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17

国际财务管理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要性分析

(一)合理规避税率、汇率风险。在国有企业“一带一路”策略为根基的条件下,达成对外公开,将会面对不同国家的汇率风险及不同税率。为了预防这些风险。财务管理必须对跨国运营中的汇率、税率做出对应的计策。通常来讲,汇率及税率的变动,会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带来不同水准的制约。由于人民币和海外国家币种的差异,以人民币为根基获得的具体资金极有可能跟随汇率的变动而减低或增长,对公司的投资利润会带来直接的影响。资金换算自身存有一定的难度,跨国运营也不是一个国家可以操作的,必须更多国家的参与,才可以增强经济收益。首先,可从集资着手,至后续的投资运营、资金清算,这些都需将最后收益和每个海外公司共同分割。但汇率及税率减少或增长时,则代表着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去处理财政支配问题,财政危机将会由此而突发。(二)弱化运营风险。在国有企业跨国运营、对外合作和投资时,财务管理国际化都可以很好的减缓经营风险。比如: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仍有少数职员自愿留下继续工作,包括财政部门的职员。因此,为了可以有效的监管海外职员,就需要达成中海油公司的财务管理国际化,才可以确保在重组时间内双方不会因对方的财政监管体制差异而出现矛盾及差距,导致不能监管的冲突,必要时还可以减低财政的过失,提升财政安全,达成财务保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视不够。我国的国企在以往体制的约束下,逐步踏上变革的道路,但与海外的公司对比而言,在财务管理上还存有一定的差异。“一带一路”策略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的,依靠于策略的执行,国企逐步加速了向外开拓的步伐。很多国企都存有一定的侥幸思想,企图先占领国际市场,再对财政监管达成快速的改善。但是,在公司进行对外合作及投资运营活动时,财务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假如财务管理实现不了改进,那么也将不能达成国际化,很容易爆发财务危机,甚至或导致公司对外投资失败。(二)缺乏专业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在财务管理国际化的环节中,不具备专业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更不要提及科学的财务管理经历。具有丰富风险管控、财务管理经历的财务专业人员熟知他国会计原则、汇率及集资要求等各种业务,他们能够很好的管控企业各种各样的财务危机,能最大化的规避财务危机的爆发。在这样的状况下,在选聘、发掘专业的国际化财务监管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十分严格的审核标准。且在财务管理国际发展环节中,必须做好充分的思考,再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三)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国际化制度,监管不到位。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国企国际化历程的效率是十分快速的。然而,如果想在短期内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来,也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国际化体制还不够健全,财务的管理尚未成熟,有很多国有企业跨国投资的工厂仍旧执行着境内的会计原则及体制,还没有跟上国际的步伐,也未按照海外的具体状况去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体制。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的策略

(一)提高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重视程度。国企需对国有财产负责,为了加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缩短和海外财务管理间的差异,就必须加强关注。首先,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管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夯实财务管理国际化方面的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公司内部组成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优异环境。其次,因我国国企的国际化运营时间不长,在“一带一路”策略的执行下,也是在逐步的提升。很多公司均遵从了对外公开、走出去的制度,然而,仍然有一些公司存有侥幸思想,觉得提前打进国际市场,再改善财务管理也不晚。可是,不管是跨国合作,还是对外投资,其中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存在。如果不能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那么,将会加大财务风险爆发的几率,甚至会对投资活动造成影响,致使国有财产的大幅度损失,对国家的经济带来直接的亏损。所以,必须要注重在“一带一路”策略下国企财务管理国际化存有的不足,加强财务管理国际化的知识培训。(二)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在全球经济统一化历程中,人才就是公司竞争的核心,财务管理人才的水准必须具备国际化的标准。首先,必须掌握国际前沿的实务及理论,在未来合作过程中可以实行有效的互动,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外语水准。财务管理国际化需掌握各种综合技能的财务人才。其次,其综合实力及个人素质需能经得起考验,优秀的个人素质对工作的影响很大。例如:日本公司职员,日本职员多数道德良好,对工作也展现出努力积极的状态,而且对工作的忠心度极高,这些均是我们财务人员可以借鉴的。当一个职员忠心付出本身为公司时,才可以带来最大化的收益。唯有全部企业的职员都团结一致,公司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和发展壮大。最终,整体财务人员必须掌握海外、国内的财政会计制度,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加强财务管理的品质及效益。(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现金流是公司保持发展和生存的必备品,财务人员需掌握企业资金的利用状况。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准确的价值观及思想观。企业要设置风险预防体制,设立健全的权威监管制度,从源头制止财务信息失真。因为企业的发展计划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是分不开的,虚假的信息会导致失误的财务决定,进一步对公司的运营带来极大的打击,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2

