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43:00

外贸发展调研报告

**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外贸发展有影响的出口退税政策,充分运用税率杠杆对相关出口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这次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是在**年国家对出口退税率结构性调整后的又一次调整。使出口退税平均退税率从15%下调至12%左右。特别是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调整涉及1576个税则号的出口商品。国税总局出台的《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即国税发[**]102号文(以下简称102号文),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放到外贸发展与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之下,不再盲目追求外贸进出口的高增长,而在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外贸均衡协调发展。

一、出口退税新政体现的政策导向

1、取消和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重点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255个税则号的商品,是对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反响强烈的问题终于给予了断。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未能处理好有限的能源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稀缺矿产和能源资源不仅可赚外汇,还可享受出口退税,使得一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盲目无序开发,使国家宝贵资源大量流失。国家这次取消煤炭、天然气的出口退税,对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8个百分点,迫使出口企业不能再把眼光盯在仅仅从出口退税上获利,有利于协调好国际国内资源价格,降低投资过热,控制能源、钢材,有色金属企业的盲目投资扩产,引导企业重组兼并,有利于积累和保护资源。

2、压缩和淘汰低端及初级产品,引导企业重组转产。这次出口退税新政重拳指向我国传统出口行业,降低了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对这些仅靠出口退税度日的微利企业敲响了警钟,仅以纺织品为例:这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幅度不大,但影响大。据纺织行业业内人士说,现在纺织行业毛利大概在3%至4%左右,除去各种费用,净利润不到1%,再下降退税率2个百分点,明显是亏嘛。从宏观角度看,下调2个百分点,对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占据低端市场的主导局面不会立即产生影响,甚至还可能会抬高全球纺织品价格。这必将迫使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退出纺织品市场,有利于纺织行业重组和升级换代。这种挑战也是机遇,纺织行业应优化纺织品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尽快从现有承接订单、贴牌和来料加工过渡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中高档产品,尽快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提高单位产品附加值来规避“特保风险”。由低价倾销和数量取胜向高附加值规模化和品牌取胜转变。

3、鼓励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升级换代。这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商品清单中共有191个税则号的商品,其中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出口加工产品退税率由5%或11%提高到13%,十分抢眼。有的企业算了一笔账,过去出口初加工牛肉,每公斤1美元,扣除成本所剩无几。现在经深加工出口的牛肉每公斤5美元,扣除相关成本费用,每公斤附加值达3美元,翻了5倍。再从出口油料的情况看,菜籽为我国的大宗产品,现在每公斤0.6美元,而出口1公斤菜籽油是6美元,按4公斤菜籽可榨1公斤菜籽油算,所需菜籽成本为2.4美元,再加上其他成本合计为3美元,毛利润可达3美元,这样出口加工1吨菜籽油的附加值是3000美元。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不是农产品出口强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很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约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出口退税新政鼓励企业从出口农产品原材料转向出口深加工产品,从而扭转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这一根本性问题。

这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还体现在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是继**年提高IT产品出口退税率以来又一次重大变动。如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锂电池、液晶显示板、计算机零附件、液晶彩电、等离子彩电、数码摄像机、船舶动力用汽轮机、航空航天器用喷气发动机等191类,这表明出口退税新政充分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据出口主导地位。

4、明确企业实物投资出境可退税,鼓励企业迈出国门。102号文首次明确规定,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设备及零部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外购设备及零部件按购进设备及零部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退(免)税;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自用设备,按设备折余价值计算退税额。过去国家对企业到境外投资出口的设备是否退税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政策掌握不一致,有的省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带出去的设备享受了出口退税,而有的地方则没有。这次新的实物投资出境可享受退税的政策符合党中央、国务院“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企业大胆迈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提供新的选择,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5、新发生出口业务和小型出口企业取得真正意义的出口退税权。这次102号文明确规定,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小型出口企业,在审核期期间出口的货物,应依照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税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税务机关对审核无误的免抵税额可按现行规定办理调库手续,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对小型出口企业的各月累计的应退税款,可在次年1月一次性办理退税;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的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对上述各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一次性退给企业。原审核期期间只免抵不退税的税收处理办法停止执行。这表明国家正在逐步调整过去由于出口退税计划紧张而对新发生出口业务和小型出口企业实行的只免抵不退税的“特殊”政策,这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出口退税,资金占压时间往往长达1年以上,即使是1年以后,大部分企业仍无法获得退税,只能慢慢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02号文对小型出口企业的应退税额规定在次年1月一次性办理退税;对新发生业务的企业应退税款可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一次性退给企业。方式上与其他企业按月退税仍有区别,但较之过去只免抵不退税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6、强化了出口退税管理,规范税企双方按章办事。这次102号文在去年以来总局连续发文要求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基础上,对出口企业不作为出口货物的处理办法明确对以下情况,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款或征收增值税:一是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的货物;二是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货物;三是出口企业虽已申报退(免)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四是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出口货物证明》的货物;五是生产企业出口的除四类视同自产产品以外的其他外购货物。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出口货物,企业不仅不能退税,还需要缴纳增值税。前三小点是重申过去的要求,后两小点是新提出的要求,既有对税务机关,也有对出口企业,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税企双方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02号文还对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手续作了明确要求,出口企业在办理认定手续前已出口的货物,凡在出口退税申报期期限内申报退税的,可按规定批准退税;凡超过出口退税申报期限的,税务机关须视同内销予以征税。过去企业出口货物办理退税,须在办理备案登记或出口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资料,填写《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到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由于涉及外贸、海关、外管、商检、国税等多个部门,经常会碰到企业还未办理完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货物已经出口的现象。由于税务机关不再受理退税申请,造成企业不能退税。这次规定企业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手续之前已经出口的货物,只要企业在货物出口后的3个月内收集齐相关单证并申报退税,税务机关应予以办理,新规定充分考虑了企业办理单证的实际情况,维护了企业的正当权益。

