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02

中职毕业论文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本科;文献检索;项目实操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2021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行已势在必行。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以三年制、五年一贯制等专科为主,本科层次的培养大多处于试点、试行阶段。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培养始于2015年,由获批试点四年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生源从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大类里通过单考单招的形式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点高职院校学习,四年学习合格后获得合作本科院校毕业证与学士学位证书。根据教育部20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抽检,四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求知欲强,但他们高中阶段知识基础相对普高生薄弱些,学习资料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能力需要加强,通过文献检索类课程提升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为顺利毕业及日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授课现状

我校四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试点专业既是全省16个试点专业之一,又是道桥类唯一的试点专业,自2016年起联合了本科院校每年共同培养2个班级50名学生。道桥高职本科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授课。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发现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授课模式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主要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一般以理论授课为主,而课程性质大多定位于选修、考查、拓展类,因此课时不多。由于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目前的课程仅有16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放弃部分知识点,偏重于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而本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既要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各类文献的检索方法,并能开展中英文检索,学会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传统授课模式很难完成上述教学能力要求。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偏重于文献检索理论学习,与专业内容相关性不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少公路工程文献检索在课程中的应用,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由于生源为中职生,在英语方面的知识有些欠缺,在外文文献方面的检索面临较多困难,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实践操作时间不足,对于工程文献检索的兴趣不够,造成课程学习效果总体欠佳。

(三)教师方面

文献检索课程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图书馆员,在文献检索理论与实践方面经验丰富,但缺少公路工程专业学科背景,因此在授课时理论联系公路工程应用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道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参与,造成本课程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工程应用知识不足的现状。

(四)课程考核方面

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采用平时表现30%+试卷笔试70%,由于学生上课时实践练习较少,平时表现成绩以考勤、纪律、作业为主,而笔试则以卷面成绩体现,没有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起不到有效检验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实践

针对课程存在的上述问题,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化[1]与课程实践操作[2]相结合的“项目+实操”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内容设置调整、教学具体实施、课程考核方式优化、教学团队重组等措施开展教学实践,使学生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科技文献检索认知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3],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内容设置调整

在课程内容方面[4],考虑本课程只有16学时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以适合道桥工程文献应用为导向,合理提高学生实操课时比例,将16个学时8次授课内容调整为8个学习项目与相应的现场实操,取消传统的1次课程期终考核,融项目学习与现场实操于一体,即每次课均要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任务,同步提交实操成果,详见表1。这8个项目都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学校内网完成课程教学,故教学场所最好安排在电脑房,便于课程教学实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公路工程科技文献检索的专业检索能力,熟悉常用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检索相关中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具备科技论文的基本书写能力。

(二)教学具体实施

根据课程所设的8个项目+实操安排,合理进行教学实施。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合作能力,按3~5人为单位分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全组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项目1“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是学习基本知识后,由各组选定某个专业方向,使用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进行馆藏资源的检索,通过简单检索、组合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引导检索等方式查询所需的纸质文献并得到索取号,通过索取号完成在图书馆书架上借阅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利用图书馆的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项目2文献信息源部分,学习文献信息源与其各种基本形式,了解特点,通过自建的电子交通特色资源与纸质交通特藏资料查阅,更好地理解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出版形态和结构层次,由各组选定道桥工程某一专业方向,梳理出如何获取交通类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出版形态的文献,以及如何辨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从项目3开始重点开展数字资源的检索,项目3与项目4主要借助数据库来检索文献,通过道桥工程文献检索实操,由浅入深地掌握数据库使用的各种方法,学会按不同的需要选择数据库,并设置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到所需的工程文献。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知网数据库包含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硕士博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集、重要报纸等,指导学生进入数据库,根据需求选择“跨库检索”或“单库检索”,它们分别都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一框式检索等。分2次实操来检索不同难度的交通运输与土木工程等学科下的道路、桥梁、隧道建设等文献,从而实现快速高效查阅到各类专业文献资料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等检索技术变成实用而易理解的知识,便于学生掌握使用。对于道桥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专业领域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特种文献的检索尤为重要,需要着重教授并进行实操。在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还提供了各类知识平台,如知网研学、中国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共享平台、大数据平台、协同研究平台、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库等,这些知识平台由数据库逐步拓展开发的,是传统数据库文献检索基础上的有效补充,项目5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检索感兴趣的道桥工程相关知识内容,如察看与自身学科相近的优秀大学生毕业论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等。英文文献检索能力是学生较为薄弱的,受限于英文水平的高低,在英文文献检索方面明显吃力,这时就要将项目6与项目7结合起来学习。网络信息是属于开放式信息来源,常用的有百度搜索、搜狗搜索等,需要学生掌握这些搜索引擎的应用技巧,在英文检索时,学生可以使用免费的互联网在线翻译功能进行中英互译,再借助一些语言工具书,对重点词语进行专业性修正后,实现英文文献检索。学生使用百度搜索等查找道桥工程资料时,按教师要求对搜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使用,从而获取有用的文献资料。项目8道桥工程科技论文书写综合应用是本课程的一个综合运用项目,需要将前面的7个项目实操中掌握的各项技能融汇使用,从而完成道桥工程科技论文的格式示例书写。要求学生初拟一个虚拟的论文标题,对标题进行检索文献,参照文献格式初步确定论文大纲,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内容章节设置、中英文参考文献形成论文骨架,初步掌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这为将来写好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三)课程考核方式合理优化

课程的考核方式以8个项目实操成果为重点,取消试卷笔试考核,根据分组学习与实操应用的特点,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合理调整,突出技能实操能力考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技能。形成个人、小组、教师的三级互动考核方式,成绩考核比例分配中,个人自评占比为20%,小组评价占比为30%,教师评价占比为50%,8个项目的满分值除项目8为30分以外,其余项目均为10分,总分值为100,考核方式与成绩比例见表2,在这张计算表中,每位学生的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项目成绩的总分与各部分得分一目了然,最后计算出的合计成绩由各部分综合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每个项目成绩分数考核后,定期公布项目成绩,便于学生自查成绩。以这种更为合理的三级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了实操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检索技能情况,便于在实践中动态调整教学实施策略。

(四)教学团队重组

针对目前以图书馆员为主的课程授课,教师缺少道桥专业学科知识的问题,应组合成立课程教学团队,组建由图书馆员与道桥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授课教师仍以图书馆员为核心,专业教师为辅,同时将图书馆员列入道桥高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中,按课程授课需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方面可使图书馆员了解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论文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由专业教师归纳提出论文书写时常见问题,从而使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图书馆员跟随道桥专业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也可以补充自身的道桥专业知识,有利于文献检索课教学。

四、结语

通过科技文献检索课程“项目+实操”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成绩量化更加准确合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文献检索与论文书写技能得以有效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持续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云,李大莉,任艳霞,等.文献检索课项目化教学法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2).

