场化将在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内,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培育目标以及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稳步推进。

三是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近年来,人民银行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投融资便利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配合自贸区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实体经济发展、投融资业务具体需求,人民银行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的先行先试,以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多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积极进行了多项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主要是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国性资金管理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积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简政放权。人民银行一直在推动市场化改革,改革管理方式,主动取消审批制。例如,2005年推出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实行备案制,2008年进一步简化为注册制。外汇管理局也一直在推行从重事前监管向重事后管理、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管理的转变。对于自贸区建设,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将继续加大职能转变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人民银行制定的自贸区金融改革方案,是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共同设计、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具体改革条款的设计和论证过程中,人民银行将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任务来抓,到码头、工厂、企业、金融机构,深入了解企业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以及还有哪些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从一线职工、财务人员、企业家和金融管理者中,收集了300余条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改革的方案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出自一线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反映了一线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所有金融改革措施,都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予以推进。人民银行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着眼细节,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对改革内容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同时,人民银行将会同上海市政府,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估,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并督促区内企业和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人民银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继续加快职能转变,改革创新管理模式,通过金融支持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并形成金融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助力自贸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银监会:支持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挂牌当日,中国银监会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中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发展、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以及区内开展离岸业务等8项内容予以明确。

一是支持中资银行入区发展。允许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允许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分行或支行。在区内增设或升格的银行分支机构不受年度新增网点计划限制。

二是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在区内申设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上海辖内信托公司迁址区内发展;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区内设立分公司;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

三是支持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外资银行支行升格为分行。研究推进适当缩短区内外资银行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以及外资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

四是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五是鼓励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外保内贷、商业票据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

六是支持区内开展离岸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七是简化准入方式。将区内银行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的机构、高管和部分业务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设立区内银行业准入事项绿色快速通道,建立准入事项限时办理制度,提高准入效率。

八是完善监管服务体系。支持探索建立符合区内银行业实际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贴近市场提供监管服务,有效防控风险。建立健全区内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探索完善符合区内银行业风险特征的监控指标。优化调整存贷比、流动性等指标的计算口径和监管要求。

据悉,以上八项措施是银监会经国务院批准,落实国务院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决定的具体措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将坚持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原则,建立有针对性的自贸区银行业监管机制和框架。

银监会同时披露,银监会已批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浦发、上海银行设立自贸试验区分行,批准交银金融租赁公司筹建专业子公司。上海银监局也批准花旗中国、星展中国筹建自贸区支行。下一步,银监会将继续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贸区设立机构。

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提升开放度

中国证监会9月29日公布了支持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度。

这些具体措施包括:

拟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在自贸区内筹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推进国际原油期货平台筹建工作。依托这一平台,全面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以此为契机,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支持自贸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照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所进行投资和交易;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规定在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开展境内证券期货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

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根据市场需要,探索在区内开展国际金融资产交易等。

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区内注册成立专业子公司。目前,海通期货、宏源期货、广发期货、申万期货和华安基金等机构正在设立或准备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

支持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面向境内客户的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柜台交易。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研究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对相关试点工作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上海自贸区国家战略。

