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时间:2022-06-21 14:49:52

高职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摘要:立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考核评价、创新与特色等方面,对《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设计并开展实践探索,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以期学生能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建设事业中,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物流是我国人才最为紧缺的12类专业之一,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满足学校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瞄准现代服务业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地方现代商贸类人才需求,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物流岗位需要的管理、操作专业人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物流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国内分区及国际物流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及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与分布现状;掌握物流经济布局的条件和原则并具备初级的物流布局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物流布局规划直观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经济布局意识。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基础性、知识性课程,深奥难懂的理论并不多,学生可以较容易理解教科书的内容,但是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添加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1教学目标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立足黑龙江省区位优势,主动适应“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培养职业道德高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院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商贸类人才的教育宗旨,制定了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精英型技术技能物流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物流经济地理》不仅承担了培养物流专业学生使用地理思维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教学任务,更扮演了为物流专业教学补充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思政营养的重要角色。基于上述培养目标,以及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要求、物流“1+X”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考核要求(见表1),我们设置了本门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如表2所示。重点以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民族自信心等思政价值为引领,以物流经济地理课程内容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探究式、合作式和自主学习等授课形式为支撑,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物流职业能力,坚持将核心素养培养和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该课程从内容上整合为5大项目、11个任务,并依据知识和能力目标,分别设置了每个任务的教学重点,如图1所示。我们对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从认知习惯上看,大一新生团队协作意识较差;喜欢边学边操作,对于实操的兴趣远大于理论学习;关心时事,但了解并不深入;喜欢读故事,但对故事的深刻含义理解并不透彻。从知识储备与技能基础上看,文科生普遍具备一定的地图识图能力,相比而言,理科生的地图识图能力较弱;本学期同步开展了《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于物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基于学情分析,我们设置了每个任务的教学难点,如图2所示。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思政育人要求,找到思政元素得以渗透的靶点进行融入,力求从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等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本课程思政融入点如图3所示。由此形成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地图,如图4所示。

3教法学法

为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间接性、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学生素养目标,本课程除常规的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外,瞄准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的结合点,重点采取专题嵌入和元素融入的方法来进行素养培养。如在国际物流地理部分整块嵌入“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专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讨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事新闻,使学生在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培养全球战略眼光,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在讲解中国高铁“八纵八横”主通道时,为让学生在无形中感悟到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则在教学中结合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的“大国担当”以及中国力量的强大。

4教学过程

从教学过程上看,在课上,本课程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出发,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问题导入(如钟南山院士乘高铁逆行抗疫、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闯关东、丝绸之路等)。通过日常各环节的要求和知识点的潜移默化,让德育元素贯穿全过程。而在课下,结合物流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物流研习社将学习研究延伸到课外,并有效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比如,在讲到第三章交通运输地理中的铁路运输时,选取中国制造的黄金名片———高铁作为思政融入点,以钟南山院士逆行抗疫来导入课程,带领学生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突出课程重点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国家发展,提高对中国制造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中国力量;同时,以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八纵八横通道的绘制,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家版图意识。

5考核评价

首先,本课程每个任务共设置四个维度评价:通过考查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设置完成度分;通过考查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课堂发言积极程度,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设置态度分;通过考核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设置正确度分;通过考核学生的思政素养成长情况,设置思政素养分。而在最后的课程总评中,我们除将上述四个维度的评价以40%的比重计入总成绩外,还在试题中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量化考核,由此来评定学生课程最终成绩。

6课程特色与创新

(1)构建了适用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除注重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将中国梦与现代化强国战略、“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政基本理论知识以恰当的方式融进去,将地理技能培养与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审美水平等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方面全面提升。(2)从课程内容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找准“思政元素”与物流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内在契合关系结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思政目标维度,根据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性质要求,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建设事业中,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接班人。(3)采用适合于《物流经济地理》教学的专题嵌入法和元素融入法:将课程思政教学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有机统一,通过日常各环节的要求和知识点的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让德育元素贯穿全过程,同时加强对课程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练习,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权国,张弢,文力,等.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与德育价值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1):54-56.

[2]韩冰雪.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

[3]马雯慧.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

[4]梁品文.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

作者:姜湄 何岩松 温文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