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家访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08:12

在线家访总结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肺炎疫情;医药市场营销;在线教学

1引言

2020年,肺炎疫情全面暴发,令人始料未及。针对疫情对高校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指导意见》,依托各类在线课程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等,积极开展各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做到“延期开学,如期教学”。具体教学效果如何,以“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进行阐述。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我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施线上教学,在后续师生返校后,教研组教师利用问卷调查、知识点口试+笔试、线下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检验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效果。

2线上教学的效果

2.1学生有一定基础,适应较快。我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从2018年开始就已尝试线上辅助线下的授课模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适应基础;虽然此次疫情暴发突然,但教研组教师能够迅速整合学校原有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利用各种免费开放的线上教学资源、平台,两者相互补充,以腾讯课堂+雨课堂直播授课为主,辅以录播、仿真软件操作等进行线上授课。学生返校后,经调查统计,有96.4%的学生对线上授课模式适应良好。2.2能随时随地地反复学习。部分教学平台支持录制和回放,如腾讯课堂等,方便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或供错过直播的学生回看。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有差别,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可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地反复学习,真正做到“any-where、anytime”,也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主动思考空间。2.3各教学平台功能均有不足。教师要想完成一次较满意的网上授课,就需要经常在多个授课平台间来回切换,往往会使学生应接不暇。如腾讯课堂的网络流畅性较好,但课堂互动性、监督性不强,通常教研组教师要结合雨课堂辅助进行堂上互动问答和课间练习。最后的单元测试或考试环节,以上两个平台均不理想,而课堂派和超星学习通目前针对在线考试的效果较好。2.4学生配套学习资料不足。疫情导致学生无法返校,学生手头基本没有课程配套教材,此次线上授课所用的电子版教材是老师自行在家将纸质版教材扫描后传给学生的,页数多、扫描效果差,学生浏览会有诸多不便。另外,网上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也很零散,没有一个统一系统的材料。2.5网络稳定性问题。全国各类学校数量庞多的师生同时涌入各类线上教学平台,会造成平台信号不稳定、卡顿、掉线等各种故障,影响了线上教学的连续性,甚至个别学生家庭无网络配套等。经调查统计,19.3%学生认为网络影响了学习的流畅度和学习的心态。2.6师生互动、交流较少。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无法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互动,教师无法通过实时观察学生的神情、状态、言语即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做出调整,也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甚至个别学生为了逃避、应付网课,频出奇招,令人哭笑不得。2.7学生学习形式化,缺乏自觉性、思想消极。本次疫情范围之广和时间之久令广大师生始料未及,很多学生长时间宅在家,其学习、思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亲子关系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返校后的调查结果显示,43.6%的学生线上学习流于形式、缺乏自觉性,甚至有“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的心态;17.4%的学生成绩退步明显,思想消极;10.8%的学生自述亲子关系紧张;9.5%的学生经教师电话家访,家长表示亲子关系紧张。

3反思与探索

(1)学校、教师可以联合有经验的出版社、相关单位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与开发丰富多样的线上教材与其他教学素材,或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2)由学校牵头开展改善、强化网络信息工作,为师生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和保证[2]。或打造专属的、功能较全面的学习网站或授课平台,并进行全面实时监控,保证网络的良好平稳运行,让广大师生可以顺畅地访问校内各类学习资源,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地进行无障碍学习。(3)教师利用各种方式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云监督管理”。例如:①适当采用限时线上直播讨论教学或会议参与模式教学,尽可能地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②多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教学版块,还原线下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场景,避免照本宣科,提高学生的参与率。③课后用任务驱动法、知识点横向发散思维等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反馈和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和习惯。④任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建立线上教学档案,定期、实时跟进学生学习状况。(4)专业教师与生活辅导员要更紧密地沟通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涉及疫情防控的各方面信息鱼目混杂,如何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拥有认识社会与公民意识、防范思想消极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5)课程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道德教育、价值导向渗透日常教学中,发挥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3-5]。如“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可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通过收集、编写有中国特色的案例,突出中国特色、中国情景,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以及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的培养,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全员立体化”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最后,这次广泛开展的线上教学,于学校而言,有利于普及学校教育全面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等[6、7];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还明确了他们的教学育人观念:认识到无论线上或是线下都只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方式,尽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是发展趋势,但教育的内涵始终要“以人为本”,不能忽视现代技术背后所处的社会土壤与学生成长的规律[3],因为学生的成长始终需要科学素养、人文底蕴这些养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EB/OL].(2020-02-05).

[2]王俊虎.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7-22.

[3]林锦锦.高校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以“消费者行为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71.

[4]朱虹.立德树人担起时代责任[N].人民日报,2018-01-04.[5]陈宝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2019-04-23.

[6]焦建利,周晓清.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

电子商务是与互联网发展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也是最适合将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大众创业的影响下,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择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市场营销领域,走上了创业之路[1]。然而,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加上电子商务市场瞬息万变,这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求很高。现实中很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未来的就职上,缺乏创业意识,不了解创业流程,对电子商务岗位的运营与操作缺乏了解,导致真正能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成功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这种情形的存在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压力和要求。

一、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提高创业技能

电子商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点较多,包括电子商务支付、网站建设、数据库管理、物流管理、广告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讲授上,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在网上模拟操作,依然摆脱不了纸上谈兵的弊端。为此,需要加大创业实践教学的力度,学校可以和一些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将部分电子商务业务交给学生组建的校内电子商务团队来完成,也可以将整个网站运营交给学生来管理,企业负责提供商品,电子商务团队负责网站运营、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企业可以派业务经理到学校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解决电商企业用人难题,取得了双赢的结果。除此之外,也可以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淘宝网或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店,代销合作企业产品或销售自购产品,感受创业的真实环境。这种真实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电子商务业务环境,积累了实战经验,也为学生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创业课程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互联网+创业”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创业课程教育。在大一阶段,学校要开设“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来讲座、举办创业研讨会及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职业有清晰的了解,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兴趣,树立未来的创业计划。在大二阶段,可以开设“创业运营与指导”等课程,将电子商务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融入让学生全面认识职业方向,教师可以讲解马云等电子领域知名人物的创业故事和创业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创业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要举办一系列创业活动,例如,让学生撰写创业设计书,在课堂上交流创业项目等[2]。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创业的类型不仅仅局限于淘宝店,而是涉及很多传统行业,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一些新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如“互联网+农业”,可以将农村一些特色农产品、文化习俗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在网上销售;“互联网+教育”可以将一些名师讲座视频放到网上销售,也可以探索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及在线家访等多种创新业形式。总之,“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举办创业大赛,强化技能训练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通过比赛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目前很多地方举办的电子商务创业大赛都紧密结合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具体问题而展开,既体现技能实训,又体现创新思维,更具有现实价值,这不仅是一个创业比赛的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电子商务实训平台[3]。学生还要在深入企业或自己创业的基础上,写出策划书,每周出工作报告、总结策划,进行PPT展示答辩。通过这一系列竞赛活动,综合考评了学生的基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术,使学生熟悉了电子商务的流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增进就业创业成功的信心。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最适合创新创业专业,电子商务教学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是未来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付萍,谢爱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6):95-96.

