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GSDIE课程模式与实践

时间:2022-06-10 11:33:02

高职英语GSDIE课程模式与实践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传递语言知识技能的载体,更是传递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载体。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性地提出适用我国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模式设计框架“GSDIE”模式并加以实践。

[关键词]高职英语;“GSDIE”;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规范、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等的载体。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不可避免地接触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不关注价值观塑造问题,没有意识到潜在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将语言教育与育人割裂开,就无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及其教学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有其理论依据,国内外一些教育家、哲学家对其进行过相关探讨和研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991)认为,“所谓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心智交流互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1]”1987年,德国教育管理部门将关键能力培养纳入德国职业培训体系,规范了职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德国职业教育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而是将关键能力的养成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授来熏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外语教学研究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目前国内学界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中。这一教学研究又分为三个方向:量化研究、质化研究以及非材料性混合研究(高一虹等,1999)[2]。质化研究主要针对个案的研究以及课堂中学生的具体行为研究,例如,当今比较热门的关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陈李艾伦2015)[3]、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董小红2007)[4]或者介绍教学技巧(魏芳2009)[5]等。

二、“GSDIE”教学模式的提出

基于Skilbeck(1984)[6]提出的“情景模式”及教育家Sternhouse(1975)[7]提出的“过程模式”教育体系,本课题尝试提出适合中国高职英语教育背景的“GSDIE”教育体系(见图1)。Skilbeck“情景模式”[6]的第一步主张把课程设计置于某一具体的社会文化结构中,暨以单个的学校为情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课程设计。第二步,拟定目标。第三步,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教学工具、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第四步,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经验、反思分析,进一步阐明问题。第五步,对课堂情况、课堂活动以及参加者的表现等进行评定。Sternhouse(1975)[7]提出的“过程模式”以结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专注于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各门课程。本研究尝试提出“GSDIE”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模式,希望为中国高职英语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GSDIE”模式分为四个体系:

(一)选择、设计体系(Selecting\Design)

本着“培养产业所需的职业人”这一定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满足他们的成才需求,选择、设计适合“90后”“00后”高职学生发展现状的学习资料。高职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渐稳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加强的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有其显性教育作用,例如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职场英语应用技能、英语学习策略等。同时,也具有其隐性教育意义,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规范、观念等的载体。课程思政的实施主阵地是课堂,实施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程,媒介是课本。傅建明(2000)提出,决定课程本质的基础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来源于文化[8]。知识(经验)、价值规范、制度和艺术通过教育从一代传到下一代,英语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涉及的文化比较世界性、多元性,比较纷繁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文化知识。因此,教育者需对英语课程进行梳理、选择和重组,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对高职技能人才英语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被学生所接受。

(二)实施体系(Implementation)

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围绕“怎样培养人”来进行构建。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用)”(2019),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英语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培养面向产业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9]。对这类显性目标,我们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视阈构建高职英语课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认知、体验以及构建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是在不断的行为活动中获得的,也就是“知行合一”(Learningbydoing)(乔纳森:2002)[10]。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分析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思政目标自然地融入不同的章节,在实际的实施中细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能在第二、第三课堂辐射加强。

(三)评价体系(Evaluation)

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是兼具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特征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不仅要对显性教育目标指标进行量化评价,还需要对综合素养目标进行二次分解。学期末的评价须多元化进行。除了通过试卷、报告等形式测试评价,还可以通过平时教学过程让学生互评、自评,设计思政观点和行为的调查问卷等形式来评定英语课程思政的成效。

三、“GSDIE”的实践应用

本案例来自我校英语课程,主题为“外出就餐”,教学内容包含学习西餐用餐表达、礼仪以及如何向外国朋友推介中餐等。

(一)目标(Goals)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英语用餐表达、掌握西餐就餐礼仪、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力目标是能用英语向外国友人推荐中华美食、介绍中餐礼仪;素质目标是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愿意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思政目标为:家国情怀: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和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视野: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具备全球化趋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人文情怀:在英语这门人文科目的学习中,学会做人处世,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人际沟通意识。

(二)选择、设计(Selecting\Design)

选择合适的线上素材:课前1~2天,学生查看教师的预习任务,在线上自主探究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华美食,摘录好词好句,熟悉英文表达。并利用所学的词句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在问卷星中投票选择的那道最想推荐给外国朋友的中国菜。师生可随时在云班课或QQ课程群交流讨论,答疑解惑。设计对外情境:在外出就餐的情境中,仅知道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菜并不够,中国学生还有责任向外国友人介绍中餐餐桌礼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通过播放中餐餐桌礼仪视频,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介绍中餐礼仪,并学习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三)实施(Implementation)

课前学生所写的菜品介绍显示,学生对介绍中华美食的英语词汇、相关英文句型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课中讲授知识的部分,教师重点讲授了中餐相关词汇及其应用、介绍中餐的句型,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习使用所学句型介绍不同菜系的中国菜,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如何综合应用相关语言基础知识。

(四)评价(Evaluation)

教师邀请2~3小组进行情景模拟展示,组织学生互评,全班学生投票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口头表扬和加分鼓励。并针对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表达进行集中点评纠错。向外国友人推荐中国美食、介绍中餐礼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夏锦萍 洪艳琼 任梦佳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