保监会:八项举措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

为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相关事项作出了批复。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6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经济转型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悄然发生变化,建立在人口红利、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投资、高污染、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低科技贡献率基础之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流动性过剩、金融风险、债务危机等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复杂阶段,面临着“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威胁。经济增长由金融危机时期的“周期性减速”进入发展红利消退导致的“结构性下滑”,[1]“中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趋势。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阶段,我们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为应对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积极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通过简政放权,开放民间投资,提升服务业比重,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并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省市选取一定区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制度的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启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2015年4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揭牌,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是继经济特区、国家经济新区之后,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各地自由贸易园区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积极探索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②在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转型期,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承担着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示范、带动、服务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其功能设计应充分体现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因此,分析自由贸易园区与经济“新常态”的内在关联,探讨自由贸易园区引领“新常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价值取向,以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国内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设计,探讨其在经济转型期推动经济制度创新、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完善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我国必须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直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作为一项重要探索内容。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按照国际化、法制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国际贸易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监管模式创新,构建以“负面清单”为核心市场准入管理模式,转变行政审批管理方式,推进审管职能分离,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给市场让出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公平的环境,让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竞相迸发,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积极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试点推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制,改企业年度检验制为年度报告公示制,放宽企业准入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为提高行政效能,自贸区逐步完善企业投资贸易的信息网络平台,创建不同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工商、质检、税务、鉴定等职能部门办事窗口各自独立的格局,整合了各部门职能、简化了办事流程,形成了“一表申报、一口受理,部门流转、综合审批、统一发证”的运行方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创立以来,逐步完善企业准入的“单一窗口”模式,并推进其向企业工商变更、统计登记、报关报检单位备案登记等环节拓展,扩大“单一窗口”受理事项范围,提高整体服务效能。④其他三大自由贸易园区积极效仿上海经验,大力推进“单一窗口”模式。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实施“一颗印章管审批”,⑤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模式,建设市场准入统一平台和“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口受理”服务模式,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国际贸易领域,四大自由贸易园区统一实施了“单一窗口”管理模式,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进出口和运输工具进出境的应用功能,进一步优化口岸监管执法流程和通关流程,实现贸易许可、支付结算、资质登记等平台功能,将涉及贸易监管的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平台。“一口受理”或“单一窗口”服务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在自由贸易园区注册一家企业原来至少需要29个工作日,现在最快只需4个工作日就能办妥备案证明、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等手续;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也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在着力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准入环境的同时,自由贸易园区相应加强了对事中、事后的监管。逐步推进监管标准规范制度建设,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着力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对自由贸易园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监督,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自由贸易园区经济运行的管理和风险防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化海关、质检、工商、税务、金融监管及外汇等部门协作,依托地方政府主导的电子口岸等公共电子信息平台,整合监管信息,实现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体系,共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级标准,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探索把服务相关行业的管理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探索将原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资产评估、鉴定、咨询、认证、检验检测等职能逐步交由法律、会计、信用、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建立社会组织与企业、行业之间的服务对接机制。从而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自控、公众参与,多元化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切实维护统一开放、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自由贸易园区政府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设置权力边界和责任范围,削减了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从不该管的领域退出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促进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使经济更具活力、更具效率和更具效益地发展。推动政府职能向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督、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真正解决在某些领域存在的政府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经济安全,弥补市场本身具有的不足和缺陷,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增长指标导向下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增长却难以推动结构优化和升级;政府以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出口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却是高速增长下的产业低端化。当前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世界产业链中上游攀升,支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肩负着探索经济转型新路径,实现发展模式新跨越的重要使命,需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引导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自由贸易园区功能设置重点在于推进投资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在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透明开放的投资服务体系,引导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入驻。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及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3]备案制的实施彻底改革原有的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照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模式,投资企业只需向自由贸易园区主管部门备案,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金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即可自行组织建设。企业自行决策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并自担风险,从根本上削弱政府拥有的强大行政审批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强化了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真正体现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各地自由贸易园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减少或取消对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引导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等六大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并将对外开放措施扩展到自由贸易园区的新增区域。[4]第二批设立的三大自由贸易园区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积极探索扩大对外开放的途径和方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凭借临近港澳的优势,加强粤港澳合作,推进仓储、港口贸易、物流、加工制造、金融领域合作,从过去的加工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转型,为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并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等地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进实体经济与国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发展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⑥激发强大的聚变、辐射和带动效应,以实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一体化,以及大珠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融资租赁和服务京津冀一体化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增加对内、对外辐射效应,凸显自由贸易港功能,天津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业;滨海片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两岸、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国际旅游岛、“海上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促进闽台产业的对接,努力打造闽台产业合作新模式,促进闽台产业的深度融合。⑦各地自由贸易园区意在通过先行先试,探索扩大投资领域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从注重引资规模向注重引资质量和效益转变,凭借高新科技知识聚集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链阵地,引领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积极谋划引进来的同时,自由贸易园区也在为企业走出国门探索新路。目前,我国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纺织、服装等行业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逐渐丧失了成本的优势,急需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将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总理曾指出,许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强劲,而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与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契合度。[5]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也有利于其他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还可以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因此,自由贸易园区内在地包含了促进对外投资的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实体投资以备案制代替核准制,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中事后的管理和服务,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设立专业境外股权投资项目公司、投资母基金等。为构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创建了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涵盖了综合咨询、境外投资备案、投资项目推荐、投资地介绍,行业分析、境外投资专业服务等功能,形成了第三方搭平台、专业机构提供市场化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在推进企业境外投资的同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在积极探索个人境外投资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方案,加快启动个人境外投资试点。自由贸易园区对外投资制度的创新和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投资效率,减少了运行成本,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助推剂。截至2014年8月底,自由贸易园区办结79个境外投资项目,对外投资17亿美元。其他三大自由贸易园区效仿上海的有益做法,积极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实行备案制,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及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合作,逐步减少个人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允许企业或个人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项目。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股权投资企业、项目公司,以及从事境外投资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资产和人员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自由贸易园区逐渐成为境外投资的前沿阵地,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倒逼国内产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自由贸易园区实现了对经济特区、经济新区、保税区的超越,改变了传统的以特殊政策尤其是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模式,进行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保税仓储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资本、劳动力、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低效率和高消耗的生产部门或产业链环节退出,向高附加值、高效率、低消耗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转移,以适应新常态下优化经济结构的需求。

