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与金融革新

时间:2022-08-25 03:18:39

企业发展与金融革新

过去的2011年,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屡屡与“资金链危机”、“破产跑路”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难,在“炒楼”、“炒煤”、“炒蒜”等被遏制之后转向了民间高利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被大银行拒之门外,“融资难”困扰着他们的生存,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高利息融资,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进一步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倾向。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同时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科学做法。

一、温州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现状

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外乎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等4种途径。由于企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需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融资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融资相对较难,这是普遍现象。

(一)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

2008年次贷危机波及到中国,为救市,中央政府于2008年底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且央行开始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贷款增加较多和流动性过剩,引起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为应对危机,从2010年1月至今,央行开始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企业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已高达15%~20%,而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通常在10%左右,这就意味着以现有的银行利率来贷款,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盈利来偿还。对于无法偿还到期银行贷款的企业,便只有改由民间借贷资金来临时弥补;对于银行近两年收紧钱袋子而无法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中小企业,也只有求助于民间借贷了。而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机构不够规范,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他们便会随意涨息。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利率高达180%,对15%的银行利率尚且难以用正常盈利来偿还的企业,面对180%的高利贷,其资金链断裂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而引发了轰动全国的温州老板“跑路”事件。

(二)企业缺钱与民间资本富余

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2011年8月末,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2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同比增长50%。从利率水平来看,去年9月民间借贷综合利率25.44%,同比上涨近80%。其中,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一度高达48.92%。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中40%的资金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另据招商银行不久前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接受调研的近60%的富人表示考虑移民,且约27%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富人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另外还有47%属于正在考虑移民的受访富人。一方面是大量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本所有者因国内经营实体经济困难或投融资渠道不畅而任由资本闲置或被迫流往海外。这看似矛盾的悖论单靠政府拨款救市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温州本身不缺钱,而是资金对接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要解决温州问题,并要最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就不应通过简单的信贷优惠政策或输入资金,而是应通过金融改革创新来改善投融资对接环境。

二、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内源融资比例过高

内源融资是温州民营企业最根本的融资方式,也是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温州中小企业主要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阶段,都过于依赖自我融资渠道。据世界银行对温州等地区的一项民营中小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自有资本融资,其中至少62%的资金依靠业主自有资金或企业前期利润解决。这表明,内源融资仍是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比重偏高超过5成。

(二)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比例较小

温州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身实力弱、规模小等问题,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对公司上市设立了比较高的门槛,如我国对公司上市除了要求连续3年赢利之外,还要求企业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因此对温州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

(三)非正规渠道民间融资比例过高

由于中小企业向正规的金融机构借款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只好舍弃融资效率较高的银行贷款而求助于融资效率较低的民间借贷。据媒体之前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随着连续加息和银根紧缩等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深入实施,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一路高企,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率有的高达年利率180%。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不但完全侵吞了企业的利润,还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大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利的方式获取各类经济资源,而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中小型企业却难以享受相应待遇,导致资金断链,最终导致了金融风波。其主要原因是:

(一)金融业经营的垄断化

我国金融体系对外资、对民营资本仍然没有放死金融服务基本上为四大国有银行和少数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所垄断。没有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提供充分竞争、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影响力弱、可提供的保证少而面对一个垄断的资金供应方,融资难度自然会很大。实践当中,我国国有银行体系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等或类似的融资条件下,银行会优先满足国有企业的需求。银行贷审部门和风控部门私下都存在一种认识:贷给国企的钱如果收不回来,无非是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最终还可以通过政策剥离,将不良贷款交给资产管理公司;而如果贷款对象是民企,则常常会被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民间金融高利贷化

温州民间大量的富余资本,接连遭遇股市低迷、出口不振、房市限购、银行存款负利率等冲击,大量资本呈现热钱化变成游资。而占全国总量不到1%的温州却拥有超过40万家的中小企业,需要依靠民间金融市场获得发展资金,最终导致将近80%以上的家庭卷入民间高利贷,民间金融高利贷是金融风波的直接推手。

(三)私营企业泛空心化2008年以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温州部分民间资本投资炒房获利颇丰,这种赚钱的示范效应迅速扩散,在投资实业缺乏渠道的情况下,大量资本逃离实体经济,多数进入房地产业或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之间流转。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披露的数据,2011年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经济,而2004年这一比例超过90%。私营企业空心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埋下了金融风波的祸根。一旦房地产、民间高利贷市场等泡沫破裂,风险随之而来。

四、金融综合改革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十二项主要任务的提出,对饱受资金困扰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改革契机,加强金融创新,拓展多层次融资渠道,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大力建设中小金融机构

在支持民间金融合法有序发展的同时,要统筹考虑金融改革,建立新型中小银行,实施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管,树立金融运行样板。同时,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改革,切实加强民间金融监管,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如在温州金融改革十二项任务中提到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促进民间金融与国有中小银行公平竞争,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现有中小银行要通过机构重组及内部改革,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

(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资金补偿、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担保业务。支持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其分散风险的作用,逐步扩大再担保的规模和范围。加强担保机构监管工作,促进担保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温州可以根据改革的要求不断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企业、个人非银行信息等;培育社会征信服务机构,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三)促进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我国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机构,由此实施信贷产品创新十分必要。银行机构要积极推动建立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的正向激励机制,针对中小企业所处不同行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化资金需求,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寻求突破,开发符合中小企业“短小、频、快”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开发的长效机制。以重现金流、轻抵押担保为特定的微贷业务作为一种面向弱势金融群体的信贷创新产品,可以根据目标企业的获贷条件、贷款额度、用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匹配具体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在不同成长期的资金需求。银行通过微贷业务对信贷目标客户群予以延伸与调整、信贷产品的定位匹配设计,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四)切实改善实业投资环境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的一个途径就是“疏”,要切实改善实业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直接投资。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储蓄投资转化核心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积极为民间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投资领域拓宽渠道、扫除障碍。加快金融业改革步伐,促进银行业平等有序竞争,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信心。

(五)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充分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激励小微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重点支持业绩优良的担保企业做大做强,探索建立全市性的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用足、用活、用好各种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