[2]董丹.生物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20,36(9).

[3]周鑫.文献检索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间接效应[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4).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讲授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课程,强调素质教育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并着重培养学生利用法学理论分析问题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实践应用培训的问题,从而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由于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讲授,学生不仅缺乏利用法律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毕业后也不能迅速的适应法律职业岗位的需要。

2.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质量不佳

一方面表现为法律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实习质量不能有效保证。法律实习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得以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然而因管理不佳、实习态度不端正、时间冲突等多种问题,导致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实习环节多流于形式,且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法律实践课程偏少,教学质量不佳。法律实践课程不仅能为学生重现整个司法事务的流程,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当前中等职业法律教学中,法律实践课程的开设量偏少,只占据了总课程比重的10%左右,且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质量不佳。

二、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的改革及优化措施

1.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在原有的法律教学理念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为主要目的。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教学理念重点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科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改变原有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法律实践教学的认识,通过不断强化法律实践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科创造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2.增加法律实践教学的比重

目前,中等职业法律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实习为主,以课题案例分析、法律诊所、专题辩论、课外模拟审判等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法律实习和其它实践课程的时间少,缺乏教学规范性且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实际参与度低等多种问题。为此,我们应积极改变原有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做法,通过不断提高法律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比重,使学生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与成长。一方面,建议将20%以上的总课时时间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时间,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完善法律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形成能贯穿于整个中等职业法律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案与测评体系,并在教学方法中注重于实用性与多样性,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法律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果。

3.完善法律实践教学的内容

法律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多样化的,学校应当通过实习、毕业论文、模拟法庭、诊所式教育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以形成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链。

(1)加强实习管理。首先,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避开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时期;其次,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否考虑实行弹性实习制度,在学习情况不紧张的条件下,可允许学生申请进行实习。要求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每一学年,学生至少应当有15~20天左右的法律实习时间;而对于毕业实习,则要求实习时间应不低于3个月。

(2)加强毕业论文管理。首先,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与法律实践问题相挂钩,要求题目应来源于实践,素材来源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在论文中对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决;其次,要求实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双师制度,即论文指导教师应当有两名,一位是作为实践中的带教老师,另一位则是学校中的专业教师,两位教师同时就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理论的实质及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指导,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研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教育。积极在法律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教育,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审判,并让每一名学生参加和担任具体的角色,使学生能详细了解整个司法事务的流程。在模拟法律的开设中,首先学校应鼓励教师大量开设模拟法庭教学,并将其作为实践教学测评的标准,还可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刑诉、民诉、刑法等),还应当硬性规定必须开设;其次,学校还应当加强模拟法庭软硬件的建设,为开设模拟法庭提供必要的设施、人员、摄像等条件的配置,并制定好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

(4)积极开展法律诊所教育。通过积极开展法律诊所教育,能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当事人,并处理真实案件。教师也可根据案件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与运用法律知识。法律诊所应当向全体学生开放,使所有学生得到锻炼与培训,并且通过这种与现实案件零距离接触的方式,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作为律师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努力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真实案例当中。本文从中等职业法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着重就法律教学的改革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中,我们应当不断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改革与优化,以真正引导学生建立起实用、合理的法律知识结构体系,并切实强化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也能迅速的适应法律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朝猛.中职教育中法律教学的优化与改革[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4(4).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科学图谱;毕业设计(论文);可视化;研究脉络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每年一度的热点话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研究也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的热点与核心问题。文献计量分析法是对书面交流材料进行量性分析,表现某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书面沟通材料的变化与特点,并通过可视化处理使读者直观地理解该领域理论形成和研究脉络。陈超美博士以引文空间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Java语言设计开发了Citespace软件,方便学者进行信息可视化科学文献分析,运用Citespace可构建某研究领域关键点演化、研究机构、作者发文情况、研究热点等问题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研究脉络与发展路径。Citespace软件在国内学者中引起强烈关注,并在多学科多领域开展运用研究。(朱丽丽等,2018)对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演化、观点进行文献综述研究,分析的工具就是Citespace软件;(梁珺淇等,2018)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制度等最新热点及前沿分析,Citespace软件也是其分析利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CSSCI文献数据库收录的2001~2018年发表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文献的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等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使职业教育学者对该领域研究脉络与热点问题有清晰认知和理性分析。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

