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税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42:00

苏北税收调研报告

**省在“十一五”规划中,再次提出了加快苏北振兴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以此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突破口。目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在为加快苏北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积极献计献策。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杠杆,充分运用好这一重要手段,大力促进苏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现实课题。

一、苏北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在内的苏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与苏南、苏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不论其经济生产总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其产业结构状况都有较大的差距。占全省人口43.3%、土地面积50.2%的苏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省的19.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刚刚达到8500元,而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4515元。从宏观结构上看,苏北经济发展存在三大不足: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1.56%、45.86%和32.58%,与全省相比第一产业高出13.96%,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低10.74%、3.22%。与苏南地区相比,其基本特征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农业经济积累有限;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工业结构层次和产业集中度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技术进步后劲不足;吸纳外资及先进技术能力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二是主导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难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主导产业仍停留在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建材、普通机械设备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传统产业,而且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不高、附加值比率低。相反,目前一些已在苏南地区蓬勃发展并开始成为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精密仪器等,在苏北尚处于空白或刚刚起步阶段。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苏北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各个产业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并未成为实际投资与发展的重点。

二、现行税收政策对苏北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现行增值税政策对苏北地区的影响

首先,在苏北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势的资源是矿产和农业资源。但现行增值税政策对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极为不利,如煤炭、石英、黄沙、建材等行业,大多无扣税项目,能够取得的进项抵扣少,主要是购进的电力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只允许按13%抵扣,而销售时按17%征税,这些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苏北企业税负偏高,使得苏北有发展优势的基础工业缺乏足够的后劲,同时也难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苏北地区资源优势的转化及产品优化升级。其次,苏北地区以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为主,实行的是典型的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均不能抵扣进项税。而我省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退还其所含的增值税,实际上意味着对外资企业来说享受的是消费型增值税,这又导致苏北企业在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第三、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门槛”过高,而苏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商业欠发达,以致大量增值税纳税人无法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在客观上对苏北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以徐州市为例,2005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10266户,只占增值税纳税人总户数的13.12%,小规模纳税人却占到了86.88%。而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达到30%左右。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与一般纳税人发生正常的经济业务往来,加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偏高,因而使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较重、经营行为被扭曲,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二)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削弱了苏北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苏南的经济发展和优越的技术、产业、交通等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到2005年,苏州市已拥有外资企业11275家,年产值达6627亿元,占苏州市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昆山市则达到了89%。苏北地区由于在招商引资方面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因而仍以内资企业为主,外商投资企业很少。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例,2005年外资企业为673家,仅占纳税人总数的0.86%,外资企业年产值仅为208亿元,占徐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7.35%。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资企业除享受着“两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外,工业园区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和保税区内从事加工出口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等,还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率约为12%左右,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却达到了25%左右,这种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的受益者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与之相比,苏北地区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扩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现行消费税、资源税等不利于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行的消费税税收收入属中央级。而全省大型烟厂、酒厂等消费税纳税大户大多集中在苏北地区,每年苏北地区烟、酒等生产企业上缴国家消费税上百亿元,企业税负很高,而地方却得益甚微,影响了经济发展。在资源税方面,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仅限于矿产品和盐,征收范围过窄,且单位税额过低,如煤炭今年4月1日起才刚刚提高到每吨征收2.5元,其他非金属矿产品每吨或每立方米也只是征收0.5—20元。同时,对大部分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没有征税,资源税对资源开发的调控作用小。苏北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长期的自然资源开发并没有使资源产地受益,开发和生产出来的资源产品运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深加工、出口,资源的高额附加值被经济发达地区所获取,苏北地区的这种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税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税收优惠政策对苏北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大

近年来,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国家出台了对这两大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西部已广泛实行按15%的较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新办企业实行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则通过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行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以降低企业流转税负。同时,通过实行加速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等降低企业所得税负。与上述地区相比,目前苏北地区执行的税收优惠只是普遍适用的政策,没有体现苏北地区产业、资源特色等问题。原因是苏北经济虽然落后,但由于地处沿海,同时又处于**整体经济发达的大环境中,难以享受国家特殊的税收政策扶持。而既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苏北基本上又享受不到,如现行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对利润较低的企业可实行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减按27%优惠税率征收,在3万元以下的减按18%优惠税率征收。由于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定得太低,使得应予扶持的企业较少得到照顾。而经济发达地区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又拥有工业园区、保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税收优惠特区”,享受着诸多超国民的优惠待遇,从而使苏北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面临更大压力。苏北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招商引资的筹码,只能以牺牲地方财力为代价,出台了很多自欺欺人所谓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税务机关并未执行这类非法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实质上变成“财政返还”,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本就负债累累的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得不偿失。同时,也导致了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的税负不公,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三、促进苏北振兴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以产业优惠政策为核心,引导苏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主动运用税收手段干预经济的措施,通常是国家促进落后地区开发、缓解区域经济失衡的重要工具。在加快苏北地区振兴步伐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发挥税收的作用。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来说,实行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上对农产品加工销售、矿产资源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进行重点扶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苏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二)发挥税收政策杠杆作用,支持苏北农业产业化经营

苏北的经济落后在于其农业比重过大,但振兴苏北的后发优势也在农业。目前,淮安市、宿迁市以农业为主,盐城市、连云港市的海产品占相当比重,徐州市则是矿采业和农业并驾齐驱。为此,**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的新思路,以科学调整苏北的产业结构,把农业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工业资源优势。农产品、海产品的初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是一个需求量很大、前景广阔的产业。因此,应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兴办农、海产品加工业项目,集中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一条龙”产业链经营机制的形成,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程度。

(三)加大税收政策倾斜力度,扶持苏北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推动苏北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必需的协作服务、带动中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成为了苏北地区税收新的增长点。因此,税收政策要扶持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

(四)完善税收环保政策,促进苏北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正在进行生态市县建设,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被清理出局,这些企业正在转入苏北。苏北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其独特的环境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增强苏北地区的发展后劲,应尽快出台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以税代费,进一步强化对环境污染的系统整治力度,唤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理念,理性地选择高科技、环保型企业。

(五)改革税收分配体制,解决苏北财力不足的矛盾

苏北的发展中,财力不足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但长期以来,苏北和经济发达地区享受一样的增值税、所得税分成政策。因此,要解决苏北发展中财力有限、后劲不足的矛盾,应给予苏北宽松的财税分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