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00

在线课程论文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线上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情况

1.1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分为2周试运行周和19周的正式教学周。医学影像学院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本科层次29门,高职层次25门。所有课程都在校内超星课程平台上完成了建课,其中教师使用自建资源或自行录制授课视频的课程为48门,选用线上共享他人优质课程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的4门,使用其他技术(云班课)的课程2门(在超星平台进行签到、答疑互动等环节)。在线授课以教师录播为主,结合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答疑。学校对线上教学活动提出了“1141”的要求。第一个“1”指教师授课PPT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1”指必须有课程的线上讲授(课件中重点和难点的录屏或旁白上传或直播讲解,也可推荐上相关课程资源收看);“4”指授课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线上测验、线上互动讨论、线上答疑辅导等活动;最后一个“1”指PPT或录屏等视频中需包含任务设置,比如不少于1次/15分钟的进阶式测试等。在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过程中,医学影像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每门在线课程的首页上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学习功能,不得在网上传播。学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更加注意授课中的语言和行为,把好意识形态关。1.2课程在线考核。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采用在线形式考核。医学影像学院共完成54门(95门次)课程考核。所有课程的在线考核统一在学校超星平台上进行。每门课程的教师先编制题库,然后通过随机组卷的形式,从题库随机抽取题目,生成5~20套试卷。配合题目选项乱序等功能,尽可能减少试卷的重复度。医学影像学院在线课程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文件要求执行,总体平稳有序。1.3在线论文管理与答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全体本科生需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过程管理采用“中国知网”的“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提交与、最终稿上传等所有过程材料的在线管理。通过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答辩专家等不同角色的电子签名上传,实现了全过程文档的自动导出归档。答辩统一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在线答辩,要求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并全程录像。答辩过程中,学生自述不少于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不少于10分钟。答辩成绩根据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各组答辩过程中,学院答辩巡视组对各组的答辩情况进行巡查。通过在线答辩,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这种新的答辩形式,而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即时在线工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4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了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确保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上海健康医学院形成了“校级督导—院级督导—同行听课”三级教学监控体系(见图1)。由校外专家组成的校级督导,对全校课程进行分类质量监督。院级督导由学院资深教授组成,听课覆盖学院所有课程。同行听课在教研室层面开展,每位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被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同时,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了3轮在线课程资源巡查与通报,针对所有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另外,每个班配备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向学生处反馈课程的教学情况,在每周的教学质量周报告中进行通报。

2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了在线教学这种新的模式。相较于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现在教师能更主动地思考怎样在课程中加入在线元素。二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对在线教学相关的各种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对于各种录屏软件、视频制作软件、课程平台的各种设置与操作等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三是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开发授课视频或实验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为后续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积累了在线教学经验。在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比如课件录播、直播授课、网上文字答疑、语音答疑、直播互动等,这些都为教师后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在线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3.1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图像处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1]。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学时占了很大比重。经过一个学期的“纯”在线教学,发现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比较困难。有一些课程,比如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视频示教等形式,配合实验报告等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部分课程,比如X线设备及摄影技术、CT设备及扫描技术等,虽然也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来完成教学,但是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缺少肌肉记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样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还有待后续再安排线下教学进行强化巩固。3.2需要完善“课程学习社区”建设。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总体来看每门课程都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横向比较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能发现课程建设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通过在线学习,学生除了能够像常规课堂那样获取PPT和课程讲解的视频之外,应该能够更便捷地做到与教师互动、同学间交流学习,获取课程相关的衍生资源,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测试与评价等。为此,要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的在线资源建设,构建和完善在线课程的“课程学习社区”[2]。3.3以“学”为主理念有待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3]。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是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一个契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青睐直播授课,等于是将原来的传统课堂照搬到线上,以“学”为主理念有待进一步夯实。

4结论

上海健康医学院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全校规模的在线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在线授课、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在线答辩、在线考核等教学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发现在实践教学、在线课程建设、以“学”为主课程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席秋玉.高校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实现与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学类;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不断线,教育部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药学类教指委”)通过调研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发现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药学类专业如何在疫情持续期间及结束后,进一步深化在线教学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与学的生态重构,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1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现状

