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9-23 04:15:54

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街舞流行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国际艺术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释放人类情感和活力的业余舞蹈在人群中得到流行,其中就包括街舞。街舞的学习不需要深厚的基本功,舞蹈动作也相对简单,使得人们对其十分的青睐。与此同时,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喜爱程度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很好地反映了青少年在舞蹈审美上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本文针对街舞的流行进行论述,以为传统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街舞流行;民间舞蹈

流行街舞的舞蹈形式相对自由,大众的参与程度比较高,娱乐性也比较强,是一种流行十分广泛的舞蹈形式。相对街舞而言,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艺术境界,是民间艺术的展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高端性。[1]街舞在民众中十分流行,民间舞蹈倒成了一种小众艺术,这种现状反映了人们对舞蹈艺术的需求状况,表现了流行舞蹈和艺术舞蹈发展不均衡的体现。

一、街舞的概念和流行的原因

(一)街舞的起源。街舞也是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在美国的黑人青少年之间流行的,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的一部分。街舞最初出现在街头,由于不受场地及舞蹈器械的限制,所以才被称为街舞。随着嘻哈文化在世界的流行,街舞也从1997年开始在中国迅速走红,在流行之初被人们称为韩流。随着中国青少年对街舞的模仿和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开始了自己对街舞的认识和理解,街舞少年们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比赛,街舞功夫最好的小组往往会赢得众多青少年的喜爱。

(二)街舞的特点和流行。街舞具有多样性特点。人们在跳街舞的过程中身体会不停地旋转,舞蹈动作幅度往往比较大。街舞在流行和传播中,舞蹈动作往往会由于文化地域的不同而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在街舞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不那么重视街舞中大幅度的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是更重视舞者身体的协调性以及上半身的肢体变化。街舞的多样性特点不仅表现在舞蹈动作的变化中,也表现在其形式的变化上。但是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也更加频繁,街舞借此契机在世界各国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欧美各国十分的流行,并且在亚洲日韩等国也受到了欢迎,对我国的香港、台湾、大陆等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街舞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并最终成为了国际化的舞蹈形式,目前世界上成立了许多的街舞组织,同时设立了许多街舞的比赛和表演。街舞除了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现代化舞蹈形式以外,同时还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街舞的自由舞蹈形式能够帮助人们宣泄自身的情感、实现舒展身体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坚持街舞的锻炼能够帮助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实现人体心肺功能的提升。街舞在我国的流行同时结合了体操、太极等多种运动形式。[2]舞者通过街舞在带给人们强烈视觉冲击、使人感受到街舞中强大的生命力和运动的力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街舞的以上特点使得街舞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一种必然。

二、街舞和民间舞蹈之间的问题

街舞的流行带给了民间舞蹈教育者对民间舞蹈的思考。街舞到底属于艺术舞蹈门类还是属于体育运动门类?街舞在青少年中传播迅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对于民间舞蹈就没有这样大的热情?对于这些问题,许多舞蹈着和教育者都展开过详细的讨论、分析,并最终将街舞归在了体育类别中,但是从客观上来讲,街舞还是属于舞蹈类别的。街舞主要由美国黑人的霹雳舞演变而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街舞得到了不断的改变和创新,并且街舞中的许多舞蹈动作,包括太空步、滑步、机械舞等在现代舞中有大量的出现。众多青少年对街舞的热衷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街舞能够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魅力,街舞的舞蹈动作往往比较帅气,能够更地的展示青少年的活力和气质。[3]对于舞蹈教育者来讲,他们在思想上对街舞是认同的,但由于街舞不具有深厚的艺术性,在世界的舞蹈艺术史上可能只算是一阵清凉的风而已,因此学校没有将街舞的学习纳入舞蹈学习的大纲,也很少有专业的舞蹈学习者会热衷于练习和跳街舞。由此可知街舞被归为体育舞蹈具有着必然的自身原因。相对于民间舞蹈来讲,街舞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不像其他西方舞蹈在中国的舞蹈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学体系,街舞在我国的壮大始于时尚人士对街舞的学习,专业的舞蹈表演人士对街舞却并不认同,认为街舞不是专业领域的舞蹈,街舞不需要花费舞蹈学习者长时间的训练和扎实的舞蹈动作的积累,无形中便将街舞的学习定义在了青少年学习的范畴中。但是这样的情况需要舞蹈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什么广大的舞蹈爱好者的目光盯在了街舞上?在国外艺术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使民间舞蹈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如何改变民间舞蹈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对民间舞蹈的喜爱和兴趣?虽然民间舞蹈在世界流行舞蹈形式的冲击下备受冷落,但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对我国悠久的民间舞蹈艺术文化的退变不作出任何改变。我们应结合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民间舞蹈的学习和推广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3]

三、民间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间舞蹈教育者应该正视街舞具有的流行性的现状,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要因为街舞的流行而责怪青少年学生对时尚、流行、摩登的街舞的选择。教师应认真回顾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在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以下几个内容:教师在舞蹈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对民族舞蹈的风格和形态进行一定的讲解,接下来对民间舞蹈中的基本功进行演示,学生通过对教师舞蹈动作的观察,对教师的舞蹈动作进行相应的模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舞蹈动作的学习之后,将动作连贯起来,结合舞蹈音乐进行初步的展示,教师在学生展示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一定的要求,强化学生舞蹈动作的标准性,学生再对不完美的动作进行一遍遍的练习,直到教师满意为止。[4]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不能够充分理解相应的民族文化,对舞蹈对应的民族没有角色的融入感,在舞蹈动作中不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没有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学生的审美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方式的死板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种种都是导致民间舞蹈不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的原因。[4]

