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10 04:04:00

全市农村会议讲话

一、总结成绩,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年是我市总体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之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富民增收、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农民素质强化、农村强基“六大工程”建设,呈现出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总体全面小康的目标。

(一)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农村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优化、发展提速、效益提升。乡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乡镇工业完成总产值33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3.7亿元,工业增加值79.7亿元,利税总额3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22.9%、26%、23%。“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成效明显。园区发展速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0.6亿元、增加值15.5亿元,分别增长5.8%、5.9%。粮食生产克服病虫害和台风等灾害影响,继续实现增产增效,全年总产达25.97万吨,比上年增加1.44万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种植、渔业面积1.3万亩、1.1万亩,高效农业比重提升至40.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渔业成为第一个年产值超十亿元的产业,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5%、85%,连续两年获省“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到80多家,其中常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辐射带动75%的农民,订单农业生产比例达到45%;“三资”开发农业6亿多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农业项目5个。农业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已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43万多亩,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3只、绿色食品12只、有机食品16只,“三品”总数达到167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只,总数达到7只,成功创成省级生态农业市。农业外向化水平保持领先。全年农产品出口创汇3480万美元,省“农产品出口十强县(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机化成果丰硕。新增主要农机具1450台套,其中插秧机583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村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尧塘公路花园、茅山茶叶等特色市场加快建设,物流、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全省最大的县级粮食物流中心在薛埠镇建成投运。以“山边、城边、水边”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文化艺术节,进一步扩大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始终突出富民增收工作重点,全力加快富民进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59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推进创新创业,新办私营企业8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695家,新增注册资本16亿元,新吸纳安置劳动力2万多人,均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全市共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22家,培训1.1万人次,转移1.06万人。制定落实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的医疗、教育救助力度,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6%。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工作,经济薄弱镇村和茅山老区的扶持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25个经济薄弱村在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公益事业等方面也都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发展步伐普遍加快,农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年均减少15%以上。集中力量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0方面实事,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全面小康建设带来的实惠。

(三)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着力优化农村人居和发展环境。统筹编制镇村规划。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全面展开新一轮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完成平面布局规划100个村、建设规划60个村。全面加快示范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动现代化试验示范村和集中居住示范点建设,4个示范村共完成资金投入3150多万元,已初现新农村风貌,整治建设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集中居住示范点。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实施市域东部联网供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248公里,其中通集中居住点道路178公里;加快水库除险、圩区治理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投入1600万元,土石方366.8万方;扎实抓好土地复垦整理,净增农用地9087亩,新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0951亩。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围绕水环境整治“三大目标任务”,集中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三场”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农村“新三清”和环境优美镇创建工作,全年关闭化工企业65家,疏浚整治市、镇级河道7条、48公里,疏浚村庄河塘641个,建成大型沼气发电项目2个,户用沼气发展到1380户;加快“绿色**”建设,绿化投入超过3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100多公顷,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面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加快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薛埠、直溪、朱林、尧塘四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验收,新创常州市级以上生态村52个。

(四)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围绕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区划调整、村企共建、政策扶农等重点,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面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完善发展,全市157个村全部完成固化改革,新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1家,总数达到14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发展,保底分红式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到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新组建17家,累计达到73家,拥有社员1.67万人,带动农户3.6万户,朱林水芹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市首家由农业部表彰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稳妥推进区划调整。顺利实施新一轮镇行政区划调整,镇总数减少53.3%,中心城镇区域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增强。加快提升村企共建水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全市已有42家企业与32个村进行结对共建,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形成生动局面。“西半天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成为常州市十件好事之一,得到了李源潮、梁保华等领导的高度赞誉。全力加大政策扶农力度。连续4年出台四个1号文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力度,去年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达7725万元,增长32.5%,比一般预算增幅高5个百分点。试点启动水稻、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水稻因灾理赔203.2万元,较好地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积极开展农业小额信贷担保工作,老区扶贫和信用贷款担保全年累计发放8461万元,按期回收率100%。

(五)农村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培育文明新风,维护和谐稳定。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省优质学校比例超过80%,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市)”通过验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达1268万元,免国家课程教科书费用279万元,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获得长效教育资助。农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三送”、“三下乡”工作有效落实,省级标准化文化站建设速度加快,镇镇建成8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村村成为文化示范村,新建“农家书屋”10个,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9000户;乡土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全市拥有各类民间文艺团队80多个,民间艺人3000多人,直溪镇成为全省“舞龙之乡”。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所有镇村的全民健身场地覆盖率和全民健身月活动开展率均达100%,成为全省首批体育强县(市)。农村卫生工作继续加强。重视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强化面向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合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认真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和谐”、“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切实加强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创成常州市级以上文明镇村12个、文明单位(行业)49个,新评选产生“十星级文明户”1.68万户,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继续提升。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法治、平安、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防控体系建设,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连续第五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六)农村“强基工程”巩固提升。顺利完成镇人大、政府和村委会换届工作,镇村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首次组织21名村党组织书记赴韩国开展新农村建设境外培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培育了一批“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公开选拔了20名大学生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富民强村、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新办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镇村全覆盖。

二、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在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经济社会宏观环境新变化的带动和长期积蓄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以勇于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乡镇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要突出五大工作重点,全力以赴狠抓落实。

(一)牢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实力

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更加自觉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持之以恒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各项改革都朝着让利于民、让权于民、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这种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按照市场取向、城乡统筹、农民得益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益的体制机制。

(三)坚定不移推进富民优先,不断激发农民增收动力

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培育增加生产性、工资性、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积极构筑农民增收新的平台。

(四)坚持不懈加强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农村环境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生态环境攻坚年”活动的要求,狠抓推进落实。

(五)着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和谐发展合力

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善待百姓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努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形成推进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好“三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统一领导,搞好决策部署,分管领导抓好综合协调、具体落实。

(二)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要坚持“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总量较快增加”,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市、镇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要根据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农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紧密结合实际,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把握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四)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要深入推进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和“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奋发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