一、“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重大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也快速增长。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走向国际化的先头部队,在许多国家展开了多项国际业务合作。例如中国国企在埃及的投资包括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承接的埃及电网整体升级工程,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为埃及最大发电站项目配套建设的天然气调压站,中航国际、中国中铁与埃方签订总金额12.4亿美元的合同,建设连接开罗、开罗卫星城斋月十日城和埃及新行政首都的轻轨项目[2]。但是,目前我国国企大多受制于传统的生产经营制度,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上还未实现国际化,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有待完善。为了保证国有企业能够实现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就必须要先在财务管理上实现转变,加速国际化管理的进程,以便在跨国经营中出现财务风险时,能够有效规避,确保国企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此外,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会引发投资风险的出现,如资产构成、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等,这些不同的因素容易造成并购结果存在差异,与企业预期不一,从而引发财务风险。为了有效规避甚至解决财务风险,势必需要实现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国企以“一带一路”为前提,实现对外开放,也会面临不同国家的不同税率和汇率风险。为了避免这些威胁,财务管理需要对跨国经营中的税率和汇率提出具体的措施。一般来说,税率和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投资利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币种的不同,以人民币为基础得到的具体金额很有可能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增大或减小,对企业的投资收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资金换算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跨国经营也并非一个国家所能操控,需要多国的加入才能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从资金的筹集到后期的投资运作、资金结算,都需要将最终利润与国外企业一同分配。当税率和汇率出现升高或降低时,则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财务分配问题,财务风险因此而爆发。如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案例。加拿大的利率和汇率与我国有差异,财务部门计算金额时,会根据不同国体、不同会计准则规定等因素做出全面考虑,这一过程中会引发财务风险。中海油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其财务管理如果能够实现国际化,对加拿大的所有相关政策都有所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将节省财务计算时间,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才能够保证在整合期间双方不会因为彼此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同而产生差异和冲突,造成难以管理的矛盾,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减少财务的失误,加强财务安全,实现财务保护。在国企对外投资、跨国经营、与外企合作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国际化能够有效地弱化运营风险。

二、“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国有企业“走出去”就意味着他们要在多种多样的地区环境经营发展,所面对的发展环境远比国内环境复杂得多,发展难度也会更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税务、会计、法律制度,这导致了跨国经营国企的财务管理相对于单纯国内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难度更大、赋有更高的挑战性。“一带一路”落实中,我国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遭遇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一)各地区不同的政治环境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几乎经过了世界上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几个地区,且沿线国家本身具有独特的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甚至有一些国家处于政治动荡期。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通常是由于政治环境不稳定所造成的。因此,沿线国家与地区政治局势动荡、政策法规更改可能会给跨国经营的国企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一个国家是否有稳定的政局、健全的法治、正确的国家发展基本政策,这涉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政治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提醒有海外经营业务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把此类挑战放进各类方案之中,同时在财务管理的每一阶段都务必保持警惕性,对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准备正确的处理方案,务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和亏损。(二)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挑战。外汇挑战是指国有企业在对外经营时,用外国货币衡量的产业以及外债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波动造成的价值波动的情况。经营、转换以及交易方面风险都是构成外汇挑战的重要部分。汇率带来经营方面的风险是指在跨国贸易中企业一定会收取大量外汇,而不可预料的汇率波动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企业将面临收益还是损失,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转换方面的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会计收入以及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的风险。交易方面的风险是指因为交易日和结算日之间存在汇率差而使企业收支出现改变的风险。(三)税收筹划工作带来的挑战。“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3],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而尽可能取得节税经济利益的纳税行为。税收筹划工作是企业按照国际税收政策和各国不同的税收政策进行的纳税前瞻性行为。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发展信息化特征明显,社会的改变必定引发各国家、地区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变化。熟悉东道国国际化经营的特殊环境,了解东道国的税收法律政策,从各方面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掌握对企业发展有紧密关系的税收政策内容,然后仔细研究,从而制定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又不违背东道国税收政策的经营方案,可以说是所有走出去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都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四)投资经营方式带来的挑战。我国许多企业国际经营管理方式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不相适应,非理性的竞争广泛存在,经济保障系统不完善,融资有较大问题,亟需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国有企业虽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领头人,但国企管理体系和市场化发展方式还不完善,不能较大程度地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同时因为国企薪酬制度对企业的薪酬总额存在规定,薪酬制度缺乏活力,这也许会降低国企员工去较差环境中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另外,国企参加海外项目讨论时,会被其他国家视为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国家意志,可能会带来沿线国家的忧虑,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方面。

三、“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国际化重视不够。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传统制度的限制之下,逐渐走上改革的道路,但改革时间太短,相较于国外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附于“一带一路”的实施,国有企业逐渐加快了走出去的速度。许多国有企业都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意图先打进国际市场,再对财务管理实现进一步的完善。然而,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合作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如果财务管理“一带一路”专栏FRIENDSOFACCOUNTING得不到完善,也就不能实现国际化,极易造成财务风险,更甚者会造成企业对外投资的失败。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财务问题处理还存在众多缺陷。以中海油案例来看,在其并购尼克森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严格测量与审核尼克森的财务经营状况,其次由中介评估机构对其结果做出评估,双管齐下,以便能够将并购价格与价值所对等,也就不会存在60%的溢价[4]。过高的支出给中海油带来过高的经营风险。总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还是过于心急,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问题的产生。(二)缺乏专业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任何领域的发展和任何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是核心,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那么,在财务管理国家化的发展中,没有专业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就不要提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具备丰富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经验的财务专业人才熟悉融资需求、会计准则及汇率等各种业务,他们可以做到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如今,国企体制改革的时间太短,改革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做到完美,在此情况之下,挖掘并聘请专业的国际型财务管理人员时,要有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在财务管理国际化发进程中,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如利用职务之便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还处于匮乏的境地。(三)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国际化制度,监管不到位。在“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非常迅速。然而,想要在短时间内便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是非常不易的。由于国企的财务管理国际化制度还未得到完善,财务的监管还不到位,有许多国企跨国投资还依旧实施着国内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并未与国际接轨,也没有根据国外的具体情况去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这种缺失导致国有企业对国外的政策和制度非常迷茫,当出现经济纠纷时,无法通过有效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跨国投资出现财务风险,造成经济的直接损失。以中海油为例,其在收购的过程中正是由于财务缺乏监控,无法做出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不健全,才会造成溢价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具体的财务分析体系和预警模型,以便在并购前期做出资产质量分析和评估,保证现金与价值的对等,实现对资金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四、“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策略