四、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

民间舞蹈教学要实现更广泛的推广首先需要对民间舞蹈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第一步要向民间舞蹈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对民族和民间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民间舞蹈产生了热爱和好奇,才会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感到快乐。对此,教师可以在舞蹈教学的初始阶段给学生放一段关于具有民间特色的视频,使学生对所学舞蹈的民族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直观的视觉体验比教师的语言描述要形象、详细得多[5]。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脑海中形成对该民族的深刻认识,并产生一定的启发,从而对民族文化和风貌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入舞蹈的角色,体会角色艺术特点和艺术情感[6]。舞蹈学习的氛围需要音乐的配合,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先将舞蹈动作展示完毕后再播放音乐,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把握。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动作的同时可以播放相应的民族特色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不自觉地在动作上进行相应的配合,调动学生舞蹈动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7]。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要求,舞蹈学习和练习中不断地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和戏剧的情境改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加入相应的民俗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民间舞蹈教学,提升学生舞蹈的表现力[8]。学校和家长往往希望很快就能看到学生舞蹈学习的成果,迫于这些要求,舞蹈教师常常更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乐趣。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家长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学生学习舞蹈不是为了在将来成为著名的舞蹈家,而是为了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等。教师的教学目标如果真的是基于以上目的,那么教师就会更加重视学生的快乐学习和成长。

五、小结

在现代社会各种时尚艺术引领潮流的时期,许多打动人心的的舞蹈作品也都是植根在传统艺术的土壤之中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传统舞蹈的魅力,积极地改进传统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促使更多的人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而实现其艺术价值。

作者:李韵葳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窦荣坛.街舞的流传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推动[J].大众文艺,2013:215-215.

[2]李荣.以科学的发展观面对“流行”与“传统”的碰撞——让舞蹈艺术教育健康地向人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54-55.

[3]刘滢.浅析学生自身个性与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关系[J].都市家教月刊,2015:120-121.

[4]高双凤.浅谈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的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47.

[5]吴斌.校园健身街舞训练对大学生形体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139-140.

[6]窦荣坛.街舞的流传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推动[J].大众文艺,2013,(16):215.

[7]成慧慧.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文化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111-115.

[8]庞小强.中国青少年舞蹈美育教材建设现状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第二篇: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渗透

摘要: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舞蹈中正是由于融合了民族文化才显得更加具有魅力。民族舞蹈与其他的舞蹈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当中的文化内涵,哪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展现出我国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将民族文化渗透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民族舞蹈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现代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内涵。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将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民族文化有效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体现以及现状

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才逐渐的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各个民族和民间的舞蹈中都包含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点,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积极的将这些文化和心态融入其中。现阶段要想促使民间舞蹈得到最为完美的方式进行呈现,那么就一定要在保证舞蹈动作规范的条件基础上来强调舞蹈当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我国很多院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都比较看重舞蹈动作的教学,虽然规范性的动作中本身就能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文化气质,但如果没有切实的将文化内涵渗透到其中,那么实际的动作表现中也会缺少生动性,无法真正的展现出舞蹈中所包含的情感[1]。同时,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会有一定的不同,如果教师无法将舞蹈中的情感和特色进行正确的利用,那么学生的舞蹈学习就会变得机械化形式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导致舞蹈中的真情实感有所丧失。

二、民族文化有效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策略

(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讲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每一个舞蹈教学的单元中,将民族文化加入到当中去,为学生制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民族文化无处不在。例如在进行东北秧歌的非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出一些关于东北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内容,并且将一些有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促使他们能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同时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

(二)在教学方法上渗透民族文化

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专业动作上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使他们更加有感情的投入到舞蹈当中去。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所形成的精髓所在,当中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经验。在舞蹈动作当中无一不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对此,教师可以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采取方式将民族文化渗透其中。例如采取氛围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环境故意的营造成一种民间特有的气氛。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藏族舞蹈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或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向着学生喊“拉索”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喊“呀”,通过这种方式更加能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民族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抒发,真正的将舞蹈动作与民族情感之间融合到一起[2]。或者在教学中教师将不同的舞蹈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播放,利用现代化的方式将舞蹈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播放相关的民族风光,从而让学生的情感能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去,感受民族文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于民族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的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民族服饰渗透民族文化

民族服饰也是民族舞蹈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底蕴。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在服饰方面融合了当地的特色,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下逐步的形成了独特的品味和内涵。每个不同的民族舞蹈所使用的服饰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并且从中学习到当地的传统文化,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穿上专业的特色民族服装,从而来帮助他们更深的感受这种文化,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穿上藏袍,并且用手来感受到服饰的下垂以及袖子对行动的影响等。以此来强化学生在舞蹈动作上的规整性,并感受藏族的文化内涵。

(四)通过动作来渗透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舞蹈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存在,而这种风格往往通过动作的方式来进行展现。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的把握住民族舞蹈单重的典型动作,并根据动作的特点来逐步的实施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先将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整体的演示,然后在逐步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教师需要将舞蹈动作当中的风格进行突出性的展示,并且对此进行分析,从而将动作与民族的文化之间进行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动作,动作中都包含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抓住精髓所在,真正的把握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整体风格。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当中的重点应用方式,并且对教育的效果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多媒体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学生并不是生活在民族区域内,因此会缺少实际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弥补,利用通过欣赏民族艺术家的表演视频的方式,包括眼神和动作等等,透过细节来感受民族舞蹈的精髓,并且从中得到民族文化的体验。

三、结语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将民族文化渗透其中,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明确的把握教学特点,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从舞蹈动作中体验到文化的深层内涵。

作者:公兰英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友.试析当前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轻”舞风现象[J].舞蹈,2013(3):50-53.

[2]李岩.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J].艺术科技,2016(3):12-16.

