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4:09

自然科学论文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1

(一)来稿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选题新颖,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述严谨,语言规范,文字简练。

(二)来稿必须结构齐全。按顺序包括下列内容:

1.题名(中、英文)。概括文章的要旨,应简明、具体、准确,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名。2.作者及工作单位(中、英文)。作者宜署真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多位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3.300字以内。4.关键词(中、英文)。选取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作关键词,以3~8个为宜。5.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识。6.基金项目。凡是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编号。7.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8.正文。文内标题应简洁、明确,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层次序号采用1、1.1、1.1.1、(1)形式。9.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带圆圈的阿拉伯序号在文中以上标形式摘要(中、英文)。摘要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用报道语式,不用序号,不分段。字数标注,并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引文要准确,核实无误。参考文献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序号在文中以上标形式标注,并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

(三)来稿一律用Word文档,A4纸打印

应打印清晰,校对无误,同时提供电子文档。为便于联系,请作者提供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四)自然科学论文类刊物有权对采用稿件进行文字处理,做适当删改,如作者不同意,务请注明。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歌唱;歌唱方法;歌唱修养

一、《嗓音解剖学与生理学》应是歌唱

学习者、从业者的必修课在我留学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时期,有幸能与导师、意大利著名女中音歌唱家MirnaPcile教授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使我在歌唱学习道路上有了全然不同的经历、感知和收获。《嗓音解剖学与生理学》是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歌唱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无论你是本科生或是研究生级别的学生,此课的开设令歌唱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第一次课,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直接给我们看幻灯片:认识发音体-声带和了解运动中的声带。内容主要有三个:(1)观察发意大利语A、E、I、O、U五个元音和辅音时,声带的运动。(2)观察声带在发不同声区(高、中、低)声音时的运动。(3)观察不同声部的声带形状和在完成前两点时声带的运动。我们的观察还包括与声带共生的分泌物;我们模仿幻灯片中各声区的声音,体会喉位、声音色彩的变化;我们交流,并感叹歌唱乐器的奇妙。老师的课堂小结是:我们应该认识我们的乐器和了解我的乐器是怎样工作的,像了解钢琴等其他乐器一样;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乐器,保证他的健康;《嗓音解剖学与生理学》能帮助歌唱学习者和从业者,就像歌唱家需要有自己的专业医生。任课教师她自己就是歌唱从业者的医生。关于歌唱站姿,两脚大概与肩同宽,左右晃动一下身体,尝试寻找你最舒服的重心和最舒展的腰、背、脖子、头,切记气息是自然状态下的“放下来”,仿佛再现你“叹气”时的气息。关于歌唱呼吸,在中国和意大利歌唱教学中有一句一样的语言教学表述:像“闻花”一样。轻轻的吸气像“闻花”、像“看见广阔的海”,这个气息一定不是僵硬的,一定是愉悦的;气息通过鼻腔(也可以是口腔或口鼻腔)、气管进入肺,此时我们的胸腹腔因为肺部充满空气需要空间而产生变化:胸骨和肋骨的上部几乎没有变化(这部分是不可控的),但肋骨从下往上几根的肋间肌会拉开,它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张开;胸腹腔的分界岭横-膈膜会下降,简单地说,这也是胸腹式呼吸法的由来。关于歌唱呼吸法,通常有三个提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前两者,一个气息太浅,容易造成憋胸、喉位高等不适;一个气息太深,易造成歌唱过程中的气息不灵活。这都是相对选择,例如因作品或声音色彩的需要,腹式呼吸在低声部歌唱从业者中也常用,但胸腹式呼吸法是被更多使用的呼吸方法。关于歌唱,我们都知道要以气带声、以情带声的重要性,发声训练过程中,即“打造乐器”的过程中就要做到。轻轻地吸气,腔体打开,气息原路呼出经过发音体-声带,发出专属于自己的声音色彩(从这个角度,可以把呼吸系统和发声系统理解为一个系统)到语言器官:唇、舌、牙等形成语言,气息带着语言在舌面以上向前,像流水一样向前流动。歌唱专业之所以更容易感染观众、引起观众共鸣,是因为歌唱不止有声,还有语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系统的、严谨的学习资料可供学习,但对于歌唱初学者,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练习自然地说出去,像练习绕口令一样,然后再唱。因为肌肉是有记忆的。在我导师的歌唱课堂上,她是如上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歌唱指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采取示范教学法,这其中有老师强调的重点,具有敏锐感知能力的学生会很快地捕捉到老师要传递的信息。我的导师不仅做大量的示范,还会用人体自觉机能,例如“打哈欠”来提示我们的歌唱状态;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来协调歌唱过程中的紧张、僵硬状态,剔除不该使用的劲儿;用画图来讲解具体问题所涉及到的需要协调的歌唱机能,使我们逐渐建立歌唱技能、技法,增强歌唱肌肉群的张力。

