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7-24 17:19:05

高校网络教育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

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网络教育;远程教学;教学质量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数量人多,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人口素质的提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提升国民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日新月异,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更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习惯,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设施,开展网络教育,是高等院校贯彻执行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正视高校网络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虽然迅速增加。但受教育资源匮乏的影响,相对于人口基数的增加,真正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相当一部分有着强烈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无法如愿进入高校学习。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群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尝试利用现代网络的开放、自由、无时空约束等特征,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弥补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自1994年开始酝酿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随着试点单位数量的不断增加,为规范远程教育管理,教育部在1998年12月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在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施远程教育,是办好“大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措施;2000年,教育部在《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此后,高校远程教育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招生规模迅速增加,网强教育范围也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各种形式,尤其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自1994年试点网络教学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网络教学实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效,但也凸显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教育认识和定位方面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网络教育认识方面的问题。网络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网络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造成了人们对网络教育在认知上的偏颇,致使其在思想上缺乏重视,在实践中缺乏研究,甚至照搬传统教学计划和方法,也就难以体现网络教育的优势;(2)网络教育定位方面的问题。目前,高校网络学院在招生过程中,主要定位于招取高考落榜生,这实际上是对现代远程教育本质的异化理解。事实上,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教育应该由传统的学历本位转向继续教育本位,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3)网络教育与实际需求的脱节,突出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程教学信息传输质量难以保证、网络教育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三个方面;网络教育无法适应多学科的综合发展需求,专业设置以文科为主;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尚未开通宽带网,不能开展网络教育工作;(4)网络教育发展规模与质量问题。在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实践中,最初由于招生规模小,从而表现出办学实践的非经济性,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后来又因国家放宽招生限制,网络教育招生规模迅速增加,又导致了招生混乱、质量下降问题的产生。

(二)教学资源与过程方面的问题

从网络教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成本高昂,收费混乱。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当前多数高校举办网络教育的目的。由于网络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学生不仅需要承担较高的学费,还要承担较高的上网费用,有时还会因网络信息传输问题而浪费时间,因而学生实际承担的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在收费方面,目前各高校收费标准不统一,有的按学分收取,有的按学年收取,而且额度差别较大,给社会一种“收费混乱”的感觉;(2)软硬件投入不配套,利用率低。网络教育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软硬件设施投入,而且初期投入较大。但因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在实际投入中,软、硬件投入不配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还存在重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量少、课件质量较差等问题,影响着网络教育的顺利实施;(3)缺乏沟通与交流。尽管网络教育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突出地表现为缺乏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距离障碍,影响了学生在团体环境中的能力培养;(4)课程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情感”作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生气、没有感情的学习终端,如果不能实现在线交流,就难以产生情感认同。

(三)教学支持与服务方面的问题

从教学支持与服务来看,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从举办网络教学的各高校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实用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学习支持服务机构不健全,致使教学网络运行不畅通,影响学生学习的正常开展;(2)教学点建设不规范。很多高校举办网络教学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乱招生、降低招生标准招生等问题。同时,为节约成本,一些高校忽视基本的投入,致使校外学习中心建设良莠不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教学质量控制不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3)网络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完善。在分离式教学模式中,不仅存在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还存在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力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一些网络学院为降低成本,聘请大学生或兼职教师担任网络在线指导老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辅导也是普遍式的,没有针对具体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单独的辅导。

(四)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问题

缺少质量监控和保障措施,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政府对网络教育的管理相对滞后,没有相关机构对网络教育经营单位进行注册登记,导致目前网络教育市场混乱,施教者身份不明,施教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市场混乱,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同时,网络教育文凭缺乏权威的官方机构认证,致使网络文凭在求职、提职、升学等方面存在缺陷。由于网络文凭的低认可度,学习者的高投入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的对策

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应针对高校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采取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教育基础条件方面的对策

加强高校网络教育,从宏观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网络教育办学规律研究。网络教育是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育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高校开展网络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寻找网络教育所特有的规律和模式,推动高校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2)网络教育是一种“线上”教育新模式,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如果能将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就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赢:一方面,要在网络教育中,补充、渗入传统面授过程,以此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缩短“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另一方面,要在传教学中,适度引入网络教育新技术,增强传统教学的市场吸引力。两者的相互补充,是指网络教育要在定位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与传统校园高等教育相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传输通道畅通。目前的重点,是要针对西部地区局域网建设滞后的现状,给予必要的技术与人力方面的支持。同时,要从宏观上调整和改善教学中心的分布和设立,解决经济相对落后和偏远地区接受远程教育问题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4)积极寻找规模与质量的平衡点。网络教育要把招生规模与培养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资源供给状况确定招生规模,注重办学质量,做到规模与质量的最佳组合;(5)适度控制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办学规模,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主要是要在严格控制学习中心申办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环境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保证网络教学的实习实训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方面的对策

