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2:39:10

队伍建立

队伍建立范文篇1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纪检监察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二、树立科学的全局观

就是发展趋势,全局就是大局。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才能保证工作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新的形势要求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大局意识,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要认识到大局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局就是大势,就是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国内总体形势发展变化的路向,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政治家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要认识到大局是一个系统,大局意识是一个系统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大局向良性的发展轨道前进。

第三、树立朴素的公仆观

做群众的公仆、社会的公仆、历史的公仆、实践的公仆,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朴素的公仆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一切为群众谋福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奉献群众,勤政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中拒绝一切推委、拖拉、敷衍,不负责任、人浮于事等官僚主义作风,而代之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严守纪律、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从而更加自觉地艰苦创业、勤政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树立廉明的权力观

队伍建立范文篇2

一、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自2000年胜利油田重组上市以来,分公司财务系统根据胜利油田整体发展战略,抓住机遇,适应人才发展和竞争需要,把财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与高校、国际油公司密切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分层次、全方位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激发了会计人员的竞争活力,提升了油田企业管理的实力,培养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行得正、信得过”的财会队伍。截止2008年底,胜利油田分公司在岗财务人员1160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726人,占总人数的63%,大专学历231人,占总人数的20%;高、中级以上职称731人,占总人数的63%。目前,油田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会计人员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人员配置机制欠完善,人才培养发展通道不畅通,人才竞争奖励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制约油田会计人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基本思路

胜利油田会计队伍的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油田发展战略,以加强会计业务,生产知识、经营管理培训为主线,以素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优化配置、强化竞争、激发活力、提高绩效为重点,探索遵循人才发展和工作规律的培养机制,着力构建人才培训长效机制、提升会计队伍综合实力,为油田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目标任务

胜利油田财会队伍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初步建成总量适配、比例合理、结构优化、素优能强、精干高效,适应油田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队伍:一是人员结构布局日趋合理。通过加大学历培训,到2012年,硕士学历、高级职称人才占会计人员总数10%以上,普及本科学历,全面提升财会人员学历层次。二是综合素质大幅提高。到2012年,学习型团队基本建成,形成“学业务、强本领、提素质、做贡献”的浓厚氛围,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教育,树立服务生产、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服务意识,防范职业风险,不断提高财会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增强财务资产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对策和保障

(一)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主要对策胜利油田会计队伍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加大财会人员管理创新力度,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建立集中与分散适度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科级以上财会人员的管理,建立提拔预审、培训和定期交流制度。在完善财务人员基层联系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和充实三级财务编制和人员,完善采油矿一级的财务管理机构,解决财务与生产脱节、会计信息支持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深化会计人员岗位化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针对工作特点,开展会计人员岗位分析和描述,科学定编定岗定员,完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竞争聘任、评价考核、薪酬待遇等配套政策与措施,建立起体现不同特色的岗位分类与等级体系,逐步完善会计人才的成长发展通道,实现分类分层、岗位化管理。结合深化改革、继续压扁管理层、精简管理机构,加快建设精干高效的各层级会计岗位序列。

三是建立完善会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探索建立素质能力模型、评价标准、测评办法,建立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制度,逐步形成体现会计队伍特色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合理考核管理者的品格和工作行为。研究建立胜利油田中层会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和《品绩考核体系》,重点突出核心能力和经营管理业绩等KPI指标,把人才评价与德才考察、行为评价、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考核“显绩”,又注重考核“潜绩”,探索建立实绩考核档案,逐步形成具有油田特色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四是加大竞争选才用才力度。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逐步破除机制性障碍,打破身份界限,推进竞争上岗,通过竞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造就人才,逐步建立公平竞争选人、公开择优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机制,用当其时,用当其才,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在坚持组织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途径,形成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的选拔机制。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逐步采取系统内竞聘的方式产生。落实任职承诺制、任期制、辞职制,制定刚性标准,保持选人用人活力。确定竞争淘汰率,探索建立“平者让、庸者下”的淘汰机制,促进“能上能下”正常化,实现人岗合理匹配。

五是探索人才差异化管理。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结合油田会计队伍实际,把人员差异化管理作为一项战略和重点课题来研究落实。根据油田会计工作的特点,针对人员所处的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环境,研究分析其思想、心理、行为、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人员队伍的稳定和作用的发挥,减少“被迫”流动和流失。探索对核心人才、辅助人才、通用人才、特殊人才不同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措施。研究分析用人差异对人员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影响,探索优秀会计人员培养和使用措施,解决后备人才匮乏问题。

六是进一步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坚持满足急需与超前储备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展引才渠道,增强对会计人才的吸引力,重点引进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引进,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制定详细的引进计划,科学统筹落实;加大学习交流力度,借鉴兄弟油田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先进经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二)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重要支柱

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以人为本,加强现代企业财务文化建设。企业财务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倡导和培育并由理财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财务行为规范和实体性理财设施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文化建设是凝聚财会队伍、提高会计素质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企业财务文化应该以传统文化精华为基础,紧密结合国情和油田企业实际,适当吸收西方财务文化的精华,加以综合塑造。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是:以我国传统财务文化为根基,以时代精神和现代财务价值观念为核心,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财务现代化要求的开放型财务文化体系。胜利财务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要着力培育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财务价值观。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不仅履行一般管理的职能,而且也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建设优秀的财务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财务价值观。

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科学发展观。财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惜人应成为财务工作的基本方针。要树立“人本位”的财务管理思想,抓住“管理的人”和“人的管理”两个基本环节。“管理的人”方面要从增强财务组织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入手,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选拔德才兼备、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财务负责人,实现财务队伍群体结构的最优化;在“人的管理”方面,要贯彻“能位匹配”的原则,做到位得其人,充分发挥每个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培养富有时代特色的财务精神。富有时代特色的财务精神包括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创精神、求实精神、拼搏精神、竞争精神、斗争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

四是要制定“合义取利”的财务道德规范。财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原则,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勤奋工作。

五是努力构建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财务管理思想、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规范的综合反映,如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传统习惯、人员素质等。

六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从事财务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一般应包括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内容。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

优良的企业财务文化,能促进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制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群众理财基础;对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理财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目标取向起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规范企业各种理财活动。企业财务文化作为一种“内隐文化”,是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我们应该把形成和发展企业财务文化的主要功夫用在良好规范功能的建立上,以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营造“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氛围。等问题。

二是深化会计人员岗位化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针对工作特点,开展会计人员岗位分析和描述,科学定编定岗定员,完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竞争聘任、评价考核、薪酬待遇等配套政策与措施,建立起体现不同特色的岗位分类与等级体系,逐步完善会计人才的成长发展通道,实现分类分层、岗位化管理。结合深化改革、继续压扁管理层、精简管理机构,加快建设精干高效的各层级会计岗位序列。