二、《人体自觉机能》应是歌唱学习者、从业者的选修课

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为研究生阶段教育所设置的课程,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我所选的课程几乎都是在和导师充分商讨下完成的。《人体自觉技能》课,与源于古印度,建立在古印度哲学基础上的追求“一致、和谐”的Yoga相似。任课教师也是一名医生,有留学印度的经历。第一次课,全部同学都平躺在地板上,放松身体这个乐器、感知半睡状态下的呼吸与运动方向;换体位体验不同体位下的呼吸与运动方向;组织交流,提取共同点。老师的课堂小结是:在自然、自觉机能基础上获取呼吸体验、发现、经验和发展身体呼吸机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要求每天晚睡前练习,在第二天歌唱训练中尝试使用建立在自然、自觉机能基础上的呼吸方法在歌唱中;不要急于获得,是逐步探索与建立的过程,如遇到挤、卡、压或者不舒服,需要放弃重来。《嗓音解剖学与生理学》和《人体自觉机能》,是相辅相成的两门课,教学目的都是为帮助歌唱学习者、从业者在自然、自然科学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提高歌唱能力。发声训练过程就是乐器打造的过程:站姿→吸气腔体打开→呼气发音体(声带)震动→气带声向前流动……注意每条练声曲的教学目标,例如无声练习曲-吹唇,轻轻吸气腔体打开,气息吹动嘴唇,唇和面部是放松的,气息带着声音是向前流动的,不追求音量,但声区是统一的、声音效果是通的;例如有声练声曲-元音,音高和说话是反着做,即:音高在歌唱位置上,说话却是不找方法地、大胆地说。这个学习方法,是我导师常让我做的训练,尤其强调:大胆地说,尽管brutto、brutto丑着说。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当时做的有所保留,体会自然不够深刻。直至在意大利威尔第音乐学院(米兰音乐学院)声乐教授DelfoMenicucci的课堂上,我彻底放下了自己,无所顾忌的尝试,终于听到高声区自然的、通的、明亮的、圆润的声音效果和感悟到发声器官与语言器官自然、充分合作带来的巨大收获。

三、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从业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

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歌唱从业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完成声区的过渡、音域的拓展、音色的调整等。此时歌唱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发出声响,更重要的是声音的色彩与声音的意义。随着歌唱能力的增强,歌唱技术、方法已经成为工具,对音乐的诠释、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成为更高的学习目标。多唱作品,从中、外艺术歌曲开始,具备一定歌唱技能、技巧和音乐修养后再唱咏叹调,甚至整部歌剧。歌唱目的不仅是歌唱主体内心的表达,更是对观众传递美的精神感受,所以不要忙于追求大作品,不利于歌唱健康和发展。多唱作品,是作品的积累更是歌唱能力、歌唱修养的积累;多实践于舞台,是歌唱心理能力、表演能力的提高,并能使我们保持良好的歌唱平衡、歌唱表演状态。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教育实践,每学期都有音乐会和助教工作需要完成,并获得学分。

四、建立在一定文化内涵基础上的歌唱

修养是最高级的由于各民族、各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音乐风格、音乐审美也不同。例如我们国家的歌唱方法,据媒体讲,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和通俗唱法。例如在歌唱自己母语作品时,内心会有潜台词,演唱外国作品也一样有心理活动。演唱任何唱法、任何作品,都需要花必要的时间去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的结构、音乐的风格、语言韵律,看必要的音像资料等。1977年鲍克(Balk)在《全能的歌剧演员》一书中写道:“演员可能会知道一段咏叹调的大概意思,比如失恋,但在演唱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词句和音乐的正确理解和表达,很难达到与观众的有效交流。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纠正,实际是在鼓励年轻歌唱从业者对演唱外国作品不求甚解的做法……因此,演唱外国歌剧不仅要求演员能对作品做出逐字逐句的理解,而且还要知道每个单词的语境,并能准确把握每个单词在句子中所用的语气和音色。”

五、总结

歌唱学习是一个从自然阶段(无知的)→不自然阶段→自然阶段(有知的)的过程。在不自然阶段,或许你会感慨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例如站姿、呼吸方法……但这恰恰是学习的开始、是歌唱不自然阶段的开始、是不可逾越和考验心智的开始。能否顺利走出来,与学生的歌唱理念、感知觉、思维、悟性等有关。歌唱是一种运动,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整体协调运动;建立在自然、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歌唱方法是最科学的;建立在一定文化内涵基础上的歌唱艺术修养是最高级。

【参考文献】

[1]吴碧霞.从“美好的歌唱是最协调的身体运动”说起[J].中国音乐(季刊),2013(3):142-144.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3