1.1中药学类专业在线课程资源情况。2020年2月,在调研了全国各普通高校目前拥有的本专业类在线资源的基础上,中药学类教指委向相关高校推荐了一批中药学类专业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共计257个,其中理论课资源245个。从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中药学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较为充足,11门核心课程[2]资源数占理论课在线资源总数的38%。但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仅有24门,民族药学专业在线课程资源8门。而实验教学在线资源匮乏,仅有5门实验课和7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荐资源中有各类部级在线课程资源46个、省级在线课程资源97个,占推荐在线资源总数的55.6%;各高校疫情期间应急上线课程12门。1.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状态。目前全国中药学类专业的布点数约200个。此次共有24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12所西医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1所独立学院参加调研,涉及86个中药学类专业点,占全国专业布点总数的42.6%。参与调研院校多按照原定开学时间开展线上教学,截至到2020年3月底,开课时间最长为7周,最短仅1周。37所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数为20445人,在线学习参与率为98.81%;共有2978名教师参与了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教师在不同专业授课,各专业均计为1人),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分别占31.2%、36.2%。截至目前,各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共开设课程1925门、4148门次,其中公共课617门、专业基础课654门,理论课1724门、实践课201门;在线课程资源的使用方面,以线上资源为主的课程数与采用直播、录播形式授课的课程数之比为1.29∶1。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37所高校共有5800余名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面临毕业,校内外2000余名教师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在论文类型上,实验型论文占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92.4%。1.3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效果。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已经由“应急之举”向“持续改进”转变。各院校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技术培训、在线研讨等方式,使中药学类专业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迅速提升。通过随堂小测试、随机提问、互动答疑、小组学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居家自觉参加在线学习,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参与调研的37所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可度或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是有2所高校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35%,提示这2所高校在线教学的组织、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应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或开展学生访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中药学类各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首先是中药学类专业线上课程资源数量不足,尚不能覆盖全部主干课程,与满足全方位、大规模进行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各院校使用在线资源为主开设的课程数量占开课总数的56%。其次是各专业所拥有的线上课程资源不均衡。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中药学专业平均开设课程27.5门,平均开设课程次数为75.1,远高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而从推荐的课程资源中也可以看出,理论课资源基本可以覆盖中药学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而另外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尚未囊括该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这可能是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办学历史较长,特别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一直有所偏重,投入较多。而另外3个专业开办时间相对较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仍不够清晰,专业建设不够成熟,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和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中药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与农学、工学学科交叉的课程,由于师资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够理想,在线教学资源存在空白。2.2实践教学开设难度较大,质量难以保障。疫情期间,37所高校共计开设实践课20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占71.1%,但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佳。在线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真实情境下的操作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教学视频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药饮片市场见习、医院临床药学见习、药品生产实习、制药企业生产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更是难以采用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实践课的在线教学效果很难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而中药学类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较为抽象,正常授课时教师多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思维和能力训练的效果。但疫情期间只能先集中进行在线理论学习,待返校后进行集中实践学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根据《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紧密结合中医药科研与中药生产的实际问题,撰写毕业论文(设计)[3]。虽然调研院校中,90%以上的学生仍然按计划完成实验型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目前正在完成论文综述和实验设计,但是大多数学校表示将会根据疫情进展情况和开学安排,对毕业论文类型进行调整,不排除本届毕业生将出现大比例以综述型论文毕业的情况发生。2.3在线教学管理和监控有待加强。各高校虽然制定了在线教学应急工作方案,并组建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听课、看课,开展学习满意度调研,每周在线教学质量报告、督导简报、学生学习满意度报告等形式,监控中药学类各专业在线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同质等效。但仍存在既无专业的线上教学管理团队,又缺乏由传统课堂教学管理转变为在线教学管理的经历或经验,适于线上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也亟待构建和完善等问题。另外,由于现有在线课程资源大多分布在22个在线课程平台,加之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在线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使得线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来源不同、观测点不同、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不利于得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覆盖的立体网络化的在线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价结论。

3对深化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的思考

3.1巩固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成果,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带来机遇。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教指委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建设的,应该说这些课程资源是有质量保障的。但是在中药学类专业以往的教学中,在线课程资源都是由教师自主选用,优质在线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疫情过后要固化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成果,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应该要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等同对待。在课程建设上,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和本校实际作统一部署,明确中药学类各专业、各类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立在线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将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改革试点,以落实好《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中药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用足、用好现有的各级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而将成熟经验推广到中药学类专业全部课程。同时,要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单独制定在线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以制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3.2把握在线教学规律,丰富在线课程资源保证。在线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对课程的研究,特别要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研究,要对在线教学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一门课程,要根据一流课程建设和《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遵循中药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双思维”“三有”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原则[4],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研究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中医药思维培养的方法途径,线上实验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内容,利用在线资源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和科研思维训练方法,在线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方式等。要加强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设目前在线资源相对不足的3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学生课前感受、课后感悟,另一方面增加如有毒中药炮制等现有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弥补学生不能亲身体验的不足[5]。同时,要关注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例如引入“三药三方”治疗病毒肺炎的案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其制作成微课、记录片等,通过案例导入或是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并指导科研实践。3.3推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与学的新形态。目前,中药高等教育领域常见的“学分制”“小学期”“本科生导师制”“自主学习”等均未跳出“在校学习”,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学时安排和教学资源限制,影响了学生高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为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一些适合进行线上教学的课程或者教学内容安排在小学期,进而释放出一部分在校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完成一些必须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教学内容。或者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甚至可以选择在假期进行学习,只需要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考核标准,而让学生利用在校期间做一些相对耗时较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也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3

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往往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与运算,很多问题必须通过软件操作完成。因此统计软件的选择和教学也是多元统计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众多的统计软件中SAS因其功能强大而被统计专业人员所乐道,但其不菲的价格和只租不卖的销售策略阻碍了它在高校中的流行。SPSS以其”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许多高校统计相关课程的首选教学软件,与SPSS相关的软件教程也较多,但SPSS不具备扩展性,不能编写新算法,只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语言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研究人员不仅可以自由地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统计方法,可以方便地查看其源代码以便深入了解统计思想的实现过程,同时在R语言社区网站有超过3000个解决各种问题的工具包可供免费下载使用。此外研究人员可以编写自己的程序来实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因而R语言成为发展最快的软件,深受统计师生和专业人员的欢迎。基于以上优点,笔者选择R语言作为教学辅助软件。为了减少R语言软件学习的难度,方便学生快速上手,笔者利用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将R语言的语法和操作以视频的形式分模块录制下来并上传网络,方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软件操作水平。此外,为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笔者有意识地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湖南省2013年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选拔赛试题),用R语言作为工具去分析实现,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R语言的语法和相关函数,同时让学生看到R语言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基于可重复研究的案例教学

