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卫生服务工作要点

时间:2022-11-28 10:08:32

全市卫生服务工作要点

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在市内基本解决。

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扫尾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年底前完成门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主体工程建设以及部分装饰装修任务。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镇街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鲍沟、羊庄卫生院病房楼后续建设进度,确保7月份前建成使用;实施大坞、姜屯、张汪、滨湖4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工程;整体迁建柴胡店镇卫生院;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开工建设北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加快推进中心的规划设计、选址用地等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继续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按照《省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消毒锅、无菌柜、处置台等基本设备配备,统一建筑外观、标牌制度等标识系统,提升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形象品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民需求、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纵向业务技术合作、卫生支农、定点帮扶等形式,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与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共建共管,互惠共赢,真正构建初诊在基层、按需进医院、上下联动、全专结合、双向转诊的工作新模式。发展完善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等原则,依法稳妥地做好乡村医生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强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成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50元。优化统筹补偿方案,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维持在15万元。调整三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市级医院中医治疗的报销比,开展1元中草药治感冒的试点工作,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建立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检查确诊后回镇街卫生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其疾病诊断直接相关的门诊检查费用纳入住院报销范围制度。增加特定慢性病病种,划定特定慢性病类别,提高特定慢性病报销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省、市要求开展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对上述20种疾病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予以补偿,8000元以下补偿17%,8000元以上补偿73%,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则,积极推进按病种、按床日、按次均费用、总额预付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加强和完善新农合基金预算管理,按照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级别、类别、定点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以及承担的首诊、转诊任务等因素,细化分解控制指标,充分发挥新农合的引导作用,建立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联动机制,形成对医疗行为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调控机制,为群众提供适宜、可承受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服务监管,逐步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住院率、手术率、重症病人比例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诚信评价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厉打击套取、骗取基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形成审批与监督相分离,加大对外伤及未参合对象的查处,确保基金安全。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即时结报、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相关医改工作,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推动补偿机制改革,积极协调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探索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全面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入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协调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科学确定人员编制,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薪酬制度,加强医师定期考核,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成本、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医院内部管理模式和以公益性质、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继续巩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继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工作。完善镇街卫生院以“医药分离、药品共管”为核心的药房管理模式,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诚信评价,强化镇街卫生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坚持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协调解决个别药品品种不全以及价格偏高等问题。重点推进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用药培训和考核,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准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实行“阳光绩效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至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建设,统一车辆、人员、设备和服装配备,认真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作质量,注重服务内涵。在做好免费进村入户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团队”、“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慢性病管理沙龙”等服务,打造形象一流、服务规范、管理创新、惠及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扎实做好预防梅毒艾滋病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四、强化医疗机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突出医院内涵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核心制度、关键岗位、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准入和监管。按照医院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做好迎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依法加强对毒、麻、精、放射性等特殊药品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加强与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信息沟通,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案例、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形成良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在巩固先诊疗后付费、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惠民、慈善项目。强化医药费用控制,通过开展“三双行动”、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开展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调整大型设备检查价格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依托,探索建立临床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等专业中心,积极推动临床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力争实现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零增长。积极创建平安医院,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五、做好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认真实施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地方病、麻风病、精神疾病防治计划,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以病毒性肝炎、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麻疹、狂犬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做好艾滋病、梅毒防制工作。巩固“省结核病防治规范县”成果,推进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示范县”为目标,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水平接种率基础上,做好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切实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完善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管理,深化康复措施的落实。以创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为载体,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实施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推进肿瘤登记报告、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建立完善的慢病监测、发现、治疗、干预的一体化模式。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活动,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大力实施以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和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妇幼卫生工作。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做好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扩大卫生乡镇、单位创建成果,完成“全省卫生城市”复审,积极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立足于建设“健康”,打造一批健康镇街、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居。完成农村2000户改厕任务。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强化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干预措施,构建有利于促进公众合理膳食的支持环境。继续开展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活动。

六、紧紧围绕能力提升工作主线,着力加强人才学科管理建设

着力提升专科发展能力。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障能力以及疾病谱变化,重点发展与之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加强神经、心血管、新生儿、消化、肿瘤等临学科建设。加强现有12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引领我市学科建设工作达到新的水平,力争1~2个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加强镇街卫生院全科医学建设。

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借助国家适当放宽部分相对成熟的二、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条件的机遇,有序推进心血管介入诊疗、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PCR等医疗技术的开展。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救治、筛查、转诊工作。

着力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费用控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完善部分医疗设备的配置。

突出加强人才建设。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继续按照“一院一策”、“人事”等办法,加强硕博研究生招录和高端急需人才的引进,力争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硕博研究生总数达到600名。遴选5名专家作为医学领军人才人选重点培养,培养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100名,力争有10名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或省级医疗卫生各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继续完善为镇街卫生院招录本科毕业生制度。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建立基层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轮训、定向培训等制度,每年选择5~10种疾病开展救治能力专项培训。全面完成乡村医生专项培训任务。

着力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设集医疗管理、合作医疗、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七、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步伐,建成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病房。市中心人民医院争创“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羊庄、滨湖二处卫生院争创“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继续推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累计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3处。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比2012年提高5%。市中医医院要巩固“三级”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引导乡村医生使用中药饮片及中医药适宜技术,配备和使用中药饮片的村卫生室达到40%。加大中医专业本科生招聘引进力度,充实镇街卫生院中医科技术力量,力争每所卫生院中医诊室至少有一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针灸理疗室至少有一名本专业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改善中医药人员结构;继续组织参加“讲典、读典、用典”活动。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运用适宜技术和方法,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引导居民运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完善差别支付政策,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鼓励、引导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搞好“感冒首选中药”试点工作。

八、依法做好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卫生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推进执法能力建设。按照全市“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频率,农村公共供水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住宿、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60%以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中小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继续开展大中型医疗机构综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加强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监督,探索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效监管方式,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实现全覆盖。

九、重点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实现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开创全市卫生工作新局面。巩固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全市卫生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全面做好出院病人回访工作,促进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着重抓好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认真抓好已有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落实,着力从体制、机制、政策方面铲除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疏”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清廉朴素的良好形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入手,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听取意见,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查找问题,带头改进,强化约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卫生工作,全面提升整体卫生工作水平

加强和改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围绕深化医改和落实“十二五”规划,持续推出卫生系统先进典型,完成首届“最美乡村医生”的评选。加大卫生信访责任落实和积案化解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维护卫生系统和谐稳定。发挥各级工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民主管理,推动院务公开,切实维护合同制、编制外职工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内部审计,规范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完成共青团换届工作,发挥青年团员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抓好老干部工作,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水平。加强学会工作,健全完善医学会、护理学会、预防医学会和中医学会等,活跃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