(一)提高对“一带一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重视程度。在国际化发展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重视程度,要意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多样化,各类风险会接踵而至。国有企业要对国有资产负责,为了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缩短与国外财务管理之间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国际化。首先,国企内部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内涵,要定期进行培训,以便时刻巩固财务管理国际化方面的知识理论,分析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重视财务管理的良好氛围。其次,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时间较短,在“一带一路”下逐渐前行,虽然许多企业都遵循了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政策,但仍旧有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里,认为先打入国际再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也为时不晚。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跨国合作,其中都少不了财务管理的存在,若不能及时与国际接轨,将会大大提高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甚至会造成投资活动的失败,导致国有资产的大幅流失,对国家经济造成直接损失。因此,在“一带一路”下一定要重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高对财务管理国际化的认识[5]。(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管制度。现金流是企业维持生存发展的必需品,财管人员要熟悉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企业要严格防止财务人员从内部破坏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财务信息质量是财务管理中的根本,对财务管理流程应严格规范,切不可触犯法律法规。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企业应当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体系,从源头扼杀虚假财务信息。高层决策管理人员定夺企业的发展方向离不开财务信息的支持,错误虚假的信息会造成错误的财务决策,进一步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破产清算[6]。(三)推动公司内部财务共享。财务共享是公司集中管理模式在财务方面的体现,通过财务共享,企业财务工作中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问题得“一带一路”专栏到解决,同时企业各地区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以实时监控,共同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具有广泛的经营布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可以高效而有针对性地体现出财务管理链,合理分配财务资源。此外,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不妨在某些特定地区发展一些共享中心,从而通过集中安排地区内各子分公司的财务和项目,降低重复的财务职能,把复杂的工作变简单,并高效地处理地区内公司的财务资料,把握各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减少经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7]。(四)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人才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国际化需要,若要做到财务管理国际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要先达到国际化的标准。首先,要想了解国际前沿的理论与实务,在今后合作中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财务人员就必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财务管理国际化需要掌握多种综合技能的财务人员。其次,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要能经得住考验,良好的个人素养对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以日本企业员工为例,日本员工普遍职业素养高,对工作也呈现出积极努力的态度,且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学习的。最后,财务人员还必须对国内和国外的财务会计制度所熟悉,财务管理国际化进程中,与国外企业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知人知彼,才能够将财务报表做好,符合两国的会计准则,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五)加强政治风险防范。政治环境所带来的风险某种程度上是走出去国有企业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政治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提醒有海外经营业务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把此类挑战放进各类方案之中,同时在财务管理的每一阶段都务必对其保持警惕性,对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挑战准备正确的处理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危险和亏损。在投资之前,国有企业要从各方面评估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与风险,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六)增强对外汇风险的管控。在“一带一路”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率以及汇率等风险的威胁,需要从财务管理上对跨国经营中存在的税率、汇率等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将会对企业的投资收益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每一个走出去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外汇风险。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从更高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首先,签订远期合同,这项合同规定交易双方必须在特定日期将特定数额的货币以特定的汇率转换成另一货币。交易的时限可短至一天至几天,或者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对冲外汇风险很受欢迎的工具。远期合同能让人心安,同时又可轻易及准确地管理好商业成本及预算。其次,密切留意市场趋势,虽然汇率变动很难预测,但做好准备应对不利的波动则相对容易。做好预防,洞察市场动态是企业应对不利汇率波动的最佳法则。最后,使用银行网上外汇平台,充分运用科技成果,使用银行所提供的网上外汇平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上网对外汇交易下单。

“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倒逼我国国有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国际化水平,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潮流。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应当进行更为精确的财务学习,汲取其他行业财务管理的相关优秀经验,推动财务的发展,对内促进国企成功转型,对外加强企业的外部管控,在国际市场上为我国企业开辟出一条发展道路,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侯宝珍.“一带一路”和BEPS视角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7(18):69-72.

[2]陈辉发,熊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会计准则等效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8(2):56-59.

[3]梁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新金融,2018(5).

[4]张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挑战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7(11):34-40.

[5]王慧.“一带一路”背景下零售企业国际化与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105-107.

[6]李顺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下税收协调措施探索[J].会计之友,2016(21):2-6.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项目;财务管理

为了在海外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之中占据有利地位,抓住机遇,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项目群资金额比较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项目群财务管理是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据此,本文就建筑企业国际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探讨了提升项目群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筑企业国际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缺乏了解。存在未严格按照当地税法申报纳税,产生罚款的可能;未充分了解中国与所在国税收协定及当地税收优惠政策,导致无法取得相应优惠政策而导致税负增加的可能。第二,劳务属地化矛盾突出。项目实施期间,受所在国劳动力技术水平的影响,使用中方劳务较多,由此所产生的国内社保及个税等费用较大,且很难在所在国税前成本进行抵扣,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加。第三,汇率对成本影响较大。国际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采用美元及当地货币结算支付,汇率不稳定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地币贬值的加剧,主要的建筑用材料均需从第三国进行采购,汇兑损失严重。第四,外汇管制严格,国外资金难以转回国内。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影响,国际工程项目资金很难转回国内,特别是在美元存量较少的国家,外汇管制更加严格,同时国内公司总部需垫付项目部人工费等,会严重影响公司总部的资金流,同时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第五,财务管控模式。按项目点设置财务机构,各项目点独立核算,无法将所在国的项目群形成一个整体进行财务管控,难以整体进行税务筹划、执行及资金调剂,达到整体税负下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支出目的。第六,财税管理双重管辖,难以形成有效勾稽关系。国际工程项目即要遵守国内相应财税规定,更要执行所在国法律法规,由于制度不同,无法在同一系统中进行统一操作,导致外账与内账差额很难形成有效勾稽关系,不利于整体管控及相应决策。

