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能力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8:58:49

队伍能力建设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1

一、当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计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计生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清醒地看到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些计生干部一知半解,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总结经验,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2、有些计生干部工作浮躁,执行力差,抓落实的能力不强,思想漂浮,应酬多。

3、有些计生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能从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4、有些计生干部软弱涣散,畏难发愁,缺乏大局意识,推脱工作责任。

5、有些计生干部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业务能力不精,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6、有些计生干部年龄偏大或文化水平不高或者专业不对口,难以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的意义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事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败,事关国家昌盛兴衰,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快慢,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人口计生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与育龄群众建立一种长期、和谐、融洽的关系。只有加强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才能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干群关系。

(二)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推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推行计划生育,不仅是计划生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政治任务。作为计划生育执法队伍,应树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树立计生队伍的良好形象。广大计生干部队伍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政府行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方法从粗放型向法治化转变,不仅着眼于完成人口控制目标,更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十一五”时期的中期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以人为本,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任务之艰巨。因此,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

三、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

“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一)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精简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并以此为契机,留住急需人才,调整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对那些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委以重任;对那些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能力平庸、知识水平低下、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干部予以辞退或转岗,决不姑息。对现有计生干部队伍,要明确上岗条件,对文化、业务素质、年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同时有计划地录用部分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村级或社区计生干部队伍中来,以形成一支精简、高效的基层计生队伍。

(二)抓好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综合能力。随着形势发展,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也从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必须重视计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一要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和培训,鼓励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参加在职教育,对获取更高层次学历的人员进行奖励。二要创造有利条件,选送基层计生干部外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三要建立学习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要进一步完善学习管理、培训、考核、督促检查制度,增强计生干部队伍的学习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政策水平、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

(三)落实队伍待遇,保持队伍稳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因此,为了计生干部队伍安心工作,保持人口计生队伍的稳定,各级要十分重视落实人口计生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按省、市、区的有关规定落实好岗位补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计生干部,要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和计生系统这个大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2

一、当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缺陷

近年来,计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计生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清醒地看到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些计生干部一知半解,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总结经验,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2、有些计生干部工作浮躁,执行力差,抓落实的能力不强,思想漂浮,应酬多。

3、有些计生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能从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4、有些计生干部软弱涣散,畏难发愁,缺乏大局意识,推脱工作责任。

5、有些计生干部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业务能力不精,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6、有些计生干部年龄偏大或文化水平不高或者专业不对口,难以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的意义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事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败,事关国家昌盛兴衰,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快慢,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人口计生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与育龄群众建立一种长期、和谐、融洽的关系。只有加强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才能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干群关系。

(二)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推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推行计划生育,不仅是计划生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的政治任务。作为计划生育执法队伍,应树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树立计生队伍的良好形象。广大计生干部队伍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政府行为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方法从粗放型向法治化转变,不仅着眼于完成人口控制目标,更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十一五”时期的中期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以人为本,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任务之艰巨。因此,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

三、如何加强新时期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能力建设

“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一)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精简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并以此为契机,留住急需人才,调整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对那些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委以重任;对那些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能力平庸、知识水平低下、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干部予以辞退或转岗,决不姑息。对现有计生干部队伍,要明确上岗条件,对文化、业务素质、年龄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同时有计划地录用部分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村级或社区计生干部队伍中来,以形成一支精简、高效的基层计生队伍。

(二)抓好队伍培训,提高队伍综合能力。随着形势发展,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也从以往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必须重视计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一要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和培训,鼓励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参加在职教育,对获取更高层次学历的人员进行奖励。二要创造有利条件,选送基层计生干部外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三要建立学习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要进一步完善学习管理、培训、考核、督促检查制度,增强计生干部队伍的学习自觉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政策水平、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

(三)落实队伍待遇,保持队伍稳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因此,为了计生干部队伍安心工作,保持人口计生队伍的稳定,各级要十分重视落实人口计生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按省、市、区的有关规定落实好岗位补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计生干部,要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和计生系统这个大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3

一、我县组工干部队伍的现状

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一贯以来,我县选拔到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或是选拔到分管组织人事工作、承担基层党委组织工作的同志,都是比较严格、比较慎重,从许多方面的条件进行了认真的考虑。近几年来,我县的组工干部队伍从入口来讲是比较认真的把好了关的。例如,县委组织部**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在全县38名符合条件的公务员中选调了4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进组织部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很快就适应了组织工作。

实践证明,这些年来,我县组工干部队伍在履行党委交给的组织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在县委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年被省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县委组织部在**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组织系统先进组织(人事)部门”,基层办主任、原副部长林焕南同志多次被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市委、县委树为先进典型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特别是经过**年在全县组织系统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之后,我县组工干部队伍比较系统地进行公道正派教育,比较牢固的树立了“公道正派”的思想观念,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廉洁之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

一是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组工干部能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实际,自觉做到讲党性、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争当“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人。

二是有良好的学风。组工干部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能做到先学一步,先走一步,能够不断加强对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新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是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能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的要求,从我县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是有较好的形象。组工干部队伍能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廉洁奉公,树立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在今年上半年全县“万众评党风”活动中,县委组织部在全县144个县直单位中排前十名,获得群众的好评。

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组工干部自身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仍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滞后。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开拓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可以说一日千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组织部门也面临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许多组工干部依旧用旧观念认识新事物,未能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敢放手去解放思想,工作的灵活性、主观能动性不够,变通能力较差,闯劲也不足。如在干部制度改革上步伐较慢;在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客观上想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但由于对干部的状况了解不够全面,酝酿方案范围较窄的影响,选人用人眼界不够开阔。有的敏感性不强,反应不快。如在实践中我们有些工作方法是很好的,也得到了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认可,本应该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推广,但是总结和宣传的能力不够,在宣传的力度上、宣传的敏锐性、能力和方法上还比较欠缺,相比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这些都使组织工作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难于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二)服务中心的能力不高。搞好经济建设是我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很好地服务和做好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我县组工队伍整体情况来看,具有经济类专业知识和熟悉经济工作的组工干部是很少的,县部机关里此类干部少,镇一级的组工干部懂经济的也不多,许多组工干部对文秘工作,党务工作等较为熟悉,有的可以说是业务标兵,但是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和涉及科学技术等知识,许多人是一片空白,不利于更广泛地发现和选拔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影响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既影响了组工干部的发展,也降低了组工工作的效率。