1.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设置“主题=‘高职+毕业设计’或‘高职+毕业论文’”为检索条件展开高级精确检索,检索范围为CNKI、CSSCI源刊文献数据,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2018年,检索生成结果期刊文章共1795篇,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文章共161篇。文献数据既有权威性,而且范围广泛、覆盖了我国不同领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完全符合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综述研究数据储备。2.研究参数。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时,软件版本和参数设置对运行结果有很大影响。为深入探讨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热点问题及核心观点,分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采用的是Citespace5.5.R211版本,数据来源为CNKI,设置时间切片为1、时间跨度为2001~2018年、聚类词来源为默认、词频为前20,依次选择关键词、作者、机构为分析节点类型进行共现分析,最终构建关键词、作者、机构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3.数据统计。(1)期刊年发文量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领域研究发文大且持续(见图1)。期刊发文量的分布可粗略划分为2001~2008年起步阶段、2008~2016年快速增长阶段以及2016年后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是我国重新认识职业教育时期,确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不动摇、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时期国家不断寻找和探索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开始稳步发展,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利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问题。在快速增长阶段也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新的理念和办学机制层出不穷,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突显问题的研究也大量涌现,相关量也体现了教师的研究热情。2016年后,随着职业教育的成熟和稳定,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转向更深的内涵,如职教集团、学徒制等,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也趋于稳定。(2)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核心期刊载文量统计以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为主题的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及其载文量见表1。2000~2018年,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中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领域学术论文共161篇。职业教育类四大核心期刊《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和《职业技术教育》依然是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聚集地,其中《教育与职业》载文量最高,共32篇,排名第二、三位为《中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分别为21篇与10篇。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一直是高职院校研究主题之一,发文量持续增加,说明毕业设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受到部分期刊重视,研究领域仍具潜力,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三、结果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呈现结果(见图2),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毕业设计”,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相似词。后继依次是“实践教学”、“改革”、“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等。我国从1996年开始连续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政策,改变了我国只局限于中职教育的局面,职业教育有了多元化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此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开展才能实现这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的问题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曾方,2001)[3]。多数学者开始针对本校或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开展探索。由于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很多学者都着眼于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毕业设计质量。2010年,中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形,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或组合成一门课“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主要落点在加强教学改革促进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体现工作实践过程。近十年来,随着工学结合理念的提出和校企合作的推进,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关研究也是一个聚类点。2.研究内容。以前期关键词图谱分析为基础,结合阅读与综合文献内容,梳理出我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针对高职照搬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制度后出现的问题,我国学者着眼于高职培养目标、学生学情、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张慧敏,2007)[4]分析了选题、论文内容、答辩环节和细节问题四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前到第五学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罗长金,2008)[5]高职毕业论文中的缺乏实用性、创新性等主要问题,依据其特殊性,在写作教学的改革中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王一海,2012)[6]构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价体系,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陈锁庆,2011)[7]分析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反思。(2)技术手段及教学改革在技术手段方面,聚焦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李海晨,2008)[8]研究构建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动态管理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整个流程,系统可实现教师上报课题,学生在线选题和师生在线交流等教学管理功能。(潘旭武,2013)[9]设计的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明确了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框架,搭建了基于任务、角色和部门的访问控制模型。(刘彦臻,2013)[10]分析了高职生对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学习方式的接受度,提出有利于高职生的学习策略培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创新教学评价的学习策略,利用网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方面,聚焦于将校企合作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相结合。(王海岳,2008)[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着眼于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李素婷,2012)[12]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式毕业设计”的模式,探讨选题、管理、毕业设计指导与评价等与校企合作的可行性。(郑淑玲,2013)[13]重点关注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指导、管理及考核等方面与工学结合实践改革的可行性。(刘任熊,2015)[14]指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引进企业作为第三方的改革方向,选题强调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的改革策略。(3)个体专业实践经验(刘敏,2009)[15]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分析毕业设计选题、模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薛景,2012)[16]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实施新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模式多元化,在学生毕业设计时结合软件工程指导。(倪莉莉,2013)[17]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从拓宽选题方向、调整选题原则、增加原创要求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出通过调整评分结构、改革答辩形式、完善创新制度、加强实践指导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增强其实践性、独创性。其它专业的情形研究者也有涉及。3.发文作者分析。发文作者共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见图3),2001~2018年作者共现图谱分散,作者之间联系少,大多数作者都是独立进行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只有6个连接。分析结论是很长阶段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者大多为一线教师,人员较多却分散,没有形成核心作者或团队,研究成果不集中。发文量最多者是王一海4篇,穆学玲、向怀坤3篇。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措施》,被引次数分别为36次、35次。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领域中学者发文集中程度较低,说明这一研究领域较与教学息息相关,引起一些教师重视,但不为专业研究人员所重视,而教师关注视野较小,只是针对某一想法提出问题后,便不再继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零星而分散,增强学者之间交流与联系,构建研究团队或平台是需要学者关注的重点。4.发文机构分析。对所选1795篇文献运行Citespace进行发文机构作共现分析(见图4)。从中看出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领域发文机构联系少,相关研究间缺少交流与合作,需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各科研机构间学术借鉴与沟通,以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学术氛围。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其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从分布看,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说明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切身体会的痛点。在一些经济较发达、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发文稍多。综上所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发文机购相对分散,机构覆盖广、差异小,不存在较权威的机构。

四、研究评述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eclipse;mysql;tomcat;流程系统;高校管理系统

一、引言

本科教育计划的最后一步是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这项任务。毕业设计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并锻炼其结合实际问题使用理论的能力,实验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并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研究以及生产相结合的过程[1]。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其成为培训高级专业人才过程中的特殊场所[2]。毕业论文是大学中最正式,最完整的科学技术文献,可以全面地训练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文献的标准化以及表达语言的能力。科学技术大赛的总结报告只注重结果的准确性,很少研究合理和标准化的文件结构。学习良好的撰写论文的习惯需要注意细节需要注意时间。承德医学院作为一所本科院校,每年都会经历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论文审核,从开题报告,到中期答辩,每一篇论文的形成都包含了师生共同的心血。往往一名老师都带了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从开题到论文定稿往往需要很多版本的修改,也需要很多部门的签字审核,存在时间上的拖沓和指导记录如何保存的问题,本系统的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让毕业论文的设计更加规范化流程化[3]。

