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

时间:2022-04-23 11:18:00

构建农村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

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题。

建立“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的人才保证机制

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乡(镇)、村干部队伍。只有抓住了这支队伍,“三农”工作才有保证。

1.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行“三推一审一选”。目前,农村基层在使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领导班子的优化和作用力的发挥。因此,在选人用人上要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机制,全面实行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查,党员大会选举的“三推一审一选”的办法,选拔有能力、有威信、德才兼备的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异村任职、跨村交流,并逐步实行职业化管理。

2.培养后备力量,“把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随着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或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加之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真看待和研究解决,打破以往旧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把能人培养吸收到党内来”。为了解决个别村吸收党员标准不高,发展党员为完成任务而“凑份子”等问题,我们制定出优先培养吸收能人积极分子入党的新举措。积极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村企业负责人和致富能手等纳入视野,重点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高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二是“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使一部分党员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党员中的能人。三是“把党员中的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中的能人确定为后备村干部,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档案。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和“党群共富工程”活动,为后备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尽快成熟,逐步走上领导岗位。

3.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解决干部工资、福利、养老等生活保障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政治待遇。对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可以打破干部身份界限,破格提拔其为副乡(镇)长等职务。二是提高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在职村干部工资基金制,即按月持卡到银行领取工资(一部分工资由乡镇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后发放);建立村干部离任补助制度,采取措施筹集离任补助基金,离任后再按照在职时缴纳基金年限定期领取生活补助费。

分类目标管理,建立“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的管理机制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农村党员的个体行为增多,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党员的管理上存在着问题,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为此,我们尝试分类目标管理制。把党员分为任职党员和无职党员;无职党员中又按经济收入、生产状况、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分为一般务农党员、寓裕党员、贫困党员、外出党员、年迈党员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在此基础上,落实责任、强化考评,并由党员与支部签订责任书,每年一签,作为年度民主评议的依据。凡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不能评为先进;完成较差的列入不合格党员评议,并由支部重点帮助整改。同时,每季度由支部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党员履行职责。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六抓并举”,建立“有钱办事,办好事”的保障机制

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坚持“六抓并举”。一抓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税产业,把产业结构调整始终作为农业的重点,增强市场观念,合理调整种养结构,积极推广新技术,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人。二抓民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抓开发。一村一策,充分利用“四荒地”、渔塘、场房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四要抓清欠。加大工作力度,清债权债务,盘活现有集体资产,使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五抓土地。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对承包地、机动地要切实管好用好。六抓服务。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通过建市场、跑路子,为农民提供服务,切实解决集体收入减少特别是“空壳村”问题。

强化竞争激励措施,建立“一把手管党责任制,

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

当前,有的基层党组织抓工作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热在点上,冷在面上;热在一时,冷在平时,不经常抓,不持久抓。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关系不大。为此,我们教育党员干部树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出问题是渎职”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抓落实不够的问题”,一是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管党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明确目标。按照“细化、量化、硬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基层党务工作目标。把县(市)、乡(镇)、村三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目标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联动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县(市)委要与乡镇党委、乡镇党委要与村党支部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严格考核。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快捷高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自我评价和组织考核相统一的原则,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工作指导和监督。四是明确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定序排名,兑现奖惩。对排名列前的要进行表彰,对主要领导要予以提拔重用;对排名最后的给予黄牌警告。努力形成“人人进取、个个争先”的工作新局面。

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建立“有章管事、真管事”的监督约束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过去,我们有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确实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制度已经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完善,对工作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逐步形成新制度。今春,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公开的内容,规范了公开的程序和时间、明确规定:第一,由村会计和文书把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认真整理,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进行研究。第二,公开内容经“两委”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交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议。第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议无异议后,把公开内容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参加会议的党员都要签名,缺席会议的人数及原因都要注明。会议内容和党员表决情况都要记录。第四,党员大会通过、形成决议后,再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特殊重大的事项要召开村民大会通过。第五,报乡镇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第六,指导各村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并统一编印,一式两份,一份由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一份由村管理,设专柜存放,有专人管理。这种公开形式密切了下群关系,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百姓一个明白。

为了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我们还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规定:村内的重大问题,未经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不得提交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有重大问题,如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出售、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以及1000元以上支出等,必须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规定会议的决策程序:由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提出决策意见,交两委联席会议讨论修订,提出决策意见;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和建议;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讨论意见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