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语文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2: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应用语文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应用语文课程总结

篇1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工作,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我们在分析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语文;职业素养;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是广大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由于语文课程能够实现育人目标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及学生未来职业去向,加强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培育,不断增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9年,教育部版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中职语文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但中职语文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断优化语文课程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扎实开展面向学生职业实践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大中职生进入职业岗位后,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帮助文档”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对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银行票据的阅读理解能力;办公文秘人员拟写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的书面表达能力;机电专业学生的撰写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因此,广大中职生将来从业过程中广泛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能力,成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育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广大中职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服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从读懂到读通,为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中职生正确筛选、整理专业信息,特别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能有效获取职业岗位所需信息。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的文章。如会计专业学生要阅读会计从业人员入职以后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文章,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或新颁布的文件,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搜集职业相关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二)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培育职业素养。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从事某项职业,适应某项工作岗位,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适应职业工作情景的交流能力。同时,要提升中职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密切联系职业活动需要的应用文撰写能力,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通知、启事、单据、合同、协议等应用文的书面表达格式与要求。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广大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一是围绕职业生活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努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要针对相关行业的职业活动要求和典型任务环境,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说明书,会计专业财务状况说明书、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说明书等。

三、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首先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要有明确的语文知识传授目标、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素养培育目标以及基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任何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素养培育形式,将会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课堂。

(二)确定职业素养培育的组织形式。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恰当的、合适的组织实施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我们可以合理选择说、演、唱、赏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需要事先谋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全面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以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语文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成效。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职业素养培育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反思不足与欠缺之处加以改进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创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式,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生本理念 途径

生本理念作为一种新式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还能渲染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与语文知识学习中,并且学习效果得以增强,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必要分析

首先,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小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小学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语文素养,时展与变化,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生本理念在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知识学习,还能引导他们树立自己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特色。其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来看,虽然已经开展数年,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如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贯彻生本理念,能够从具体教学现状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具体途径

1.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首先教师应该从根本上了解和认知生本理念,使传统师生关系得以改变,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组织下构建具有美好生活与学习形态特色的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开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与愉悦,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生本理念的教育原则,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语文知识。针对教师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生都能主动接受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增强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效果。

2.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理念,需要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色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以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免教学过程机械沉闷、枯燥乏味,促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注意力集中。同时,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教学方式,针对语文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小学生善于动脑思考,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在思维发散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并且找到有效的学习路径。另外,在小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时帮助或点拨,紧抓学习重点,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培养其分析能力。

3.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合理。

生本理念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融入学生意见与见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例如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提前告诉学生,围绕《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询问学生建议,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欣赏教学、情境教学还是合作教学?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之后,整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4.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本理念,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生本理念为根本,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意义,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和应用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语文课文内容改编为情境短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或者设计一些可以锻炼和发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小游戏,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锻炼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发挥小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获取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感,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求。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贯彻和落实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兴趣;制度

新课改的实施,让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人们的视线,却没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的大力倡导下,“以学生文本”的口号大行其道,而真正的效果却让人不忍直视。教学效果差,是目前我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没能逃过这种凄惨的局面。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和原因

1.引起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观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状况发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几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语文课程几乎不教语法,学生运用语法能力不足;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课堂师生缺少互动;老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模式简单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呢?原因有很多,但大致上只有几个,而且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通过一个或两个问题,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

造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只是通过课文朗读的方法和背诵语段词句的方法来教授语文课程,导致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的降低。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通常不教语法,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很容易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入新技术,所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的一个调查中显示,目前小学语文老师大多是中专或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老师占比很少,有部分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课程,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科学性,降低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学最成功、有效的方法。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鼓励学生。人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当中最想要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在小学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他们是在不断地探索的,不断发现的,在不断的试验中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孩子会很想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对学习那门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朗读一首唐诗的时候,不管学生读的好不好,都要及时的赞扬学生。小学生还是小孩子,过多、过严格的技能要求都有些不切实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还有在每一次的小测验当中,老师要懂得发现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的向孩子们指出这些小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有些课程设置的很不符合小学生的的特点,造成了小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尽量的结合实际,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以活泼好动的学生为主,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向学生传输知识,显然是取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到小活动、小游戏当中,适应学生好动的这个习惯,让学生更多的去实践,去自己感受,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也自然提高了。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还小,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即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造成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必须要重视互动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感觉自己那部分掌握的好,那部分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什么想法,多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少一些“独角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等等。