四、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在传统贸易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低端制造业领域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资源约束日益加重,继续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改变依靠出口,特别是依靠传统制造业出口的贸易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5]一方面有选择地进口紧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一方面推动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以及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国门。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倒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传统引擎,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自创建以来,中国自由贸易园区一直秉持贸易便利化原则,努力构建自由、开放、高效、有序的贸易规则体系。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转变贸易方式,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引领我国对外贸易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努力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攀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立伊始就以培育新的贸易方式为手段推动贸易转型升级。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⑧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资源配置平台建设,深化贸易平台功能,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推动文化、文艺产品贸易,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⑨支持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发展企业离岸业务,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推进期货保税交割,开展质押仓单融资业务,探索融资租赁物登记制度和境外融资管理新模式。天津、广东、福建等地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积极创新贸易业态,强化贸易功能集成,推进贸易方式转变。三地自由贸易园区在贸易服务平台、融资服务、离岸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文化服务贸易基地、绿色供应链合作、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汽车平行进口、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再制造业务、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培育贸易新兴业态和功能,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和运作模式。同时,各地自由贸易园区还通过贸易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自由贸易园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一线开放、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监管服务模式,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不断探索口岸监管制度创新,如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划面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可按现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规定申请扩大区域面积。自由贸易园区内非海关特殊监管区,仍实施现行通关监管模式。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创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建立贸易、运输、加工等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⑩海关通关作业模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总结了“先进区、后报关”、“企业备案制”、“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23项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以及“期货保税交割海关监管制”、“分线监督管理制度”等6项监管改革措施向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等6项改革措施在各省区市借鉴推广。贸易监管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优化了口岸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减少进出口货物在岸时间,节约了贸易成本,实现了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据悉,2014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36.8%,降低企业运行成本10%左右。制度创新红利初显,市场活力明显释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逐步展开。为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和贸易功能的转型升级,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以增强国际航运的服务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大力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优化沿海捎带业务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其他三地自由贸易园区效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运发展经验,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协同运作模式,增强航运服务功能。同时三地自由贸易园区又根据自身定位,创新了独特的航运制度。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建立与粤港澳海空港联动机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探索与港澳在货运和货物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对接,推动港澳国际航运高端产业向内地延伸和拓展。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海运快件国际和台港澳中转集拼业务,支持部分对外开放口岸对有关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业,力争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支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航空物流中心。自由贸易园区意在通过航运制度和航运模式的创新,深化航运业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化航运人才培养、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提升航运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海运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区域航运中心。总体来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与开放程度,形成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推动我国向全球贸易链中上游攀升。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贸易发展的模式和制度,努力推动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五、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相对落后的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内在瓶颈。金融制度的滞后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激发制造业的活力和创新力,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金融改革势在必行。自由贸易园区作为当前最前沿的开放领域,连接国外的重要窗口,内在地包含着试点金融创新的功能。各地的自由贸易园区也都把加快金融制度创新作为一大主题,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业开放,培育新型金融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投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合理定价,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后,就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制度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强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机制。探索与国际接轨、与自由贸易园区相适宜的外汇管理体制,推进跨境投融资和人民币跨境使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投融资自由化。鼓励跨国公司在自由贸易园区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探索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增强区内金融服务业功能,支持在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建立金融市场国际交易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为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重点,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支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51条金融细则,大力推进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企业融资自由化,支付结算便利化,企业资金管理规范化,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金融机构集聚常态化,从制度层面构建了自由贸易园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整体框架,明确了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方向。金融业已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交易、清算、托管等一整套金融服务平台体系逐渐清晰,必将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余三地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借鉴上海经验,构建自身的金融制度创新体系,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建立与自由贸易园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简化人民币涉外账户分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权限下放给银行。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境外融资活动,允许境外借款结汇使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宽境外发债的审批和规模限制,允许所筹资金可调回自由贸易园区使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创新租赁业政策,拓展融资租赁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简化涉外业务办理流程,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利用自身在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积极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筹建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和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公示和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分别结合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特点,大胆推进金融制度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探索两岸四地金融合作的新途径。自由贸易园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在改革金融制度、发展金融工具、培育金融市场、强化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增强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功能。

六、结语

面对当前经济呈现的向“新常态”转型趋势,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希望在深化改革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园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责任。因此,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自由贸易园区更应发挥引领作用,在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经济健康发展的需求。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优化组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创新体系,打造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以形成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元春.保持定力适应调控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06-12.