(三)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较薄弱。许多组工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新知识,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组工干部,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许多镇的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工作能力相对较强,因而镇党委、政府交付的任务也多,例如计生、经济工作到驻农村等事务,据许多组织委员反映,他们很想上级组织集中学习培训,让他们有时间充电,不然的话他们的理论水平与知识水平将与形势相去甚远,加之组织部门本身组织学习的时间、内容、教材、连续性、培训学习方式等都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作风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许多组工干部的作风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体现在:一是工作作风漂浮,没有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凡事凭经验想当然,一些方法与基层实际格格不入,工作效能低;二是把握政策不准,指导能力不强。许多同志对上级的文件精神,特别是许多政策法规不求学深学透,只求一知半解,一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就漏洞百出,这在许多基层组工干部身上体现得多些,近几年农村“两委”选举中,有许多组工干部就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三是在选人用人上有些偏差。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能,但也存在个别组工干部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或者考察不够仔细,倾听群众意见不够深入,造成选人用人失察的现象。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组工干部没有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认为一些工作年年做、天天做,大家都能用老经验、老办法做好工作,抱着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无过便是功的思想,而没有去思考探索、去解放思想。

2、组工干部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许多组工干部不注重学习,未能牢固掌握新知识,致使知识面、业务能力、综合能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组织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组织系统中在提拨干部、解决职级、评优表彰时,往往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照顾,干好干差一个样;平时多强调组工干部要做表率、“当人梯”、作奉献的多,关心组工干部成长,考虑组工干部福利待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少,甚至对组织部门干部正常的提拨、使用、交流也往往左顾右盼,生怕与其他部门不平衡在外界会产生什么议论。另外,组织部门宣传、表彰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也做得不够。由于缺少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存的动力和活力

4、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工作主要围绕领导转围绕县委布置的任务转,组工干部工作大多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干党务,同经济工作等形成了距离,组工干部不介入、不了解其它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狭窄。

三、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组工干部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识人用人的能力。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识人的关键是要准,要懂得如何收集各种意见,从各种反映中归纳综合才能用好人。用人的关键是善任,要根据各人的特点因人而异,同时用人既要从他的特长特点来考虑,又要从当前的形势和工作来考虑,既要从他当前的能力特长,又要从今后的发展潜力如何来考虑,这样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任用,就能够做到比较合理。

二是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每个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一个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这方面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干部成长快慢的一个因素。有的干部成长快,就是因为他善于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工作的基本情况,较快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子。在调查研究工作上,组工干部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牢固树立调查研究的意识,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际,找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抓好工作落实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是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如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

三是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是组工干部从事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夫。在干部选拔、基层组织建设和其它工作方面,往往需要对了解和所收到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整理,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全面客观辩证地进行分析,最后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评定,由表及里、抓住关键、抓住本质,对我们的某项工作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四是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就是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地推进观念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能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影响全局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措施、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开创新局面,增强我们整个组织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五是协调各方的能力。外部工作环境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必要条件。组工干部要十分重视理顺和改进同上下各方面的工作关系。首先要主动当好党委的参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随时为党委提供需要的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意见或方案,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要坚持密切联系基层制度,协助基层做好组织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要注重横向联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络,以及外地组织部门的联谊,加强交流走访,学习先进经验。

六是公共服务能力。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很多实际工作往往需要组工干部去牵头抓总,例如在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各级政府经济考核、农村解突工作、扶贫工作等等都需要组织部门去参与实施。因此,提高组工干部的公共服务能力尤其重要,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要素,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意志转化为群众的行动,为基层、社区党员群众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组工干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组工干部要注意培养和提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干部考察、干部谈话工作中要求有较强的文字记录和语言交流能力,才能使考察质量得到保证,履行好工作职能,此外,组工干部还应熟悉公文写作、能够撰写高质量的干部考察材料、工作计划和总结、工作报告、典型材料等。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与周围干部和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语言能力,语言交流应因对象而异、因内容而异、因情况而异、因时间而异,要能够较好的把握谈话的方式、语气、内容、节骤,这样就能逐渐地提高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必需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抓学习培训,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上下功夫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绝大多数是靠后天的积累培养而来的,这就要求组织系统、组工干部特别注重抓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方向更明确,使我们承担任务、履行职责的本领更强。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公道正派思想外,还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贸易、法律、现代科技、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组工干部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安排组工领导干部和文化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到基层党组织或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培育其驾驭党建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方面,要将工作成绩突出,有培养前途而文化层次相对低一些的组工干部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知识升级”,提高其知识存量。另外,应更多地组织组工干部进行自学,要更多地为组工干部提供到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二)注重实践积累,在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下功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要注重对组工干部加强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实践中经常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我们的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我们要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提倡各级组工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切实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普遍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企业挂职,让组工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积极鼓励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练成长。对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年轻组工干部要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担当重任,让组工干部既能够留得住,也能够出得去,实现组工干部的“严进优出”。

(三)善于思考,在培育自身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灵魂,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组工干部要牢牢树立创新意识,认真研究当前情况,深刻地思考发展的方向,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提高,实现整个工作的大跨越。

