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十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时间:2022-12-11 05:05:00

构建和谐社会十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阐释。

1.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一论断与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呢?

能不能这样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社会和谐则是这一本质的内在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外在的表现或体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征程,就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内在价值取向并不断体现社会和谐外在特征的过程。

2.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为什么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我理解,这是一篇大文章,必须好好做。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所面临的所有的机遇与挑战,千言万语,归根结底,都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所决定的,都最终表现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有机、有效的结合上。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四个深刻变化,其基础主要是表现在经济方面。因此,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应主要放在经济方面,从经济这一基础与事实出发,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才能准确、科学。

3.关于“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这一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的最低纲领、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社会和谐这一目标与富强、文明、民主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社会和谐这一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与我们党的其它奋斗的目标,是一个有着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但又有不同内涵的目标。全社会最高和最终的和谐,则是我们所不懈奋斗并最终必然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最终、最高的和谐,决不仅仅是我们的价值目标,而是我们必然实现的最终社会形态。

4.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长期存在,但在无始无终的历史长河里,这仅仅是特定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特定历史现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表现。但是,这一主要矛盾也并不排斥如城乡、工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等其它次要矛盾的存在。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则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其中包括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始终,基本矛盾的存在、发展与解决,则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5.关于“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之间的关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就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中,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中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坚决纠正各级领导干部以GDP增长为中心的不正确的政绩观,并真正转到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路和轨道上来。

6.关于“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在《决定》提到的六个矛盾和问题中,矛盾的性质是不是完全相同,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我们的社会性质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有阶级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并还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激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题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可忽视敌我矛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区分与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7.关于“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认为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比如“一大二难三高”,即收入分配差距大,说真话难、反腐败难,教育收费高、看病收费高、买房价格高等问题,就属于这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以感受真切的权益,就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根本的外在条件,这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路线。

8.关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这里实质讲的仍然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我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鸡和蛋哪个优先?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理解。只有提高效率,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只有实现社会公平,也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效率。只有我们在社会的第一次分配中,做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才能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打下一个根本的基础。第二、第三次分配只是也只能是作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必要补充。

9.关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如何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我认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对全体共产党人的要求,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主要是对全体人民的要求。

10.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坚定正确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根本无从谈起。为什么关键在党呢?

我认为有五点,一是关键在于我们党的自身的先进性。我们党首先抓好了自身建设这个主体,才能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客体。二是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三是关键在于党的理论的正确,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四是关键在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五是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党驾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