[2]杨光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J].政治学研究,2014(2).

[3]曹广伟.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6).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7

一、云南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背景及进展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解体后,逐步形成了现行的以美元、欧元为核心,英镑、卢布、日元等为辅助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其带来的金融自由化的迅速发展,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存在较大矛盾,而失衡的体系结构又放大了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对全球产生的影响,从而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固有的诸多矛盾日益凸显。受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从而引发了整个世界对重建国际货币新体系的反思与探索,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自2009年6月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上最先倡导用本国货币结算双边贸易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国家表示将尝试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对外贸易。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区域化并实现其国际货币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降低汇率风险,减少衍生品交易成本,减小外汇储备的管理压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快对外贸易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开拓贸易金融服务业务,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近年来,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规模和流通的领域与地区逐步扩大。在地域上,港澳台已成为人民币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人民币还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流通,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国家;在蒙古,人民币已被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的银行已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流通领域上,已从人员往来、旅游、日常消费、留学、探亲等方面扩大到边境贸易和经贸投资等领域。同时,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共和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并与俄罗斯、巴西、马来西亚等国签署了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双边贸易的协议。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因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广东毗邻港澳地区,且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总量较大,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先行开展针对港澳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涉及的试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及相关业务风险的防范进行了法律规范。

在云南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的申报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11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调研组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到云南专题调研,并与云南省政府达成共识,云南作为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的目标有望近期实现。

二、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战略重点区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得到大幅改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2003年“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至2007年,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08年,双边贸易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仍达231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

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2009年8月15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同时,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和总额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以支持东盟加快一体化进程,加深和融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货物贸易方面,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方面,双方也将实质性地开放彼此的市场。投资方面,双方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双向投资体制。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展现在世人眼前。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和经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对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促进东亚合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东盟作为中国的周边地区和世界重要的发展区域,也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1、在东盟开展人民币结算及进一步的人民币区域化,具有地理和人文上的天然优势。

东盟区域华侨华人和华商较多,目前东盟许多国家的主要银行机构掌控在华人和华侨手上,他们在各国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较大影响,而且许多华商在中国也有投资业务,对于开发东盟金融市场的人民币区域化业务,能够发挥桥梁促进作用。

2、中国-东盟间货物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对人民币区域化的金融服务形成了旺盛需求。

在货物贸易方面,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双方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2007年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达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在投资方面,截至2006年,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到419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80%,2007年、2008年发展态势强劲(如下表所示)。

200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情况

3、从区域政治和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包括东盟、非洲很多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有着很深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国内经济急需的资源和市场,而这些国家进入门槛较低,经济往来的定价货币如果采用人民币将更有利于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规模上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东盟属于新兴市场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金融服务需求会愈加旺盛,迫切需要银行为跨境投资提供多领域、多方位的服务,如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信贷、跨境汇款、货币结算、财务顾问等。此外,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中亚、北亚等区域更具有同类相似性,故人民币区域化市场的大规模开拓应首选东盟。东盟地区理应作为人民币结算的战略重点区域。

三、进一步推进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政策建议

1、抓住机遇,统一认识,积极争取国家将云南省列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份的基础上,加大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中心的推进力度,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列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国家和云南省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云南应抓住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这一历史性契机,相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提升云南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将东盟作为战略重点区域,从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角度凸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在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进一步完善方案,力争在成为下一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试点区域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加强可行性研究和相关基础工作,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并谋求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推进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周边及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完备的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

2、加大金融机构的参与度。

其一,积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作用。请求国家及有关部门赋予国有商业银行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参与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其二,积极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大对省内商业银行的扶持培育力度。支持以富滇银行为主体的省内商业银行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也是省属企业“走出去”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本土银行的竞争力。云南省委、省政府应从政策层面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是协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其在云南边境地区进行分支机构布局,并为其在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动云南省地方金融机构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二是充分利用云南省在与东南亚、南亚的各种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如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机制等,宣传云南的银行,逐步提高富滇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东盟区域内的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中的认知度。三是通过优惠的政策鼓励涉外企业在富滇银行等本土银行开设账户。

