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21 08:30:38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研究

1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应然目标与任务

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基于专题教学鲜明的问题意识、模块化内容、针对性方法等特点优势,应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立德树人、正本清源、筑牢信念、鲜明旗帜的目标导向,围绕专题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学生民族意识、团结意识、担当意识,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这一历史重任。

1.1立德树人,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是需要教化的,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人格,即立德树人。但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不可传授性、后天习得性[2]的特点,因而个体需在后天实践中逐渐形成道德认知,通过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持久稳定的道德行为。专题教学作为思政课授课的创新方式,自身就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属性和目标。就其属性而言,思政课本质在于“育”,这种“育”主要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即通过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育人实效,使教育对象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等。思政课专题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这一属性不容置喙。就其目标而言,思政课专题教学重在答疑释惑,因此要做好价值引领。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人民具有众志成城、意志团结的特点,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讲清、讲明、讲好,回答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思政课专题教学的重要目标。专题教学应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置在问题上,教师集体备课时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分类分析,授课过程中采用问题链式教学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答疑释惑,引发情感共鸣和理论认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责任担当意识。通过专题教学凝练问题,回答难题,解疑释惑,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即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规范(立德),让学生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人)。

1.2正本清源,讲实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

我国每一段革命、改革与建设历史都是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教材。2021年4月20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四史”教育设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要求高校思政课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把党史讲真、讲透、讲实。特别是运用专题教学优势,把百年党史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转化为学生受用的素质教育内容。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是由5门课程构成的统一体,课程教学在不同学期,其教学内容又交叉汇集,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专题教学在集体备课时必须充分聚焦各门课程的重难点问题,以“融合—分散—再融合”的逻辑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重新组合为较为集中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一专题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应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出发点,分析各个时期党的领导下的国际形势、国内环境等,凸显党的领导能力,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使课程教学具有说服力。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则侧重于从时间维度讲清历史,使学生厘清党史脉络,明确党在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及确立路线的历史原因,客观看待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政课专题教学就是要讲实百年党史中的具体人物,使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讲清百年党史中的具体事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讲好百年党史中的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其民族认同感。在思想引导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从而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把百年党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动教材,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1.3筑牢信念,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思政课专题教学是固本培元的工程,培养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新人,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阐释现实问题。(1)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学理性和思想性是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鲜明特点,专题教学在专题设计和讲授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名言、建设观点、思想理论,确保思政课授课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用理论凝聚人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说服教育对象。(2)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教学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按教材章节系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以理服人仍是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核心宗旨,目的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越辩越明。专题教学要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学生明晰理论背后的逻辑,用正确道理构建真理与现实的沟通桥梁,并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在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生命力的同时,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4鲜明旗帜,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思想体系,要与时俱进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中华大地从不缺鲜活的、生动的好故事,关键在于如何阐释。思政课是党与国家意志体现和表达的载体,开展专题教学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作用,培养一代又一代坚持党的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之才。因此,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我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国情,社会主义教育必须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个属于自己的道路需要发挥思政课的“喉舌”作用,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就课程建设微观层面而言,专题教学应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发展事业,制定专题设计指南。同时,专题教学也应把握国际形势,看清、辨清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彰显我国影响力,并加强专题策划,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善设、准设、精设专题,主动设置体现党治国理政方略、中国主流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优势的专题,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思政课专题教学向学生讲好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阐释中国道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发挥专题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聚力作用。

2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然现状与问题

自2015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通知下发后,专题教学逐渐成为思政课改革建设的创新路径,当前专题教学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我们也应看到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然现状,在专题设计、讲授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正视问题方能加强改进,这不仅关乎高校课程体系和思政教育工作建设,更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1思政课专题设计缺乏科学性

思政课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课程,开展专题化教学必须使专题教学内容因时而动、因势而新。《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是思政课专题教学的重要遵循,也对如何“专题化”提出了具体要求。计划指出,高校开展专题教学要凝练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然而,当前思政课专题教学虽有序推进,但教学内容设计却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1)专题设置繁杂重复。专题教学采用“教育者专长”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期发挥教师特长,达到深耕细作的教学效果。但部分教师往往从自己研究方向出发,在专题设计时只涉及自己熟悉的领域和问题,甚至设计专题的脱离实际。(2)专题设计问题意识不强。专题教学应紧跟时展,紧贴学生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与难题。在当前的专题教学中,部分专题设计较为陈旧俗套,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专题。当前“00后”大学生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知识面广,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专题设计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涉及内容的来源和原因,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3]。思政课是兼具学理性和思想性的课程体系,必须增强教师专题设置的能力与水平,强化理论阐释力和解释力。