2.提高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指的是学校在招聘语文教师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必须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老师要能把握好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还的教好学生。例如,在学校招聘小学语文老师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文科专业的毕业生来担当学校的老师,同时,要对语文老师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程度进行定期的考核,以及组织老师参加定期的教学培训。

硬件设施是指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技术,学校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些课程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是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彭常青.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2009,10:19.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初中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推行与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参考文献:

[1]柴艳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13

[2]王文文. 语文课堂教学失误及对策探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篇5

顾黄初刚参加工作,在中学一线教语文课的同时,就开始对语文课程性质和目的进行自觉地研究。1959年,全国围绕语文教育领域“文”和“道”的关系展开一次大讨论,讨论才开始三周,当了三年语文教师、年仅26岁的顾黄初即在《文汇报》发表《“目的”与“手段”》一文参与讨论。文中认为:通过对作品中语言文学因素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使学生掌握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学方面的技能技巧是语文教学的特定任务。学会“文”(包括理解和运用)和学通“道”,这是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两者不可偏废。这一观点,时隔半个多世纪,今天看来仍是正确的。顾先生写了多篇文章专门阐述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如《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一文中继承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观点,仍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同时指出语文还有人文性、基础性、技能性等性质。他1996年在《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总结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看法:“一.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二.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三.语文是一门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第一句话“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指出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最终目的;同时也论述了语文的重要地位:语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人们应通过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习里面承载的文化来提高素质。第二句话“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则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方法:教师教语文,首先要懂得生活中人们怎么使用语文,还要教学生在日常生活各种场合去学习语文,同时语文课的内容也应多联系生活。第三句话“语文是一门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汉语文母语的特点,体现民族风格,但同时应重视科学化,如重视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几句话非常凝练的总结了他对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顾先生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历,他在从事教学实践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理论探索。他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既有宏观的理论研究,也有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所作的研究。宏观方面,如《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一文对80年代以来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在教学上的若干探索进行总结和梳理,归纳出语文教学研究方面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语文教学任务的多元结构及其核心、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列序、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有效性、语文教材体系的更新等,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新时期语文教改的一些新探索,并了解探索的过程及走势。顾先生更多关注对语文教学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他的研究涉及语文教学中各个板块中的具体内容:如阅读教学方面,他从词汇教学研究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教学等;写作教学方面,他从造句训练研究到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教学序列和教学方法等和到作文的全程训练,以及构思训练课、起草训练课和修改训练课三种课型。顾先生的这些研究往往会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其中渗透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收获的心得,确为真知灼见,到今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二、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顾先生研究语文教育史的同时即对近现代以来的一些语文教育专著和教材进行过比较系统地研究:如对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夏丏尊、叶圣陶的《国文百八课》、孙起孟等的《写作进修读本》、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等进行过研究,这为他研究语文教材打下深厚的基础。早在80年代初,他提出了在全国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教材的多样化,试行分编本教材,这一主张后来被官方采纳。顾黄初从1985年起连续担任过三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并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这一时期他开始自觉研究教材的教育思想、体例特点、编制原则等理论问题。1989年,他在自己参与主编的《语文教学论》中执笔写了“教材论”一编三章;1993年又与他人合作完成《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一书,在语文教材编制理论的研究的方面跨出新的一步。顾先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语文教材观,他认为编制语文教科书的首要工作是确定教学目标。在对语文教材的性质的认识方面,顾先生发展了叶圣陶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国文课本是‘凭借’”的观点。他从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教材是具备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的集教学、教育和发展功能于一身的“特殊凭借物”,是传递和接受人类精神财富的特殊凭借物,认为语文教材要适合“语文训练”和“精神训练”两方面的训练。他认为语文教材编制的两大关键是:依据汉语文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对语文知识优化选择;把优化选择出来的知识进行合理列序。顾先生还对教科书的内容要素的设计(如范文的选择与加工、作业的设计、导学材料等助读系统的设计等)和教科书的使用等方面做了专门的研究。顾先生认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应走在继承中创新、科学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认为教材改革应追求多样化、讲究生活化、教材内容要相对稳定、教材目标要求应有适当弹性、教材编写要力求创新、教材编写队伍结构要合理、要提高教材装帧和设计的质量、教材审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材使用要引入市场机制,这些理论为现行语文教材尤其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三、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顾黄初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他晚年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2006年,顾先生在《生命•生活•生态———我的语文教育观》一文总结并阐述了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可以称之为“三生观”,这是他晚年语文教育思想的结晶。具体为:

