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教学的缺失及策略

时间:2022-01-04 03:05:49

高校哲学教学的缺失及策略

本文作者:张蔚玲张严超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哲学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政治功能过度强化,削弱了精神熏陶当前的哲学教育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上,而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看成是一门政治课,政治课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从现实看,这两个目标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得到明显的效果,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最核心的价值并不在于政治引导,而是思维方式的培训,通过哲学知识的传递和哲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注重权威,缺乏怀疑精神当前的哲学课堂常常是平静的,少有问题的探索和争论。选用的都是权威教材,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下,答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是固定的,学生少有自己的思想,少有“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怀疑精神和“我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和观点”的自我意识,不少哲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少了怀疑甚至不敢怀疑,科研中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论证解释原理中。马克思强调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求检验疑团,当前这种状况严重背离了哲学内在的人文取向。(三)脱离生活,哲学课成教条讲授课曾经看到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对哲学一直怀有好感,如果没有哲学家,人类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可是学校开的哲学课却让人失望。哲学课堂一旦丧失了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和生活追求,也就失去了学生的好感。枯燥的条理背后是智慧的探索,结论之所以宝贵并不因为它来自革命导师,而是因为它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态度,是为谋求自身解放和自由而不断进取的精神,生活才是哲学的最终归宿。这是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哲学的根源,没有对时代和生活的思考,哲学就只能成为教条。

哲学教学的人文关怀回归

(一)开展哲学视域下的人生教育哲学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以及对现实社会罪恶的勇敢批判,这是作为还未得到最终解放的社会群体的每个人都应树立起来的人生目标。哲学课程不仅要谈哲学,更要看人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成为有思想、有理想的新公民。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给了学生改变自我劣根性,调整发展走向的空间。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本性难移”又让许多学生失去改变自我的勇气。但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同时又是社会历史的,改变世界的主体是能够改变自我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核心在自我,这种改变是需要经历漫长量变过程的,只要努力坚持,完全可以实现重新塑造自己。人应当是“大写的人”,是有自由个性而全面发展的人,当前的人们很多成了工具和金钱的奴隶,失去了自我。如何在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中保持自己生命的一片天地,怎样将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的贯彻到底?这些都是青年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的批判,学会辩证的理性思维,让自己在迷乱喧嚣的环境中找寻到自己的方向。(二)实现哲学的生活话语转向人文关怀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就是对现实的人生活的关注。哲学来自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它不是玄学,不是高高在上的虚幻的学问。学生要真正了解并喜欢它,就要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去阐述抽象的原理和规律,在理论和现实之间建立桥梁,既能让学生觉得学的轻松,又能感受到哲学的力量。通过生活化的阐述,让哲学走近学生、进入他们的生命深处,使其形成生活当中处处有哲学的理念,不断寻找和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之建构的哲学教育,固然要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人格的、思想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认知生活的主体能力。人文关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探究主题,不设标准答案,学生自己思考与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论证,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习惯。(三)搭建哲学与心理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复杂而敏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高校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因种种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困惑、危机和障碍,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不仅仅是心理学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关注人生存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哲学的精神是反思,它让人不断去认识、去思考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进而指引自己的行为。它教给人们的应当是如何去认识以及怎样去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校青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应回到哲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从学生目前的普遍心态出发去进行引导和批判。通过哲学与生活的衔接,让哲学指导人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哲学思维和心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