(四)健全机制,在激励组工干部上下功夫

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科学机制是提高和增强组工干部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要将组工干部自身能力特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使组工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疏通出口,加大对不胜任现职组工干部的处理力度,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局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竞争局面。促使各级组工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特别是在同一岗位上从事干部工作时间比较久的同志,要适时进行交流。避免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引起惰性,避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对某些干部的固定看法,避免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避免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爱感情因素的支配,影响对干部公正评价,影响到干部的正确使用。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4

(一)优化整体结构,把好选人用人的入口关。选人用人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首要环节。我们坚持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保证高素质进人。根据组织部门的职能任务和空缺岗位的素质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以职能定素质、以岗位定条件、按照素质和条件选用优秀人才的原则,去年以来,我们采用定期试用、择优选调的办法,为6个业务性较强的岗位,新补充了8名学历层次高、知识功底好、有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其中副科级干部2名、科级以下工作人员6名。同时,注重了文史、经济、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的搭配,努力做到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二)狠抓学习培训,提高组工干部的“五种能力”。强化学习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我们要求全体组工干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学习当作提高能力和做好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养成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是成立全县大组工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各党委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干事纳入组织部统一管理,每月确定1-2个专题,采取开办“专家课堂”、“部长党课”、电化教育和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政策理论、业务能力和新知识的强化培训。目前,已集中学习10次,确定专题14个,其中,开办“专家课堂”3次,部长上党课4次。二是实行周三集中学习日制度。围绕保持组工干部的先进性和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水平,采取组工干部轮流主讲制,认真组织好了每次的集中学习,深入开展了以“学党章、学理论、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活动。同时,通过召开专题性学习研讨会和开辟“理论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心得。三是推行组工干部跟班学习制度。对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外经贸知识、农牧业科技知识、企业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培训班,每次都安排1-2名组工干部跟班学习。力求通过强化培训,做到一专多能,完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把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开办组工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夜校”。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学习计划和考勤制度。在培训时间上,每周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围绕“理论指导,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促进工作”的基本思路作出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涉及组织工作业务、经济、科技、法律、公共行政管理、现代科技技能等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急需掌握的知识;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外请专家、教授和县直有关单位领导集中授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为确保学习效果,县委组织部还实行了月考通报奖惩制度,即每月对所学内容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并通报成绩,成绩超过90分一次,岗位考核奖1分,一次不及格扣1分,岗位考核情况直接与年终评先评优和福利挂钩。“夜校”开办以来,部机关干部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明显提高。五是充分发挥老同志言传身教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县委组织部积极邀请部里的2位离退休老干部和曾在组织部门工作过的同志不定期为组工干部讲业务、讲方法、讲经验、讲重点环节、讲主要关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还充分利用每个科室均有微机上网的优势,要求组工干部每天浏览2-3个党建网站,选读一篇好文章。年底,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写出2篇以上的调研文稿。

(三)加强实践锻炼,实行多岗位轮岗交流。实践锻炼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组织部门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严、标准高。对此,我们要求组工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实践锻炼,认真负责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和组工干部的素质特长,认真开展了干部的轮岗交流工作,进行多岗位锻炼提高。一是有计划地组织组工干部参与党委和政府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二是选派了一批组工干部到乡镇、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基层一线挂(任)职,参加全县的城市解困和农村扶贫工作,丰富工作阅历。三是积极为组工干部外出对口参观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年至少派出1-2名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去年以来,共选派了7名组工干部到乡镇、村、社区和企业挂(任)职,派出了18名干部外出学习和参观考察。

(四)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严格管理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要手段。一是完善落实了考核制度。加强了对组工干部的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组工干部提拔、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对凡是近年来没有按照考核制度对组工干部进行考核或考核不完善的部门和单位,责令进行了补充考核。三是开展了评优笞后活动。坚持两年一次的全县组织系统评先表彰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组工干部,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组工干部及时批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组工干部的行为,以制度促管理、促建设,构建了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表彰优秀组工干部8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10个。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责任制。组织领导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全县各级党委(党组)把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作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认真落实好了“三个留人”的政策,做到了以事业留人,为组工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感情留人,做好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待遇留人,注意解决好组工干部在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广大组工干部在思想、作风、素质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作出了新的积极的贡献。

二、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县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一些组工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的组工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意志产生动摇;有的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过多追求个人享受;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中时有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玩风过盛,学风不浓,缺乏应对新事物、新情况的知识和本领等;有的对诋毁党的领导的灰色言行不加制止,甚至还随声附和;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见事迟,反应慢,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有的用人荐人不坚持党的干部标准,以权谋私。

(二)有些组工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组工干部仍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习惯于查文件、找出处,创新意识不够,新思路不多;有的工作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较差,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只是一味等待观望;有的工作中存在“怕”的思想,主动性不够。

(三)全体组工干部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建设的整体能力亟待提高。我县组工干部来源单一,绝大多数是从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从事和熟悉党务、政工、文秘工作的同志中选调的,熟悉经济工作和具有经济类专业知识的干部明显偏少。目前,县委组织部18名干部中,来自党政部门的占55.5%,来自教育单位的占22.3%,军转的占16.7%,而来自经济管理部门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仅占5.5%,各基层党委一级的组工干部队伍中,来自经济管理部门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更是为数寥寥。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占48.4%,35岁以上的占33.9%;从文化结构看,本科学历的占32.3%,专科学历的占56.4%,中专学历的占11.3%,一次性学历的占仅9.7%;从知识结构看,文史类的占85.5%,理工类的占9.7%,而财贸类的仅占4.85%。由于一些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以致在考核和研究经济干部时失去了准确性,同时也不利于更广泛地发现和选拔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

(四)全体组工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比较薄弱。目前,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许多组工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是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相当突出且难以调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组工干部更是经常处于紧张忙碌、被动应付的状态。同时,现阶段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也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业务培训教材。受繁重工作任务和资金、师资、场所缺乏等因素的制约,组织部门也难以将本系统组工干部的自身培训工作摆到相应的重要位置。

