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5篇

时间:2022-03-16 09:43:4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5篇

第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1.前言

高校教育中离不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其能够帮助大学生确定未来职业目标从而成功就业。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职业规划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解决就业难题。高等院校要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及人才需求,在日常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背景,制定准确的职业目标,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要求。

2.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2.1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学校的校容校貌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价值取向,它能够对高校教育进行有效引导。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它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

2.2反映高校综合实力。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推进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赋予教师和学生以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不断激励他们进行反思和超越。因此,高校发展及大学生职业规划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作用[1]。

3.校园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

3.1大一:适应性教育与生涯认知教育。

3.1.1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涯认知教育。进入大学之后,开展专业介绍会,使新生对自己所处专业具备初步认知,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专业课,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使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的良好习惯。通过心理普查和心理讲座,让大学生对自己具备一个全面的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该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以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3.1.2开展专业调研,提高专业认知。大一新生自由组队,成立调研小组,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就业方向、高校排名、知名企业等进行调研,生成调研报告,以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度,从而在未来学习过程中,重视专业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2大二:确定职业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3.2.1依据教学内容,开展认识实习活动。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之后,到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实习时间以两周为宜。学生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对实习单位进行调研,明确该专业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以确保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与个人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潜力等,通过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引导他们掌握应有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

3.2.2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工具性证书辅导。数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要对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中,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储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实现综合能力培养。3.2.3组织学生会及社团干部竞选活动。学校及辅导员鼓励学生通过个人报名、岗位述职和竞选上岗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生会及社团工作中,从而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

3.3大三:确定职业技能及职业方向。

3.3.1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毕业实习。组织大学生到实习单位、就业基地等进行就业实践和实地操作,在该过程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真正认识到哪种职业适合自己。

3.3.2组织学科竞赛及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参加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专业大赛等,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3.3.3开展职业规划讲座。邀请知名教授、专家、校友及在校教师为学生提供职场礼仪培训,向他们讲授面试技巧,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等,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让他们对就业具备一个明确的心理认知。

3.4大四:择业教育和就业准备。

3.4.1执行教育教学活动最终环节。教师辅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预答辩和正式答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

3.4.2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加强道德建设、诚信建设和责任建设等,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岗位选择,克服传统单一的就业观念。

3.4.3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毕业生存在的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等心理误区,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良好的择业和就业心态,提高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

4结语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氛围育人效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添加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内容,使大学生们在学校中就能受到职业氛围熏陶,这会极大促进大学生们成功就业。

作者:徐秉锋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宝华.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2,(32):51-52.

[2]董芸.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8):102-103.

第二篇: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探讨

摘要:以衡水学院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研究为今后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认识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师生体育热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竞赛;校园文化;互动

1、引言

高校体育竞赛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的健康发展不仅是高校展示和传播校园文化的窗口,而且可以促进校园文化个层面发展。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全面启动,开展“阳光工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热潮。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阳光体育工程”开展的重要内容。衡水学院为了切实践行“阳光体育活动”,积极举措,多方面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竞赛作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成果展示与效果检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校在整体体育工作开展的状况。

2、体育竞赛现状分析

2.1领导重视程度

如果一所大学有一个热爱体育、重视体育的好校长,那么这所大学的体育势必有很好的发展。衡水学院体育学院为衡水学院的特殊和亮点,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2015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为衡水学院赢得了荣誉。我校领导认为高校体育竞赛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的有效体现,而且还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所学校校领导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整所高校的体育发展。

2.2衡水学院体育竞赛现状

2.2.1校外体育竞赛情况

衡水学院参加的体育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四年一次)、大体协单项比赛(两年一次)、河北省大学生体育运动会、河北省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衡水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绩优异,是河北省蹴球和高脚马运动的训练基地,经常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得到了健康发展。另外,广泛开展板鞋、秋千、陀螺、押加等各项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学院代表队多次代表衡水市参加河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多枚金牌,谱写了衡水民族体育新篇章。另外、在历届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2.2.2校内体育竞赛情况

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每年10月份如期举行,除田径外其他体育项目均安排到每个月进行。另外学校内体育社团、体育组织运行较为理想,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体育设施配上活跃的锻炼身影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3场馆情况

体育学院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标准灯光塑胶篮球场、标准灯光排球场、标准灯光网球场,室内乒乓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健美操房等,综合体育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

3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研究

3.1物质层面互动

高校的体育建筑、设施、场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师生的健身场地,同时也能折射入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筑的造型、空间的布局体系着思想和精神的追求,校园文化对体育场馆的设计理念、体育竞赛的氛围营造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蕴含于文化、寄托于审美、实现于建筑。建筑可以称之为学校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看到学校最深处的灵魂。衡水学院从物质互动层面分析基本具备体育场馆设施,但体育竞赛文化营造需进一步加强。

3.2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互动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校园体育竞赛的有效、有序开展会使得高校体育制度不断完善。美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分社独立两部门,管理效率非常高。衡水学院的管理较为集中,教师的任务量大,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处理好竞技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积极争取多渠道、多形式拨款,解决经济紧张,提高教练和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3.3精神层面互动

高校体育项目建设帮助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养成终生体育运动习惯。构建坚毅、客观、持之以恒、拼搏进取、遵守法规、公平公正、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精神。而积极乐观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更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促进了校园体育项目的发展。

4、结语

衡水学院传统体育竞赛成绩优异,促进衡院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体育竞赛的校园文化功能得到一定发挥。体育场馆、设施、场地、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但营造体育氛围的建筑、设施、雕塑、宣传栏较少,体育氛围不足,没有很好的将校园精神融入到体育竞赛之中。学校领导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认识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共建,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积极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师生体育热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作者:王书芳 藏威 李国金 单位:衡水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52)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01.