[2]童婧.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5):51-52.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足球裁判员;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

现代足球赛事飞速发展,富有激烈的战斗性与对抗性,比赛技战术复杂,攻防转换节奏快,动作识别掌握难度大等特点以及高科技产品渗透运用决定了如今足球裁判员必须具备理论知识牢固、业务水平高、体能储备充足、抗干扰能力强等综合素质。从中国足球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来看,对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应该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培养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5G时代的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网络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的重视,成为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校园足球裁委会和裁判讲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加强对足球裁判员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极转变传统培训观念,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裁判员网络教学平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足球裁判教学相融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及手段,在足球裁判的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提高裁判员学习的效率,成为足球裁判教学改革的创新工具,推动我国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全国校园足球裁判员传统培训模式和信息化平台教学模式对比。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传统教学的现状

校园足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大学生足球联赛、高中生足球联赛、初中生足球联赛、小学生足球联赛,简称为“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而服务于这四级联赛的裁判员都是由各地市培养出来的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足球裁判员为主,部级、国际级为辅。而这些裁判员是高校对足球裁判感兴趣的学生、校园体育教师、社会足球爱好者。[1]他们通过各省市足协定期组织的足球裁判培训班,由最初的三级裁判开始,按执裁水平和执法年限,安排足球竞赛规则理论与体能测试,经过全面考核通过的学员,由中国足协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并通过再申报、再考核、晋级下一个等级。裁判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长期的工程,一名优秀的裁判员需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成才。现今裁判员培养发展的趋势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裁判员们活跃在各级别的足球赛场上,成为一支生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1培训的机会少,时间短,覆盖面小每位足球裁判员需要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熟悉和正确理解足球规则并深刻领会裁判法精神,而且每年竞赛规则的修改和统一执法尺度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据调查年轻裁判员在理论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大多数的裁判员是通过参加各级别的培训班或到赛区执行比赛任务和其他裁判员交流,获取裁判工作方面的知识。[2]也有裁判员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寻找一些资料,但这些资料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省市在裁判员培训方面,主要有各级别裁判员培训班、年初或年终培训班和赛会制比赛期间的培训三种形式。虽然近年来中国足协制定了各级别的培训大纲和学时规定,但总体来说培训时间短、培训机会少,所以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裁判员们对裁判知识的需求。而赛会制比赛期间,白天比赛实践、晚上业务学习培训,裁判员可以在短期内有快速提高,但毕竟只有被选派的裁判员才能去到赛区,受到赛区裁判讲师的培训和指点,有限的赛事决定了有限的赛区培训机会,最终还是满足不了大多数裁判员的需求。培训经费的问题,也是培训少的另一个原因。集中培训对于培训人员的规模,吃住行的费用,都有一定的限定。虽然校园足球得到国家的重视,在经费上的使用相对充足,但也要“看菜吃饭”,保证费用的合理使用。所以能得到培训机会的裁判员还是相对较少,覆盖面不够广。2.1.2集中培训难,学习资源少中国地域广阔,对于市一级、区一级的裁判员集中培训相对容易,但到省一级甚至全国就更加难了。校园足球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金、场地、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较多保障,但对校园足球裁判员的政策保障成为了空白。服务于校园足球联赛裁判员人员大多数都有自身本职工作,经常请假出外执裁比赛已有难度,再让请假参加培训更是难上加难[3]。学习资源的获取是通过中国足协在年初集中中超、中甲、中乙的裁判讲师和裁判员进行培训。把最新的规则修改和统一执法尺度传达给大家,再由职业联赛裁判讲师传达给各地市裁判讲师,最后由各地市集中培训,才让基层裁判了解到最新的规则精神。对于偏远的地区,传达的路线较长,相关的视频和学习资料获取的渠道少,传达的内容就会出现有偏差。2.1.3遇到问题,难以解决足球裁判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年轻裁判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遇到问题——再学习——再实践这一个循环的过程。能把遇到的问题解决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能力和经验就得到了相对提高。但在不发达地区,足球裁判讲师数量有限,裁判员在比赛结束后缺少讲师们的总结,当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期积压下来就会在某次实践中暴露出来,给比赛造成影响。所以实践过后得到有效的总结是提升裁判员水平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2.2信息化平台的优势

2.2.1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构建裁判员信息化平台,先从教学方面着手,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创建不同规模足球裁判员教学在线课程,对裁判员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批准学习属于这个级别的课程。不同级别的裁判员有不同的教学模块,针对各级别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出不同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方法和运动营养的搭配。定期推送专题学习,并对学习资料整理归纳,给各级别裁判员学习理论知识提供参考依据。对国际足联修改的新规则进行及时更新和说明,让基层的裁判员能够及时了解,尽快熟悉并运用新规则。直播教学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一个亮点,可通过腾讯会议、QQ群视频等其它直播软件。裁判讲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课程微信群,开课直播时间等相关信息,开课前及时向裁判员推送二维码开课,错过直播教学的还有在线回看功能。信息化平台突破了传统“面授”的教学局限,为裁判员提供了一个跨时间、跨地域的互动交流平台,从我国的沿海到内陆,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利用自己闲暇或者周末时间进行学习,让裁判员可以随时随地体验新一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高效和便利。这样不但减少培训时间不稳定、培训内容不固定的问题。也减少培训人员吃住行的费用,只需支付后台维护的人工成本,大大减少了经费的开支。2.2.2建课方便,自由度高裁判讲师将各级别的裁判教学大纲、PPT课件,比赛视频、学习任务等上传和储存,并按教学计划到信息平台上即可。这些资源需要裁判讲师通过长期教学的积累和制作,对于讲师来说,在裁判课程资源的建设上有一定的要求和难度。但课程可以通过多名裁判讲师共同创建,而教学资源也可以共享,教学准备工作只需做一次,通过教学平台存储和,就可大大减少传统教学中许多重复烦琐的劳动。借助于互联网的便捷,在各基层地市重复使用,无需裁判讲师下到基层去面授讲课,避免舟车劳顿。裁判讲师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竞赛规则的专研、制定的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上来,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快速得到提高。移动学习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另一个亮点,信息化平台可以支持包括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有效呈现学习内容。讲师们可以上传不同知识点的相关视频,裁判员根据自身的需要,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获取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并能与裁判讲师及其他裁判员进行交流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3]客户端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信息,方便查看自己正在学习的课程,在线观看比赛视频,还可以及时获悉裁委会的公告和选派通知等。2.2.3增加交流,在线考核裁判员执裁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需要裁判员在增加执裁场次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执裁的比赛中遇到问题,能在信息化平台上跟裁判讲师交流,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能跟其他裁判同仁一起分享,让他们在场上少犯相同的错误。信息平台可设置主题讨论,每个裁判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了传统培训中所缺少的互动交流。体能训练是足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内容。裁判体能讲师通过信息化平台讲解科学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裁判员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裁判员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训练,把练习后的数据及体会反馈上传,最终由讲师评估训练的效果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裁判讲师把相关课程的所有资源都上传到信息化平台,可供裁判员下载阅读和学习。还可以在资料库中加入多种题型的题目生成题库,设置每道题的答案和答案解析以及对应的难易程度,题库中的多套试卷可以作为裁判员考试时随机抽取的来源和依据,讲师可以设置考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评分方式,通常情况下考试结束系统立即自动完成评分,大大节省了人工批卷的时间和精力[4]。准确考核评价校园足球裁判员是提高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也是完善校园足球裁判员队伍建设机制的重要依据。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统计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可以对裁判讲师的教学情况、裁判员的学习情况、课程的访问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可视化的统计分析,以帮助裁委会和讲师更好的进行裁判教学管理评估,为选派裁判任务提供依据。

3结论

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就像三个支架,稳定地撑起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比赛中,三者既互相牵制,又互为一体,任何一方的缺失、偏移,都会给足球运动带来损失。裁判作为足球比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绿茵场上的公平竞赛能否得以实现,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及判罚是否准确和公正,都有可能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因而备受广大足球爱好者与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我国各级别的校园足球大力发展,裁判员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虽近几年来对校园足球的年轻裁判员培养力度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培训和学习方式受时间、地域以及学习资源的限制,制约了裁判员的均衡发展。建议全国校园足球裁委会和中国足协裁判部联合建立裁判员网络信息化平台,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减少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浪费。有效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不再受时间、地域以及学习资源的限制,裁判员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了年轻裁判员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裁判员理论知识水平。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后,可以从裁判教学延伸到裁判员的注册、管理、选派、晋升等各个方面,推进裁判员一体化发展。将裁判员的执法和培训信息进行积累,裁判讲师可以根据系统数据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有助于裁判员的系统培养。[5]管理者可以根据数据,全面掌握裁判员总体情况,制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大巍.浅析初中校园足球裁判培养[J].运动精品,2018(37):13-15.