这些研究大都关注标题的语言特征,未涉及标题的信息结构。有关教育学期刊论文标题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语言使用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影响了标题的写作和传播。本文拟以4本权威教育学期刊论文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最近5年来教育学期刊论文标题的特征和变化,具体研究问题为:①论文标题长度是多少;②论文标题信息单元及结构是什么。

2.研究方法

2.1语料来源。本文所选的语料均来自2010—2014年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标题,《学习与指导》(Learm_r^awdin灯,简称LJ)228篇,《美国教育研究》(AwericawJowrwaZ,简称A£i?L)186篇,《教育研究者》(EdMcaticmd,简称£J?)126篇,《科学教学研究》(/owrmiZo/J?以earc/iinScienceTVacAiTzg,简称JJ?ST)235篇,共计775篇。这4本期刊都是SSCI检索,影响因子在2.5以上,属于教育学旗舰性期刊。其中,2010年论文161篇,2011年153篇,2012年147篇,2013年165篇,2014年149篇。2.2分析框架。论文标题的长度用单词数表示。本文采用GeSUato(2008)的方法计算单词数。缩略词(如NCLB、VASI、L2等)和不加连字符的合成词(如Lifecourse、CareerStart等)算作一个单词。对于加了连字符的合成词,根据句法-词法的标准,如果其中的一个成分只是黏着词素,则只算一个单词(如Inter-Letter、Micro-Evolution、Dis-Identification等);如果两个都是独立的意义单位,则算两个单词(如Domain-Specific、Discrete*Time、Peer-Led等)。标题的信息单元指标题的组成部分。单信息单元标题即一段式标题,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以下称作“单标题”)。双信息单元标题即两段式标题,中间用冒号、破折号或问号等标点符号隔开两个短语或句子(以下称作“复合标题”)。三信息单元即三段式标题(本语料仅有2例,归入复合标题)。例子如下:例l:SocialEffectsofCollaborativeLearninginPrimarySchools(LJ,单标题)例2:TheEconomicEffectofEducationinanInformationTechnology-PenetratingEconomy:EvidenceFromHongKong(Ei?,复合标题)例3:Big-Fish-Little-PondEffectiGeneralizabilityandModeration—TwoSidesoftheSameCoin(AElU,三段式标题)关于信息结构,即信息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案。HamP_Lyons(1987)认为标题由主题、核心、评论、观点组成^Swales、Feak(l994)将复合标题分为4类:“问题-解决方案”“一般-具体”“主题-方法”及“主要-次要”,但是“主要?次要”型标题与“一般-具体”型标题不容易区分,而且有重合。Anthony(2001)根据对计算机科学研究论文标题的研究,将正副标题的关系分为5类:“命名-描述”“描述_命名”“主题-描述”“主题-范围”及“主题-方法”。本研究中未发现“命名-描述”“描述_命名”这两类,研究论文的标题与学科有一定的关系(S〇ler,2007)。GeSuat〇(2008)区分了5种最主要的语义关系:“一般-具体”“主题-方法”“主题-方法+背景,,“主题-背景”与“具体一般”。但是,Gesuat〇(2008)对“一般-具体”型标题定义太笼统(占到期刊论文复合标题的57.3%),另外,“背景”部分只是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细化,而且这两种类型有重合,不易区分。综合前人的研究,并结合本语料的特点,本文将标题的信息结构分为5类:第一类为“一般-具体”型,前半部分为主题,后半部分对主题进行详细说明或扩展,冒号或分号比较靠前;第二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型,前半部分已是比较完整的标题,为了突出重点,后半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聚焦,强调学生层次、具体能力、学习科目、研究场景、研究时期等,冒号或分号比较靠后;第三类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型,前半部分为比较完整的标题,后半部分强调所运用的研究理论或方法;第四类为“主题-观点”型,前半部分为研究主题,后半部分提出观点或看法,有时观点也以疑问形式提出,也可能是“观点-主题”型;第五类为“引言-研究内容”型,前半部分引用研究对象或其他著作的话语,对主题进行提示,后半部分是完整的标题。

3.研究结果和讨论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4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论文摘要的撰写非常不规范,几乎是每一篇文章的摘要都存在各种问题,有的太简单,只有短短的100来字;有的啰嗦冗余,用一半的篇幅来介绍背景;不少论文出现论文摘要中忌讳的“本文”“文章”以及评价性的语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一是作者没有学习过如何写摘要,二是介绍摘要撰写的文章没有将如何写摘要说明白,可操作性不强。笔者曾经听过一个由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和期刊投稿指南联合推出的微课《中文社科学术论文写作全景解读》,笔者认可其讲授论文摘要的写作指导,本短文的观点来自这个微课。