[2]任莲香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3]刘芳,试论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1.

[4]张连江,试析当代体育竞赛的赛场文化现象[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4.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的体现

当前,不断把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这是大力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科学方法和重点工作内容,高校灵魂的精髓体现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构建的方面,这是推动高校改革创新的内在推动力。因此,在构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中融入怎样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每个人所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及时提出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在各种校园活动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进程中,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和渗透,不断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为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过多保护,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学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讲解和树立典范等多种形式促使大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并使之升华为大学生的人生信仰。

2.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之路

当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需要有一个具有持久性和具体性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的思想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共同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导性,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弱已成为评价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密切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价值观若失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人民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国家将会成为一片散沙。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涵义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学术研究人员就开始关注高校校园文化并对此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思想和内容,不断加强高校校园的各类文化对高校师生所产生的巨大教育作用,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综合相关学者的观点,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校园为承载空间,高校师生为主体,以先进文化引导的,以创建校园精神文化为主体,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所积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

2.创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位一体的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主要包括高校的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彰显了高校的办学特色、人文情怀和办学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营造积极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充满活力。每个高校都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这种无声的精神力量对高校师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高校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支柱,是影响广大师生发展的重大精神力量,同时也是高校发展所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校园活动、学风、教风和校风、办学模式和校训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不断引导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盛根本所在,民无信而不立。高校精神文化具有很好的导向和凝聚作用,引导大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动力为高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被全校师生所共同认可的校园规章制度,它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办学方向和特色具有明确的约束和导向作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约束力,引导高校师生的行为规范,以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作用。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推动高校的综合素质,彰显办学特色。高校应当具有远大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推进高校校园新型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师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校园活动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育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首先,高校大学生汲取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课堂获得,高校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师生互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使高校大学生在活动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高校师生中形成强劲的凝聚力。

三、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1.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

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把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各类活动中去,能够促进高校师生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高度的凝聚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不断增强高校师生的精神凝聚力,激发高校师生的创造活力,促使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信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谁占据了文化的至高点,谁就拥有了主动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运用各种校园活动方式去宣传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使高校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高校师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会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活力,从而更好的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促使高校师生更好的实践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高校要不断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推动高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各个高校的系部和社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特殊节日来组织具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关于社会主义主义核心观的演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积极发挥高校师生员工的主体建设性作用

高校师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其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是决定高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将高校师生的活力融入到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强高校师生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之间的精神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高校师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发他们时代的责任感,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精心指导,以突显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效性。只有高校师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创建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2.充分运用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功能

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校园文化载体的诸多功能切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相契合,从而促使高校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组织各种校园活动,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演讲大赛和知识竞赛活动。各个高校要不断打造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作者:刘婷婷 单位:运城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文宣.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0(3).

[5]孟凡华.试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2010(4).

[6]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7]周凌云.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1).

[8]李建坡.加强高等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第四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信息化社会,媒体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传播,而且可以进行教育和实现社会交往。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这一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索了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建设;推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到利用高校校园媒体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学校发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各高校纷纷积极展开行动建设校园媒体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高校校园媒体运用时间较短,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一)舆论导向功能。首先,舆论引导是媒体的核心功能和本质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校园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同时,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舆论载体,只有通过校园媒体的传播,学校师生才能接收到校园文化。其次,校园媒体还承担着学校宣传、管理、监督等工作,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同构建设功能。同构建设功能即指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共同形成的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是校园媒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总和。媒介文化是在校园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的行为规范。而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民主性、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是校园文化的实质。媒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不仅要运用校园媒介来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而且还要积极建设媒介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媒介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媒体多元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互联网、微信、论坛等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对校报、专栏等传统校园媒介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目前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并且习惯于运用手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而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更加方便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获取。在这种情况下,校园媒体已经构建起由互联网媒介和报纸媒介相结合的媒介网络,高校校园媒体呈网络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面对校园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传统的校园媒体传播已经不适应校园文化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网络化的校园媒体舆论引导的科学方法。

(二)信息获取十分容易。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十分方便,并且在网络信息获取中,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选择能力。在网络化的校园媒体中,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传达至学生,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方式适合社会宣传性信息而不适合教育性信息。在这种宣传方式下,没有任何信息处于首要地位。学校无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给学生灌输某种思想,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不高,导致网络化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重。大学生对新思想和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接受新出现的思想和事物。但是,并不是所有新出现的思想和事物都是先进的、科学的,也有一些低俗的、错误的存在。尤其在网络化时代,网络中的错误思想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动摇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导致大学生养成自私自利、过度追求自我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十分繁重。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增加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也给高校校园媒体传播造成了严重困扰。

