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组织员的工作职责与职业素养

时间:2022-11-30 15:27:26

高校组织员的工作职责与职业素养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阶段,高校明确组织员的工作职责,提升组织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包括组织员在内的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组织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者,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力量。高校要站在全面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的高度,抓好组织员队伍建设,促使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组织员;职责;问题;素养

新时代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持续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始终发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地作用。组织员直接从事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党员、协调处理上下级党组织关系、指导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工作等。明确组织员的工作职责,提升高校组织员的职业素养,对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高校组织员制度发展历程

1.1组织员制度的建立

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首次提出建立组织员制度,并对组织员的条件和任务作出界定。随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会议精神选用了一批组织员,他们主要负责发展党员工作。1949年开始,基层党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党员队伍的规模迅速扩大,党对组织员的配备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历史证明,组织员制度建立初期,在党员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组部逐渐对组织员的任务和职责进行了强调和细化,推动组织员制度不断发展、巩固和完善。

1.2高校组织员制度的发展

1983年中组部对高校明确要求“建立组织员制度”,首次提出兼职组织员的概念。1990年《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再次提出组织员应发挥的作用。发展任务较重的高校不仅按照要求设置组织员岗位,而且开始有意识的选拔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专职组织员[1]。至此,高校组织员队伍以专兼结合的形式存在,学校党委设置专职组织员,二级学院则以兼职组织员为主。2005年,中组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又进一步提高对高校组织员队伍的要求,明确建制为党委的院系党组织应配备专职组织员,而且应保证至少配备1名。但是多数高校由于编制受限,组织员基本上还是以兼职为主要形式。

1.3高校专职组织员制度的提出与发展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党内制度,对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中组部、、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发展的程序纪律、教育培养等提出更具体的要求,进一步促进高校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工作。2017年教育部首次提出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要求高校院系党组织必须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2018年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再次明确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求,按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组织员,且保证每个院系均配备专职组织员,工作职责为专心专责抓好党建工作[2],明确高校组织员的双重身份、职级和职务“双线晋升”政策。组织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者,是推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组织员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不断发展、巩固、完善起来。

2新时代高校组织员的岗位职责

根据各类高校的特点,明晰各级组织员的岗位职责,明确日常分工,划定工作界限,有利于提高组织员的履职实效和能力。

2.1专职组织员和兼职组织员

专职组织员是在学校党委、院系组织领导下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目前来看,校级专职组织员设置一般是副处级以上,院系级普遍以科级进行设置。兼职组织员是学校党委组织部门根据院系党员发展工作需要聘任的兼职党务干部,通常由党支部书记、热心党务工作的辅导员担任。随着高校党建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组织员的岗位职责除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以外,还要负责协助党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建研究、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等,其工作职责不断丰富。根据《组织员工作手册》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高校组织员的工作职责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发展党员

发展党员工作政策性很强,组织员要成为发展党员工作的把关人。要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党员发展计划,严格执行发展工作的五个环节和二十五个步骤,严审入党材料;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严肃开展政治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发展对象,继续培养和考察,接收考察合格的发展对象加入党组织,抓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及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处理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2.1.2党员教育

建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化机制,有效利用两级党校培训载体,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领导干部等学习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和分析党员思想状况,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2.1.3党员管理

一是指导基层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和组织力,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强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做好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规范党员党籍管理、党员信息库的维护、党内统计工作,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做好党内评选表彰工作。

2.1.4联系服务

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倾听群众反映的意见,体察群众面临的困境,认真对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群众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做好党内帮扶工作,及时解决师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1.5党建研究

结合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基层党建调查工作,发现高校党组织管理、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1.6党组织交办的其他党建工作

兼职组织员主要协助专职组织员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谈心谈话;党员教育工作中的讲党课;党员管理工作中的党费收缴、党员信息库维护等;开展党建理论研究;以及党组织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2.2校级专职组织员和院系专职组织员

学校党委专职组织员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发展党员计划,指导和监督下级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包括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资格审核,预备党员的接收、培养和考察;参与党员的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党委党校的教育培训,指导基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监督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党建工作督查;做好党费上缴、公示,审批党组织关系转接,监督党籍管理等日常工作。院系专职组织员则主要负责制定并实施党员发展计划,具体做好党员发展各项工作,包括入党申请人的谈话、入党积极分子的备案、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收等各个环节,以及全部入党材料的整理归档;完善二级党校制度,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规范指导各党支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费全员足额收缴,做好新发展党员信息维护,毕业生党员、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等具体工作;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师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3高校组织员履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1宏观层面

3.1.1岗位设置落实不到位

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但是受编制数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高校对专职组织员的岗位设置还不够到位,主要是院系专职组织员的配备仍有缺口,相关工作主要由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秘书或年轻党员教师等兼任。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申请入党的学生数量也持续攀升,吸纳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保证新时代党员发展的质量是不可忽视的现实任务。受到全球化思潮的冲击,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较弱等现实,导致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因此,仅依靠校级专职组织员和院系的兼职组织员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3.1.2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

虽然大部分高校制定了组织员队伍实施意见,但没有配套组织员管理细则,而且对组织员的工作职责和岗位界定不清晰,日常管理不规范。一方面,党员发展是组织员的主要职责。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党员发展数量倍级增加,党员发展工作的任务更重,导致专职组织员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完成发展党员的数量、规范发展党员材料,而忽略了对发展党员素质的总体把控,以及发展后的跟踪教育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专职组织员不仅承担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部分职责,如主持理论研讨、党员大会等。