在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1)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主要是要规范课程运行平台,统一资源建设要求,建立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2)规范收费制度,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各高校应该在严格遵循国家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收费标准的统一化、合理化和透明化。同时,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高校要争取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的资金支持,构建多元化的、具有刚性的资金筹措机制,以保证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3)注重网络教学中的交流与沟通。开展网络教育的各高校,应在改进网络学习材料设计的基础上,积极调动一切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4)调整网络教育的定位。网络教育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精神。因此,网络教育的招生定位,应该以成人在职者为主,他们身心相对成熟,对知识的学习和更深有较高的渴求,却不愿意脱产(或无法脱产)参加学习。

(三)教学支持与服务方面的对策

为保证网络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应注重教学支持与服务平台建设。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辅导教师制度。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辅导教师,实现对网络教学的有效管理和有效服务;(2)建立基于网络的面向远程学生的学习策略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为保证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远程教育中,各主办单位应设置相应的指导、服务岗位,负责对远程学习者的指导。同时,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为远程学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设施维护服务;(3)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与监督。校外学习中心是开展远程网络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传递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构建校外学习中心时,要注重引入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以提高监督组织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网络教育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学,因而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来完成教学工作。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主讲教师作用的同时,配备相应的辅导教师,保证网络教学的顺利推进。此外,网络教育学院还要充分考虑对学员的管理服务、后勤服务,为学员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的对策

教学质量是高校网络教育的生命线,是网络教育能否顺利展开、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控,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令和规定,要以法律的形成明确规定网络教育举办单位的条件、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实现对日常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和有效监管。笔者认为,应该在借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强化高校网络教育评估体系建设,树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理念,通过评估加强对网络教学的指导和管理;(3)加强高校的自律管理。主要是要根据网络教学的规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符合网络条件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4)引入第三方监控组织,主要是引入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机构等,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此外,各办学机构还要加强与国际办学机构的合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自翔.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2]樊文强.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分离与整合[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3]杨青.高校网络教育的成本、市场均衡及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

[4]肖随贵.高校网络教育自适应学习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3)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6

一定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由管理思想决定的。20世纪以前,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来源于管理者的经验总结。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管理者借鉴了一般管理思想中的精髓,同时又结合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管理理论逐步系统化和体系化。基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育管理理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20世纪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有主观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理论、文化理论、后现代主义等[1]。托尼•布什认为教育管理应分为6种模式,即学院模式、治理模式、主观模式、正规模式、模糊模式、文化模式;他还认为现有的理论对正规模式、政治模式探讨较多,而对其他几种模式则很少触及[2]。但是大多数学者却倾向于将教育管理思想分成以下4类[3]。

(一)管理效率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泰罗认为在管理中,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质量标准,培训合格的岗位人员,倡导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负有共同的责任[4]。芝加哥大学的弗兰克林•博比特认为泰罗的标准化理论对教育组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如果将教育成果作为产品,从而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生产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BobbitF,“SomeGeneralPrinciplesofManagementAp-pliedtotheproblemofCitySchoolSystems”inS.C.Parker)。现在普遍认为,这种观点强调教育管理中权力集中于控制,它对于后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作用并不大,但是其中的理性思维却发挥了启迪后人的作用。法约尔和韦伯则在行政组织管理思想上有所建树,将他们的思想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后,学校更多的带有行政组织的特性[5-6]。

(二)人本化理论

人本化理论是在批判效率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教育学家杜威等人。该观点认为,效率的产生不是“权威的力量”,而是“情感的力量”。该观点提出“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说,将组织环境、社会因素作为考虑变量纳入管理者应当考虑的范围。但是该理论忽略了人的理性,并没有使教职工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7]。

(三)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代表人物有HalpinAW、MiskelCG等。该理论认为教育管理应该是一支独立的力量,有自己的概念和体系,而不是仅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同时,强调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认为其应该像工程学和医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理论,是可以进行实证的一门学科,注重理论的系统化、可操作化,可以以科技手段来检验其发展水平[8]。

(四)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思想进行各种样态的嫁接,使得教育管理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总体来说,尽管各种观点不尽相同,但都是学者们针对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忽视价值、人的主体性和管理知识的变化性等提出来的,提倡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多样性和价值性,权力的生产性以及对话、交流、理解在人的解放和自由方面的重要作用等。我国的网络教育从诞生起就呈现出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组织方式。在论述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时,一部分学者直接抛弃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各种思想,提出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工业化、互动影响的自主理论、独立学习理论[9]。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虚拟化、扁平化的特征,自然应引入管理理论中的扁平化理念,同时,幅度理论与零度管理理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10]。另一部分学者则没有找寻理论基础,而是在实践中探讨网络及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问题,可以说他们的讨论更加具有应然性,但却由于缺少理论支持而显得深度不够[11-12]。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管理模式是在教育活动中,将一定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并与实践相结合而成的集合。管理思想则必定是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背景下提出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数量大,且分散全国城乡,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状态下,为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的质量,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资源建设,确保网络教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有效以及持续提高,本文提出一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二、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学对象的规模化、教学主体的团队化以及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现代网络教育的重要特征。这种有别于常规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在网络教育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出表现为教学和支持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网络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难以规范、有效和持续提高。因而,迫切需要一套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建立在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的高效运行。可以说,任何教育模式要能得以存在并获得发展,必须能确保并提升教育质量。在网络教育领域内探索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本文试图构建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的保障和提高为目标,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为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一)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前提,以专业化团队为组织基础,以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为保障。