二、技术与方法

(一)背景介绍。本科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还较多,一是总体设计水平偏低,二是与往届毕业生存在相同类似的主题,创新性不佳。三是毕业时期恰好是在企业实习日期,导致毕业设计时间过短,无法专注完成毕业设计,更不能完成高水平的作品。第四是学生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在毕业设计上,原因是学生没有机会根据兴趣爱好定毕业设计方向,而是由教师直接指定[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在系统中公布所有指导老师的过往研究和,便于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设计,选择对的教师。其次,系统可以把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都上传至服务器中,以免发生选题过于重复的问题。再次,为了避免学生需要签字的时候各部门奔波,系统中可线上处理相关问题,且可以保存每次修改意见和稿件,也并不存在学生只能在学校才能处理的问题。过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毕业方法,它使用了最新技术,例如计算机和通信[5]。毕业流程系统使用最新的设备和信息技术替代相关员工的传统手工或重复性业务活动,以高质量和高效率处理毕业任务,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提高生产力并支持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得被大幅提高,这样工作环境也自然被改善。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不再通过纸质,整个运作过程被完全数字化[6]。所设计的系统还可以随时上传备份指导记录和论文修改记录,在此毕业流程中责任明确至人。该系统的应用开发是用java语言,java语言最常用的开发工具是eclipse。(二)开发工具Eclipse和开发语言Java的介绍。eclipse是一款开源的集成开发环境,是包含了java开发工具jdk的框架和服务,当然eclipse也支持其他语言的开发[7]。首先eclipse开发功能是强大的,其次还具有代码补全的功能,当输入一个代码的开头部分,后续部分可自动补全。这也是程序员喜欢用eclipse的原因之一。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来学习,java语言也是非常强大的,其优点很多,其中平台无关也是java的最大优点,增加了代码的复用率,因为用java写的程序不用修改就可以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运行。(三)服务器Tomcat的介绍。Apache软件基金会中有一个核心项目被称为jakarta,tomcat则是jakarta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其中apche和sun公司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发了tomcat。tomcat服务器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同时它也是一个开源不收任何费用的web应用程序服务器。tomcat被并发用户不多的中小型系统广泛使用。Tomcat服务器虽然是apache服务器的扩展,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并不一直依赖于apache服务器,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进程,单独运行的服务器。tomcat的主目录文件夹有以下几个lib文件夹,conf文件夹,bin文件夹,logs文件夹,webapps文件夹,server文件夹和work文件夹。其中,存放在服务器运行中的jar包的文件夹是lib文件夹。启动tomcat的主要配置文件有web.xml,server.xml,tomcat-user.xml等,这些配置文件存放于conf文件夹内,若想修改服务器,均需从此文件内修改。有关启动tomcat和关闭tomcat的可执行文件存放在bin文件夹内。日志文件存放于logs文件夹中,一旦服务器出现错误,此文件内容会自动更新。服务器内的管理程序存放于server文件夹中。所有的可执行的web项目均放置于webapps文件夹中。work文件夹中存放各种由jsp生成的servlet都放在了这个文件夹下,里面包含.java文件和.class文件[8]。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设计流程。在搭建好jdk的eclipse中选择新建工程,数据库选择mysql,服务器选择tomcat,安装java后需要配置其环境变量,例如,java安装在d盘,win7环境下可以通过鼠标右键单击计算机,查找计算机属性下的系统属性设置,查找环境变量选项,设置相应的环境变量java_home设置为:d:\software\java\jdk1.8.\,path设置为:%java_home%\jre\bin;[9]。在win7中,启动dos窗口,输入mysqld--install,随机产生的随机密码需要记住,然后进行初始化,netstartmysql,正式启动mysql。mysql安装后也可以这样设置,新建系统变量mysql,变量值d:\software\mysql\mysql57,将该地址添加到path中。启动tomcat可以直接运行bin目录下的tomcat7.exe可执行文件,当dos窗口中提示登录启动成功后,可在浏览器中输入,出现tomcat相关页面,也可以证明服务器配置成功[10]。(二)用户操作流程。教师通过浏览器输入的官方网址,同时输入账号和密码,可以绑定手机号码,除左侧展开的树形图和右上角均有提示需要处理的要务,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提示教师有需要处理批改的文件。可以对学生上传到的文件进行批注修改,经修正后可传给学生,若文件不符合要求,也可以选择退给学生。包含每次批注记录和修改意见的文件都实时保存到服务器上。这样也便于后期核查,也避免浪费更多时间去收集文件,相关工作人员都节省了路上的时间。各指导教师都可以将往年指导过的作品上传至服务器,只要登录系统的学生都可以下载查看,避免选题跟往年有重复,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批改结束后,最终版文件可以通过提示直接上传至系部内已经建立好的年份专业班级文件夹。学生通过浏览器输入官方网址,同时输入账号和密码,可以上传论文指定给指导教师,可以在相关页面看到教师添加的指导意见和修改批注,退回的文件可修改后从重新上传。毕业设计所涉及的相关批注签字,均是标准化自动化,可以直接提示用户上传至相关工作人员处,进行电子签名。责任到人。

四、结论

该系统可以弥补高校内部管理系统的空白,对高校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细化了签字和批改流程,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节省了时间。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标注沟通,不需要学生往返于办公室数次。该系统会在需要教师审核的时候进行手机短信提醒,教师也可以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其次,教师的批改记录,学生的修改记录,都会上传到服务器中,一切都有依据,流程标准化,也便于教学检查。当然该系统的潜能依旧有待进一步开发,这将在实际应用中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进行下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段敏虹,罗碧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29.

[2]王景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管理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2.

[3]史晨曦,苏鹏,冯梦龙,王妍.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J].知识经济,2016(7):151.

[4]尤小波.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3,6(18):57-58.

[5]韩小丽.基于UML和RUP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6]郑维欢.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运营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7]徐玲,蒋欣志,张杰.手机二维码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2(5):1474-1476.

[8]李敏.基于tomcat的Web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应用——在小型企业网站服务器[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24-26.

[9]戚欣.基于J2EE架构的层次结构研究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295-299.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5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两者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次,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何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体系融为一体首先应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课题组教师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高职的关系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点都是为国家地方企业培养所需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不同点就是中职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加工、操作、装配及维修等人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普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运用机械加工及相关工程技术,以计算机和CAD/CAM软件为主要信息工具,从事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夹具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具备爱岗敬业、细致严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课程设置不同。依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主要有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但是中职文化课程与高中文化课程难易程度差别较大,中职文化课程较容易、国家未实行统考,这就造成中职文化课的最终学业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学生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众所周知,高中文化课程实行统考,必须达到国家及格线才能毕业,所以中、高职文化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而高职文化课程设置起点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课程表现为听不懂、学不会。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有很多课程设置相同,但是中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所以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起来就比高职学生入门容易。专业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因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3.课程标准不同。由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阶段因原来培养目标不同,所以该专业课程标准不同。在中职课程中,课程标准中以认识、理解、了解某些课程知识、会操作某种技能为主,中职课程标准表现为重实践、轻理论。高职课程标准中以熟悉、理解、应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些较小技术难题,要求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高职课程标准着重培养车间技术员,或者小微企业设计人员。4.评价体系不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职阶段的学习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实践实习时间占到总学时的40%,学生实习操作为考试性质,毕业时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企业认可。高职阶段学习方式以理论为主,金工实习等操作实习课程比例较低,学生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考试性质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两种,操作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这样就造成高职毕业生在理论方面比不上本科生,实践方面比不上中专技校毕业生。该专业两者评价体系明显不一样,如何制定中高职贯通培养统一的评价体系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首要解决的标尺问题。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瓶颈剖析