[2]谢祥.长沙市体育院系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张彦斌.湖南省校园足球裁判员队伍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袁慧,柳叶.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应用为例[J].林区教学,2020(3):18-20.

[5]陆丽婷.泛雅网络平台在教学中的功能和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67-68.

[6]陈富贵.中外足球裁判员管理实务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6.

[7]吴忧.湖北省年轻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8]韩晓斌.太原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2.

[9]于相梅.河北省足球裁判员培养和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0]贾胜淳.山西省校园足球运动中裁判队伍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11]李睿.我国足球发展战略背景下优化云南省足球裁判员队伍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12]岳耀鹏.北京体育大学足球裁判班教学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3]邓侃.我国部分体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裁判员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4]王清.我国青年男子足球预备部级裁判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4

科学发展明方向,构建“政工在线”新体系

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大潮,滨海供电公司党委敏锐的意识到,要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提高党建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快速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把网络技术快捷、高效、新颖、生动的优势与传统政工优势有机结合,开拓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因此,利用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已有的优势,紧贴企业实际,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对管理和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逐步使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由于企业组建时间短,管理工作底子薄基础差,自**年以来,滨海供电公司党委就明确了“以信息化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管理水平”的思路,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形成后发优势。经过反复试验和运行,**年8月,一个集党委、党支部、班组三级党员管理于一体的“滨海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政工在线”终于以一幅崭新的、独特的面貌出现在全体职工面前。

对企业自身特点的深刻总结,对现实需求的高度提升,为“政工在线”赋予了强大的功能。由于该系统建立在天津市电力公司企业门户内,于是和上级党委的专业工作网络是直通式,无缝对接的。在公司内,实现了党委、车间支部和班组党员的三级互动,上情下达,下情上通都能在瞬间完成,使党建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成为了“公司领导了解基层动态的窗口,党群部门开展业务的帮手,基层党支部工作交流的平台,党员职工学习的校园”。

1、公司党委网络层面突出教育和指导工作功能。

在网络的主导航层面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二十一项内容。第一方面有“企业简介、组织统战、精神文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团青工作、厂务公开、支部动态、车间政工、特色工作”等10个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立,主要体现了管理服务功能,既能清楚的表明公司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也便于上级领导的检查与考核,市电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的同志在办公室就可以对公司党建系统的各项专业工作全面掌握。第二方面有“在线考核、近期工作、公司文件、规章制度”等4个栏目,主要体现了指导工作功能。可以使基层党支部、党员及时了解公司党委最新布置的重点工作和考核情况,并根据需要可查阅公司文件和有关制度规定等。第三方面有“滨海供电、视频新闻、要闻速递、信息直通车、先进风采、网上党课、职工心声”等7个栏目,主要体现了宣传教育功能。它不仅反映了公司最新新闻和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而且使广大干部、职工随时都可以了解到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查阅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还可以通过“职工心声”栏目中“书记信箱、经理信箱、意见箱”,向领导提意见或建议,拓宽了公司民主与交流的渠道。

2、车间党支部网络层面突出了管理互动功能。在这个网络层面,根据党支部达标晋级工作的统一要求,设立了“支部基础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党员职工教育、党内民主生活、组织发展、工团工作、廉政建设、所务公开”等8项内容,主要突出党支部日常工作管理功能。为了反映每项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还借鉴PDCA管理理念,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程序要求形成闭环管理。为体现车间党建思想政治的特点,在这个层面还设立了“支部简介、光荣榜、党务公开、工作通知”等栏目,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浏览者能够了解该车间的基本情况、工作活动情况、发展党员公示和典型先进情况。

3、班组党员网络层面突出交流沟通功能。在班组党员网络层面,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设立了“人献一计、责任区季度工作汇报、个人总结、宣传稿件、思想动态、班组公开”等6项内容。其中,“人献一计、责任区季度工作汇报、个人总结”作为党支部开展争优创先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需要支部所属的党员按时进行维护。“宣传稿件、思想动态、班组公开”三项内容的设立,为党支部及时了解到所属班组的工作情况、思想情况,提供了信息沟通渠道。

强管理促和谐,展现“政工在线”全功能

2002年以前,当办公系统、生产MIS系统、电网调度等系统得到较好应用的时候,政工管理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不甘落后的滨海供电调度所党支部就以“党员立功立项”活动的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车间政工管理系统的尝试。**年,公司党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络管理功能的不断提升和优化。到**年,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党建政工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党务干部开展工作离不开的得力助手。同时“政工在线”的使用,正在成为全面透视企业党建政工动态的信息窗口,成为展示企业员工热情和智慧的精神家园,为营造公司诚信、和谐、发展的氛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规范基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管理和谐。车间党支部网络层面的内容设置,格式相同,内容统一,不仅使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系统化,而且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过去,一样的基础管理要求,经常因为党支部书记的理解能力和工作水平导致结果的不一致,工作中多项、缺项的情况经常出现,只有到考核时才临时报佛脚。现在各党支部只要按照网络设置的规定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汇报工作情况,就能够按时较好地完成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哪个支部工作没跟上或开展的不符合要求也会一目了然。带照片的党员名册,可随时修改的党员基本情况,让过去手工管理颇为困难的环节变得极其简单,容易、高效。如今,党委对14个党支部进行一次全面的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由过去的将近两周时间到现在的不足一天时间,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促发展和谐。由于运用了网络现代化手段,实现了日常管理和重点工作相结合。现在,公司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看到各党支部的“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慰问家访记录”以及“党员责任区、模范岗”划分,做到了对基层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特别是“月度奖金考核发放情况”,可以及时跟踪各车间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和奖惩兑现结果,促进了公司关键绩效指标的最终完成。党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使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方便、快捷,使党委能够从日常琐碎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党群管理人员可用更多时间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挖掘典型,推广特色工作,同时也能为确保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的完成,搞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实践。

3、增加透明度,以人为本,促思想和谐。滨海供电公司党建工作网络化管理,既面向上级领导部门,又面向一线党员和干部职工,提高了工作及时性和透明度。同时,系统的互动功能还利于干群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让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相互间快速获得信息,增加亲和力。

首先,“厂务公开”、“所(科)务公开”栏目的开设,满足了大家了解热点问题、关注难点问题的愿望,职工关心的一些重大决策结果总能在那里见到。经理、书记信箱和意见箱为员工反映问题提供了方便。同时,网络拓展功能“职工论坛”的开通,更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为保证“职工论坛”这一开放程度高、交互性强的栏目长期坚持下去,制定了《专项工作网络交流制度》,从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通过局域网提交到网络上,由公司领导定期与广大职工群众进行在线交流。这一举措立即受到了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各抒己见,表现出极大热情,使政工网站的人气指数不断上升。目前,该栏目已经就多经企业改制、后勤管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安全生产管理、组建民营公司、电网工程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六次专题网络交流。共计网页点击数达5万余人次,发表意见建议和回复意见600余条目。“职工论坛”以其特有的真实性、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追溯性,成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沟通无障碍,感情零距离”是滨海供电公司职工对专项工作网络交流结果的由衷评价。