1.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标准化管理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现代管理实践中确保质量、提升效率的最重要、最有效方法之一。在网络教育中引入标准化管理是建设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网络教育模式一般包括了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四大子系统。各网络教育机构应根据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四大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在各部门内部细化岗位分工,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文件和不同级别的质量控制点,对网络教育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和教学管理由传统条件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独立作业转化为团队协同实施。

2.专业的质量团队是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基础。没有组织保障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无法有效推进的。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以引入现代管理关于组织分工与岗位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为前提。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专门的内审员队伍,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则通过绿带(GB)、黑带(BB)和黑带大师(MBB)的梯度来实现质量团队与业务团队的高度融合。要建立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导向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必须在网络教育模式四大子系统的组织设计中建立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的团队。

3.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是质量体系的保障。规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和迭代趋优的改进机制,以闭环系统链接教学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学生服务平台、学生满意度调查以及现场考察等多种反馈渠道采集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的内容和性质,通过即时改进与系统改进两种方式实现持续、有效的改进。所谓即时反馈是指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业务部门,对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改进。系统改进则是指通过调查与评测体系,对学习者的直接反馈进行科学归类,立项研究论证,实施系统改进。

总之,在构建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过程中,严密组织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流程,严格规章制度,将会有效地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大量线性的可预测性问题。然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实施过程并非源于一个组织实体,需经过网络教育学院、公共服务体系及学习中心、网络技术服务商等诸多环节才能实现。实现网络教学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方式,还必须从运作上突破组织边界障碍,将整个组织构建成一个灵活有序的系统,以解决开放系统在诸多非线性复杂因素干扰而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一致。

(二)适合自主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方式逐渐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课程作为目前网络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网上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其开发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本文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思想、评价、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等角度入手,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远程教育实际,符合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确保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及具体要求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实现、导航系统的统筹安排、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环节,其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意义更为突出。在充分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并针对课程内容,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完成学习活动组织的总体描述。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网络课程开发普遍存在素材冗余、重复建设、缺乏继承性等问题,难以适应远程教育中学习目标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要求。依据网络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并创建了符合网络教育发展需要的资源建设模式,通过对素材、知识点、课件和教学目标的分离和整合,完成了以知识点为基础单元的资源库建设,以学生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中心,以相关的知识点为内容,为学习目标多元化的需求提供了一定保障。将这一资源开发模式应用于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不但有利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为网络课程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是规模化的集成产品,有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它虽然可以防止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也面临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知识陈旧等问题。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方案,成为网络教育中的周期性工作。在综合分析和调研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评价中心(CSE)课程设置评价模型。通过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评估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在加强对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通过对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教学和服务质量。

4.网络课程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课程开发是在一定资源(包括人员、教学资源、时间、投入等)的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繁琐,涉及的人员众多,项目计划管理、文档管理、沟通管理是影响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和工作绩效。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此外,将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以模板、文档、规范等形式显性化,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工具,通过建构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模型,开发能够满足网络课程开发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网络课程开发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规范、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1.建立虚拟团队,整合内外资源,开发使各个部门和员工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协同管理平台”。网络教育教学主体的工作是由多个不同分工的岗位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的,因此,必须系统和规范地梳理出网络教育组织内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将每个具体的工作环节纳入到一个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体系中,通过各个闭环子系统内部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网络教学和服务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下页图1是一个一般化网络教育的运营系统,其中按照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划分了“教学管理”、“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技术支持”4个子系统和核心的“决策系统”以及内部包含的多个任务类型。这些系统和内在的任务类型在打破传统部门边界的基础上,涵盖了传统的教务、课件、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通过虚拟团队的建设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主控部门负责制”为核心对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进行管理,通过内在的联系与反馈有效支持网络教育的持续、稳定运营。

2.建立按小时度量的员工工时评测体系,合理规范网络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员工的工时安排和各类型工作结构的配置,有助于在整个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中,将团队化教学主体的工作任务数据化、标准化、可控化。不论是资源建设中的课件策划、视频录制和课件合成,还是教学管理中的教学策划、教师管理和毕业论文管理,或者是支持服务中的教学辅导、学生活动管理和论坛平台管理等工作和岗位,都落实到精确细分的每个任务类型,通过每名员工“日填、周报、月分析”的统计模式,对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根据统计上来的数据建立“工作饱和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评测指标,将分析与评测的结果反馈至各部门,作为部门领导或任务组织者对工时配置、人员安排和资源配置结构修正的决策依据。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疫情危机;网络教育;高等教育;混合教学;在线学习;价值回归;实践导向

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而且正在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教育也未能独善其身。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检测统计,截至2020年4月24日,已有超过191个国家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停课,停课学生人数达到15.7亿人,全球87.1%的学生无法继续学业。[1]疫情之下教育如何应对?中国最先提出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线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对于本身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国高校网络教育来说,疫情之下有何作为?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实践有何启示?