(一)可重复研究的内涵

所谓可重复的统计研究,就是一个研究结果既可以在作者手中生成出来,也可以“移植”到他人的平台中用同样的工具重复生成出来,可重复研究的思想来源于文艺化编程。从形式上看,可重复研究的案例或论文是一个文字与代码的混排文档,这个混排文档称为“源文件”,从源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相应的代码。对源文件进行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结果文件”。通过不同的设置,这个“结果文件”既可以包含代码,也可以只包含代码运行的结果,这时的结果文件与普通的分析报告就没有区别了。在R语言中,实现可重复研究非常简单,下载免费的R语言集成环境RStudio(http:///),安装免费的knitr包,就能够编写MarkDown格式的文档(可以方便地转换为网页形式),如果电脑上安装有latex,也可以生成tex文件,并最终得到pdf格式的文档。

(二)基于可重复研究的教学实践

为配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系内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上机课时占到了课程学时的1/3,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上机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重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弱化统计理论的推导(仅就关键理论进行推导),利用多媒体和R语言,结合课本上的例题演示软件的操作和结果提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理解统计思想,熟悉分析步骤,掌握重点理论结果,熟悉相关函数的目的。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优秀和便于操作的相关杂志论文,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利用R语言再现其结果。通过对论文的深入剖析,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体会统计方法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统计方法和软件操作离不开上机实践。在上机实验之前,教师通过规定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提纲,总结实验方法和R语言相关函数与参数,在学生上机实验之前发给学生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一做法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内容胸有成竹,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又能充分发挥所学撰写实验分析报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试卷与平时成绩综合得分,但这一评价方法与应用为导向的教学并不匹配。笔者采用综合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得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效果较好。将课程的最终成绩与平时的学习、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以不同的权重分散于学习的各个阶段,有效地破除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学,考试作弊”的心理,因而更全面、公平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五、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既能改变现在大学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一现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搜索网络协同工具时无意中了解到科研在线的团队文档库,经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一免费的平台能够基本满足网络教学这一需要。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这一个平台做简单介绍。科研在线是中国科技网面向科研学者的科研应用服务门户,中国科技网是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学术性、非营利的科研计算机网络。而团队文档库则是科研在线提供的面向团队的文档协作与管理工具。教师通过注册一个账号,创建一个团队,同时邀请所有的学生加入该团队,一个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教学系统就具有了初步的轮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课件、参考论文、实验要求、典型案例、软件操作方法视频等相关资料上传到文档库的公共资源部分,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下载和学习。其次,在文档库中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相应文件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都以word形式上传至自己的文件夹下,由于文档库具有版本控制的功能,学生每次都可以在同一个文件中输入相关内容,系统会自动记录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待课程结束,只需将最终版本下载下来,就可以得到属于学生自己的实验报告手册。最后,系统中的文件都记录了版本,具有评价、分享等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报告、论文进行修改指导,对优秀的实验报告、论文可以分享给所有人学习、模仿。使用文档库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随着教授学生人数的增长,文档库中的相关资料也会越来越多,教师通过整理选出优秀的学生实验报告和论文,不仅可以充实课程的教学资料,也可以成为课程的“知识库”,使后来的学生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4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著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著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1.培训机构高校写作培训项目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如何去实施、如何保证实施的效果则还需要软硬件方面的保障。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已经具备开展写作培训的条件,特别是有外语系或学院的高校,都已具备了培训所需的基本师资力量。但作为一项系统培训工程项目,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非常必要。[4,5]在CSM,写作培训是由人文科学与国际研究系来承担的,在美国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语言与人文学科系来承担写作培训项目。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办公室与培训场地,机构运行所需费用来源于学校拨款和社会捐赠。2.人员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以及特聘的专家。人员数量根据学校规模不同从3~5人到十余人不等。专职的工作人员通常具有文学、语言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多年从事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对写作培训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以确保在用词、语法、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我国,培训人员多由有中文语言学和英文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背景,同时兼顾科技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进行讲座或讨论,特别是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开展英文科技论文撰写的讲座。3.网站网站是现代社会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也离不开网站的建设与支持。培训机构的网站通常挂靠在所在学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为两个方面的平台:信息平台与培训平台。信息平台用于介绍机构、培训科目的设置、培训人员组成,以及培训信息等。培训平台更多是一种交流平台,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问题交流。从CSM多年的培训经验来看,写作培训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训练,这与学校的重视、培训教师的认真负责是分不开的。培训机构印刷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并免费发放给学员。同时,培训机构与其他高校的培训机构也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以保证新思想、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快速推广应用。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正得到蓬勃的发展,本文就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技术平台搭建以及课业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手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选用是否妥当、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完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它的设置受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者、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远程教学对象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因而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应适应特定教学对象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课程内容应突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专业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和实效性。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体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教育、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少而精。不论网络教育对象还是成人函授教育对象,多以业余、自主性学习为主。应贯彻课程设置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突出主干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3.层级性原则: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要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知识结构。专科层次的学习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科层次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并且充分保证专科和本科层次学习知识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于学习实践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包含现有的“硬件”和待开发的“软件”。充分发挥这两种软硬件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保障课程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的最优化。“硬件”是指传统思想上的教辅资料即课程教材、辅导材料、字典和手册等。“软件”指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网络课程课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整合、研发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能主动学习,且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学习。