(五)个别组工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组工干部工作作风不严谨细致,一些工作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有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有的对干部的了解不深不透,在选人荐人方面,存在着徇私说情、搞迁就照顾、讲人情面子的现象;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跑风漏气”,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的放松了自我要求,平时或下基层对请吃、请玩等不能严格自律,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组工干部队伍中是个别的,但对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日常工作中,往往是重组工业务、轻能力建设。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在整个组织工作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主要表现在:只重于下指标,交任务,压担子,忙于完成各项任务,而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不够,年终考核也是以完成任务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的考评。年复一年,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但不能提高,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组工干部的能力正日渐减弱。

2、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一是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组工干部工作大多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干党务,不介入经济工作,不了解其他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变得狭窄。二是能力建设的机构不健全。目前,县市一级组织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大多由本部的一些科室来兼管,由于职能分散,职责权限不清,管人与管事、与管思想教育相脱节,致使组工干部自身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组织系统中在提拔干部、解决职级、评优表彰时,往往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照顾,干好干差一个样;平时强调组工干部要做表率、“当人梯”、作奉献的多,关心组工干部成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一些应有的报酬、待遇也不敢提,甚至对组织部门干部正常的提拔、使用、交流也往往左顾右盼,生怕与其他部门不平衡在外界会产生什么议论。另外,组织部门宣传、表彰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也做得不够。由于缺少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

3、自身因素的影响。有些组工干部自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政治待遇比他人优越,因而容易滋生自我满足、不求进取的思想,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不能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消极等待中日渐消弱而变得平庸。另一方面,我县组工干部队伍中有40%的35岁以上的干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性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等优点。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同志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刻板、守旧、循规蹈矩的心理特征,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反差很大。这些都对当前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对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要抓好自身素质修养。主要是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加强思想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组工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加强道德修养主要是解决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和做人的问题。坚持做到在实践中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处事公道,待人真诚,与人为善。

二是要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个主题。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是组工干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榜样作用的第一标准。公道正派,就是要“出以公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搞“歪门邪道”、“阳奉阴违”。组工干部一定要苦练公道正派“内功”,夯实公道正派“内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科学内涵。当前,尤其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组工干部形象”和“双满意建设年”等活动,切实抓好对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思想教育。

三是要坚持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树组工干部形象”、“两个条例”和“双满意建设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重点抓好对组工干部的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和反腐警示教育。要通过开展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开展“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真正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把握不住方向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努力抓好组工干部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培训。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增强整体效能。组工干部的组织建设是整个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要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注重优化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要形成老中青干部梯次,充分考虑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性格特点的组工领导干部的搭配,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组工干部的优势。切实增强整体工作效能。

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树立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新观念。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既是一种智力投入,又是一种人才资源开发。要落实中组部制定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保证每人每5年不少于3个月的脱产培训,其中至少参加一次脱产业务培训,新进人员不少于1周的岗前培训;并结合本级组织部门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好集体学习,举办好不同类型的组工干部培训班,召开一些专题性的组工干部学习研讨会。其次,要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组织工作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贸易、法律、现代科技、WTO规则、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同时,要把鼓励组工干部刻苦钻研业务和有计划实行轮岗交流相结合起来,做到一专多能,更好地应对新挑战。第三,有序进行“双向培养”。以脱产办班代替代过去的“以会代训”。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组工领导干部和文化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到基层党组织或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选送一些组工干部到相应的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修学习,进行“知识升级和更新”。

三是加强岗位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在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各级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去,到最艰苦和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去,切实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一要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二要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要积极鼓励和选派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到建设前沿干事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成长,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测评机制。按照3∶3∶3∶1的比例,对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能力结构、气质个性和兴趣等进行测评。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主要是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能力结构主要侧重于测评组工干部知人类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意识能力、驾驶现代科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气质个性和兴趣会影响组工干部在某一具体职位上潜能的发挥,特别是会对组工干部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强烈的影响,通常性格互补型对推动部门工作作用显著。

二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评价的运作机制。要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能力资格体系。进一步改进、充实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资格要求,并使之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完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定性分析重在克服评价不全的问题,定量分析主要解决科学量化的问题。要完善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机制。切实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局面。要对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同志,作出正确评价,并适时进行交流,避免工作引起惰性,产生“怕”的思想,避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对某些干部“先入为主”的固定看法,影响对干部的公正评价和正确使用。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5

当前,对照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影响和制约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重“管理使用”轻“能力培养”的习惯做法,导致组工干部能力水平提高不快。由于组织部门的干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种“高标准进入”,使得不少人习惯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认为“能进”则肯定“能干”,不能正确处理好“干电池”与“蓄电池”的关系,只注重了对组工干部的使用,忽视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培养锻炼,久而久之,使部分组工干部出现了“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重“组工业务”轻“综合能力”的传统思维,导致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一些组织部门基于“来了就能干”的思维,往往直接从党群部门选调熟悉党务、政工等业务的干部,而从经贸、城建、政法以及科、教、文、卫等部门进人则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综合能力上的最佳组合和知识互补,部分组工干部甚至成为了“别人说经济、我们不吱声,别人谈法律、我们不明白,别人讲科技、我们不晓得”的“三不”干部。

3、重“资历平衡”轻“激励选拔”的管理方式,导致组工干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由于多种原因,组织系统内部往往存在着提拔干部、解决职级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组工干部产生了“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想法,感觉进了组织部就是进了“保险箱”,只要守好“摊子”、不出“乱子”、迟早都会有“位子”,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

4、重“传统程序”轻“突破创新”的固有模式,导致组工干部能力发挥效果不佳。组织工作必须讲政治、讲政策、讲原则、讲程序,客观上造成了组织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相对封闭较严,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度不高,一些组工干部由此形成了僵化刻板、按部就班、画地为牢、循规蹈矩的心理,不愿也不敢在纪律允许的框架下越过“雷池”,开创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的生动局面。

