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创建会讲话

时间:2022-01-27 11:36:00

县委书记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创建会讲话

一、关于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20*年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建、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同步推进、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明同步加强、农民素质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集中精力打造精品村,增强了示范带动作用。三年多来,坚持从县情、乡情、村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整合资源、资金和项目,培育出了12个省级、5个市级、12个县级试点村,打造了民主村、团山村、崇和村、金平村、双星村等一批示范性强、标准高的样板村,有效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寿山村等非试点村建设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省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一些省市县组织人员先后来我县进行了参观学习,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试点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二是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从解决农民行路、吃水、住房、上学、就医、养老等最直接、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统筹推进路、水、电、气、房、医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共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4.5亿元,实施项目48个。硬化通乡通村公路187.4公里、屯内道路66.8公里、林区路15公里,硬化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82%。新建饮水工程64处,改造泥草房3200户34.2万平方米,改院1500户,建农家店60个,新建农村中小学28所4.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53所4.5万平方米、农村卫生院所4个,建休闲广场15个5万平方米、综合文化活动室16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1.4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三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突出生产发展这个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资源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县水稻标准化生产达到100%,优质高蛋白大豆发展到25万亩,中草药、浆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先后建成了万宝村葡萄保护地栽培生产基地、安山村长寿山庄果园区、同安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区等12个产业发展示范园区。今年,重点发展了肉鸡养殖和食用菌栽培两大产业,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3.9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4%。20*年以来,樱花外派劳务培训基地累计向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派出劳务人员19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形成了“派出一人、带动四邻、影响全村、致富一方”的良好社会效应。