1.语文教育生命观。顾先生认为,语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而人的交流、思维和感悟都以语文为媒介和工具,所以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课程对于人来讲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他说:“生命始于交流,交流促进思维,思维催生感悟,这是生命历程的三大标志,而这一切都得凭借语言(言语)。”这说明语文课教学生学习语言,但同时又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神圣的使命。语文不仅教学生学语言知识、教学生学习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听、说、读、写,并使之具备相应的语文能力;语文还要让学生学会交流,让学生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由顾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课必须要让学生做充分的交流。语文课要在学生的语言交流上下功夫,这包括口头语(听说)和书面语(读写)的交流。

2.语文教育的生活观。顾先生说:“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那就是: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他又说:“探讨语文教学的规律,首先就要研究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语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特点,就是语言形式和语言的内容统一且不可分割,这实际上也道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道理。工具性和人文性既统一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合一,同时,从语言服务生活这一点来看,两者也是统一的。顾先生认为学语文就必须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必须坚持“大语文教学”。学生需要以语文课堂学习为轴心,利用好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各科学习生活、学校课余生活、校外组织生活、家庭日常生活———来学语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生活,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才可以不断获取源头活水。

篇6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上升。面对全球经济的转型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为重要的语文课程,改革发展也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改革发展必须基于“六位一体”的改革模式,构建以“六位一体”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为国家培养高职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六位一体;高职语文教育;改革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语文教育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目前来看,我国语文教育仍旧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积极思考,开拓创新,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方案。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致力于“六位一体”课程模式改革之下,并积极把这一模式运用于高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之中,形成具有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整体化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育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阅读信息需要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培养语文素养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语文与人际交流等都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是以职业化为目标,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的教育场所,我们在培养的时候不仅要灌输语文知识,更要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的“六位”,指高职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必须突出的六个基本要素: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教、学、做”结合及形成性考核。“六位一体”则是这六个要素有机构成、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组合教学模块、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根据职业能力形成和知识认知的规律,“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获取知识;课程考核以平时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考核为主。“六位一体”的课程模式把职业化上升到了核心地位,让整个教育过程更近贴近学生的需求。“六位一体”课程改革模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这是一种突出职业教育的目标,面向社会教育的教学模式,最大优化教学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科学的全新模式。

2“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2.1更新教育思维,科学定位教育目标

新时期以来,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不能因循守旧,依旧按照之前的教育发展模式来培育学生。从教育制定者到教育实践者,都要积极转变思维,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成果,兼收并蓄地吸收符合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知识。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求知要求来科学地制定教学方式,切记不可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思维的更新是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思想上积极进取,行动上不断创新。平时多进行学习,在教学这门课程中,教师永远是学生,多听讲座,多看相关书籍。同时在课下时候,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好建议一定要牢记,把这些可实行的建议运用于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更新教育思维的同时,还需科学定位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具有引领的作用,我们在制定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开拓创新,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高职语文教育发展的科学之路。教育目标作为标杆,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要明确课堂目标,在进行人文教育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对于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要把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迈入社会后,能清晰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并对事物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在看到一些事物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让其生活不仅仅是机械地向前走,更多地会思考人生。这一体现了“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2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在进行高职语文教育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者培育的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很多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完全忽略了学生本体的作用,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来教学,结果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最终都不尽如人意。这样也是极为不科学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来说,就要以审美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依照教材,但不可局限于教材,教师要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穿插一些故事,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会增强。要想获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教课时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积极践行高职语文教育模式的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认知的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实现语文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借鉴优秀教师的方法,在不断摸索中奋力前行。在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就开拓了很多的精品创新课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主体,对于一些接受性较强的文章,学生可以组建小组,通过讨论,选派代表来进行讲解,最后设定了台上台下互相提问的环节,在互动中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学生们的表现,教师可以最终纠正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并且对课文主旨进行总结,对研究方式加以客观的评价。而对于一些感悟性强的课文,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法,设定特定的情景去让学生感悟与作者相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和作者突破空间,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也是让学生感受文学魅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对于一些新型题材的课文,比如戏剧作品,很多课本都选录了的经典作品《雷雨》,就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排这样一出剧目,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会搜集资料,会体悟人物的感情,会总结出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可谓是一箭三雕。通过演出,学生也会对话剧这一文学样式有了更为深厚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都在这一演出中所领悟到。