论文摘要是一篇论文围绕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核心观点与研究结论的集合展示。摘要就把这些核心观点和研究结论言简意赅地展示出来。构成摘要内容的这些观点和结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没有任何关联的简单堆砌,而是要紧密围绕论文的研究对象展开,把这些观点和结论很好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着明确内在关联的完整组织结构,成为一个独立的句群,这个句群能够清晰呈现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研究逻辑。摘要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自成一体,可以脱离论文而独立存在。一般介绍摘要写作的文章都将摘要划分成“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综合式摘要”三类,下面又分不少小类。“报道性摘要”的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摘要写作逻辑架构基本上涵盖了“报道性摘要”的要素,同时避免了“报道性摘要”写作中的种种缺陷,让读者更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这种摘要逻辑架构不但适合自然科学论文的摘要写作,也适合社会科学论文的摘要写作,因为它同时也符合做科研的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探寻原因—解决问题。这样表述将摘要的写作化繁为简,让作者一看就知道怎么做。

明白摘要的内容特征,我们还要知道摘要的形式特征。摘要的文字表述应该学理化、规范化,尽量使用陈述句式,用一种不容置疑语气来行文,才能给人一种确定性。写作摘要的禁忌:避免类似“文章”“本研究”这样的自我描述和评价性的词语,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只要客观呈现这项研究的核心观点和研究结论就好。论文摘要篇幅在200字到500字的之间篇幅。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5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办刊存在的问题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短板,受到约稿难、关注度小等问题的困扰.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期刊主管部门的支持,新疆师范类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高校教师大多以学校科研激励为目标,对西部地区科技期刊投稿热情不大,针对全国科技知名专家的约稿更是困难,而自然科学论文科研时间长,编辑约稿往往需要更长时间[11~13].西部地区大部分科技期刊办刊思路就是简单地编辑加工稿件[14~15],等稿发表.科技期刊栏目设置以高校学科为基础,来稿以本校教师为主,编辑人员主动约稿意识不够.随着西部地区高校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应转变办刊理念,借鉴内地高校科技期刊成功办刊经验,主动策划,科学设置栏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交往,通过他们约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高校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多以高校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设置,如新疆师范大学科技期刊(自然科学版学报)系综合性刊物,自然科学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化学、地理、旅游、环境、体育等学科,发展不平衡,科技期刊刊发文章反映出学校优势学科为数学、地理、体育三个学科,但其他学科稿件少.科技期刊应该立足学校优势学科设立重点栏目,打造品牌栏目[16].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较少,如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科技期刊专职编辑较少,且编辑人员岗位流动性大,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大多需要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因此,科技期刊需要不断培训工作人员,为科技期刊提高质量奠定基础.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因子,办刊通过特色栏目来提高知名度,通过栏目主持人扩大约稿范围.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应注重与各大期刊数据库保持联系,加强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推荐,使内地学者了解我们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栏目特色,逐步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17].

西部地区科技期刊办刊策略

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据《新疆师范大学2011~2015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18],栏目设置要服务于新疆师范大学“十二五”战略重点,主要刊发新能源新材料研究、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向的学术论文;另外,还要大力支持干旱区湖泊环境演变实验室、新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实验室、新疆多民族体质健康与评价实验室等的发展.西部地区科技期刊调整自身办刊定位,转变编辑办刊理念,向内地科技期刊学习,发动本校各学科知名专家加强对西部科技期刊的支持,与他们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多约稿,通过学校专家向外辐射,将约稿范围扩大到疆内外其他高校,争取更多的优质稿件能在西部科技期刊上发表.对重点栏目实行约稿,力争每期都有1~2篇约稿,稿件要结合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现代文化引领,科技、教育支撑,工业现代化、城镇现代化、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解决新疆大发展理论及实践问题.根据“十二五”战略重点、重点实验室和优先发展学科的具体研究成果不定期组成专题研究,如:环境与资源研究、新疆多民族体质健康研究和理论物理研究等栏目.及时报道相关重点实验室和优先发展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其他学科根据每期栏目稿件具体数量,对不同栏目进行一定的调整或合并[19].加强西部地区科技期刊管理,规范稿件审稿制度,实行匿名审稿,严把稿件质量关.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每年出版四期,每期约25篇论文,论文约稿和基金稿件数量占40%以上,刊物页码压缩至108页,封面重新设计,内页重新设计要美观大方,保证刊物出版质量,切实作好编辑各项工作.积极发挥编委会力量,通过编委与校内知名专家多联系,通过校内专家向校外辐射约稿范围,加强与内地科技期刊的联系,促进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切实提高办刊质量.西部地区科技期刊还应多借鉴内地高校的办刊经验,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与专家学者交往,通过他们约高质量的稿件.

