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0 01:37:00

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

我校中医药事业在中央军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实践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励精图治三十年,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实践证明,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珠联璧合,造就了特有的中西医结合优势

我校是华南地区唯一拥有西医和中医药学院的医科大学,其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学校既有一支经历几十年考验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也拥有西医的强势学科阵容和雄厚科研实力。

目前学校学科涵盖理、工、医、文等8大门类,博士、硕士授权点覆盖了所有主干学科;拥有6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药卫生领域内的4名院士和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我校各占了2名;学校现有三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拥有6个广东省重点医学专科和15个全军医学研究中心。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086项,总经费近2亿元,是全省获得政府基金课题经费最多的医科院校;“九五”以来,在粤所有各类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2项,我校占10项;“十五”期间,我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8项,列广东高校之首;先后有4项研究被评为“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或“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是广东省入选“十大新闻”最多的高校。

学校也同时拥有雄厚的中医药基础条件和学科人才优势。我校1975年成立中医系,是全军唯一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转制后,成立中医药学院,是目前全国6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之一。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重点专病建设单位2个,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临床药理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中药品种开发中心1个,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2个;拥有中央军委保健专家2名,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中医药师承制导师1名,国家和总后的优秀教师5人。

正是在我校中医、西医这样长期得天独厚的学术背景和技术支撑下,学校中西医相互在学科专业上进行了充分的交叉融合,在诊疗手段上进行了广泛的优势互补,在技术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借鉴学习,在科学研究上进行了全面的合作交流。学校党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中西医结合研究确定为学校四大重点建设技术平台之一,把中西医结合学科群定位为学校四大特色学科群之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开创了我校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局面。

二、以人为本,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我校是国内最早具备较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大学。自1975年开办西学中班后,逐步建立了拥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本科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中药学2个一级博士学科授权点的教育体系;自1999年起,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硕连读生。

三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中西医结合人才3000余名,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我军医学单位的技术骨干,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成为了著名的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我校十分注重中西医结合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中西互参,中西并重”的模式,近3年承担各类有关中西医结合教学研究课题31项,其中部级课题7项;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6项,出版教学专著43部,发表教学论文352篇。

三、优势互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

学校形成了分科比较齐全、特色比较鲜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其中,中医脑病、中医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中西医结合慢性头痛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病,中西医结合肝胆专科、中西医结合脾胃专科为广东省中医药局的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是广东省骨伤救治中心单位之一。

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上,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汇集中西医结合学术技术优势,防治重大疾病。二是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手段,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三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防治疑难病症。四是发挥中西医的综合优势,提高特需医疗和保健水平。

四、开拓创新,形成了优势突出的中西医结合科研方向

我校中西医结合课题的档次和数量均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相关基金课题1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资助额度达2000多万元。仅中医药学院一个单位,“十五”以来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5项,曾名列全国28所中医药院校中的第4位。我们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五年来共获科技成果奖22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7项。

五、瞄准市场,研发了一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中药新药

我校组织中西医药专家联合攻关研制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颗粒等中药新药,产品畅销国内外。其中三九胃泰从1987年到1989年短短三年时间里,产值达3.5亿多元,至今三九胃泰产值已经逾20亿;正天丸投产以来累计产值10.65亿元,利税3.2亿元;尿毒清颗粒由我校原康臣药业公司生产,作为国内第一个上市治疗尿毒症的中药新药,给广大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注射用双黄连粉针剂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粉针剂,目前产值已经达到20亿;双黄连粉针剂、葛根芩连微丸被国家列入首批中医急诊必备药。目前学校正在加紧研发肝泰粉针剂、益妇宁软胶囊、乙肝扶正排毒胶囊等10几个中药新药,为下一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拳头产品。

在学校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中西医结合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中央军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我校中西医结合事业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在我校经历几次军队整编及转制等重要时刻都给予了特殊的关怀,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学校党委在人才、政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措施,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转制后把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作为我校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紧紧依靠我校中医、西医两支力量,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争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把创办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重中之重,我们计划将用3年时间建成5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5年左右建成展开床位800张,成为特色明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

二、注重内涵建设,抓好学科人才建设是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

把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中西医结合领域中来是发展我校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关键。如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的创建人之一、我校病理生理学赵克森教授应用中药虎杖苷作为血管反应性恢复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开创了新的思路;我校著名的传染病专家骆抗先教授,不仅在病毒性肝炎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运用中医药方面也是广为人道,堪称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之一。我们也一直注重学科内涵建设,把学科人才建设作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点,大胆破格选拔人才,岗位培养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了优秀人才的先锋队作用。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流的研发基础条件是中西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基础条件建设力度,先后投入1500万元进一步改善中药制剂、新药筛选、中西医结合证候等重点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引资1000万建设了以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为主的新药研发中心;投入近1200万元加强了中药和西药两个临床药理基地的基础条件优势;投入近2000万元加强了功能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中医药研发的辐射能力。经过重点投入和建设,学校中西医结合的研发硬件设施和支撑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学校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原始性创新。

四、瞄准社会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中西医结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专家教授在临床医疗服务中找研究方向和突破口,强化中西医结合服务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我校许多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先后成为南方制药厂、南方李锦记制药厂、康臣制药厂等多家企业的主打产品,许多成为了我国中医药及保健品领域的著名品牌,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这些企业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又曾经有力支持了学校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目前,我校正与实力雄厚的广弘药业集团和侨鑫集团强强联合,为中西医结合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搭建了更高、更强的技术平台,我们将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成果具有适应面广、疗效突出的优势,加快产业化步伐。

目前,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张德江书记亲自为建设中医药强省作了批示。我们坚信,具有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南方医科大学融入到广东经济、文化、卫生、教育事业之中后,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定会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为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的宏伟事业做出自己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