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和完善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1、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优化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使组工干部成为终身学习型干部。一是建立组工干部培训、轮训制度。将组工干部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通过跟班学习、外出参观、专题辅导、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安排组工干部轮流参加学习培训。例如我区专门建立了“5+X”学分考评体系,对组工干部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要求每名组工干部3年内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至少参加一次脱产业务培训,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不少于1周等,并通过量化学分、量化学时来进行跟踪考核,以保证组工干部在工作之余的学习强度,促使其综合素质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二是建立组工干部考学、奖学制度。在抓好组织部门日常政治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组工干部通过函授学习、脱产进修、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对通过自学取得学历、学位以及各种资格证书的组工干部,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报销部分学费。目前我区就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规定组工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可报销全部学杂费的1/3。该政策实行后,我区组工干部中硕士或在读硕士的比重相比之前上升了30个百分点,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利用这一机会修习了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建立组工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在立足本职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按照培养专家型干部、复合型人才的原则,积极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安排组工干部到环境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使其不断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真正成为“破解难题的高手,市场运作的能手,实际操作的强手”。如我区定期抽调组工干部到信访、拆迁拆违的第一线参与工作,有关组工干部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2、着力构建科学化的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完善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结构,实现宽领域进人、多岗位锻炼、凭实绩晋升。一是建立组工干部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学历层次高、知识功底好、综合能力优、奉献意识强的干部进入组织部门。可以探索面向社会从具备任职资格的干部中进行公开招考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调的办法,扩大选择面,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并注重选用理工、经济、法律等各类专业的人才。如近5年来,我区组织部门坚持进人上的“五湖四海”,分别从发改局等经济部门补充了4人,从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调入了3人,使组工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此外,还可以对拟进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实行半年或一年的试用期制度,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各方面情况,检验其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建立组工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转变以往组工干部“一岗定终身”的局面,实行组织系统内部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敏感、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使组工干部经过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锻炼,全面接触组工业务。如我区对部机关干部每年轮岗一次,不但使组工干部成为了“多面手”,而且通过换位思考,加深了理解,促进了和谐;三是建立组工干部择优晋升制度。应逐步改变以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传统用人模式,对能力强、有本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组工干部,不论资历长短、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级别高低,一律优先提拔使用,真正在组织系统内部形成“凭实绩用干部、以能力论英雄”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发组工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内在动力,进而带动组工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从我区的实践情况看,近两年先后有4名“后起之秀”超越“老同志”走上科室负责人的岗位,使一些同志产生了紧迫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6

一、我县县乡公务员队伍现状

全县现有一般干部10061人,其中公务员796人,占7.9%,教育系列6505人,占64.6%。在796名公务员中,男615人,女181人,分别占77.3%、22.7%,50岁以上7人,40-50岁221人,35-40岁414人,30-35岁115人,30岁以下39人,汉族781人,少数民族15人,大学以上文化219人,大专文化517人。从以上数据来看,公务员系列一般干部中,40岁以下的干部虽然占一般干部的主体,但对照新形势发展要求和我县干部长远需求来看,数量明显不足,专业知识突出、综合能力强的干部数量太少。

二、存在问题

(一)公务员队伍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1、转变工作观念、驾驭市场经济的素质偏低。目前我县仍有部分公务员停留在原来的工作思路上,不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不能有效的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指导基层。

2、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水平偏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新的复杂局面,部分公务员、特别是部分基层公务员不能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没有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矛盾,一旦出现突发性、群体性等问题时极易陷入被动局面。

3、严格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的能力偏低。个别公务员受传统的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工作中滥用职权,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利益,忽视了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导致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进程。

(二)公务员队伍整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公务员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县乡机关普遍存在“官”多“兵”少的现象,副科级以上领导占将近六成。由于“兵”太少,组织人事部门在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上,常常感到源头不足。许多机关中层股室有位子没人做,为完成繁重工作任务,从下属单位借调大量人员。

2、公务员学历层次应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务员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全体公务员的20%,并且现有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现具备经济管理专业学历的公务员大部分为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

(三)公务员队伍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1、现行考核制度难到位。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主要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定性考核,没有量化标准,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个人工作业绩的评价没有与单位的业绩结合起来,对个人工作态度的评价没有与工作服务对象的评议结合起来,致使评价标准不明确,考核差距不明显,有的单位还出现优岗轮流坐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等级”等现象,没有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2、轮岗、交流工作难落实。职务“能上不能下”的意识在公务员队伍中仍然存在,加上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待遇的差距,导致大部分公务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造成机关缺乏活力,不利于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目前县内公务员还没有形成一个促进人才流动的良好的运行机制,跨部门、跨地区交流还有待于探索和尝试。

三、建议对策

根据公务员队伍的建设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结合我县实际,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公务员制度,增强队伍活力。

1、继续完善考试录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凡进必考,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在考试录用上,实行定时定期招考,确保机关及时补员。针对我县实际,可将县乡机关中层干部的职位列入拟录名单,同时适当加大考录数量和次数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2、建立聘任制和政府雇员制。对部分操作性、辅助性、技术性、临时性或其他适宜的职位,实行聘任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契约化形式确立用人单位与聘任制公务员的关系。聘任制公务员在聘期内享受公务员的待遇,落聘、辞聘或解聘后即进入失业保险,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对财政、金融、法律、经贸、城市规划、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特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实行政府雇员制。政府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政府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部门,有效解决我县政府部门急需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

3、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制度。继续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扩大竞争上岗范围,加大跨部门竞争上岗的力度,定期推出一部分空缺领导职位,面向社会公开竞争、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改革用人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工作的力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和机制。