本文作者:刘会强周春丽工作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6

近年来,我刊来稿大量增加,但从论文写作质量上看,大多不够理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论文没能把自己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充分反映出来。资料不全是常见的,缺乏对照和(或)可比性差以及统计数据和方法有误,更是屡见不鲜;有的不注重使用书面语言表达,文章结构和层次不分明,自造字(词)、缩写字(词)连篇,可读性差;有的书写字体潦草,签名更是有如天书,给审阅和进一步联系带来很大困难;有的文章虚话、套话讲了一大堆,而实质部分却未进行深入分析,或同一内容前后重复。凡此种种,不仅大大影响了投稿的命中率,而且给作者本人乃至编审者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和浪费。因此,对提高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是临床与科研的后续工作,同样要认真对待,丝毫马虎不得。初学写作者,先要精心阅读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了解和掌握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特点、格式等等,然后就自己的资料进行总结,反复修改,反复练习,并和写得成功的典型文章相对照,找出差距和不足加以改进。相信这样做过几次之后,写作能力和水平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当然,有选择地阅读几篇阐述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文章也是有帮助的。近年来,我刊也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关文章,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迪。

既然所撰写的论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毫无疑问,文章首先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从选题、设计、观察方法、结果分析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而文章具有独创性,才更具有交流和刊出价值。综观我刊来稿,存在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还不少。科研设计和方法学方面的问题固然有之,但更为普遍出现的是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为此,我刊曾多次请李晖教授撰文阐述有关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可读性是文章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方面。论文缺乏可读性,同样会影响其质量甚至失去刊登价值。准确、简练、通顺、字体工整清晰,是对语言表达和文字的基本要求。欲求行文准确,除了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之外,采用规范化的字(词)尤其重要。当前,来稿中使用中、英文名词术语缩略语的现象很普遍,甚至达到泛滥的程度。有时阅读一篇文章,要反复翻看其文中的注释;如其中某一关键缩略语注释疏漏,则无法继续阅读而要寻觅工具书查找,试问有多少人还有坚持阅读下去的兴趣。中、英文缩略语不是不能用,而是必须有控制地使用。这在我刊编委会纪要中已一再强调,希望能有所改进。

按国标规定和要求,摘要是论著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不可等闻视之。我刊来稿和刊出文章中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毫无疑问,论文摘要应是能准确而概要地反映研究结果的精品。本刊目前已被世界多种医学信息媒介、医学论文摘要、目录索引所转载。虽然迄今国内尚无英文版的内科专业杂志,广大国外读者仍可借助于本刊每一期的论著英文摘要了解我国内科医务人员写作的论著。如何使国内外读者更迅捷、准确而概要地了解我国内科学界的科研成果,是作者和编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于论文摘要的书写,本刊在稿约中已加以说明。应当注意摘要的基本结构,它必须包含目的,材料和方法,取得的结果和结论。目前许多论文摘要几乎千篇一律地在摘要之首冠以:“本文”、“我们”等字句,其实这些主语完全可以省略而不至于使读者产生误会。在摘要的始终也是这样,全部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为了使不懂中文的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英文摘要可以写得更具体些,字数也可以增加到400个实词左右。摘要中力戒使用含意空泛的套话,如“文中讨论了有关的问题”等。摘要应包括文章的精髓,特别应写明该论著的突出发现,必要时附以具体的数据。目的应鲜明,结论应明确,材料方法的描述应简而明。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7

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版,2004年版以及最新出版的2008年版(第五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3、什么是部级期刊?一般说来,“部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部级刊物。

4.什么是“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5、什么是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6、什么是CN类刊物?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7、什么是ISSN类刊?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

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

8.什么是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10.什么是SCI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传统的科学知识观抹煞了科学的社会性,从根本上是错误的。通过科学争论、实验室研究和科学文本话语分析,科学知识社会学为自身研究的合法性进行了重要论证,并试图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然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裂隙进一步加深。

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ScientificKnowledge,以下简称SSK)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英国诞生后发展势头一直很迅猛,目前在国外社会学研究领域占据主流的地位。但在国内,人们对SSK的认识却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国内对SSK的最早介绍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南开大学的刘甭浦教授在其主编的《科学社会学》一书中对SSK有初步评价。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第一本对SSK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科学的社会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一些主流的社会学和哲学杂志也开始密集地翻译SSK的论文,一些出版社则系统地引人了SSK的主要作品。尽管一直受到激烈的批评,但笔者认为SSK的研究也有其合理成分,如果对其作深人的反思,并从中得出有益的东西,则对我们的学术进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SSK产生的理论传统及历史背景

