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向评估验收专家组的汇报材料

时间:2022-02-14 12:55:00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向评估验收专家组的汇报材料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向评估验收专家组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金秋满眼翠,十月喜事临。在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今天,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教育专家,对我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检查。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沁县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作一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长治市北端,沁县城内育才街89号,成立于1944年5月24日,前身为“沁县耕读简易师范”,是我党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而创办的一所干部培训学校,1945年夏,更名为“沁屯襄耕读师范”,同年9月,又改为“沁屯襄中学”,1946年4月,校址迁至已解放的屯留县老军庄天主教堂,改为“沁屯中学”,46年7月沁县解放后,学校于10月由屯留迁回沁县县城火车站,1948年,学校由干部培训转为基础教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校名始定为“沁县中学”。1950年在原铜川中学旧址兴建,1951年开始招收高中生。至此,沁县中学成为上党地区较早的完全中学。因办学业绩突出。分别于1962年和1979年两次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长治市首批示范高中。

建校63年来,历代沁中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我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626人,教职工198人,专任教师138人。校园占地面积65268平方米,生均24.9平方米;建筑面积33400平方米,生均12.72平方米;绿化面积4184.8平方米,生均1.59平方米,硬化路面13320平方米。现在我校是“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新课程试验先进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教科研先进学校”、“山西省先进家长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契机,创新办学理念,大力构建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办学特色之路。被社会各界广为认可,并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长治日报》、《老区促进报》、山西电视台、长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我校的办学业绩,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二、创新办学理念

2004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紧跟时展步伐。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响亮的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培养目标。形成和完善了“以人为本、成才成功,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人本”意识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作为办学的最终归宿。积极创设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环境,打造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人生价值的优质平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提供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彰显其个性特长,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致力培养“修身、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和“诚信、善思、探究、笃行”的学风,走出了一条“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之路。

三、构建育人环境

沁县中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周边自然条件优越的中学相比,在基础建设方面出现了明显差距。为使沁县中学健康发展,办学思想得到全面实施,我校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构建育人平台,创设发展环境。学校专门成立了创建示范高中领导组,积极奔走,多方协调。县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鼎力支持,采取了很多措施,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倾斜。为学校健康发展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2004年,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可容纳1600人的学生公寓和可供800人同时就餐的多功能餐厅。极大的缓解了学生住宿难和吃饭难状况。在教学上,新增加三个实验室,配制2套多媒体设备,建起1个电子备课室,开设课件制作室,开辟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构建了主干10兆校园宽带网。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络终端通达各办公场所和所有教室、以及教工宿舍寝室。学校还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增挂名人名画,张贴励志格言,移植松柏大树、栽种四季花草,树立标牌标语,装饰寓意景点。形成集知识、艺术、教育为一体的人文环境。使墙壁能言,标牌说话,场所载道,音像怡情。校园处处成为“课堂”。广大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无形之中,受到精神熏陶和品格升华。

四、强化队伍建设由于地域位置、高中扩招、经济待遇等客观因素影响,队伍建设成为我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认识到,只抓好常规教学、远不能解决眼前困难,只有创新思路、超常运作,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效,促进学校发展,保证办学理念的贯彻执行。

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寻求政策支持,多方招聘教师。

为了尽快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与政府多个部门协调,寻求政策支持。与此同时,派人到省内外各师范院校进行选聘,对有经验的退休教师进行返聘,对教学确有独到见解的进行高薪招聘。经过大量努力,从2004--2006三年时间中,就补充教师30多名,并且全部入编。极大的缓解了教师短缺难题。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2、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为使教师能安心教坛,投身教育,致力教学,处处为学生着想,我校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标准,明确沁县中学教师形象要求,对教师的考核注重德行情操。主要做法有:一、招聘新教师重视考查品行道德,要求新任教师,签订含有师德合同。二、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师德师风、廉洁从教”学习教育活动,制订了《教师文明从教十不准》,组织观看《公仆》、《道德模范》等电影电视片。三、评选“优秀教师”,开展“学生在我心中”、“我爱教师这一行”等主题活动。通过以上措施,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树立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辱观。有效地促进了沁县中学教师“五种形象”的形成。即知识渊博、业务过硬的学者形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师德形象。着装整洁、举止端庄的师表形象。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师范形象。文明上进、务实求新的沁中人形象。