三是建立完善会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探索建立素质能力模型、评价标准、测评办法,建立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制度,逐步形成体现会计队伍特色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合理考核管理者的品格和工作行为。研究建立胜利油田中层会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和《品绩考核体系》,重点突出核心能力和经营管理业绩等KPI指标,把人才评价与德才考察、行为评价、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考核“显绩”,又注重考核“潜绩”,探索建立实绩考核档案,逐步形成具有油田特色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四是加大竞争选才用才力度。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逐步破除机制性障碍,打破身份界限,推进竞争上岗,通过竞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造就人才,逐步建立公平竞争选人、公开择优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机制,用当其时,用当其才,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在坚持组织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途径,形成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的选拔机制。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逐步采取系统内竞聘的方式产生。落实任职承诺制、任期制、辞职制,制定刚性标准,保持选人用人活力。确定竞争淘汰率,探索建立“平者让、庸者下”的淘汰机制,促进“能上能下”正常化,实现人岗合理匹配。

五是探索人才差异化管理。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结合油田会计队伍实际,把人员差异化管理作为一项战略和重点课题来研究落实。根据油田会计工作的特点,针对人员所处的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环境,研究分析其思想、心理、行为、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人员队伍的稳定和作用的发挥,减少“被迫”流动和流失。探索对核心人才、辅助人才、通用人才、特殊人才不同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措施。研究分析用人差异对人员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影响,探索优秀会计人员培养和使用措施,解决后备人才匮乏问题。

六是进一步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坚持满足急需与超前储备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展引才渠道,增强对会计人才的吸引力,重点引进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引进,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制定详细的引进计划,科学统筹落实;加大学习交流力度,借鉴兄弟油田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先进经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二)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重要支柱

分公司财会队伍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以人为本,加强现代企业财务文化建设。企业财务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倡导和培育并由理财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财务行为规范和实体性理财设施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加强现代企业财务文化建设是凝聚财会队伍、提高会计素质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企业财务文化应该以传统文化精华为基础,紧密结合国情和油田企业实际,适当吸收西方财务文化的精华,加以综合塑造。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是:以我国传统财务文化为根基,以时代精神和现代财务价值观念为核心,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财务现代化要求的开放型财务文化体系。胜利财务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要着力培育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财务价值观。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不仅履行一般管理的职能,而且也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建设优秀的财务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财务价值观。

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科学发展观。财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惜人应成为财务工作的基本方针。要树立“人本位”的财务管理思想,抓住“管理的人”和“人的管理”两个基本环节。“管理的人”方面要从增强财务组织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入手,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选拔德才兼备、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财务负责人,实现财务队伍群体结构的最优化;在“人的管理”方面,要贯彻“能位匹配”的原则,做到位得其人,充分发挥每个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培养富有时代特色的财务精神。富有时代特色的财务精神包括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创精神、求实精神、拼搏精神、竞争精神、斗争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

四是要制定“合义取利”的财务道德规范。财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原则,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勤奋工作。

五是努力构建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财务管理思想、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规范的综合反映,如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传统习惯、人员素质等。

队伍建立范文篇3

一、我局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宜章是湖南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我省最早建立森林公安队伍的县(市)之一。纵观我县森林公安分局成立组建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可看到森林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发展轨迹。

(一)、依法履职维护林区平安和谐。二十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来,我局近60名民警默默奉献、顽强奋战,铁肩担负法定职责,圆满完成了《人民警察法》所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等任务,保障了我县林区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和林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切实履行了人民警察的主责。近几年,我局始终保持对涉林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打击、集中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重拳出击,以打促防,努力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加强林区治安综合治理,为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就2000—2004年间,全局共立森林刑事案件115起,破112起;立案查处林业治安案件38起;处理林业行政案件2857起。立案绝对数、案件查处率近3年一直名列全市森林公安部机关第一。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林业严打先进集体”,成为湖南省113个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不断强化了林区治安热点部位的整治。自1989年成立森林公安分局以来,针对林区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我局适时组织开展了“东部地区林区治安秩序专项整治”、“绿剑行动”、“侯鸟行动”、“火案侦破大会战”和今年的“专项行动”等,成功地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如,湖南省建国以来最大盗伐林木案即“彭照普盗伐林木1508.28立方米案”、2003年平和乡“2.16特大森林火灾案"和“史秀堂特大非法收购珍贵野生动物案”等等。有力地打击了毁林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净化了全县林区社会治安环境,有效地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林业规费的足额收缴。

——森林公安机关的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强。多年来,森林公安民警在上百次的县政法委或县公安局安排部署的统一行动或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深受现场指挥领导的好评。期间,先后投入警力近3000人次、经费支出近20万余元。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努力完成县委或县政府安排的每项中心工作,如一年一度地建整扶贫、煤炭安全生产整治等等。在这些工作的参与过程中,森林公安民警的“四种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增强,与此同时,森林公安分局的社会影响力也日趋增强。

(二)、依法治警铸造威武文明之师。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组建伊始特别是近几年我局始终按照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组织管理和义务纪律要求,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力求使我局躋身于全省前十名。

——实现执法思想的革命性转变。从建立森林公安队伍开始,我分局始终按照“维护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建设警队。从1999年底县人大代表评议森林公安工作,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到2003年的“三项教育”、2004年的“大练兵”,直到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温《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及其立法宗旨和精神实质是每次教育活动的必修科目,使民警进一步端正了执法思想,在头脑中牢固树立起“以民为本”的思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和“心中无群众,不配做民警”的观念。

——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我局在队伍建设管理制度上,包括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警衔晋升等各个环节上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民警素质,从而在错综复杂的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面前经受住考验,铸造成为一支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信赖的警察队伍。22年里,共有123个集体、429人次分别受到国家林业局或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市森林公安机关、县政府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18个集体和59名个人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了“湖南省杰出公安民警”光荣称号的杜才华等6名省级以上先进个人。在近几年的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当中,我局已经连续4年名列前茅。

——加大后勤保障夯实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在过去的20余年里,我们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森林公安机关的支持,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夯实基层基础工作。1993年买地筑院兴建了分局办公大楼和民警住宿大楼各一栋,办公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人均住宿面积近100平方米;2003年、2004年县林业局在经费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投入专项资金91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一支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已申报并授牌、正在申报的三级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各1个;省一级、二级档案室各一个,配置电脑5台;内设5个职能股室和下设的5个派出所都配置了办案专用车辆各一辆。

——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在这几年中,我局在贯彻执行以《人民警察法》为龙头的公安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了《错案追究规定》等8项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提高执法水平,出台了办理森林刑事案件、林业行政案件工作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先后制定了10余个规范性文件,对森林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刑事强制措施,扣押、登记保存以及涉案物品处理等办案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规范。做到了依据规范、主体规范、程序规范,力求实现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模范守法、提高执法效率的四个统一。2000—2004年,全局未发生、发现一起冤假错案和申请复议的案件。

