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如何构建

时间:2022-09-01 11:11:49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如何构建

一、引言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选聘制度不完善、培养体系不更新、考核体制不健全、职业发展不明确等。根据胜任力评价指标,做好辅导员队伍前期选聘—中期培养—后期考核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整体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本文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辅导员相关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二、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中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这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新世纪初,国内学者就开始研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早在2004年,杨继平、顾倩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提取辅导员所要具备的16项胜任力特征,认为“辅导员胜任力是指辅导员能够具备人格结构、行为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3]。随着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学者开始关注到辅导员队伍中的优秀者和一般者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胜任力方面。陈岩松(2010)则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探索辅导员胜任力,认为能力、知识、自我意象、动机以及人格特点等都属于此范畴,通过绩效区分开优秀和一般的辅导员[4];郑勇军,陈浩彬(2021)通过对38位辅导员的研究,认为辅导员胜任力结构模型包括工作能力、个性魅力、引导学生、职业态度、个人特质以及专业素养6个维度。[5]综合上述学者对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基本内涵。首先,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是辅导员个人特质和行为素质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人格特质、动机等要素;其次,胜任力可以区分辅导员工作优秀者和一般者并与绩效水平直接相关;再者,胜任力特征可量化且呈动态化,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经验总结等方式实现自我提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能够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推动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最后,高校辅导员岗位特征也会反作用于辅导员胜任力,如工作内容要求、考核评价方法等都会影响胜任力水平。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学界越来越重视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十分必要,一是有利于利用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选拔合适的优秀人才,提高辅导员能力,保证辅导员队伍平稳发展。二是能够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内容和方向,合理设置相应课程,切实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辅导员胜任力的模型构建能够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从以往工作中“零评价”的误区走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评价指标;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多位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学工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大学生、相关职能部门等,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测评辅导员工作。采用开放式问题,“请您用10-12个词概括您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素质或特征。”随后统计调查结果,将回复的词条合并且归类。选取出现次数超过2次的词条,按出现的频率进行高低排序(见表1)。最后根据冰山模型理论,综合上述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频次,归纳总结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可概括为4个维度、13个特征,由此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维度一:岗位知识。专业知识、政策理论;维度二:工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信息化能力、创新能力;维度三:个性特征。责任心、爱心、耐心;维度四:职业态度。热爱工作、职业规划、科研素养。

(一)岗位知识维度

1.专业知识。一名优秀辅导员所具备的知识广度和理论深度都是其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工作顺利开展的硬核保障。这样才能化知识为力量,从专业角度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政策理论。高校辅导员必须了解国家政策法规、校纪校规,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敏感度,关注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切入点”,将“社会大课堂”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者和领路人。

(二)工作能力维度

1.沟通表达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和主体是学生,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如学生犯错误、宿舍发生矛盾、同学间产生误会等,有效解决问题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在沟通表达中,要注意口齿清楚、条理清晰、内容紧凑、逻辑缜密、用词准确恰当、简洁明了,这样的沟通事半而功倍。此外,辅导员还要学会与同事、领导沟通,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2.学习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辅导员要时刻学习,提高自身“硬实力”,包括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等,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政治理论;要根据学生变化和社会发展更新知识结构,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保持对新鲜事物和前沿热点的好奇心;要虚心向学生学习,肯定并鼓励学生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尝试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而出,学习能力是辅导员胜任力水平提高的坚实基础。3.协调应变能力。“白+黑”“7×24,随时随地oncall”,是辅导员日常工作常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是解救辅导员的有效“利器”。辅导员应具备合理分配资源,协调各方关系,调兵遣将的能力。另外,还应知人善任,懂得培养学生干部,利用好学生干部这个桥梁。遇到危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当机立断、妥善处理,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4.信息化能力。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00后”大学生,早就畅游在互联网世界,不亦乐乎。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这更要求辅导员不得不跟上时代,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新阵地,用好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时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的时代浪潮下,作为一名辅导员,也要在工作中勇于打破常规和传统、突破僵化的思维定势,敢于推陈出新,善于另辟蹊径,尝试新方法、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创新能力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三)个性特征维度

1.责任心。高校辅导员要肩负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待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始终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秉承“学生事无小事,学生事挂心头”的工作理念,将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为了学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敢于承担工作失误。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将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根本。2.爱心。辅导员只有真心爱学生,才会全心全意为学生,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因为爱是相互的。爱学生,不论是身体有缺陷还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都能用爱治愈。爱心就像严寒里的一抹阳光,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中,打破“心墙”,融化“坚冰”。要想学生心中有爱,辅导员心中必先有爱,才能用爱去教育和治愈学生,成为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朋友,让辅导员工作散发活力和光彩。3.耐心。耐心是辅导员不断进步的阶梯。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慢慢长大,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耐心地引导学生成长,耐心地等待学生进步,耐心地帮助学生成才;也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如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甚至感情上、家庭中等各类问题,切勿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用耐心帮助他们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四)职业态度维度

1.热爱工作。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唯有热爱,方能坚守,才会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用心尽力做好辅导员工作。爱岗敬业要落实到工作中,要甘愿为学生奉献,喜欢和学生打交道,热爱工作并享受其中,才能体会到这份工作无可替代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在你疲惫不堪或想要放弃时,一句句学生对你说的话语浮现在眼前,“老师,您晚上回家注意安全!”“老师,您吃饭了吗?”“老师,长大后我想成为您这样的老师!”这些都会照亮辅导员前行的路,也是这份工作带来的荣光。2.职业规划辅导员虽然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但往往会忽视或局限辅导员的发展。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当前的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形势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职业能力的学习,主动参与职业相关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知识技能、职业态度、个人魅力。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契机,将自身职业发展与学习深造有效结合,通过提升学历和职称,做好职业规划,在坚持职业发展道路的同时,树立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理想,成为一名“专家型”辅导员。3.科研素养。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辅导员在处理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就要带着思考工作,将日常工作和科研结合起来,实现双赢。通过科学研究,能够促进辅导员不断思考,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体系;再者结合所学专业,注重理论、实践、自身专业三者结合,提高科研的时效性,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对辅导员的科研课题申报、研究、思路、成果等进行专项指导,辐射整个辅导员队伍,这样能让更多的辅导员找回自信、认真思考,鼓励辅导员在踏实做好工作的同时沉下心来搞科研,利用科研成果反哺辅导员日常工作,使学生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精细精准。

四、结语

本文以胜任力冰山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行为事件法归纳总结出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频次,并以此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包括四个维度。其中岗位知识包括2个胜任特征;工作能力包括5个胜任特征;个性特征包括3个胜任特征;职业态度包括3个特征。该模型可为高校辅导员的选聘任用、培训培养、发展晋升、考核评价等提供参考,为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卞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