通过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现阶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是为适应在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条件而制定的。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主要为企业一线培养所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等。那么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如何打破这些瓶颈障碍,培养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呢?笔者认为,现阶段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能适应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标准是每一所中高职院校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1.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中职的培养目标不适应高职的要求,目标太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重操作的现象,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操作,不明白原理。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要求。那么贯通培养目标该是什么样呢?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调查大中型企业后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初步结论,那就是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规划,结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既考虑学生将来职业发展规划,又兼顾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会操作一项专门技能,爱岗敬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目标,需要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2.调整课程设置。从原有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设置来看,有很多课程设置不衔接,这主要体现在文化课脱节、专业基础理论课重复、专业技能课倒挂等现象。中职学校轻理论和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习课为主,那么在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设置上,文化课课程及学时都必须增加,特别是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应重点加强。文化课课程应该重点设置在前,由易到难地循序渐进。教材方面,中职教育应多采用中职教育的国家规划教材,高职教育应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突出职业特征和专业特点,尽快编写一套中职与高职教材连贯、知识章节设置不重复,克服“难、偏、深”等方面缺点的教材,经过企业及职教教育专家认可评审后选取一批学校的学生试验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专业基础课课程如机械制图,中职阶段应突出基础知识,高职阶段重点学习计算机CAD二维绘图和三维绘图,这样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重复无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学生,中职阶段专业技能课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应尽可能地再增加一项技能作为拓展技能。例如中职生数控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外,还可以选修焊接、机械维修、电工等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操作与实习。这样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就会根据个人爱好向专业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也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阶段专业技能课的设置还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应用型项目化教程,因为学生通过中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操作,通过高职阶段项目化课程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点串起来达到技能的升华,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项目训练学会解决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3.修订课程标准。不能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简单地分成两部分进行培养,课程标准既不能将中职的标准拿过来借用,也不能将高职的课程标准放在中职作为其课程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应作为一个整体,依据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标准应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职业特点等情况兼顾岗位能力要求。4.引入综合评价体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应根据该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文化基础课程主要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多样,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等形式,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2)专业基础课程因概念和工程公式计算较多,可采用半开卷的考核方式,即允许学生带手册或归纳、整理的提纲进入考场,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专业基础课程采取理论考试和项目课题运作相结合,闭卷、开卷、撰写工作提纲或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项目课题运作环节采取查找资料、现场问题分析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包括开卷、撰写工作提纲、现场答辩。要求理论知识考核合格,项目课题答辩通过。(4)技能课程以操作考核为主,辅以理论考核,要求操作考核合格,理论知识考核合格。(5)顶岗实习考核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要求学生考核合格。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方案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任务,作为衔接核心工作的教学实施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逐渐健全,在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和致力于指导职业教育的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高职贯通培养必将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l]郑建梅.浅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

[2]刘海峰,梁舸江.中职学校学分制教学如何与高职及普高衔接和沟通[J].职业教育研究[J],2007(12).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所教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以高职教学现状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教学。教材、教具、教师和学生四要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中教师是关键。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回顾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另有少数是由本科院校开设的,因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出现三种类型:一是由本科院校过来的高校理论型;二是由中专过来的中职教学型;三是近年毕业的院校后生型。高校教师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理论的系统性;中专教师基本属于中学教师一类,注重的仍然是学科,但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知识的严谨和工作的严格远不如中学,教学随意性大,自由度高;近年的毕业生专业根底并不扎实,教学经验缺乏,所承袭的多为大学老师的一套。三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科的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提高升学率和培养本科人才并不妨碍,但却不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更新教学观念,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更新课程观念,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并非几门专业课就可以解决,必须依赖于各门课程的合力培养。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所教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确定所任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即培养何种素质或技能),筛选教学内容。变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一门课程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会无的放矢,劳而无功。找不准课程定位,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并不罕见。如“大学语文”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恐怕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答案。因而,导致目前的大学语文或成了文学欣赏课,或成了传统文化课。语文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并非高职“大学语文”的主要目标。高职“大学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道理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获取,没有较高的阅读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阅读是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大学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只是文秘类专业的职业技能,与其他专业职业技能无关”的错误认识,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大学语文的开设,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误导,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极差。笔者每年都要负责几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很难找到几篇称得上论文的文章,可毕业论文要与毕业证书挂钩,不得不强迫学生完成。学生的应对办法就是东剪西贴,甚至全文下载,连作者姓名都未改。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的目的,相反给学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

其实,写作能力是任何职业的基本技能。实践证明写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和后续发展成正比。在美国的教育中,从小就被告知:不管你干什么,写作是成功的基石。根据对120位美国大企业人事部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那些写作不行的人不容易被录用,也很难获得提升。2/3的美国大企业的雇员,许多日常工作要通过写作来进行。80%以上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中的公司,在雇用员工时要考查写作。40%的公司要特别培训写作技能不足的员工。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一年估计达31亿美元。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大学语文”责无旁贷,而且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必须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在高职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比重,一般都占12个学分,几乎占总学分的10%。教学的指挥棒就是“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因为它与毕业证挂钩。花了这么多精力,通过率并不理想,湖南2006年通过率只有42%,还有58%不能按期通过。即便通过A级又能说明什么?尽管成绩优秀,大多数学生口语交流都感困难,本专业常用的基本词汇又知之甚少。这与高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大相径庭。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有二: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过级形式,取消过级与毕业证书挂钩,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二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增加学生专业语汇为目标,服务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师如同一部运输知识的翻斗车,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也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吸收,更不顾能否转化为能力,按部就班,掀起斗车箱,倾囊相授。学生如同知识的储藏室,老师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考试考什么,他就取什么。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其实“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只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高职教育尤显突出,因为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教学质量由社会来检测,检测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适应岗位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式应当以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指导操作以外,还要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构建一个和谐轻松、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仿真实训、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三、更新考试观念,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到目前为止,考试仍然是各类学校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都是闭卷考试,学生把老师讲的、书本上写的原原本本地搬到考卷上。可把这些搬到工作上,难免不张冠李戴,画蛇添足。这就是升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应当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演算题等题型的闭卷考试方法,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现场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这是历史赋予高职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EB/OL].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7