3、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校园。每个处室都订有数目不等的报纸、杂志,图书馆、阅览室、备课室全天候开放。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并写出详细(本的心得体会;每位教师要有一个日记本,放在手头上,把自己的思想火花,瞬时顿悟,疑难困惑等及时记录下来。随时翻阅,不断反思,集聚论文素材;不定时组织集体学习。通过有效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理论水平和文学水平都有明显提高。《沁中周报》教学版和《沁中教研》杂志,稿件源源不断且质量上乘。

4、强化制度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学校制订和完善了《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职称量化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考核方案》等制度,给每一位教师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公平的成长平台,尽力排除人为因素影响,让教师有位须有为,有为必有位,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尤其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状态,让教师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奋发有为。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激发他们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高三毕业班始终由老教师把持的局面。使广大青年教师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勇猛的干劲。

5、狠抓过程质量,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为教师创设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为专业成长铺平道路,激励他们快速成长。我们采取了阶挮战略,由高往低,分层实施,同争共进。第一、实施“名师战略”,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名教师。具体措施为:一、对现有骨干教师制定培养目标、培训措施、考核细则、形成一整套培训体系,使他们快速成长。二、通过课题研究,使骨干教师在承担重任过程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三、通过师带徒、徒促师,示范课等形式,展示成功经验,激励自我奋斗。同时,要求这些教师达到或基本达到三种能力:即独立科研能力、教研实验能力、教法学法改革能力。上好三种课型:即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做到三个好:即每学期写一份精品教案、命一份好题、写一篇好论文。第二、通过“淬火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年上路,三年站稳,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1369培养规划。迫使他们自我加压,勇往直前。二、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推进“过关课,达标课,优质课,创新课”的发展路子,使得他们经常具有责任感和危机感。三、开展传帮带、结对子,进行普通话、“二笔”字、教学设计等基本功展示,形成公平竞争,良性循环局面。第三、开展“以研促教”,推动教师整体提高。一、开展课题研究,近三年,我校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参与教师100余人次,部分课题已经结题。其中《话题作文特点及其写作思路》、《实现历史教学和谐发展的几种途径》、《自主、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差别》、《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提高应用能力的途径研究》、《创建动感课堂,提高教学实效研究》已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超前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建立与应用》也准备送审。二、每组每周半天集中教研活动。利用充足时间展开大型讨论研究,有效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课跨三课、一课六环节》,《一课三备、三讲三议》的教研模式,就是在教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三、利用《沁中教研》这一平台,推动教师交流展示。从2004年起由教研室创办的每月一期《沁中教研》。就以“传播先进理念,引领教学改革,启迪教师智慧,激发教育创新,搭建交流平台,展示教研实迹”,深得教师喜爱。成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喉舌和学术园地,为教师提供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现的重要场所。第四、采取“以生促师”,加快教师自身发展和成长。一、通过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促使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二、通过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拓展教师眼界,开阔教师视野,增长教师知识。三、通过师生同堂考试,激发教师自觉主动学习。

6、实施知识引领,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外科措施。一、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近年来,我校每学期都要聘请一至二名教育专家,开设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堂艺术等各类讲座,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二、每学期都要派部分教师,去省内外兄弟学校,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参加高考研讨会和备考命题研讨会,参加各种骨干教师培训和技能培训。三、支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每年为每个教师拿出60元,支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四、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学校规定在外进修的教师,学费全部报销外,还要报销部分车费和伙食费。现在在外进修的教师就有8人,学校已有研究生学历7人,硕士生2人。