二、建筑企业国际项目财务管理对策

第一,构架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大型国际项目群的财务管理和传统的财务管理有着本质区别,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处理更加复杂的财务关系。对于各方面的资金状况、财务关系要做到集中把控,并以资金预算和财务统筹先行,同时要时刻监督项目进展和运行,对各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和划分,以层级管理带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面对跨国、跨地区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兼顾灵活性,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管理特征和财经法规要求研究透彻。第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理念和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在国际项目群的管理中展现出超前理念和战略发展思想。因此,建筑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就要倾向于这两点考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后,还要专门针对这两点开展培训和教育。通常来说,财务管理人员在技能和知识上都比较精通,而大多在战略眼光和国际理念上相对欠缺,而国际大型项目恰恰需要的就是上述两点。因此,要从全面、长远地视角来规划大型项目群财务管理。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机制是项目统一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项目动态调整的依据和基石,大型项目群必须实时追踪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构建各项目投资收益台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掌握各个项目的现金流、资金状况和投资报酬率,为之后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让决策和规范更加明确。其次,坚持资源资产效率最大化原则。项目群财务管理要以固定资产管理、区块管理、建筑质量管理作为管理重点,致力于让各项资产、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优,在盘活资产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全面提升。第四,坚持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配置、成本管理的依据,有利于推动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会计要积极参与到预算制定、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过程,保证较高的参与热情,准确分析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充分反映出预算外的经营活动,便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同时,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配套可行的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指标体系,特别是预算考评工作,实施考核和奖惩措施。对于预算的考评,要将预算执行情况、员工自身利益等相挂钩,确保奖惩分明,将各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在预算考评环节中,要落实好动态考评和综合考评。其中对于动态考评来说,要及时确认和处理好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提高预算执行行为调控的主动性,更好地实现预算目标。第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使得财务管理早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同时互联网经济模式也加快了资金流通的速度,并拓展了资金流通的途径。当今时代,真实的货币使用得越来越少,虚拟货币、电子商务、虚拟市场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货币资金流通的主要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流通成本、提升了资金的流通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往来愈加频繁,这对资金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要在资金预测和资金分析上更加精准和清晰,从而财务核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公司现状。从目前一些公司的财务管理上来看,财务管理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账目模糊,出账和进账工作有漏洞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鉴于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地予以完善,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做好充分准备。除此之外,企业日常运营所需资金需要全面记录,并将之纳入到财务管理系统,让领导层可以随时了解、动态跟踪资金现状。

参考文献

[1]车轩.论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职能转变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4):85-55.

[2]王冬梅.新形势下油田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07):114-115.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4

(一)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财务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高素质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二)高效率的协调机制有待提高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主权外债项目,主要用于交通、能源、环保、农业、教育、卫生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涉及发改委、财政部、各部委及项目省(市)政府等多个部门。尽管有关文件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具体的协作机制没有建制建章,相关部门的协作交流存在障碍。在项目财务管理角度来说,由于协调方面导致工作的拖延,使得以报账回补式的项目贷款的支付速度和效率都普遍比计划慢。项目资金国内配套部分也需要各级财政、各级部门对其资金进行整合融资,但是也由于协作机制的问题,使得国内配套资金空缺,没能按设计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三)资金(资产)管理能力水平有待加强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由国际组织贷款(少数项目有附带赠款\联合融资)和国内配套资金两个部分组成。影响项目投融资管理的问题是,在项目评估阶段,尽管国际金融组织在项目立项都有财务专家参与项目评估,但是原始的数据仍由国内提供,国内财务人员应该参与项目信息数据收集,编制项目概算,为项目提供财务支持。但是在实际上财务人员在筹融资阶段的参与非常的少,没有动态的财务数据分析,没有财务风险评价,使得很多项目的概算脱离实际,还贷能力出现误测,影响了项目的效果评价和预期目标实现;另一个影响项目投融资管理的问题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国内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整合资金存在虚假配套,使项目形成资金缺口,同时由于管钱(财政部门)和用钱(项目单位)的部门不同,贷款部分资金滞留财政的现象严重,使项目资金管理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资产采购没有按项目贷款协定设计方式采购,资产保管不善或移交手续不完善,导致项目采购的资产没按国际金融组织和财政部相关管理规定有效使用。

(四)会计核算规范需要跟进

尽管财政部制订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办法,但是制订的时间比较早,比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会计核算办法》是财政部2000年印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项目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是1998年印发,《国际金融组织转贷会计制度》是1999年印发,由于年代久远,不但不适应新形势下财务核算的要求,而且设置存在缺陷,不能全面、真实核算项目的经济事项。尤其是对于国内配套资金整合和后续资金管理核算、债务管理方面的会计处理,缺乏明确的规定。项目会计核算电算化普及程度较低。