1.SSK的学术思想渊源。SSIC有多种学术思想渊源。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凯声称,他们是在库恩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在批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之后,研究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和社会内容的学派。科学社会学家本?戴维指出:这个学派是在“反实证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现象主义、社会学中的人类学方法)兴起和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下产生的。并且,它与迪尔凯姆和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传统相联系。国内研究SSK的著名学者刘华杰则认为,SSK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图宾根学派的“教会编史学”、旧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家库恩后期的哲学及对传统科学哲学的反对。据此,可以这样认为,SSK既是对传统知识社会学的继承,也是对正统科学社会学的批判,更是在科学哲学尤其是库恩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

2.SSK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仅仅从思想渊源上解释SSK的产生,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何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科学人文大战的最主要根源,还必须对SSK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予以特别的关注。在西方,自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以来,硬科学(自然科学)在其自身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如巨型化、实验周期延长等,其负面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对科学家的信心和信任有了持续的丧失。而另一方面,向来被自然科学压倒的人文科学认为科学实验室获得的太多资助与其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因此极力反对政府对自然科学的过多投资,认为人文科学应该享有和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以上这些情况诱发和助长了对科学本身的考察,为以反对科学权威为主要特征的SSK提供了最有利的发展契机。在过去,国内对SSK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普遍有所忽略,而这恰恰是全面理解SSK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二、SSK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SSK诞生于英国,后来走向欧洲其他国家、美国等。其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布鲁尔(D.Bloor)、巴恩斯(B.Barnes、马尔凯(Michael.Markey)、柯林斯(H,M.Chins)、拉图尔(Bruno.I,atour)、谢廷娜(Ka-rinD.Knorr一Cetina)、埃奇(D.0.Edge)、惠特利(B.Whitley)等人,而在美国的知名学者为夏平(Shapin)、皮克林(Pickering)和平奇(Pinch)。SSK学者从科学争论、实验室方法、科学家的文本及话语研究这三个场点展开研究,得出了不少成果,其观点从产生到分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既有极端的也不乏温和的。下面是SSK学者的一些主要观点:

1否定自然界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自18世纪启蒙理性主义诞生以来,科学知识一直被看做“自然之镜”,经验事实和逻辑规则决定了什么是科学知识,自然界作为科学争论的首要及最终仲裁人和确定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SSK学者认为,科学思想并不是由客观的经验观察来检验的,人们也并不是按照与事实证据一致的原则来对相互竞争的理论进行选择的,因而,以往人们将自然界的性质和作用完全地夸大了。拉图尔认为,一个被科学家作为事实而接受的陈述被视为是由自然界决定的,但这一点并不会使这个陈述变成真理。谢廷娜也说;“在实验室里我们找不到描述主义所看重的事实和现实,实验室所表现的是尽可能排斥自然而不是包含自然于其中。”在这一看法上走得更远的是柯林斯,他直接宣称:“在科学知识的构造中,自然界仅仅担当极小的或微不足道的角色,甚至根本就不起作用。”总的说来,SSK学者认为,自然界不能决定什么是真理性认识;科学不会是建立在经验证实原则上的高度客观化的事业,其客观性极弱;不是自然界决定科学知识的形成,而是科学家的社会行为决定了自然规律要如何界定;科学理论并不是对自然的真实反映,自然界在确定科学的本质和真理上没有任何发言权。

2.科学知识在本质上是由社会建构的。正统的科学哲学家们向来认为,科学研究中存在发现和辩护两个过程,其中属于内部因素的辩护过程(归纳、逻辑推理等)起最重要的作用,科学从根本上是不受外部社会影响的。SSK学者则认为,恰恰相反,科学具有极强的与境偶然性和当地特质,社会性因素对知识具有更强的制约作用。马尔凯曾这样断言:“……至此,我已提出一个基本观点,即科学的内容就产生于科学外部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几乎在SSK学者的所有著作中,科学的社会建构性质都得到了充分的描述,他们尤为强调的是社会交往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在《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一书中,拉图尔和伍尔格详细考察了科学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是怎样交往的,科学论文又是怎样在这种交往中产生的。而谢廷娜则重点强调,科学知识不仅受科学研究人员内部交往的制约,还受外部社会交往的制约。例如,为了得到工业界和出版界人士的帮助,为了得到政府官员的支持,为了在大学里谋取一个职位,都可能使一位科学研究者改变自己研究项目的名称和程度,甚至改变自己科学论文中的关键内容。总之,SSK学者坚持认为,科学知识其实就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3.科学知识评价实际上是科学家的共同磋商及利益竞争。SSK学者认为,经验事实和逻辑程度并不能确定什么是科学知识,因为它往往无法判断什么是好的理论。一个科学成果得到确认其实是科学家磋商(negoianon)的结果,而通过科学磋商建立起来的结论就不是对物理世界的确定性说明,只是被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科学家们认为是正确的主张而已。科学知识在商谈与决定的链条中得以构成,这是一个包含修辞手法、语言技巧、科学家威信以及其他符号资源在内的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其中资源关系、利益的融合与分裂等具有重要作用。巴恩斯指出:“事实是被集体界定的,任何知识体系由于其制度特征,必然只包含集体认可的陈述。”他还坚决认为,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知识的社会磋商应该是一个合法的、实质上是一个基本的、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讨的知识社会学的主题。