二、当前我局森林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森林公安建警晚,起步晚,加上本身“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等等历史的、认识上的、管理上的和投入上的原因,使得森林公安队伍中长期存在的管理体制、民警待遇、人员素质等问题日趋突出,直接影响到森林公安队伍自身的长远发展和林业经济建设大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和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森林公安队伍的管理体系长期不顺、编制统而不一、经费无保障,严重制约了队伍规范化建设。森林公安是国家公安队伍的一个专业警种,是专门从事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一支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对森林公安工作的管理应纳入林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要关心、支持森林公安工作。

从优待警政策难以落实,民警职级待遇较低。因管理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如:多口管理。民警职级待遇较低。目前,分局58名民警中副科级以上(含)干部(侦察员)仅有12人(其中有5名是乡镇转调而来)占20.6%远远低于全国“二十公”全省“十五公”和全市“一公”会议精神明确的50%比例,16名现任股室所长、教导员中只有4名享受副科级待遇。

业务管理归属县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自成立以来就定位为县属二级机构。人事、财务属县林业局,实行公安、林业双重领导,这是客观现实所必需,但再追溯到上一级,就还有县政法委和县农办,这无疑给民警考核和申报解决民警职级待遇问题带来诸多不便,有政出多门之嫌。

尽管2003年全局民警已经都纳入了公务员序列,就森警编制而言。但目前都还定为专项事业编制而非政法专项编制,当然就更非行政编制了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吃皇粮”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特别是局下属的莽山所的12名民警,名为事业专项编制实为企业管理,人事、工资和组织关系在莽山林管局,不说正常人事调整我局无法过问,就连因处置突发性事件要临时调用警力也是困难重重,充分暴露出管理体制上的不顺畅。

局经费未纳入县财政预算,因受“事业编制”限制。而是由林业局在林业事业费当中解决,财务管理上属县林业局报帐制单位,民警的工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由林业局发放或缴纳,因为林业局经费极其困难,民警已有3个月未发工资。分局的业务费用就更无法保障,分局机关一年的办公费、水电费、培训、服装费、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油料费等等需50万元,就是个相当大的缺口。断炊是常事,举步维艰,影响生存的地步,并在队伍管理和业务建设上形成不良循环: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基层所的办公用房、通讯设备、刑事勘察等技术装备无法添置更新,严重降低了森林公安的快速反映能力,想作为,而为不了致使案件查不下去,犯罪分子不能及时得到依法打击和处理;由于经费困难,民警的待遇得不到兑现,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的政策难以落实。多年来未配发警服(新制式服装换发时配发的服装早已破旧)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安民警的执法形象;由于经费困难民警不能正常学习和培训,业务知识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难以解决,不少民警往年垫付的公务费用至今仍未报到帐,队伍人心难稳,各种矛盾突出,这给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

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森林公安民警一直奋斗在艰苦的第一线,二)森林公安民警的工资福利、政治待遇低下。为保护森林资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因为森林公安机关管理体制上的长期不顺和受民警编制上的制约,带来的问题是工资低、生活无保障、装备短缺落后。横向而比,森林公安民警每月比县公安局同职级同警衔的民警要少200多元工资,纵向而言,市分局的森警月工资每月要高出县级同样级别民警近400元,至于其它应得福利补助就不用说了莽山所的民警自2004年10月到2005年6月总共才发了3个月的工资,这种生活状况下,森林公安民警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更无从谈起。民警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大谈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就势必显得苍白无力。

全局下设的5个基层派出所至今完全意义上的属“自己所有”办公住宿场所只有2个,硬件建设方面。其它3个所或借用或租用其它单位的房子办公,缺乏基本的生活、生存空间,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生活的艰辛、装备的落后严重地制约了这支队伍战斗力的发挥,更重要的对森林公安队伍的稳定和林区的安全极为不利。

(三)、森林公安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警龄逐年老化、民警性别配置失调,导致警力相对不足。目前我局的森林公安民警受国家正规教育程度不高,据统计,全局58名在册在编民警中第一文凭在大专以上(含)的只有24人,占41.3%。尽管按照《全国森林公安(检、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要求,这几年45岁以下民警都拿到了大专或正在自学大专学历,但实际能力与学历不符。提高民警的文化素质的难度较大,任务较重。

警龄逐年老化严重,民警年龄结构偏大,民警性别配置失调。58名民警平均年龄近40岁。20—29岁的只有9人,仅占总民警数的15.5%,其中女性民警就占了4个;30—45岁的有36人,占总民警数的62.1%,其中女性民警3人、局领导3人、40—45岁的非领导男性民警8人;45—59岁的有13人。58名民警中女性民警有7人,占总民警数的12,1%,全部为35岁以下。

可用警力(指能参加一线执法或处置突发性事件的)相当少只有39人(总数58-50岁以上的男性民警10人-女性民警7人-长期病休不能正常上班的2人)。这39人中包括了:长年派驻在县公安局110值班备勤的2人、整年参加建整扶贫工作的1人、人事工资关系在莽山林管局民警12人,实际能参加一线执法的民警仅余下24人(其中含局领导4人、办公室50岁以下男性民警2名)。承担着全县262.56万亩的森林资源,人均管护着46900多亩的森林面积,远远高于全国森林公安民警的人均管护数。

三、加强并推进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建议

当前,国家对林业工作高度民主重视,中央财政对林业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各界对林业事业热情关注,森林公安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建设一支编制性质统一、机构设置健全、经费渠道明确而畅通、队伍建设稳定、战斗力强大的森林公安队伍,我们认为:

(一)、解决编制、明确经费渠道,赢得森林公安的生存、发展空间。森林公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执法实践告诫我们,编制问题一直是困扰森林公安队伍发展建设、影响森林公安队伍生存空间的首要问题。严格按照6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将森林公安民警纳入真正意义的国家公务员序列,明确为政法行政编制,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而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从下而上、“由量变到质变”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建议省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多与同级党委、政府鼓与呼,加强领导,积极理顺各种关系,采取从上至下的行政的方法解决该问题。

(二)、强化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巩固森林公安的执法空间。一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民警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用正确的、先进的理论武装民警头脑,努力提高民警的“四种能力”,永葆队伍的战斗力,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地完成各级交办的任务,扩大森林公安社会影响力。二是要全面实行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努力建立一种上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行岗位练兵,努力提高在岗民警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四是要加强开展好警务督察工作,树立森林公安新形象。森林公安工作地点、服务对象较为特殊,更要注意形象问题,这就势必要加强督察。第一要对重大警务活动、重特大案件查处实行及时督察和监督,及时督促民警行使好各自的职权,要保证上级指示、命令等不折不扣的得到贯彻执行,确保随时随地政令、警令畅通;第二要对民警贯彻“五条禁令”等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从中发现影响森林公安机关声誉和不利于队伍建设的苗头性问题,以便早控制、早处理,防患于未然;第三坚持依法督察与维权督察相结合,对民警正常的执法行为要大张旗鼓维护,对干扰、阻碍执行公务,恶意诬陷等问题要及时予以澄清和打击。