4、改进和完善国家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分类量化考核,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实行多层面考核,使被考核人的下级、同级、上级以及服务对象都能以适当的形式能与考核,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实行公务员考核末位培训制度。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完善考核结果与任用、培训、晋级增资、年终奖金等紧密挂钩的做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等级”的现象,确保年度考核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加大交流力度,完善上下机制。一是定期对公务员进行交流轮岗,尤其是对一些重要岗位的公务员(包括领导干部),实行跨部门、跨管理层次轮岗交流。二是从思想上入手,着力营造有利于公务员能上能下的观念、风气,尤其是在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要开阔思路,引导广大公务员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和去留。逐步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严格执行辞退制度;对素质偏低的公务员也要畅通出口,对45周岁以下未到大专学历的应予以分流;对公务员队伍中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进行清理,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二)突出公务员训练,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7

一、树立“能力本位”观念,把握干部能力建设的时代特征

政以得贤为本,国以任能而兴。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状况关乎党的兴衰存亡,决定着党的执政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增强能力意识。一是确立“以能为本”的理念。在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突出能力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真正把能力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核心指标,形成崇尚能力、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二是调整能力建设的目标指向。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特点,确定能力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既要防止忽视个体差异性,把干部当作“通才”和“全才”来培养,用一把“能力尺子”量所有人;又要防止忽视岗位要求的特殊性,把干部当成“通才”和“全才”来使用,导致能与岗不相适应。三是突出干部能力的本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围绕提高“五种执政能力”来具体设计。就领导干部而言,能力应包括政治鉴别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知人善任能力、人格魅力、自律能力等。四是坚持素质与能力的统一。素质是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知识、观念、气质、性格、修养、品德等。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既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要注重提高干部的实际能力;既注重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要通过提供机会和舞台,让干部的潜在能力充分显现出来。

二、建立能力提升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升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实际需要,探索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的新路子,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比如,对地方党政正职的培训,重点加强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民主集中制教育;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对机关干部,要重点强化岗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专业技术干部,要强化创新能力培训;对农村党员干部,突出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发展能力的培训。

在培训机制上注重系统性。针对部分领导干部疏于学习、以干代学的问题,严格干部轮训、调训制度,尤其是认真落实地方党政一把手定期离岗学习培训制度,消除他们因工作忙而“漏训”的现象。针对部分干部把培训作为应付要求、装点门面的问题,建立干部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待岗、下岗或降级使用。

在锻炼方式上坚持多样性。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各种岗位上去磨练,切实解决干部能力提升渠道单一的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为目标,选调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学习;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借鉴经验为目标,选调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国外培训考察;以了解基层、磨练意志为目标,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为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

三、建立能力实现机制,促进干部能力的充分发挥

坚持以能选人,搭建能力实现的平台。坚决摒除“唯资历”、“平衡照顾”等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以“能”作为识别、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切实做到能者有位、能者有为。不断改进选能方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要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充分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要扩大公推公选范围,规范公推公选程序,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在竞争中识别干部,在比较中选拔干部。

合理配置干部能力资源,优化能力提高的环境。一是坚持能、岗相适。在使用干部时,要依据各自优势、特长,选配最有利于其能力发挥的岗位,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能。二是做到适时使用。把握好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可以实现干部使用效能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使用干部时,注意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切实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把那些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重要岗位上来。三是注重合理搭配。把各种干部资源合理地、科学地搭配起来,做到“人事相宜”。注意把干部能力的差异性、岗位的适宜性与班子的整体性相结合,使班子结构达到最优化,干部能力发挥达到最大化。

实施有效激励,激发干部能力实现的内在动力。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实行目标激励,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开展个人职业目标设计,让每个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实行职位激励,把有能力、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载体和平台;实行荣誉激励,让发展有功的干部有地位;通过物质激励,让业绩良好的干部得实惠;通过感情激励,让干部能满怀激情地创业。

四、建立能力评价机制,增强干部能力建设的整体效能

建立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干部能力素质指标可分为三级:一级指标包括思考能力、行为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态度;二、三级指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干部来设定具体能力指标和要素指标。按照三级指标体系,来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考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具体的评价标准。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8

一、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率部门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这是新时期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党中央对组工干部的殷切期望。要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必须加强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组工干部头脑,打牢组工干部思想政治基础,大力进行公道正派教育,使组工干部树立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观念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创新能力,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

(二)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实现组织工作“双满意”的内在要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把2005年确定为“双满意建设年”,这是进一步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双满意”的目标要求,让党委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至关重要。组工干部只有自身理论水平高,作风过硬,识人用才本领强,才能广泛发现优秀干部人才,正确选拔干部人才,合理使用干部人才。否则,党性不强,作风不正,能力平庸,就会埋没人才或把政治素质差、作风恶劣、善于投机取巧的人选拔进干部队伍中来,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组工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加强提高能力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为党员、干部、人才和广大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许多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也经历着重大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组织工作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任务更加繁重,情况更加复杂。如何加快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如何在新时期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新时期的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对组织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必须切实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新时代要求,才能有效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一些组工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敏锐力不强。从总体上看,我市组工干部在政治思想方面是过得硬的。但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也确有一些组工干部离市委和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组工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有的组工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有的组工干部学风不浓,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应对新事物、新情况的本领等;有的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见事迟,反应慢,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有些组工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组工干部仍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他们有的创新意识不够,新思路不多,工作的灵活性、主观能动性不够,变通能力较差,闯劲也不足;有的敏感性不强,反应不快;有的等待观望,查文件,找出处,不敢大胆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这些都使组织工作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难于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整体能力亟待提高。组织部门大多数从党政部门选调任用熟悉党务、政工、文秘工作的干部,干部来源单一,具有经济类专业知识和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明显偏少。从组工干部来源看,目前我市组工干部队伍中,来自党政部门和学校的占60%以上,而来自经济管理部门的不多,来自企业的干部更是为数寥寥。从专业结构来看,文哲史类的占一半以上,而财贸类、理工类仅占9.3%。由于一些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以致考核和研究经济干部时往往分析不深,影响了对干部考核的准确性,也不利于更广泛地发现和选拔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影响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

