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8 17:37:18

在线教育培训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K12;后疫情时代;教育培训机构;OMO模式

当前,虽然国外的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的各方面都在迅速恢复与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并非一个时间概念,它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改变,而这些冲击与改变将成为在后疫情时代必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2020·金融四十人年会暨专题研讨会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政策应对和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对此应进行充分的预前研究[1]。K12(KindergartenThroughTwelfth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K12阶段的学生数量将会越来越多,K12教育培训市场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以K12教育培训机构好未来(TAL)为例,就K12教育培训机构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并制定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1肺炎疫情期间K12教育培训机构的表现

在肺炎疫情期间,K12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了一场大考。爱学习于2020年3月的《K12教育培训机构疫情影响情况调查报告》指出,肺炎疫情给K12教培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87%的机构表示已经受到较大甚至严重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是营收减少、场地租金压力大、人力成本高;60%的机构预计上半年净营收将遭遇滑铁卢式下跌,跌幅超过50%[2]。不过现在看来,K12教育培训机构大多挺过了难关,这主要得益于这些机构积极的应对举措,譬如,规模大的企业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规模小的机构则采取压缩成本或“冬眠”模式渡过难关等。以好未来(TAL)为例,疫情期间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1课程方面:全部转型线上,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TAL好未来将线下课程全部转型线上,于2020年1月26日宣布课程全国免费,是最早提供全国免费课程的企业,比新东方还早1天,其“停课不停学”方案获北京市推荐,上榜工信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同时,大力丰富课程内容,不仅开设了语数外主科,还开设了编程、围棋、通识等拓展课程以及家长课堂等;教材版本方面,于2月14日在原有全国统一版本基础上新增沪教、北师、苏科、浙教四大课程版本(初中),而其他机构普遍采取全国统一化课程。另外,积极约请名人大师上课,各领域专家大咖相继出现在学而思网校的课堂上。

1.2市场方面: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拓展线上业务

与其他平台积极合作推广课程,譬如2月1日起联合“央视频”共推免费直播课,2月2日携手“学习强国”为全国中小学生推出“在家上学”专题,腾讯将学而思网校免费直播课接入腾讯旗下的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平台,民生银行联合好未来(TAL)旗下学而思轻课推出了“疫情期间小学生免费学”公益课程等;保障线上运营,减缓线下的网点扩张计划,致力于提高利用率和运作效率;以1040万元收购线上一对一外教赛道四大头部企业之一的DADA英语,拓展线上业务。同时,抢占低线城市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3管理方面:做好防疫培训,做负责任的企业

一是开展针对疫情的员工培训,于48小时内完成了《在家办公三板斧》课程的制作,数万员工在线上学习了这一课程,提高线上办公效率;二是保障员工健康,开展每日健康打卡活动,为好未来(TAL)一线的员工调度2万多个口罩,随疫情的发展,好未来将在家办公的时间延长到3月6日;三是成立抗疫基金,做负责任的企业,2000万元捐赠给武汉市慈善总会,用于采购医疗物资抗击肺炎疫情,8000万元用于教育专项,即项目对学生和学校不收费;四是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课程与直播服务,自2月10日起,从周一到周五与校内时间同步推出各学科全年级免费直播课和自学课,向全国用户开放;提供在线教育及疫情信息管理服务,启动“避风港计划”,向全国4万多个教培机构免费开放直播云线上教学系统,为累计2000万人次学生免费在线授课达200万课时。通过这些针对性措施,好未来(TAL)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学而思网校收入维持高增速,占比明显提高;用户结构产生一定变化,低线城市用户占比有所增加,低线城市的收入贡献也得以提高,下沉市场取得成效。当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肺炎疫情暴发影响利润,出现公司上市以来最大亏损,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疫情加剧在线生源争夺,好未来加大了线上营销力度,营销成本持续走高,加大了公司的成本压力;“轻课”爆出财务造假,引起好未来市值暴跌,提示了加强员工管理的重要性等。

2后疫情时代K12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疫情被基本控制,另一方面人类又将与疫情长期共存,人们疫情防控意识增强,政府应对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各产业抗击疫情冲击的能力增强,互联网在营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就K12教育培训机构来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生产及学习习惯的新变化