1.激活学生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不是仅仅只对课本进行电子文档、电子练习的延续,而是具有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趣味性、成就感和实效性。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对象开发多种媒体的教育资源。

2.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实行边学边练的测评一体化方式。建立短时课程辅导资源,半小时学习半小时练习。

3.完善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每门课程提供教学大纲、学习进度表、电子教案、阶段性作业、辅导与串讲、综合测试、答疑等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技术环境平台建设

网上教学辅导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的技术保障。教学辅导平台应以学生为本,为学员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功能,如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和测试、小组学习集群讨论,等等。

1.网络畅通保障学习随时性和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从网上快速获取相关学习内容或在线向老师提问和同学请教。

2.提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第一,网络视频交互教室和即时通软件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视频的互动交流,通过在实践中使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视频教室互动克服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通过老师的在线指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单一静态学习教学资料同时进行学员间互动学习和师生问交互学习。第二,开展课程论坛和BBS论坛。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主动,加强了学员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

3.提供学生学习的实时监控系统。从现代技术手段上严格对学生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试、毕业设计进行实时监控,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提供有力凭据,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管理。

四、课业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分析教与学的质量重要依据之一。

1.课程考核。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主要有网上学习、阶段性作业、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等,总结性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网上考试和纸质考试。根据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特点,学生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但其具备一定的理解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开卷、闭卷和考查(设计图纸、程序、读书报告等);考试内容侧重于技能考核,题型侧重于论述、案治觥⒊绦蛏杓频?考试时间可以分批进行;考试地点可以灵活选择。

2.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检验。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正得到蓬勃的发展,本文就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技术平台搭建以及课业考核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

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手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选用是否妥当、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完成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它的设置受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者、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原则:

1.实用性原则: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远程教学对象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因而培养目标和课程的设置应适应特定教学对象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课程内容应突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专业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和实效性。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体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教育、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少而精。不论网络教育对象还是成人函授教育对象,多以业余、自主性学习为主。应贯彻课程设置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突出主干课程,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3.层级性原则: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需要明确不同学习层次的知识结构。专科层次的学习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科层次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并且充分保证专科和本科层次学习知识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二、教学资源的配置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于学习实践的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包含现有的“硬件”和待开发的“软件”。充分发挥这两种软硬件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保障课程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效果的最优化。“硬件”是指传统思想上的教辅资料即课程教材、辅导材料、字典和手册等。“软件”指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网络课程课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整合、研发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能主动学习,且学生容易接受便于学习。

1.激活学生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不是仅仅只对课本进行电子文档、电子练习的延续,而是具有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趣味性、成就感和实效性。针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对象开发多种媒体的教育资源。

2.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实行边学边练的测评一体化方式。建立短时课程辅导资源,半小时学习半小时练习。

3.完善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每门课程提供教学大纲、学习进度表、电子教案、阶段性作业、辅导与串讲、综合测试、答疑等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技术环境平台建设

网上教学辅导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的技术保障。教学辅导平台应以学生为本,为学员提供网络学习支持功能,如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和测试、小组学习集群讨论,等等。

1.网络畅通保障学习随时性和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从网上快速获取相关学习内容或在线向老师提问和同学请教。

2.提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撑。第一,网络视频交互教室和即时通软件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视频的互动交流,通过在实践中使用,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视频教室互动克服面授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通过老师的在线指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在单一静态学习教学资料同时进行学员间互动学习和师生问交互学习。第二,开展课程论坛和BBS论坛。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主动,加强了学员间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

3.提供学生学习的实时监控系统。从现代技术手段上严格对学生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试、毕业设计进行实时监控,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提供有力凭据,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管理。

四、课业水平的考核与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分析教与学的质量重要依据之一。

1.课程考核。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即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即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主要有网上学习、阶段性作业、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等,总结性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网上考试和纸质考试。根据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象特点,学生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但其具备一定的理解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开卷、闭卷和考查(设计图纸、程序、读书报告等);考试内容侧重于技能考核,题型侧重于论述、案治觥⒊绦蛏杓频?考试时间可以分批进行;考试地点可以灵活选择。

2.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检验。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在线课程;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快速成型

1快速成型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主要基于材料类本科专业(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快速成型技术”开展工作。主要介绍常用快速成型(RP)工艺、材料、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相应材料及工艺设备,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课程方向的工程应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及毕业后工作或深造打下基础。目前不少高校的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技术进展内容欠缺等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线上资源建设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工作。

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探索

快速成型技术,也称3D打印或增材制造技术课程是目前国内高校中材料类和机械类等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所涵盖内容丰富多样,且更新变化速度快,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环节。针对该特点,本项目在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知行结合的实践应用能力,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理论和实验环节都进行了教学创新工作。

2.1充实多样的教学内容

本着全面学习快速成型领域的主流先进技术为目的,课程讲授中不但涵盖教材中成熟的技术理论和应用,还通过多种手段补充教材之外的最新行业技术进展情况。教学内容包含精彩的国内外科研进展、科技奖项、行业展会、产品、应用实况、市场资讯等视频资源或图文描述,做到应用案例更新快,形式丰富新颖。例如,在讲授选择性激光烧结/熔化(SLS/SLM)技术章节时,在该技术相应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理论基础上,采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加入了SLS技术制作武器零件、航空发动机组件等应用实况,介绍了近期我国中车工业研究院突破空客公司专利限制,采用SLM技术制备高强铝合金样件,可满足国内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需求。还节选了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中金属3D打印方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教授的讲演内容。课后在本课程的线上网络平台中了近期中国增材制造年会中关于SLM技术工业化进程的报道内容,并提供相关主题,供学生扩展学习和讨论。这些丰富的教材内外资源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融入了思政内容。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部分课时采用反转课堂的形式。通过提前选定任务,学生提前预习,出想法或方案,课堂交流讨论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丰富教学形式,调节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地思考,辩证地学习。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设定下辩证地思考判断每种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以及发展方向。