(五)成本和债务风险需要控制

国际金融贷款项目存在着成本控制失效和债务风险问题,成本控制失效原因有:一是贷款项目建设期为3-5年,受物价上涨和市场变化因素等影响,评估成本与实际成本往往存在差异,但是按国际金融组织规定,只有在项目实施中期才能进行成本、资金使用类别的调整,这样不但不利于反映真实的成本核算,也不利于成本的控制;二是基层项目单位,存在以领导的意愿随意改变项目内容,没有按规定以项目评估报告列明的项目内容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核算的情况。债务风险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贷款原则是“谁受益谁还贷”,然而由于项目债务风险控制的能力差,特别是在农业、医疗、扶贫等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大的项目,虽然财政部有建立还贷准备金的规定,但是事实上最后的债务风险都会落在地方政府,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

(六)财务评价和考核监督有待加强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财务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考核量化指标不明晰,项目没有做到动态监控,使项目实施效果无法真实评价。项目准备评估阶段计划乏力,实施阶段执行控制不严,后期运营监督只是流于形式,增加了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难度。

二、提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机构的配合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我国执行了30多年,大大小小的项目已达650多个,各级各部门在执行中也不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把素质高、业务好的财务人员留在项目管理岗位,首先要加强项目之间的经验交流,组织高端培训,选拨一批既熟悉国际金融组织规章政策,又精通国内财务法律法规制度的项目财务管理领军人才并委与重用,其次,要加强基层项目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使其及时掌握新规则、新动态,更新知识,通过项目管理实践,提高项目财务队伍整体管理水平。实施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流畅的沟通机制,从下至上,从上之下,保持资金、信息、业务之间的协作、协调,必要时各实施部门要建立联席工作组,对项目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联系,严格执行国际金融组织各项政策,特别是新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到位。

(二)引入全面预算管理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建议采取参与式的预算编制方式,采用项目预算法进行跨年度分解年度预算。根据项目进度和资金支付安排,制定年度预算计划,包括:采购计划、年度工程进度计划、资金预算等。并且要从项目立项、生效、实施、竣工、后管各个阶段,对成本费用、收益预期、资金配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总预算管理。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项目目标成本有偏差的,及时找出原因,调整和修正预算。

(三)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建立有效还贷机制

国际金融组织对成员国的会计核算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个国家按本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财政部作为资金管理总负责部门,需要根据现阶段项目财务管理的实际和要求,跟进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特别是会计核算办法的修订。把项目特殊情况的核算纳入核算办法进行统一规定,使所有的贷款项目有统一的核算基础,一方面便于财务基础信息的汇总和比较,另一方面有利于财务管理的绩效量化管理。会计核算应全面普及电算化核算,让财会人员从繁重的会计基础业务提升到项目财务管理业务中。另外,财政部门作为项目债务的承担人,需要对项目的债务进行指导性分化,建立外汇风险调节机制。属于收益性项目贷款,建立预期收益还贷和实际收益还贷的动态管理;属于公益性项目贷款,建立政府预算还贷计划和预测,完善政府外债监管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有成效的项目财务资金管理,离不开有成效的内部监控体系。实施部门应根据项目的内容,确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立不兼容的岗位职能监控,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贷款部分通过符合国际金融组织的支付指南规定的提款报账、转贷筹措,国内配套由政府财政预算、受益人自筹等方式筹措,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特别账户资金的管理和监控,不兼容职能岗位要定期核查,与国际金融组织及时对账,真实反映债务资金。在资产管理中,项目实施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符合国际金融组织采购指南规定进行LCB、LIB、NCB、SHOPPING等方式采购,杜绝招标暗箱操作。项目结束阶段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建立完善的资产记录。在工程管理中,应在设计、建设、竣工各个环节设置内控程序和监控流程。在债务管理中,根据国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变化加强债务的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规避政府外债风险,维护国家偿债声誉。

(五)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和外部监督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5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分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也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外贸企业把财务工作定位为出纳、记账、报税等工作,还没有把财务管理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缺少财务分析,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还没有成为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工具,财务信息也没有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财务人员还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能将财务管理与进出口业务结合起来,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成本管理不够完善成本管理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没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只注重“直接成本”的管理,面对于“间接成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很多财务信息还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状态,甚至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三)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一些外贸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收外汇账款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外贸企业认为老客户以及用信用证结构不存在风险,导致应收外汇账款控制不足,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外汇账款中恶意拖欠高达60%,而其中老客户拖欠的高达70%。还有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控制,消极报怨多,主动控制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外贸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和规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提高财务信息采集面和覆盖面,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职能。(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外贸企业要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在防范财务风险体系、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外商的恶意拖欠率,同时要通过融入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等手段加强汇率控制。(三)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外贸企业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出发,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调整资本运营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聘请财务专家组成“财务顾问”以及通过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等各种形之有效的载体,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控制能力。(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治本性举措。外贸企业要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尽管推动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三、总结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6

1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面临巨大改变,如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教育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分配等工作,是满足不同时期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与企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看,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源于理财环境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自然属性是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财务管理应该积极吸纳先进经验,逐步实现国际化管理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属性来自国家的社会体制与生产关系,体现了国家化的财务管理特征。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最终都来自外部环境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而调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2.1财务管理背景全球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时展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管理接轨。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除了受到企业影响之外,还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状况等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与弊端,寻找国内与国际的差距,建立与中国特色相符,同时又可顺利实现国际对接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财务管理实效性,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2.2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有所转变。除了利用知识势力、知识劳动增强效益、创收利润之外,也要融入知识经济的新要求,确保“员工利益最大化。”另外,满足与企业相关对象的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非常重要,包括政府机关、战略伙伴、社会公众、供应商、客户、潜在客户等。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增强经济效益。可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日趋多元化。

