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优势

时间:2022-09-28 10:16:53

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优势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成中心,是高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内容延伸,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学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本文从解析信息素养的含义出发,进而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论述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突出优势,最后探讨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希望能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优势;实施途径

图书馆是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中的必要部分,它既是高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关键场所,也担负着信息资源搜集、整合利用的主体责任,同时是高校师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平台。知识与信息的高度集成是高校图书馆的显著特点,应当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让大学生实时了解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掌握信息搜集、整合等技能,并能够合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创造。为提高教育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必须首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精准施策。笔者就此对相关内容做以下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美国图书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在此基础上将其解析为“信息意识”“文化素养”和“信息技能”三项内涵。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感性,明白信息的重要性、能判断信息需求;“文化素养”指的是掌握信息知识的程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理论基础,遵守收集、使用信息的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信息技能”既获取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定义为:使用计算机及相关信息化工具,及时捕捉有用信息,正确辨别信息,并能够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涵盖从信息识别、采集、整理、分析、利用的全面素质。

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宽广。目前大学生在信息搜集方面主要利用网站平台,虽然能够获得足够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对于信息内容的质量分辨、评价,关键信息的检索、信息整合和转化利用仍存在一定不足,尤其利用专业数据库精准检索文献信息的能力意识和能力较弱。具体方面体现如下:1.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大量充斥,其中不乏一些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由于得不到足够重视而浪费。目前,在以学业为主的高校内,很多大学生埋头于专业书本,知识与技能完全依托于教材和教师,主动接受、获取外部信息的意愿不强,认知不高,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相对陈旧,与新时代的发展速度及需求背景不相适应。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大学生,但多数学生将图书馆当作休闲阅读、考试或考研复习、上网聊天等活动场所,利用图书馆搜集、查找新知识、新信息者较少。某些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较差,即便从书刊、新闻、网络平台等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也未意识到其价值,未加以搜集、跟踪和深入探知。2.信息检索和使用能力不足在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进入思想和认知误区,错把垃圾文化和粗糙信息当作资源,无法清晰辨别和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较差。一些大学生长期依靠社交网站、贴吧、博客,以及自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这些平台产生的信息无论是真实性还是价值含量都较低,甚至会对大学生产生错误引导。与之同时,对于学术类专业文献库仍有不少学生不了解,使用较少,不熟悉文献检索、查阅、下载等操作流程,获得的专业信息支持不足。3.信息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获得丰富信息、参与社会互动提供了宽广通道,有利于信息的实时传递和人际关系建立。但另一方面,开放化的网络平台鱼龙混杂,各种信息、网络言语及行为都完全暴露出来,其中一些违背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信息和行为也会对大学生带来较大影响,使其养成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法的网络习惯。当前,多数高校在信息化教学中仅重视信息化技术和操作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信息化道德、法规意识等内容教育和引导。出现诸如网络软暴力、传播或观看不健康信息,肆意侵入公共网站及系统、盗取篡改他人账号、信息资料等行为,对自身和社会都带来不良危害。4.信息获取存在心理偏差搜集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社会认知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其本职任务。然而当前,不少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主动性不高,心理偏差较大。一是对于信息搜集工作感到烦琐、麻烦,不愿意使用专业检索工具,习惯于从网页上直接搜索,一旦检索步骤增多或未获得所需信息,很多学生便会轻易放弃。二是只将文献资源库和图书馆视为临时工具,多数学生一般仅在写作毕业和课程论文时才会想起资料信息搜索,具有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三是猎奇心理较重,对奇闻逸事、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绝版或限制级书籍,以及与自身喜好相近的信息更感兴趣,对学术类文献、专业技术知识、专业职业领域等信息的关注度不高,接受意愿不强。