7、重视实践锻炼,有效提高技能。

学校对教师进行实践检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锻炼他们课堂驾驭能力。主要采取了:一、每年学校都要选派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和对口支援。采取轮流办法,为教师提供平等机会。每一位教师则自我强化,努力打造,力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兄弟学校。二、强责任、压担子。学校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要求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各自优势,把编写任务分配给教师。教师则在调查、访谈、查询等基础上进行编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现在已完成定稿的有学科类、常识类、特色类、实用技能类等校本教材三十多种,各种讲座稿近百个。基本覆盖全部教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已形成一种协作进取、勤奋创新的团队精神,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和机制,成就自己,成就学生,进而推动学校快速发展。近三年,我校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或发表的论文案例近百篇,现有省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名,有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2名。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12人。有省级教研员1人、市级教研员2人。五、推进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基于此,我校把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价值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狠抓素质教育过程中,始终围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成才成功,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构建了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思想品德优、学业成绩优为方向,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同时具有音、体、美一种特长、一种劳动技能和基本的社交能力的“2243”素质教育模式。

具体做法:

1、加强德育管理,提升思想素质。

第一、学校结合贯彻中央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以及《中学德育大纲》,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完善了“一会四线”德育管理网络。即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政领导、群团干部、优秀班主任、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委员会。由党团组织、学生会、政治教师组成的思想品德教育线;教研组、学科教师组成的学科渗透教育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组成的管理教育线;学校、家长、社会组成的三位一体教育线。形成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手段的协调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的协调统一,教学一线与后勤服务的协调统一,教育课程与教育环境的协调统一,逐步完善了新的德育内容。第二、利用升旗仪式、班团活动、班会等时间以及切合时事的临时安排,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由校团委组织的就有:“弘扬长征精神诗朗诵”、“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征文”、“校史知识竞赛”“成人宣誓仪式”等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和“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八荣八耻演讲”等诚信系列教育活动,以及开展“节约一张纸”、“守卫绿色垃圾箱”等保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帮贫济困”、“走进社区”等爱心与责任系列教育活动。使德育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教育、管理、实践一体化”德育模式,开创了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且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粗、散的特点较为明显。学校从行为习惯教育入手,开展“文明养成”系列教育活动。一、新生进校,进行为期十天的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从言行举止着手,循序渐近。聘请窗口单位的公关人员讲解“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聘请司法人员讲解法律常识。使学生在自我矫正、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中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二、政教处和团委会,利用专题讲座、班会课、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使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诚信做人。并适时开展“热心送给同学、孝心献给父母、爱心奉献社会”的系列活动。三、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让学生体验文明与劳动带来的快乐,激励他们崇尚先进,贴近文明,热爱劳动。四、学生人手一本《文明养成手册》。随时带在身上,自律自励。并通过教职工全员管理,使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规范自己。五、学校结合当前形势,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报、学生座谈等方式,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逐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的精神风貌。3、开展爱心教育,雕塑学生心灵。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一、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校周报等覆盖面大的作用,号召学生常写家书与父母交流,向孤寡老人送温暖,争做“环保卫士”等,着力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二、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社会意识。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了。也更加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和帮贫济困等活动。我校残疾学生张强,高中三年,1000多个日子,除上下学由父母接送外,其余学校生活,都是由同学们背着完成的。2004年9月,我校高三学生朱琳,因车祸生命垂危,师生积极行动,仅三天时间,就捐款30000多元,校长、书记亲自到太原看望,由此引发了全省和省报记者的大规模“救助朱琳献爱心”捐款大行动。2005年,张浩同学不幸身患白血病,我校师生一天就捐款8000多元。仅2004--2006三年时间,我校师生就为残疾人、受灾地区、困难学生和患病家庭、老区建设等捐款累计达10余万元,衣服千余件、图书2000余册。