2.3财务管理职能交叉化

在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中,强调权责利的明确划分,属于直线型管理。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社会分工细化,更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及知识共享。因此,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了财务管理职能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不再单属于财务部门,而是以企业为整体,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这样,通过财务管理职能的交叉,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挖掘企业财务潜力,更加深刻、清晰地认知自我,制定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4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例如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人为干扰因素,避免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并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简单化、优质化。另外,战略信息系统、系统模型等也在财务管理中积极使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减少错误,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化、柔性化管理。

3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3.1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的出发点。企业只有树立全新财务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应树立以下几点观念:

(1)国际化战略观念。企业财务管理遵循国际化战略观念,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我国企业将置身于国际化竞争环境中,以国际战略、国际眼光谋划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自然要与国际化接轨;

(2)“以人为本”观念。在知识经济时展中,信息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以此作为员工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与途径;

(3)多元化资本观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涌进来,企业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寻求外资合作机会,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发展;

(4)经营风险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必须树立风险观念,有意识地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3.2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一切管理行为都离不开制度的制约,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既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财务合约”公开化,以此规范企业行为,发挥约束作用。以现代化企业发展状况来看,一般委托—关系主要包括股东和经理、股东和债权人、经理和雇员等,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可能出现利益相悖状况,而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可通过奖惩、激励、约束、监督等办法实现管理目标,由此增加成本,也加剧了财务危机。因此,企业若想获得财务价值,应该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最重要的是激励体制,包括员工利润提成、福利制度、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等,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与认同感。另外,针对财务合约中提到的债务、管理等问题,也要加强监督手段,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体制,如等级评价、政府法规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自觉发展。

3.3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一方面,创新企业融资活动。在企业传统的融资手段中,主要筹措财务资本。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拥有知识资源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大小。企业财务人员应转变观念,注重培养知识资本;另一方面,创新企业财务分配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谁拥有的物质资本多,谁就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享有绝对收益分配权。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与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根据知识能力与水平分配财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之路。

3.4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财务管理手段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初期,大多只具备筹资功能,单一的职能决定了管理手段的低级化。直到上个世纪,财务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将管理的重点转为内部控制。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以应用网络技术为主,将网络财务纳入企业资源规划中。因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将原本单一化的管理工作转变为多元化,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中,甚至形成供应链连通上下企业。但是网络化财务管理仅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规划系统资源时,应该将运营流程当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整合财务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5创新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可能性有所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并将风险投资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过去,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以投资者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两大类;从企业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两大类。但是在当前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一方面,由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业务,促进了国际化的资本流动,提高资本决策效率,但同时货币从有形变为无形,从直接价值变为间接价值,必然存在风险;另一方面,由知识经济带来的信息传输、处理及反馈速度加快,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新风险防范办法,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算、报告与控制手段,以合理的风险政策,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3.6创新网络财务立法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财务管理紧密相连。但是鉴于网络特殊性,存在诸多风险,国家应加快立法创新,制定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准则等,规范网络化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除了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之外,还应增强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手段,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但是以企业当前发展状况来看,往往缺乏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数字化管理基础不足,没能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特点,与企业发展严重不符。因此,企业必须加大软件开发能力与力度,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整合,向管理要效益,发挥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加快企业财务与业务发展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

3.7创新财务评价体系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7

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观念、目标、内容都需要相应的更新与调整特别是要加强风险管理。为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从理财、预算、经营、投融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国际化等方面探讨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不仅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和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推动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发达,更加剧了这一发展趋势。

从融资角度看,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企业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国际证券投资方兴未艾。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有11家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总股本为130亿港元,此外尚有17家国有企业已在香港“买壳”上市,上海石化等在纽约上市成功。证券筹资的优点在于不存在资金到位问题。另外,国际租赁也是企业国际筹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境内企业通过租赁公司这个中介机构,从境外引进所需外资、设备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从投资角度看,跨国投资不仅能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能更好地了解和追踪被投资国市场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能绕开贸易壁垒,减少关税和非关税方面的限制。同时,跨国投资还能保证国外某种资源的供应,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从前几年首钢购买秘鲁钢铁公司开始,我国在国外的投资已有相当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一样,各国企业应当立足于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而不应被绝对优劣的判断捆住手脚。我国企业当前跨国投资的现实性则是根源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多层性和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发展企业的跨国投资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现实可行性,企业财务人员应从国际范围出发,考虑跨国投资的可行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新的财务准则的实施,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将使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明确化、专职化,并在搞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各项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外界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随时调整,控制财务计划,改“节支型”财务为“增效型”财务管理,跳出账本理财,积极参与竞争,变被动理财为主动理财,并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日趋深入、融合,借鉴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强国际比较,参照国际惯例,积极、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我国企业管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入世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第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第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但同时也派生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表外风险等等新的风险,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规避风险将成为入世后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课题之一。第三,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规范,必将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只能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而获得资金,况且企业筹资有时还要受到各种保护性契约条款的限制。因此,对于企业尤其是一直享受“特保儿”待遇的国有企业来说,筹资将更加艰辛,筹资的成本与风险将会更大。第四,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变化,使我国企业无论在“真实资产”方面还是“金融资产”方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应该看到,为了增强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就应该将其投资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但与之相伴的投资风险将会较大;另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将使报酬率趋于平均化,企业要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就必须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损失。企业投资的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入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贸易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我国产品可在wto的100多个成员国(地区)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无疑将使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更加频繁而复杂,经营管理的全球化将迫使企业包括财务战略在内的所有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促使我国企业必须对财务战略重新做出选择。同时企业跨国财务活动必定会涉及多个方面,发生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加上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外汇风险将进一步增加,使得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地位更显突出。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入世对我国原有一些受保护的部门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部门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已形成规模经济且技术成熟的部门则将从中受益,这必定会影响到我国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及规模,一些资产素质较差的企业加速倒闭,一些企业为了强化和重塑其竞争优势而进行内部重构,或者采取并购、重组等方式实施外部扩张。公司内部重构时的资产剥离,公司间并购的资本运作,企业破产时的重整和清算等等都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三)法规、财税环境变化的影响