2.3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以提升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引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涵盖理论和实践内容。针对特定的技术分支,教学内容中既包含基本概念、技术内容的文字描述,也给出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和标注,还会播放典型产品演示和生产应用的视频资源并进行互动性评述。这种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显著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2.4全方位考核本项目课程采用全过程考核管理,即多种形式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相结合,贯穿课程始末。考核方式合理多样,考核总成绩由课程论文和作业评价、阶段测验、实验报告、专题报告等过程性评价成绩加权计算。过程性评价分值分配及期末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各章节的学时基本成比例,评分标准明确。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其个性和爱好,课程论文选题自拟,可针对典型的快速成型技术或样件,从三维建模、数据处理、工艺方法、检测分析等方面任选方向编写论文。从提交情况看,论文选题方向多样,涉及模具工装、装备部件、交通载体、医学应用、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完成质量普遍较好。结合题汇报和答辩环节,可更加全面公正地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该考核形式认可度较高。

2.5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

快速成型课程通常设置有8学时的课内实验。实验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是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达到知行结合目的的重要支撑平台。课内实验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期末考核中的课程论文撰写水平。通过计算机软件自主建模结合线下实物打印的实验开展方式,强化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两个环节相互的关联性和支持性,引导学生在课程方向上发挥主动性和个性爱好,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形式在课上及课下进行项目开展。实验内容包括逆向工程技术实验和产品的三维打印实验。逆向工程实验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就业创业的加分技能。三维打印实验则可用最小成本的FDM设备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在课上的时间完成一个实物样件的打印。基于2次“大实验课”的课程设计,每次实验除了教师的必要讲解和演示,每个学生分组都可有一定的时间对所涉及实验设备进行实物认知和操作体验。鉴于快速成型相关设备均具有灵活多样和柔性化的技术特点,所以根据每次实验的具体目标,学生需要对工艺流程、设备参数、附件和工辅具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选择,以及必要的维护或调整改造。该类设计和操作环节具有很强的训练提升效果,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实际操作就可使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明显的进步提升,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就业或深造的信心。2.6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本项目团队积极进行了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在学校网站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设了相应的在线课程。第一版在线课程视频录制采用电脑录屏的方式进行。利用录屏软件按照正常线下课堂时长提前录制好讲课视频。待线上开课时,利用“钉钉”“QQ”等通用软件平台提供的直播功能进行视频播放,教师本人出镜显示在直播界面右上角区域,直播界面右侧下部区域设置为讨论区,可显示签到情况,话题问答情况及实时的主题讨论信息。此版本线上课程在最近疫情期间已经全面运行两个学期,效果良好。近期为积极践行线上线下结合课程的建设,与专业视频制作公司合作进行了新版本的线上课程录制工作。第一个版本面向受众为特定专业班级的学生,通常每次课程为1-2个行政班。老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前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比较了解,对该课程在之后培养环节中起到的支撑作用有所把握,因此针对性强。通常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设计2-4个课堂中的互动环节,通过选择题、判断题或简答题等形式让同学们在配套的在线课程网络平台上进行作答,及时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每个环节时间都严格控制,从而保证单次线上课程时长较准确地符合课程表时段要求。第二版在线课程录制主要针对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开设,面向的受众更加通用化。由于各专业学生课前的知识体系不尽相同,所以要特别注意本课程内容的相应理论基础。在讲授过程中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无法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如对当前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感受或兴趣点契合程度等,更无法开展线下课堂中常用的提问、讨论等及时互动环节。此外为达到更好地观看效果,专业视频公司通常鼓励采用纯色背景抠图的方法进行拍摄,授课教师通常无法采用即兴的口语化语言进行诠释,需要提前形成书面形式的脚本,因此话语更加精炼、准确,每次讲授时间也缩短至10~20分钟。这种形式可为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线下互动、练习、答疑和拓展等对应的时间。本次还特别录制了实验部分的实物实景操作环节讲解视频,从而为之后的线上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素材支撑,尤其是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近年来不确定的疫情形势造成高校学生不能按时到校学习的情况。后续还将持续建设,根据运行情况改进优化,深入发掘线上线下课程优势。

3结语

目前,不少高校的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技术进展内容更新慢等问题。本文基于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经历,提出充实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全方位考核、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等教学改革与创新内容,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个性爱好,提升教学效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践效果,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振国,左武,汪涌,等.新工科背景下《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课程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模具工业,2021,47(11):86-89.

[2]岳桂林,丁寅.基于翻转课堂的快速成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20,(23):63-64.