2.2专题化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4]。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当前思政课专题教学虽从形式上确定了“专题化”,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学术话语生涩难懂,专题教学应具备问题意识,从社会实际出发寻找可以解释现实问题的逻辑依据和有力事实,但专题教学未能创新话语传播方式,教师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平易朴实、生动形象话语的能力不足。这便不能最大限度地聚焦问题,因此可通过问题链式教学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予以理论阐释。此外,专题教学未紧跟网络发展速度,虽积极利用了“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客户端),但其融合度不高,思政课互联网传播效能未能得到及时发挥。个别教师对互联网传播规律及媒体运行规律认识不足,思想引导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便导致思政课专题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阻碍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应积极探索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创新路径,发挥专题教学在聚焦问题和凝练问题方面的效能。

2.3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尚待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支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与育人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这支育人队伍,其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政课教学改革自然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实施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意味着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和转型,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特别是在教学对象出现变化后,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当前,思政课教学对象主要是“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不仅是网络上活跃的用户,更是网络“驾驭者”,集中表现为“网生代”是“不被传播”的一代,他们会主动利用网络寻找自身所需信息,学习方式也从被动受教转变为主动获取,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学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按图索骥”式方法开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需求,甚至教师还未授课学生就已经了解了课程内容,出现了对思政课无感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思政课的“三进”工作滞顿,“进教材”“进课堂”较容易,“进头脑”较困难。思政课教师是给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人,这种思想引领既是对思政课教师主体地位的认同,更是对教师思想引领作用发挥的激励。专题教学只有发挥教师“教”的主动性、“引”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交互性,才能打造出学生喜闻乐见、充满兴趣的思政课,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功能。

3提升高校专题教学实效的现实路径

专题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建设的应有之意。针对专题教学实然现状,应积极探索提升专题教学实效的现实路径,使处于“应然”与“实然”状态中的专题教学尽快解决实然问题,实现应然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发挥作用。

3.1强化理论阐释,推进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素质内容转化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明特点是与时俱进,关键是如何将科学化、系统化的思想理论内化于学生头脑,外化于学生行动。这一关键就是要让思政课发挥作用,发挥其理论说服力。(1)要从学理层面把专题内容讲清、讲深、讲透,不仅要理论知识面面俱到,更要注重内容扎实,切忌泛泛而谈。专题教学应充分发挥凝练问题、聚焦理论的优势特点,对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予以理论阐释。当前对思政课专题教学无感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未能对学生抛出的问题给予有效回应,阐释力度不足,因而不能使学生形成理论认同。(2)要从话语方式层面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专题教学虽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但专题教学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生动鲜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学术话语,使用充满“烟火气”的话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将深刻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话语,推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和素质内容转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继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集高度、深度、温度、挑战度四位一体的“金课”。

3.2立足现实问题,提升思政课专题设置能力

专题设置是思政课专题教学的优势,同时也是课程设计的重难点。当前思政课专题设计存在量大不精、内容交杂等普遍问题,教师专题设置能力有待加强。提升专题设置能力必须立足现实问题,也就是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创新理论、热点问题、教育对象特点等诸多影响因素设计专题内容。(1)根据现实问题善设专题。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设置体现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专题内容,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使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及其背后的精神力量、民族力量、团结力量。(2)根据教育对象准设专题。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专题内容,着眼学生思想困惑,契合学生现实诉求,提升学生价值认同感,凸显专题设计的以人为本。(3)根据教学大纲精设专题。专题设计不在于体量而在于质量,专题教学要以教学大纲为本,在统筹现实问题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取精准化、科学化的专题内容,不仅能阐释教材规定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3.3回应学生需求,加强专题教学价值引领

思政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思政课教学对象也是具体的人,主要为“00后”大学生。WEB2.0时代(第二代互联网)下的“0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自我意识、心理状况等产生了变化,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化价值追求,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这就对专题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专题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回应学生现实诉求,做到句句有回应且回答理直气壮、掷地有声。作为青年大学生主体,“00后”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其思想意识也更易受影响。流行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00后”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思政课专题教学必须对每个专题的内容仔细审量,把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方法变为“00后”大学生答疑解惑的具体方法,用“00后”大学生听得懂并愿意听的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科学的形式和方法发挥思政课专题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和思想规律,回应学生现实困惑,才能满足“00后”大学生情感需要、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引导其抵制诸多错误思潮的渗透,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意识”及“四个自信”,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正是专题教学的优势所在。

3.4利用网络优势,创新专题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科技推动了互联网迅速发展,也为专题教学带来了优势。专题教学虽采用“专题化”方式凝练内容、组织教学,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跟紧时代步伐,利用互联网交互性、敏捷性、便利性等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运用具象化的专题教学内容,用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使其形成理论认同。同时与时俱进运用网络最新素材,杜绝抽象空洞的灌输和说教。另一方面要打造专题教学平台,科学使用“三微一端”,发挥新媒体在传播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素材中的作用,构建多元、立体的专题教学体系,增强理论、思想传播的及时性、趣味性、时效性,强化互联网在提升思政课专题教学效果中的渠道功能,使专题化和网络化成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驱动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2]戴洪晖.论道德教育的三大特征[J].湖湘论坛,2014(3):12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李晶莹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