为了避免商业伙伴间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WTO有一套各成员国必须恪守的,涉及贸易、结算、财务等诸多方面的规则。我国作为WTO未来的成员国,同样受到规则的约束,入世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那些与WTO规则有抵触的条例将逐步被修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如果不熟悉这种变化后的新的法律法规环境,可能导致财务决策失误,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处罚或诉讼,甚至可能将自己推入破产或被恶意并购的深渊。加入WTO后,关税大幅削减,到2005年关税平均税率已降为10%左右,非关税壁垒将逐步关税化,其他各种主要税种的收入也将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将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支出将会减少直至取消,失去财政支撑,一方面使企业的资金来源减少,筹资的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不再无后顾之忧,加强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四)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

加入WTO后,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过去“物美价廉”的人才优势在入世后新的人才机制中迅速消失,外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金待遇,对于我国企业中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如何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从而在这场中外人才争夺战中获胜,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此外,WTO推动企业财务国际化进程,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外,还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外语、计算机知识,具有全局观念、组织协调能力、对资本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要有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总体较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入世后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崭新的理财环境,企业若不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

第一,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企业财务国际化是顺应经营战略国际化而产生的,企业置身于国际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加以配合,譬如说海外上市、跨国兼并、利用各种合乎手段来规避税负等。

第二,资本多元化观念。入世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

第四,风险防范观念。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未然。另外,还包括充分利用各种保值手段,主动规避风险。比如说,对经常项目可采用远期交易方式,对资本项目可在各种涉外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外币和本币的汇率等。

(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从目前的实务状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管理为主,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想在入世后的新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

第一,财务管理内容上的拓展。除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外,还应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管理方面拓展。

第二,财务管理方法的更新。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得到更多的应用,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另外,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财务管理手段的改良。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网络财务是一种以Intenet/Intranet/Extranet和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便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便于企业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

(三)建立独立高效的财务管理组织。在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方面,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均是合署办公,实行混岗作业,从而导致两者职责不明确,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情报手册》中指出:“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报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筹资、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加入WTO之后,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加上企业实施外部扩张战略促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因此在企业内应专门设置财务管理机构,以专司财务管理之职。此外,企业要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便对市场做出反应,首要条件就是相关财务信息可以在企业内部直接、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显然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中间层次较少,结构紧凑而富有弹性、反映灵敏、高效快速的新型组织机构。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8

一、融资财务管理时期(1900-1950)

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研究的重点一是融资,二是法律。

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公司普遍存在如何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财务管理问题就是融资管理问题,融资管理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适应当时的情况,各个公司纷纷成立新的管理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独立的公司理财活动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融资问题。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938年戴维(Dewing)和李昂(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索罗门(Solomon)认为这种“传统财务研究”给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这种财务理论忽视资金使用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如何维持公司生存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首要问题。危机使许多公司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任务并不仅是融资问题,还应包括对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只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才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这样,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些专家、学者根据30年代后出现的这种趋势,认为30年代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实际并非如此。直到40年代未,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财务管理的重点仍停留于外部融资,财务理论的内容仍以介绍法律、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为主。至于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内部控制等问题,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认为,筹资财务管理时期长达50年。

二、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0-1964)

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做好资金利用的决策。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与融资相关的事项已退居到第二位。这样,公司财务决策与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一起,构成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三大决策支柱。美国各大公司纷纷设立财务副总经理,由其制定公司的重要财务方针和计划,编审财务控制预算和评估重大投资方案等。基于这一原因,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或“综合财务管理时期”。

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美国人迪恩(Joel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此后,财务管理的中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财务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财务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洛夫(Lough)、英国的罗斯(Rose)、日本的古川荣等。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所以,遇有重大决策时,首先必须评估决策对公司价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58年至1961年米勒(Miller)和另一财务学者(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价值无关。西方财务界对此反响强烈。最初该定理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奇谈怪论,但今天它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大多数财务学者认为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

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投资财务管理时期(1964-197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金融市场日益繁荣,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早在1952年,马考维兹(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

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夏普(WilliamF.Sharpe)和林特纳(J.Lintner)在马考维兹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IAssetsPricingMode1,简称CAPM)”。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又一飞跃发展。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融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二是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四、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80年代后,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殷,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活动。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70年代未和8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开展了关于通货膨胀条件下怎样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21世纪一旦发生严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仍将大行其道。

