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执法监管实施意见

时间:2022-09-07 08:42:46

国土局执法监管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土地管理、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格局,构建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根本好转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矛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城市、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区、国土资源管理模范乡镇和耕地保护模范村等“四模”创建活动,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淡薄,未批先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以租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损害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大建设、大发展”,因此,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各县区(园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清形势,深刻认识违法违规用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性,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国土资源“大家管、大家用”的意识,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各级政府的土地执法监管目标责任

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查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负总责,负责组织对违法建设及违法用地的制止、拆除和复耕等。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以及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查处责任。要将耕地保有量,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卫片执法检查中违法图斑的整改情况等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健全网络化巡查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按照“市为主导、县区为主体、乡镇为基础”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网络化巡查制度,各县区、开发园区国土资源部门每周至少巡查一次,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坚持每天巡查,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对土地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的,由乡土地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乡镇政府或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国土资源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或发现后不制止、不报告,形成违法事实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用地案件,所在县区、开发园区国土资源部门或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确保对土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出现的违法用地行为,要在发现或接到报告24小时内,责令违法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要组织力量依法予以拆除,恢复土地原状。各县区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行为,要在接到报告48小时内,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巡查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在每次巡查任务结束后。无论是否发现违法行为,均应向本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巡查结果。

各乡镇政府每周一前要将上一周《土地巡查违法用地情况统计表》,经主管乡镇长签字后,上报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同时抄报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国土资源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每月5日前要将上个月《土地巡查违法用地情况统计表》,经主管县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签字后,上报市政府,同时抄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每季度将全市土地巡查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每季度将对违法行为查处报告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并在年底进行考核评比。

各级政府要建立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报告制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和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应当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制止;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对于制止无效、查处无法实施的违法行为和案件,应当按规定专项报告。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制止无效、查处无法实施的情形出现之日起3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报告,视情况抄送本级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于因违法用地行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一些重大项目违法用地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报告,视情况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各县区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乡镇政府在接到本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制止无效、查处无法实施的,应当向市政府专项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对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国土资源部门专项报告的违法行为,涉及重大违法案件的,可以采取挂牌督办、直接查处或会同有关部门查处等方式进行查处。

四、部门联动,从严落实共同监管责任

国土、公安、检察院、法院、监察、发展改革、住建、规划、环保、工商、金融、财政、农业、文化、城管、供水、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责任分工,切实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保相关土地执法监管落到实处。

(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理工作。对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和涉嫌犯罪案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定期向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和涉嫌犯罪案件调查或侦查工作。

(二)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阻碍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及时受理、侦查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涉嫌土地犯罪的案件。公安部门可以在市及各县(含有县级职权的园区、新区)设立国土资源警察大队及中队,与国土资源部门合署办公,各司其责,相互配合。

(三)法院负责依法受理、审查、执行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及时受(审)理涉嫌土地违法犯罪案件。

(四)检察院负责依法受理、查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和涉嫌土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

(五)监察机关负责依法追究相关国家工作人员在土地违法案件中的违纪责任。

(六)财政部门负责接收和处置国土资源部门移交的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七)规划、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市政府相关规定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并对治理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为负总责。

(八)供水、供电、供气部门不得对违法用地项目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在接到国土、城管执法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及建设应当停水、停电、停气的书面通知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按有关程序停止供应。

(九)农业、林业部门在接到国土资源部门书面告知后,应对违法用地复耕、复绿加强监管,并组织完成验收工作。

(十)对违法用地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受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规划部门不予受理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管理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环保部门不得通过环评;国土资源、住建部门不得办理土地、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工商、文化部门不得注册登记。以上部门还应根据各自职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以上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土地执法联动机制,履行规定监管职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由政府直接督办。对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土地违法问题发生或受理后未及时依法处理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以及为违法用地单位、个人提供便利条件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年内因土地问题受到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优,问题严重的,依法依纪处理。

五、奖惩并举,从严实行土地管理问责

(一)建立警示约谈和问责机制。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全市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情况的督导检查,对查处工作不力、违法用地问题严重、违法占用耕地比例偏高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由监察机关和市国土资源部门实行警示约谈,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对未按规定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暂停该县区、开发区土地报批和相关业务,相关责任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县区、开发区或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启动警示约谈:

1、一个自然年度内,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虽未达到10%,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2、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土地执法监察责任等不力,没有完成预期工作任务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4、对上级挂牌督办、交办、转办、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较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5、其他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需要警示约谈的。

警示约谈后,仍未限期整改的,依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对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从重实施问责。

(二)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市政府土地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把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对各县区、开发区管委会进行考核评比。各县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每年也要对辖区内的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上报备案。市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实行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级评比制度。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违法案件制止、查处不力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切实加强领导,把土地执法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格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土地执法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上来,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环境,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土地执法奖惩制度。对土地管理秩序比较混乱的县区、开发园区市国土资源局有权提出责令其限期纠正或整改的意见,对拒不纠正或整改的,可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限批。自觉接受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我市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监察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督查意见。凡有土地违法案件被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的,督办整改期间暂停受理该地区的土地报批工作。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切实抓好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土资源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可操作性。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普及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乡村干部、城乡居民、企业法人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有效运行。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市委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解决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责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上下联动、权责分明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确保土地执法监管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