(三)、加大投入,强化森林公安宣传工作,改善森警形象。公安宣传工作历来是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森林公安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森林公安的战斗力,扩大森林公安社会影响力,就成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森林公安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长期地远离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情况和英雄事迹知之甚少,森林公安在老百姓眼里还蒙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对此,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宣传。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了解这支队伍,熟悉这支队伍,认同这支队伍,支持这支队伍,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要上新台阶,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对森林公安的宣传要全方位地开展,不仅在思想、学习、工作、组织等方面大力宣传,还要在文化、日常生活、精神风貌等方面广泛报道;不仅要在行业系统内宣传报道,还要力争上大报、上头条、上新闻联播,尽可能地提高森林公安的整体知名度;要通过长期的经常性报道,"长流水,不断线",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众多的宣传报道中深入地了解森林公安,熟悉森林公安,理解、敬重森林公安,从而树立起森林公安的整体形象。“多年的实践表明,凡是宣传力度大的地方,各级领导对森林公安就重视,就能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有利于森林公安问题的解决。”(肖兴威《在全国森林公安局(处)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森林公安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信。居安思危,不断强化自身改革,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一定能够完成十六大提出和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立于不败之地。

森林公安是一支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治安秩序稳定、打击毁林犯罪的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只有在理顺管理体制、解决经费渠道、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实践证明。才能充分发挥森林公安队伍的力量,依法打击各类毁林犯罪行为,才能有效地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

“一点”是指各级森林公安局,特别是一线局。这些一线森林公安局大多是在《森林法》赋予森林公安权力之后在原“林业公安”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身“先天不足”,后天又“营养不良”,机构和工作任务相脱节,“小马拉大车”,适应不了现实工作需要,森林公安工作的综合性、实战性、指导性、监督性、管理性等得不到充分发挥。

森林公安工作的综合性是指它要涉及森保、政工、法制、刑侦等各部门;实战性是指它要直接查处本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以及处置林区内的重大治安事件等;指导性是指它要直接指导各基层单位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监督性是指它要监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民警正常执法,依法、依程序办案、办事;管理性是指它要管理好自己的人、车、物、财,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

“一面”是指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或是森林警察大队),它们是森林公安的最基层单位。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工作可以说是整个森林公安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森林公安工作的根基和支撑点。

森林公安派出所有其独特的工作性质。一是统一性。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决定了它不仅要做好森林案件的查处工作,而且要作为一个密切接触群众的窗口单位。只有做好群防群治,与群众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林区治安稳定工作。二是专一性。切实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环境,为林业生产建设经济服务,是法律赋予森林公安最主要的职责。森林公安派出所必须强化基础,客观、真实、及时地提供与实际相符的林区治安情报信息,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决策的依据。三是长期性和动态性。林区面积大,人口流动性也较大,基础工作不固定。只有适应基础工作的长期性,在动态中不断更新基础业务资料,才能有效发挥派出所的作用。

森林公安怎样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加速自身变革,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科学运行机制,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需要。

二、应重点抓好的几方面工作

(一)合理调整,科学搭建森林公安局的基本框架。要以基层森林公安局为骨架,先“强筋壮骨”完善其功能,实现其规模,让其先成为一个战斗实体,充分发挥其优势兵力,集中警力、装备,造成声势,打出威风,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森林公安机关形象。根据《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一定要对各森林公安派出所进行改建,或加挂森林警察大队的牌子。要完善其功能,实现规模建警。

(二)合理配置警力,设置内设机构,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无论森林公安局或森林公安派出所(或森林警察大队)都要科学地设置内部机构。例如政工、刑侦、法制等职能部门。科学地界定各自的职责,分工明确,将一些素质好、文化高、业务精的青年民警充实到一线。而且要积极努力协调解决好民警的待遇问题。

(三)强化民警素质,加强内部工作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在森林公安内部要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强化民警“以人为本”思想,使每位民警爱岗敬业,增强干好工作的自豪感、干不好工作的耻辱感。凡事成也在人,败也在人,要将责任感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位民警身上。此外,要注意培养一批科技人才,搞好软件建设,这对弥补森林公安警力不足也是条捷径。

(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重点在落实,不走过场,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工作运行机制。机构扩大了,警力增加了,工作范围扩大了,职责内涵扩展了,怎么样将工作运行起来,而且要切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势必要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上下大功夫,充分调动每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五)从优待警,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森林公安体制不顺等客观原因造成民警政治待遇低、从优待警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要积极争取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尽快解决民警本应享受的工资、福利及其他伤亡补助和保险等待遇问题,把从严治警、高标准建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的统一起来。

队伍建立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实施教育、科研和师生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保证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必要保障。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

一、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行政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是配置高校教育资源的核心,科学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对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形象与信誉。因此,抓好行政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保证高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等学术活动服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当前,多数高校的行政决策依然依赖“自上而下、逐级加以贯彻和落实”的模式。这必将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系列弊端。

1.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我国高校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设置经历了设立——膨胀——精简——再膨胀的非良性循环。机构功能越分越细,虽然人人做到了各司其职,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沟通,往往由于职责不清,重复完成,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开拓进取意识待增强。大多数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是非管理专业毕业,没有系统接受高校管理方面的教育,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理念和技能,又缺少必要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会。而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制度是明确的,流程是清晰的,由此形成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进取意识,产生思想惰性,墨守成规。

3.管理工作非职业化。院校两级机关管理干部肩负着制定、解释和执行政策的任务,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学院的发展。但高校许多行政人员既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他们既要搞党政工作,还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潜心钻研管理业务。

4.待遇地位偏低,队伍不稳定。由于行政工作不容易出成绩,即使评了管理系列的职称,也不与津贴分配挂钩,形同虚设。由于高校教职工的待遇区别是与各院系甚至各专业与市场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关而不是因为工作量、社会贡献等的不同,教职工工资外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加大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分配制度上向教师队伍大比例的倾斜,同等学历的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客观上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1.增强服务意识,重视职能创新。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宗旨是热情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从思想上根本改变注重控制职能的传统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理念,强化人性管理;树立甘为人梯,为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这样才能取得广大师生的信任,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而机构改革和调整岗位编制时,要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对行政管理人员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在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实现科学的人员流动。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定期对人才层次进行置换。通过层次间的互换,管理人员经历了不同岗位的工作,便于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岗位,更有利于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管理人员要在流动中求稳定。管理工作的自身性质要求管理者的责任心要强,要有计划,要有条不紊地完成紧张而复杂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因此高校要为行政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其行为,激发其工作潜能,增强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从而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推进管理队伍专业化。学校应为行政人员做好培训规划,确定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定期进行管理业务方面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采取不定期举行专家讲授、学校内部各部门间优秀管理经验学习交流、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等方法,使行政人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而且在个人素质、服务意识、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达到管理行为的职业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队伍建立范文篇5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要求,各司其责