一、疫情:全球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全球如此之大规模教育中断,是一项从未遇到过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坦言:“虽然因卫生或其它危机而暂时关闭学校并非没有先例,但是目前全球教育中断的规模和速度是空前的,并且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损及受教育权。”[1]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政府率先启动在线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停课不停学”。对于高等院校,教育部颁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2]。各高校立即启动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纷纷开展公益讲座,指导如何开展在线教学。不少教育信息化公司也免费提供平台和资源,供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也有教师直接利用QQ、微信、钉钉等实时交流工具进行课程直播或录播。总之,普通高等教育仿佛一夜之间全部进入了在线教育模式,俨然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次大考。“考试”刚开始时,“上网课的尴尬”就冲上了网络热搜。在线学习人数的急剧上升,导致“学生从登录、进入直播间到直播信号延迟卡顿”等一系列问题,甚至造成在线教学平台“翻车”事故;山区学生拿着手机上山找信号的情境时有发生。同时,有专家指出线上教学存在大量“将传统教室直接搬到网络平台上”的现象,“教师不爱做直播,学生不爱上网课”,各种对线上教学的吐槽纷至沓来。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此前有一定的基础,硬件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专门的企业支持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做出较好的应对。关键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一下子难以转变,信息素养积累不够,如何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保证教学效果成了最大的现实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毕竟线上学习不如课堂教学有现场感,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发生,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因此,疫情之下,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给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视高校网络教育,似乎风景这边独好,没有受到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肺炎疫情影响,招生、教学、考试、论文准备所有环节一如既往,照常进行。自始至终没有听说哪一所高校网络教育没有开学或者停课的,也没有看到吐槽网络教育的教学和学习出了什么问题。这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解释:一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从平台、资源、网络建设到教育教学的运行模式已经成熟,能够支撑远程教学的正常运行,较好地满足了学习者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先行者,是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者,当前正在引领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这正体现了网络教育的自身价值所在,只不过是疫情之下网络教育价值的应然回归。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如何克服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5G时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教与学智能化系统,向智慧教育目标迈进,既是网络教育自身价值体现,也给后疫情时代的普通高等教育提供实践导向。