疫情期间,社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各行各业都在变化中求生存,为应对疫情产生的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生产及学习习惯。在教育领域,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国家号召,各级学校纷纷开设“线上课程”,教育培训企业也纷纷将停办的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以好未来(TAL)为例,其学而思网校APP日下载量激增,2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幅超300%,APP日活一路猛增,好未来单季度平均学生数迎来FY2020新高[3]。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促进了人们受教育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改变,为今后的在线教育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在线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同时凸显出来,譬如课程内容的千人一面、师生互动的缺乏、技术设备限制带来的视听效果不佳等。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下教育逐步恢复,线上教育回归常态发展,如何处理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关系,既是当前教育培训机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今后决定企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2.2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譬如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病毒研究、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培训领域,AR、MR、VR、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教育场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5G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这些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将越来越深。尤其是在线教育,技术的优势将会极大地弥补其与线下传统教育竞争中存在的不足。疫情期间,很多中小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缺乏线上教育平台,而被迫关门歇业,一些技术雄厚的大企业则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好未来在获取线上用户、收割流量方面表现良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线下业务的压力,缓解了疫情的冲击,同时打破空间地理界限,使原本难以触及学而思线下课程的低线城市用户被触达,下沉市场取得成效[4]。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还体现在新技术的投入与运用上,而且这将直接决定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

2.3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居家办公”“在线学习”的需要,一些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纷纷抢滩教育培训市场,催生了“腾讯会议”“钉钉课堂”等在线办公、教育的平台;教育培训市场的头部企业如新东方、好未来等,也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迅速地收割用户、拓展市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市场触达率提升至72%,如好未来(TAL)在疫情期间正价长期课程学生人数同比增长56.5%,主要原因是线上课程的学生人数增长迅速[5]。进入后疫情时代,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其中行业巨头强者更强,微型教培机构则依托自身的灵活优势觅得生存空间,而一些没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中小型教培机构将面临洗牌,教育培训市场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3后疫情时代K12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策略

3.1聚焦课程建设,深入推进OMO模式

课程内容始终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课程建设仍是后疫情时代K12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后疫情时代,要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紧抓课程质量,加大教研投入,吸引优秀师资,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差异化课程内容和服务。同时,要大力推进OMO模式,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OMO(Online-Mobile-Offline)模式,即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教育行业的精细化运营,给老师赋能,给客户赋能,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果,集两者之长,实现“1+1>2”的效果,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加强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

教育培训机构除了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发力外,其竞争力还体现在技术的渗透上。疫情期间,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企业正是凭借着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才得以渡过难关;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又不能像微型企业那样随意“关停”,最终导致破产倒闭。后疫情时代,随着5G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行业正迎来智慧化升级,互联网、AI、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新技术正逐步落地教育行业。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将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产生的大数据可视化,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导出分析结果,让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更精准的了解,促进个性化教学;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并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监测过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因材施教;增强现实与3D动画交互技术结合实现影像合成,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问题难度,使学习更直观与有趣[6]。

3.3积极拓展业务和规模,打造品牌优势

疫情前K12教育行业集中度低,多为微型企业,竞争格局极度分散。疫情发生后,很多中小型企业迫于资金和技术压力被出清,而龙头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扩张在线教育,抢占低线城市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的OMO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而线上教育的行业壁垒相对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在这个领域立足,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技术、资金等优势,抢夺流量,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K12教培机构应该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拓展市场,通过技术投入和产品建设,积极打造自身的品牌优势,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品牌建设关键要抓以下四点:其一,紧抓课程质量,吸引、培养优秀师资;其二,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用户体验;其三,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其四,加快市场布局,精准营销。

4结语

进入后疫情时代,由于线上教育将继续加速渗透,打破时空限制,K12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K12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改革与创新,以产品为核心、以技术为先导、以服务为纽带,打造出自身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周东洋.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N].中国贸易报,2020-08-14.

[2]K12行业疫情期间调研报告:60%机构上半年营收减半[EB/OL].(2020-03-09).

[3]艾媒咨询.教育行业数据分析:2020年3月16日学而思网校APP日活用户为22.73万[EB/OL].(2020-08-14).