第三篇:技术技巧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传承和发展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对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与水平,没有扎实的技术技巧基础,是无法充分表现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神韵的,因此技术技巧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们就来具体进行探究。

关键词:技术技巧;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用

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汇也使得这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并形成了云南地区所特有的民间舞蹈艺术特点,这也使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着独特的神韵与魅力,而要充分彰显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并使其不断传承,在其教学中加强对技术技巧的重视,充分发挥技术技巧对于舞蹈展示的重要作用则具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一、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1、多数舞蹈的产生与仪式活动紧密相关

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来看,其多是由巫术、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等一系列的仪式活动中产生的,云南地区的地形特征决定了其许多区域受到地形阻隔、交通闭塞的制约,部分少数民族居民与外界交流甚少,文化融合十分缓慢,这也给这些少数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形式的保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流传至今的少数民族仪式活动的研究,发现现存的许多舞蹈艺术形式都与这些仪式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也体现着少数民族祖先崇拜与神灵崇拜等原始的信仰,例如彝族舞蹈“老虎笙”便是虎图腾崇拜下的一种祭祀祈福的舞蹈形式,此外许多舞蹈作为节庆仪式的重要活动,也往往体现着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2、突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取材十分广泛,山水、树木、鸟兽、云霞等万物生灵都能够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题材,并通过舞蹈的完美演绎将来自于自然的灵性传达出来,总的来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所突出反映的正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融恰的关系,也使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着浓厚的原生态特征。如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正是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自身化为充满灵性的孔雀,人与孔雀、人与自然在一支舞蹈中得到了融合,也给观者带来了一场洗涤心灵的精神盛宴。

3、多数舞蹈带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的一种艺术。因此,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之处就是它有着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云南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从而衍化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稚拙古朴的审美特征。如彝族“烟盒舞”,传说最早起源于狩猎,先民们模仿野兽跳舞(也有传说起源于挑秧走路、上山下山的动作);白族的《田家乐》模仿了劳动生产中犁田耙地的动作,反映了这一地区农耕的生活场景,通过“套犁具”“吆牛”“扶犁”等动作的模仿,从而形成舞蹈的扶、拉、扯、推的动态、动律,并将农耕过程中喊、叫、的生活情趣融为一体。

二、技术技巧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是提高学生舞蹈专业水平的关键要素

无论是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是专业舞蹈演员而言,技术技巧运用的水平都是衡量其舞蹈表现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而要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专业舞蹈表演者乃至艺术家,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技术技巧的把握。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角度来看,舞蹈本身有着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其不仅仅是舞蹈动作上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与神韵的演绎,对于舞蹈学习者和专业演员而言,要想将民族民间舞蹈内在的情感与神韵完美展现出来,就必须要通过技术技巧来发挥点睛的作用,这也是实现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艺术上的升华的必要条件,因而在教学中强调技术技巧也是提高学生舞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

2、是培养创作型舞者的重要契机

舞蹈的创作离不开技术技巧科学运用的支持,而无论是对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还是我国文化艺术未来的蓬勃发展,都需要加强对创作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来提供基础的人才保障。优秀的舞蹈作品必然不是一味模仿所能够产生的,必须要在对技术技巧娴熟把握与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技术技巧动作的合理巧妙组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展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实现民族个性与时代气息的完美融合,仍以杨丽萍自主创作和表演的《雀之灵》及《云南印象》等作品为例,如缺乏对技术技巧的扎实把握与深入理解,便不会有舞蹈作品的完美演绎。由此可见,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加强对技术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技术技巧,提高对技术技巧的运用水平,并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对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创作与创新而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各大艺术院校培养创作型舞者的重要契机。

3、是丰富舞蹈内涵、渲染情绪必要元素

当前许多学生在舞蹈的表演上有形无神,常常给人以苍白之感,缺乏情感的传达,这样的舞蹈是难以打动人的,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技术技巧掌握不扎实,运用不到位,以及学生刻意回避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所导致的。而许多技术技巧的运用,正是舞蹈中情感传达、情绪宣泄的关键所在,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加强对技术技巧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技巧动作,并学会通过技术技巧表达、渲染舞蹈情绪,能够在学生舞蹈表演中,极大的增强舞蹈的张力与活力,丰富和诠释舞蹈的内涵,将舞蹈作品的演绎推向高潮,也能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对于学生未来的舞蹈学习与表演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必然选择。

三、总结

本文首先针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之后就技术技巧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探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具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不断在教学中加强对技术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技术技巧运用的水平,才能够更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舞蹈专业化水平,并为学生未来的舞蹈表演与作品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扬。

作者:和莹 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飞.分析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10).

[2]贾芳.“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0).

第四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应该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当前大学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民族舞蹈;教学

作为民族舞蹈人才最主要的培养基地,高校民族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民族舞蹈人才。因此,对当前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加以梳理,找到不足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民族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民族舞蹈中的民族个性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族舞内涵

所谓民族舞,是指形成于某个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之中,具有某个民族强烈特点的舞蹈,该舞蹈和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高度融合,是一个民族历经悠久历史的艺术结晶,是一个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民族舞被看作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虽然我国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但不同的民族舞有着一些共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一是歌舞结合。歌舞结合的舞蹈形式自由活泼,而且易于表现,通俗易懂。在歌舞结合的基础上,中国的很多民族舞蹈都使用了道具,如扇子、手鼓、花灯等等;二是情节生动。大部分民族舞蹈都建立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上,情节生动,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也性格鲜明;三是自娱娱人。我国的民族舞大部分都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舞者在跳舞中既愉悦了自己,也为观众进行了表演;四是即兴发挥。民族舞没有呆板严格的套路可循,舞者往往会随着情绪的变化即兴发挥。

二、我国民族舞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族舞蹈教学种类不全

当前我国高校由于受到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只是教授几种比较常见的民族舞蹈种类,例如藏族舞蹈、新疆舞蹈、傣族舞蹈等等,对于知名度较小的民族舞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所以,由于只学习几种重要的民族舞,学生对民族舞的掌握就缺乏广度和深度,例如很多学生知道彝族、白族与傈僳族都有“打歌”类舞蹈,但却不知道,这三个不同民族的“打歌”类舞蹈各有特点,并不相同。

2.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比较知名的专业舞蹈院校,民族舞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其课程设置和培育体系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更多的非舞蹈专业高校在民族舞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培育体系上都存在着漏洞和不足,甚至在某些院校民族舞教学仅仅作为选修课存在,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着边缘化趋势。在资源配置上,多数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师资不足、软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