其三,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周边国家银行到云南设立分支机构。

3、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推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涉及到央行、财政、商务、海关、税务、银监会、外汇局等多个相关部门及商业银行、企业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推进,各相关部门间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云南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制度安排,统筹考虑,全面领导、组织、协调,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通力配合协助,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金融机构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提供良好的跨境贸易结算服务,企业需要根据实际贸易情况进行计价和结算的币种选择。只有多方协同,共同推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4、依托国家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地密切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

贸易伙伴国家政府是否有意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影响人民币结算推进的关键性因素。就云南省而言,必须依托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积极向中央反映,申请国家赋予云南一些权限,授权云南与周边国家商谈,加大与东盟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深度接触,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或地区的关系,促使其同意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5、研究并适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一是提早谋划,组织人员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结合云南实际,尽早完成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的相关准备工作,并组织起草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实施意见;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省内地方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推出相关金融衍生品,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三是做好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发放人民币贷款,以及允许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的政策研究,适时向国家层面反映,争取相关政策。

6、积极向国家争取具有云南特色的相关政策。

云南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区域的结合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是中国唯一的可同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地带,是中国陆路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省份。针对云南的地缘优势、对外贸易及边境贸易特色,云南省要积极争取国家对云南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采取差异化政策。

一是要进一步促进国家及相关部委加强对云南对外开放工作的调研,加深对云南区位优势和贸易情况的了解,使其对云南边境贸易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而寻求国家及相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更加重视云南的对外开放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云南企业“走出去”。

二是比照云南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做法和标准,在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将企业出口退税推广到云南所有企业,从周边国家扩大到东盟,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国家,一般贸易实行100%人民币出口退税。

三是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的结算不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办理报关和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完善银行设施,提高银行结算效率,加快人民币退税速度。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8

自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随着跨境结算市场的开放,投机、套利行为也不断增加,给国内货币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汇改才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前提。为此,《新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邢毓静、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斌。

跨境结算规模膨胀

《新财经》: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开始试点,当时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这一政策?

邢毓静: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制度安排,与金融领域的改革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签署自由双边贸易协议时,就开始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开展港澳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2010年6月,试点范围扩大至境内20个省市和境外全部地区,对进口企业没有任何限制,试点的出口企业达6.7万个;今年,政府又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

两年多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半年的结算额是35亿元,到2011年1-7月,贸易结算额已超过8000亿元,发展速度非常快。

谭雅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基本想法是解决中国经济的压力,主要跟贸易有关。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了贸易逆差。为了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风险,推出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同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监管层想通过贸易结算的发展,促成人民币尽快国际化。

《新财经》:国内企业在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得到了哪些好处?两年多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除了在贸易领域的应用外,还涉及哪些领域?

邢毓静: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好处在于:一是使用人民币可以控制汇率风险。用一种货币结算,企业的汇兑损失相对减少,管理成本也较低。二是用人民币结算相对外汇结算更加便利。三是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对外贸易中不占用外在额度。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从贸易开始的,现在已不仅仅是贸易了,还包括了FDI(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ODI(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债券市场的开放、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跨国公司资金的利用等一整套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FDI和ODI中使用人民币,对于企业未来成为投资主体很有帮助。企业可以在全球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改变自己的产品供应链,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另外,2010年8月,央行又出台政策,允许境外资金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也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在过去的一年,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很快,相继出现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2011年5月,刚刚开张的香港商品交易所甚至打算未来在香港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市场。

套利现象泛滥

《新财经》:在快速发展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过程中,除了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和收益外,还有哪些不利因素?

张斌: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主体部分是进口贸易结算,企业用人民币替代美元支付进口,就相应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需求,进一步加大了目前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监管层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更多地购买外汇。同时,境外人民币由于缺少渠道进入境内,主要是通过结算银行汇集境外的人民币存款,然后转存到中国央行,这就意味着央行的负债在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增加了美元外汇资产,同时也增加了人民币负债。由于利差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央行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另外,对于FDI用人民币替代美元也有一种担心,有很多资金是以人民币FDI为名,实际上做的是双边的资金套利,因为目前境外人民币收益率较低,而境内的资金收益率较高,中间有巨大的套利空间。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很难对真假人民币FDI做出区分。如果这种双边资金套利行为增多,人民币FDI会带来国内货币供给的增加,给国内通胀带来新的压力。

谭雅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从几百家企业,扩大到几万家,这个力度非常大,但实际得到的结果跟政府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中国的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贸易问题不是用跨境结算方式就能解决的。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总是注重好的方面,严重忽略不好的方面,逃避了一些责任,逃避了改革的难点,这对中国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

人民币国际化虚假繁荣

《新财经》: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被看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到了什么程度?