4、培养了政工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人际和谐。通过开发和运用网络化工作,不仅使许多党支部书记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培养出了优秀的政工网络人才。工作内容的充实和管理的快节奏,督促党务政工干部不断学习,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公司年度中层干部、一般科室干部的考核结果中,政工干部的综合排序逐年上升,干部群众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可度的提高,党建工作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断创新求发展,促进“政工在线”大应用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实践与创新。有什么样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滨海党建政工管理系统作为实现党建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平台,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用突出,成效显著。不仅为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手段保证,同时也促进了“政工在线”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公司党委充分应用“政工在线”平台,设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网页,利用网络信息传递快、影响大的特点,形成“工作学习成一体,心得体会交流广”的信息利用途径,强化和促进了公司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实现了“畅通渠道、促进工作”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公司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开展活动的工作进展、群众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检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网页的设立,通过其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党员员工所喜闻乐见,成为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的载体,为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滨海供电公司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公司成立五周年评选“感动滨海”重大事件时,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和满意率百分之百的最终结果高票当选。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小学品德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展,以及人口流动,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1.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容易照本宣科,缺乏艺术性教育。品德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求真性,教师要循序引导、举一反三,真正让品德走入小学生的心扉。其次,教案和课件资源比较旧,不能及时通过社会热点或农村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的科研素养有待加强。品德教育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品德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虽然平时也进行总结,但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小学品德教育专门性的研讨会和交流组织次数不够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普及不够深入。

2.缺乏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

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这就需要一定数量且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农村小学生对品德的认识,践行品德要求。然而,农村地区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往往离学校较远,由于交通不便、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同时,社会生活化实践的开展力度有待加强。品德社会生活化实践是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举措,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品德的重要性,践行品德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诸如爱国主义、革命先烈教育基地,具有远大性和崇高性,必须与日常品德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品德。当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这种社会化的实践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频率不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缺乏家庭教育的补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农村小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负责照料,但是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对品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知,无法开展家庭品德教育。而学生父母由于进城务工,虽然有较低程度的文化知识,对品德教育有所认识,但碍于距离不能时刻进行教育,对小学生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品德也不能理解透彻,常常不能把握重点,阻碍了品德教育成效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1.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学素养

要提升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成效,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关键。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一是通过寒暑假对农村小学品德教师进行集中继续教育,重点传授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应当将讲授教学与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让农村品德教师在授课时得到专家点评,及时发现授课中的不足,以针对性的改进。二是开展在线教育培训。随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的健全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公开课、品德教育素材、教案、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等。三是开展多层次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研讨会和兄弟院校交流活动,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2.多渠道建设小学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品德教育

体验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需要小学生将品德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因此加强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是关键。一是继续进行革命信仰教育。这就要求对学校周边的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挖掘,以充实革命信仰教育。同时组织小学生到本地区比较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精选纪录片或者高质量的影视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广泛加强社会生活化实践教育,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带领小学生深入田间采风,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要学会带小方便袋收集垃圾。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农村养老院敬老,感受传统文化和孝顺观念等。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与家庭联动,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动,引导父母加强品德教育。首先,可借助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将父母拉入班级群。授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品德教育的宣讲,包括现代小学生品德素养、小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但要注意小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宣讲应当通俗。其次,要经常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品德动态,对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进行鼓励,对不好的习惯及时进行阻止。最后,加强重点学生的随访。有些农村小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或者社会原因,品德有待提高。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授课教师应当经常随访,探究家庭因素,及时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为小学生树立好榜样。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多管齐下,协同合作,尤其需要为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购买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引进优秀师资等。

作者:王国顺 单位:湖北省鹤峰五里乡苏区小学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思考[J].学周刊,2017(4):80-81.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6

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教育局和教育学院德育学前部的工作要点,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全体教工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合格率要达到100%。 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师德建设

按照教育局师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鹤岗市中小学教师“七不准”》及处罚规定,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我校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都具有品质高尚,爱岗敬业,尊敬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高尚的师德修养。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主任培训方案

班主任队伍建设要积极实施名班主任工程,每月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培训相结合的例会制度内容要有创新。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要更具体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大家的作用。每个班主任平时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级集体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为:(1)学习德育文件。学习心理教育理论。(2)利用网络如《教师在线》、《教育在线》等网站收集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与经验。阅读《班主任》、《小学德育》、《中小学心理健康》等相关的杂志增强理论学习。做好自学的笔记。

学校德育领导每月做一次班主任培训主题讲座,每月要撰写一篇教育案例,期末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关于班级管理方面或心理教育方面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二)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1)本学期的值周工作仍以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值周工作细则,加大值周的力度,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带班领导加强监督的作用。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五讲五做”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结合“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价.对学生日常行规以及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要继续强化,加大力度,扣紧重点,注重实效。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教导处会同各年级有计划地分批举办行规培训班,对后进生强化帮教措施,促使其转化。

(3)要进一步强化班、团、队、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团队一定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校的三风建设作出贡献。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社会实践活动。

(4)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学校要按要求办好,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主讲人落实,各项资料齐全。家长座谈会各年级每学期要举行2次以上,一学期中班主任的家访率必须达到100%。家访材料与记录要每月上交教导处。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各年级深入加强对学生自理、自治、自律、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并把“四自”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5)为继续强化班级管理。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和有关教师辅助联系一个班级,平时要主动深入班级,督促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初三年组由刘万山主任辅助,初二年组由徐洪海校长辅助,初一年组由刘斌校长辅助,六年组由冯瑞堂主任辅助,五年组由石景山校长负责,四年组由任德臣书记辅助,三年组由张国友主任辅助,二年级由严京兰团书记辅助,一年组由孙洪梅主任辅助。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争使每个班级都能成为行为规范班级,使每个班主任都能成为合格的班主任,并涌现出更多的班主任工作能手和带头人。

(6)《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学生的自信心》的科研课题要按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的实验要求扎扎实实地积极实施。要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平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五月份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法制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创新创业;学风建设

年初突如其来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为阻断疫情蔓延,全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高校延期开学。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全国各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组织师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工作。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其生态问题成为该领域一个前沿问题[1]。创新创业生态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学生及政策、基础设施、创业环境、教育、文化氛围、金融资金、市场等主体和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包含的各主体分别拥有子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构成创新创业生态[2]。高校凭借人才与技术优势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的核心,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内高校展开延学期间线上教学探索实践,但鲜见针对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的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疫情”“教学”文章25篇,研究范围局限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评估体系、教学案例、教学效果等,其中包括“非典”疫情、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的相关研究。马骁飞等以“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为例,面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性,相应调整以往“线上线下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完全线上”的远程混合式教学案例,以获得实时高效的教学效果[3]。姜卉等搜集使用各类直播互动教学工具的意见反馈,在调研和试验基础上,以“技术简易”“即时反馈”“互动交流”“精细管理”四大基本原则为依据,构建反馈互动式在线教学模式[4]。杨海军等认为,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和服务能力将会大幅提升,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和推广、在线教学平台功能的完善等将极大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将成为常态[5]。张东淑等研究雨课堂支持下图式交互可视化教学策略,结合“针灸学”教学实践应用,分析其在大规模疫情期间的应用价值,为线上教学策略提供应急预案[6]。韦炜通过综合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对比分析法,提出网络环境下优化大学生学风的对策[7]。综上所述,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做好“停课不停学”,各类学校对线上教学已有一定经验总结和相关研究成果,但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线上课堂师生互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研究较少。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双创”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长期发展战略。如何加强“双创”教育,特别是疫情防控时期如何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需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现状,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现状,针对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电话访谈(专家、学者、任课教师),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图表分析法,分析归纳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内外因素;研究提出严选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动员家长督学等举措,确保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为使问卷调查和访谈真实准确反映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相关情况,本次研究以疫情防控背景下东北农业大学为例,样本选取2020年度上半学期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本学期创新创业课程线上学习学生共计2249名,其中参与调查问卷的2248名(1名外籍学生未取得联系),大部分为2018级学生,涉及农、工、理、文、法、艺术等多学科,39个本科专业。问卷调查于2020年3月22日(周日)发放,两日内填写提交。调查对象涉及面广,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48份,回收1799份,其中男生813份,占总数的45.19%,女生986份,占总数的54.81%,回收有效率为80.03%(授课教师和其他人员问卷不计入统计结果)。研究数据均来自一手材料,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人员和本学期授课教师共18人的访谈信息充实了研究内容。