3.过于注重舞蹈技巧,忽略了民族文化

许多教师在现代舞的冲击下,过于注重各种舞蹈动作的现代化和技巧性,淡化了对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教学。在教授民族舞过程中,教师简单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住舞蹈动作就是学会了民族舞蹈,很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社会与地理特点、文化特色以及宗教信仰等,致使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掌握不住民族舞的精髓,在进行民族舞蹈表演时只是演绎舞蹈动作,却没有情感和灵魂。

三、提升民族舞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1.增加投入,完善教学体系

鉴于当前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民族舞教学所需要的服装、道具、器乐等硬件设施予以更新和补充。同时,完善教学体系,保证教学体系的科学与严谨。例如,在教学中可选择教学效果较好的案例,如蒙古族的《奔腾》舞蹈教学、新疆地区的《赛乃姆舞》舞蹈教学等,在主干课程之外,设置各民族代表舞蹈课程,覆盖各个少数民族舞蹈。

2.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他们的水平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现有师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从社会艺术团体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舞蹈教师,聘请一些舞蹈名家开展讲座,从而改善师资结构,注入新的力量。此外,我们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3.民族文化的融入

民族舞蹈不应只是动作与技巧上的堆砌,其中蕴含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才是民族舞蹈的精髓。因此,高校的民族舞蹈教学中,必须融入对民族文化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民族舞蹈。以藏族歌舞《母亲》的教学为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创作背景、藏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讲解舞蹈动作和藏族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带着情感共鸣进入到舞蹈学习之中。

作者:靳波 邵景霞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107-108.

[2]倪佳.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民族舞蹈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09-110.

第五篇: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蹈的融入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舞蹈集合了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精神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加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舞蹈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我国少数杂民族舞蹈文化的发扬与继承。本文主要对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促进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少数民族舞蹈;研究

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的人民结合本民族的特征编制出的舞蹈,并得到传承和发展,拥有久远的历史底蕴,是我国历史优秀文化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学习者和传承者,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欣欣向荣。幼儿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接棒人,幼儿舞蹈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元素是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同时,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中,有助于幼儿思维的扩展,提高幼儿对舞蹈多样性的理解,促进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作用

(一)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多数少数民族舞蹈都包含着一定的古老传说,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诉传说来调动幼儿的热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领略各种少数民族舞蹈,加深了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情感。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成员,应该坚持与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态度。幼儿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民族关系的思想培养,而相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语文、英语等教育学科来看,舞蹈教学更受幼儿的喜爱。那么,为了提高幼儿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有利于幼儿了解各民族的舞蹈,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实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舞蹈的有效结合,深化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对孔雀舞、傣族舞、筷子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幼儿可以从中领略少数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风俗文化,萌发对少数民族的探知欲望,进而增加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感情。

(三)使幼儿形成对少数民族传统的敬意。少数民族舞蹈蕴含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把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在少数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使幼儿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探寻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风土人情,感受各种少数民族舞蹈魅力,萌生对各少数民族传统的敬意。比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葫芦丝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感受到傣族人民歌舞风氛围;通过锣声,感受拉枯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动的融入途径

(一)营造少数民族舞蹈氛围。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工具,舞蹈往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才会更加有魅力,与此同时,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融入程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的感染力,在不同的时刻选择合适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播放,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自由活动时间或者午休时刻,可以播放各少数民族欢乐的歌曲,让幼儿在积极的歌曲氛围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魅力,渲染少数民族舞动学习的气氛。同时,幼儿舞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运用游戏提高少数民族舞蹈融入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在幼儿教学各环节。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内有各种活动,有表演学习课、文化知识学习课、手工课等课程,如果单单只在舞蹈课上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思想教育,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应该结合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在表演课中,让幼儿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使用有趣的道具,跳简单少数民族舞蹈,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文化知识学习课上,可以穿插一些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讲解,在扩展幼儿的素质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知。

(三)加强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提高乐趣。家长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任老师,进行幼儿舞蹈教育单靠教师的能力是不行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互动。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要实现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家长应该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内容,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家长参与性,增强幼儿与家长互动,引导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对舞蹈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编制少数民族舞蹈动作等方式,让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舞蹈学习,利用家长与幼儿情感的互动,提高幼儿的学习乐趣。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舞蹈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舞动的学习兴趣。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对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增强对少数民族的情感,使幼儿对少数民族传统充满敬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少数民族舞蹈氛围、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在幼儿教学各环节、加强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等途径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

作者:杜琳琳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

[2]庞志娟.浅谈怎样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J].艺术科技,2014.

[3]李张妤.如何把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

第六篇:民间舞蹈教学思考

摘要:民族舞蹈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特别的艺术魅力,是民间文化的精华。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继承和发扬民族审美艺术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将分析传承性是如何贯穿整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探索传承路径,创新舞蹈教学方式,使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人文、习俗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积极传承并创新发扬民族舞蹈文化。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民间舞蹈教学

民族舞蹈是一种动作多样、形式丰富、由人民群众自发自主创作的舞蹈,他源自人们传统的生活活动,包含着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情和鲜明可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蕴含民族希望、传递民族精神的舞蹈,体现着民族朴素且鲜活的生命力,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特、稳定的风格,并从始至终的贯穿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见证社会演进。我国的民族舞蹈文化色彩丰富且文化韵味浓郁,处处渗透着传统的人文精神,由于新文化的快速渗透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遭遇冲击,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在民族舞蹈教学中,也因为各种原因而使这些传统价值消失殆尽,因此,必须创新舞蹈教学与传承方式,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

1.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1.1继承

民族舞蹈文化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源就是对民族舞蹈的继承。在如此缤纷多彩的舞蹈文化形式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民族舞蹈文化的执着与忠诚,坚持传统舞蹈文化的原则,坚守特色的文化价值和民族风格。如傣族舞蹈《邵多丽》便是在原生态舞蹈特色中增添时代元素,让更多人了解傣族舞蹈的原生态特色和传统特色,体现傣族人民的执着质朴与民族传承。这也反映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实质为继承并发扬本土特色原生态民族文化。