4.科学其实与其他文化一样,并不具有更多的真理性和更优越的地位。布鲁尔指出,人们以往是通过把科学当做某种圣物来对待而使其不受社会学审视的影响的,这其实是一种根本性的错误。他提出的强纲领性核心原则—对称性原则主张应当用同种类型的原因来解释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在SSK学者看来,科学就是一种文化,也是处在一定社会建构过程之中的信念,它是相对的,没有名副其实的“普遍有效性”,不存在科学的理性、客观性和真理的普遍标准。进一步地,SSK学者还认为“学科间的界限是约定性的,要使这些界限具体化,要把它们视为内在于不同领域或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可违背的界限,肯定是一种错误”,而“这些界限与保护和维持这些社会集团自身的认知权威、智力霸权、职业构成以及借助于这些界限能够控制的其他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直接相关”。总之,SSK从科学是一种文化出发,否定了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殊地位,认为科学并不优于其他任何信念或知识体系,也并不比社会科学具有更多的真理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SSK对长期以来“科学思想和发现是由自然界决定的,而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受严格独特的科学规范和理性程序指导的,它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传统观点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它以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重要影响为基点,提出了一系列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观的主张,就这一点而言,SSK有其创新和值得借鉴的一面。但SSK忽略了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认识活动中的独特作用,走到了极端的一面,因而受到了众多的非议。

三、对SSK的批评

SSK关于科学本性、科学与社会关系等观点,已经被西方一些主流思想教育课本和权威部门制定的科学家行为规范吸收进去。在这一点上,SSK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成功地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合法地位。但是,SSK并不因此而止步,它更多地试图把“理性”包含在“社会”之下,由此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这里主要讨论来自科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及科学社会学的批评。

1.来自科学家方面的批评,最显著的莫过于索卡尔大战。在这次科学人文大战中,以美国物理学家索卡尔的诈文为导火线,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众多科学家对SSK及其他一些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其规模空前。索卡尔指出:SSK及后现代主义者近年来的一些主张明显是一种放纵的胡说。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让?布里克蒙特对SSK的许多主张感到困惑和震怒,他指出证据对理论的不确定并没能瓦解科学的客观性,相反使科学的成功变得更为卓著。生物学家威尔逊则认为,SSK要摆正位置,把社会决定奠基在被检验过的和认真思考过的客观知识基础上才是科学的一切。佛兰克林对两个经典案例(柯林斯的实验者回归和皮克林的建构夸克)进行分析并表明:科学家选择某些理论或概念(如皮尔逊的四元相关系数、物理学家偏爱史坦福大学的E122实验而不是华盛顿一牛津大学的实验),是有着可靠的科学、实验与数学等方面的认识根据的,而不是靠科学家偏好或意识形态(如优生学的意识形态)的驱动。

2.在科学哲学家的批评中,劳丹与布鲁尔关于科学信仰解释权之争最有影响。劳丹1981年在《社会科学哲学》杂志上撰文,认为SSK是一种伪科学,其主张是荒缪的,“当且仅当信念不能用它们的合理性来说明时,知识社会学才可以插手对信念的说明’,。⑨劳丹坚信迪昂一奎因论点(理论不确定观点)不妨碍科学合理性标准的存在,恰恰相反,它反映了经验在科学理论选择中的作用。对SSK主张的对称性原则,劳丹认为,对称性只是一种虚幻,因为不论是科学研究的个体抑或群体,他们所持有的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具有完全不同的产生条件,因而不可能对称。而在社会学解释模式是否为科学信仰的科学的、惟一的、优先的解释模式这一问题上,劳丹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活动而不只是社会活动,社会学解释模式不会是惟一的和优先选择的模式。

3.科学史家的批评则在于,他们认为SSK的科学史案例分析存在不少历史常识性错误。科学史家平林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检验指出,在夏平与谢佛的“霍布斯一波义耳之争”案例研究中错误地表述了历史,歪曲表达了波义耳和霍布斯的实际工作。历史学家玛格丽特?C?雅各布指出,拉图尔对17世纪近代科学诞生的社会学分析在史料上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和歪曲,其对英国历史的相对主义的诊释常常忽视了某些历史关键点,是通过谴责“现代性制度及其实践而获得的”。