二、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现状与问题

大规模常态化线上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如线上直播课堂师生互动不便,教学平台功能师生不易掌握和运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学生居家学习环境不适应等。此类问题均影响线上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图1数据显示居家学习较之于传统线下课程,影响线上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图中可见,43.91%学生认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内动力不足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54.03%的学生不适应居家学习环境,从而影响线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时,近一半学生的家人会参与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如图2所示。(二)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参与线上课堂师生互动并不反感,占比38.41%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少部分(14.23%)对互动无感觉,极少部分(5%)或因胆怯、不自信,不敢参与互动交流,如图3所示。调查数据还显示,近四成学生反映现有课程线上互动不便,近三成学生认为解答问题不及时(如图4),超过二成学生感觉现有课程教学平台互动功能少(如图5),说明学生对线上课堂师生互动情况不够满意,且因教师反馈不及时,学生无法有效参与。目前情况下52.25%的学生认为线上课堂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作用一般。综上所述,改善线上课堂师生互动现状,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不容忽视。(三)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整理。18位任课教师访谈记录发现,被访谈者均可正常完成线上教学任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72.87%)认为教师在线上直播课堂上精神饱满,讲课认真;在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方面,学生表示35.96%的教师能够熟练自如,58.31%的教师较为熟练,可见教师已基本适应线上课堂教学。但如图4,56.81%的学生感觉线上课堂中师生距离感强,48.75%的学生感觉课堂约束力不够,显然教师还未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引导力和带动力不强。(四)线上课程教学吸引力不足线上课程最大优势是可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本应提升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调查问卷中关于“不愿上课甚至逃课的主要原因”,高达46.86%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不吸引人”。问卷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59.09%的学生在线上直播课堂上,有时做与课程无关之事,说明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图1显示,31.8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可见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五)网络卡顿及使用操作不便。如图5所示,线上教学经过一定时间实践,各教学平台调整趋于成熟,但卡顿严重和操作不便是现有教学平台存在的最大问题,占比分别达66.09%和57.37%,教学平台是线上课程主要载体,着力解决此类问题,方能有效保障正常线上教学。

三、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

与线下课程一样,教学效果关系教学过程和学风建设成败。特别是线上课程教师与学生各在不同空间,课堂无人监管,更无传统教室课堂气氛。若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学生很难获得理想成绩,甚至产生厌学、逃课、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故需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学习环境营造、线上师生互动、教师课堂主导、教学内容选择、完善教学平台等方面工作,以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促进良好学风建设。(一)加强思想引领养成良好线上学习习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初次经历延迟开学居家学习生活,需充分做好其思想工作,疏导焦虑情绪,特别是开学第一课,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政策导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此外,教师线上授课中也应注重学生思想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培养学习、听课习惯。(二)发挥家长积极作用营造线上学习环境。疫情防控期间,不但学校延迟开学,大多数家长也同样无法随意出门,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难免遭遇家长“旁听”,令双方均感不适。线上开课之初,教师应预先提醒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适应居家学习环境,鼓励家长发挥积极作用,与子女一同居家“亲听”大学课程,不但融合亲情,且不乏监督鼓励,增强学生新鲜感和学习兴趣。如图6所示,一部分学生认为居家学习线上课程时,家人督促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可见居家学习环境中,家人表现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不可忽视。任课教师、辅导员或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电话家访、线上课堂直播等适当渠道直接与家长沟通,提醒作为“旁听生”的家长,适度督促、发挥后勤保障等积极作用,选择性参与适当课程共同学习。(三)加强师生互动反馈注重参与线上教学。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返校,教学组织结构由共位集中式转变为异位散布式。首先,异位散布式教学组织结构中,师生需借助多媒体支持构建特定学习环境;其次,线上课堂常受多种平台、系统频繁跳转等干扰,需采用更丰富的交互手段,而教学交互需采集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数据方能确保流畅性[8],师生互动反馈频繁。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8.04%的学生希望在线上课堂互动中得到教师回应,25.85%的学生对互动反馈不在乎,6.11%的学生或因胆怯、不自信,不想得到教师互动反馈,见图7。线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眼神、表情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进度,反复讲解教学难点重点,便于学生消化吸收。线上课堂上师生无法面对面接触,若非学生集中提问,教师不易发现学生的疑难点,难以及时有效地答疑解惑,因此线上教学更应注重和加强学生的有效参与。应不断拓展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参与频率,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平台统计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从而形成有效参与。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在线抢答、快速投票、课堂答疑、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更多实用、灵活的线上课堂互动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线上课堂互动是小组讨论,占比达45.69%;线上课堂互动内容结合专业学科还是生活实践,分别占比67.65%和59.2%。布置学习内容和课堂作业,需结合专业或周围学习生活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小组团队讨论的创业企划、设计理念等以主播方式展现,使其充分锻炼自我、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适时点评反馈。(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动线上学习气氛。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应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作用,良好师德师风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线上课堂教师的热情、责任以及备课认真程度和授课投入程度,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以同样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学习。此外,教师还应熟练掌握数据平台使用功能,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测试,及时答疑解惑;精心准备、悉心教授,善于把握线上课堂教学中各环节,引导、带动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线上课堂学习气氛。(五)严选线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开展教学。此番教育箴言,强调学生原有认知的重要性[9]。如何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现在最想学到什么,最应学到什么,需教师深入思考。线上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广、资源和体裁形式丰富,教师应科学研判,精心筛选,可尝试对文科学生侧重工业技术、生产原理等,对理工科学生侧重企业管理、营销等,最终实现文理结合、创新创业融合[10]。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和教学设备,通过音频、视频或者网络链接等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居家线上学习习惯。(六)对比选择优质适用线上教学平台。教室改为居家,授课改为线上,让已习惯于传统教具和教学手段(如黑板、PPT)的师生不免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开发简捷、实用、易学的技术工具,降低技术门槛,从而快速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习惯至关重要[8]。面对教学平台、系统等教学工具使用不便问题,一方面需及时向平台开发者寻求技术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因平台改进功能与开发周期较长且不可控,要重新选择操作简便、功能全面的线上教学平台,特别要考虑学生网络资源、学习设备操作情况,确保方便实用。此外,未来线上教学或将成为常态,全国范围集中同一时间在线上课,网络拥挤和平台卡顿不可避免,教学组织者应做好应急预案。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教学可以平台直播为主,同时配合QQ群,一旦平台网络卡顿,即启用QQ群直播,包括教学平台运行、表现等情况可通过QQ群得到学生实时反馈。

