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29 10:47:05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一个国家的未来看年轻一代。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重视,而大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本文致力于探讨我国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做出解决的策略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能力;社会实践;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社会未来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家发展中流动的新鲜血液,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的意义。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其走向社会,给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

如何准确地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做出认知,要先明白创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创业最明确的含义就是创立一个新的企业,而实际上,创业的含义还是比较丰富的。“创立基业”是《辞海》对其做出的解释,意指开创出新的成就,建立新的事业。而在崭新的今天,创业的概念已经不是“创建一个企业”简单的六个大字能够囊括的,“创业”包含了从开始到成功之间的所有阶段包含的一个连续性的举动,它包含着所有的阶段、所有的人事、所有的组织等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根据现今我国整体大环境下的一种重要举措。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必须要具备层次性和阶段性,做到全面且类别分明。系统的来看,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这是为了给将来的创业提前打好基础,更好地让大学生进行创业。另外,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培养也要具有针对性,大学生每个人的个人特质不同,想要创业的领域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分类别进行针对性培养,要让大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本人既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待将来,也要有面对现实的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懂得立足于现在,展望于未来。想要精确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好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认知,培养本身就是如何引领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创业相关知识的传授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及意识。可以通过外在的条件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现实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创业者可以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这是一种共同胜利的局面。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做到专注的培养。如今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各大高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还是开设相关创业课程让大学生和其他课程一样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有一部分会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讲座,这个讲座很多时候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很难做到对大学生真正的有效指导。最后还会举办相关创业大赛等等,但是参加大赛的大学生除了极个别以外,大部分都只是参加比赛,而未融入比赛,只是简单的做了份企划书,而无实际考察和现实探索,甚至于连创业内容都未完全明白。这些措施虽然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培养,也能在大学生的群体当中对创业起到宣传的作用,但是这种较为广泛而浅尝辄止的方式并不能真正的指导好大学生的创业。每个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方向、在创业方面的能力大小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在创业这个长久性的过程中,笼统的基础创业知识教育很难对每个人起到指导的作用,所以需要针对性的对于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和条件进行的目的性的培养。但是,高校的人数众多,大部分教师也不具备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条件,高校中主要从事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员本身就不多,难以做到每个创业人员都有教师亲自辅导的情况,所以,要做到针对性的培养是很难的。大学生的学校类别、学历层次、兴趣专业等等各不相同,这种复杂交错的特征本身就注定了很难形成针对性很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系统。(二)难以将学习到的创业知识内化。校园中的众多创业活动多是对虚拟创业的企划案,而且撰写也多是根据教师的教授或者查阅资料,内容多是一些经营活动或者相关的社会实践。对于创业的学习多是讲究一些书面性的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对创业产生一个概念性的认知,而不是涉及到具体的实践。这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创新创业的重要特质———创造,反而过多地将关于创业的知识死板化,将创业架构成了一个模板,整个创业活动成了单纯的填充模板,真正局限了大学生的思维扩散,掩盖了创业这个词的内涵,也丢失了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举办的初衷。大学生的创业本身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知识并不难,但是让他们理解创业的内涵,掌握创业的客观规律,进行重新架构创业的认知并付诸于实践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虽然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但是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大学生的一个标准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缺乏一个可以实践的成熟理论作为参考。而且,我国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其他方面的教师代为指导的,真正的创业指导岗位还没有设计出来,所以,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有的创业能力培养教师本身可能也没有经历过创业,只是专修过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已。另外,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太过深刻,导致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学习并不关注,没有创业的相关意识。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东西难以启发兴趣,更多的是关注眼前的学习任务。此外,我国的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相关内容的途径上太过单调,基本上就是课堂上或者讲座上进行的理论知识,或者一些对于真正的创业涉及不深的比赛等等。这些形式所教授的创业相关知识都太多扁平形式化,对于真正的创业帮助并不大。(三)校内的创业培训很难和社会接轨。国家未来的经济想要快速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势在必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关系着社会的未来,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需要和社会接轨的,社会才是真正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高低的场所。对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创业成功,所以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社会的环境为前提,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其实对于高校来说,专门设立一门课程来建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难度并不大,这样大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终究是“关门造车”。可能在学校内部,对于创业的各种理论应用都可以得心应手,当到了社会上却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所学到的知识理论不能很好地和社会对接。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庞大群体,但是校园的内部教育却是长久如一的,课堂的内容难以做到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所学习到的东西其实在社会上已经被淘汰或者随处可见已经普及了的问题。另外,教师队伍中对于创业具有心得体会的也只是占较少的一部分,教师中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对创业的个人理解方面,这样的教授也只是做到形式上,而非真正的让创业与现实接轨,让创业的大学生适应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实现大学生的分类培养。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划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点,可能是外貌、兴趣爱好、体质好坏、独特天赋、性格特质等等一系列中的一方面或者多方面,分类则是为了更好地划分出各自擅长或者适合领域版图,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根据科学设定的一些标准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的创业天赋区分出来,从而进行因材施教,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创业天赋,这对教育水平是一个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教育的方法,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内在维度。学生所具有的创业意识,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心理稳定程度、抗压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等内在的品质,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学生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创业方向。二是了解学生所有的创业技能。例如,对所要创业领域的了解和调查程度,本身是否参加过相关活动、拥有的创业理论知识深浅、对于创业案例的了解程度、创业可能遭遇到的风险等。(二)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大学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国情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教学理念模式。这就说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再也不是小众的对创业人员来说的难题,而是一种面向广大大学生的重大需要,它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全新发展和创新。高校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大学生的就业上面,应该做到就业和创业人才统一的全面培养。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变化而设计相应的培养内容。四年的大学时光,大学生的成长是迅速的,根据其每个阶段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才能使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人共同成长。(三)在高校和社会之间搭建需求对接平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在社会上应用于实际,创业成功实现对就业的拉动倍增效应。所以,在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阶段很有必要实现与有需求的社会相关领域对接。将社会和大学生的学习对接,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应用,积极引进社会各界相关方面的成功人士或者专家成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指导者,这是不可忽视且具有实践经历的强有力教育资源。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将创业付诸于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磨炼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是我国在如今的阶段需要的人才最需要具有的品质,它保障着我国发展的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忽视。各大高校要对于现阶段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高校情况、大学生层次的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更好地为我国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2~44

[2]沈崇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华少年,2017,19

[3]沈云彩.浅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及面临瓶颈问题[J].科教文汇,2015,3:186~187

[4]程思洋,聂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因素分析[J].科学时代,2012,23:1~2

[5]林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赤子,2018,10:104

[6]曹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248

[7]刘莉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商业文化,2021,1

[8]张爽,苏醒.新时代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

[9]杨赫然,孙兴伟,张幼军,潘飞,赵文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风,2021,4

[10]杨皓,方宇,刘新田,王孝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轻工科技,2021,6

[11]王娜.中国科技创新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历史经验[J].云南社会科学,2019,9

作者:王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