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时间:2022-10-05 07:46:00

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自**年起,我市就把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领民共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村稳定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225个村,有128个配备了“双强”书记,达到了57%。今年适逢村党组织换届之年,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集中或个别座谈等方式,对全市15个镇、225个行政村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了“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大胆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特点

调查结果反映,我市“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为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甘于职守,无私奉献。

1、思想觉悟水平比较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认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发展村级经济,富民增收,造福一方。所以尽管但任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比较辛苦,困难矛盾比较多,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双强”书记还是没有逃避责任,勇敢地挑起了组织交给的重担。调查中,大多数的“双强”书记都认为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在职期间取得的最大收获,表现出了相当的党性修养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

2、发展经济的本领比较强。“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在抓发展方面能力突出。首先,个人事业较成功。据调查,全市128名“双强”书记,90%以上个人办有经济实体,资产少则数十万,多则几千万、上亿元,**年个人收入大多在10-30万元,最多的达到了四五百万。其次,发展村级经济成果显著。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多数“双强”书记上任后,能发挥个人在资源、产业、眼界视野等方面优势,帮助所在村经济取得大的发展,甚至质的跨越。**年,全市225个村经济总收入为2.8亿元,有近2亿元是128个配备了“双强”书记的村所创造,超过了80%。再次,致富群众有成效。由于“双强”书记一般要么在本村办有经济实体,要么是本村从事某行业或产业的领头人,其个人的成功对本村群众有着相当明显的辐射效应。或者是通过企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增收机会,或者是通过技术、市场示范及服务带动群众从事某产业增收致富。如:苗木种植大户汤锁芳任珥陵镇扶城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苗木生产。目前,全村花木生产面积达500余亩,年实现销售达560多万元。

3、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比较明显。“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普遍比较注重为民办实事,并将其当作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取信于民、造福百姓,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据调查,每一位“双强”书记在任期间,除了发展村级经济以外,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就是为民办实事。基础差一些的村,重点是修桥铺路,改善环境;基础好一些的村,重点是发展村民健康卫生、文化娱乐设施等。由于为民办实事所需资金量比较大,仅仅依靠村级经济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需全村群众特别是先富起来的群众集体贡献。绝大部分被访“双强”书记坦承,为筹集这些资金,他们本人都是通过带头捐赠来发动其他群众参与村里办实事的积极性。问卷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双强”书记是不在村里拿工资的,有的即使拿了也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建设。几乎全部“双强”书记每年都要或多或少地为村级公益事业投入个人资金,最多的“双强”书记任职以来已经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投入个人资金超百万了。

二、“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我市“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一直不断壮大,但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党员流动性强、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以及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我市“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增长速度较缓,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三难”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1、“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备人选不足。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128名“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中,46岁以上的有78名,占了61%,而35岁以下的只有3名,仅占2%。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名书记已经63岁了,年龄结构明显老化,急需补充新鲜血液。近年来,尽管各乡镇比较注重“双强”后备人选的培养,但后备干部还是明显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窘况。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凡是有头脑、有能力、有水平的年轻人,大多进城谋职发展。“黑头发进了城,白头发在守门”,农村人才都被条件更优越的城市所吸引,村里很难发展年轻后备干部,越是经济不发达的落后村“选人难”的问题愈加突出。

2、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吸引力不够强。就问卷情况来看,有超过50%的人认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吸引力一般。普遍认为现在在村里当书记工作调控能力比较小,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和压力很大,牵涉精力比较多,对个人事业和家庭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待遇比较低,经济上没奔头,政治上没盼头,享受的权利与所尽的义务不对等。同时,由于社会政治环境和人文价值观念的变化,加上近年一些以偏概全的舆论误导,村干部形象在群众心中大打折扣,公信力大幅度降低,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享受不到像过去那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尊重。虽然农村大部分“双强”能人并不是非常看重经济方面的待遇,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显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做的。

3、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活力不够足。由于农村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等原因,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的困惑不断增多、工作积极性逐渐消蚀。有些村党组织书记没有及时掌握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的新技术、新技能和新方法,出现了“能力危机”,感觉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从而失去了工作信心。有些村党组织书记缺乏信心,认为当前农村各方面的基础太差,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忙于个人事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市结合村两委换届进一步加强“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重点在有效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吸引力,充分发挥现有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观能动性,集聚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较好地解决了我市“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三难”问题。

一是建立长远规划,确保后继有人,解决“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培养计划,紧扣富民选拔人才,以每村2—3人的数额,在市委组织部建立村干部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实践“三个代表”、勤劳守法致富、热心为民服务、得到群众拥护、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这五条标准,注重从本地致富大户、农民经纪人、民营企业负责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创业人员中引进,从离岗到农村兴办、创办企业的机关干部中挑选“双强”能人,对经过比较、条件成熟的经济能人,及时推上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岗位,为其提供事业平台。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党员,由镇党委指定专人培养,定期考察,为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夯实基础,解决后继乏人的难题。

二是建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难留”问题。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岗位吸引力,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难留”的问题,是稳定“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重点要通过加大激励、强化保障等手段来拴心留人。一要建立岗位任期制。要明确村干部的任期,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的,经群众选举,希望留任的,可以连选连任;二要建立年度发展目标机制。实行承诺上岗,明确村级集体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三要建立实绩考核制。建立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半年向群众公示一次,年终向群众述职述廉,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引导他们多创富民惠民的实绩;四要建立能进能退机制。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特别优秀的“双强”村干部,要给予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政治待遇;对不称职的,采取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形式,疏通“出口”;五要建立报酬奖励机制,要根据实绩考核情况,在年终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三是强化培训,解决“双强”村党组织书记“难有作为”问题。在组织、指导农村党组织搞好集中学习和自学外,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要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党委要积极解决村干部培训经费,通过“上门培训”、“外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同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村干部正规划学历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养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最近,我市正在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与有关院校联办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目前第一期34名学员已经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