[4]王上.好未来用户结构向低线城市转移|财报会[EB/OL].(2020-04-29).

[5]国金证券.好未来(TAL.US):卫生事件期间线下受阻,线上持续高增[EB/OL].(2020-08-05).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远程培训;在线教育;在线考试;培训班;课程学习

专业培训系统是由中国邮政培训中心建设和运营的面向全员、覆盖全网的在线教育平台。有效提升企业教育培训效能,有力地支撑了邮政企业战略转型发展和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1]。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主流和趋势,中邮网院亟需转型升级,以更好地实现办好网院为企业和员工服务的目标。

一、平台需求分析

建设云学习服务支撑系统,采用私有系统环境和公有云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高效快捷稳定地对全国学员提供学习服务,见图1。

二、平台架构设计

在平台的接入端提供全局的负载均衡功能,具有大量、高并发的接入请求处理能力;业务应用通过服务注册的方式调用基础服务功能,在对平台内部的并发服务请求中同样提供负载均衡功能,在保证事务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响应机制。采用消息处理方式,在服务请求量大的情况下采用异步调用,保证用户体验的友好性。基础服务功能采用模块拆分的方式保证各服务彼此独立,某一个服务的改造升级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功能,便于平台未来的功能扩展。根据数据库中数据量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项目的业务状况,采用垂直和水平等分库分表策略提高数据的操作效率。伴随着数据积累,可以对沉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整理、分析与挖掘,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技创新提供数据基础,见图2。

(一)系统总体部署设计

专业培训系统服务器位于中国邮政网络学院机房中,部署新增的服务器硬件,使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应用服务器资源池,配合机房原有硬件部署。数据由培训中心的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库数据访问采用Hibernate方式,数据传输包括用户直接输入走https协议、系统直接的数据传输采用包括webservice、rpc、httppost等协议传输。

(二)相关系统设计

专业培训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1.数据内容。对于与其他支持系统接口,根据具体需求,定义需要从其他系统中获得的数据,并且要明确数据的长度、类型等。2.数据质量。3.业务编码。相关的业务编码应遵循行业标准,保持统一。

(三)系统功能设计

专业培训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我的培训、班级考试、我的成绩单、培训档案、课程学习等[2]。1.我的培训。包括:培训班查询、公告查询、班级详情、正式报名、旁听报名等[3],见图3。2.班级考试。3.我的成绩单。4.培训档案。查询学员所报名的培训班列表,并可查看成绩单、班级详情,以及所获得的证书。5.课程学习。课程播放的点播和直播服务器在公有云上部署,并可横向扩展,本地带宽占用较多时,可及时将流量上云,保证学员点播学习和直播的流畅性,见图4。本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库表共86个,存储了学员信息、资料信息、培训项目信息、培训班信息、课程学习信息、考试信息、作业信息、公告信息等。

三、结语

在线教育平台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网上学习有力地支撑了邮政企业战略转型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缓解了工学矛盾,节省了大量培训经费,已成为集团公司重要的培训学习平台。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和员工学习需求的不断变革,原有系统平台也逐渐显现出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原有平台是基于PC系统构建的,在服务企业和员工移动学习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新趋势。二是现有培训平台各系统之间缺乏数据共享与信息推送的有效途径,需要进行平台一体化升级改造。三是单纯以全国中心机房PC服务器数量提升和本地带宽扩建为主导方向的硬件建设已达到了性能瓶颈,无法继续满足提升和优化员工在线学习体验的要求,需要适时引进云计算和云服务以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本文紧跟时代步伐,设计并实现了在线教育平台专业培训系统,以更好地服务和满足邮政企业和广大员工新时代下的培训学习需求。图4课程学习流程图

参考文献

[1]谢册,刘俊英,周晓新,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人才开发实践创新——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创新实践[J].继续教育,2018,32(10):11-13.