[3]常青青,马晓丽.融入创新教育理念的《逆向工程技术及3D打印》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240-241.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8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和技术限制,知识资源由教师掌握,学习者和教育者对知识是不对称的,教育的状态是灌输模式,学习者和知识之间是非直接接触。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核心和枢纽,把认为“应该”传输给学生的知识,通过课堂传授。这个过程是以经典教学经验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为驱动力,而对受教主体的反馈互动较少。学习模式是传递,不是自主吸收,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容易造成供需失衡。其本质是以“供给”为核心思想,不符合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最佳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者可以直接接触知识资源,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网络化学习的兴起和普及,要求把学习者作为教育的核心,将教学模式改为按需自主吸收类型。教师从核心和渠道,变为学习的辅助者和知识吸收的指导者。

二、按需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分析

虽然按需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从教师转换成了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下降或者削弱。相反,由于学习者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容易造成盲从,甚至在学习中面对海量知识无所适从,因此,新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针对不同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安排,把控不同资源在教学中的比重,研究差异化的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在按需学习模式中,从知识传播者,变成了学习者的导师和节拍器。由于网络中知识资源过多过滥,并不是学习者接触的学习资源越多越好,需要进行甄别。这需要专业经验和知识储备,而这正是教师相对于学习者的优势和特长。这要求教师提前为学习者准备好合适的知识库,安排好释放的节奏,过滤掉不适宜的信息,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三、自主学习课程选择

在研究生阶段中,主要学习过程分为三种:1、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科研实践。研究生按规定在求学阶段,要参与导师课题,提出并解决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完成学术论文。在这三类学习过程中,选修课程的学习不论从学习形式、范围、要求的灵活程度来讲,都适合进行创新模式教学和按需建模管理。我们选取了一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选修课程:信息安全,作为研究基础,以选修此课程的研究生作为对比对象,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结合问卷调研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

四、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构建

在学习平台中,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按照权限划分,有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两种;按教学模块划分,有课件资源、日常作业、小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在线操作等部分;按照管理划分,有授课教师资料、注册学生资料、文件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按学习方式划分,有在线答题、离线上传、交互、小组讨论。有些资源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享,而有一些只能由教师控制。平台系统可以根据教师的设定,在指定时间段自动生成由客观题组成的小测验、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试卷,供学生在指定时间作答。还可以生成主观题目,要求学生以指定格式的电子版文件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创新性的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在平台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互评学习效果。在结课时,学生需要对任课教师给予打分评价。

五、自主学习效果分析

信息安全开放选课人数为60人,选课人数在50人左右。把同一课程分成两个教学周期,对采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与使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效果进行对比。测试分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是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完成,由学生评估两种模式的优劣。客观评价通过考试、创新性问题探索进行对比。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获取知识的方法更便捷、更生动。89%的学生认为通过平台中多媒体资源,记忆力更深刻持久。67%的学生认为通过在线小组讨论,可以方便相互学习。有91%的学生赞同与教师的在线交流方式,觉得这种方式对知识的梳理非常有效。57%的学生认为多次小量的作业和考试,避免了一次结课考试弊端。在劣势方面,77%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所提交电子文档的抄袭情况控制不力。有21%的学生认为这种平台过于依赖网络技术。对于平台以及对应的模式最大的益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创新性主题的设计、讨论、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体会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能力锻炼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在客观评价方面,用同等难度的试卷两种模式的学生进行考察,以及将实际信息安全问题由两类学生分别尝试解决。结果显示,在客观题为主的考试中,平均分数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基本持平,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提高了17%。

六、结语

通过剖析传统学习模式与按需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研究生自主学习框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对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将学习者作为知识吸收的核心,实现按需均衡知识供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拓展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不同专业类别的研究生课程中,比人文社科类,对学习效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七、致谢

本文得到了教育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2016-ZX-018)的资助。并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和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协助。

作者:张全新 仲 彦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ElifAkdemir,AliArsian,FromPasttoPresent:TrendAnalysisofCooperativeLearningStudie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55(5):212-217.

[2]范文霈,崔晓慧,网络学习环境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5).

[3]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04):23-26.

[4]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度推进,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加速推动新工科课堂革命实现教学改革,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积极推进新工科“成电方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新环境[2]。