三、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搭建实践平台。高校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学生记者负责校园文化的采访、拍摄和编辑工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高校校园媒介有利于提高学校师生的媒介素养,加强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互联网技能。因此,高校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媒介素养。

(二)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校园媒体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也是校园媒体价值的具体体现。校园媒体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朝着科学化和民主化发展,能够加强学校师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对教师教学的监督以及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同时,校园媒体能够通过信息的传播来调节校内矛盾,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校园媒体对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及学生行为的监督,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监督质量。

(三)建设校园娱乐文化。高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责。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化进行创新。而校园媒体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对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着重要引领意义,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校园媒体应积极打造娱乐文化,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高校校园媒体应积极利用校报、电视广播等媒介,打造校园娱乐文化。

(四)加强校园媒体建设。高校校园媒体应加强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加强校园文化的党性,以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建设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高校应积极树立校园媒体的形象,转变校园媒体的传播理念,创造符合本校发展的特色校园媒体。高校应加强校园媒体之间的互动,使校园媒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在高校文化中具有舆论导向功能和同构建设功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校园媒体,却由于我国高校校园媒体的使用时间较短,缺乏充分的实践经验,导致高校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媒体多元化、信息获取容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重等问题。为实现高校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高校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加强舆论监督,重视积极健康的校园娱乐文化建设并积极加强校园媒体运作团队建设,达到运用校园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刘栩彤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姚运肖.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以河北农大校园文化品牌“农大好故事”为例[J].科技视界,2016(21).

[2]刘云鹏,邵蓝洁,蔡静.高校校园媒体现状研究与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12).

[3]郑垒,陈楠,徐珂.组织内传播中的高校校园媒体融合方式及策略探究——以武汉三所高校为样本[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第五篇:校园文化软实力下高校教工创意社团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教工创意社团是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还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因此重视教工创意社团的开设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高校;工会;创意;社团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大力发展,各高校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综合实力,同时也给校园内部管理带来系列挑战,尤其是高校工会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高校工会应顺应形势发展开拓思路,把“教工之家”建设向基层延伸和拓展,由个二级学院成立专业性的社团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

一、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概述

大学校园的广大师生在某一特定的微型社会环境中不断交流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体现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建设的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具有导向性、柔性、激励性以及辐射性的功能。对于一名新入校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可以引导他们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更好地完善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及到的集体荣誉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好的约束效果。而这种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营造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催人奋进,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师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也会带来无尽的正能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软实力视阈下高校教工创意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时代的高速发展,学校教工人员的文化修养需求也逐步提高,校工会必然要组织更多活动来吸引教职工,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可以调高教职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可以愉悦身心。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注重体现艺术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更能启迪人的思维进而升华人的情操。虽然当前高校工会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在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其中文化艺术的建设的弱化以及校园文化呈现的封闭性,决定了利用教工创意社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人文艺术氛围弱化

一个校园是否具有独特性,主要看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好的校园精神,引导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师生的创意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简政放权的改革为市场主体释放更大空间,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精神追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共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高校也对时代文化精神建设与科学文化精神建设有所倾向,特别是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重点强调。因此,在高校中开设教工创意社团,以艺术学院教师为主导,带动其他师生共同参与,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策略。

2、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弱化

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属性是开放性,只有不断汲取各种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但是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缺少创新与发展的动力。而教工创意社团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与社会文化艺术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组织载体,并且这种蕴含丰富文化的艺术形式也能够向广大师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保持各二级学院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自我归属感。突破院系之间、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增进各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有助于开阔视野,吸纳他人之长,审视自身不足。另外校园文化的开放性还应该体现在增进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度,提升社会服务意识。

三、高校教工创意社团对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际意义

通过分析教工创意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发现高校教工创意社团的开设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修养的活动可以解决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以此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纽带高校工会各种文化元素,提升大学的文化软实力,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高校教工创意社团的开设,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和探索艺术创意的一个平台,教师在工作闲暇之余通过手工制作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学生通过激发创意灵感,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创意社团的艺术创作活动有很多种,比如废弃物的再设计利用,装饰画的制作设计,不织布玩偶的缝制,软陶及雕塑工艺品的制作,插花艺术等通过这些艺术活动的组织给师生提供交际平台,课余时间的交际可以摒弃网络游戏等极具娱乐性又缺乏教育价值的活动,而师生在活动中可以增强团体协作性。一些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的工艺装饰品可以依托“互联网+”鼓励学生以个人名义或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组队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论坛,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营造”、“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等,实现以“赛”促“新”。同时凭借“云平台”竞赛服务体系,将大学生创新大赛的成果引入到创业孵化园,并进一步推荐给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最终实现项目的产业化。由此可见,高校教工创意社团在拓展师生的艺术知识、推动师生交际以及弘营造人文艺术氛围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校中开设教工创意社团,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也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郭文萍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

[2]韩伟.浅谈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

[3]陆士桢.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指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4]]崔亚虹.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5]陈晖.新时期高校工会“教工小家”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职业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