2.3改革高职语文课程的考核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着课程考核单一的现象,一般而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依赖于最终的一次考试。实质上,这种考核模式是极为不科学的。要想改变这种考核模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考核模式。通过互相的监督与评价,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的配合能力以及教师的教课质量。第二,我要要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我们的考核标准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过程性考核,这一部分要占最终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课下的完成情况。第二部分为终结性考核,主要就是期末考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出题时,要侧重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要出一份真正能考查学生能力的试卷。第三部分为能力考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也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考秘书资格证等资格证书,同样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演讲辩论能力等可以纳入考查之中。第三,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竞赛活动,并把这些活动纳入最后的考核系统里。比如可以组织普通话大赛、演讲比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能主动地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外优秀的文学和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最终的培养目的。

2.4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规定着教学方向,同样,教材也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物化形态的依托。高职教育工作者在选定教材时,在认定权威的基础上要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学生才能配合默契,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育工作者在编订教材时,既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选择课文内容上,既要选录经典,如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内容,包括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汉赋、中国古典诗歌,长短不一的宋词,充满市民特色的元曲以及明清时代的四大名著,这些代表着每个时代特定的文学形式一定要选取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供学生学习。但是仅仅吸取古代精华还远远不够,现代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还要选录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文章,包括当代优秀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同样,我们还可以选录一些代表现代社会发展的科技文,培养学生的现代阅读能力。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的教材可以提供下载,教师可以常常关注网络上的新知识,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看一些精品课。这些网络教材虽然良莠不齐,但可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3总结

实践表明,根据“六位一体”目标改革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去除了传统的不科学的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和体系化目标。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树立职业精神,更顺利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邓泽民,侯金柱.职业教育教材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文菊.论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表现环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5]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6]张晓慧.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

篇7

论文摘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对大学语文网络教学资源的误解和对资源库的不当建设,本文就这些现象提出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构想。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需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需要体现高职特色,需要弥补语文应用中“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建设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还应注意资源利用市场的开拓,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一、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缺乏高职特色,定位欠科学

2003年起高职高专课程开始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当年高职高专课程占了评审总数的18%,近两年所占评审比例逐渐上升,但仍无法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这说明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远不及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语文也不例外。当前,许多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受普通高等院校影响较大,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都“似曾相识”,没有充分体现出当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

2.各自为政,出现大学语文“网络糙品”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鼓励下,各高职院校纷纷上马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项目。然而由于各自为政,无法整合教师力量,导致网络精品课程良莠不齐,有的内容陈旧,有的设计简单,还有的“囊中羞涩”,点击几个栏目都属“尚在建设中”,而最集中的问题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

3.难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造成精品语文课程被闲置、浪费

2009年7月以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连续12个月对2003~2009年获批的793门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学校网站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控。结果显示,有171门课程可访问率始终保持在良好(可访问率超过80%),其中却无大学语文的踪影。国家级精品课程尚且如此,可以想象省级精品、校级精品的情况。看来,不断改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支撑网站条件,确保网络畅通,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保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已迫在眉睫。

二、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出现的问题令人堪忧。种种弊病已经阻塞了教学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成果、宝贵的教学经验等重要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地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有力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合作,进一步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展示优质教改成果,这对提升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总体资源占有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三、整合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思路

1.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

由于未能整合教师力量和欠缺专门的技术维护,各高职院校网站上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大多处在“一家之言”、“闭关自守”状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资源共享。要改变这种窘态,必须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这条道路。各高职院校应更新观念,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共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资源平台,集思广益,共同推进大学语文的教改工作。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发扬光大,还需先进的网络设备及维护技术,否则,即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校校合作的同时,还需校企合作,由专门运营、管理网络的企业参与这项工程,共建共享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资源。这种运作模式在我国语文基础教育方面已不乏成功案例,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国语文网、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等,均是整合全国数百所一流名校及数千一线老师的课件、教案、试卷、备课素材、论文和作文等资源,由企业进行技术维护的网上资源平台。

2.以高职为特色,科学定位大学语文

从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阐述,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这意味着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无论在哪所院校开设,均应发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增进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作用。但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这就明确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内容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侧重于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而且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还有人文基础知识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应融合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与时代性特点,在中学语文教育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而无需完全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培养通才”目标把阅读教学博大精深化。高职语文还应在阅读熏陶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同时应照顾到专业特点,在文科学生方面凸显应用写作的工具性,提高文科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理工科学生方面注重提升阅读能力,增强思维训练。高职大学语文惟有走出普通高校语文这片庐山,方能不迷失自我,在科学定位中成就“风景这边独好”。

