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的运用

时间:2022-05-28 10:23:38

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的运用

【摘要】微课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运用微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集中表现形式为视频传达,其中也会适宜地穿插图片音频等元素,将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拆解、分析、讲解。由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关键词】微课资源;初中历史;应用

历史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人文学科,因其结构庞大,系统复杂,知识点琐碎,一直是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但如果将微课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其中,不仅可以将教学难度降低,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了解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一般来说,教师会在课前播放一段录制或剪辑好的视频,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并且微课中的图片,文本等元素也可以帮助教师对知识中的重点考点进行标注,整合。微课以视频为主要元素,能降低教学难度,简化教学难点,清晰教学目标,帮助师生高效且快速地学习。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原因限制。在初中,历史老师的任务相对来说较为繁重,根据调查显示,初中历史教师的周课时量在12~14节左右,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制作微课。加之,教授历史的老师部分年龄偏大,极有可能不能熟练操作相关新兴技术软件,而一些年轻教师为了降低工作量,就只从网络上下载成品微课,生搬硬套。(二)信息化教学不普遍。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整改,但是多数老师依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师生授受”,甚至是填鸭式教学。但现今学生多数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师若对其进行传统教授,加之历史知识过于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久而久之,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考

(一)导入教学课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历史又是一门相对来说较为枯燥的学科。所以若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应该提高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孙中山》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孙中山这个人和辛亥革命这一事件,在对其有大概了解后,再进行深入的学习。(二)传授学习方法。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对重难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其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中的文本教学对其进行整理,或者录制课程讲解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站上,学生在课后可以下载并反复观看上课时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教师无论年纪大小,都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如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有趣化。而针对此种问题最为有效的,就是引进微课教学。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态度,优化教学措施,学习微课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三)利用微课突破重点。初中历史中包含的知识比较复杂而且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记忆和掌握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比较困难。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分析其中的要点,进而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来审视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通过设计这种“学习资源包”,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微课中,可以加入展现交通变化的内容,还可以加入情景剧,体现我国近代社会的习俗变化,这样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历史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课后问题的讲解,但大多数由于时间或其他客观因素,教师无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创建学习平台,比如设立微信QQ群,或是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发表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疑问制作微课进行讲解。(四)提高教师微课水平。首先,校方应该针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从思想上,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逐步接受微课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的观念。其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相关人才对其进行技术培训,主要包括视频制作,课件制作,以及知识整合。并且校方可以不定期进行听课,以此作为考核。教师应该适当地将微课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仅凭课前的几段视频只能短暂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随着课堂的推进,加之知识难度的升级,学生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地准备教学方案,在不耽误课堂进度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引入微课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展,微课技术迟早会成为教学模式中的主流,其不仅能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点,也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速率。但是,由于其为新兴方法,所以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进而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将微课与历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云芬.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初探[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2016,(03):107.

[2]陈文豪.微课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智育广角,2017,(03):63.201

作者:沈正彭 单位: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