院党组坚持把检察机关统一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和县政法系统组织开展的“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考虑,统一组织。院党组按照“‘规定动作’准确无误,不走样;‘自选动作’开拓创新,有特色”的要求,制发了县检察院深入开展“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该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及时为该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准备。并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和县政法委报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和目的要求,自觉接受监督。同时,邀请县广播电视台记者为检察官宣誓仪式监誓。

(二)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增强意识,营造氛围

院党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近年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情况,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深入进行调研,找准主题实践活动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着力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召开院党组扩大会、中心组学习会和全院干警大会等形式,认真传达学习上级检察机关和县委下发的有关精神,抓好思想动员,教育引导广大检察干警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参加“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院主要领导亲自修改实施意见,并作动员部署。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不同形式大力宣传检察院“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宣传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的先进典型,我院还开展了向一等功臣陈长华检察长和“全国模范检察院”慈溪市检察院学习的活动。为深入推进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强化学习,全员参与,多措齐举,知行并重

集中整改。根据县政法委的安排于8月15日到9月10日,自查剖析。全院进行了集中整改落实。采取自查、相互帮查、上下协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通过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法,认真查找和疏理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登门走访、开设网络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部分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案例和事例,开展“以案析理、以事析理”大讨论活动。全院对近年来的自侦案件、不捕、不诉案件等100余件案件进行了集中排查,进行信访风险预警评估,对认为有瑕疵的案件依法作出妥善处理。二是按照高检院统一部署,全院集中开展了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服务民生。三是积极探索建立以“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质量管理体系,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的各项制度逐步完善,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得到提高。四是集中开展整改分析,组织干警谈体会、找问题、提措施、抓落实,每名干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了不少于1500字的自查整改报告,院班子6名领导分别撰写了心得体会。组织干警参加全市检察系统的考试,院在考试中组织严密,被市检察院表扬。五是组织力量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全院分5条线分别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各乡镇街道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报上半年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征求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9月10日邀请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反渎职侵权工作,专题汇报了近五来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现场同各代表委员交流了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率先垂范。院领导坚持带头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7月上旬我院还召开了部门以上领导参加的学习扩大会,一是领导带头。交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体会,汇报开展专项活动情况。根据领导分管工作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院领导联系人大代表对象,分别走访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建议,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努力做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的先行者、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带头人。政治处褚玉芳主任亲自到各科室指导和监督专项活动开展情况。

全员参与。组织广大检察人员着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等文件资料,二是集中教育。并每月制订学习计划。采取专题培训、座谈交流、专题演讲、先进事迹报告、学习辅导报告、以案析理、警示教育、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切实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组织干警参加市检察院举行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演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院干警在检察内网开展了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讨论”邀请县纪委领导为全体干警作“干部廉洁从政”专题讲座,受到干警的欢迎。

知行并重。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的实践特色决定了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多措齐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和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边实践的原则,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警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好公正廉洁执法的各项要求。院及时制订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检察内部开展了季度之星”和“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以评选台州市第三届“十佳检察官”为契机,组织全院干部开展“学先进创先进”活动,通过“找差距、比贡献、创新高”主题读书会,教育干警在荣誉面前端正认识,摆正位置,明确方向,再创新业。以创建“文明机关”为抓好手,通过强化“八荣八耻”教育,帮助党员干警在弘扬和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做模范、当标兵。认真贯彻落实省院关于关心干警身心健康的相关文件精神,落实逐级谈心谈话制度,帮助干警减轻思想压力,解除后顾之忧;组织参加市院乒乓球比赛,发掘文体人才,培养健康向上的作风,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文明用语”文明办案”规范教育,推出廉政文化长廊建设,收集到廉政名言警句20余条,于7月底挂到四周走廊里,以活跃检察文化气氛,提高干警廉政素养,文明办案、安全办案、规范办案的规定得到较好的落实。坚持把开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深入推进专项活动,提高干警办案能力和实务水平的主要抓手。

不断加强检察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了2010年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点》院领导与中层逐级签订廉政责任状。开展“精品案件评查”工作;落实举报宣传周;开展检务督察等活动增强检察公信力。积极与三合镇山头洋村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机关”和“学习型检察官”相关方案;健全考学、评学和奖励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定期走访结对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党组织建设。落实县领导领办实事,向赤城街道紫东社区解决三台电脑。

(四)结合工作,发挥职能,规范执法,提升质效

一是以省院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督查评析通报制度,促使业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以《浙江省检察工作规范》为板本,加强执法办案工作机制完善,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出台批捕、公诉操作规程,提高办案效率。三是发挥纪检监察、检务督察职能作用,定期走访,认真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内外制约监督,提高干警公正文明规范意识和机关的执法办案公信力。四是推进业务工作,努力服务县里“六大工程”顺利实施。截至10月18日,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和本院决定逮捕案件218件299人,批准逮捕和决定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85件253人,立案监督10件,追捕6件7人,建议撤案7件15人,发纠正违法通知书11件,发检察建议书11件。共受理移送审查案件259件424人,其中提起公诉225件359人,报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6件8人,退回补充侦查58件110人,追诉16人,不诉10件12人。加强惩防职务犯罪力度,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6件8人。民行检察受理案件11件,立案5件,提请抗诉2件,建议提请抗诉1件,督促起诉2件,共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追回关键资产5823.1455万元。监所检察依法考察监外罪犯226人次,发出检察建议2份。控告申诉检察推行全员轮值制度,认真配合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共受理各类控告、举报线索21件,均已认真办理落实。

二、存在的不足

经过认真总结反思和分析检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受硬件影响,加之办案工作任务比较重,在集中教育学习方面人员参与面不够平衡,广大干警积极投身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二是部分同志对“抓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的认识还有偏差,不能把此次专项教育活动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契机,虽然规定动作全都完成,但下决心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三是个别同志缺乏长期不懈践行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心理准备,不能在工作实践按照忠诚、公正、廉洁、文明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持求真务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保证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院领导班子在集中精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注重抓好自身建设,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切实提高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以建设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为目

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院将以“两创”双服务”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活动为契机。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促进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具体将从四个方面努力:

抓好理论武装,

一)深化对公正廉洁执法思想的认识。加强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对“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思想观念的学习和领会,认识其深刻内涵,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工作的自觉性,结合检察职能维护公平正义,通过加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方面的突出问题,真正把公正廉洁执法思想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深刻领会高检院检察长提出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思路,认真探索以抓队伍公正廉洁执法的具体实现形式,把高检院提出的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要求与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的基本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业务规范化建设,提高统筹兼顾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检察工作协调发展;通过队伍专业化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通过保障现代化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硬件设施基础,共同促进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