[2]铁治欣,林永兴,冉宇瑶.基于B/S架构的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9,18(10):103-106,110.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困境;路向

“人类塑造了媒体,媒体也塑造了人类。”[1]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刻嵌入社会各个领域,重塑着社会形态和社会空间,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我国也希冀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抢占未来的教育发展高地。为此,政府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之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服务样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见,未来已来,信息技术正在从促进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转变为内生动力,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来实现教育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在线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形态逐渐受到关注。2020年肺炎疫情暴发,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号召下,我国在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从高等教育领域看,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开展在线教学的高校达1454所,103万教师开设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107万门在线课程,总计1226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人次达23亿;[2]从基础教育领域看,2020年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27个省份相继开通省级网络学习平台,截至2020年5月11日,云平台浏览人次达17.11亿,浏览次数累计20.73亿次,[3]在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情境下,在线教育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而要真正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研判在线教育的价值,深刻反思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一、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价值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并非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更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次级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4]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线教育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时空、教学流程等,这使其在有效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中呈现诸多优势。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追求每个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后,党的再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上好学”的高位均衡上升为国家的教育理想。然而,在传统线下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聚集了大量教师的学校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间的竞争以及对生源的争夺使得教育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封闭性,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被部分学校垄断,教育公平性无法得到保障。不同于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且开放共享的线上资源。在线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移动设备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打破知识的垄断,从而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据iiMeida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显示,43.4%的受访用户认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共享课程资源。通过实施在线教育,传统封闭、单向的知识循环体系开始转向互动、开放、包容的共享网络体系,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也就能够接触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全面的知识,从而改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局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不断加快,学习逐渐被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场域,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日趋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学习形态。对此,2015年在发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5]在此建设逻辑之下,党的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线教育通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促使知识表征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元,教育教学资源也更加凸显出无限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通达性,[6]从而实现对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的突破,显著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机会。学习者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也不再被绝对的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所束缚,而是真正衔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习成为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性活动,没有边界、无处不在。疫情以来,很多高校利用ZOOM、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室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学术研讨,学生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即可在任何地方进入全球的任何课堂开始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学习进度。如2020年4月以来,我国依托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英文版、高教出版社的“爱课程”国际平台向世界推出了500多门课程,中国驻外大使馆也将我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向100多个国家推广。可见,在线学习真正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时空,学校场域不再是学习者接受教育和开展学习的唯一正规场所,[7]学习者也不必被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教师预设的学习节奏所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进程随时进入课程,灵活调整学习进度,真正获得终身学习和无缝学习体验。3.革新传统教育流程,带动教学的结构性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制的搭建是以传统权力模式为蓝本,关注中心权力,强调自上而下的运作,而边缘权力往往被忽视。[8]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都处在教师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控制之下,学习者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缺失状态,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必须接受教师预设的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进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反,在线教育则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所谓的自适应学习即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偏好和认知水平为学习者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避免所有学习者使用相同的课件,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9]在线教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并形成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其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下,使学生与教育服务提供方形成一种双向选择的状态,在线教育系统能够基于学习者相关学习经历的大数据分析而精准推送适合学习者的教育内容;同时,学习者也能够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方式,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地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不用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在线教育的智慧性和自适应性赋予了学习者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可能,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育流程再造。