二、在线学习:无关疫情的网络教育应有之意

网络教育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①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③强调基于人文交互的网络教和学环境;④基于网上丰富资源的学习;⑤以“学”为中心,学习者控制是重要特征之一;⑥基于远程的非面授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3]由此可见,网络教育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技术平台和网上资源的在线学习。因此无论是否有疫情干扰,基于在线学习的网络教育教与学照常进行。(一)网络教育以“重学”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网络教育虽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但是它归根到底脱离不了教育学的范畴,跟教育学相关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仍然是网络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重学”思想就是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国儒家教育思想认为,“学习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细胞,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起点,教育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教育的问题通过学习范畴得以表述,教育最终归结为学习”[4]。“孔子一生主在教,孔子之教主在学。”[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即是孔子“重学”思想的体现,因此,“重学”有着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基因”。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以班级制为代表的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教”与“学”在各种教育思潮和实践中相互博弈,一度“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取向。伴随时代变迁,信息社会走进现实,教学模式和“教”与“学”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学的机制正从“苦学”向“乐学”转轨,而教的机制正从“传授”向“引导”转轨[7]。网络教育就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除了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在线教学,更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亦是“重学”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否认外部现实独立于个体的精神,认为知识并不是被传播的,而是被学习者创造或构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当学习者自己去发现事物而不是被指令去做时,会学得更好。为了建构知识,学习者必须经历假设、预测、处理目标、调整问题、研究答案、想象和探索的过程[8]。网络教育为学习者创设了可以交互的协作学习平台,提供了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进程,协作驱动问题解决,从而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独立与自主学习理论同样是“重学”教育思想在网络教育中的运用,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查尔斯•魏德迈对远程教育提出的独立学习概念,认为“学习者可以接受教师指导但绝不依赖他们,学习者自己承担学习责任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自主选择教育目标和选课、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迈克尔•穆尔认为,远程教育是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非人际媒介交流的教育系统,学习者需要具有一种高自主性进行独立学习,这种高自主性体现在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的学习能力。[9]独立与自主学习理论是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基于远程教育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在强调学习者独立与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二)网络教育以“人文交互”的在线学习为教学模式。我国学者孟万金曾提出“基于人文交互环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思想,指出网络教育的实质和真谛在于实现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了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这个中心目标,必须构建个性化自主学习和人文交互环境两个支持系统,同时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5I”:趣味性(Interesting)、个性化(Individualized)、互动性(Interactive)、智能性(Intelligent)、主创性(Initiative)。[10]网络教育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在世界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越来越成熟,这种教与学模式既兼顾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目标导向性特点,同时又结合了在线学习(e-learning)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主创性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知识、交互、教师、学生等教育要素都在发生改变,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网络教育正在向以开放性、互动性、智能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教育”新生态转化。基于人文交互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就是在看不见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处于网络的另一端,自我控制性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工具、学习策略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学习者控制特征[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反思教育》报告中,以“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学习”的内涵:“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获取何种知识,以及为什么、在何时、在何地、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11]学习的“新视角”内涵更看重学习的“过程”,更重视学习的“社会环境与背景”,更强调新的学习空间网络的构建。[12]“人文交互的网络环境”正是在线学习内涵“新视角”的折射,强调“人文交互”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中要提供跟课堂教学场景一样的师生实时互动、沟通、交流。对于网络教育而言,要么是学习者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在线沟通交流,要么是学习者与机器(系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性”,毕竟学习者独自在线时间长了缺乏情感交流容易产生迷惘与孤独。(三)网络教育以“技术平台和网络资源”为环境支撑一般来说,网络学习环境由五个系统构成:智能教学系统(教学和管理平台)、资源库系统、学习评价系统、交流与协作系统和辅助工具系统[13],其中,智能教学系统(教学和管理平台)和资源库系统是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中两个最基础的支撑。教学和管理平台是网络教育运行的基础保障,正如普通教育必须提供教室和黑(白)板一样。各网络教育院校要么自己投资开发了供本校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学习与管理平台,要么与专业的远程教育技术公司合作,共享技术公司的专业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教育技术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性能越来越智能,为网络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资源库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它是网络教育教与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另一重要支撑,正如普通教育如果只有教室而没有教师讲课,教学过程不会发生,网络教育如果没有在线学习资源,在线学习也无从谈起,在线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网络教育在线学习成效。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逐步走向智能化。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及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工具的基础上,依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实现与物理实体或虚拟对象之间的交互,从而带来与现实世界相同的学习感受和体验。这样就可以激发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同时实现深度学习和泛在学习。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网络课程,近些年又出现了微课、MOOC、SPOC、游戏化课程、多类型媒体网络融合课程等,这些课程将伴随着5G技术的扩张而广泛应用于网络教育,实现从二维向三维转换,非智能向智能转换,单一媒体平台向多媒体平台转换,现实向虚拟转换,理论课程逐步向理论、实践、讨论一体化设计方面转换,从知识传递向知识体验转换。[14]这些多样化网络学习资源的出现,将构建新的网络教育技术生态,打破传统的资源构建理念和平台架构系统[15],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体验。

