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网络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5 10:18:22

高校图书馆网络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摘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阐述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有效发挥西藏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问题。

关键词:西藏高校图书馆;网络;德育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生活、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大量大学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网络失范行为。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已占据大学生越来越多课余时间的优势和信息资源网络化优势,通过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拓宽图书馆发挥教育作用的路径,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网络道德和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文明合理地使用网络,积极努力地创建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图书馆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1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现今,由于网络系统在管理上还不完善,其中的文明、道德、秩序和法规较多地靠网民按“良心与素质”来遵守。因此,网民的网络道德文明在缺乏规范管制的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容易扭曲,其表现形式多样。

1.1网络道德价值观念认知不足由于网络给网民提供了虚拟的“自由”空间,道德在这个空间里相比在现实社会中缺少约束力。据笔者对一批大学生网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5.1%单单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在网上与人交往随意欺骗;22.4%认为网上随意使用粗俗不文明语言没什么影响,但现实生活中应受道德和素质的限制;35.1%认为在网上随意下载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是很正常的事,不属于道德行为失范范畴;16.1%认为在网上冒用别人的账号很好玩,不属于道德和法律失范行为。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网民对自己的网络失范行为认识不足,这充分说明其对网络道德观念严重缺乏认知。

1.2网络言行放纵,不文明信息网络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网民的思维与行为空间,为提高其个人行为的灵活性以及自由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大学生网民忽视道德责任、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在网络上可以匿名发表言论的便利条件,一些大学生网民把网络当成了“情绪垃圾站”或斗争平台,随意做出在网络上肆意发表不文明言论、借助网络平台对他人、团体恶意攻击等行为,网络言行较为放纵,网上不道德现象与不文明行为很普遍。

1.3信息法规意识淡薄,利用网络犯罪由于网络具有相对虚拟自由的特点,这使很多大学生网民有意或无意中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与法规意识约束,在网络这个特殊的虚拟空间里忽视了法律法规、放纵了其网络犯罪行为。如:一部分大学生网民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冒用他人的微信号、QQ号实施诈骗、侵犯他人隐私等。

2西藏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1网络环境下维护西藏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需要目前,第十四世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一个涉藏互联网渗透体系,企图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分裂祖国[1]。在复杂的多元文化、政治思想冲击下,在西藏地区仍存在宗教极端、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和思想,对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西藏高校中的大学生是西藏地区培养的事业接班人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西藏乃至全国影响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广泛利用的互联网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2.2信息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网络德育提出了新要求当下,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现实,网络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互联网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这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网络道德教育现已成为现代高校德育的新任务。探索网络信息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2.3网络垃圾信息泛滥,严重侵蚀大学生思想网络信息既集中了浩瀚的优秀信息,同时也遍布各种垃圾信息,学术、娱乐、经济信息以及各类暴力、黄色信息等鱼龙混杂,其中包括对中国优秀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颠覆、传统道德的批判和宗教极端、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和思想等。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既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有较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又缺乏对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认识、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又给网民带来意见表达的随意性与便捷性,很容易使得大学生网民在方便地使用网络学习的同时,又在网上草率地发表一些不经过谨慎考虑的观点。甚至在某些动机不良的网络信息引导下被人利用。如果针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偏激言论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集中爆发,就会对网络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冲击,这种局面不仅会对学生个人,所在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3西藏高校图书馆实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

3.1优化馆藏资源、阅览环境,完善人性化管理制度

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图书馆文化对读者的熏陶是图书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主要途径,图书馆应重视优化馆藏资源建设,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修养,为采购高质量的书籍、数据库等文献资源加强保障。使大学生们能够在使用图书馆高质量文献资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图书馆通过建设优美和谐的阅览环境、提高馆员素养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完善规范条理分明又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行为道德约束,使其树立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以帮助大学生减少或避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发生、养成自律的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2发挥电子阅览室、移动图书馆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电子阅览室、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利用。电子阅览室和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进行馆藏资源的开发、宣传与推广、为读者提供所需网络信息的查询、阅览与下载等服务。当下,电子阅览室和移动图书馆已经成为大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和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本着一切为了方便读者的原则逐渐完善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以及移动图书馆的推广使用,重视发挥图书馆的技术优势,应用、开发相关软件与新技术,建立信息过滤屏障,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与筛选,最大限度地阻挡不良信息的侵人;通过电子阅览室和移动图书馆向大学生推荐图书馆精心挑选的优质德育文献资源,为大学生从卷轶浩繁的馆藏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文献提出建议,加大使用优质德育文献资源的推广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让电子阅览室和移动图书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的重要平台;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和文献检索课等途径,把信息传播意识、保密意识、守法意识等利用网络信息所必备的素质要求传递给大学生读者,以增强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主动抵制负面信息侵袭。

3.3开拓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多种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对其进行网络道德责任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着手。教育其使用网络需要做到:合理开发与恰当使用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做到既遵守个体隐私权又保守群体间信息秘密;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在信息活动中坚持真实公平原则;遵循信息法则与法律等。通过对大学生实施这样的素质教育,教育大学生读者加强道德责任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树立网络道德理念以及加强道德修养,再逐渐把正确的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人自律习惯,养成自觉遵守信息网络道德、法规和制度的习惯。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在网络环境新形势下提高信息服务的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条件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引导和教育,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听德育专题报告、举办读者座谈会,和他们讨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思想向正方向发展、培养其学习兴趣等,这些活动在扩展了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增加其的接收正能量信息的机会,不知不觉远离了网络负面信息。②给大学生推荐传播正能量的网站,接触正面信息,避免其误人不良网站。③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站,制作出大学生喜爱的、有特色的网页,为大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大学生大量使用的平台上,从学生关注的信息中凸显出的思想动态、情绪倾向以及现实需求等进行及时了解并和学生交流,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得到正向转化;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能力,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构建起正向的人生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主题网站的德育氛围与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彰显,成为大学生获取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信息、交流观点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引领校园文化的平台,促进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德育职能的深度融合和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具体化。

作者:李春华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