1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设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设、“新工科”建设便首当其冲。“新时代高教40条”第24条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3]第28条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3]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4],“天大行动”[5],“北京指南”[6]等指导性文件。新工科建设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将“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应“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6]由此可见,为有力推动新工科建设,高校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教学平台建设[7−9],为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拓展实习实训平台资源,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2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重视利用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升级、改造,构建了一个迭代升级的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新建、升级了包括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在建)、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待建)等多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实现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综合管理平台其中4个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功能。2.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重构是重要的推力和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聚焦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有效支撑学校各类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如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翻转课程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现有教学空间为基础,创设建成了118间小班研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括“单屏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小型会议室、U型桌讨论教室、六角星型讨论教室”等多种类型,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实现多屏手机互动、虚拟桌面翻转课堂、多视窗系统等多种形式,配置互动教学系统,支持爱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等国内主流系统软件,配置电子班牌、书写墙等辅助设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同时可实现全时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分析,有效助力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互动[2]。智慧课堂有效支撑了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转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为激发师生教学潜力,释放更多教学能量提供了上佳的教学环境支持。2.2“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成电学堂构建了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升级改造,现已汇聚了爱课堂互动系统、成电慕课、网络课堂、BB平台、成电直播等多个学习系统,全部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和本科生教务系统,共享师生信息、课程信息、学习数据等。“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爱课堂系统包括课堂互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含手机版和网页版;成电慕课是集MOOC、SPOC为一体的在线平台,无缝对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雨课堂、超星等主流MOOC平台;网络课堂是辅助学习平台,包括创建课程、课件、上传作业、网上交流等功能;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交流环境;成电直播是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为学校会议、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成都小雨18°C-22°C2020.11.25第12周星期三慕课首页新闻资讯成电直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教学环境实验平台教师培训今日访问量(次)学习人次(次)课程(门)资源(门)17,7833,066513,169首页/实验搜索搜索课程算法和抽象数据类型图3“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方案,对接多个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在2020年突发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鼓励各个课程组、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选用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案,同时所有课程预备“双平台”并做好课前测试,针对临时出现闪退、崩溃、无声音、卡顿等突发问题,及时切换平台以保障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课程接入采用了爱课堂、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飞书、学堂在线、超星、钉钉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包括SPOC、MOOC、PPT+音频、直播、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2020年上学期开展在线教学课程882门,涉及3312门次,均正常推进、效果良好,后面将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设。2.3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传统的PC电脑实验室存在一些问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耗时多、课程教学软件安装调试过程复杂低效、缺乏移动性、在线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故障率高、安全性差、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工科建设改革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各项更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课程不稳定、学生意见大[10]。电子科技大学引入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以英才实验学院自主创新实验室为例,使用锐捷公司云桌面虚拟化方案,升级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如图4所示。VMVMVMVM云主机服务端LAN屏幕广播学生云终端文件分发一键开关机部署:快速、灵活云桌面实验室管理:简约、高效图4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该平台采用“层次化”的云主机加多台云终端的云桌面建设方案,分为云主机层、云终端层和管理层3个实施层面[11],部署快速灵活、管理简约高效。1)云主机层在云主机层,所有数据和计算都部署在云主机服务器上运行,云主机层分别对各种教学场景、考试场景做教学镜像定制,通过云桌面服务器来为云终端层提供接入。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应用需求,一般采用一课一镜像方式,云桌面服务器主机可以通过教师端针对不同课程制作专属的镜像。实现“一键开机”,用户上课时通过教师端点击对应课程镜像即可在云主机层生成一对多的虚拟桌面推送到学生云终端机上,过程只需要一两分钟;课程结束点击“下课”即可终止课程,删除所有虚拟机,回收云主机运算资源[11]。另外由于安装不同的软件应用对云主机系统资源占用量是不同的,可根据实际占用资源量大小部署云终端机的数量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数字电路课程使用的软件内存资源要求高,经过测算仅能支持20台云终端正常运转,而非实验室全部50台云终端同时使用,那么该课程镜像制作时可以灵活选择20台云终端机进行课程下发操作。使用一课一镜像可以轻松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个性化地分配和共享资源,保持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不受相互影响,避免了封装过多应用导致过度臃肿或应用兼容性问题[11],管理更简单,运行更可靠。2)云终端层云终端层是将桌面虚拟化,用户通过云终端协议与后台云主机进行连接,使得访问和传统的本地安装桌面一样[12]。学生操作云桌面终端设备,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自带的聊天软件可以与老师端进行互联互通。老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操控所有云终端,比如锁屏、禁网、禁U盘等,然后进行广播,这时候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全部显示老师要求收看的画面,有效保障学生专注听讲;又如老师可以任意点击其中一个云终端桌面,投屏到实验室大屏幕上,轻松实现学生作品展示,进行教学互动;再如老师可以随时下发实验教学各种资源文件,学生也可以上传作业等各种文档给老师,如果上课签到录入了云终端对应使用的学生信息,系统将自动为学生上传的文件进行个性化命名,省下了老师很多整理的时间,同时所有文档均规范保存在云主机中,方便随时调阅;还有上课过程中如需要进行考试环节,可轻松切换到考试镜像不用担心还原问题。云桌面系统允许用户将外设直接连接到云终端上,然后像本地桌面一样使用这些外设,支持包括USB设备、串并口设备、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云桌面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云终端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云桌面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技术提供超乎想象的流畅视频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3)管理层云桌面管理层提供全图形的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管理员再也不用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桌面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的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11]。每学期只需在云桌面服务器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镜像配置就可轻松完成维护,省去了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云终端使用一体化设计,平均功耗只有传统PC机的1/12;没有PC机的很多易损元件,寿命延长。同时管理员通过web图形化界面轻松查看管理所有操作记录、运行状态、系统监控等数据,一目了然,运筹帷幄。2.4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一直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新时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多项实践育人活动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智能、资源共享、运作开放。2.4.1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持学生全时空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竞赛训练,很多学院建设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协、俱乐部等社团提供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建设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括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很多实验室有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一旦实验室开放最大的挑战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改造建设电源控制系统非常必要,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的预约使用时段开启和切断电源开关,每天晚上定时切断所有电源,这将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2.4.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是与南京先极公司合作的一套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整套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和实时线上平台,包括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完整的过程,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环境。系统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展开立项的参与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可实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化,将有力推进跨学院的师生合作,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外,项目所有过程资料统一化管理,可方便实现全程监控,统计分析。该系统投入使用两轮以后,对比原有线下组织方式,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倍。2.4.3“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同时对接多个企业实习岗位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校友邦”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双元互动”平台,使在实践中的学、做、创、导、管一体化,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习课表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双导师评价;系统进行实习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强化实习过程监督与质量监控,考核实时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项目驱动+团队合作+企业参与+系统集成”的模式,以学生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最终完成一个满足行业需求的可运行系统,这对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校外实习岗位难寻、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4.4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中,计划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部管理过程,涵盖政策,资料上传下载,课题的申报、审核,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评选展示等多个环节。所有文档无纸化、网络化,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管理。2.4.5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为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电子科技大学还计划建设竞赛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合所有科技创新竞赛的校内组织、评选,对外的参赛培训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3结束语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方法