三、学教不停:疫情之下的网络教育价值回归

疫情目前已是全球教育的现实背景,给各级各类教育造成了纷乱和不安的消极性影响[16]。全球大面积停课已带来诸多问题,其负面效应或已超出教育自身领域。在这种灾疫背景下,教育不得不承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局促,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采取在线教学模式,以缓解疫情给教育以及社会其它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率先采取“停课不停学”应对策略,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在线教育实践。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如此大的在线教育规模给技术平台、网络带宽、教学资源、教师素质、学生习惯都带来了现实冲击,也给政府、学校、企业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高校网络教育在此次疫情之下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其在线教育的价值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以实质性回归。(一)网络教育的“教”未因疫情而停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策和终身学习系统局局长查克伦(BorheneChakroun)先生在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5次网络研讨会上致开幕词时谈到,“远程学习战略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4个层次的准备程度:技术准备、内容准备、教学准备以及监测和评估”。这四个层次涵盖远程学习方案的获取、线上内容的提供、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进展的跟踪,每个层次的障碍都可能影响学习的连续性。[17]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在一次报告中也提出互联网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的七个关键要素,即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18]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从“教”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技术支持———管理平台、通信网络、学习工具;②教学内容———在线授课和数字学习资源;③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和支持服务;④教学测评———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调研,疫情之下,这些工作基本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一如既往按照学校的原定计划进行。1.网络教育技术支持。网络教育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模式,可靠的学习和管理平台系统、具备足够带宽的通信网络以及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工具等这些软硬件支持是其正常运行之必备,是所有开展网络教育业务的机构必须首先提供的基础保障。这些专用于网络教育的建设和投入在开展业务之初就已经到位,并长期正常运行,只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逐步得到完善和升级,这些技术支持在疫情之下同样正常发挥着应有的作用。2.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基于网络的各种数字学习资源和教师实时在线授课,最核心内容还是数字学习资源,在线实时授课作为网络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学习资源从广义的角度分为人类学习资源和非人类学习资源。人类学习资源包括网络指导教师、在线专家、在线学习伙伴、网络讨论小组等;非人类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基于课程的网络课件、学习资料库、练习和测试题库、网络数字图书馆等。疫情期间,人类学习资源对于网络教学不受任何影响,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发挥作用;非人类学习资源都提供在学习平台系统之中,网络学习者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因此,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在疫情之下也不会发生改变。3.网络教育的教学实施。网络教育的教学实施主要是通过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进行,灵活的教学组织和有效的支持服务是保证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在线同步交流和协作,掌握讨论的内容、进度和方向,从而可以灵活地组织教学;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BBS、E-mail、QQ、微信等多种途径与答疑教师实施异步交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答疑系统(如智能检索、教育机器人等)逐步应用于网络教育,使得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更加有效。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家里用电脑就可以完成学习过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不受疫情影响。4.网络教育的教学测评。网络教育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依托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实施,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包括题库系统和考试系统。网络教学测评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自我测评,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基于网络的题库系统;另一种是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习课程的整体综合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这种测评除了注重基本知识的检测外,还必须对高级阶段的知识(如问题解决、策略学习等)的发散性考查,嵌入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测评通过专门的考试系统进行,由人脸识别技术对考试全过程监控,学习者在家里即可完成。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教学测评不受疫情影响,有影响的只是正常情况下有部分课程的测评是安排集中在常规教室考试,疫情期间转为了在线考试,但不影响测评结果,还方便了学习者。(二)网络教育的“学”未因疫情而中断。前面谈到,网络教育是基于人文交互环境的有指导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是网络教育目标实现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而“教”是隐形的,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在网络教育提供的用于“教”的几大系统中,技术平台支持、学习资源内容、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效果测评分别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一切跟“学”相关的环节未因疫情而中断。1.新生报名和入学。学习者如果需要寻求合适的网络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只需找到网络教育机构官方网站,选择好需要学习的专业,直接在线注册或联系工作人员报名,经过机构工作人员审核通过,然后参加在线入学测试,合格后即可录取为正式网络教育学员。学员无需亲自去网络教育机构办公现场办理手续,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从报名、考试到注册学籍的一系列工作,成为网络教育学习者。2.课程学习和交流。注册后的学习者通过网络教育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资源系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学习伙伴或支持教师咨询求教。如果有实时的教师在线直播授课,也可以在家里用电脑或手机收看,更可以事后随时随地观看录播课件。如果网络教育机构提供了智能答疑系统,学习者遇到学习障碍还可以与智能系统在线交流。也就是说,学习者基于课程的学习和交流也是足不出户可以完成,不受疫情影响。3.课程作业和考试。网络学习者学完了相关知识内容,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环节,都在技术平台提供的作业系统上进行,还有题库系统供学习者平时巩固所学知识反复练习。课程的结业考试也可以在考试系统中足不出户进行,学习者登录考试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在线答题,考试结束即可在线提交,人脸识别系统杜绝考试作弊。4.论文写作和答辩。对于毕业年级的学习者,论文选题、开题、写作、与指导教师交流以及提交论文,都在网上进行,不用跟教师见面,或者亲自跑去教育机构。论文完成后的答辩环节,也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QQ群、微信群、钉钉等交流工具进行远程在线答辩,不会影响答辩的进程和质量。总之,网络教育中“教”和“学”的各个环节,跟非疫情期间一样推进,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因为疫情发生而停止进行,教与学的效果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随着智能技术的逐步应用而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这是疫情之下网络教育的价值体现。

四、混合教学: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实践导向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平台

一、网络教育平台的内容建设

由于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学习的时间、地点的随意性和对教育对象非强制性的特点,平台建设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被教育对象是平台建设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网络教育平台的吸引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网络教育平台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模块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辅助资源模块。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师生交互作用,从而为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撑和教学资源保障,构建更加有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在利用网上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自行分享教学视频等资源给学生,再通过平台交互分享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实现课程教师通过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师生在课堂上完成答疑、交流、延伸等活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访问平台,方便利用等车、课间等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为了更好的为第一课堂服务,网络教育平台同时配备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监督系统、辅导系统、作业系统、答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和考试、测验以及教学评价系统。通过网络实现第一课堂辅助教学、自学、讨论、辅导、测验和考试等功能,也可以通过直播等方式提供远程教学的技术支撑,以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2.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课堂慕课资源模块。慕课是一种开放式教育资源。网络平台通过将优质的慕课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按照不同专业、学习基础和难易程度等进行分类,使学习者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慕课资源,使网络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实现价值。慕课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广泛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模块。大量的慕课资源虽然不断涌现,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这些资源存在于各个高校或教育网站中,出于利益等原因无法做到充分的共享,使得学习者较难从繁杂的教学资源中进行取舍。故而需要建立更好的平台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和去糟存精,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慕课学习平台。