1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尽管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任务是这几年才明确的,但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讨论其实在国早已出现。21世纪以来,我国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此时,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重新被广泛关注。新建的学科探索本科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各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依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广西经济新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介绍如下:

1.1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脉搏

地方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传统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要跳出“学数学是为了教数学”的传统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到数学是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也必然可以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渗透到各应用专业。因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1)复合型应用数学人才。“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渗透在专业和领域。可以形象地比喻,数学是脑,其他专业知识是手,只有手脑结合才能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手脑结合”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各行业中在决策参考、生产优化组织与管理、数据分析等人才需求。(2)输送数学研究专门人才。任何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大量默默无闻的人做垫脚石,也需要有人去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如此。所以数学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为数学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为推动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尽到服务科研的职责。(3)基础教育师资。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的传统优势,因此,为满足地方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对数学专业教师的需求,继续做精做强优势专业,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精心为地方社会培养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

1.2完善课程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最大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参考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将贯穿始终。着重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应用能力。(2)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平台功能,开放合作。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优势基础上推进跨校和跨区的学分互认,加强横向沟通,多方合作办学。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得校外专家、企业、政府部门有便捷的渠道参加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计划安排、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考虑不同方向,搭建“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3)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适应专业发展需求和广西经济新发展的实践环节学分,如学校义务劳动、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科竞赛、各种技能竞赛、大学生创业等。这些学分可以不计入总学分,但可代替专业选修课程学分,以此增强学生紧随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动力。

1.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方兴未艾,其基本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来代替原先无意识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和生生甚至信息互动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不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抓手,而是在教材基础上厘清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在讲述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过程中更要讲清数学概念的定义、基本定理推导的前因后果,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为目标。(2)杜绝满堂灌,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数学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全都学会了,没有问题了”,而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通俗说的“研究性教法”。“疑问”是科学研究的原始动力,教师在引导学习提出疑问的过程也就是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过程。“研究性教法”要求教师在自身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将所授课程的最前沿知识,研究现状和未解决的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经验、思维方法、对前沿问题的理解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3)在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考察。高校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学,批判性和学术性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数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客观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主要学术观点,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竞赛、教师研究课题等参与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数学实践实验环节师资建设比较困难,需要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长期积累决策分析或数据分析等有关数学实践的案例。这些师资来源也许不并仅仅是数学专业的人才,而是其他专业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长期工作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2)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学科或跨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或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学生科研资助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指导学生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3)鼓励学生深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发现问题,谋求解决之道,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是接通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技能提升的桥梁。一切脱离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终将是无效的活动,学生在经常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来发现问题、发映问题,甚至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此来促进专业学习。此外,社会调查能让学生提前为就业做好预热的同时也为相关组织提供研究资料和信息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4)充分发挥地方院校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真正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只有和企业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企中校”和“校中企”,实现校企事业单位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5)构建全方位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体系,保证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毕业考”,是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展示,同时学生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实验方法、规范的书面表达方式,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仅仅要安排校内有一定科研基础和科研经验的教师,还要从校外企事业单位遴选一批有学术基础、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1.5健全和改革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强化应用

型人才培养评价与激励机制反馈力通过对学习、教学、实践(科研)等环节评价方式的改革,构建一个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主要措施为:通过试题库建设和更新完善制度,以考教分离为手段,使考试更规范和客观,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考察;建立起一套可执行性强的同行、教研室、院(系)领导、校督导组的听课评价制度,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注重对教师教研、科研对人才培养切合度的客观的评价;加强教师方面的奖励激励手段,从院(系)各项目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和参与各类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设立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奖励机制,对获得科研或教改项目立项、高水平、咨政报告被采纳、科研或教学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组织评选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考研指导优秀教师等评优评先活动,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对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专门奖励,对学生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发展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2结语

综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虽然直接的实践性不是很强,但它与其他任何专业都有关联,从理论性上讲,数学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在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广西各地方院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全方位地加强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未来发展等不同目标的制定可分类操作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同时各地方高校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培养目标,要注意结合广西各地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厥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61-63.

[3]喻华杰,宁连华.大学数学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特区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93-96.

[4]曹广福,叶瑞芬.地方高校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53-56.

[5]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5):92-95.

[6]梁海明,杜爱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齐鲁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3):17-18.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8

1.“2+1”模式

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最后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普通班的教学环节。目前,“2+1”模式在前两年的在校学习阶段,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安排上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在实习的最后一年,教学计划中安排为期半年的岗位实习和半年的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适应酒店经营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参加不定期岗位实习5次,每次6-8小时,灵活地实施“2+1模式”。

2.“1.5+0.5+0.5+0.5”模式

此工学交替安排为在校学习三个学期,专业实习一个学期(6个月),回校学习一个学期,毕业实习(4个月),最后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具体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在实践中,工学结合通常被简化为“两段式”,即“前期的单一学习”+“毕业单一实习”的形式。这就导致工学相脱节,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背离了工学结合的初衷。采用“1.5+0.5+0.5+0.5”模式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学生通过前半年的实习,了解了酒店的正常运作方式,清楚酒店需要哪些人才,更明白自己日后将要努力的方向,以及需要再储备的知识,为再次的实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同时学生也将有两次选择酒店的机会,可更多地了解不同的酒店,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1+0.5+1+0.5”模式

我院08级试点班(单招班)工学结合模式为“1+0.5+1+0.5”,即在校学习一年,专业实习一个学期(6个月),回校学习一年,毕业实习(4个月),返校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08级试点班(单招班)这一班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均来自中职学校,他们都已经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该班级学生已呈现出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等特点。经过专业实习6个月后,学生纷纷表示返校后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外语、人际沟通等课程。这种模式的实践,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4.订单式人才培养

