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19 03:54:0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校企“双主体”为核心,将企业资源引入职业院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二级学院,解析岗位技能、凸显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立足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根据职场需求、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五位一体”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艺术设计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①。由此可看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靠学校单方面是无法达到企业要求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达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是当前高职教育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模式表面化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合作只停留在文件协议上而无实质性的深入操作,有些合作只是学生进校时参观企业、毕业时顶岗实习,合作模式表面化,学校没有沉下心来思考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这些问题并不是校企合作本身的问题,而是校企合作双方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双方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在合作过程中能取得什么样的利益,这样就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大打折扣。2.课程体系结构单一化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照搬本科的做法,缺乏与企业项目流程的对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比较单一,课程与课程之间在知识点的结构上缺少衔接性,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设计思维,从而导致设计能力与企业需求有一定距离。3.教学组织与实施缺少灵活性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部分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以往静态的固定班级组织形式,缺少灵活性。全班学生无论水平高低或是否有特长,都统一地按部就班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效果不理想。4.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足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设上,有的因课程和专业限制,利用率不高,设备长期闲置;有的设备与工作实际不符,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有的无法满足学生成批地上岗实训,使实践性教学难以普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5.缺乏强有力的质量保障机制在人才质量保障与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少行业与企业的评价。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评价主体多为授课教师,无法做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要求更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以致无法真实测评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校企“双主体”模式是指校企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同时起到主体作用。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另一方面,高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两者各自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双方积极性。这种合作模式最理想的状态即共赢②。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可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师资共享。建立以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才领衔的专兼结合师资团队,服务于学校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其二,基地共建: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培训基地、员工培训基地、学生创业基地,实践“校中厂”“厂中校”共建模式。其三,过程共管。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过程的共同管理,特别针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任务分配等方面,实现人才培养过程无缝对接。其四,成果共享。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和承接各类社会服务项目,企业、学校共享教学、技术资源和项目成果。

三、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构筑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提供场地设施、师生团队,武汉世纪雄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提供相关设备、项目与资金,校企共建融专业教学、生产运营、实习实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雄鹰广告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等方面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将社会服务项目和企业技术骨干引入教学,和企业共同建设育人平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口就业率,实现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接轨、专业结构与市场产业结构接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凸显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解析岗位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凸显职业能力整理、分析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调研信息,围绕企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分析每个设计或制作岗位必须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凸显职业技能培养特色。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分析广告摄影与数码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版式设计制作、数字杂志设计与制作、标志和VI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及UI界面设计等多项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各类职业能力,做到课程内容设置有的放矢。3.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1)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序化课程模块,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艺术设计项目设计流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调整课程结构,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序化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大模块。以典型任务为驱动,通过校企联合设计和开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可围绕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专题展开。(2)以企业和网上项目作为课程载体,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以雄鹰广告学院为项目导入平台,坚持实用性原则,选取真实的、适合学生现有设计能力的社会服务项目,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载体,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并参与投标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实践教学所需的项目和任务。如,在VI设计课程中,将威客中国网上的设计任务如西施大剧院形象标志征集、异龙湖形象标志征集等作为学生课堂实践的项目,让学生在企业技术骨干与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4.立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教学改革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二级学院为平台,将企业资金、专家、设备、项目、管理等优势资源引入学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雄鹰广告学院数字图文生产性实训中心。雄鹰广告学院数字图文生产性实训中心能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能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承接设计项目,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校中厂”的特色建设,形成“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共享共赢。5.分层教学针对培养,形成“训赛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新模式利用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人才职业特长的培养特色,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口就业率。近年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将设计赛事融入课程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等主办的14个高级别赛事中获得60多个奖项,真正做到了“训赛结合、以赛促学”,不仅为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也培养了一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6.校企合作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校企文化双向融合渗透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现已建立校、院两级督导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让企业参与课程质量评价,重过程评价,轻结果评价,建立有校外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参与的校内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制度,形成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强化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中,引入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做到校企文化有效结合。特别是在专业入学教育和生产性实训教学期间,将职场理念和对企业的忠诚等优秀企业文化逐步灌输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对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而顺利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对接。

作者:胡明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②陈良.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技能人才的研究——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教育,2016(43).

参考文献:

[1]李进军,李佳圣.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