3.以课程为中心,化整为零整合优质资源

鉴于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品种繁多,参差不齐,而且未能完全反映高职特色,未能满足文、理、工、农、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应打破传统的以某校某教材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为单位来整合网络资源的做法,改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以模块组合为网络资源框架。为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与时代性特点,高职大学语文的网络资源可分成“文学阅读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母模块。“文学阅读鉴赏”下设“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鉴赏”、“外国古典文学鉴赏”与“外国当代文学鉴赏”四个子模块;“表达与交流”下设“普通话训练”、“朗诵技巧与艺术”、“演讲技巧与艺术”、“辩论技巧与艺术”、“应用写作训练”与“师生作品欣赏”六个子模块。

以课程为中心、化整为零整合优质资源的具体做法是将来自各高职院校的不同教材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内容以作品为纲进行整理归纳,有关作品的文献资料、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思考练习等内容均可放入“文学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表达与交流”模块内容突出了高职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这些内容在现有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很少见到,然而却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多高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已涉及“表达与交流”内容,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只是未能系统总结。因此“表达与交流”模块内容的建设是对现有高职大学语文的良好实践,是弥补以往语文应用项目网络资源的空缺。

应用这种模块形式整合网络资源便于师生上传精品资料,不一定要等到整门精品课程评估验收结束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整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也未必能做到处处精彩时时领先,所以应用模块形式整合网络资源将会大大提高建设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效率。而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快捷地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师生工作学习的需要。通过共建共享资源,高职大学语文师生既能推进语文课程建设,又能各取所需,这应是“不拘一格建资源,抖擞语文快人心”的乐事。

4.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开拓资源利用市场

开拓资源利用市场,首先要使资源平台能立体辐射各地高职一线语文教师与广大学生,要确保网络畅通,师生可以随时访问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其次,资源平台应依托强大的师资队伍,及时更新与完善网上资源,用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专业的教学指导信息、热门的前沿资讯与生动的课外瞭望等内容不断吸引广大师生利用语文网络资源。再者,可以合理利用物质刺激,提升师生利用资源的积极性。资源平台可免费分配给合作院校师生一定的下载资源点数,争取资源利用市场的先机。同时鼓励广大师生通过上传优质资源获取点数,以成为免费用户。当然也可以充值购买点数以获取优质语文资源,此举亦可为校企共建资源助力。

四、结束语

鲁迅先生曾就怎样对待外来民族文化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他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称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称为新文艺”。这个“拿来”观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观点不谋而合。高职语文教师应顺应21世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构建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整合语文网络资源,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立体互动、双赢共进的发展目标。缺失资源的整合,高职语文也不能自称为精品语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克东.网络教学环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10).

[4]刘超.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篇8

一、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语言表达特征,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一些文本的语言形式比较有规律,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挖掘隐含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征,带领学生把这些规律总结、明示出来,便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现举几例。

1.提示语。学生在说话写话时,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常常关注不到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或者即使关注到了也不会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能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的训练点有很多。如《石头书》一课中,提示语的用法更加丰富,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出现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相应的标点符号也产生了变化。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梳理课文内容后,填写表1:

接着,让学生研究表格的内容,进行统计:川川和磊磊分别问了什么?每次提问得到了哪些知识?共提问了几次?最后把问题弄明白了吗?理解了“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然后,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表格,发现规律:人物说话的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有什么变化?川川和磊磊与叔叔比较,谁说话时用的提示语多,这是为什么?从川川和磊磊说话时的提示语能发现这两个孩子是什么心情和性格?引导学生品味研究提示语,从而体验到解读词语发现奥秘的乐趣,也为以后运用提示语积累了相关的、动态的语用知识。

2.叠词。如《蒲公英》一课,给一些名词加上了修饰性的叠词,如“黑黑的泥巴”、“黑黝黝的泥土”、“银花朵朵”、“金光闪闪的地方”、“波光粼粼的湖面”、“金灿灿的阳光”等,描摹事物准确、细致、具体,突出了事物的色彩美,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槐乡五月》的语言如诗般动人,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茫茫、白生生、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等,既摹声又摹形、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为了让学生体会叠词特有的情感意蕴和表达效果,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叠词,并细致观察、描写一处景物(植物),用上恰当的叠词。

3.语气词。《赶海》一文运用了不少语气词,如“嘿”、“唉”、“哩”、“咦”、“哦”,还有拟声词“哎哟”。语气词、拟声词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但是它们的作用却非常奇妙,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让语言文字趣味横生,作者就是借助它们把赶海人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本课的动词准确生动,如“摸海星”、“捞海鱼”、“捉螃蟹”、“捏大虾”、“挖海螺”、“捡贝壳”等。学习本文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夏天傍晚捉知了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的迁移仿写训练:傍晚的树林里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我翻开草地上的落叶仔细寻找, (填写语气词),一只胖知了就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一片落叶下,半个身子还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泥土里,就像 。我用小铲子只一 (填写恰当的动词), (填写语气词),它就 。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集理解、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效率高、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