张斌: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从目前看,人民币跨境结算大多是进口贸易结算输出人民币,而不是出口贸易结算回流人民币。投资者可以有套利空间,在套利动机驱动下的人民币外流,根本无法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只要套利机会消失,人民币就会遭到抛弃。

在目前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得不偿失的。首先,无论是人民币贸易结算,还是进一步的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通过增加外汇资产或海外商品和服务,对海外输出人民币。如果汇率价格是错的,人民币就是贱卖,会带来大量的损失,无法产生正常交易带来的双边福利改善。其次,单边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投机,从这一点来看,境外的人民币市场发展并不牢固,更谈不上长远发展。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汇率改革严重滞后,使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政策试验发生了扭曲。监管层不断干预外汇市场,使人民币保持单边升值预期,不但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了损失,还促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虚假繁荣。

谭雅玲:人民币跨境结算始终以美元定价,这与中国货币制度的宗旨和汇率制度改革框架相背离。我们的货币制度改革就是放弃单一美元,但现在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又仅仅以美元定价为核心,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利。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汇率改革制度,但汇改7年,始终没有使这一制度得以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只是一个结算方式的转化,没有制度的有效推进,试图用量来解决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这种想法太不成熟了。

《新财经》:第一次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及这次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都是在全球发生金融动荡的背景下推出的,在一定程度上,监管层是不是希望人民币在新的国际体系中争得一定份额?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9

引进外资规模较快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引进外资规模稳中求进。2015年1―11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648家,同比增长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43.3亿元人民币(折1140.4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同比增长7.9%,预计全年吸收外资126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二是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香港、新加坡、台湾省、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门)合计投入1073.1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1%(上述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数据包括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自由港的对华投资)。三是引进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9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已成为吸收外资重要增长点。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58.4亿美元,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四是引进外资方式不断创新。以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6%上升到14.7%。五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资成效显著。1― 10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159家,同比增长2倍,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吸收外商投资占全市一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融资租赁、科技研发、创业投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高端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态势明显。

加快推进外商投资体制改革。推动修改“外资三法”,起草《外国投资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为外商提供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在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对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地区服务贸易领域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按照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要求,对29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取消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指导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备案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了区域范围,新设了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并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双创、区域战略等多个领域基础性制度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综合型改革态势。建立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抓紧落实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方案以及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的,提出新一批可复制试点建议。

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开放步伐。一是会同发展改革委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限制类数量减少一半,并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二是出台了统一适用于4个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条目从139条减少至122条。三是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率先推动科学技术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四是积极推进CEPA框架下服务业开放,在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五是取消广告业和经营类电子商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优化外商投资房地产管理措施,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促进吸收外资载体平台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部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推动建立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促进长江经济带部级经开区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

外贸试用期总结篇10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边境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5)-0057-03

2010年6月新疆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10月又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新疆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业务种类已经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下、跨境直接投资、境外融资、贷款、人民币购售等,跨境业务范围拓展到多个国家,包括毗邻国家和非毗邻国家,跨境人民币银行结算渠道不断拓宽。

一、新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末,新疆已经与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4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782亿元,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75亿元,2012年当年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91.6亿元,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31%,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末累计办理服务贸易及其它经常项目结算量40.5亿元,新疆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突破60亿元。跨境清算渠道进一步畅通,直接清算网络已覆盖巴基斯坦、吉尔吉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数量增长迅速,增速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6月新疆被纳入试点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刚刚起步,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笔数较少,结算量不足50亿元。经过两年的发展,2012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是2010年的12倍,2011年的3倍,年均增速高达247%。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项目范围迅速扩大。2010年6月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仅为货物贸易项下,短短两年人民币跨境业务顺应市场主体需求,迅速扩展到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下、跨境直接投资、担保、贸易融资、人民币购售、境外贷款等。结算方式由简单的进出口货物到现汇收付款发展到预收、预付、进口信用证、备用信用证、保函等多种方式。跨境业务范围拓展到多个国家,包括毗邻国家和非毗邻国家,业务涉及主体包括外贸企业、个人、行政事业单位等。

(三)直接结算渠道初步建立。新疆辖内商业银行建立了与部分国家地区直接结算渠道,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新疆周边国家设立了两家境外分支机构,尝试为企业提供规范的银行结算服务。截至2012年末,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7个国家的境外银行分别在新疆辖内商业银行开立了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1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企业在新疆辖区各商业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结算账户。