1.2发展

舞蹈是一种融合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着文化特质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特征,必须随着时代变迁发展,不能固步自封。民族舞蹈文化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如今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把创发展作为基点去传承民族舞蹈文化,完美融合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在发展民族舞蹈文化时要按照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适度变化。例如朝鲜族舞蹈《扇骨》,不仅是对本民族传统原始生活的继承,还融合“闲良舞”小生形象的动作元素。由此可见,民族舞蹈文化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中长久传承的。

1.3教学

舞蹈文化中起传承功能的桥梁就是舞蹈教学,而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小看。舞蹈教师要在注重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精髓的同时,进行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视野的拓宽,提高舞蹈教学的内涵层次。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多样的民族舞蹈教学活动,传承并弘扬民族舞蹈文化,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其文化来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深入剖析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和发展趋势,使教学更具层次感和渗透力。通过汲取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转变为发展创新现代舞蹈,这也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方式。

2.民间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

2.1立足于多元文化,探寻舞蹈动律文化

舞蹈文化和多元文化都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发展的。民族文化与舞蹈动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可分割的,相伴相生,相互促进。舞蹈动作能反映出文化的基本属性,文化也在无形中引导着动作,动作通过文化性反映并实现文化价值。将民族舞蹈文化视为根源,在民族舞蹈产生和发展的生态空间中观察动律特征,把多元文化融入舞蹈教学过程中。具体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有:把理解民间舞蹈文化内涵作为教学首要任务,充分介绍民族舞蹈的内容形式、历史文化、美学特点;综合探讨交流人类学、民族学与美学,对民间舞蹈作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民族文化现象与环境,探究它的民族观念和意识,探寻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律;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吸收各国各地文化的精华,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发展;进行实际调查,取得最真实可信的资料,感受民间纯朴文化和舞者当前的心境。分析民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探寻民族宗教特色、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从而掌握形成舞蹈的内外因素。

2.2即兴创作,创新思维,体现出舞蹈形象的特色

在舞蹈教学中纳入即兴创作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观念和动作意识,在自主探索知识和审美时形成新的动作,在民族文化中渗进现实情感,激发创作主动性。培养学生再创作意识,在表演时,以环境作为背景,观众作为契机,自然而然的即兴创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并坚持几大原则:一是坚持人本原则,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二是选择特点突出,风格明显的音乐,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作。三是做好引导学生创作的工作,尊重学生感受和成果。四是处理好模仿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模仿是创作的必经之路。总之,民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创新民间舞蹈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构建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民间舞蹈表演者。

作者:赵明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光辉.民族舞蹈传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8):138.

[2]陈乐.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5,(3):152-153.

第七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运用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并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断的渗入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表演服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面有新的突破,这样可以为民间舞蹈教学赋予更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开展创新艺术的关键性举措。为此,本文就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温暖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民族文化;渗透

我国具有着极为灿烂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民间舞到由于自身具有较好的文化神韵和审美情趣,也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大花卷中最为炫丽的一笔。但是民族民间舞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舞蹈,最大的区别是舞蹈表现重要体现出深刻的民族文化形式,即使是舞蹈中小的细节不部分,都应体现出民族特征中的独特文化底蕴,为真实的展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就应对民族文化有深刻了解,在真正实现形神兼具的过程中,让民族的文化逐步渗入其中。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体现及其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逐渐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而不同的民族舞蹈也都包含了其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与民族心态。为了能将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传递并继承下来,并发扬其各民族舞蹈中特有的民族文化,需要将这些民族文化与民族心态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教学来说,动作、音乐固然重要,但对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的融入便失去了舞蹈的灵魂,故而要完美的将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来,并传递出舞蹈蕴含的情感,就必须要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渗透进民族文化。就当前我国的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注重对学生舞蹈动作和肢体的要求,虽然各民族舞蹈的动作本身便蕴含一定的民族文化气质,但若缺少民族文化的渗透,即便舞蹈动作和肢体多么规范、完美,也难以真正表达出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且舞蹈动作也会显得十分生涩与僵硬。此外,由于各民族文化特质的不同,舞蹈动作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未了能够让学生明白特定舞蹈动作的含义,就需要给学生讲解一定的民族文化。以藏族的民间舞蹈来说,由于其与当地宗教文化与农牧文化紧密相关,又具有独特的动作规律,如身体会微微想前送或是前倾90度,这一动作与牧民的日常劳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故而,认识到舞蹈是当地民众的生活、历史或者当地的民风,并将生活中的动作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舞蹈学习是要通过挥洒自如的肢体表现力,让舞者具有形神兼具的神韵。

二、民族民间舞蹈渗入民族文化的主要措施

1、文化培训课的融入

首先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融合民族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例如每个舞蹈单元中,要将相应的舞蹈对应到民族文化课程中,进而为学生传输良好的文化气息。教学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东北秧歌舞蹈时,教师应先给学生讲解东北汉族文化内容,让学生结合音乐、视频或者音频等教学辅助工具,使学生在学习舞蹈肢体动作的同时,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

2、深入分析舞蹈的动作和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的开设不仅要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更要深度剖析舞蹈动作背后的内容,由于民族舞蹈中每一个动作都背后有民族文化为积淀,因而舞蹈动作不但要做好,更要表现出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神韵,这样表演出的舞蹈才能做到“秀外慧中”。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时,由于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舞蹈动作中会参杂着部分骑马文化,抖肩、柔臂等舞蹈动作,这些动作早期都来源于草原上的马背文化,另外蒙古舞蹈中经常出现模仿马或者雄鹰等舞蹈姿态的动作,舞蹈中将这些动作穿插其中,主要是为体现蒙古人民的勇敢和豪迈。所以蒙古舞蹈表演时不同与汉族舞蹈的柔美,需要更多的表现出蒙古舞蹈中的豪放和潇洒,并在融入民族情感的情况下,将舞蹈中的神韵融合其中,这种表演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复制。朝鲜舞蹈表演时,需要用身体模仿动物的形态,并借助长裙展现出舞蹈中的典雅和飘逸之处,加之朝鲜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东北方并从事着农耕劳作,因而舞蹈动作中多有劳动时的坚韧,同时也要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善良和勤劳。

