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学生体育游戏教学能力

时间:2022-03-24 02:22:00

幼专学生体育游戏教学能力

一、在体育课教学加大体育游戏的教学与训练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

体育是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幼儿园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逐步促进学生体育职业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幼儿期是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教师如果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正确形成和提高基本动作,将会给幼儿未来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学生幼儿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强化专业本领。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材。游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幼儿的社会实践,特点是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同时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把与学生所学教材相同、相近的幼儿体育教材介绍给学生,讲述不同年龄幼儿体育教材的差别,帮助学生分析幼儿身体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能熟悉幼儿体育教材及其特点,掌握幼儿体育各项基本动作的技能和技巧,熟悉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懂得怎样编排符合幼儿年龄阶段游戏,更好地在游戏教学中指导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3、加强学生体育游戏教学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游戏教学组织方面能力的训练。如训练学生喊口令、调动队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轮流担任体育小组长训练提高组织游戏和带操的能力。在实习前可以以本班学生为对象,轮流模拟实习。有利于检验学生各方面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于教学的能力,便于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尽早采取措施与改正和加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模拟教学和见习、实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游戏教学能力

1、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熟悉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纲要》还强调了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里指出“健康”是身心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2、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3、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熟悉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爱好,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重量力性和调适性。幼儿的健康是生长发育和今后从事一切学习活动、工作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幼儿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5、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在体育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情感的熏陶,要布满热情,使幼儿活动情绪高涨,从而感到愉快、安闲,爱好盎然地参与游戏。场地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之前,应全面地、合理地周密设计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每个幼儿都以愉悦的情绪参与游戏。这样,热情的教师情感和良好的氛围更能充分发挥教育氛围的潜移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幼儿师专体育教学应从以上二方面加强幼专学生体育游戏教学能力的培养,使未来的幼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