二、 聚焦重点段落,寻找语言表达规律,进行迁移仿写训练

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不少课文中段的结构方式比较有特点,“总分总(或总分)”式的段落结构比较多。“总分总(或总分)”式自然段先对事物作总的说明,再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特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分别作具体的描述或者介绍,在各种体裁的文章中都有运用。充分利用这种构段特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给一段话添加中心句或者把一句话的内容写具体。如《航天飞机》一课:给下面两句话各写一个中心句: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飞行七分钟。又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 ,有 ,有 ,有 ,还有 。南沙群岛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 有 ,有 ,有 ,还有 。

2.迁移构段方式,观察生活后仿写。《北大荒的秋天》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均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先抓住特点总写,再抓住景物细描。尤其以第四节最为典型,“原野热闹非凡”总写,然后细致描写了大豆、高粱和榛子树。在带领学生品读分析第四自然段后,设计了这样的仿写训练:周末到秋天的郊外去观察,以“秋天的田野真美啊”开头,写一段话,要求写具体。

3.活用搜集的资料,合作完成段的迁移训练。学习了《恐龙》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抓住恐龙的特点,每位同学组内介绍,合作完成一段话。如果能用上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就更好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龙 ,

龙 , 龙 , 龙 。

三、 关注主要内容,发现谋篇布局特点,进行概括能力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难点,这是由于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从浅显处入手,由形象思维切入,引领学生逐步步入抽象思维的空间,在综合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以图像做台阶,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阶段,他们往往只能抓住事物形象的、外部的特征,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第三学段的部分学生能关注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对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设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依据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由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给学生提供图像,借助填空题的辅助,让学生开始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小动物们各有各的过冬方式,小燕子 过冬, 小蜜蜂 过冬,小青蛙 过冬,它们的过冬方式真有趣啊。

2.以词语做纽带,利用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如《水上飞机》一课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课文通过 和 的对话,介绍了水上飞机的 、 和 。

3.以问题为桥梁,通过分步回答问题连缀起课文的主要内容。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哪吒为何闹海?(原因)如何闹海?(经过)闹了又如何?(结果)请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这个故事。

4.以中心句为抓手,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不少课文,特别是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的文本,在每一个意义段的开头经常用一个中心句领起下文。《“东方之珠”》就具有这种特征,全文按照“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篇,第一节总写香港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中间部分从迷人的沙滩、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介绍香港,最后赞美香港是明珠并点题。让学生分别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把中心句串起来就能概括主要内容。香港有 ,有 ,有 ,所以被称为美丽的“东方之珠”。

5.以归纳自然段的内容为依托,由部分到整体进行概括训练。有的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就需要引导学生先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再概括课文内容。教学《海底世界》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①全文围绕 这句话写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②全文围绕这句话从 、 、 这三个方面写的(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产)。③分别概括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海底矿产丰富)。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产三个方面,说明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通过逐个自然段的归纳概括,然后再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此外,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拟写小标题、给自然段命名等。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对概括能力进行系统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着力方法指导,引导语言内化途径,进行复述课文训练

语文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复述课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好方式,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使知识内化,而且能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课堂上要做的主要是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相关的能力。

1.利用词语,详细复述。《世界上第一台听诊器》一文介绍了雷奈克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第一个听诊器的故事。故事性强,适宜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一组词语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听诊器的经过。第一组词语:跷跷板、笔记簿、空心木管;第二组词语:十分难过、整日思索、高兴极了、仔细听诊;第三组词语:遇到难题、受到启发、反复试验、获得成功。

2.借助图画,生动复述。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可以借助一幅或者多幅图画,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如《三袋麦子》一课,给学生提供三幅图,让学生借助图的提示,边复述课文边表演。

3.借助提纲,简要复述。为了使复述有条理,首先要把握课文脉络,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叙事性文章理清叙事线索,说明性文章理清说明的类别或事物的特征,明确课文的段落结构。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也可以借助图表复述。

4.表演故事,动态复述。于永正老师上《小稻秧脱险记》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一人演小稻秧,一人演喷雾器,两人演杂草,加上动作表演故事。学生积极性高,复述效果好。