3、抓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

目前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并且这些风格都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因而教学活动中要抓住不同舞蹈中的典型动作,重点讲述中,用以达到提高民族舞蹈表现力的目的。比如,我们在讲解傣族舞蹈的时候,应先选择整体的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带领学生总结舞蹈教学中的独特艺术风格,然后在深入的分析舞蹈中的风格,抓住构成这类风格的重点动作。比如傣族舞蹈中最典型的“三道弯”,舞蹈表演时若能抓住这一动作要点,就能以点概面的掌握傣族舞蹈的整体风格和表演形式。

4、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体会名家舞蹈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并结合良好的教学实效,让民族舞蹈在多媒体教学中呈现出来。由于学生不生活在民族区域,因而获知的内容都是通过书本,比较单调和乏味,并缺乏生活体会,故此借助多媒体就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教学模式,能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的生活状况。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欣赏舞蹈家的民族舞蹈视频,包括动作、神态等细节,让学生在不断的描摹中有所体会。

三、结束语

教学中需将民族文化融合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但能启发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更能通过民族文化的渗入,让学生准确的掌握不同的舞蹈类型和不同的舞蹈风格,再准确用身体语言诠释舞蹈真谛的过程中,融合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存在的艺术形式,若将舞蹈中的肢体表现看成外在的构成形式,那么民族文化就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在灵魂。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祖静波.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12.

[2]朱红.在民间舞教学体系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谈民族地区专业舞蹈院校的民间舞蹈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4(S2):13-14.

第八篇: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学生为本,教师主导”

摘要:民族舞蹈教学是实践技能与民族文化理论结合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教师应遵循这一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民族舞蹈素质和发展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学生为本,教师主导”。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学生为本;教师主导

围绕“学生”与“教师”谁是教学中心,西方主要有“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理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理论认为:教师、教材、课堂是教学“三中心”,教师主导、主宰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理论认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是教学“三中心”,学生的需求、爱好主导教学。很早以前,我国教育者对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就发表过相关教学观点。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代朱熹将这一观点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这一观点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强调“教”,一味地讲“是什么”“为什么”,但对学生“学的如何”“如何去学”关注不够。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考虑教师的主动性,将学生放在了被动位置,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1]。实际上,民族舞蹈的教和学是对立统一的。教是为了学,教也是为了不教,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但学生的学不是随意的,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民族舞蹈教学是实践技能与民族文化理论结合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技能教学不能脱离技法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个体因素,更少不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讲解与渗透。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要求,也离不开学生客观实际学习情况。因此,民族舞蹈教学是“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学。

一、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即学生是教学中心,民族舞蹈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态度。学生客观条件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民族舞蹈素质方面,而学生主观条件则具体是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学生民族舞蹈素质与学生发展目标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学生民族舞蹈素质是学生实现发展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发展目标可以促进学生民族舞蹈素质的提高,而教学就是重要的中间渠道和媒介。为使学生民族舞蹈素质与学生发展目标达成一致,民族舞蹈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必然以学生为本进行设计、制定、调整。

(一)学生民族舞蹈素质

学生民族舞蹈素质主要由身体条件和学习情况两方面决定。一是身体条件。民族舞蹈学生的身体条件由舞蹈形体、身体素质、心理反应等方面组成。形体条件包括身高、体重、上下身比例、指距、胸围、臀围、腿围、足弓的形状等。身体素质包括平衡能力、移动速度、反应速度、敏感性、柔韧性(软开度)、协调性、爆发力、耐力等。二是学习情况。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由客观学习情况和主观学习情况两方面决定。客观学习情况体现在学习能力、掌握程度、运用创新等方面。主观学习情况主要体现在心理反应方面。学生心理反应又主要分为积极心理反应和消极心理反应。学生肢体完成民族舞蹈动作和学生对民族舞蹈动作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是学生对民族舞蹈掌握情况的实际表现。

(二)学生发展目标

从学生发展阶段看,学生发展目标可分为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目标。第一,近期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主要指学生依个人学习情况而定的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发展目标。比如有的初入学的学生软开度比较差。那么这样的学生进入专业舞蹈学校后,必须要强化训练软开度。因此,学生近期发展目标主要是个体性的。第二,远期发展目标。远期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业完成时能够达到的目标,或者学习某种或多种民族舞蹈所能达到的目标要求。比如达到就业、升学、创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如为民族舞蹈教学、民族舞蹈表演、民族舞蹈创编、民族舞蹈研究等奠定专业基础。所以,学生远期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分不开。

二、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教师主导”

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主导”体现为民族舞蹈教学理念与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等教学层面。具体为教学实施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设计与调控。而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以教学大纲和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主导性表现为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更新与有效手段的协调配合运用。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

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包括动作讲解、知识传递、思想渗透三方面。三者中以动作讲解为主线,融会贯通相关民族舞蹈历史文化、舞蹈技法与教学研究及相关思想理念等。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情况,选择教材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围绕基本动作、舞蹈动律、主要动作和风格特征等教学中心,穿插讲解藏族舞蹈历史文化背景。当学生从理解文化到掌握动律、动作、组合技艺时,教师根据舞蹈组合和学生学习情况,按符合藏族舞蹈文化内涵与运动规律的构图,编排舞蹈队形。要求学生观摩、学习优秀藏族舞蹈作品后,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排演。或运用所学动律、动作,自行编创并排演藏族舞蹈。其中,藏族舞蹈基础训练、步伐训练的讲解与练习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是必须完成的。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藏族舞蹈风格性组合、综合性组合、自编(学)组合的讲解与练习则依据学生实践学习掌握藏族舞蹈技艺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选择适当数量、难度的组合教学。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民族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民族舞蹈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舞蹈教师根据民族舞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酌情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并调控学习氛围、教学节奏,使民族舞蹈教学有序、高效开展。民族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有规律的肢体运动,人的语言不可能做出全面解释,需要赋予实践。民族舞蹈还是特定地域人类文化遗产,必须依托文化讲授才能使教学形象、生动,有内涵。所以,“口传身授法”是民族舞蹈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舞蹈教学,理论永远伴着实践。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含义[2]。民族舞蹈教学除了传授学生民族舞蹈文化知识与技术外,同时也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课程结构与体系,掌握一定的民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方法,它也是一门教学法。所以,民族舞蹈教学方法须以“口传身授法”为主,兼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等类型的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做到准确、生动、精练、亲切,教师身体力行,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舞蹈,积极主动学习、探究、传承、发展民族舞蹈。

