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探讨

时间:2022-10-11 09:48:36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效地发挥了社会体育效应和综合功能,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帮助大众树立了良好的健康意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性和休闲性发展特征以及运营的可行性,不仅有效地促进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就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可行性以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的价值,为全民健身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运营

一、前言

一直以来,受社会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不仅缺少一定的群众基础,而且在体育场地设施的计划上也无法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基于以上现象,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发展社会体育的举措,但是由于群众参与度不高,社会体育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逐渐认识到体育健康的魅力,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提出以及全民体育运动的火热开展,在提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紧缺。[1]高等学校作为大型服务性和公益性机构,鉴于其体育场地设施的丰富性和休闲性特点,它不仅能够达到全民共享的目的,还能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资源互补,做到体育资源整合,能有效地缓解社会体育用地的紧张。因此,在全民健身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基于社会体育用地紧张的前提下进行开放,并采取社会化运营的措施,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化运营的同时,对于开放哪些体育资源、开放模式、管理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也是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就高校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相结合,针对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可行性以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的价值,为高校体育场地和社会体育的协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体育资源整合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政府对于体育设施的投入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依然面临着社会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而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公立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政府财政拨款修建的,或者说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企业或其他部门投资修建的,本质上都是我国每个公民纳税的税金,经过国家政府机构进行统筹后二次分配的结果,所以说很多社会体育设施的投入使用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校体育设施通过社会运营的形式投入使用,一方面是符合我国公共资源投入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将高校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需求有效地进行整合。[2]由于社会化运营的对象既有学校学生、教职工,也有社会居民,因此在保证体育场地资源整合时,也要体现不同人群特性的需求。此外,在开放的时间、管理的方式上要进行改善,形成完善的学校和社会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要确保群众通过合理的形式享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还能将高校闲置的体育场地利用起来,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二)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很多的体育场馆不断市场运营化,使得这些体育设施在一步步地丰富人们业余体育生活。但是相对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较低的体育消费水平,很多收费较高的体育健身场管服务却让大部分的中低收入阶层的社区居民望而却步。由于人们到高消费体育场馆健身的次数有限,这就让很多收费低廉的、甚至免费的公益性体育场地受到大众的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各级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场地也逐渐地投入到社会体育运营中来。虽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最初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服务于社区居民,不是为了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更多学校是从本校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3]但是,随着高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以及社会化运营,在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锻炼场所之余,还满足了他们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社区体育的有力发展。

(三)树立体育健身意识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越来越高,群众对于休闲体育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受到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分配限制,并不能满足大众对于体育场地的需求,但是在各级城市中很多居民都在利用如“广场舞”“健步走”等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参与到业余体育锻炼中去,在满足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化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要求。高校体育场地的设施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和田径场地不论在硬件条件上还是在场地上都能较好地满足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样的,这些体育场地对外经营收费相对来说比较低,能够满足人们参与体育消费的基本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上,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也能帮助参与的人们树立健身健康意识。

三、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可行性

(一)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群众性基础

对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化运营这一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聚集良好的群众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化运营虽然看上去造成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场地实际上都是实施免费开放的性质,这不仅给群众提供了体育锻炼的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全民共享性的特征。例如,很多高校虽然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对象包含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但也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基本都属于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人们对于社区体育锻炼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社会化顺利运营提供了可行性。

(二)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目标明确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实施社会化运营的基础上,它具有明确的目标。例如,首先是为了促进高校的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供给的均衡化,达到整合的目的;其次,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运营,并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开放资源和开放时间,达到互补的目的;最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不仅是为了扩大社会体育的传播,更是为了吸纳更多社区居民走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地促进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4]

(三)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完善

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全民健身的意识在学校尤其是高校校园中发展得越来越丰富。如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鼓励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并开设相关的减肥课程,在积极发展校园健身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多高校的田径场、篮球场以及足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成为学校的名片,更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多高校完善和丰富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为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四)政府部门的支持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于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也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体育协同发展都给出了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学校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的有效整合。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在确保实现体育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强有力地支持。例如,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扩大社区体育资源的同时,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规范和制约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并成立高校体育场地和全民体育场地使用的认证机构。有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不仅能够实现为居民扩大体育场地的目的,更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实现社会化运营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化运营管理形式单一

现阶段,高校体育场地社会化运营在管理形式上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例如,很多高校场地在按照政府相关的规定进行开放或者运营的时候,基本都是呈现出随意性的状态,缺乏专业的场地管理人员,甚至造成器材的损伤和丢失。与此同时,高校很多体育场馆在进行社会化运营的同时还像面对学生上课一样,缺乏时间管理和限制,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无法达到预期发展的效果。

(二)缺乏安全宣传引导

对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还要强调其安全性。例如,学校体育场地门口都有入场须知,很多的入场须知中会提到场地使用管理的情况,但仅仅是寥寥数语,很多人并不知晓。另外,在安全方面,其中也有禁止穿高跟等有损体育场地的鞋子入场、禁止任何车辆进入体育场地等规定,但是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许多人无视这些规定。如有许多学校的田径场上都有小孩骑着自行车、小儿车等,有的孩子甚至逆行奔跑或骑行,显然,这样的社会化运营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情况,因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学校体育场地管理制度进行宣传。

(三)社会化运营机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体育场地在实施社会化运营的时候,往往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没有明确的方案和运营机制,往往是随着其他学校或者政府的规定来运营,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组织架构上,并没有完善的目标、保障以及管理运营机制,甚至还出现一些学校由于体育场地的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一,导致在宣传上只能依靠学校人员,无法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经济效益差,达不到运营发展的效果。

五、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化运营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机制创新

基于高校体育设施管理以及社会化运营的的主体所属机构不同,借鉴发达、成熟的管理模式,采用学校部门和社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另外,在锻炼人群入场管理是监控入场人数、安全管理和锻炼效果的管理条件,虽然目前很多高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在无偿开放的体育场地入场时采用的是无需任何凭证,但也出现疏于管理导致的人为损坏,因此要加强对体育场地全民共享的入场管理。还有就是学校要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此外,还应区分无偿开放和有偿开放体育场地锻炼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强对全民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社会化运营不是简单的打开体育场地设施的大门,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全民体育锻炼效果的指导管理。

(二)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宣导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化运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涉及的安全问题。因为,一旦校外人员在校园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学校要负的责任就很难定性。很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要包含入场要求、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要求、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而且应该在部分的体育场地设施入口处粘贴入场须知,入场须知里要明确说明入场的对象、入场人员携带物品的要求(如不能携带宠物、易燃易爆物品、各种车辆等进入场地、不能穿高跟鞋进入场地等)、入场人员行为的要求(如随地吐痰、口香糖等)、爱护场地要求(攀爬体育器械等行为)等方面。针对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场地设施应该树立告示牌,上面写到“教学场地,谢绝锻炼”等类似的标语加以提醒和宣导,以此来保证高校体育场地对外运营的安全性。

六、总结

对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实施社会化运营机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安全机制、以及保障机制方面。管理机制主要是完善场地设施的管理模式和方式,以此达到有效的管理。而安全管理方面就是为了保证高校体育场地在对外运营的时候,安全有序地进行,这就需要学校要建立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纠纷的处理和预防保障机制。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场地社会的有效运营,不仅需要政府应颁布针对性较强的立法,以保障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进行有效的经费补贴,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对于社会运营的积极性,还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凤娇.协同学视角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4):115-116.

[2]黄正宪.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1):31-34.

[3]高里程.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31-34.

[4]林岚,冷超.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文化共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3):35-36.

作者:付建秀 单位: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