民办高等院校在整个高等院校之中数量是非常多的,近十年以来,民办高校的数量更是增加迅速。然而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教学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却没有相应的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师教学工作往往比较混乱,很多教师需要负责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教师资源极为有限,而且个别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也达不到国家标准,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改革的方法。

一、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重视实践环节

民办高校在毕业论文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以公办学校为模板,但其过于强调毕业生就业率,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却没有足够重视。从目前毕业论文的设计来看,很多学生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上机考试,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操作成绩作为凭证,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缺乏一定的理解。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之中,虽然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收获,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作为民办院校的学生,应该将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并重,这样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就业成功率。作为民办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们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充分的了解。[1]

(二)学生时间投入有限

在目前民办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之中,很多学生写作的时间有限,很多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都开设在第七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些需要找工作,有些要考研,找工作和备考的时间和写论文的时间有所冲突。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投入的时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效率,就选择一些简单的课题,或者是找网上的模板进行套用,简单改一下重复率,很难写出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论文。

(三)科研素养培养不到位

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虽然民办高校的教学比较灵活,但是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中的讲授往往没有到位。对高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往往采取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以及一些科研的课题动态缺乏正确的认知。由于学生自己接触科研的项目比较少,在大学四年里,只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在毕业论文时,根本没有亲自做过选题和项目研究。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选题,缺乏完整的论文撰写经验,科研素养不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科研基础上,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提出具有深度的个人见解。[2]

(四)论文的内容比较空洞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民办高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经济类学科,还是文学类学科,这些学科的学生主要都是采取文字性的内容为主。还有一些农林类学科、工商类学科以及医学类学科,主要采用了理工的方法,也把设计作为主要的对象。除了以上的两种论文撰写方法以外,学生很少用到其他的论文形式,缺乏毕业论文的多元化设计。[3]

二、探讨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改革方法

(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建立论文分层

论文设计包含各种资源,除了一些传统的智能查询平台,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平常使用哪一些学习平台,这样他们在学习平台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正确利用互联网,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毕业论文的设计,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做好资料的收集。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互联网资料收集方法,通过教学平台以及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在线交流的过程中节约一定的时间,缓解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论文质量,需要通过各种在线资源平台以及校园网站等广泛收集资料,在选题方向上更加多元化。学生必须通过这些基础的信息平台,做好论文选题,最后进入到答辩的过程。学校要开发网络控制平台,实现对学生选题全过程的信息控制,帮助学生更好找到选题的方向。除此以外,民办院校的教师还可以组建教师论文指导团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服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具备一定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安排指导教师在线上平台随时为学生提供论文指导服务。[4]

(二)实践教学多元化,按照要求进行论文设计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如果想要实现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多元化改革,就需要对目前的课程考核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学生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把毕业论文设计成作品或试验报告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学习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的技巧操作这些报告,不仅提高了自己科研的水平,还突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民办高校应该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改革目前的实训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主动,主动设计专业计划,让学生能够按照实训题目进行分配,保障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出题,怎样操作具体的使用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个实验,最后把自己的实验报告写成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总的来说,毕业设计的过程需要更加具有创新性,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模拟操作。在整个阶段完成以后,学生把这个实验的过程进行自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优化学生的毕业设计。

(三)利用民办高校社团,开展课外研究

民办高校的社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选取和自己专业有关系的社团,校方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民办高校还可以把这些社团与校外的比赛进行有效融合,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比赛或者是校外的竞赛,帮助学生增长见识,为后期论文设计做好铺垫。在整个大赛的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和当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学生实际参赛经验,最后可以根据比赛的内容或者是比赛的流程,选取自己的论文课题方向。[5]

(四)利用多元化的指导时间

在论文撰写的时间段里,学生经常感到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民办院校要针对主要问题,提前制定论文撰写计划。在整个论文的项目开展以前,教师可以将论文的设计进行明确要求和规范设计,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会有明确的方向。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结合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基础上,邀请具有多年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时候导师可以把时间进行有效的安排,调整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避免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大四的学生可以一起参加毕业论文的集体辅导,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作出探讨,在课后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和自己专业相近的教师进行单独辅导。利用这样的方式,民办高校进一步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效率,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要求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在毕业论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分合理安排第八学期的时间,对于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为学生的考研或者是找工作提供充分的时间,尽量减少与写论文的时间冲突,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充足的时间准备。[6]

(五)创新科研论文方式,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目前在很多民办高校中,学生主要都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仅仅凭借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往往会感到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不够。在论文撰写的阶段中,高校要充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合理安排一些科研课,尝试将一些难度比较适中的子课题,作为学生的出题方向,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子课题的论文撰写经验,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帮助自己完成更有挑战性的课题项目,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专业规划。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注重自己的论文撰写原创性,不得抄袭,其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最好是在辅导之后独立完成,让学生真正重视自己的毕业论文。[7]综上所述,对于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来说,论文撰写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要采取创新的指导方法,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多元化的思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自己论文设计的内容,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秋萍,周荣.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存在问题探讨——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204-205.

[2]赵方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以郑州K学院为个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冯海霞.民办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用性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10):91-92.

[4]吴峰.基于需求分析的民办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析——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为例[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5]赵喜凤.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S学院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3.

[6]程伶俐.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