(四)组工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比较薄弱。目前各级组织部门任务十分繁重,组工干部经常处于紧张忙碌、被动应付的状态,许多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同时,目前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也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业务培训教材。由于受资金、师资、场所等限制,目前,组工干部岗位培训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需要。目前大部分组工干部认为有必要加强组工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五)组工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还有个别组工干部在工作中作风飘浮不实,不愿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对组织工作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对干部的了解不深不透;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跑风漏气”,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组工干部队伍中是个别的,但对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选拔任用组工干部把关不严而导致的消极因素,影响了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一些组工干部任用后,组织部门只重于下指标,交任务,压担子,忙于完成各项任务,而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不够,年终考核也是以完成任务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的考评。年复一年,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但不能提高,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变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组工干部的能力正日渐减弱,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有些组工干部自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政治待遇和其它方面就比他人优越,高人一等,便出现自我满足,自高自大的思想,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缺乏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给自身“充电补血”的意识不强,不主动探索新形势条件下如何做好组工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组工干部应有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在消极的思想观念中日渐消弱而变得平庸。这对当前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特定历史条件下外部环境因素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影响。一方面,当前社会上滋长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也必然影响到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我市组工干部虽然具有政治思想素质好,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等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同志形成了一种刻板、守旧、循规蹈矩的心理特征,这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有很大反差。

(三)由于组织部门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一是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组工干部工作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干党务,同经济工作等形成了距离;组工干部不介入、不了解其它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狭窄。二是组织部门能力建设的机构不够健全。从目前来看,县(市)组织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一般是分散地依托本部的一些科室来兼管,由于职能分散,职责权限不清,管人与管事、管思想教育脱节,致使组工干部自身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组织部门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大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1、抓好自身素质修养。一要加强思想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党的组工干部思想修养,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要不断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在思想武装组工干部头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组工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二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组工干部只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才能不为身边的事物所迷惑,才能公道正派地为人处事。加强道德修养是要解决组工干部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做人的问题。在实践中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处事公道,待人真诚,与人为善。

2、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个主题。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是组工干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榜样作用的第一标准。公道正派,就是要“出以公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搞“歪门邪道”、“阳奉阴违”。党的组工干部一定要苦练公道正派“内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贺国强同志把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概括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科学内涵,以这“四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切实打造自身,夯实公道正派“内力”。一是对己清正。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在头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二是对人公正。就是在考察评价使用干部,发展党员,制定和落实政策,加强干部监督时,出以公心,不计恩怨;坚持公平公正,在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三是对内严格。就是要从职业特点出发对组工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有些话别人能说组工干部不能说,有些事别人能做组工干部不能做,有些场合别人能去组工干部不能去。四是对外平等。就是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和全局观念,时时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位置,谦虚谨慎,平等待人;要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积极主动地为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服务,满腔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3、持续不断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对组工干部抓好两方面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是抓好党的宗旨教育。通过开展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懂得人心向背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党的生命力和执政基础就在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无论环境和条件怎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紧密联系和紧紧依靠群众的优势不能丢,把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与为党做好组工党建结合起来,推动组工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是抓好思想信念教育。抓组工干部的思想信念教育就是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组工干部真正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一些组工干部政治观念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左右摇摆,把握不住方向等问题。加强组工干部党性修养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身正气,经得起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努力抓好组工干部的队伍建设

1、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组工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要树立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新观念,找准组工干部教育培训与掌握当前的形势要点。其次,合理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公道正派思想外,还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现代科技、WTO规则、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组工干部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开展普法教育,使组工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此外,还要组织组工干部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的专业业务知识,尤其要组织学习与组织工作业务相关的《干部任用条例》,把鼓励组工干部刻苦钻研业务和有计划实行轮岗交流相结合起来,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第三,在教育培训方法上,采取脱产办班方法取代过去“以会代训”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一方面,针对性地安排组工领导干部和文化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到基层党组织或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培育其驾驭党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工作成绩突出,有培养前途而文化层次相对低一些的组工干部参加高等院校函授教育,提高其知识存量。另外,应更多地组织组工干部进行自学,要更多地为组工干部提供到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2、注重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当前,我们要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提倡各级组工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切实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普遍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挂职,让干部在基层、在经济建设一线、在艰苦环境中、在复杂形势下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要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积极鼓励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练成长。对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年轻组工干部要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担当重任。

(三)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科学机制

加强组工干部自身能力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当前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科学机制是提高和增强组工干部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1、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测评机制。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正确评价是全面了解组工干部能力的依据。所以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对组工干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论。能力测评内容主要包括:(1)政治理论知识。推行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是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有效方法。(2)能力结构。实际工作中,组工干部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主要是知人类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意识能力、驾驶现代科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3)气质个性与兴趣。个人的风格影响组工干部在某一个职位潜能的发挥,特别是对组工干部整体功能发挥产生强烈的影响,通常性格互补型对推动部门工作作用显著。

2、建立组工干部能力评价的运作机制。首先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能力资格体系。进一步改进、丰富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资格要求,并使之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其次要完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定性分析在克服评价不全的问题,定量分析要解决科学量化的问题。再次要完善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机制。运用评价结果就是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局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竞争局面。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9

一、“两强三会”活动的做法

1、多层次普及“三会”内涵。会议、厂报、网络、广播、橱窗,多种阵地共同造势,广泛普及“三会”内涵,使之深入人心。会干=干得出色,会干≠应付干,要能胜任岗位,把本岗干得非常优秀、出类拔萃,通过“会干”能力的培养,让人人干出成就感。会说=精彩表达,会说≠随便侃,要能把干的体会、业绩准确、简炼地表达出来,要善于与别人沟通,让别人知道你在尽心干事并且干成了事。作为领导,还要通过会说,鼓动人心、凝聚人心,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跟着你干。会写=深度思考,会写≠做表面文章,要能把所干所思,用精炼的文字表现出来。写的过程,就是整合思路、总结经验、全面剖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升的过程。“三会”的内涵非常丰富,且对各层次人员的侧重点不一样,对公司领导层、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其重点分别为领导力、执行力和学习力的培养提升。