102号文还规定,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应单独按规定的征收率计缴增值税,不得与其他货物合并计算抵扣进项税额。此项规定加重了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税货物的税负。而过去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税,但可以抵扣进项税额。新的政策既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还要按征收率单独计缴增值税,它表明国家不鼓励从事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的导向。

二、仍需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1、确立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其他贸易出口为辅的外贸出口方针。扭转当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逐年下降,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过快的态势。我国现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始终优于一般贸易,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对加工过程应征增值税实行不征不退税政策,使得相当一块本应通过一般贸易出口的货物往往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进口货物中应税货物大幅减少,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从事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随着当前出口退税率的不断下调造成征退税率之差不断扩大,还可能会出现部分从事一般贸易的出口企业转而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由于加工贸易企业耗用原材料无需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增值税较一般贸易企业税负明显要轻,减少了资金占用,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还应当看到,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原材料、商品市场)致使国家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已达52%,而一般贸易出口约占48%,在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还要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制定和完善外贸出口的税收政策,使一般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等相关的税收政策基本一致,适当控制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初加工型加工企业,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加工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办厂,大力发展带料加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2、尽快统一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政策。现行加工贸易中,对进料加工复出口实行免抵退税,对来料加工复出口则实行免税办法,其耗用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应转入成本。国家几次较大范围降低出口退税率后,进料加工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由于存在征、退税率之差,应将增值税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转入成本。随着出口退税新政的实施,企业经过比较,认为来料加工免税政策更合算。已经开始出现从实行进料加工贸易改为来料加工贸易的趋势,放弃采用免、抵、退税办法而采用免税办法。建议国家应尽快统一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取消来料加工免税政策,统一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3、尽早解决深加工结转的税收政策。一直以来,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国内环节的流转税如何处理争论不休,在现行的税收政策规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一种是按现行一般贸易规定进行退(免)税管理,道道结转,道道征税;另一种是按照加工贸易规定进行退(免)税管理,道道结转,道道免税。从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采取免税办法,但从发展眼光看,不利于使用国产料件的政策取向。由于深加工结转道道免税,是对进口料件及加工费免税,对耗用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计入成本,显然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实行征、免税两种不同办法造成企业税收负担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和管理盲区,建议尽快对深加工结转实行统一的征税管理,道道结转,道道征税,有利于加强税收控管,堵塞漏洞。

4、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的双向调控力度。鉴于当前平均出口退税率已经下降至12%左右,总体上不进行大范围调整,可适当下调初级农产品退税率,并进一步考虑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特别是深加工出口退税率。要减免出口农产品的检疫费和其他行政性收费;充分运用世贸组织“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和专项补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世贸组织农业协议免除削减的国内支持措施共12项,我国仅有6项提供少量有限的支持,其余6项为空白,显然要将此项政策用足用好,美国和欧盟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农业补贴,并继续使用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等出口支持政策。这些巨额补贴提高了发达国家自身的农业竞争力,也抵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廉价优势。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的“黄箱”政策,对农产品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农产品总值的8.5%。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对农产品的补贴还不到农产品总值的2%,还有约1500亿元的补贴空间。国家在取消农业税之后,还要逐步建立农业减灾防灾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外向型农业发展基金,对出口创汇在1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给予全额保险补贴,积极扶持扩大优势农副产品出口。对出口深加工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应在调研论证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初级农产品出口特别是粮食油料等要逐步控制,只给予较低的退税率,通过专项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运用,重点培植一批规模大机制新,工艺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国优质农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