三、民族舞蹈教学“学生为本,教师主导”坐标的设立与实现基础

(一)教学坐标的设立

坐标是描述位置的一组数值,一般有纬度(北或南)和经度(东或西)。本文将民族舞蹈教学设立为坐标,是为了表述教学中“学生为本,教师主导”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1.坐标原点。在数学中,坐标原点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垂直的数轴的公共原点。在“学生为本,教师主导”民族舞蹈教学中,是指教学起始点。这个点是教学开始前,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的起点。

2.横坐标。横坐标是学生情况。学生情况即学生的民族舞蹈素质,以及民族舞蹈学习能力。

3.纵坐标。纵坐标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民族舞蹈教学的内容。民族舞蹈教学的内容,可分为阶段性、全程性。阶段性,指具体某一学习阶段,如一学期或某一民族舞蹈教学期。全程性,主要指整个民族舞蹈教学期。

4.坐标趋势。正常、有效的民族舞蹈坐标趋势,是一条向上的线。这条线的曲直、角度是教学情况的直接反映。

5.教师与教学坐标的关系。民族舞蹈教学坐标中,坐标趋势与教师的教学设计、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以上分析可知,教师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只有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保证民族舞蹈教学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二)教学坐标的实现基础

1.确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石。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乎教学能否正常、有序、顺利开展,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今后的民族舞蹈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仍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有的教师仍以权威自居,高高在上,导致师生沟通不够;其次,有的教师存在对学生态度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甚至让学生感到不安;再次,有的教师对少数学生存在偏爱的现象,对大多数学生关爱不够,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导致民族舞蹈教学不能正常、有效开展。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确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而民族舞蹈教学离不开口传身授,师生只有建立平等互尊的关系,才能在肢体与情感上进行更好的交流。

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民族舞蹈教学目标、模式、方法的设计,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的,但必须以学生实际民族舞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基础。否则,有可能是天马行空、纸上谈兵,无法实现预期教学进度和效果。民族舞蹈教学目标是民族舞蹈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民族舞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民族舞蹈教学目标与民族舞蹈教育目的、民族舞蹈培养目标相联系,因而民族舞蹈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民族舞蹈教学目标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有长期性和阶段性之分,体现出教学的不确定性。即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决定了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民族舞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民族舞蹈教学思想或民族舞蹈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民族舞蹈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民族舞蹈教学活动程序。作为民族舞蹈教学结构框架,突出教师主导,从宏观上制定并把握民族舞蹈教学活动。作为活动程序,突出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发展需求适度调整。民族舞蹈教学方法,是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起主导性作用,决定学生的学法和教与学的方法。但教师的教法必须是与学生的学法相适应的。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法,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统一、协调,使民族舞蹈教学有“法”可依,教无定法,真正做到胸中有法,目中有人。

(三)实现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民族舞蹈教学,是通过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的教学形式。民族舞蹈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结合其特点和需要,在整体教学设计上,精心设计,并主导实践。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和引导师生、生生互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互动式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民族舞蹈的教授者、传播者,更是教学信息的接收者和管理者,对学生情绪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变化及时予以引导和控制。教师既是观察者,又是示范者,更是启发者,是互动式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指挥者和引导者,引导学习者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既需要倾听,也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对话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观点通过不断地碰撞而逐渐融合成更高层次的思想成果,为师生所共享[3]。通过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学习喜好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进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教师引导下,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不足,指出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讨论,引申教学内容,交流学习心得与经验。师生、生生互动,不仅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发表学习问题的机会,教师更要从中了解学生的实际主观与客观情况,依据互动教学反映的信息,主导教学的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实践技能与民族文化理论结合的独特的教学规律,决定了民族舞蹈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主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民族舞蹈素质和发展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调研、设计、制定、组织、调整、管理、评价的主导作用。而这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学生的基本素质条件、学习目的、适应模式和发展目标等作为教学前提和出发点,体现“学生为本”,实现教学“教是为了学,教也是为了不教”的意义。

作者:额瑜婷 吴司祺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继刚.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潘志涛.高校舞蹈教学设计创新与教案编写指导全书[M].第1卷.广东:中国艺术出版社,2012:166.

[3]任红杰.关于高校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7(5):37-39.

第九篇:民族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民族舞蹈,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状态,更能够提高人们的气质,提升人们的艺术涵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舞蹈;问题;解决策略

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因此,透过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了解各民族民风、民俗,了解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风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族人们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创造了许多独具魅力的民族舞蹈。本文简要探讨了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力度

目前,在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过于关注学生的舞蹈技能,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言传身教,很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默守陈规,保守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当然,我们也承认,传统的教学方式,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在长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没有其优越性,虽然教学模式比较保守,教学手段陈旧,但是,教师的敬业品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心我们还是要肯定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付出了一定的艰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舞蹈艺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旧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下,同时,也很难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于舞蹈艺术的新需求。学生机械地模仿,不懂得创新,很难让舞蹈焕发新的活力,虽然在舞蹈过程中,学生的动作和技能比较规范,也是严格的按照规定标准进行练习,但是,学生既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用心感悟舞蹈的艺术魅力,也很难通过舞蹈传达自己的情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的没有达到。

2、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民族舞蹈综合性比较强,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在民族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教学理论,很难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念。另外,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是影响民族舞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舞蹈教学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首先,是学历偏低。其次,是年龄和职称结构存在问题,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少,青年教师比重大,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显得严重不足,教学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目前,在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民族舞蹈课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机械地模仿,生硬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舞蹈技能,训练学生舞蹈技能,还要为学生讲解民族舞蹈所蕴含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能深入的理解民族舞蹈动作背后所要传达的文化思想,进而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教学模式创新