四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经过实践探索,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新农村建设五项机制。一是竞荐申报、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机制,将扶贫开发、农业开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村能源、国债资金、帮扶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农民出资、投工、出车折合资金达到5000多万元;四是部门帮建、齐抓共管机制,各帮建单位积极帮助试点村理思路、抓推进、促发展,市、县单位投入帮建资金(物资)330万元;五是阳光操作、全程监管机制,项目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年多来,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同时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先行、点面结合、分类推进;二是必须把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必须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注重民生,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企盼的问题;四是必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聚合全社会力量;五是必须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认真回顾全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少数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工作思路不清,办法少,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工作推进迟缓。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重建轻管、建而不管的现象。三是发展不平衡,由于村与村之间基础条件不同,加之整合项目及帮扶单位力度有大有小,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有些村建设的标准还很低,建完就落后。四是建设模式还比较单一,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不够明显。五是非试点村普遍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述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在发生着新变化,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全面提升的新趋势,具体表现为“六个转变”。一是正在由分散试点向中心镇村辐射带动、整乡推进方向转变;二是正在由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向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广开农民增收致富门路方向转变;三是正在由单体项目实施向集成配套、综合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方向转变;四是正在由原有村庄改造向整合村庄资源、辟建新区、集约发展转变;五是正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打造生态村、和谐文明家园转变;六是正在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农民主体、政府扶持、部门帮建、村企共建、社会参与方向转变。今年是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启动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上述新变化、新趋势,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及县委十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生产发展为核心,以产业调整为主线,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按照“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立新机制,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巩固精品村,提升示范村,建设试点村,推进一般村,努力实现生产有新跨越、增收有新途径、村容民风有新变化。具体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科学制定村镇规划,在统筹发展上做文章。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进程,着力推进“五个一体化”。一是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的陈旧观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来考虑,切实做好全县小城镇发展规划和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四个建制镇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把加信镇建成区域性集贸中心和水稻生产加工重镇,把中和镇建成场乡共建的农产品加工重镇,把六团和延河建成铁通公路沿线的商贸流通重镇,把玉河、青川、安山、寿山要建成生态旅游观光景区。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解决农村道路、供水、排水、环境治理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重点加强教育、卫生、文化、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小城镇承载功能。四是推进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信息平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五是推进资源配置一体化。坚持以城带乡、工农互补,抓好乡企、村企共建,实现资金、物产、技术、信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2、抓好农村各业生产,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再夺农业丰收。农技部门要根据当前的农业生产形势,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旱田要早铲早趟,多铲多趟;水田要继续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以防后期无水可灌。要搞好测土配方施肥,促早熟创高产,防止作物贪青或倒伏。要提前防范,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部门要做好防雹工作,适时作业,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发展“两大产业”,推进结构调整。试点村要在发展肉鸡和食用菌产业方面做在先、走在前。各乡镇要不断完善肉鸡养殖小区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小区内部管理制度;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畜牧部门和家禽协会要搞好养殖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服务工作,确保小区养殖开局良好。食用菌要做好秋耳生产准备,搞好产品的储藏和销售。三是注重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粮食高产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做到组织、人员、资金、责任、措施五落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收益率。四是抓好创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管、劳动就业等部门要抓住我国金融危机已经见底,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契机,广泛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并及时,积极帮助农民外出就业;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就近转移就业;要挖掘农业潜力促进农民就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广辟农业内部就业渠道;要通过交通、城建等项目建设安排农民就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全县建设省级试点村8个、市级试点村5个、县级试点村8个,全县涉及到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工程量很大,全面完成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今年的新农村各项建设启动晚于往年1—2个月的时间,而且进入7月后,降雨比较频繁,对施工进度必然会造成影响,如果不抓紧时间,工期和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各乡镇、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对照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期限要求,倒排时间表,抢时间、争主动、保工期,按时完工。二要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工程造价、工程标准、工程程序施工,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建设、农委、扶贫、水务、交通等部门要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让群众放心、满意。三要保证资金投入。本着突出重点(试点村),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准确投放、重在效果的原则,统一制定规划、统一实施项目、统一调配资金。要充分整合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农村参与事管理资金,提高试点镇村建设标准。各乡镇和农委、扶贫、交通、水务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标准,保证项目建设投入,实行专款专用,防止挤占和挪用;各帮扶部门要按照今年新农村帮建和考评工作意见,及时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各乡镇、村也要主动与市、县帮建部门搞好对接,争取帮建的资金和物资早到位,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四要抓好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向农业农村大力倾斜和全市实施项目建设年的有利契机,深入做好项目论证、申报工作,加强对上联系,最大程度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同时,要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名优品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信息、科技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六团、寿山等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原则上每一个行政村建1个标准村级卫生室。完善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农村特困医疗救助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二要加大文化服务力度。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个人参保、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社保机制;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解决优抚对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灾有所救。四要搞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重点治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今年,要完成1700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分散改造与集中建设相结合;自建为主与帮建相结合,与推进建筑节能相结合;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农房改造空间布局,不断创新农房改造增量加快的有效方法,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引带能力。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以村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干部群众反映好“五好”为内容的建设上来。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完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一事一议、固定资产购置和变卖报废审批、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明确村民代表、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调解委员会等工作职责,依据制度办事,以制度约束人。二要实行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全面深入做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三要建好村“两委”班子。推进新农村建设,建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要着力提高村级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组织村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政策,准确理解把握政策,全面传达贯彻政策;加强农业和农村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要加强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的本领,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关于“三优”创建工作

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创建工作,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承载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科技教育和文体卫生、思想教育与道德建设、党风政风与社会风尚等一系列内容。开展好“三优”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载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三优”创建,将有力地推进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转变,提高城乡整体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创建的过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群众利益和意愿的过程,就是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更是把加快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的过程。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当前经济的发展的形势来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不断增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而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资源主要向经济发展环境好的地区集聚。优化发展环境已成为各地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拓展思路,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更多地提升包括城市文明程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在内的软实力。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我县知名度,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吸引力、辐射力,从而在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大潮中构筑竞争新优势。三是推动*精神创建、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优”创建活动的更大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培养广大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使人的综合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升,更可以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提升人气、鼓舞士气,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形成勇于冲破艰难险阻、推动*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三优”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这件关系我县长远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实办好。