3.2微观层面

3.2.1工作经验不足

自2017年首次提出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必须配备专职组织员,标志着我国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开始进入专职化。但是,由于早前高校专职组织员配备严重不足,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组织员人才紧缺,高校面向社会招聘效果缓慢。目前,各高校配备的专职组织员大多数由学生辅导员、年轻党员教师或学院秘书兼任,专业背景是思政或党建相关专业的较少,党务工作经验不足。而且多数组织员兼任大量的其他事务性工作,专心投入组织员工作的精力和时间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新要求。

3.2.2职业能力匹配不足

高校专职组织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要及时跟进学习时事政策和党建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党务工作要求,具备较高的处理问题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缺乏针对专职组织员的长效化培养机制,对组织员的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多数以党务工作者集中培训或者党建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主要是对新的党建理论成果、文件政策的解读,很少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分类培训,例如对新聘任的专职组织员增加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训;对缺乏思政或党建专业背景的专职组织员增加理论研究能力提升的培训等。专职组织员职业能力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够,使得专职组织员难以充分发挥效用,也是高校组织员履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4高校组织员的职业素养

组织员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委发展党员工作的把关人,是教育管理党员的骨干力量,是协调上下级党组织的联络者。按照新时代组织员队伍的建设要求,结合组织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高校组织员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职业素养。

4.1政治素养

组织员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实施者,坚定的政治素养是首要条件。

(1)政治坚定。组织员是高校发展党员的把关人,是教育管理党员的骨干力量,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忠诚担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任务,自觉肩负起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使命。

4.2专业素养

(1)党建理论扎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看待问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破解难题、推动工作。

(2)业务知识精通。组织员主要职责是发展党员工作,不仅要熟悉此项工作原则要求、工作程序等,而且要熟练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包括政审材料是否合格、入党志愿书的规范填写、党员大会的具体流程等。

(3)综合素质过硬。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日活动,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开展党建相关讲座报告,讲授党课,教育培训党员,与师生开展谈心谈话,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制定党员活动方案,起草党建工作总结、撰写活动新闻报道以及各类专项工作汇报材料,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研究能力,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深入研究,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新方法、新举措,再进行有效实践、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可推广的特色工作成果。

4.3道德素养

(1)职业道德高尚。组织员承担着为党建设队伍的重任,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坚持原则,处事公平公正、为人诚实守信,在各环节工作中敢于排除不良干扰,勇于纠正和抵制错误倾向。作为思政教育队伍的同盟军,要遵纪守法,热衷党的教育事业,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素养去引领学生成长。

(2)作风品质优良。组织员作为教育管理党员的直接参与者,必须树立宗旨意识,坚持联系实际,深入师生一线,倾听师生的心声,解决面临的困难,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要保持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5提升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组织员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委应该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选聘标准、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办法等途径,解决当前组织员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效提升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水平。

(1)建立党委统筹、院系落实、多部门参与的工作责任机制。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贯彻执行上级对高校组织员制度的决策部署,做好组织员队伍的总体规划,把组织员队伍作为学校专业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的“蓄水池”,切实以高标准、严要求、重举措配齐配强组织员;院系要深入落实加强专职组织员的管理,明确专职组织员在院系的职责分工,坚持做到专人专岗专责,及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组织员集中精力到岗位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组织人事部门要协同配合,对组织员的编制配备、选聘任职、考核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组织员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2)建立专业化的选拔聘用标准。严把“入口关”,明确组织员的任职标准,按照组织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出政治素质、思想作风、专业能力、业务水平方面的选聘标准,其中政治素质应放在首位。细化选聘条件,对党龄、党务工作经验、专业学历等做出明确规定,而对校级组织员和院系组织员在党务工作经验和专业上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条件。严格选聘程序,设置岗前培训、试用期考察等环节,坚持把优秀的同志吸收到组织员队伍中。

(3)建立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岗前培训、专题业务培训、年度集中轮训、定期研讨交流、选派挂职锻炼、开展网络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员专业水平。岗前培训侧重提高新任组织员对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的理解,帮助学员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尽快顺利开展工作。选派挂职锻炼可以是按照上级要求选调优秀的组织员到职能部门短期挂职锻炼,或是学校组织部门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组织员到机关管理部门或不同院系间交流锻炼,以此帮助组织员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共同进步。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或定期研讨交流,主要是为组织员“答疑解惑”,总结交流组织工作中的有效经验,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业务能力。

(4)制定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办法。围绕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岗位实绩、工作作风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日常与年终相结合的方式,从组织员自评、群众民主测评、院(系)党组织考评和相关党政部门综合评定四个维度,制定科学化的组织员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组织员的岗位职责,从发展计划是否完成、发展程序严格规范、发展材料严谨齐全、党员教育形式创新、党员管理规范等方面,建立岗位实绩评分体系,其中发展党员作为主要工作职责,可以加大赋分权重。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职务晋级、绩效奖惩等挂钩,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树立一批组织员先进典型,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5)建立具体化的激励保障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员的工作分工,协助院系组织员与校级组织员的上下配合,与办公室秘书、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的协同配合,确保院系组织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党务专项工作上。制定职级晋升办法,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职称评聘政策,按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合理评聘专职组织员的职务(职称)。落实相关待遇保障,鼓励组织员积极承担党校党课、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设置专项选题、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组织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党建科研,搭建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组织员在职攻读党建专业学位,激发组织员履职尽责的热情,全面提升组织员队伍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季波,许乐.高校院系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J].党的建设,2020(11).

[2]吕永亮.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3]崔宝华,司睿山,曲建武.高校组织员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

作者:白冰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