二、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

近年来,得益于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融合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线教育也进入了高效智能的发展阶段,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专业教育机构还是商业性机构,都开发出了大量的在线教育产品,除了以数字教材、电子教案、课堂实录为代表的传统单向性在线教育资源外,还出现了大量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的师生双向互动在线教育资源,在线教育资源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多元化,O2O、OMO、双师课堂等新兴教育业态不断催生,在线教育工具越来越方便快捷,在线教育平台也日趋开放、个性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更加个人化和泛在化。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占网民整体的34.6%。[10]相应地,在线教育行业也获得长足发展。据艾瑞《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2020年教育行业累积融资1164亿,其中在线教育占比89%。疫情使教育行业业态不断进化,2016—2019年,教育行业整体线上化率由8%—10%提升至13%—15%,增加了5个百分点;但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线上化率升至23%—25%,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2573亿,同比增速35.5%。此外,在线教育已从最初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成人教育领域不断下移,K12学科培训、低幼及素质教育线上化率都得到明显提升,中小学联网率高达99.7%,在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纵深推进。后疫情时代,在新兴技术的大规模涌现和带动下,我国的在线教育将更加彰显移动化特征,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将更加颗粒化、精准化和统整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将更受关注,个性化学习将会成为关键目标和亮点,同时,在线教育中的搜索引擎也将更加专业,并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免费资源。[11]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有着诸多优势。肺炎疫情暴发后,线上教学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了“停课不停学”,2亿多中小学生通过在线方式顺利上学,这是史无前例也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12]然而,我国的在线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值得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面对新型教育生态的学习者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困境首先,学习者的在线真实学习能力受到挑战。肺炎疫情的爆发极大地加速了教育变革,教育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全新的技术塑造。虽然在线教育和居家学习替代不了传统的线下教育,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经历此次冲击之后主动拥抱在线教育,必将引发更多积极的改变,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线教育和居家学习在未来教育发展历程中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13]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其变革的终极价值追求都是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真正投入学习,经历真实的学习,尽可能减少不学习、无学习、假学习的现象。[14]对在线教育而言,要真正实现“在学习、真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在线教育营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学习者要更好地应对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资源利用能力。[15]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在线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管控和监管,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调查显示,疫情期间52%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在线学习中容易分心。[16]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线教育是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偏好进行自主学习、自定策略、自我调控,但部分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构建,认知水平相对有限,无法产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很难实现“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的统一。据统计,疫情期间29%的学生对在线教学表现得不太积极,30%的家长认为子女不太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在线学习。[17]在资源利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不具备分析、评价与管理资源的能力,面对海量的线上教育资源常常无从下手。可见,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规训与监管,在线教育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陌生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习者在线是否真正参与学习、是否有脑力投入、是否能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监管和开展自主学习,已成为在线教育发展过程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其次,学习者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一定冲击。在进行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长时间观看电子设备带来的视觉疲劳、视力下降、坐姿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发育。据教育部2020年6月对全国9省14532名中小学生的视力调研数据发现,对比2019年年底,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3.8%。[18]除对视力的影响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学生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效不理想或与家长矛盾加剧,又没有得到及时纾解,都会助长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2.高质量在线教育供需矛盾衍生的教育质量困境首先,在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较大程度地制约了在线教育的质量。在线教育迅速发展,但名师资源相对有限,开放的在线教育平台准入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师的身份边界,任何人都能以个人身份教学视频,成为互联网中潜在的“教师”,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尚未达到标准,这就导致了线上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其次,教育信息化水平不够高,使在线教育的纵深推进面临极大挑战。在线教育对网络环境和信息化设备的要求较高,但部分中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弱势阶层子女,以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因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在线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网络卡顿、平台崩溃等问题频发,难以支持常态化的在线教学,学生的高质量在线学习更是无从保障。最后,在线教育资源研发相对薄弱。线上教育的学习方式、路径、习惯等均与传统教育不同,但目前不管是用MOOC还是直播教学,基本都属于将线下教学搬到线上的“课堂搬家”,没有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性进行教育资源的创新和优化,尤其是高质量、个性化的在线教育资源较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高效的在线教育资源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在线教育效果。3.在线教育爆炸式发展下的管理困境随着在线教育的井喷式发展,大量在线教育平台涌入市场,部分学校也纷纷参与在线教育。为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良性发展,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但由于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监管依然面临多重困境。其一,监管理念尚未厘清。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其行业结构、服务模式、构成要素、教学产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线教育治理既是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线上延伸,又与线下治理有着明显的区别,成为政府、社会、行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19]“谁来监管、监管谁、监管什么、采取什么方式监管”等问题的解决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在线教育监管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体系等理念还不清晰。其二,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在线教育活动涉及多部门的事权交叉,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虽明确了教育、网信、公安、电信、广电等部门的监管职责,但监管尚在起步阶段,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还不够清晰,部门联动和协作机制还不完善,监管流程和执法手段等也不明确,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其三,监管模式相对单一落后。目前,各地主要采取备案审查、排查整改、建立黑白名单方式对在线教育机构进行监管,但在线教育平台存在体量巨大、服务隐蔽、冲击学校教育系统等特点,[20]对政府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如对在线教育内容的管理,可能面临讲授内容与备案内容两张皮的现象,且一对一的课程监管难度更大,难以有效避免忽视或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资源涌入市场;对在线教育师资的管理,尽管教育部规定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但实际上,教师资质问题并没有真正成为基本门槛,加之在线教育缺乏对教师的考核机制,这也使得在线教育师资管理难以实质推进。