4.在来自科学社会学方面的批评中,默顿学派指责SSK的做法是危险甚至是“发疯”和“邪恶”的,因为它摧毁了最牢固的人类知识大厦,会导致一种反科学。“利益模式”是SSK理论主张中最受科学社会学家批评的。朱克曼认为:“断言科学知识反映生产这些知识的群体的利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利益模式不能解释为什么社会利益明显不同的科学家会经常持有相同的理论立场,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科学家所采取的理论立场是与他们的阶级或职业利益相反的。”本?大卫则指出:“即使科学知识与其提出者的利益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也从未超出最初的创始阶段。例如在麦肯奇和马尔凯讨论的英国统计学案例中,精英主义、优生学与统计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在皮尔逊之后就消失了。”而在其他一些科学社会学家看来,利益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将科学知识归结为利益磋商,而在于它不能表明这种磋商实际上是怎样进行的,以及为什么在这种磋商过程中论战一方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公务员之家

尽管受到来自以上多方面的批评,SSK的强硬立场并没有改变。1991年,布鲁尔在其再版的《知识与社会意象》后记中宣称,现有的批判无法改变他对强纲领的坚定信心。布鲁尔的同盟者更是鼓励SSK研究者们不要恐慌,因为时间将会证明一切!而以科学家为首的另一战斗方则继续坚守科学理性,认为SSK应该首先遵循科学的价值服从于严格的社会分析原则,重新研究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学课题,而不是更贪婪地去攻击科学研究。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彼此的基本原则立场都没有放弃,两者之间的鸿沟仍在不断扩大。

四、问题和启示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9

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是临床与科研的后续工作,同样要认真对待,丝毫马虎不得。初学写作者,先要精心阅读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了解和掌握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特点、格式等等,然后就自己的资料进行总结,反复修改,反复练习,并和写得成功的典型文章相对照,找出差距和不足加以改进。相信这样做过几次之后,写作能力和水平定会有较大的提高。当然,有选择地阅读几篇阐述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文章也是有帮助的。近年来,我刊也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关文章,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迪。

既然所撰写的论文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毫无疑问,文章首先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从选题、设计、观察方法、结果分析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而文章具有独创性,才更具有交流和刊出价值。综观我刊来稿,存在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还不少。科研设计和方法学方面的问题固然有之,但更为普遍出现的是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为此,我刊曾多次请李晖教授撰文阐述有关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可读性是文章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方面。论文缺乏可读性,同样会影响其质量甚至失去刊登价值。准确、简练、通顺、字体工整清晰,是对语言表达和文字的基本要求。欲求行文准确,除了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之外,采用规范化的字(词)尤其重要。当前,来稿中使用中、英文名词术语缩略语的现象很普遍,甚至达到泛滥的程度。有时阅读一篇文章,要反复翻看其文中的注释;如其中某一关键缩略语注释疏漏,则无法继续阅读而要寻觅工具书查找,试问有多少人还有坚持阅读下去的兴趣。中、英文缩略语不是不能用,而是必须有控制地使用。这在我刊编委会纪要中已一再强调,希望能有所改进。

按国标规定和要求,摘要是论著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不可等闻视之。我刊来稿和刊出文章中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毫无疑问,论文摘要应是能准确而概要地反映研究结果的精品。本刊目前已被世界多种医学信息媒介、医学论文摘要、目录索引所转载。虽然迄今国内尚无英文版的内科专业杂志,广大国外读者仍可借助于本刊每一期的论著英文摘要了解我国内科医务人员写作的论著。如何使国内外读者更迅捷、准确而概要地了解我国内科学界的科研成果,是作者和编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于论文摘要的书写,本刊在稿约中已加以说明。应当注意摘要的基本结构,它必须包含目的,材料和方法,取得的结果和结论。目前许多论文摘要几乎千篇一律地在摘要之首冠以:“本文”、“我们”等字句,其实这些主语完全可以省略而不至于使读者产生误会。在摘要的始终也是这样,全部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为了使不懂中文的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英文摘要可以写得更具体些,字数也可以增加到400个实词左右。摘要中力戒使用含意空泛的套话,如“文中讨论了有关的问题”等。摘要应包括文章的精髓,特别应写明该论著的突出发现,必要时附以具体的数据。目的应鲜明,结论应明确,材料方法的描述应简而明。

自然科学论文范文篇10

《要目总览》(不含港澳台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目前《要目总览》的最新版是2004年版,为国内多数科研院所采用权威版本。我校采用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作为对的期刊是否属于核心期刊的认定标准。总体而言,对当前核心期刊的认定原则是:以最新版《要目总览》收录为准,期刊封面标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字样的期刊可以认定为核心期刊,印有“XX类核心期刊”字样的期刊则不一定是我们所指的核心期刊,相反,期刊没有标记“核心期刊”字样而《要目总览》收录的是核心期刊。

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五、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