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途径

时间:2022-08-19 11:28:23

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途径

摘要:室内乐是一种非常精巧的小型器乐合奏形式,也是交响乐的基础,对于锻炼演奏者演奏技能、加强器乐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提升演奏者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中,如何基于学生现有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对学生实施美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以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为研究的中心,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室内乐教学与美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提出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西洋管弦;室内乐形式;演奏教学;美育;优化途径

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它是美学原则渗透到各科目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有明显区别的是,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在知识与技能发展基础上,结合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手段,积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以及创作美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在2015年9月国务院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学校美育的重要性,提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以及美育教育教学的大力改进,突出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因此,本文依托于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与教学领域,以美育在其中的实践为着眼点,对美育在高校室内乐中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西洋管弦演奏教学的美育作用及意义

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艺术活动本身具有欣赏和创作的特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丰富和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其中,以专业艺术教育为工作中心的高校,通过设置一系列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达到专业性、技能化培养的目的。它是以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为基础,以培养艺术创造能力为目标,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1]。西洋管弦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一个方向和分支,也是美育开展的一种途径与方法。西洋管弦的演奏不仅能够培养专业型的演奏人才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而且也能够通过自身艺术美学的特点,塑造人的良好品格,健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确保他们有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因此,在高校的专业西洋管弦演奏实践与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合奏及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与教学过程,将美育渗透到其中,使学生能够最为真实、直观地感受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培养学生欣赏美、认识美和创造美是非常重要的。

二、演奏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演奏能力,认识音乐美

在各级各类高校的音乐院系内,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中无论是拉奏弦乐器或是吹奏管乐器,对于培养提升学生乐器演奏能力和集体协作配合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弦乐器的演奏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演奏者的手指灵活程度,对力度速度的控制能力,而且也可以在演奏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讲解乐曲的结构逻辑形式、艺术表现张力、内容与情感,使他们从宏观布局上认识乐曲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积极创新,培养创造美

学生在具有一定演奏能力和对于音乐美有初步认识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讲解音乐构成的要素(节奏与节奏型、旋律发展手法、调式调性、主题材料、核心音调),使学生能够以微观的视角更为清晰地认识创作手法,了解作曲家的艺术特色,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乐曲与演奏乐曲,进一步通过即兴音乐的创作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造意识,让他们在体验中创造美。可以说,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中树立以美为本的核心,通过开展和谐室内乐演奏教学,让学生在演奏实践中不断享受音乐创造的过程。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美育的实施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顺应时展要求的[2],也对音乐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用。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技能型、学术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是教育的重心之一。那么,作为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洋管弦室内乐,在演奏教学中通过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认同感以及增强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洋管弦室内乐作为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课程中必备的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重奏与合奏学习、实践,达到各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总结与提升。但是通过了解发现,西洋管弦室内乐在我国的发展较为缓慢,对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认识不够深刻,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不够科学以及教学评价方式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其发展[3]。在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的发展相对国外较晚,在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为主的少数专业音乐院校开设了室内乐课程,部分师范类院校至今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这一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对室内乐的认识不足与片面。传统音乐教育更多地强调、侧重对演奏者技能的提高,忽视了音乐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即音乐教育中美育是一个不可分裂的整体。在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体系建设上,多以器乐独奏为主修课,同时弦乐与管乐在学生、师资上不平衡,大部分教师、学生对于室内乐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对合奏、室内乐训练的忽视。这种以独奏演奏为主修、合奏为辅修课程的教学体系,对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是不全面的。西洋管弦室内乐课程和内容不受重视的表现为:缺乏相关成熟的理论体系、经验指导以及优秀师资。在课程的设置层面,多数高校中的音乐院系将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边缘化,很多院校没有安排设置室内乐课程,即使有一些辅修的室内乐课程,但是在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都不够科学、完善。投入精力少、对待室内乐演奏教学敷衍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不佳。而在课程教学内容层面,也多局限于西方传统的演奏技巧的演奏教学,很少涉及西洋与民族乐器合奏、重奏等多样形式。由此也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无法满足课程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时代化的要求。在西洋管弦室内乐教学方式和评价上,多数教师延续以往教师授课、学生练习的单调形式,将演奏技能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注重个体演奏而忽视与其他乐器协作配合、合奏等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室内乐演奏中的融合,也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情感与内涵的引导,只会将学生训练成一个演奏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艺术特质的演奏家。在教师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评价上,由于高校音乐专业院系以获奖赛事取得成果为考核评价标准,将其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也导致学生更多地注重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由此也造成了评价方法的扁平、单一,不够科学。