三、我国在线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网络教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发展,肺炎的突然爆发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次疫情反映出平时被忽视的问题,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开学季的到来,全国依然处于疫情期间,开学的日期不得不延后。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已推迟。为保障“推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在疫情的防控期间全国中小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在正式恢复上课后,再对已在线讲授的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复习,以此来减少对教育的影响。

1疫情推动网络教育

在疫情时期,网络教育有了发展空间,当大部分产业还在观望时,网络教育产业迎来时机。疫情的爆发虽然影响了现有的传统教育,也让教育出现了“拐点”,促使着理想化网络教育早日到来。1.1政府机关积极参与指导工作。在疫情的防控期间,各个省都了有关这段特殊时期关于开展网络教学的指导意见。各个地区按要求展开网络授课,让中小学生在家开启了新的学期。各市教育局做好各地各校的网络教学的指导工作,结合互联网技术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在线直播授课、师生课堂互动、教学内容回看、课后作业、课堂测试、考试等服务。为了保证网络教学质量,一个可靠的网络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不同的线上教育方式,提高网络教育质量。2020年2月17日中小学生开始了网上学习,老师开始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工作也是打赢防疫阻击战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充分备课,最大的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1.2网络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阿里旗舰的产品钉钉提供直播授课平台,慕课、网易公开课等提供教学资源。除了中小学生的正常教学外,许多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放了网络教育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清华大学搭建网络环境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教育部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教育教育资源等。由于学校不能复课,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等一批在线教育平台迎来爆发的春天。雨课堂打破课时教室的时空限制,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预习习题、微课视频等在课前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点的梳理,由此,课堂的时间就释放出来让教师可以进行更多课堂互动,激活课堂教学。[1]

2网络教育效果评估

线上授课已有一段时间,主要以两种形式为主,直播、录播。授课内容的结构大致为PPT+教师讲解+慕课等平台资源+课堂考核。在上网课时,经常会有学生迟到或早退,学生对网课的时间观念较低,对课程的专注度不高,很容易走神,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利用电子产品上课易对其他的软件产生兴趣,老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并且大部分家长表示无法对儿女进行监督。普遍认为在线复课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重在基础,学生的自制力差,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但网络教育,学生、老师在网上的互动基本靠文字,降低了课堂的互动效果。如何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当下大热的话题,充分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形成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的体系,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线上复课必然有效推动在线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但后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成为发展的关键。

3网络教育优劣势

在线教育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名师优势,疫情之后加速市场调整,听过名师讲课的学生,将再很难将就普通老师,在线教育必然迎来一波爆发期。未来线上教育与线下融合也是必然趋势,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并存。3.1网络教育的优势。在疫情下,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尽全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网络上授课在保证学生教师安全的同时又可以进行教学工作,减少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一系列涉及的考试等方面。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依靠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将好的教学课程共享,方便学生们的学习。网络教育沟通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和课程的老师进行沟通、解惑答疑。网络教育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督促同学学习。现代在线教育是一种基于融媒体的在线教育,一种“在线+”教育,其独特内涵是:用适合教育内容特征的方式来选择信息媒体与网络平台,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表达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搭载到最具吸引力的媒体载体中去,努力创造出一种基于“人———机”交互原理,多主体、多媒体、多界面互联互通的在线教育共同体。[2]3.2网络教育的劣势。学生的自制力有限,对课堂的专注度不够,降低了学习效率。硬件设施问题,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有电脑,但是电脑配置、网络质量、电脑配件设施等问题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并且与课程相对应的作业习题需要学生们自行打印,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配备一台打印机。学生上网课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协助,家长复工忙于工作,没有办法参与孩子的学习。老师习惯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形式的转变,平台软件的使用,备课的内容等都出现了问题。在线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都成为了如何教好一节网络课的问题。[3]网络不稳定、同一时间网络拥挤、学习环境等不理想,由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网络授课,延长了屏幕使用时间,对学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农村网络设施的不完善,特别是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客观讲,网课教育适合职业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面对的是总想偷懒的学生,部分学生骨子里不想学习,没有动力,基础教育只能面授并督促。但职业教育是职业进修,有动力驱使,重视教育不能因噎废食。3.3网络教育的改进建议。授课方式、授课时长和课表做到灵活的调整,确保不增加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负担。网络授课延长了教师和学生们面对屏幕的时间,对视力造成了影响,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视力保护,控制好在线的时长,降低对视力造成的伤害。在线课堂期间,我们需要加强与教育平台的联系,最好能建立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对平台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的发现在教学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疫情考验着教育培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次科技对教育方式的助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手段的刷新,由单纯的录播无法实现与学生实时互动到现在的直播。老师通过教师端为在家的学生直播上课,线上可以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借助语音连麦、视频互动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线上教学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课堂氛围与面授存在差距,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师生互动交流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线上教学方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4]线上课堂可以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学生个人的课堂表现、课堂测试及作业等信息,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评估学习成绩。面对网络教育存在的弊端,需要考虑的是对现有的网络教育进行升级,扬长避短,发挥其具有的优势,对劣势进行改进,在线教育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可以高效、便利地学习,这种对原有授课方式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在线教育,也能够帮助学习者主动开展学习,提升学习质量。通过创新在线教育质量的管理途径,让其在发展中追求创新,也能为提升在线教育质量贡献力量。[5]