四、结语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领办;现代学徒;岗位族;人才培养模式

1“1+1+N企业领办”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1+1+N企业领办”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行业、产业、前沿企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的络捷斯特学徒班为载体,通过搭建区域性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构建企业领办的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目标岗位族,以确定的岗位族为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模式、培养标准、教学内容、师资团队、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手段作为改革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培养模式

基于“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校企共同开发产教协同育人对接“标准”;共同建构实现校企教学、实践互融互补的“双课程”体系;共同搭建智慧教学与实训、实践环境,实施“双场域”教学环境下的工学交替、分段育人,完善学校、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将学校、企业优势资源有机联结、动态组合,实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2]。

1.2校企共建人培,重构培养标准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应切实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在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标准进行调研,学校与Logis共同参与物流企业实践专家访谈,确定目标岗位族,确保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调研上一届学生在目标岗位的适岗情况,结合对企业师傅的访谈与沟通,以学年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

1.3校企共建资源库,优化资源体系

资源体系建设是改革的集成点,及时将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资源建设中,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络捷斯特学徒班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核心专业课程中减少传统物流场景课程的课时数量,增加行业前沿技术课程的数量,加大综合实训培训时间,通过带(代)训的实践方式,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专业核心课程中减少传统物流场景课程的课时数量,增加行业前沿技术课程的数量,引入北京旷视(智慧仓储独角兽企业)、上海富勒(物流信息系统全球领导企业)等业内领导企业合作转换的课程内容,课程按照“企业案例+企业数据+企业级工具+工作场景”的研发思路,建设“校企共建,多元共享”的模块化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按照“职业培养路径”,建构“课程标准融合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核心课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体系,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提供资源建设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面向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提供开放共享的教学服务,突出岗位能力培养,适合“工作任务式”教学需要,建设以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为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课程内容,形成教育教学与职业培训并重的课程资源体系[4]。

1.4导师互聘共用,共建师资团队

构建教师双向互聘机制,建设双元结构教师团队,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引入企业力量优化课程内容与培养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践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校企人员双向互聘5名以上,企业导师参与院校日常在线授课和模块化实践教学,院校教师定期入企挂职锻炼并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企业导师将基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以模块化、在线授课指导的方式,为院校学生提供企业真实案例的讲解与指导,让学生掌握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工具,具备职业能力。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学徒课程和双导师教学,实行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制度、课程校企双负责人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能手为企业师傅,学校课程以教师为主,企业课程以师傅为主的模式;利用学院名师工作室和企业流动工作站进行教师双向交流。在企业设置教师工作站,依托名师工作室培训师资实践能力和企业员工理论水平,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实现教师实践能力的增长与企业员工理论水平的提升,具体措施包括:①通过平台与院校开展行业交流合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行业前沿物流动态和技术应用的专题知识或讲座;②为专业学生提供模块化实践实训课程的线上授课及指导;③通过企业导师在线,辅助进行日常教学中专业课程内容的答疑;④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岗位课程和职业能力线上线下指导服务及岗位认证服务;⑤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开发、资源库开发等相关工作。

1.5职业能力画像,改革评价方式

基于产教融合平台,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对学生在平台中的学习数据、考核数据、行为数据等进行采集分析,依据综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规则对学生的显性能力指标和隐性能力指标进行计算,结合岗位潜质模型完成岗位适配分析及岗位推荐,并形成可视化个人画像和专业画像,为学院育人、企业用人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同时构建学员个性化的职业成长通道。同时,按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考核制度制定学徒相关制度,与企业共同管理和评价,形成多元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将企业员工日常考评引入学徒的过程性考核,由企业人力监管与师傅进行考核。二是融入企业关键技能点与知识点形成考试标准并建立理论考核试题库。三是按岗位操作标准整合转化形成实操考核标准。四是由分院教学督导组、企业教学督导组、专业教学督导组等“三级督察”共同对专业基础课程、企业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教学监管。

2“1+1+N企业领办”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2.1探索总结了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区域性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有铺路引导作用的成长平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共同育人新模式,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以全体系、全方位的模式推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

2.2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重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吉林省智慧物流优化设计与实施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长风学霸拉力赛三个赛项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

2.3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

办学实力、专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专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1年9月顺利通过长春市物流业品牌专业群验收,物流管理专业所在专业群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群,《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3“1+1+N企业领办”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

3.1顶层设计,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院与多部门协作联动、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下,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校企共建络捷斯特学徒班管理委员会,通过不断完善学徒培养的招生招工制度、管理制度、培训体系、教学标准、质量评估体系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

3.2三元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校企共同开发产教协同育人对接“标准”;共同建构实现校企教学、实践互融互补的“双课程”体系;共同搭建智慧教学与实训、实践环境,实施“双场域”教学环境下的工学交替、分段育人,完善学校、Logis、物流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将学校、企业优势资源有机联结、动态组合,实现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校企协同育人。

3.3创新机制,实施双元模式

将企业需求与学生选拔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共同制订招生标准选拔学生,赋予企业充分招生话语权。面向在校生的“二次招生”,通过学生自主报名、企业选拔,组建学徒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4结论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1+1+N”图2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模式下,企业领办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用一流高职专业建设的标准来谋划未来的发展,牢牢把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健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保障体系为关键,以创新一体化的招生招工机制为突破口,以完善校企合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打造高水平的“双导师”队伍为保障,以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为落脚点,全面实施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学徒(学生)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建立企业领办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推进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在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体系框架基础上,为其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范式,同时依托Logis技术支持的全国交通产教融合平台在兄弟院校实施现代学徒试点,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可为知名物流企业员工开展理论与技术培训,切实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慧.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9):93-94.

[2]孔德忠,王志方,任玉东.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3):6-8.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9

1研究方法

在医学期刊领域,中华系列期刊是医学期刊界的楚翘,一直是行业内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的领跑者,在国内医学期刊界有很大的影响。中华系列期刊也积极尝试新媒体、全媒体出版[9],利用系统平台为其系列期刊搭建了视频出版平台[10];因此,我们选择了中华医学会官网上的95种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纳入研究。此外,因中华医学期刊大多是专业性的,所以又选择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7版)》收录的医学综合类期刊36种(《中华医学杂志》除外,将它纳入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中研究),这些期刊在我国医学期刊出版领域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选择这2部分期刊,分别检索其官方网站,考察其是否有视频出版的栏目,栏目中视频的内容和数量,视频的形式,以及对视频出版的相关约定和规范情况。数据下载和统计时间截至2016年11月30日。

2结果

2.1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的视频出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5种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中,大部分(62种)建立了视频相关栏目,但是其中43种期刊的视频相关栏目内并没有学术研究内容(没有医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内容,只有创刊词或期刊广告视频归入其中)。19种有学术研究内容视频的期刊中:只有3种给出了相关论文的链接,可以引用;而其余16种期刊能看到视频,但因没有原文链接,也没有DOI号,不能对视频进行引用。这19种期刊中:大部分(14种)期刊的视频没有配相应的文字说明,只有孤零零1个视频文件,其余5种虽然对视频配了文字说明,但大多较简短不详细,有的只有1句话;10种期刊对视频添加了片头或片尾的标题卡,有视频题名、作者和单位信息,但另外9种期刊没有制作标题卡,直接显示视频内容,视频制作比较简单粗糙,推送的视频数量不一,截至2016年11月30日,最少1个,最多43个,大部分(12种)期刊总共推送视频1~10条,4种期刊推送视频11~20条,只有3种期刊推送的视频数量大于20条,说明大部分期刊推送的视频数量较少。这19种期刊视频内容形式多样,其中有专家访谈的期刊最多(10种),其次是手术视频(6种)和论文导读(5种),推送检查或实验结果展示视频的有3种期刊,而推送会议报道、指南解读、病例探讨、科普知识视频的各有2种期刊。其中专家访谈、论文导读、会议报道、指南解读类的视频都是由编辑部制作的,且制作相对容易,所以这些内容的期刊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医学期刊的视频出版中,相当一部分题材是依靠编辑部自己制作的,而作者投稿的还不多。