提高组织领导和统筹兼顾能力,

二)加强对检察工作全局意识的培养。推动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院领导班子将努力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的大局意识,立足工作全局,狠抓思想认识,认真履行职能,严格依法办事,真正确立起检察工作一盘棋思想。要通过经常性的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将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推动检察队伍公正廉洁执法上来,班子成员要通过谈心交底、坦诚相见,达到思想统一、工作同心、行动一致,自觉维护“班长”核心地位,真诚支持一把手工作,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家,分职不分责,使领导班子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领导班子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兼顾能力,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维护司法公正的实践能力。

队伍建立范文篇6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造成物理、生物、政治、历史等薄弱学科,但是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几个学科教师缺编。给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通过举行政治学习、工作述职、演讲赛、专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尤其是开展思想大讨论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敬业爱岗,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工作成绩优秀、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广大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素质方面有三点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有的教师缺乏爱心责任心,对家长给了好处的孩子特别照顾,对其他不主动沟通与帮扶。

2.工作作风需改进,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情况,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杂念较重。

3.质量意识待增强。个别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二、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师德建设。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

其次,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

第三,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点学,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联系实际学。要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与个人工作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构建和谐幼儿校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掀起学习讨论高潮。

2.培养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典型人物对众人有较一定的影响,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参加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外出培训,坚持接受继续教育。

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面临的第一挑战。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4.表彰模范教师,弘扬师德正气。对我校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教师,学校要进行表彰鼓励,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树模的重要内容,从而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每位教师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5.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围绕市教体局开展的“三查三评”活动,落实对教师的评价。一是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监测考评方案,以更有利于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材料和表格,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学生评议教师、领导班子成员评价教师和家长评议教师。从而确保对教师工作评价的科学、公平、公正。

6.争取上级支持,加强薄弱学科。

队伍建立范文篇7

关键词教师岗位聘任

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一直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热点。我校从2003年起,按照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及国防科工委的文件要求,开始酝酿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问题。2005年8月我校召开了师资队伍建设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将师资工作会议和人事制度改革会议结合在一起召开,说明了人事制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是紧密相关的,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把有限的资源向回报率最高的人倾斜,就必须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坚持积极推进、稳步操作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为基础,逐步优化学校人员队伍的总体结构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我校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竞争纳贤、依法管理。

2.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调整优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最终建立统一领导、并行管理、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海纳百川,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人员聘任工作,以聘用合同形式确定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聘用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实行人员岗位、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的统一管理。

(二)政策保障

我校一直把人员聘用工作作为近年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保障人员聘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相继出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实行人事制度的暂行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聘用合同管理条例》、《哈尔滨工业大学未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以此作为我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的政策保障。

(三)聘任组织

为了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员聘用工作,我校建立了各级聘任组织。学校设立人力资源委员会,院(系)成立教授会,机关部处及直属单位设立聘用小组,负责人员聘用的有关工作。

1.人力资源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专家和有关方面代表21-25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由主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与其他委员由学校校长办公会根据学科分布,从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影响的教授中,以及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中推荐,报请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人力资源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年。

人力资源委员会在人员聘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学校聘用工作规程;组织审定人员岗位设置方案;指导、监督院(系)的人员聘用工作等。

2.院(系)教授会由院(系)全体教授选举产生的教授代表及党政有关领导组成,其中教授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二。机关部处及直属单位聘用小组由本部门领导干部组成。

院(系)教授会和机关部处及直属单位聘用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提出本单位岗位设置建议方案,组织对拟聘人员考察、聘用,对岗位受聘人员进行考核,接受学校人力资源委员会的监督。

(四)岗位设置

我校在人员聘用制中,根据岗位任务的不同,设置四类岗位:教师岗位、教辅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

1.教师岗位分为:教授岗位、副教授岗位、讲师岗位、助教岗位。助教岗位工作原则上由研究生担任,对于确需聘用专职人员的,由所在院(系)向学校报批。

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新聘教师一般应当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本学科可培养的最高学位;招聘教师时保持一定比例的非本校候选人应聘。

2.教辅及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教学辅助、科研辅助、图书资料、出版、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岗位。

3.管理岗位是指从事党政管理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岗位。

4.工勤岗位是指从事辅助或服务性质工作的工人岗位。学校严格控制工勤岗位数量,工勤岗位工作逐步向社会化服务方式过渡。

二、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基本做法

我校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总体思路:定编、定岗、定标、定责和转变观念,即“四定一转变”。

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教师岗位意识,有效地改变过去有多少人设多少岗位的指标控制做法,坚持岗位聘任既要保证科学合理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使学校由过去的指标控制转变为岗位控制的原则,做到因事择人,按岗聘任。

(一)定编

以“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依据,学校到“十一五”末期教师人数将要达到3000人,以此为总编制数按各单位近两年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的情况核算各单位教师编制数,即将编制作为成本进行考虑。

其中,工作量的计算由教务、科研等相关部门拿出具体的计算办法,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另外,确定的编制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两年根据工作量的情况进行微调,以适应各院系的发展。这种办法将业绩与用人成本挂钩,充分考虑了投入与产出。

(二)定岗

1.科学地设岗是岗位聘任的基础和原则。岗位设置应重点保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发展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博士点学科、有重大科研项目学科等所需要的各级岗位数。同时对于一般学科按教学科研任务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相应岗位。

2.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15%-18%作为各单位教授岗位的基本数,以学科水平(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作为增量数核算各单位的教授岗位数。学校教授总数比例控制在教师总人数的30%以内,正副教授合计比例控制在教师总人数的70%以内。

3.各院(系)教授岗位数核算的具体方法:教授岗位=基本岗位+调节岗位。

基本岗位:有博士点的单位按其教师编制总数的18%设置;没有博士点的单位按其教师编制总数的15%设置。

调节岗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岗位根据学科特点分配;每个国家重点学科增设4个岗位;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设4个岗位;每个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增设2个岗位;每个部级人才培养与教学基地增设2个岗位,每个部级精品课程增设3个岗位,教育部创新团队每个增设3个岗位,重大项目每个增设3个岗位。

4.学校将核定的岗位数、各院(系)申报的岗位数及各院(系)存在的学科特殊性综合考虑,确定各单位最终岗位数。学校在严格控制各单位岗位数的基础上,对于所有非博士的新增人员都采取人事制度,逐步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5.我校利用教师岗位聘任的契机,把教师岗位聘任与人才引进结合起来,教授岗位数的5%预留给“十一五”期间将引进的优秀人才,使岗位聘任成为学校选才的平台。

