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微博热思考

时间:2022-06-28 03:13:14

高校思政教育微博热思考

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了《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2011年为中国微博应用元年。报告指出截止2011年底,全国微博账户已达到3.2亿,微博每天和转发信息达1.5亿。微博这一种短小精悍、使用便捷的新媒体,同样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微博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已然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情感、记录生活、探讨时事、发表观点以及广交良友的重要平台,可以说微博正成为大学生群体表达自我和学习交流的重要舞台。与此同时,如何在微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博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十分关注。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大学生”为关键词可以检索到近两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达到263篇,可以说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界普遍关注的是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及微博热的原因探析,微博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但是从目前研究成果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热的背后,如何面对这一完全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将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发挥微博这一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是我们深度关注和严峻思考的问题。

一、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面临微时代话语权“去中心化”的危机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下,教育者绝对掌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可以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对象进行持续高强度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播和灌输,从而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促其行为转变。但这种以课堂教学、典型树立、感染教育为主渠道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引发大学生的兴趣。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逐渐失去这一教育主导优势。微博是自媒体时代的个人阐释工具,同时也是交流工具,微博上下沟通、左右透明的交互性也决定了这种交流方式具有较强的个人选择性。微博中的每个人互为粉丝和听众,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都可以有格外明晰的自我。微博的自媒体特性使得信息制造、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微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发表,微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评论。微博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微博上的每个人都是独特认知的个体,都有平等的话语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在微时代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在微博中存在一种“意见领袖”的现象:他们作为少数的个体存在,但在群体中因为听众群的庞大而显得群体影响力极强,通过粉丝的关注和转载,他们有关言论可以对网络局部抑或网络整体的传播格局产生迅速而巨大的影响。增强微博中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影响力和教育功能,必须注意发挥“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微博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被“意见领袖”所取代,而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又可以是微博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以自己的话语魅力成为微博中的“思想导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以说教灌输为主要教育方式,不善于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工作,虽然对于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已经具备,但是尚未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微博的具体方式和路径,更没有足够的媒介素养让自己成为微时代的“意见领袖”。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集体功能障碍的窘境。相比较而言,反而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在微博中成为话语权的主导。

(二)微博内容的生活原创性和信息碎片化特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势受到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合适”具体特定内容的教材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持续的高强度教育,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阐释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对大学生进行集中高强度系统化的理论灌输,这种以宏大叙事性的理论构建为目标的教育内容体系忽视了体验和发现受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面对微博的信息传播面广和信息传播迅捷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具有的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权已经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占领微博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成为难题。微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发表,同时每个人都可以阅读、评论别人的内容。微博实现了网络时代的平等和共享精神,每个人都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在微博上及时观点,情绪、感觉和立场。原创新的思想内容以爆炸的方式生产出来、传播出去。微时代这种原创性、生活化的叙事模式,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了挑战。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调查分析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有表达情感(74.3%)、记录成长和生活(59%)、与别人分享信息(55.7%)、了解朋友动态(41.6%)。微博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原创性的内容,以其即时性、现场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造成冲击,在微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处于信息劣势,丧失了教育主体的内容优势。微博信息制造的便捷性和微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恰恰符合了“90后”一代的写作习惯和表达方式,大学生每时每刻的生活状态、生活感悟,都可以通过微博来满足。同时,微博具有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以及无监管状态,导致情绪化、不负责任的言论增多,虚假信息、网络谩骂、颓废思想通过微博正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如何清除这些消极内容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形成的广场效应,对以理论灌输式单线教育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微博上不同价值观、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个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即时信息交换传递中,引发共振和向心聚集的广场效应。微博在互动模式上,通过围观形成民意聚集,各种信息、情绪、立场、价值观汇聚交锋,无数次的转发和评论形成舆情狂潮。微博等新媒体的风行,正逐渐暴露出大学生不愿意局限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更不愿意仅仅以听众身份接收思想灌输,他们需要一种注重互动、注重体验的教育方式。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改变其传统教育方法,因为在微博中被“跟随”并最终成为社区领袖的先决条件是:他与“跟随”者的交往方式必须是互动、开放的。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内容、互动方式等方面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让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贴近微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要想利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微博的方法规则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这样一来,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在微博的世界中只得淡出,其主导地位被新方法、新话语所取代。

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与创新

微博的兴起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念、内容和方式,在反思和创新中实现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微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才能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原则,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任其自由驰骋的个性化话语空间,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中随时自己的生活感悟、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世界、发现新知和发展自我,更要保护大学生原创性的话语方式,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微博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的说教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平等对话、交互叙事的方式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指引下,实现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完美发展,实现知行统一。在微博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中不能简单的成为参与者,更不能是传统式的说教者,而必须是与大学生贴近的朋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主导者,是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信服的思想导师,以自己的言行和影响力吸引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征服学生,在微博中成为“意见领袖”,从而将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传达给大学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掌握和了解微博的传播特性,积极主动进入微博中,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发挥微博原创新的内容优势,关注大学生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微博的叙事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以生活化的视野探究、发掘大学生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内容。大学生利用微博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自我情绪、记录心灵路程、发表自我观点,这种日渐成为生活方式的微博,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探索新知的重要窗口,是他们与世界进行心灵能量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利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使用微博的方法规则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并且在微博中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开展叙事教育,以榜样、事例等新鲜活泼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在微博中,在大学生源于生活的只言片语之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微时代的最真实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源于他们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教育实效性,必须走进大学生思想的源头———生活,才能对他们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在微博中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选择性增强,各种信息、情绪、立场、价值观汇聚交锋,无数次的转发和评论形成舆情狂潮。在微博中必须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积极主动的网络思想引导,在鼓励学生记录生活点滴、畅谈自我观点的同时,加强校园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加强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建设,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安全的微博环境。

(三)利用微博自媒体的交互性优势,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激励,积极开展朋辈辅导通过培养大学生当中的骨干分子成为微博“意见领袖”的方式,将传统高校党团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功能向微博中转移,利用优秀大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微博中开展朋辈辅导,以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形成凝聚力,更好的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积极发掘校内资源,为一些道德修养高、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社会贡献大、社会形象好的校友,以及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领袖建立微博,引导大学生多关注学术明星、明星校友、明星同学,立足校园、放眼社会,既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建立微博的实践,因为社团成员具有共同的爱好,因此话题的设置和讨论相对容易,并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形成良好的互动。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媒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政治功能。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促使高校充分利用机遇,全面开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