此种教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挑选班级成员、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参与校企活动、校企共同评价人才等。“订单培养”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自2006级学生开始,目前已经组建香格里拉班和华芳金陵班,该班的教学计划由双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共同开发,教学在学院和企业两地交替进行,双方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作用分析

1.“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参与生产或管理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有比较好的实践能力,作为专业教师更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酒店专业教师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自觉利用业余时间,以寒暑假短期一两个月、长期半年、或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提升,学期中间短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获取行业最新资讯,开拓专业视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专业教师。这种形式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能够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应用酒店一线案例,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学院、学生找到共同利益点,达到三赢。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及管理岗位需要。因此,系部设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积极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同时,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岗位需求方面做了广泛的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收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范围,明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便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为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3.课程改革

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积极调整教学计划。如在《专业认识周》课程教学中,教师亲自带学生到酒店去参观,增强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邀请已经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座谈,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交流实习的心得,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做好铺垫;同时,邀请行业的专家为学生做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从事酒店业的信心。《客房实训周》有两周的课时,已经在做的探索是一周课时把学生安排在各大酒店的客房部,一周课时安排在校内。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客房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在《礼仪实训周》课程教学中,每天安排学生早晨和中午站门厅、同时用礼貌用语问候,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深化校企合作

我系已与金陵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苏州金鸡湖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万豪酒店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的酒店管理集团建立联系,形成辐射长三角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平均每两月探访学生和走访实习单位一次,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并收集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对本专业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为我系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就业导向。彰显了高职的办学特色。

5.教学改革

为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活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团队合作、社会调查、综合汇报、专题研讨、技能竞赛、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亲身体验等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金牌服务明星进课堂”、“行业企业专家进教室”、“实践教学进店堂”等专题教学活动,以此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展专业知识竞赛、行业技能比赛、教学研讨、专题论坛、校企联谊等活动,将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

6.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实施多形式的“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学校、企业、行业不同的环境氛围中实现螺旋式提升,也同样使学校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专业水平等方面得到调整和提高。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9

各行政处室和兄弟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医药系年上学期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系部更名发展壮大

完成由药学系到医药系的快速过渡,本学期初。认真、细致、全面地做好了医检专业10个班级378名学生的接管工作,完成了学生、宿舍、团学干部、党员和学生档案以及班主任的交接手续。药学系更名为医药系,医学检验专业的并入和社区医学专业的增设,这是医检专业学生回归其宗的大喜之庆,这是几代卫校人奉献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的医卫情结”本性还原。系部更名,为系部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为招生就业和毕业文凭的发放更具针对性和广阔性。

2传道授业冲刺“国字”

全力做好“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迎检和国家骨干院校申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撰写重点建设项目资料,系部积极配合学院有关部门。迎接下学期的评估验收。5月15日与大学联合组织了年度药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7月2-3日组织进行了自考点考,完成了年上学期自考各项工作。组织了119名学生参与全国营养师培训学习和考证,使学生获得双证书、增强就业竞争率。5月份开展了第三届大学生技能节“中药鉴定技能大赛”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了技能训练效果,3药学2班田芷涵获一等奖,丁伊宁、刘发祥等5人获二等奖,周瑞之、罗文等10人获三等奖。6月19-20日组织629人次学生参与大学英语三、四级考试。组织专升本的报名考试工作,王海超等2人考上湘南学院。组织08级综合实验班、级本科助学班同学参加了6月6-7日对口升学考试,考取率90%完成了年上学期全部教学计划,精心组织了期末考试、阅卷、登分及总结工作;制定了年下学期全部班级开课计划,下达了教学任务。组织安排假期教师外出观赏学习。

3学风学纪常抓不懈

系部在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系有着优良学风学纪的光荣保守。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加强了学风建设。学工人员坚持每天查早操早课不放松,系刊开设学风建设和“红绿灯”专栏,设立学风阳光台,天天检查周周公布月月评比。7月份组织召开了诚信做人、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团会,严肃考风考纪,期末考试没有出现严重舞弊事件;进行了系学生分会、系团总支和各班级学期工作总结,妥善安排学生放假、购票、行李寄存、下学期开学准备等事宜。

4团学活动争优创先

系均能争优创先,学院组织的各项团学活动中。多次竞赛夺牌获奖,各项活动表示非凡。全学期坚持每周二下午学生校园大扫除。3月份,参与了佳人桂花园”植树等“青春雷锋月,环保校园行”系列活动。4月份在学院组织的第二届男子和女子排球赛中双双获得亚军;系选送的母亲》民族舞在4月28日庆党代会召开与五四惩办专场晚会上第二个出场表演,反响良好,赵红深书记和3个辅导员也都参加了配乐诗朗诵节目扮演。5月份,配合院团委组织举办了朋辈心理委员辅导学习班”每周集中上课2小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水平;组织参与了学院举办的学习节”系列活动,系获得良好的成果:书香校园”板报竞赛第一名、诗歌朗诵”大赛南湘河获三等奖,选送辩手参加了学院“学以思辨,习以论理”争辩赛、精选稿件参与学院“与书的故事”征文赛;学院组织的第六届“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中,系“心飞翔”心理板报获得一等奖、心理漫画获二等奖,和谐心灵健康成才”征文也取得较好的成果。5月份,083中药班郭作行获“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和共青团中央“新东方自强奖学金”殊荣,27日学院举行“郭作行自强足迹典型事迹演讲会”郭作行作了自强足迹踏遍魅力湘环”演讲演讲,党委书记姚先铭宣布授予郭作行为“校园自强青年”称号,院长陈剑旄亲自为郭作行颁发荣誉证书。6月份在学院首届“廉洁文化进校园”知识抢答赛中,系代表队喜获亚军;完成了系学生分会、系团总支、系刊编辑部换届工作,任命27个优秀学生为医药系第七届学生会成员。布置暑期社会调查,推荐付桂良等4个同学参与学院组织的邵阳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特困学生暑假守校。