(三)定标

聘任标准是指应聘人员应聘特定岗位所必须满足的学历、资历、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等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制定聘任标准是决定聘任人才质量的核心环节。

由于各院(系)的人员情况、学科特点都各不相同,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教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由院(系)根据各学科特点提出各级岗位的聘用标准,学校只负责宏观调控和方案的审定。学校原则上要求各院(系)的聘任标准不能低于学校原职称评审时的标准,而且要能体现本学科在国内同学科的水平和地位。另外外语也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考试,学校不统一划定分数线,由各院(系)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自行确定。

(四)定责

岗位职责是一个岗位承担者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是客观的,是考核标准中必须满足的条件;考核标准是对特定岗位人员所完成岗位职责量与质方面的量度。聘任标准、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之间是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

(五)聘任

各院(系)提出的岗位聘任方案,经过人力资源委员会审议和校长办公会审批后,依照聘任程序方可进行聘任。

在聘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新晋升职务的教师从学历、任职年限、业绩水平到外语水平,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对于老教师则是通过定期考核与评估来确认其工作业绩,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有部分学院完成了岗位聘任工作。可以看出,此次岗位聘任无论是从观念的转变上还是从聘任结果上,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初步成效

(一)调动了院(系)的积极性

通过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学校权力下放,管理权下移,扩大院(系)的用人(任用、考核、晋升等)自主权,调动了院(系)的积极性,在院(系)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创设了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通过这种用人制度,能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

(二)提高了用人质量

从评价体系上来看,标准和条件提高了,内容和结构也更科学、更合理了;从晋升人员质量上来看,总体水平高于往年。这次晋升教授的人员100%具有博士学位。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形成学科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学科群体力量的增强。

(三)院(系)增强了岗位意识

在这次的岗位聘任中,有的院因为申报晋升人员的条件不满足聘任标准,院教授会坚持竞争上岗、宁缺毋滥的原则,将岗位数转到下一年使用,或者用于人才引进,打破了以往有多少指标晋升多少教授的做法,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职称评审上,尚未深刻领会岗位聘任制的真正含义。部分教师把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审等同起来,认为外语好不容易通过了,或者已经申报多年了,条件基本符合了,就应该聘任上岗。

(二)聘任标准不尽合理

从职称评审到岗位聘任,从学校统一标准到各院(系)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各自的标准,还需经过一个转变的过程。目前有的单位没有完全将岗位聘任与学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完全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标准。

(三)相关的政策不配套

聘任制只是高校人事改革的一部分,单靠聘任制这个手段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岗位聘任的实行需要其他的配套政策。然而,目前与岗位聘任相关的人事分配制度还没有完全到位。

队伍建立范文篇8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要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创造、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不但专利数量很少,保护意识较差,管理工作薄弱,而且也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建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吸引和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建功立业。从视察的情况来看,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瓶颈。因此,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落实技术、知识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通过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鼓励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创新创业。

深化改革,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必须深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体制创新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有企业对政策需求比较强烈。完善增值税转型试点,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都是它们关注的重点。

队伍建立范文篇9

跟着经济和社会的成长,人们普遍关注学前教育,公立幼儿园的数目远远知足不了城乡居平易近的需求,近年来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迅速。虽然《平易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中持久教育更始与成长规划纲要》等对私立幼儿园的打点做了必然的规范,可是影响私立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培植的问题日益显著,成为困扰私立幼儿园打点者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以衡水市为例,深切查询拜访体味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培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些解决对策,以期为不变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培植的有用性供给些许参照。

一、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学历人才缺乏。

中青年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的国家栋梁。综合查询拜访所得信息,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中专、年夜专学历为主,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几乎没有。这剖明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在主干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二)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

据查询拜访显示,衡水市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工作3年以上的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分开幼教职业从事售货员等其他职业的比例占私立幼儿教师总数的13.4%。工作3年以上的幼儿教师根基能成为园所的主干教师,起到带动私立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浸染。私立幼儿园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人数年夜量流失踪,严重影响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衡水市私立幼儿教育的成长。

(三)主干教师频仍流动。

查询拜访所得数据剖明,衡水市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除了主干教师流失踪严重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频仍流动,有经验年富力强的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不竭从一所幼儿园转到另一所幼儿园,工作3—5年的私立幼儿教师频仍调动,私立幼儿园3所以上的占私立幼儿教师人数的6.7%。

二、原因剖析

(一)职前教育就业定位偏高。

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人才,究其原因,首要在于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就业时回避衡水市私立幼儿园,年夜量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或选择进高校或选择进公立幼儿园或从事其他行业,即使进私立幼儿园也是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年夜城市的高档私立幼儿园。高学历专业人才以学历高为成本,在职前教育阶段,脱离一线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现实,对自身就业定位偏高,致使衡水市私立幼儿园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专门人才。

(二)职后家庭压力剧增。

在与流失踪的5位衡水市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深度访谈的过程中,体味到其分开工作3—5年的幼儿园也很不舍,首要原因在于入职后来自家庭的压力一日千里。衡水市私立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工作3—5年的私立幼儿教师春秋年夜多在25岁以上,根基都成婚,已经生子或面临生子的问题。私立园中青年幼儿教师与刚入职幼儿教师对比,少了年青的感动、兴旺的精神,虽然也有对职业奋斗的设法,但在“女主内”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不美观念的影响下,多了良多家庭脚色,出格是在自己生子后,赐顾帮衬孩子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她们身上。而私立幼儿教师职业的高支出低回报与自身家庭的高支出之间的矛盾,使得部门中青年幼儿教师去职。

(三)社会、园所的身分。

中青年幼儿教师的年夜量流失踪与流动也与社会对私立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园所的打点等有关。因为国家对私立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轨制、职业规范轨制和职业保障轨制等欠缺,社会与园所对私立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较公立幼儿教师或其他阶段教师低。此外,幼儿园的待遇福利、幼儿园打点文化与规模等也是引起私立中青年幼儿教师频仍流动的原因。

三、对策

(一)辅佐确立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合理就业期望。

对于职前教育阶段,有用成立合理衡水市中青年幼儿教师队伍的法子之一,是辅佐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成立合理的就业期望。黉舍应经由过程入学教育、入学后专业课进修、在学时代深切幼儿园一线见习、实习,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模拟招聘等勾当,辅佐高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明晰“先就业再择业”的不美观念。此外,为填补私立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于职后教育而言,要增强对职后私立中青年主干幼儿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其在专业理论晋升的同时,对自身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二)实施人文关切式打点。

对于私立幼儿园而言,不变衡水市私立幼儿教师队伍所做的全力是开展人文关切式打点。园长及私立幼儿园打点者应自动关注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队伍,不仅关注其教育教学营业的专业成长,更要从家庭、心理等方面关注其糊口阅历的成长。对中青年私立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减压勾当”、“糊口辅佐1+1”等勾当,以激情、事业留人,高效地实施人文关切式打点。