2.2医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视频出版情况

统计除《中华医学杂志》外的36种医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结果只有3种期刊有视频出版相关栏目,其中1种有视频栏目但是没有学术内容,有学术内容的有2种刊。一种是《重庆医学》,有相关视频30个,均是手术视频;但是无相关论文链接无法引用,没有配相应的文字说明,有片头片尾但只有作者和视频名,给出的信息不详细。另一种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有相关视频3个,1条手术视频,2条消息;也无相关论文链接无法引用,手术视频配的文字说明只有1句话,有片头片尾但只有作者和单位信息,没有给出视频的标题。

2.3期刊对视频出版的要求和规定情况

对有学术内容的共21种视频出版期刊的稿约进行分析,考察其是否有对视频论文的格式规范等相关指导说明。结果显示:只有很少的期刊对其进行了约定和说明,如《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在稿约中提到“欢迎清晰的内镜下图片或视频的投稿(视频将在网站上)”;而《中华外科杂志》虽然在“编辑部公告”的网页中对视频出版进行了相对详细的约定,并于2016—2017年全面实行,约定所有与手术相关的临床研究类论文均需提供相应的手术视频,但在其稿约中却没有提及,且其官网视频中心栏目中也没有推送相关的医学学术视频。其余期刊的稿约也均未提及视频方式投稿,更没有见对视频投稿的规范、格式、要求、细节等相关指导说明。而事实上,大部分作者都是通过稿约来了解期刊的收录范围和稿件要求的,因此对视频出版的约定最好放在稿约中给作者以明示。

3讨论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准确、丰富的信息传播能力是当下对科技期刊提出的新挑战,只有适应全媒体出版模式,才是期刊在这场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媒体出版的形式之一———视频出版已经崭露头角,影响力初见端倪。作为适合视频出版、过程出版的医学研究,如手术过程视频、影像学研究如动态超声视频,以及内镜操作视频等,有着巨大的资源和市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这个手段拓宽医学期刊的影响力,是每个医学期刊办刊人需要认真思考的议题。

3.1国内医学期刊视频出版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出版者已经看到视频出版可能给期刊带来的利好,开始着手打造形式多样的视频栏目,以期提高作者和读者对期刊的黏度,提高期刊影响力,而这同时也会促进医学操作性技术方法的普及,甚至将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依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通过集约化的管理,专门设立了视频点播平台———医学新视界(http:∥movie.medline.org.cn/),它是中华医学网下的视频频道,承担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和会议培训的视频,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医学期刊视频出版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配套的技术方法还不够成熟,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期刊自身宣传不够。许多期刊的官网上没有在醒目位置标志视频出版相关栏目名称,有的是在二级选单中显示,有的是在网页右侧小窗口显示,容易被忽略,甚至一些期刊设置了视频栏目也在论文中了视频文件,但却没有在视频栏目中相关视频和论文链接,特别是稿约中也没有提及。如果不是期刊的长期订户或核心作者,可能无法获知期刊开通了视频出版的相关信息;因而大部分医学期刊即便开通了视频出版栏目,视频投稿量和出版量仍然不大。而且,大部分期刊推送的视频文件都在10条以下,难成气候,对读者的冲击力和宣传力不强。此外,配有视频的论文没有在网页醒目位置增加视频文件标志,没有对视频增加醒目的相关文字说明或有效的外部链接,仅在论文文字中提到有相关视频,但在目前主要阅读方式为浅阅读的情况下,很多人并不会浏览论文全文,不知道有视频文件而不会去浏览,的视频内容也就成为信息孤岛,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期刊应从多方面加强宣传,告知读者,并要方便读者查阅视频。2)观看体验不佳。目前由于真正开通视频的期刊不多,的视频大部分存放于各刊网站的服务器中,视频加载速度较慢,随着视频数量和浏览人数的增加,播放流畅性受到影响。在研究中发现一些网站的视频打开很慢;而一些用优酷、腾讯等第三方的视频,又必须忍受视频前长达1min左右的广告,读者的观看体验受到较大影响。此外,从调查结果来看,纸质出版文件以及电子文本中只能给出视频链接或二维码,视频文件尚不能直接整合到文档中,需要读者输入链接或扫码后通过另外的浏览器才能观看,不够便利。如果能在PDF文档中直接整合视频,读者即可以在阅读电子文本的同时观看视频,体验度会更佳。马云彤[11]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做法和经验值得视频出版的期刊参考和尝试。3)在第三方数据库中的显示度不强。目前,许多读者都是通过知网、万方等第三方数据库检索来获得论文信息的,而这些有视频的论文在这些数据库中没有明确标志,单从搜索结果的浏览界面无法知道哪些文章有视频资料,需要点击论文链接,下载论文全文,扫描二维码或复制视频链接输入地址栏,才能看到视频,显示度非常低。另外,相当一部分没有文本资料的视频文件,因没有被数据库收录而不能在第三方数据库中显示,只能显示在期刊网站上,被检索和阅读的机会大大降低。4)相关规范急需建立。调查结果是:一些接受视频投稿的期刊也没有视频文件的制作格式和规范,视频的长度、格式不一;许多视频制作粗糙,没有片头、片尾以及相关文本信息,包括作者、单位、视频题名等;也没有给出视频相关的文本说明、原文或链接,无DOI号,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视频文件,无法对其进行检索和引用。另外,随着视频论文的增多,相关视频的版权、防伪、如何进行,这些规范如何建立,也是我们办刊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影响着未来视频出版的发展。因此,随着各家期刊视频出版的纷纷上马,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以最大程度发挥视频论文的实际效益,切实成为增强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包括:加大自身宣传,同步更新网站和稿约;开发新的视频播放平台以及与纸媒出版的更好融合;在第三方数据库中添加醒目标志并建立有效链接;建立相关视频出版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多方努力,合力完成。

3.2JOVE期刊可以借鉴的经验

JOVE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视频出版期刊,经过10年发展,相比其他视频出版平台,其视频出版成熟规范,视频论文分类清晰、格式统一、获取便捷、适合规模化出版、可操作性强,也是我们视频出版可以参考借鉴的标准,而且JOVE出版了许多生物学、医学相关的视频论文,非常适合国内医学期刊进行视频出版时学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订详细的规范。通过作者投稿指南了详细的视频投稿标准,包括视频的格式、长度、分辨率以及表现形式等;有开始和结束的标题卡,明确显示论文的题名、作者、单位以及视频编辑等细节;配合音频包含具体操作、代表性结果和总结性陈述。2)注意细节设计和观看体验。①网站上同时对发表的视频内容附上了详细的文字说明,结构清晰,方便阅读,包括3部分。第1部分:文章概述、关键词、文章引用格式;第2部分:摘要、导言、步骤、代表性结果、讨论;第3部分:Disclosures、致谢、材料和参考文献。②设计的视频窗口有2个:一个在正文的上方,视频窗口比较大,可以配合文章概述进行观看;另一个在下拉文本的右侧,鼠标移动文本时视频的位置不变,做到了文本和视频始终保持同一界面,可以一边阅读文本一边观看视频,非常人性化。③视频设置了小节和时间点,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视频中感兴趣的部分,随时反复观看。④论文可以通过PDF、XML、RIS格式下载,下载的PDF文档中给出了视频链接,无须手动输入链接,直接点击即可链接到视频供观看,非常便捷。3)注重对读者的服务和互动。①每篇视频文章均有DOI号,每篇视频的下方均给出了论文引用的详细格式,读者只须复制就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该视频论文。②视频下方还有comments栏目,帮助读者和作者互动,还通过Metrics给出了视频发表后被浏览的情况,帮助读者和作者对论文进行评价。