四、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洋管弦室内乐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西洋管弦乐演奏边缘化,在专业音乐教学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保守等。那么,为能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变化,就需要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结构,提升西洋管弦室内乐的地位。因此,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发挥积极创新精神,设计制作精品的室内乐课程,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要实现西洋管弦室内乐能够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选拔机制。专业院校发展起来后,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人才在我国也逐渐增多,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西洋管弦演奏家。但是基于我国长久以来在室内乐演奏教学上的缺乏,可以看出针对于西洋管弦室内乐专门教学的人才仍是不足的,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完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健全西洋管弦室内乐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高校师资的培训上,利用好对外合作与国际化办学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间的合作,以此提升教师的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演奏形式与演奏曲目

在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中,要基于本校现有的专业方向和乐器入手,避免选择某一形式的室内乐而缺乏演奏者。在传统的室内乐演奏中,可以分为以某一乐器的重奏(长笛四重奏、单簧管四重奏、萨克斯四重奏),或是以某一乐器组的重奏(木管四重奏、铜管四重奏),以及不同乐器间组合的演奏形式(钢琴、单簧管、长笛等的组合);在多元化、现代化的室内乐演奏中,也会将架子鼓、电钢琴、手风琴以及民族乐器等组合形成新的演奏形式。在演奏教学内容上,基于学生的演奏能力和演奏程度制定教学内容,选择耳熟能详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曲目进行实践训练,例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贝多芬的《第五钢琴三重奏》、肖斯塔科维奇的《单簧管长笛钢琴三重奏》和长笛四重奏《费加罗的婚礼》等乐曲。

(四)加强日常训练

基于室内乐是一种重奏的音乐表演形式,所以在对于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教学中,可以基于音准、节奏、强弱以及衔接等重奏方面的要求,开展日常的训练活动。首先,在演奏教学或是排练前,提醒学生主动科学地对音,确保室内乐演奏形式组合中的每件乐器都处于同一个频率,并引导学生练习常用的和弦和连接句,以增强演奏时良好的谐和感,从而奏出和谐、统一、相融的音乐[4],增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其次,注重在节奏上的日常训练,要求运用节拍器进行演奏训练,增强准确性以及对节奏的感受力,进而感受节奏的律动美。最后,依据作品的逻辑结构和旋律发展特点,准确地掌握音乐强弱的力度,通过演奏中力度强弱的对比变化与处理,还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呈现出作品的内在美。

五、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方法

将美育渗透到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与教学中,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它是美育在具体音乐演奏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细化,通过合奏、重奏等演奏组合形式,强化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因此,美育在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的课程设置,而且更需要教师能够在实践中积极落实。

(一)理论讲解,增强审美意识

教师在选择合适的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曲目时,要依据学生实际的演奏能力和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在确定了曲目后,首先从作曲家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方面进行介绍;其次,从乐曲的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特点、伴奏织体、和声进行等方面讲解作曲家运用的创作手法,促使学生感受曲目设计和构思的精妙,并通过聆听演奏视频感受乐曲的结构美、和声美、旋律美及节奏美,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

(二)教师示范,促成审美标准

在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演奏教学中,由于室内乐演奏组织形式的不同,其中乐器的运用也会不同,也由此导致演奏曲目选择和演奏示范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乐器的差别会导致演奏教学的不同,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片段或技巧性段落,首先从创作理论层面强调整体的风格内涵,然后用自己擅长的乐器讲演示范片段。最后,邀请其他器乐、学科的教师共同对乐曲进行整体的演绎,以及对部分重要片段、衔接部分、华彩段落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们的聆听、欣赏乐曲的美,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

(三)二度创作,再塑审美观念

二度创作是演奏者们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融合教师的指导与自身演奏实践经验,对作品进行的升华和重新塑造。因此,为能够增强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的成果,拓宽音乐美的传播范围,教师也要积极主导组建西洋管弦室内乐社团。利用社团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排练、比赛与演出活动,从而丰富美育在高校的形式。学生们在众多的演出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感受到室内乐演奏所带来的归属感。音乐从创作到演出再回到创作,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闭环,对于美的价值、功能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六、结束语

在西洋管弦室内乐演奏教学中,通过合奏与重奏的形式,不仅可以弥补管乐、弦乐演奏时单一的音色,提升演奏的艺术效果,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或演奏者更好地完善对音乐的艺术阐释。美学作为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产物,也通过潜移默化的其他形式,反作用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就如何将美学的特点渗透到西洋管弦室内乐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作品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协作配合、声部控制达到技术提升和作品完美诠释的目的,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漫长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良炎.论美育中艺术教育的地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7):63.

[2]翟宇.探究美育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积极意义[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7):51—52.

[3]张华.对于室内乐教改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2):204—205.

[4]韦泽宇.高职院校木管室内乐演奏美育渗透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1(24):189—190+138.

作者:高馥佳 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