3.综合服务模块。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首先必须先把学生吸引到平台上来,而且保证平台对用户具有一定的黏性。在思政教育平台中融入实实在在的面向学生的贴心服务功能,建立集学生日常查询与咨询服务、学生事务网上办公服务、勤工俭学与学生资助服务、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服务以及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管理平台,从而以服务带动教育,通过提供日常便利的服务吸引学生,增加网站最初的吸引力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4.素质教育培训资源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人群设计推送不同的素质教育培训资源。比如针对党员教职工和学生开设红色主题教育资源模块。一是提供红色理论与实践资源。通过展示马列经典著作以及原著,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事热点资料上传供师生查阅和学习。二是设立网上党校和团校。利用网络开展党团培训、入党程序辅助查询等工作。三是设置红色历史与人文栏目,介绍可以吸引大学生的红色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等党史和人文知识。针对学生干部群体设立学生干部培训资源,包括礼仪、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培养等内容。针对毕业生人群设立创新创业培训资源。针对心理压力需要缓解的人群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模块,为学生解决学业、感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

5.客户交互交流模块。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还要形成良好的交互平台。从而保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共同进步。师生之间的有效的交流互动可以加强学习指导,方便答疑解惑。另外,网络教育平台互动的平等性和隐秘性为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学生反映情况提供了一个宽松通畅的渠道。

6.校园文化宣传展示模块。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要求。设置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校园文化宣传展示模块,可以连接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先进师生风采展示、校园活动直播或展示、各项比赛网上投票和展示以及通过生动鲜活的图片、微视频、微电影及动漫进行校园文化主题宣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宣传氛围,有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播和提升校园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二、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

1.“易班”平台。“易班”是教育部倡导的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尝试。“易班”网络平台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易课堂”、“名师工作坊”、思政微课云平台和“微社区”等。另外,“易班”为各大高校的学生搭建了线上的交互式网络社群,实现了网络班级建设和党团网上群组建设,已经构建了稳定的网上社区。在“易班”网上社区中群成员相对稳定,更容易激发社群活力,构建易班学习型社群。

2.微载体平台:微信、微博、微视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移动终端的使用正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对于大学生,微博、微信和微视频软件正日益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利用微载体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以微信为例。微信用户的黏性较强而且功能比较全面。除了通讯功能外,它还具备订阅号、公众号等在线服务和信息传播的功能。清华大学通过微信平台开发的“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微信,优化了大班教学的缺陷。学生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即可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实现课上弹幕、投稿、答题等功能,更方便的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同时,还可以将课堂延伸,通过课前推送预习课件和课后反馈数据,使课程过程评价更及时和客观,让课堂互动贯穿全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政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期教育和熏陶的过程。微信、微博、微视频可以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延伸渠道,学生离开高校校园后仍然可以利用平台展开学习。

3.主题教育网站平台。校园官方网站是向师生传达各类信息的有效平台,可以教学任务、展示学校形象、公开各类校务等。因此必须把校园官方网站作为重点建设网络平台。另外,一些政府官方主题教育网站,比如共产党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都有很多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建设网络教育平台的依托网站。

4.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的平台很多,但是各自因利益、建设目标等限制导致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创新性的建设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是急需探索尝试的重要工作,是需要整合各层次资源,集各高校合力,在政府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完成的任务。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需要整合各种优势教育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分层整理,对各模块进行优化设置,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的实效性,是大数据背景下对优势资源以及教育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

通过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提高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加大国家政策对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扶持、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环境,不仅仅是满足学习者和教师教学的需求,更是科教兴国的的必然要求。要通过鼓励各大高校和教育网共建共享资源,特别是双一流名校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给一般院校。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得到学习者的意见反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综合性网络教育平台建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尤发,余新科,吴榜中.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2).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9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其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来源于生活,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德育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

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首先要弄清网络道德的含义,所谓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所有网民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价值即在于对人性与生活的调节与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也是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与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彰显其价值。

1、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

很多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而网络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模糊认识。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几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2、引导学生趋利避害

网络世界既丰富多彩又良莠不齐,既有鲜花也有毒草。网络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在丰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网络社会”的诞生和发展引导着人们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信息修养将是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

网络世界是相对较新而且对高校学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无视这一现象将是不完整的。认真对待学生的网络生活并使之上升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将会拓展高校德育内容与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够与时俱进。网络技术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网络、对大学生上网否定多于肯定,指责的声音多于引导的声音,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良现状。

1、教育者认识模糊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大学生欢呼雀跃。同时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观念老化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社会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不能准确把握

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所以网络道德既不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改进途径

只有针对目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青年学生接收新鲜信息的丰富性、复杂性,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优势,如何开拓新型、多样、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在现实社会中积淀养成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展现在网络社会,遭遇网络道德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