4、实施生涯教育,培养坚强意志。

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沁县深厚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一、带领学生参观“决死纵队在沁县”、“新华日报社旧址”、“校史展览馆”等,利用先辈们舍生取义、追求真理的精神去熏陶学生,用顽强精神和成功经历去激励学生;二、用近年从高校毕业和回到农村后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哥哥、大姐姐回校作报告等去鼓舞学生,鞭策学生。三、开展挫折教育,通过军事训练,徒步40多里参观太行八路军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经受意志磨炼。四、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辟了心里信箱、配备了心理教师,高一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开展活动,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矫正不良行为。5、开展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得到赏识是一个人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学校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用不同的价值标准,去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一、学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平台,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如学生会成员推选、校园广播站组建、组稿、播音,文学社运作、出版社刊,和编辑从92年创办的《沁县中学》周报文艺版等,这些均由学生自主策划操作。二、学校纪律卫生、两操活动、文艺演出、打水就餐、走进社区等,都是学生会生活部、体育部、文艺部、社团部各个部负责。进行或协助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评比公示。三、优秀干部、三好学生、学习之星的评选,都由学生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四、政教处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互帮互助、劳动积极、拾金不昧等优秀事迹,大力宣传,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五、学生社团数量多,活动内容丰富,学校热情鼓励,教师积极指导,提高了活动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年“五.二四”校庆,元旦、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摄影展、趣味赛、小制作等。尤其是一些趣味比赛,别开生面,富有情趣,刺激思维,挑战创新。这些都对同学们树立信心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多姿多彩的各种活动,内涵丰富的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素质,挖掘了学生潜力,张扬了学生个性,开阔了学生视野。从2004-2006三年时间,我校就有12名同学被授予和评为省“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24名同学被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表彰。400多名团员、青年被团县委、县教育局、校团委表彰奖励。800多名青年学生加入共青团组织,100多名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7名同学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校还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信息平台等中介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教育体系,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全校师生犯罪率为零,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是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先进家长学校,今年我校又向“山西省文明和谐校园”冲刺。此项工作受到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并寄予殷切厚望。

六、熔铸特色品牌

我校地处贫困县,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每年升入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就是百分之六十左右。相当一部分要回到农村。

他们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是难以发展的。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总结规律,发扬传统,创新思维,不断实践,形成了“为高校培养

合格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

具体做法是:

1、学习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

为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我校结合地域实际,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重视成才成功教育。在狠抓基础教育的同时,引进

职业教育,使所有学生各有所学,各尽所能,各有所得。首先、组织教师开发适合学生掌握应用的校本课程。现已开发出的有:《优

选法和统筹法》、《沼气》、《肥料》、《沁州黄种植》、《苗木繁育》、《食用菌栽培》、《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摄影

知识》、《室内电路安装》、《发酵食品的制作流程》等实用技能性校本教材,《现代应用文》、《务工常识》、《常见病和意外伤

害预防及处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化学知识》、《学生礼仪》、《对联的编写与欣赏》等常识性校本教材,《英语

学法探究》、《美术班素描基础教程》、《体育传统项目课程》、《心理学教程》、《思想道德千字文》等学科性校本教材,《沁县地

理》、《沁县人民革命斗争史》、《沁县近代著名人物》、《沁县方言、普通话对照读本》、《沁县古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三

十余种以及各种实用性技能的讲座稿100多个。其次、积极实施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理性知识。把校本课程实施纳入课程计划,有专门

教师讲授,我们还聘请了石耀武、秦永德、马国强等多名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技能知识。现已有17种校本课程进行实施,涉及专

兼职教师90多人。这些具有地方和学科特色的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颇受家长和社会的亲睐。