5.丰富情节和细节,扩展性复述。《哪吒闹海》一文中,哪吒打死夜叉一段语言写得比较概括,薛法根老师让学生进行详细复述,把一句话讲成三句话,进行了这样的练习: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 ,便大喝一声 ;哪吒转身一看,只见 ,便笑着说 ;夜叉一听,便 。

6.变换角度,创造性复述。学习了《狼与鹿》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复述练习:以鹿的口气讲述这个故事,并以鹿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或者从一只幸存的狼的口气讲述这个故事,并以狼的口气对人类说几句话。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复述了课文,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一课,让学生分别以龙王、哪吒、编者的身份转述这个故事:龙王向玉帝告状;哪吒被告状了向玉帝解释;最后从编者的角度对哪吒的事迹进行颂扬。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同一件事情有三种讲法,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非常投入地进行转述,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动态性的语用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教师要从运用语言的动态过程和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用实践,通过创设具体的语境,开展综合性的、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语言表达规律,掌握方法性的、程序性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还有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包括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等文化知识)的任务。总起来说,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是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并根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总结了建国以来在处理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长时间强调思想性,有时强调文学性,有时只提工具性,有时还并提知识性,但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些强调各有所偏,或多或少地影响当时的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现在总结出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只要坚持以工具性为基本性质,以语言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就有可能避免各种偏向,把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引上方向明确的轨道。其二,全面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对生活的爱美心态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些也正是中学阶段语文学科需要进行的素质教育,全面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两种“基本”和三种“关系”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其三,对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材必须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从语言教学出发兼顾其他方面教学的需要;课堂教学也必须以语言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解课文应当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文化知识),再回到语言文字。这样就能构筑成合理的教材机制和正确的教学路子,导向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二,迫切需要研讨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两个思想认识问题。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身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这里提出两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例如在语文课本里,选编一定数量反映20年来社会变革的并可作为语言教学范例的名篇,让学生从中认识时代并学习能 反映时代新貌的语言。又如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以《广告法》为依据学习写广告语言,以《合同法》为依据学习写合同语言。总起来说,就是语文教材内容必须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实际应用适当地结合起来。(二)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整个社会生活信息化的需要。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开发和创业,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课本里写的是书面信息,教师讲授是传递信息。学生学习是接受信息。无论写的、讲的或者学的,都要求有一定的新意或者有助于提高素质的,才能成为有益的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现在有些语文教材已经编入电脑阅读、电脑作文,教学中也有试行网上听课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把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列为当前迫切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第三,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比较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体系。

按照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组成能体现这些“基本”和“关系”的系统教学内容。初步设想,从初一到高三,应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作出有序的安排。初一着重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字、词、句、段、篇),初二着重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初三着重学习比较浅近的文学语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初中三个年级,从学文字、学文章到学文学,也就是从语言的打好基础、语言的广泛应用到语言的初步提高。与这些语言内容相配合,学习一些实用的语法、逻辑和修辞知识。此外,还要学习一些文言词语。高一着重训练语感、思维和语言表达,高二着重学习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和古代汉语知识,高三着重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以及中外名文(非文学作品)的语言。高中三个年级,逐步提高语言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教学线索在各个年级里还要把不同内容和程度的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带动起来,并组织系统的应用训练和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语文读写听说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实验、论证、修改,才能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第四,语文课教学方法力求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语文课教法改革的重点应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里以举例性质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l.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而应从班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介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出不费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或者“炒冷饭”的“泡沫课”。3.教学生朗读,不要一律采用“吃大锅饭式”的齐读方式,而应当多作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提出意见。这样能使读与听说相结合,也便于教师指导。4.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作不同的理解和解答。应该把这些看作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可喜现象,也是课堂教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5.每节课都应有一些读写或听说的练习,没有练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多获得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6.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灵巧构思或者生动语言的,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作文能力有显着进步的,乃至某一次有进步的,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迎着新课改的浪潮,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转变教学行为。教育实践表明,从课改理念到教学行为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贵新、侯国范,《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 语文教育 现状 对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0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发展,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之一的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已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为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对语文教育作出适当改革。