(二)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师驾驭网络的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网络道德实施有效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有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善于辨析网络上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潮流,能主动同错误的思想作不懈的斗争;其次,必须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不是用互联网延续传统的说教,而是要运用网络进行实时多向的、直接坦诚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地掌握网络。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高校网络教育范文篇10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统考采用机考的形式,所有的考生都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利用电脑作答,计算机自动评分,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所有考生在同一套试卷上作答的考试局面,不仅使考生的考试内容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统考试题与教材的紧密度降低。同时由于要在电脑上作答,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面对网络统考带来的新局面,为学生提供网络教育统考的学习支持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各个网络教育学习服务中心也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二、安徽网络教育统考学习支持服务现状

1.安徽网络教育统考组织工作现状。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从2006年开始承担教育部统考工作,负责校网络教育统考安徽考区的考试组织和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安徽电大先后完成28次网考工作,全省设置考点23个,参加考试人次达425500余人次,涉及高校61所考试科目约70万人次,派遣巡考员800多人次,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统考优秀考点”称号,居全国领先地位。2.安徽网络教育统考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安徽统考工作经过十来年的稳定发展,考点几乎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分布更全面合理,考前培训及巡考已成常态化、制度化,考试更公平公正,考风考纪优良。同时,随着考试形式的不断变化,考试大纲和题型的不断修订,安徽网络教育统考在学习支持服务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徽地处中部省份,相比近邻江苏、浙江等省份,经济仍相对落后,人员流动频繁,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前往外地务工,面授辅导到课率不高,教学辅导效果有限。(2)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大部分是在职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效率不高,有的甚至没有电脑等基本条件参加统考报名,学习资料的获取渠道也相对狭窄,加之统考采用机考方式进行,题目随机抽取,变化性强,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学习不足的学生来说,多次参加考试仍不能通过,学习自信心受挫,出现畏难心理,报考也不积极。(3)社会部分教育机构在招生宣传和学习引导上出现偏差,学生不重视学习,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考前辅导,统考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干扰其他考生,扰乱考场秩序等。

三、安徽电大统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网络教育统考课程的通过关系到广大网络教育学员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因此,做好统考工作至关重要,也需要学校、考务人员、辅导教师、学生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方合作,才能确保考生利益。为使学生顺利通过统考,安徽电大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统筹规划、全过程服务”的理念,构建一个适应开放大学办学特点的统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一个中心多项支持”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供资源支持、学习过程支持及管理支持等多项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做法如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支持全过程服务,这种服务贯彻学习始终,且以学生的诉求和利益为中心。多项支持:一是师资队伍支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统考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十分必要。对辅导教师队伍选用上,安徽电大坚持熟悉远程教育、专业学科能力强、熟悉远程学生这三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注重专、兼职教师的搭配,充分发挥协作优势。统考一年安排3次,在每次考试前,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考前辅导,内容涉及题型讲解、难点讲解、真题讲解等,学生免费听课。考虑到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学生较为分散、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等实际情况,教师统考辅导采取面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样方式,网上统考视频录播辅导、在线虚拟课程练习、BBS答疑、统考QQ群答疑、针对性复习资料多种方式传输等多项教学模式。二是学习资源支持。统考辅导教师通过加强对统考历年试题的研究,拓宽统考复习资料的搜集渠道,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大量细致的分析与重组,为学生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资料按照统考大纲,把统考考试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给学生,循序渐进。同时,辅导教师还录制配套的统考辅导课件,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降低学生自学的困难程度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三是学习过程支持。辅导员与教师认真贯彻“导学、促学、督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理念,把支持服务落到细处。从学生入学后,班主任即开展对学生的统考宣传,介绍统考政策、报考流程、考试方式、考试难度、考试内容、复习资料的获取与利用等,引导学生对统考形成客观、积极的认识,为学生报考并参加统考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于工学矛盾突出,没有自主报名条件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代报名和代缴费;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不足的学生,可以建议根据复习程度选择科目报考,选择时间段报考,避免盲目随大流;考试临近,及时提醒学生或帮助学生打印准考证等。四是管理支持。组建统考工作人员队伍,做好考前培训,要求监考教师及巡考人员认真履职,对统考作弊现象零容忍,严肃考风考纪,为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公平优良的考试环境,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

四、结语

总之,加强统考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网络教育统考通过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网络统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的具体做法,构建网络统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规范、完善、细化各项服务,为考生提供完善的统考学习支持服务,同时指导安徽省其它统考考点,发挥安徽电大在网络教育统考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提高安徽省统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网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J].教育部公报,2004(5):21-22.

[2]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EB/OL].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cdce.cn/details.aspx?id=147,2006-05-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cdce.cn/details.aspx?id=271,2004-06-13.

[4]戴兰,谷安霞.远程教育网络统考数据分析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