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2-10-12 16:24:12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新时期我国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高校教育同样如此。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迎合时展潮流,积极探索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特征入手,分析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意义,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创新路径,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设备接收海量网络信息,其中不仅包括正面、积极的信息,还包括负面、消极的信息。尚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大学生由于无法准确分辨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而不利于其正确思想品德的培养,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无法以专业素养应对学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重视“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制订完善的思政教育方案,以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新特征

(一)思政教学对象主动性增强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单向传输知识为主,属于典型的输入型教学,在此模式中师生关系固定,学生被动接受新知,难以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形式得到极大更新,教育氛围更加活跃,教与学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1]。不仅如此,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极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学生不再囿于课堂被动学习,而是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主动搜索和学习新知,同时在信息平台担任者、传播者角色,话语权明显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提高,这对平衡和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思政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均发生极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教学的需求。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课下学习、线上教学等有效丰富了教学方法和途径,师生的可选择性更高,思政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教育平台、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的支撑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传输教学材料、回答学生疑问、加强思想引导,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

(三)思政教学素材愈发丰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政策和教学理论是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书本是教学的主要工具,知识信息更新缓慢、消息滞后、时空限制大、实践性不强,因此局限性明显,这就造成高校思政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传统思政教学的短板得到了有效填充和弥补,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海量的最新学习资源,知晓国内外最新消息,全面了解世界各国政治文化体系,教师也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和多媒体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将多样教学素材充分呈现,帮助学生更加容易且直观地学习思政知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成效。

(四)师生双方教学相长

互联网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网络交互性特征更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最新的知识和讯息,实现自我提升。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有较大差异,不仅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思考能力提出了要求,必须尊重学科严谨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同时实现课程的灵活教学、趣味教学[3]。“互联网+”背景使高校思政课程实现线上、线下两种途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外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师实施针对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教学能力及教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和创新。这一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学生可以将所学思政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融会贯通,实现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师生教学相长,实现良性互动。

二、创新“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丰富人民娱乐生活、提升生活便捷程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是对互联网表现出强依赖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且发展尚不成熟,未形成健全的监督机制,因此会造成部分不良言论及错误观念在网络环境下肆意传播,尚未形成成熟世界观的大学生会因为无法辨识信息而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极大挑战。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能够通过创新性教育帮助学生以正确观念应对互联网环境,在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这对帮助学生判断不良信息、避免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有关键作用,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促使思政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4]。当前社会及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有效性成为重点工作内容,而“互联网+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优化教育模式对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创新教学途径,师生携手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政教育权威性下降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交流和传播速度被极大提升,信息交流愈发呈现出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更便捷、更迅速且低成本地获取最新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学环境。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每天会接收爆炸式信息,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势在必行[5]。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单向传输知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思政知识也较难理解。“互联网+”的实现则能够突破课堂限制,但是与此同时思政教育的权威性也受到挑战。

(二)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

互联网具有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更是对互联网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无论是搜索资料、线上学习、休闲娱乐还是生活交流,都离不开网络。不可否认,通过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加全面的资源,便捷性极高,但是长期沉迷互联网也会使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冷漠和校园活动的抗拒,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思政课教学模式待创新

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最主要工具,虽然教材内容汇集众多名家学者的知识成果,质量得以保证,但是教材更新缓慢,案例新颖度不高[6]。另外,部分教师始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不高,“互联网+”形式化严重,造成学生无法在课程教学中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思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成为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四)师资队伍建设待加强

高校思政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优良的职业素养、高尚的情操、敏锐的社会热点洞察力、强大的世界变迁感知力,还要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和社会责任感[7]。另外,熟练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也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唯有如此,才能够通过优质教学和榜样作用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思政教学课堂。但是,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水平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要求,也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四、“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一)更新思政教学观念

高校需要认清时展趋势,了解更新教学观念对促进教学发展的关键意义,主动接受和更新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应对复杂的网络信息,正确分辨不良信息,继而展开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8]。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重视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以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状态,立体化统筹思政教育方案,优化教学模式,将互联网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实现“互联网+思政教育”常态化。

(二)构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高校在认识到更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与学生学习实际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绿色、优质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在此平台中,高校可以实时更新思政教学相关资料和时事新闻,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思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构建和学习眼界的拓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在平台中与学生的互动,真正让思政教学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桎梏,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的同时获取学生对思政教学的真实反馈,进而改进和优化教育方法,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9]。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也对高校维护教育网络平台安全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控,在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同时将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构建健康网络环境和优良网络学习风气,让学生在优质网络平台中提高政治素养。

(三)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先了解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综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思政教学质量[10]。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针对性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突出教学重难点[11];课中又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部分,综合两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自主思考,然后通过小组汇报成果,教师予以及时反馈,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其中的问题;课下在教学平台组织互联网实践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指导,不断改良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思政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能力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树立互联网思维,真正落实“互联网+思政教学”,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定期展开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思政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还包括责任意识、互联网技术使用等,帮助教师完善知识体系[12];其二,提高思政教师准入门槛,鼓励教师多参加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其三,重视教学考核,通过考核激励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为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展开提供动力。

五、结语

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新时期,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且在各行各业发挥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内在动力。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必须认清时展的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张萌萌 单位: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