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改发展动态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4 10:35:00

高职课改发展动态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职业价值观;创业教育

论文摘要:综述以往研究,本文就高职教学改革的几个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如推行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为今后高职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我国职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据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底,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92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1792所的60.9%:2005年招生数占普通本专科高校的53%,在校生占46%。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人有了明显增长,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许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人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启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加快发展机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有众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案,应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及高职院校现实状况,本文对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提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教哨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变化、行业企业的社会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之适应,并受到这种强劲需求而驱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模式,确认了我国职业教育正确而可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机制。

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在办学制度和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装备和实习实训条件及教师、教学评价和考核等方面符合职教特色的要求。着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要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当前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是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没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近有调查表明,有36.8%的企业都把希望职业院校做到“了解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职业技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选项。但是,却仅8%的企业愿意,口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表明企业对参与教学改革尚缺乏热情和责任意识。在目前校企合作总体上是学校“一头热”的状况下,非常需要各级政府与部门采取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首先,职业教育战线必须提高自身认识,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改革将是保证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必由之路。应当承认,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有过犹豫或走过弯路,因为缺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行业企业不能深人参与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紧贴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其次,总结近年来已经涌现出的一批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扶持、宣传和推广。第三,建议政府抓紧研究制定落实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对此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落实的责任很重、差距很大。特别目前还缺少法律实施办法和细则,缺少企业落实法律的利益机制和优惠政策。

2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是国际间几十年来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个“准则性文件”、包括1989年该组织颁布的国际公约《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公约》都把“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观念、社会和职业的价值观及责任心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在多次的确关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对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思想酉治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衣职业态度,提出了卜分明确的要求,始终把德育作为职业彰育工作的首位。

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突出的表现是,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起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最近,有调查表明: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多项要求中排在前两位的,一是职业态度(积极好学,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二是职业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注重质量、效益的意识,协调合作能力,法纪观念)。同样,该报告还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最为关注的是“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要求尚有一些距离。另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我国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诚实守信和负责精神,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

3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随着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展望和行动》,该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汉城第二次国际职教会议上国际劳工组织专家曾明确预测:“现行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因此,把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纳人各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中,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创业教育是时代赋子高职教育新的使命。我国的就业形势,包括人学教育、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问内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连年增加,2007年约达到495万,占国家当年新增加900万个就业岗位的55`},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半数。如果再加上2006年30%左右没能就业的毕业生,2007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约占新增加的900万个就业岗位的65%以匕显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成为我国社会就业中非常突出的矛盾。如果教育系统不能培养毕业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创造新的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发达国家培养毕业生自主创业已经走在了前头,有报告表明美国大学教育毕业生自主创、}G’}1勺比例为30a,而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却只有19o,差题很大。显然,这些白主创业的学生,不仅解决一J’自己就业问题,而且可能创造了新的企业和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06年底以来,中国职教学会已与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美国创业指导基金会合作,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日前该项工作已在北京等地部分院校中开始,我们期望在试点中摸索经验,能在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把创业教育逐步落到实处,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因此,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就业观夕卜,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自主创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公务员之家

4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教师是实施能力教育的关键,教师的观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拥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使之具备适应高职教学、职业针对性、特殊要求的基本素质及能力,是保障高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推进和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也是今后高职教学改革依然需要坚持的方向之一。

要适应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懂理论,而且会操作,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培养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方面,让在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深人生产第一线,重点学习岗位知识,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如到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挂职锻炼,参与课题开发、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有计划地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引进一批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通过从生产一线引进一批既有教学实践又有工程经验的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通过在相关的行业中聘译一些有实践经验又有高文化素质的兼职教师,保证教学质量,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当然,要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学院整体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师培机制和政策,实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制度,从观念的转换教育着手,通过引进、送培、外聘、下派锻炼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教师。最终达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