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农科类学生创业教育路径

时间:2022-08-26 10:41:20

高职院校农科类学生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对目前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调查,梳理目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现行途径,分析存在的不足,找出应对策略。并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各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专创融合;农科类;创业教育

2015年以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高职院校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前,国内对高职院校农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只注重农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本研究对目前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提出互联网时代农科类学生专创融合教育路径,以方便高职院校各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

1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现状调研

1.1学农不爱农,专业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薪资低

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为例,海洋生物与食品系专业2017年~2020三年的平均专业对口率为69.07%、63.88%、59.67%,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考生以第二志愿调剂到该系的某个专业。可见,农科类专业并非大部分学生的最心仪的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根据相关的实习就业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历届农科毕业生实习时迫于学分压力会选择对口专业进行企业实习,但到真正就业时,往往会选择非对口专业,从而再一次寻找摆脱“农”字的翻身机会。同时,选择对口就业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型企业就业,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的试用期平均薪酬一般2000元左右,处于薪资总体水平的低端。

1.2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及回原籍城市就业比较多,大城市比较少

经统计,2020年我系农科生就业人数398人,其中在威海市就业的有125人,占参加就业人数的31.4%;到省内其他地方就业的有241人,占60.6%;到北京、上海、青岛等大城市就业的有32人,占参加就业人数的8.04%。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一般选择学校所在城市,或者是回原籍城市发展,而去大城市的人数占比低。可见,农科类专业学生还是寻求安稳,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创新、大胆、开放等方面缺乏意识。

1.3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率极低

农科类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往往选择就业或者继续升学深造,考虑创业的人数极少。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还很薄弱。例如,海洋生物与食品系2014届毕业生中2人自主创业,2015届中有3人自主创业,2016届中有2人自主创业,2017年~2019届无人创业,创业率也只占0.50%。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2.1创业教育覆盖面不足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学校各个部门执行,各职能部门围绕“以赛促教”进行创业宣传教育,但是参赛学生仅为少数,覆盖面不足。以我院海洋生物与食品系为例,如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还有一些专业大赛如农产品质量检测大赛、中/西式面点师大赛、食品科普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大赛、水质检测大赛、食品加工与创新设计大赛等。但学生参加人数少,每年仅占1/3左右。

2.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分离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常由行政部门如创业中心的教师授课,而专业课则由专业课教师讲授,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分离,未能真正为学生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仅局限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工作,自身的经历和实践不足,无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而且,开设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为创业中心的教师,对于专业知识可能了解的比较少,无法将专业和创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为例,创业课程主要由招生就业处的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授课,而这些教师往往只是懂一门专业,在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则不能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创业教育的课堂中,从而导致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分离。

2.4专创融合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尽管可能部分毕业生有敢于创业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比如学校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学生有了想法,但是没有政策鼓励,也无法将想法变成现实,这就必然会导致创业率低。

3“互联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路径

3.1教育理念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的农科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应从提高自身能力着手,勇于迈出第一步,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意识融入到自己当前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3.2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多数专业课设置的形式为理实一体化。而创业课程则大多数是理论讲授,缺乏实际操练。因此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业实践,并且将创新创业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

3.3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

可以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阶段的专创融合教育:通识专创教育(大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线上开展通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创业思维;专业专创教育(大二),设置针对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对农科类专业的兴趣,同时在脑海中构思创业计划;精英专创教育(大三),针对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邀请有经验、创业成功的人士进行更加专业和针对性的创业授课讲解,确保参加学习的每位学生的想法和创业计划转化为实践。

3.4师资队伍的优化

目前高职院校农科类专业专创教育分离,很大一部分在于教师的分离。也就是说专业课由专业课教师讲授,创业课由创业中心的教师讲授,无法做到真正的专创融合。由于农科类专业的强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具有企业经历和创业经历的教师,形成“农科类+创业类+企业”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3.5“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借助农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和平台,如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海洋生物与食品系具有的发酵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焙烤食品加工实训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专业实训基地相结合,并在学院、系部建立专创融合的实践平台。比如,我系学生结合焙烤食品加工实训基地,在校内进行了创新创业,创立了海院食品屋,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校内师生进行产品销售,广受师生好评。

4结语

“互联网 +”时代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农科类专业迎来了创业的春天。农科类专业应当以“互联网+创业”的新思维,积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指导大学生开拓创业思路,提高创业率。

参考文献

[1]郑亿,王辉,高璐,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21(1):58-59.

[2]毕文.基于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18):164-165.

[3]任雪.高职院校农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温州大学,2013.

作者:丛懿洁 单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