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电视会讲话

时间:2022-11-02 11:50:00

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电视会讲话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白洋淀治污战役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今年2月中旬以来,白洋淀任丘、安新境内发生大面积鱼类死亡,引起上级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经专业部门检测,造成鱼类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污染问题。前几天我到淀区去看了,去年入淀雨水减少,而目前淀区水位却比去年同期上升(去年同期水位是6.5米,今年是7.07米),主要是进了大量污水。近日媒体上的报导我也看了,其中《中国青年报》报导说“不再干涸的白洋淀成了‘酱缸’”,中国新闻网载文问“白洋淀污染究竟害了谁?”如果大家看了这些报导,到了现场,我想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用“触目惊心”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是为我们重重地敲响了警钟。多年来,为解决白洋淀污染问题,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污染问题仍很严重,主要原因是“天灾”、“人祸”。“天灾”就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多年来的持续干旱导致白洋淀自然降水补给减少;“人祸”就是人为的因素,致使大量污水排入白洋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在《政府工作报告》及今年的工作落实方案中就对“保护两翼”做了部署,近期又针对白洋淀污染问题采取了措施,特别是3月17日以来,我们动员有关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全面打响综合整治战役。可以说,这既是主动仗,也是被动仗。反思白洋淀污染问题,我感到仅此还不够,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打一场更大的战役,就是要广泛动员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生命”,也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了,环境质量却下来了;环境不优美,生活何谈高质量?所以中央把保护环境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反复强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通俗地说就是不能以牺牲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是要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已提出两年了,在白洋淀污染这个问题上,就值得各级各部门好好反思,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做得怎么样?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做得怎么样?在和谐发展上做得怎么样?白洋淀污染问题之所以受到省的关注、中央的关注、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是因为它是“华北明珠”、“华北之肾”,它不仅是安新的、的,也是全省的、全国的。进一步说,我市地处京津周边,是京津的生态屏障,全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全市自身的和谐发展,也关系到京津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退一步讲,即使中央不提出科学发展的理念,即使上级领导、新闻媒体不高度关注,即使没有发生死鱼的问题,我们的污染要不要治理、环境要不要保护?我们能不能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谋求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什么叫历史责任?我体会就是三句话:第一,这个责任是我们必须要负起来的,责无旁贷;第二,这是一个长期的责任,需要我们做长期的艰苦努力来承担;第三,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只能做好,不许失败。现在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勇于承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勇于承担未来发展的责任,不仅要为我们自己负责,还要为国家民族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因此,白洋淀污染非治理不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非得加强不可。

二、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自然因素看,有缺水严重、生态脆弱、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问题;从经济因素看,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工艺落后、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从人的因素看,有环保意识差和监管不严、不力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精心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任务非常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依法监管,推进工作重心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移,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要在“治”、“减”、“建”、“管”四个字上下功夫。

治,就是要治理现有污染源,突出抓好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防治。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排查,按照白洋淀治污的做法,切实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一要继续抓好重污染区域、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在前期关闭142家企业的基础上,对全市所有超标排污企业采取关停措施,严厉查处企业治污设施停运、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二要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水质和废气的自动监测,对造纸、医药、纺织、印染、化工、钢铁、食品、酿造、皮革、电镀等10个重污染行业日排水量100吨或日排化学需氧量30公斤以上的企业实行全天候监控。三要加快市、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特别是县城污水处理厂,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建起来,同时要合理调度利用污水,提高资源化水平。四要做好西大洋水库、王快水库和一亩泉水源地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网箱养鱼反弹,消除污染隐患,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

减,就是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一要把治理整顿与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工业集中区,加速企业的整合、规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对国家明令禁止或限期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坚决予以关停取缔。二要围绕发展集约型、增长绿色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搞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改造步伐。三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对污染严重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同时,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农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市区集中供热建设步伐,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减少市区空气污染源,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建,就是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生态林业、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环保城镇创建活动。一要抓好造林绿化。林业部门和各县(市、区)负责,围绕建设“三大生态屏障和两大产业基地”,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优质果品基地等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义务植树1500万株的年度任务。二要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各县(市、区)要对照文明生态村建设17项环保指标要求,查漏补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凡环保指标不达标的,都不能被评为文明生态村。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优美小城镇、生态示范区和4个县级市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管,就是要依法严格环境监管,突出抓好环境评价、环境准入、环境执法和环境污染应急管理工作。一要坚决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等专项规划,全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十一五”各专项规划评审要请环保部门参加。二要强化新建项目环境管理,发改、环保部门负责,对于所有新上建设项目,要坚持“四个不批”(属于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污染严重且不能有效治理的不批,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外的不批),坚决防止新的污染项目上马。三要严惩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按照“四不放过”要求(即违法情节没有查清的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不放过、对责任人没有处理到位的不放过、对该移送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坚决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四要针对重大环境隐患,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应急演练,推进企业治污设施、应急处理设施和环境污染事故应对措施“三落实”。公务员之家

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抓紧抓好。

第一,要严明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抓一方发展,还要保一方净土。环境保护工作,要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其他领导要齐心配合。要把目标落实到事上,把事落实到人头。要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今后的目标考核不仅要考核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考核环境指标。要严格责任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第二,要形成合力。环境保护不仅是环保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环保部门要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监察,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农、林、水等部门要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的建设,建设、规划、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等等。要通过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第三,要营造氛围。宣传、教育、环保等部门负责,加大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新闻媒体要统筹安排报道,突出宣传重点,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以白洋淀污染等典型事例为教材,开展生态警示教育,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要广泛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让破坏生态环境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只重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不管生存环境和群众利益的行为是失职、渎职甚至是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要鼓励和倡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严肃查处生态破坏和污染事故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环境保护做深、做细、做实,为建设“实力、魅力、和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