1、丰富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我国的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功、舞蹈技能的训练,还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的内涵,用心去体味舞蹈的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学生舞蹈兴趣。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民族舞蹈课程不仅要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还要在师资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在招聘民族舞蹈教师时,要优先考虑舞蹈教学相关背景,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组织舞蹈教师定期进行转行业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多的民族舞蹈技能,加深对于各民族舞蹈的深入了解。如教师必须牢固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韵律和特色,能够熟练的进行舞蹈示范,这样,在授课时,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舞蹈,了解民族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了解民族舞蹈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领会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领会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首先,在学习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该舞蹈的民族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领会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于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其用心去舞蹈。比如,在藏族民族舞蹈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高原牧区的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藏族人民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会理解藏族舞蹈呼吸节奏上的缓慢,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能够将自身的感受与动作融为一体,提高自身舞蹈能力。在云南民族舞蹈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秀美的山山水水,让学生了解更多云南风土人情,了解更多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对于云南民族舞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舞蹈技能、舞蹈动作,还要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文化,领会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

三、结语

民族舞蹈教学应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舞蹈技能传授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丰富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用心体会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星星.浅议民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09)

[2]崔琰.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艺术教育.2013(05)

[3]贾海鹏.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J].大舞台.2012(11)

第十篇: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研究

摘要:民间舞蹈属于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掌握相应的教学规律,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舞蹈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并将文化精神发扬传承。对于民间舞来说,需要不仅仅局限在传统之中,更迫切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并将“风格性”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激发广大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属于一种多渠道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风格性”这一特点进行讨论,并分析如何开展相关的教学。

关键词:舞蹈;风格性教学;民族民间舞蹈

就民族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而言,既有前人对舞蹈精髓的总结,又有后人一些新颖元素的加入,在历经岁月的沉淀之后,不仅具备传统的民俗风韵,而且不乏当今的时尚潮流特点。鉴于这种多样化的特点,大力突出舞蹈的“风格性”就显得比较重要。一般来说在教学实施阶段,应着重于三个重要的方向:其一是不断积累所蕴含的文化或者传统风俗,其二是应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剖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深情,其三是应从情感上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本文就舞蹈教学进行相关论述。

一、开展“风格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舞蹈艺术本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上,不同的舞蹈也明显会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民族、文化还有地域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被表现形式所决定[1]。民族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有着其更高层次的内涵,其动作、神态、旋律均渗透着民族文化传统。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舞蹈也在经历一定的演变与转化,并与现代舞蹈进行相互融合和渗透,一方面延续了以往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加入了时尚元素。因此对于此类舞蹈教学来说,应结合文化进行深度理解,充分把握好其存在的本质内涵。

(一)在体态与律动方面,具有鲜明的表现方式

对于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来说,其具有十分鲜明的风格,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在感官认识上就会让人眼前一亮,并能够充分点燃现场的气氛,凸显出一定的文化、民俗气息等。例如在东北地区,小品和二人转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跳二人转舞蹈的时候,经常会有丢扇子等动作,把东北人天生比较热情的风貌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体态与动率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因此在实际教学阶段,也应该针对这方面进行严格训练。

(二)在意念和动作之间,具有相互的影响

民间舞蹈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形式,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时,无论是在肢体动作上,还是在相关步骤的分解上,迫切要求应不断注重加强自身意识的培养。在节奏把控的过程中,应留有相当强烈的意识。不仅应基于学生的心态等方面进行思考,而且在动作衔接等方面应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可以利用专业视频的播放学习,或者说教师做示范进行动作模仿等,提升学生关于舞蹈方面的认识。

(三)在认同和理解方面,应注重体现多维角度

在民间舞蹈教学实施阶段,还需要站在审视性、参考性等角度进行思考,而民族性这一重要性的特点,才能进行较为深刻的表达与诠释。对于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应注重在理念方面进行适时的引导,并且还应该充分结合实际,使舞者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思维之中,而是实现更加的多元化,民间舞蹈的动作、旋律、节奏等方面,力求实现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解读。

二、怎样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贯彻“风格性”教学

在开展民族民间舞方面的教学阶段,应着重凸显其“风格性”实质特点。概括来说,应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应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和民族民间舞相关的民俗风情、文化知识等。第二,对于舞蹈艺术形式中多样化的动作,应进行适时良好的解剖。第三,对于学生的精神情感,也应该注重加强培养。

(一)注重加强训练积累

民族舞蹈不同于现代舞蹈等其他舞种,其历史相对来说较为悠久。长期以来,各种舞蹈形式进行不断的沉淀、积累,最终使其得到发展和壮大[2]。因此这就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对于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也应该力求进行全面、透彻的掌握,加深自身对于舞蹈本质内涵的理解,以探本求原作为原则,然后进行层层的诱导,不断深入进去,这样才能充分揭示舞蹈所具有的本质含义。

(二)注重加强动作分析

资料以及相关研究已经充分的证明,民间舞蹈并非是靠想象凭空产生,而是往往来源于劳动。借助于民间舞蹈的肢体动作,能够把人们生活、生产情况进行充分展现,使大家都能够理解这种常态。因此对于广大教学者而言,最好需要结合现实劳动的特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形态动作。在步调节奏上等方面,也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把控。

(三)注重加强情感培养

民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具有情感方面的高层次内涵。劳动人民究竟普遍具有怎样的情感?概括来说,他们普遍希望能够安居乐业,并力求可以怡然自得[3]。因此就舞蹈表现这方面来说,应力求实现比较舒畅和快乐。所以教师进行实际教学阶段,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深层次加工,不断充实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实现艺术修养和层次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风格性”这一特点进行讨论,并分析如何开展相关的教学。概括来说,应该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即首先应向学生传递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然后对于舞蹈的动作应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最后还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者:孙红星 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鸿.论高师音乐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湖南社会科学,2012,01:211-213.

[2]美哈阿依•喀依尔.素质教育语境下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0,03:97-99.

[3]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2011,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