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

时间:2022-08-02 14:58:29

导语: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

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技能,以学生为核心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能、兴趣爱好与心理素养,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发扬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结合目前校园体育活动发展现状来看,安全管理防控措施并不到位,不利于安全稳定的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不断的研究,通过提升教师的安全防控意识、建立校园安全体系等措施,为青少年体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条件,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1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背景

近年来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因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伤害的种类繁多,且造成的伤害程度大小不等。体育活动伤害所带来的不仅是学生的痛苦,还会影响校园与教师的恐慌,让校园中的教育风气受到影响。伤害事件可以分为客观与主观两种,一般主观性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运动不当导致的损伤等伤害,而客观则为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伤害,如激烈对抗项目中受到冲撞等等。虽然这种伤害事件已经受到多个校园的重视,但是部分校园在采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时,存在很大的误区和局限性,甚至部分校园对于安全管理防控的重视性不足,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当前阶段,我国针对此也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以及对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这让很多校园在发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后手足无措,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校园都已经积极地展开管理,但大多数是对学生体育活动项目与行为的管理,如杜绝高危项目、在课间禁止跑跳打闹等等。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提升,还会限制学生身心发育,所以需要积极地开展体育安全管理与防控措施,探究体育活动的安全预防机制。通过对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校园安全措施的建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方向。

2校园体育活动安全预防要求

2.1安全管理预防要求

结合当前大部分校园安全管理体制来看,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通过实施、评估、监督等等措施,逐级下发通知,确保机制能够落实在校园中。但是目前针对校园的体育安全法规缺乏确切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在安全预防措施方面一般从制定方针、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控开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从而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为校园安全措施提供充分的条件。结合校园安全防控来看,很少有校园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虽然部分校园中有相关的部门,也多与校园的德育处、保卫处相连,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缺乏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就会降低安全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是针对本校园的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校园特色等内容开展安全防控计划,落实安全措施,但是缺乏相应的独立部门,就无法有效开展措施。同时,如果缺乏制度的有效落实,就会导致不能及时的收获成就,所以需要加强落实校园的体育活动安全制度。校园中对于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的方面需要充分的完善,为校园的师生提供保障。

2.2安全技术预防要求

体育安全技术是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的基础措施,能够充分为校园师生体育活动提供稳定、安全的条件。体育技术也可称为体育场地与器材布局技术,直接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水平。在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中,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才能掌握相关技术,而体育活动安全技术在于为体育活动提供合理、正确的条件,满足体育技术的发挥,与运动项目的常规要求,有助于学生生理、心理能力的全面发挥,帮助体育活动得到安全、有效的运动效果。学生们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多元化的,校园的场地和器材布局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效果。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场地与布局应当充分远离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学习区域,并靠近体育的器材室、水源、电源等区域,既能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还能减少安全隐患。在布置中,还要安装隔离带与安全网等区域,让学生的所有活动项目互不干涉,从而为体育活动提供最大的保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3安全教育预防要求

随着国家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视性的提升,教育部门对于校园体育活动要求逐渐提高。但是很多校园的体育活动环境较差,没有丰富的基础设施。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学生存在潜在性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学生们对于安全的意识性较差,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虚荣心、好胜心理,所以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利于体育活动安全系数的提升。结合大部分校园中安全预防的时间来看,教师们会在教育教学中穿插安全教育,或在学生学期开启前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日等特定的节假日进行教育,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结合安全预防的环节来看,加强安全教育是必须要实施的,同时为了增强教育效果的提升,举办体育竞赛、活动以及课余训练等项目,可以有效达到教育的要求。结合安全教育内容要求来看,主要可以将管理预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在于传授安全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安全体育活动的重视性,从而促进安全教育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符合教育的要求。

3体育师生安全管理防控分析

3.1教师安全预防分析

教师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具有专业性的体育锻炼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指导。并且,体育教师经过长久的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经验,明确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高发阶段与运动项目,通过自身经验加以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地规避事故风险。通过教师的教导能够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体育活动事故发生的系数,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观察,并结合自身体育活动经验、教学经验来进行危险的预判,做出相关的警示,避免出现事故。一般情况下,学生受伤大部分是因为粗心,或准备性不足,所以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学生活动前进行活动器材的检查,在保证器材和场地的安全后才能让学生们独立组织活动。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活动素养,才能为体育活动提供保障与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从而预防学校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专业知识的提升,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做好活动中的保护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活动的安全与否和保障措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选择较为困难、危险性较高的体操练习项目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价值,做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从而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

3.2学生安全预防分析

学生的安全预防重点在于体育活动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必须掌握部分基础的安全常识,以及专项知识、急救技能等等。体育项目的安全隐患是极多的,学生应当具备不同项目的安全知识技能,在面对意外时,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将培训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必备环节。在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与知识,还要提升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穿着正确合身的服装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避免发生冲突等问题,并定期进行校园学生的体检筛查,避免出现不适宜体育活动的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如果在活动期间出现学生的身体不适情况,要引导学生及时与教师交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提升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杜绝发生事故等问题。

4体育安全管理防控因素研究

4.1体育活动安全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体育活动安全方面,大部分体育活动都出现过伤害事故,甚至很多事故会对教师与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充分的说明了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会切实的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所以需要加强认识,避免出现事故的发生。

4.2伤害事故调查研究

因为男生喜爱运动的比例较大,所以根据性别来分析,男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事故发生率往往高于女生。这也和男生喜欢对抗类的运动有关,女生则往往喜欢对抗较弱的运动,如羽毛球、跑步等等,相应的对身体的伤害率也较低。