5靓丽文化魅力《药韵》

内容丰富多彩,系《药韵》文化月刊。与时俱进,版面清新靓丽。原有“爱我系”心灵驿站”师生论坛”人生随笔”等栏目上新开设“精英校友”青春韶华”等栏目。年上学期共发行3期,每期62个页码印发220本,上送省教育厅、省林业厅,横向交流至省内各高职院校,扩大发行至各实习医院、实习药厂等单位,并同时制成PDF版传于系部网页。新印刷了新系名彩封,副院长左家哺、李友华担任顾问。办刊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校内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已经成为承载我系发展历程的一张鲜活名片,宣扬我系特色文化的一扇窗口,服务全系师生和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今,秉承“药韵”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正以学院名义申请登记省级新闻出版连续刊号。

6党务党建高标从严

经本人申请、党校培训、指定党员培养、班主任推荐、团总支推优、系学生党支部考察,遵照湘环党字(3号文件精神和党员发展顺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学院党委批准,蔡浩等69名优秀学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操持了24名学生党员转正,组织师生党员重温党的誓词。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上,教工支部选举赵红深、蔡岳华、席亚萍,学生支部选举赵芬参加了党代会,蔡岳华当选为学院纪检委员;系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认真学习了第二次党代会两委演讲,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把全系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院党委的决策布置上来。组织师生党员为玉树灾区捐款3230元、学生党员为系部文化建设捐款10450元。7.1惩办会上,系党总支被评为先进党总支,赵红深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邓水秀、胡杨分别被评为教工和学生优秀党员。

7奖评贷助公正公平

言凤连等5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完成了年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黄玲等38人为院级优秀毕业生。5.4创优活动中,全系评选出院级优秀团员112人、院级优秀团干29人、院级优秀团支部3个,系团总支被评为优秀团总支。依据国家奖助政策和学院安排,6月份评定了52名中职和五年制高职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年度26人励志奖学金,年上学期289人大专助学金,268人中职助学金。为47人办理了助学贷款。

8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课题研究硕果累累。赵红深年初在部级核心学术期刊《教育与职业》上发表8000字的长篇系部文化建设论著;第7周学生工作例会上他作了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经验介绍专题发言受到好评,系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学院《学工通讯》予以报道并上传于学生处网页。4月份戴文建、蒋启发老师参与了中南杯”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二等奖;戴文建老师申报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5月份召开全体教师大会,选举发生了新一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安排各项教研室工作;组织系部全体教师参与多媒体课件说课比赛,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推选罗海勇老师参与学院竞赛。6月份赵红深主持的院系活动文化的拓维实践与思考》课题获湖南省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效果二等奖。

中职毕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对口招生;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对口招生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招生形式。我国从1991年开始实行“对口招生”政策。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11月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口高考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招生,是促进职业教育和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对口专业招生概括

2014年,安徽省启动对口升学考试自主招生改革工作。2015年,巢湖学院市场营销、网络工程专业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2016年新增体育教育专业,2017年新增酒店管理专业。自2015年开始,巢湖学院每年保持2—3个本科专业300人的规模面向安徽省中职毕业生招生,每年有来自全省近1000名考生报考。其中,市场营销专业连续6年招生,报到率均保持在100%,累计录取850人,现有2届毕业生,现有在籍学生580人。

对口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院转型的后续问题

2000年以来我国设立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从学校数量和培养人才规模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均占全部高等本科教育规模总量的1/3左右。大多地方性本科院校是由专科学校升格或合并组建而来,巢湖学院是一所2002年专科学校升本院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规模”;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又提出“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2014年3月,《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于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顺应时展的需要,向应用型转型,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专升本,再向地方性应用型转型,对此类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保障条件都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本科院校中立足,如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学,“应用型”的定位等关键问题。

(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院面向中职招生的新问题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升本后,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型升级,一方面为适应本科层次办学需要,在办学资源相对有限,面对发展的基建、科研等刚性需求以及校际的竞争,对口招生专业学生数占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总数比重相对较小的情境下,势必会影响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对口招生相对普通高考而言,起步较晚,本文分析巢湖学院从2015年才开始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目前仅有2届毕业生。而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要经历调研、论证、实践、反馈完善等多个流程才能确定,故而在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办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有效性,符合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及家庭的诉求,并兼顾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如何做好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以及后期教学的质量保障,教学方法、手段,因为对口招生生源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与普通高考学生存在较大差异。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院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究

面对对口招生专业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寻求破解之策。为提高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巢湖学院针对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基于OBE理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院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职业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服务国家和地方中体现办学的价值追求。OBE教育理念是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符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巢湖学院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所在的工商管理学院从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发展与职场需求、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定位与发展目标出发,以市场营销对口专业的直接利益者学生,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服务行业企业、学院自身等的需求为根本,基于OBE教育理念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专业能力体系

工商管理学院先后对2019、2020届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2015、2016级市场营销对口招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并根据往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的需求,反向设计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能力体系,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具体将该专业能力从低到高分解市场信息分析能力、产品促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设置了相应课程支撑体系。如针对市场分析能力设置了市场调查、统计与分析、pathon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三)建立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市场营销对口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课内理论与实践协同、课内外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协同;校内外与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协同的育人机制。理论与实践协同,根据培养方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实践的理论引导。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协同,建立学科竞赛项目模块、管理模块、指导模块、训练支持模块、学生自主学习模块,五个模块形成有机整体,协同运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校内外与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协同,与安徽才联、安徽人和、苏宁易购、合肥链家等多家单位构建校企合作共建机制,将企业搬进校园。

(四)加强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

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应用能力打造都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性要素。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打造“金课”,加强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其主动思考与探索;基于省校级质量工程平台,加强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杠杆作用,增加过程性考核;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针对学生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建立行之有实效,克服“唯分”、流于形式等现象。为真正培养学生实践专业能力,将学生学科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营销策划及调研等成果纳入市场营销对口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离不开优质的师资队伍,故而采取“引、育”相结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目标和专业终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7-8.

[2]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4):53-59.

[3]邓泽民,董慧超.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77-82.

[4]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EB/OL].(2014-12-08)[2016-01-15].

[5]杜福磊.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彰显办学特色与提升办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07):49-53.

[6]肖福流,宋贝.OBE教育理念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23):64-67.

[7]JohnD.McNeil.课程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