在线家访总结范文篇10

一、周密部署,全面防控

面对疫情,学校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宣传组、学习指导组、后勤保障组、疫情防控组、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组等六个专项工作组。根据区教体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学校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学校教师、公安医护联防联控,加强重视、压实责任、明确流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了组织管理严密,物资保障充足、排查监测全面、应急演练细化、日常防控到位,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线上教学,精准施策

按照学校关于肺炎防控总体要求,围绕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工作总体目标,学校以《关于开设网络课堂的实施方案》为指导,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组,开展在线教学促进工作,全面摸排开课情况、统计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计划,各教研组于开课前对本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线上检查并根据学科特点及时在线进行交流方法,探讨疫情期间网络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及适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各个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为保障网课效果,学校实行领导包保制,校长、教导处成员深入级部、深入班级,随时巡课进入班级直播课,发现问题及时调度。

复课前,任课老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摸底包括:梳理线上学习内容,汇总学生缺课情况;通过微信、钉钉等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有的放矢的指导复课后的教学工作;各教研组及时召开网络专题教研,重点交流返校复课后的教学衔接;备课组及时沟通教学进度,制定复课后的学情检测计划和教学衔接计划,同时制定复课后的教学具体安排。

复课后,学校借助学习效果检测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的线上教学和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摸清底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效帮助教师合理设置教学时间,实施有效的查漏补缺,帮扶救困,确保全体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会,跟得上。并与开学后第二周开始组织教师听评课活动,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准时参与听评课活动。要求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互相借鉴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认真规范,抓好常规

1.规范课程设置。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课程。重视音体美科学等学科教学,保障正常教学和艺体教育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任意停课,无特殊原因不得调课。特殊原因调课的要及时告知教务处、级部主任和班主任。学校按照课程表设置不定时进行巡查。

2.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年”活动和全区中小学“教学规范月”活动,抓好《2019年区教学常规管理30条》落实。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集体备课等教学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

(1)教导处将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备课组一周查一次,教研组两周检查一次,级部主任一月检查一次,教导处不定期抽查,学期中和学期末全面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薄弱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蹲点检查,逐项细查,逐步分析,逐个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常规展。

(2)学期初,人人贡献一节公开课,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准时参与听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互相借鉴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领导、教导处根据听课安排表随机进班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

(3)抓好质量检测。

①教导处期中、期末考试前召开考务会议,各级部每次月考召开考务会议,

安排好考场、考务工作,对监考和阅卷作出统一安排,确保了考试的顺利进行。

②考试中始终贯彻“降低难度,形成梯度,加大题量,注重基础,适度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对月考试题的命题范围,难易程度试卷结构等,作出明确要求,切实抓好命题关,考风考纪教育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③加强考试的总结反馈,查漏补缺工作。每次考试结束后,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写好试卷分析,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及时进行二次过关练习。对考试中出现的薄弱班级和薄弱学科,教导处会同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认真分析,查我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责任到人。有效地促进了班级间、学科间的平衡发展。

(4)做好中考各项工作。网课期间,初四班主任每天下午课后进行当日小结,不定时召开视频直播班会,从学生上课纪律、参与课堂、课后练习、复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级部主任每天进班听课,及时在线帮助师生解决各种问题;3月2日学校通过钉钉群进行初四级部百日中考誓师大会,全体学生进行网络直播宣誓;初四级部各班多次召开视频家访会,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状态,再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

复课后,我校根据《区中考备考10条》文件精神,严格落实3表2会管理制度,教师根据备考指南,重点研究中考题型并实行分层教学,要求各学科复习进度表要计划到天,计划到课时;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落实好单元检测等常规性工作;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争取做到优秀生培优拔高、中等生稳中求进、差等生做好掌控。学校同时做好中考报名工作和理化生信息技术考试等各项工作。

(5)圆满完成招生工作。今年学校招生任务重,自8月中旬,教务处全体人员和级部主任、骨干教师加班加点,做到了方案制定细致、招生流程严密,圆满完成招生计划。

(6)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做好新生建籍工作,并完善了《区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明确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的流程,做到管理规范,信息准确。

(7)加强对功能室的规范化管理。各功能室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学期初对音乐、美术等功能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增加了两口音乐教室、两口美术教室。强化功能室的过程性使用,提高使用率,教导处不定期进行巡视。

四、立足教研,注重时效

学校设置了17个教研组、18个备课组,教研组长主要职责是细化、分解五项常规的细节管理,备课组以“半天无课日集体备课”活动为依托,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务实地开展教学研究。

1.建立教研组长“精业教研”会,每单周召开,大多是主题式学习培训,有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工作,也有对区教研室教学视导反馈,也有文件学习解读,实现了团队合作、集慧教研,资源共享。

2.教研组大教研活动安排成常态。大教研活动每学期1-2次,每次活动要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教研活动要立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3.各备课组能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语文、数学、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10次以上,其余科目不少于6次。活动时,目标明确,准备充分,能以教材为中心,每次一个重点,每次一个中心发言人;达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4.以课题培训和研究为契机,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我校有16项区级以上课题在研,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展示课,使教研工作为实际教学工作服务,真正起到教研指导日常教学的作用。

5.深入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活动,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初中部上学期开展了“大容量、快节奏”的复习课模式的研讨。初中部尤瑛、李莉两位老师的高质量复习展示课,标志着我校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打磨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等不同的课型,力求课堂的优质发展。同时,实施"学案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部分经验。

五、强师工程,提升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

2.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帮带作用,把每循环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作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3.开展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活动,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学有目标。

4.通过开展公开课、"推门听课"、各类赛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六、关注学生,提高素质

1.开展素养提升活动。利用每天中午半小时时间,开展古诗词诵读、书法、计算力、阅读等活动,内容丰富,力求实效。

2.推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①安排好学校两间图书室和“观书苑”开放和阅读时间,增加阅览室流通率。②协同语文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阅读、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③每个班级利用晨间短课、放学路队等形式开展诵读活动。

3.做好艺体特长生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9月份的艺术节,元旦联欢晚会,广播操比赛、队列比赛、全校性的井盖创意画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2020年9月在区中小学生校园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市比赛;2020年中考音体美特长生过线率近80%,音乐两个全区第一,两个全区第二,这些活动基本以教研组为主,教务处配合,为艺体生选拔、训练、比赛提供便利。

4.组织竞赛,遍地开花。开展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是推动各学科的教学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校定期开展“百题无差错”“百词小达人”、“小科学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有趣,营造氛围,全员参与,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学期,我校在区“推进强军事业,创造百年辉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中,小学部获得第三名(一等奖),初中部获得第四名(二等奖)的好成绩。

七、取得的成绩

1.3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课。

2.在区初中学考科目命题比赛中,两位老师获得一等奖,三位老师获得二等奖;

3.在区实验教学说课评选中,四位老师获得一等奖,田宪艺老师获得二等奖,其中两位老师推荐至市比赛获得一等奖,同时推荐至省参加评选。

4.在区师生书法大赛中,一位获得二等奖,多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