4.3事故受伤部位研究

结合大部分学生受伤情况来看,受伤的频率高危部位为踝关节、肘关节等,中危部位为大腿、小腿等、低危部位为指关节、腰腹等。其中,踝关节作为典型的滑车关节,在运动中更容易发生内翻等问题,导致外侧韧带拉伤。在常见的运动项目中,腰腹中的器官往往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所以受到外力的概率不高,而髋关节、肩关节等都在肌肉与筋腱的保护下,所以也不易受到伤害。

4.4活动受伤风险研究

结合我国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日常活动、体育课程、运动训练情况来看,学生们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受伤的风险是最高的,而其次是日常活动中,再次是体育课程,最后是运动训练。而体育活动长期居高不下的因素在于活动过程中参与的人数过多、场地不专业、运动缺乏指导与训练等问题。其中运动训练风险较低的原因在于学生接受过专业的指导,以及运动技巧的教授,所以学生们的安全方防控意识较高、防控技能充分。

5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防控措施

5.1加强政府与教育管理职能

政府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措施中占据指导地位,通过安全法制、资金投入、安全指导等活动,可以有效为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提供方向,具体如下:(1)完善法制建设。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制预防体系,保证校园的安全,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让校园的体育活动安全管理防控措施有法可依,为校园提供安全保障。(2)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校园的体育活动设施,是加强管理防控的第一步,但是目前很多校园建设缺乏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为校园的体育活动建设提供保障。并全面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的遵循统筹兼顾、市场运作、家长自愿等原则,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满足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要求。(3)做出安全指导。在检查期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落实检查工作,并重点检查体育活动器械及维护措施、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及教育成果、学生的体质调查及校园了解情况、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完善性、户外体育互动的管理及机制建立情况等等。在检查后要做出相应的备案,并与家长们及时交流,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5.2以校园为单位建立安全体系

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控需要以校园为单位,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到建设和预防中,从而建立全面的安全体系,促进体育活动安全性的提升。具体如下:(1)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通过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全面的为校园师生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体育活动安全系数提高。(2)构建相关安全措施的活动。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协议、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定期体育科组会议分析、检查安全相关议程、安全教育机制落实等具体工作内容,可以有效提升体育活动的安全性。(3)适当为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学校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可以为参与校园运动训练、比赛的师生优先购买意外伤害险,将体育活动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师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为业余运动的学生提供权益的保障。

5.3按规定检查体育活动器材

定期对体育器材检查,不仅是保障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也是保证学生们在运动期间的最佳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重点检查。大部分校园中的体育设施都包含了单双杠、足球门、篮球架等危险系数较大的器材,校园应当聘请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做好安全保障。(2)完善安全台账。安全台账是每日教师做好器械检查的第一道保障,学生每日都会接触体育器材,如果不能及时检查就会提升安全事故隐患,通过教师的台账记录,可以降低事故出现的可能性。(3)加强复查检查。体育器材是较为特殊的教具,一旦发生危险就可能无法弥补,所以教师在学生们活动使用器材前就要进行检查,在学生们用过器械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复查,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的安全活动提供保障。(4)严格遵照说明。很多器械在进入校园,并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后,会有出厂说明书、使用期限等具体的说明,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并严格遵守说明书使用器械,避免出现器械老化过于严重,危险系数增加等问题。

5.4提升教师安全防控意识

体育教师是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的关键主体,在体育管理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防控意识,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保障。具体如下:(1)充分了解学生体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会对学生们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体质水平的了解等,在做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时,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有效的教育。(2)做好体育课程计划。体育课程是体育活动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知识,才能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丰富的理论指导与正确的技能实施开展活动。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授学生自我保护技术,提升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体育活动,并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的心态,构建和谐的运动氛围。(3)科学组织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价值,引导学生采取合理运动课程,既要包含专项的体育活动,还要包含准备性活动,从而提升活动的合理性,避免学生出现运动项目消耗过大,影响正常的身体机能。(4)掌握意外处理方法。在体育课程和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事故与伤害的正确处理方式,并遵守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实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事故应对能力。

5.5完善体育校外活动管理

学生的体育活动不仅在校园中,还有在校外场地进行,例如日常打篮球、踢足球、跑步,以及参加校园、区(省)级比赛等等。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控措施,校园必须着眼于校内外,同时开展防控措施,才能做好全面的体育活动保障,具体内容如下:(1)要求学生做出相应措施。针对日常校外运动的学生,主要分为参与比赛、日常锻炼两种。要求无论日常锻炼还是参与比赛的学生,都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关部门的安全备案,提前明确安全应急的预案,做好出行、食品、住宿等方面的措施。(2)教师签署相关责任书。针对比赛学生,要提前签订学生的责任书,履行自身职责,保证学生的安全。(3)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带队参与比赛的教师要及时与参与比赛的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监管,并定时为家长通过报备等。(4)为参赛学生购买保险。为教师与学生购买相应的意外保险,维护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权益。

结束语

体育活动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锻炼,能够为学生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与综合水平提升奠定基础。而校园体育活动与专项训练、日常运动相比较,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环节。想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校园要充分在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防控的背景下,明确管理防控的要求,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控提供最佳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晓冬,李阿强.大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实践价值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34-138.

[2]林剑峰.高校校园运动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6).56-59.

[3]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96.

[4]赵占斌,张利生.浅析职业院校大学生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16).195.

[5]杨文胜.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14).105-106.

[6]陈智勇.班级联赛:校园足球的教育阵地[J].体育教学,2018,(7).78.

[7]刘小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的策略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渔沙坦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98,100.

作者:张国良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夏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