综上所述,抓好“三优”创建工作是进一步提升我县形象,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机遇,强化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把我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现代文明城市。总体目标是:创优美环境,建魅力*;创优良秩序,建和谐*;创优质服务,建效能*;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城乡文明、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彰显开放*、活力*、诚信*、和谐*的独特魅力。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全面推进,三年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实施,力争在2011年进入到省级“三优”文明县行列。按照这个总体目标,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要在提升城乡建设品位上下功夫。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是文明城市的物质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否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要以“三优”创建为抓手,努力克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打牢城市文明基础和人文关怀上取得新成效。一方面,要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做好城镇建设发展规划,既要从整体上突出我县特色,又要在各个区域体现各自的特色,做到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有序布局,整体互动,促进各要素有机聚合、集约利用。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好年初确定的10个方面20件实事,特别是加快推进城镇给水改扩建、污水管网配套以及垃圾处理厂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以及松林小区、水韵紫城等棚户区改造工程。要重点抓好山河公园改造,力争使之成为我县的特色景观。各乡镇要按照加强基础、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提升品位的思路,结合各自实际,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要在加强城市管理上求创新。管理好城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三优”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县城镇管理不力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这也是在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过程中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近几天,西大沟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据说是建设局专门雇人进行了清理。在城镇管理上,只靠建设局一个部门是很难的,应该建立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注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镇管理,如对有些重点部位可以实行包干分片,把一些责任心强的老干部、老教师以及下岗职工动员起来,管的还好、群众还满意,投入也不多。当前,要抓住城镇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把创建工作与依法治县、落实长效管理结合起来,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城镇交通秩序要有新转变。深入实施“文明交通工程”,推进停车场建设,设定禁停区域,对各类乱停乱放的机动车辆及时进行清理,规范各类车辆营运秩序。要全面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增强市民交通自律意识,做到文明出行、文明驾驶,有效制止各种违规违章现象,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二是市场秩序要有新转变。克服城市管理的短期化、粗放化和表面化问题,充分发挥城管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乱倒乱扔垃圾、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以及集市秩序混乱等长期影响城镇管理和公共环境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要出新招、出重拳彻底整治,但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文明执法,决不允许出现野蛮粗暴执法现象。三是卫生环境要有新转变。完善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城乡卫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城镇干净整洁。要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绿化美化、退耕还林、主要道路绿化和农田、河岸、村屯防护林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四是社会秩序要有新转变。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要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实施噪声污染整治工程,完善城镇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为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要在提高群众素质上做文章。群众是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其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成败得失。只有全面提高城镇居民整体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好、巩固好、发展好。要以实施*精神创建工程为主线,结合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设计开展好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树立文明新风,提升文明程度。要坚持“三优”创建与育人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和弘扬*精神,凝聚人心、提升人气,增强身为*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大力宣传体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风尚,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尚,形成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风尚,真正使文明创建工作成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使文明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同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要在创优服务环境上搞突破。按照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和“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年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履职尽责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深入落实“四个零”工作目标,着力强化行政审批中心职能作用,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特别是窗口部门要做到服务热情、细致耐心、方便快捷、群众满意的基本目标。要加强公共服务部门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

三、关于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三优”创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实现既定的目标,组织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各部门一定要强化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顺利推进,有效落实。

一要纳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和“三优”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分工,逐项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和目标,确保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办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其他领导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和“三优”创建工作真正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县委要将这两项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与其它工作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检查落实,真正取得实效。

二要积极探索创新,提升工作效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积极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和“三优”创建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工程监督,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严禁出现随意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确保每项工程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要积极探索农民筹资筹劳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不断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投入、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淘汰机制,对群众依赖思想严重、建设进度缓慢、效果不好的村坚决取消试点资格。要积极创新“三优”创建工作模式和实践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积累新经验、打造新亮点、形成新特色、开创新局面。

三要坚持上下联动,保持推进强势。抓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和“三优”创建工作是涉及广大群众的民生事业,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真正把新农村试点建设和“三优”创建工作作为全社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荣誉。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全面参与、密切配合。各包乡镇和部门县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加强调研和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帮助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牵头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带头抓好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召集会议研究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合力攻坚。会后,各新农村帮建部门要立即与对应的乡村搞对接,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和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建工作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帮项目、增后劲上。县委宣传部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职能作用,县委督查室要对相关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办,从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和“三优”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大力宣传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打造主流舆论强势,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设置广告牌、张贴宣传标语、开通网站等形式,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和“三优”创建工作的热情,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全员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