一、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育现状

(一)语文课程不受重视,课时被压缩

医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医学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导致许多学校及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医学类高职院校学制3年,有一学年的时间要保证学生下到医院进行实习和实训,这样学校就不得不压缩课程,将时间留给专业课程,而缩短一些公共课程的课时,会忽略大学语文的教育。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被放在了任选课上,或是被艺术鉴赏课、医学论文写作所代替。语文课得不到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就难以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语文教学构成单一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所用大学语文教材各式各样,没有明确的针对性,选用的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校的公共教材或都是校本教材和自编教材,这些教材与医学课的学习联系不紧密,不适合医学类高职学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医学理论写作水平的提高的作用不大,所学非所用。教学所教授内容也容易受老师个体主观影响,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教师上课的重点又不能不放在教材所框定的范文讲解上,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学艺术鉴赏的能力。而且医学类高职语文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考试要求,学校考试和考查的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在实际考核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的测试,这也不利于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提高。

(三)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方式比较落后陈旧

由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基本是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他们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的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者过多地依赖现成的网络、光盘等教学工具,没有很好地吸取与新时代相关的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补充,忽视语文与医学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缺乏就业指导方向,脱离了学生学习和生活及今后工作需要的语文课程,使得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不甚感兴趣,认为语文学科可有可无,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学语文应有的作用。

(四)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环节薄弱

由于学生就业压力等原因,目前很多医学类高职院校都把教学资源放在了专业课程建设上,因此大学语文没有足够发展的空间,不受学校的重视,语文教师基本没有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更难以对语文相关课题进行申请。这就导致在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五)受学生就业要求的影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地位趋向“边缘化”

当前,很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等级提出硬性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语文能力提出要求的基本很少,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花时间和力气在继续学习语文上,而更多地去钻研英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以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改善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语文教学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性的学科。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在人文素质、思想情操、人生审美情趣等方面可得到提高和熏陶。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情况下,我们应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在医学类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给医学高职语文进行定位,坚持“就业为导向”,明确及发挥医学高职语文在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工具性作用,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联系起来,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教学会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工具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使所培养的高等医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医学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能力。

(二)根据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

结合医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融人文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教材。医学高等院校的语文教材应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和普遍性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将“大语文”的观念运用到教材中,既要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又要体现对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全方位的技能教育。在编写时教材的重点应转向与之专业相对应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及专业性较强的医学论文、医案、病历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上,至少也应当增加这方面知识的比例。增强语文课的实用性,使语文课不但学之有益,还要学之有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自觉地努力学习,发挥语文课应起的作用及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功利作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语文教材以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各个单元,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关键。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贯彻是通过学生认识教材的内容进行的,并以学生认识的质量为其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和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教师应合理分化各单元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学习内容、环节、采用的教法、精讲的时间、学生自主读的时间、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并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学习标准,安排不同的而又恰到好处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每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达到的素质要求;避免公式化的教学程序,设计好每节课的切入点,瞄准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薄弱环节,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响、投影、影视和计算机等,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其次,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优化评价体系。当前,社会已经意识到分数不再是评判一个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语文考核在形式上可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内容侧重于“实用型、能力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挖掘教材潜力,融入社会生活,渗透其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科,又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无论从其教育目标来看,还是从其教材特点来看,它都是在运用美学原理指导教学,进行审美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提倡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讲解课本的内容知识外,还应推荐与课本内容相关作品,同时加入与时代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增强语文课堂的时代性、新鲜性,让学生能过语文的学习了解社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此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介绍中国的古今文明,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优秀人物的文章,教学时应结合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审美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努力采用、开设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1)理论课。在上课文理论课时,可采取“扶着学生上讲台”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自讲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讲授采取重点问题精讲,自学前的启发讲,讨论中的提示讲和总结中的补充讲。重点问题精讲是指抓住同学难理解的关键性的内容讲深讲透。(2)口语训练课。在交际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口语就更为重要。为此,可开设一定的口语训练课,以训练学生达到“善于跟人打交道,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目标,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人际交流的基础。(3)文学欣赏课。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所开设的一门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为主。如《阿Q正传》、《花木兰》、《包法利夫人》等。在每欣赏一部著作前应向学生介绍它的背景、作者及它的影响等。通过文学欣赏课的学习,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学会了辨别美与善、丑与恶,进而学生个人的素质修养得以提高。

(四)全面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

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改革有赖于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这对是否能真正实施和改进现有的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除了要在师德修养、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还要语文学科素养为主,兼通其他学科内容,特别是要了解、学习医学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些知识,课堂上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授课。同时也要积极的向学校申请加大对语文学科的投入,积极地申请外出参加各种语文教学研讨会,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新的教材,参与学校各种科研课题的申请。总之,要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结合时代的特征,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在当前的新的社会形势下,要实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就必需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不断进行改革,为培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后备人才作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玉萍.谈高职院校师范语文教学的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2]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

[3]徐维.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