三、高校图书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优势

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优良的硬件基础和良好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以下优势:1.丰富的信息资源供给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收藏了各领域、各学科的大量专业书籍、历史文献资料等,也收录了本校各专业的教科研成果,同时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电子出版物盛行,高校图书馆也有着当前最新、最全的社会生活资讯,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信息需求。另外,通过不断补充、更新图书资料及文献信息,可以确保大学生获得更加新鲜、先进的知识,对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具有较大帮助。2.优良的学习环境保障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习惯、意识能力养成教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可以学生安心学习和切身感受的良好环境,使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图书馆通常处于连接学校教学与生活功能区的中间地带,不仅区位设置合理,而且馆内空间宽敞、采光及通风性良好,而且较为安静舒适;馆内除了有丰富多样的书籍材料,设有传统阅读区,还设置有电子阅读室、虚拟展览和情境体验区等,可以带给学生更深刻、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们在图书馆尽情地游览所需内容,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信息能力以及道德情操。3.专业的管理人员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内组织单元,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在队伍创建时也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人员选录时不仅有学历、政治面貌、年龄、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求具备实际工作经验、较好的职业道德水平、熟练操作信息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另外有些高校还实行竞争性岗位制,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能力考核,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队伍较为专业,结构也较为合理,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及时、更满意的服务,同时也可以指导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信息化知识。4.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推动着高校数字化、现代化、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进程。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始引入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数字文献资源库,网络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归置保管以及信息检索、图书借阅归还等工作的电子化、一体化,既可以确保工作效率,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便于大学生实时获取所需信息,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高校图书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途径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人才、环境、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优势,配合学校强化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促使大学生获得更宽广的发展前景。主要实施路径如下:1.重视文检课程教学,针对不同对象分层培养文检课是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支撑。首先,高校应重视其基础性地位,应将其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中,课程开设贯通整个大学学期,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同时,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不断革新、完善,学校教研组及专业课教师都应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及社会发展动态,围绕着培养学生实用性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革新,以此不断深化信息素质教育;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差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阶段性学习需要和个性化发展要求采取分层培养的方式。对于大一新生,需要开展好入学、入馆引导教育,组织新生参观体验校图书馆,指导他们使用信息检索工具查找资料、书籍,直观感受电子图书馆的快捷、便利,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图书馆辅助学习的意愿。与之同时,还要加强其信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使用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基础,养成较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也对图书馆不再陌生,在此应着重指导他们学习使用专业的文献检索工具,学习资源开发和转化利用等知识,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资源。针对大四学生要对其进行社会形势教育,让他们认清信息化时代背景,增强培养和提高信息化素养的紧迫性,需要在信息技术理论、基础操作应用等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与其专业课程、就业创业等内容充分结合,培养他们多渠道、精准化搜集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快速掌握信息化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还要具备开发、使用信息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或创新创造的能力。2.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栏高校应在合理利用和深度挖掘图书馆现有的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加强“虚拟馆藏”建设,也就是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检索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资源,并在校图书馆官方页面上建立超链接,各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所需、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信息搜索,以此保证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好官网,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栏,主要涉及:学校馆藏历史、最新馆藏资源内容、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新型科研成果、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进展、检索工具及操作方法、信息在线咨询服务等。建设上要注意页面内容的新鲜、健康、有益,注意版面编排的艺术性,增强大学生浏览点击的兴趣,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果。例如,北师大图书馆网站首页上开设有“用户教育”版块,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举办的各类知识讲座、培训活动以及在线使用指南等。大学生通过利用专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网络图书馆的登录、使用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在线资料查阅,实现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步,更有助于其发展。3.推行学科馆员制,搭建信息素养培养桥梁“学科馆员”指的是以图书馆为核心,设立专人作为与对口单位及学科之间进行联系和互动,搭建社会组织机构、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桥梁,以便于图书馆能够及时、全面了解不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馆藏资源搜集发现、优化信息服务形式。这种制度是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一种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学科馆员”通常是由水平较高的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担任,作为图书馆与高校、学生之间连接r纽带,其主要功能包括:调查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专业技术动向;与高校师生进行实时沟通,掌握信息需求;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宣传等。根据学科馆员所掌握的信息,指导图书馆合理采购书刊、有侧重地搜集相关信息,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更加丰富,满足高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职业发展期望、兴趣偏好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帮助学生高效利用馆藏图书及信息资源,完成自己的科研或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辨及利用能力都可以得到同步提升。4.创新教育活动形式,拓宽信息素养培养渠道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教育优势,高校图书馆应面向全体学生,灵活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文献检索工具使用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可以编写直观易懂的“网上图书馆使用说明”,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资料查询、信息获取方式转变为借助网络系统平台,使用专业工具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其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的学术讲座、交流活动以及技能大赛、科技展览等,进一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深入认识,激励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信息知识,还要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更先进、更新的信息化知识,还要具备自主创新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个人成就的关键要素。大学生作为支撑国家发展建设的未来力量,必须顺应时代形势,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因其资源丰富、设施先进、服务精细,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积极承担自身职责,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鹏.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的路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6

[2]赵兴华.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新阅读,2021

[3]李红莉.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

[4]王毅,李长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

作者: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