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心理委员培养机制优化措施

时间:2022-06-10 09:08:18

优化心理委员培养机制优化措施

【摘要】高校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在注重大学生知识、技能、思想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加强理论设计、提供制度保障、革新培养方案、增大激励力度几个方面入手,对心理委员培养机制进行优化,可疏通人才培养的脉络,促进高校国际化人才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委员;培养;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既有的心理工作系统中,心理委员是重要的抓手,用好这支队伍,强化、优化、革新其培养机制,对我们发现并解决心理危机,进行受惠面更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积极心态榜样,进而培养出具备高心理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有培养机制的不足

现阶段的心理委员培养机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今天的研究一方面发现,心理委员相对更受学生信任,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朋辈辅导。高校各项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中,班级心理委员开展的活动影响力、影响范围最大。另一方面,发现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专业背景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工作指导和工作氛围、缺乏工作规划性和主动性、缺乏树立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心等。各高校也会每年组织心理委员培训,部分高校针对心理委员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北京市还设立了市级心理委员培训基地,为各高校培训优秀骨干心理委员,以期能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性,帮助心理委员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但这些做法对于营造工作氛围、增加专业知识获取机会有一定效果,并不能很好解决心理委员内动力、感染力、实践力等不足的问题,也不能把心理委员队伍在危机干预工作上的优势迁移到心理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

二、心理委员队伍的优势

很大一部分高校对如何识别、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已经形成了标准化流程,在这一标准化流程中,心理委员在预防心理危机、早期发现及上报危机、危机后心理支持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心理委员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主动关心班级同学,及时汇报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班级活动,为学校稳定和丰富校园文化贡献力量等。在很多危机事件中,心理委员是最早的发现者和重要的帮助者,在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中响应灵敏,具有教师和家长所不具备的优势。

三、可行的改进方向

实际上,心理委员的人格特质、品德修养、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其工作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性格稳定、乐观、自律、有恒心的人更适合担任心理委员,而这点是大学生最看重的。为了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重要作用,部分研究人员把视角转向了积极心理学领域,希望能开发心理委员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其积极性。这不仅是为了完善心理危机早期预防、识别与干预工作机制,促进朋辈辅导员与专业辅导员相互协助,形成合力,也满足了心理委员作为大学生本身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内在需要。

四、优化心理委员培养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设计。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引入培养心理委员积极心理资本的“HERO模型”,用以指导心理委员培养机制的优化设计。在理论模型指导下,结合既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设计有针对性提升心理水平的培训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心理委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也能让他们成为重要力量,发挥积极影响力,更好地助人与自助。(二)提供制度保障。为促进心理委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在心理委员选拔之初,即颁发《心理委员工作手册》,给学生心理委员提供权威、细致的工作依据。心理委员只要拿着手册,参加培训,将培训与手册中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心理咨询预约途径、心理危机干预等信息及时掌握、了解并传递到所在班级,提供给有相应需求的同学,就能很好地起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连接点的作用。(三)革新培养方案。1.培训活动多样化。随着整体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变化,心理委员培训活动的形式也有所转变。在早先的培训中,心理委员接受到的专业知识尚未完全消化就进入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当中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水平,现阶段的培训活动应减少传统讲座的形式,如果有讲座,也可替代为线上课、直播课,尤其对于现阶段的外语外贸类高校来说,有居家学习的学生,也有在国外留学的学生,这些群体也包含心理委员,要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心理委员接收到知识,心理委员也能把知识便捷地传达给身处各地的同学。同时,应增加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沙龙和实践模拟等活动。把心理委员分组投入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中,让他们对“如何建立关系和组织活动”有直观的体验。2.培训活动个性化。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活动,应增加个性化和自主性,打破以灌输和布置任务为主的模式。第一,可以给工具。心理委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活动?可以给出一个半结构化的方案供其参考。心理委员如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安抚?可以给出一个“朋辈谈心话语句合集”供其参考。拿着工具,心理委员在工作中会更有底气。第二,可以给自由,给空间。让心理委员对自己的工作有设计,有想法,教师只作为旁观者,偶尔进行指导,不做过多限制,这样心理委员们才能有施展的可能,真正去使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传递心理知识。第三,可以给支持。这点包括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物质上的支持。比如学生有了班级活动的设想,但是缺少相应的实施场地和经费,就可以班级名义提请学院或学校层面给予支持。第四,可以给示范。比如要让一个对人际关系有益的团体活动惠及每一个班级,就可以先把心理委员组织起来,让他们体验这个团体活动的效果,即做出活动的示范。3.培训活动精细化。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改进心理委员培养机制,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心理特质的心理委员,要分不同主题来进行培训。一般来说,按年级精细化规划,对于新生心理委员,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内容和方法,新生适应性问题等。对于二、三年级心理委员,培训更多以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自我认识等为主题。对于毕业年级,培训更倾向于以减压、就业心理为主题。4.培训活动专业化。在以往对于心理委员培训模式的改进思考和设计中,也提及增加培训活动专业化,但往往是以讲座与授课的模式,给心理委员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规条。让很多心理委员有了“专业”等于“枯燥”加“抽象”的观念。实际上心理委员工作很大一部分可归为朋辈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有一定的共性,因此也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做法,为心理委员增加督导。如条件允许,也可仿照对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人一策的做法,为心理委员建立一员一策,提供更个性化和专业化的 指导。(四)增大激励力度。早期的心理委员被认为是一个“尴尬的职位”,很多学生是被动“上任”,学校和院系对心理委员缺乏积极支持与相当力度的奖励。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工作,心理委员的被认可程度大幅提升,主动担任比例较高,但既有的评奖评优体系中,心理委员不是主流评优对象,也没有专门的奖项,很可能某些优秀的心理委员做了大量工作,却得不到相匹配的荣誉和奖励。长此以往,在心理委员位置上难以留下优秀的,能发挥榜样作用的学生。对此,可设置心理委员专项激励,同时对选出的优秀心理委员给予班级心理建设经费支持;颁发校级荣誉,让获奖者凭借荣誉申报创新学分。给予心理委员充分支持、认可,以及与其工作相匹配的荣誉和奖励,让优秀的心理委员留下来,变得更优秀,进而带动班内其他学生实现助人自助,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综上所述,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其选拔与培养是大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教育形式也随之在变,对于具体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也随时在变。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好心理委员,必须时时关注,时时探讨,时时改进,让心理委员培养机制动态化,紧跟时代潮流,迎合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现存的不足,应及时改进;对于现存的优势,也需要在保持的基础上优化。在优化机制下培养出的心理委员,具备如下优点:一方面,自身具备较高的心理水平和较强的心理弹性;另一方面,愿意助人,愿意引导和带领他人变得更好。让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站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在面对挫折、压力及心理困扰时能够自助,化解心理问题;在面对重大灾难事件、巨大生活挫折及心理疾病时能够及时求助,不被危机打垮;在身边有同伴遭遇心理困扰时,能彼此互助,积极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拥有阳光心态的国际化人才 队伍。

【参考文献】

[1]钟向阳,张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101.

[2]段姗姗,汪紫薇,尹吉琳.我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综述[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0):85.

[3]胡宇,颜莎莎.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J].社科纵横,2008(3):276.

[4]范慧玲,唐世纲.心理资本开发在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素质培养中的运用[J].传承,2014(10):128.

[5]何梅,但婕.构建心理资本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1(12):11.

[6]范晴岚.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53.

作者:苗青 单位: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