(三)落实各项私立幼儿教师队伍培植的律例与轨制。

队伍建立范文篇10

一、加强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象

1、重点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创业创新基础人才、创新团队和紧缺人才。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指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能力和较大科研或技术成果的人才。

创业创新基础人才指具有一定创业创新潜能的人才。

创新团队指以领军人才或技术专家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有明确目标任务,依托一定的平台和项目,进行持续创新,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群体。

紧缺人才指我县塑料制品、五金机械、汽摩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以及教育、卫生、交通、规划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人才。

二、实行创业创新人才专项补助政策

2、实行一次性购房补助政策。在我县工作的创业创新人才(具体对象见附表,下同),如在磐安首次购买商品房,可由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助。事业单位工作的补助标准,可按附表规定的标准执行。补助数额较大的事业单位,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可给予一定资助。企业单位工作的补助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在附表规定的标准内可列入经营成本。

3、实行一次性生活安置补助政策。企事业单位正式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已办理录用和调入手续,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五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可给予一次性生活安置补助。引进到事业单位工作的补助标准可按附表规定的标准执行,全额拨款单位由财政支付,差额拨款单位由财政支付一半,自收自支单位由本单位支付。引进到企业工作的补助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在附表规定的标准内可列入经营成本。

4、享受购房补助、生活安置补助的人才,自发放补助之日起,须在本单位工作满五年以上。申请购房补助时,凭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或房产证。实际购房款低于补助标准的,按实际购房价支付。

三、发挥用人单位培养引进创业创新人才的主体作用

5、实施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通过分层培养、重点资助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在省内、市内学术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能进入省"151人才工程"和市"321人才工程"培养序列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批代表我县学科优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在本行业起骨干作用的学术技术后备人才。制订紧缺人才培养办法,通过定向培养、政府资助、规定服务年限的方式,培养一批我县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

6、鼓励企事业单位培养引进创新团队。财政科技资金对创新团队承担的科研课题、重大项目在经费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对列入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计划的研发项目,优先予以配套支持。县政府定期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团队,视成果大小,给予10万至20万元奖励,其中50%奖给技术核心人才。对团队的骨干人才,优先推荐各级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和奖励,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7、鼓励企事业单位"刚性"引进创业创新人才。(1)企事业单位参加县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外出招才活动,除交通费、食宿费外,摊位费、广告费等由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补助。(2)对正式引进附表①-④类人才,并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一年以上的,每引进1人,分别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2000元至1万元补助;(3)对正式引进卫技、教育、环保、生态旅游、交通、规划等列入我县紧缺人才目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人才,并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手续一年以上的,每引进1人,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1000元补助。

8、鼓励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创业创新人才。(1)通过办理《磐安县外来人才聘用证》,柔性引进附表①-④类人才,给予用人单位每人一次性1000元至5000元补助。(2)引进国内智力为我县解决重大项目、重大科题、重大难题,经单位申报,县组织人事、科技、财政等部门认定后,每执行一个项目给予2万元以内的补助。(3)引进国外智力并每执行一个项目,按以下标准补助: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资助的重点项目,按国家资助额1:1比例给予配套补助;经国家、省外国专家局批准资助的一般项目,按国家、省资助额的20%补助;上级不资助的项目,经县人事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认定后,给予2万元以内补助。补助经费仅用于引进专家的按国家、省、市外国专家局规定标准的飞机票、交通费、食宿费、零用费和工资补贴。(4)创新引才方式,以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我县需要的县外离退休人才。补助标准参照附表所列同类对象执行,引进不符合附表所列同类对象的,视情补助。

9、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列入紧缺人才目录的人才引进到我县事业单位工作的,经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认定,可直接引进。(2)在县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设立虚拟事业编制30名,专项用于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使用三个月以上考核合格后办理报批手续。(3)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家属,公安部门凭组织人事部门签发的调动或引进通知办理入户手续,本人不愿意迁移户口的,可办理《居住证》,享受本县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对引进人才由于各种原因其人事档案无法转移的,可重新建档。

四、加强创业创新人才载体建设

10、鼓励大学生创办农业基地。本县户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高职)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并被县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或在县内专职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另行制定),承包土地期限在5年以上并签订规范化承包(流转)合同的。除享受浙政办发〔2010〕141号、磐政〔2009〕80号文件规定的政策外,县财政再给予1万元补助,连续补助3年。

11、鼓励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在我县创办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科技企业,经县组织、人事、财政、科技等部门考核认定的,在享受县工业、农业、科技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五、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12、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制定加强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建造人才公寓,采取公租房、私租公补等多种方式逐步改善人才住房条件,使人才安居乐业。

13、扩大政府特殊津贴享受面。(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技术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自获奖之日起,五年内每月发给2000元津贴;(2)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自获奖之日起,五年内每月分别发给1500元、1000元、500元津贴;(3)对教育、卫生系统中专业业务能力强、业绩成果优异、业内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好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津贴。享受津贴人员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人以内,具体办法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4)兑现以上政府特殊津贴"就高不重复"。

14、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1)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员,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的人员,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入选市"321人才工程"的人员,给予一次性5000元奖励。如同年入选不同层次的,兑现奖励时"就高不重复"。(2)每三年开展一次磐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活动,每三年面向各类人才开展一次"百名创业创新人才"评选活动。其中,被评为"百名创业创新人才"的,每人奖励6000元。(3)定期对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4)用人单位可以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或其他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收入分配制度。

15、建立健全人才关爱机制。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制度,定期听取其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关心各类人才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有条件的单位每年或每隔几年应安排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疗养或外出参观考察。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各类人才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16、构建事业留才机制。支持各类用人单位把事业做大做强,加大科研设备投入,为优秀人才搭建创业舞台。各用人单位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晋升和发展通道,给优秀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机会。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人才到企业创业创新,对到我县各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高级管理等工作的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经主管部门同意,按管理权限审批,报县人事部门备案,其人事关系5年内可保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单位部分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允许其回原单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其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作为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六、加强对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7、加强组织领导。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负责,各工业园区、乡镇密切配合,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明确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人才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

18、加大人才专项投入。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重大人才工程和项目实施。县财政每年投入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才投入力争达到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的0.5%以上,且当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幅度。各乡镇、部门和工业园区要树立人才优先投入的理念,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投入为主体的人才投入机制。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费用及奖励、补助、津贴发放等。对各类人才的补助、奖励,由各主管部门申报,县委人才办审核,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19、加强部门合作和政策配套。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工业园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与县委县政府政策的配套衔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重点制订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办法。各企事业单位要发挥人才工作的主体作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配套政策。

20、建立人才考核机制。把人才工作列入乡镇、机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政策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数据统计和人才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企业人才工作站,加强人才工作的指导和联络。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考核办法,把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列入平时考核的内容。

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