2、多途径推进“两强”实践。搭建舞台,创造发展空间。如实行兼职制,给兼职的领导增加做好双份工作的责任,同时,要求做好对副手的传帮带。实行助理制、授权负责制,总经理助理由总经理授权,负责扩建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既是对其能力、水平的考验,也是有意识地让后备干部得到锻炼和迅速提升。采取借用制、试用制,让应聘胜出者在应聘岗位试用3至6个月,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享受应聘岗位待遇。对一般管理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加大跨部门、跨专业换岗轮岗锻炼的力度,使人才找到施展才干的岗位。近三年来,有181人次参与了管理岗位互动交流,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提升。

3、强化培训,加速能力升级。组建人才库,每年投入70余万元,用于各种技能教育培训和练兵比武活动,相继出台了“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奖励办法”、“加强管理人员管理的规定”等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范围,已取得对口专业后续学历的班组长、班组技术员可以和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一样参加职称资格认定,通过鼓励自主学习和提供教育培训,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使他们的职业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过程协调一致,融为一体。目前,390人通过业余学习获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使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达到员工总数的32%,并有4名技能带头人、7名高级技师、52名技师和127名高级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214名,为公司发展构建了良好的人才链。

4、现场测试,增添动态压力。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考问、综合测试,随时随地进行强化训练,内因、外力共同促动,强制性提高员工的“三会”能力。去年6月,管理人员为准备管理工作会议期间的综合测试,从公司大事要闻、管理制度、管理业绩、经营目标、生产技术、综合产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复习。这些测试活动,测出了真水平,测出了新压力,测出了努力方向。一位员工为改掉讲话中口头语多、方言太重的习惯,用录音机录下讲话,与家人一道反复听、反复演试、反复改进。随着视频系统的开通,公司将掀起新一轮“素质登高”的热潮。

二、“两强三会”活动的主要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两强三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给企业带来了三大变化:

1、变“人才引进”为“人才输出”。近四年来,公司先后产生出10名厂(处)级领导干部,其中向江苏省电力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系统输送了4名厂(处)级领导干部,一举改变几年前从外厂引进厂(处)级领导干部的局面。

2、变“个体学习”为“全员皆学”。如今,在扬电,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如火如荼,广大员工已把学习作为内心的真正渴求,自觉自发地利用一切机会,向身边一切可学的人学习,运用最便捷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最想要的学习效果。把工作场所看作是锻炼提高的赛场,在日常工作、竞争上岗、技能比武、文体竞赛等活动中勇敢参赛,尽展才华,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自觉为企业争作贡献。

3、变“单项冠军”为“全能选手”。“单项冠军”素质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更多的“精一行、会两行、懂三会”的“全能选手”。“两强三会”活动改变了员工的心智模式,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前,许多人只顾埋头干活,现在,他们中间能说会写的人多了,通过说与写,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了,相互间的理解体谅加深了,工作完成得更快更好;中层干部完成了由管事向管人的转变,自觉把“出人才就是出业绩”视为己任。许多人不仅懂经营、会管理,还具备了和谐的交际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员工的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成为扬电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三、几点体会

1、领导垂范是首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最有影响力和实效性。在“两强三会”活动中,公司领导自觉接受各种强化训练,始终保持公正无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尺,在使用中强化训练,在过程中作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和培养,同时,注重运用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引领和凝聚员工,让优秀人才聚拢在自己的周围。

队伍能力建设范文篇10

一、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务干部队伍总的来说能力是强的,以自已的实干精神和工作能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在能力建设这个问题上,党务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不认真学习新理论,不用心掌握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庸碌无为。二是有的认为党务工作“务虚”、“没实权”,工作热情不高,创新精神不强,不愿从事党务工作。三是有的只注重党务能力的提高,不钻研单位业务,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知识结构不合理。四是有的群众口碑差,不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现实矛盾的能力不强,甚至存在作风不正,工作不实,不遵纪守法,不廉洁自律等现象。

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没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缺乏处理、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艺术和能力,就不能把改革有序地引向深入。因此,党务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工作能力与领导水平。

(二)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也要发挥党务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党的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去影响社会和凝聚群众。积极倡导反腐倡廉、抵制歪风邪气,通过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工作,帮助群众解开思想疙瘩,理顺情绪,因势利导,化解矛盾,以思想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是做好本职事务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进党务干部队伍,虽说是增添了新的力量和活力,但也应看到,他们普遍还缺乏一定的业务知识,缺乏做好党务工作的经验。而有部分“老”党务干部,自认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有种“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愿下苦功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增长新能力。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党务干部队伍能力的提高,势必影响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势必影响党的建设。

三、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对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加强党务人才资源的培育与开发,为党务人才的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党组织书记作为本单位党务干部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重视抓好党务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党务干部提供进修、学习、考察的机会,要在党务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放开手脚,注意选拔热爱党务工作、综合素质好,具有一定党务经验的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努力树立一种党务工作大有可为,党务干部大有作为的导向。同时,根据党务工作的特点,明确考核评价标准,纳入本单位管理干部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作为党务干部任职、晋升和奖励的依据。对考核达不到要求和不能胜任工作的党务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

(二)严把选拔任用关。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选贤任能,把好党务干部队伍“入口关”,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注重社会公论,注重实绩,确保德才兼备,尤其要对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进行考查,确保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党务干部队伍,坚决杜绝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差、思想不纯的人进入党务干部队伍。

(三)定期培训“充电”。党务干部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针对党务干部的实际,“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培训、轮训,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切实增强做好党务工作的本领,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激发无私奉献的革命热情,确保党务干部开展工作“电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