2、加强实践锻炼掌握发展本领

社会实践、综合锻炼是我校的一大亮点,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实践活动更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我们先后与沁州黄开发公司、沁县渔业集团、唯思可达饮料公司、沁县汽修厂、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决死纵队纪念馆、新农村推进示范村后沟村签约,设立我校教育基地。利用走出去、请进来,到实验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邀请技术人员讲座。使学生初步认识并能掌握基本技能。我们邀请沁州黄开发化司经理石耀武、渔业公司经理秦永德等来校作沁州黄种植和淡水养鱼技术,学生拍手叫好。二、开展综合类研究性学习,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使每年有近2000余人次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学生王洋斐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查询资料,用翔实的材料写成《纯天然含锶、硒、碳、钙、镁、锌矿泉水对生命健康与寿命的影响》的论文,夺得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经过老师指导,学生们撰写的调查报告《村村通--公路损毁情况调查》,受到了县交通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沁县农村教师现状调查》报告,也颇有一定价值和深度。三、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校内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并撰写实践报告。

3、狠抓特长教育人人成才成功

近年来,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和谐发展和终生幸福。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参与意识、审美意识,开展了特长教育,充实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一、我校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成立了音、体、美特长训练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他们奠定了幸福基础。2004年,美术特长班52人,参加高考专业测试,48人取得了合格证,14人被本科录取。2005年,73人参加高考专业测试,67人合格,大学本科录取34人。2006年,63人测试全部合格,大学本科录取30人。2007年,57人参加专业测试,全部合格。体育特长生,2004年,参加训练的67人,高考专业测试全部合格,本科录取53人。2005年,参加训练的38

人,专业测试全部合格,本科录取14人。2006年,31人训练,30人测试合格,本科录取15人。有多名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吕盛同学被山西大学提前特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2004年,12人参加培训,专业通考有6人达到本科线,最后有8人被本科录取。2005年,参加培训的15人,有10人取得了合格证,被大学本科录取8人。2006年,18人参加培训,17人取得了合格证,被大学本科录取10人。二、开设学科特长生培训。对学科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度培训。我校开设了作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讲算机等学科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高三毕业学生杨戈、李锐,在参加高考中均以147分的数学成绩分获全省文、理单科第一,分别被科技大学录取。从2004到2006三年时间,我校张浩、闫文斌、王镇、姚晋宝、王星、田昕等数十人在参加省市奥林匹克赛和全国联赛中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柴君同学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提高组初赛中,以上党第一人身份进军决赛。对这些参加培训的同学,除了进入大学外,其余都被职大录取。

通过全方位的开发与应用,使学生既能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又有专业的基本技能。走上社会就能进入角色,站住脚、开好步。学校每年都进行跟踪调查,获取信息,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方式。多少年来,我校毕业生不管是升入高校、还是踏入社会,都凭着自身素质,摸爬滚打,成为各个行业的顶梁柱和领头人。单说落地式人才就有:沁县志良建筑公司经理、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李志良,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赵文平,跃进食品厂厂长段跃进,后沟河鸭养殖场场长杜永强,晋祥印刷厂厂长王晋祥,檀山皇小米开发公司兼技术员张建峰,渔业集团经理秦永德,漫水矿泉水厂厂长安广益,北马服村养殖场场长王磊等,他们就是迈入社会不同时期的缩影,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领头人。由于我校特色鲜明,工作成效显著,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进而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实践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持之以恒的素持教育,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作为一所地处贫困县的中学,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但教学质量却连年攀升。2004年高考达线率为44.11%、2005年达线率为44.31%、2006年达线率为55.13%,今年二本达线252人,600分以上12人,刘晶同学以664分位居长治市第六。近三年学生在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全国作文大赛中屡获殊荣。安璐、时哲敏同学,2005年以出类拔萃的文采获得作文大赛特等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颁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坚守贫困县这块教育阵地,走过了63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现在,党中央正奏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旋律,作为一所依托农村、服务社会的高级中学,我们定当肩负起“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技能教育”的历

史使命。我们坚信,通过评审,将会更加了解我们的优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有效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有效促进办学思想的完

善,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三天后,沁县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将牢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嘱咐和重托。团结一心,勤奋耕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把沁县中学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级中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