2.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伴随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不断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理论的注意力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财务管理将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9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逐步被知识经济社会所取代。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科技知识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渗透,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兴起发展,知识经济改变了财务管理的配置结构。传统的资源配置结构是以资本、机器为主要内容,如今财务管理主要以知识资本为基本配置内容。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计量管理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

(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电子商务也随之兴起。电子商务是科技进步催生下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网络理财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对财务进行在线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其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三)财务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加深。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国际竞争,这也是我国企业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积极促进了我国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的发展。企业掌握的经济信息量越来越多,对财务管理的挑战和要求也随之增多。在财务管理中掌握世界市场的瞬息变化,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忽视人力、知识资本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传统的财务管理,注重的是对物质资本的管理,忽视了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重视,使得知识资本不能得到有效配置,人力资本也无法发挥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且缺少人力资源的考核指标。这对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

(二)管理观念落后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的经济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理念也要得到及时更新和发展。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管理漏洞也使得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远,对我国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也有制约作用。

(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较高职称的比例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人员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账务管理,而相关的理财知识和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相对缺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弱,会影响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环境下,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要求财务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创新发展,来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目前我国要积极研究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

(一)更新我国财务管理观念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环境也不断变化发展,对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新时期,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能再继续照搬传统的管理观念,而是要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对科学信息技术使用的观念,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理论,树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

(二)积极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要及时更新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管理规划中,实现在线理财和在线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财务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手抓在经济发展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必须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注意规避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中也包括风险投资管理。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发展中竞争日趋激烈。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

(四)完善财务评价体系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经营业绩方面进行评价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评价指标得到更新,如经济附加值、自由现金流量、市场附加值等等。对财务管理和评价体系加以完善更新,使其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这也是我国财务管理体系在发展方向研究上需要重视的问题。

(五)加强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时代要求。在财务管理中也要树立全球发展观念,借助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推动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促使我国财务管理体系的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国际财务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制度;保障机制

一、前言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国高校培养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融合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集应用性和创新性于一体。在上述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创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突破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侧重于围绕理论学习、知识传授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传统观念,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基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来构建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对实践环境要求不够严格,国内许多高校所制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比例较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学时比例仍然偏低。据经验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很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时能够超过15%,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实践课时占比则超过50%。这一问题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际操作现象,进而造成了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二)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国内许多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而是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共享实验室,即在共享实验室硬件基础上专门安装少量的财务软件,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考虑不够,财务管理专业更重视实际操作,需要安装和运行ERP、Oracle、CS-MAR、Wind、SPSS、SAS和Stata等大型软件,对硬件设备要求更高,在很多情况下共享实验室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二是不能保证实验教学课时数量,由于各大高校经管专业招生数量巨大,共享实验室往往超负荷运行,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时不可避免被其他专业挤占,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三)校外实践基地不足大学生校外实践对学生校内课程拓展、未来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临近毕业时主要依靠学生本人联系校外实习单位,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未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行集中实习;即使一些高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而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方式。在校外实践基地缺乏情况下所采取的分散实习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效果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四)校内外实践教学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教学环节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贯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教育”等大潮推动下,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的新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的实践教学目标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财务应用能力、财务创新能力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等。(二)确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个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环节,形成模块化、一体化、流程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课程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对每一门核心课程在理论课完成之后设计一定数量的教学实验项目,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财务与会计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后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经历打下技能基础。2.综合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核心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综合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主要的综合实验课程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实验或分组实验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模拟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财务职业生涯操作技能奠定基础。3.校外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寒暑假参加各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将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申请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参加“挑战杯”、行业分析等各种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竞赛,通过参与财务管理专业项目研究、竞赛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4.校外专业实习校内实验这一实践教学环境只是简单的模拟财务职业环境,其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应要求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则必不可少。校外专业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模式,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习质量和水平,方便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学生实习情况,应尽可能实行集中实习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稳定实习基地是实行校外集中实习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拓展作为校外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之后的最后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写作和答辩过程中应结合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现状,训练和考核学生财务管理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三)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运行,需建立和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包括对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组织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协调管理等制度。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一是对现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学习相关制度,三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装订成册,进行归档管理;四是提高制度执行效力,对财务管理专业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运作。(四)建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在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建立实践教学的资源保障机制。具体资源保障措施包括师资保障,实验室保障,实践基地保障,课程建设保障。其中,师资保障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等方面的保障;在积极培养现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全职和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实验室保障包括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实验室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建设完成专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实践基地保障包括与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与毕马威事务所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已将其建设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现在财务管理专业正积极争取在海外建立实习基地。课程建设保障包括在专业老师深度参与下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并积极开发新的实践课程;根据实习基地协议,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与毕马威公司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该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上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共同构成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字体系。其逻辑关系是: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基础条件,使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具体见下图1)。

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相互衔接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践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建立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相互衔接的五个内容模块的子系统。在工作实践中,应突破各内容模块的衔接壁垒,实现无缝隙对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二)建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和学生构成三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通过产学结合使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双方的资源供给真正长期化,必须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协同机制。(三)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为了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需要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学生和教师评价两个维度。其一,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课程、课外实习成绩,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其二,科学合理地评价校内外教师实践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考核和激励,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因此,应从上述两个维度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乃至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院系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体系各子系统、各模块环节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并在相当长周期内通过不断改进来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和开放式的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诗田 柴少明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郝晓雁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6).

[2]李炜.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3(4).

[3]钱美琴.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

[4]靳永军.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11).

[5]孙承飞.能力提升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5(12).

[6]田祥宇郝晓雁.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