(四)跨境贸易融资等表外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自2011年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逐步开展以来,随着新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扩大,人民币协议付款、海外代付、出口订单融资等贸易融资表外创新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末,新疆跨境人民币融资结算量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占全疆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业务总量2.2%,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也为新疆外贸企业节省了相关的汇兑、汇率损失及融资费用。

二、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构分析

(一)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地域结构分析。长期以来新疆对外贸易主要以周边国家为主,这与新疆毗邻国家众多的地域特点紧密相关。2012年末新疆对外贸易达251.7亿美元,其中与贸易量前三位的毗邻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贸易额达166.1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贸易的66%,而同期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新疆与三个国家贸易额比重不足1%。截至2012末,与新疆毗邻的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等8个国家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额占全疆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的2%,而新疆与香港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占新疆跨境人民币结算额高达86.5%,呈现出跨境人民币业务向香港地区高度集中的特点。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支结构分析。新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涉及化工产品、机械设备、水泥、钢材、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截至2012年末,新疆跨境贸易人民币收入约占跨境收支总额不足5%;跨境贸易支出约占跨境收支总额的90%以上,跨境实际收支逆差较高,跨境支出金额是收入金额的5.7倍,人民币呈现尽流出态势。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项目结构分析。截至2012年末,新疆经常项目跨境结算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主体。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额占经常项目结算额的90%以上,而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额合计占比不足10%;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比重较低,其中跨境直接投资占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过80%,而境外贷款、贸易融资等其他资本项下业务结算量合计占比近20%。

(四)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分析。从结算、清算方式来看,目前新疆跨境人民结算出现电汇、信用证、托收、保函等多种结算方式。结算以电汇方式为主,电汇结算笔数占结算总比数的95%,信用证、保函等其他结算方式使用较少,结算工具和方式较为单一。截至2012年末,新疆辖区银行实际收付中通过行和清算行模式办理的业务金额分别占23%和70%。

根据以上跨境人民币业务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总量增长快,业务种类逐步丰富,但业务发展不均衡。表现为:地域结构不平衡——跨境人民币业务往来突出体现为与新疆贸易量较少的香港地区,周边国家与新疆外贸量较大,但人民币结算比重较低;收支结构不平衡——进口与出口业务发展不平衡,进口支付远高于出口收入,收支呈现大额逆差;项目结构不均衡——经常与资本业务发展不均衡,经常项目跨境收付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体,占比约90%以上,资本项下结算量较小,且经常项目下货物贸易占主要比重,资本项目下以外商投资业务为主,项目结构单一且分布不均衡。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分析

(一)境外人民币存量少,通过向中方融资获得人民币资金有限,导致短期内难以实现出口收取人民币。目前新疆人民币流出到境外主要是通过来新疆采购货物的周边国家客商,将未用完的人民币现金携带出境。虽然新疆对外贸易中旅购贸易比重较大,占外贸总额的50%以上,且基本采用现钞结算,而现行政策规定人民币携带出入境限额为2万元,无法满足境外客商旅购贸易的采购资金需求,人民币通过民间渠道流出较少,导致人民币在境外的存量较少。另外据银行反映,新疆周边国家商业银行资本金少,规模较小、资信不高,信用评级较低,银行破产风险较大,且周边国家企业信用评级也较低,中方银行规避风险手段不足,难以开展对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人民币贷款和授信融资,进而制约了周边国家通过贷款融资方式获得人民币数量,因而使得中方出口收取人民币难以实现。

(二)周边国家对人民币认可程度低,套算汇率汇差较大导致人民币结算数量低。新疆周边国家(除蒙古外)尤其是中亚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相对较多,在宗教、思维、生活习俗等方面,更易接受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理念,其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向欧洲国家靠拢,在这种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下,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不高。另外中亚国家的挂牌汇率与国内挂牌汇率存在汇差,因人民币为非完全自由可兑换货币,除2011年6月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工商银行新疆分行及其部分分支机构加挂人民币和哈萨克斯坦坚戈兑换牌价外,新疆与周边其他大多数国家没有建立直接货币兑换汇率机制,都是通过美元进行套算,在部分国家如吉尔吉斯和巴基斯坦,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中方高于境外,如国内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吉尔吉斯的套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7元左右人民币。据银行介绍,这两国外方客商收入人民币并在其本国经过两次汇兑为索姆(或巴卢比)的金额数要低于从中方收入美元在其本国兑换为索姆(或巴卢比)的金额数,而新疆周边的中南亚国家对美元兑换大多不加限制,本币与美元的兑换十分便利。人民币的流动性与美元相比较相对较差,为了汇兑使用的便利和避免人民币兑美元在两国汇率差不同的损失,境外客商更愿意使用美元,而不愿持有人民币,最终导致新疆周边国家人民币结算量较低。

