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教育意义及对策

时间:2022-06-17 10:57:33

高职人文教育意义及对策

摘要:通过总结了甘肃省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开展情况,简要探讨了高职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深刻内涵,并从营造立德树人良好环境、搭建职业教育人文“立交桥”、完善人文师资队伍、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文教育社会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对促进高职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人文教育;内涵;现状;对策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发展,但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同时,对人文教育重视不足,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不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式发展之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必须摒弃功利主义思维和急功近利做法,在充分汲取诸如《大学》关于“大人”之学、《易经》“自强不息”精神和“厚德载物”品质、《道德经》关于遵循天地万物规律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人文实践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感恩情怀、责任意识、坚强品格、宽广胸怀、创新创业等人文精神。

一、甘肃高职人文教育开展情况

本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各高职院校以此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方面,过分追求规模和效益,对结构的调整不够科学,对质量的提升不够全面,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软件”(人文教育)提速缓慢,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制约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甘肃省人文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人文教育发展基础比较落后、对人文教育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人文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薄弱、高职教育理念存在轻视人文教育现象、高职生人文发展基础脆弱、高职生教育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等。要发挥人文教育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必须严格落实“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的根本任务及其有效融合,积极探索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既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职人文教育的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的需要。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必须着眼高职大学生的人文质量,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目标,围绕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坚持多样成才的需要。要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必须提高高职人文教育质量,以人文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为关键,为学生择业的多样化认知、就业的多样化抉择、职业发展的多路径成才提供坚实基础。坚持产教育人的需要。要实现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协同发展,必须提高高职人文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人文目标和企业行业选择人才的要求两者的和谐统一途径,重视高职大学生热爱劳动、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等人文精神的培育。坚持服务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人才对国家的高度认可,必须提高高职人文教育质量,教育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营养,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三、高职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比较宽泛而笼统,学术界和高校尚未就其达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笔者认为,人文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命的教育,即在人文教育构建的大框架中,处处渗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重塑生命为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是生活的教育,即在人文学科或人文专业的建构中,必须以高等教育为首要遵循,力求将基本的哲学、法制、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常识予以普及。三是生存的教育,即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开展中,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人文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人文环境为熏陶,把生活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和素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文教育对于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建立较为美好而无私的梦想(大为梦想,小为目标;内为抱负,外为责任;远为追求,近为计划;高为理想,低为计划),帮助其将人生梦想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层面的要求;人文教育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较高的价值追求,提升人生的品味,建立较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其将生活交际融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要求;人文教育也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自省能力,提升明辨慎思意识,建立较为健康而完整的人格结构,帮助其将人格修养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民层面的要求。

四、创新高职人文教育的主要对策

1.营造立德树人良好环境。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不断创新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与教育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二是充分彰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润物”熏陶作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无声”感染作用,全面实施“教育、管理、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方式,推进大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有成。三是拓展资助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奖、贷、勤、补、助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切实做好了学生的分类教育与帮扶工作。

2.搭建职业教育人文“立交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开展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工作,按照中职当年毕业学生数的比例向高职推荐职业技能优秀的学生的过程中,把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推荐条件。要开展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招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扶贫攻坚宏观战略部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面向贫困地区单独招生,实行“单报志愿、一县一线、提前录取”的方式进行。与此同时,开展体育特长生招生,体育特长生参加综合素质测试后进行体育专项测试,然后根据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体育专项测试成绩,实行“双线”录取。同时,要开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为职教学生建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开展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拓展高职生继续学习的渠道,提升高职生的学历层次,打造高职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技能和知识基础,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优化人文职业教育资源,增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合力。

3.完善人文师资队伍。鼓励人文教师通过脱产、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学位;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人文培训、进修,到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顶岗锻炼。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人文素养,形成赶、比、超的工作氛围;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生产项目为载体,鼓励教师开展各类教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融于教学中,将教学融于生产项目中,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生产过程、体现行动导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4.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政府要人文课程提出刚性要求,探索在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推行母语(汉语)等级考试、中华传统文化技能测试等人文教育的途径,并将汉语考核及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政绩考核。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人文课程教学,把人文课程纳入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切实推进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教学内容,通过选取“大学语文”、“大学生人文精神读本”、“中国语言文化”、“中国语言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写作”、“应用写作”等具体的教育手段给予实现;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生命的鲜活性;重视人文课程与多媒体的融合,建构互联网+人文的教育模式。同时,教育部门要通过研制课程标准、强化课程功能、规范教材编写等方式,统筹规划人文教育建设。

5.推动人文教育社会化合作。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校企行”人文教育合作,建立学院、系与专业教研室校企合作的“三级人文教育管理”体制,拓展人文教育合作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内容,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全面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做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接轨。

作者:柳路行 毛兆婷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