(三)与周边国家直接清算渠道单一,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周边国家的开展。快捷的清算渠道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扩大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清算系统能够直接降低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结算的交易成本。但目前新疆与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直接清算渠道仍然较为单一,跨境人民币业务清算渠道主要基于人行大额支付系统,境外参与行只局限于少数国家。周边国家仅巴基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4个国家境外银行在新疆开立了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新疆仅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行等6家商业银行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账户行关系搭建直接清算渠道,而其它商业银行未建立任何清算渠道。据这些银行反映,中方银行若在周边国家开立同业往来账户,必须充分了解境外银行机构的详细情况,以保障开立账户存放资金的安全,而中方商业银行缺乏获取周边国家信息渠道,对周边国家的经济金融等相关政策及金融机构情况缺乏了解,难以选择优质银行建立直接行或账户行的合作关系。而借助于已建立直接清算渠道的其他银行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则存在泄漏本行客户的信息风险和收取费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带来不便,直接导致本行人民币跨境结算成本增加。可见清算渠道成为制约银行机构推进新疆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瓶颈。

(四)政策的循序渐进决定了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不均衡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从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全国仅有4个城市先行开展试点,到2010年6月扩大到20个省市,2011年7月扩大到全国范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基本全面开放。从2011年1月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到2011年10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的公布,跨境人民币业务由经常项下继续向资本项目延伸,政策范围逐步扩大。新疆作为8个边境省区之一,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始于2010年6月,但出口仅限于毗邻8个国家,2011年7月新疆获得出口试点企业政策,但试点名单未确定。2012年试点企业政策进行调整,对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均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再限定出口国家地域范围,因新疆货物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受到前期政策一定限制,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另一方面新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企业比重较低,资金实力较弱,境外投资需求较少,而新疆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对外商产生较大吸引力,因此新疆外商投资比重较高。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与周边国家沟通协调和信息交流。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货币当局的金融合作和交流,开展政策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人民币境外认知度。帮助中方金融机构及时获得周边国家金融机构信息,有效解决金融合作中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双方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开展洽谈和协商,共同对汇率安排、套算汇差、资金清算等问题进行商讨,切实解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完善机构体系,拓宽清算渠道,丰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产品,提高结算效率。一是争取边境省区优惠政策,降低境外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尽可能引入境外银行在新疆境内设立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二是积极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其走出去,在新疆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支持各银行根据新疆外贸企业不同特点加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创新,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加强与境外银行业务往来,增加开立境外人民币结算账户数量,拓宽跨境人民币直接结算渠道,提高境内外企业贸易结算效率。四是以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为平台,鼓励外方金融机构进驻合作中心,在中心内加挂周边国家小币种货币牌价形成直接汇率、互设账户,建立多种形式直接清算渠道。

(三)积极扩大周边国家人民币业务量。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多种渠道扩大境外人民币来源,提高人民币携带出入境的限额,鼓励新疆个体商户、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境,促进周边国家旅购贸易人民币现钞结算,推动人民币通过民间渠道流入周边国家。充分利用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扩大人民币境外投资,对境外进口商提供人民币融资,给境外发放人民币贷款,提高其进口商购买力和人民币的使用量。通过货币互换,向周边国家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支持,解决周边国家人民币存量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上合组织银联体成员行的优势,鼓励其与新疆周边国家的成员行之间开展人民币融资、银行间货币互换等业务。

(四)努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均衡发展。结合新疆实际,深入理解、积极落实最新贸易政策,为企业提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条件,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扶持、优惠政策,给以人民币结算完成进出口货物的企业奖励和补贴,以鼓励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促进新疆进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建军,王大贤.第三方网上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性建议[J].中国信用卡,2010,(16):67-69。

[2]李东荣.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J].西部金融,2012,(4):4-5。

[3]张彦.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进程和政策建议[J].西部金融,2012,(8):47-51。

[4]张远军.中俄间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6):35-42。

[5]朱苏荣.新疆跨境资金流动的顺周期性[J].中国金融,2011,(1):78-80。

The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of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

TAN Ming

(Urumq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Urumqi Xinjiang 8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