4疫情后网络教育未来展望

共享教育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有效手段,要做到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平台是重要的手段,模块化教育也是继续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的其中一环。加快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是加快教育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革命化的重要举措。未来的世界将是网络教育大爆发的时代,若看不到这一点,将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网络教育还可实现一些课堂上难以操作的物理化学实验,通过互联网的模拟技术实现实验的操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多人群中被接受和应用,但教育规律决定了在线教育实现质的飞跃还需时日。在2010年,我国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库。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长期研究未来教育的发展,他再次呼吁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本次疫情,让我们更快一步的接近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真正优质的教师资源共享,从而真正的实现以低成本提供优质教育,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变革,它凸显出平时被忽略的问题,网络教育在过去应用范围小,受益人群较少,经过这次疫情,希望政府牵头成立一个共享资源、技术,打造统一平台,推进国家教育资源的共享服务,从而真正实现网络教育的理想化。

参考文献

[1]吴丹.雨课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科技风,2020(10):69-88;

[2]龙宝新.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在线教育高效化的行动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26-28;

[3]付卫东,周洪宇.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14-18;

[4]李克寒,刘瑶,谢蟪旭,王了,张凌琳,罗恩.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4(16):1-3;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5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云南省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三农”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从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推动其职业教育发展刻不容缓。云南省作为地处边疆地区的农业大省,至2020年底,云南省农村人口约为2358.07万人,占全省人口49.95%,同期全国农村人口占比为36.11%。面对云南省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需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潜力,通过培育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因此,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供给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供给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成为云南省各乡镇政府的热门话题。各地加强工作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主要由青年农民、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中的骨干农民构成,并由各级农广校,涉农中、高职院校以及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等第三方机构就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依托农业园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实训基地。2016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2]。涉农优惠政策要向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通过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权享受国家多项助农惠农政策,如农业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培训补贴、减免税费等。以上保障措施可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接受教育。截至2015年末,云南省形成了以省农广校为龙头,16所州市级分校、121所县级分校、551个乡镇、村教学班和5465名专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五级办学队伍[3],打造出集农民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构建起面向农村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提供了更多外部支持。

2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供给存在的问题

2.1涉农院校生源供给不足

云南省各高校以及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在农业人才的培育方面远远低于预期。由于长期以来,涉农专业不是热门专业,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涉农专业。此外,涉农专业自身发展的滞后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使涉农专业出现生源危机。即便学生就读涉农专业,少有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农业,选择从农的毕业生中,大多数为农村家庭出身。农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云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作为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生力军,需要云南省各高校、各职业院校努力培育更多农业人才。

2.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有限

云南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会根据农民类型不同提供不同时长的培训。一般来说,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两类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然而,由于受到生产的限制,农民无法脱离生产转而长时间参与培训。因此,培训开展的时间要尽量选在农闲时间,例如,对于种植大户,要避免春耕秋收的时节。从云南省各市州的数据来看,每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周期短至3~5天,长至15天,绝大多数培训时间不超过7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系统学习农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农业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只能掌握甚至只能了解基础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至于如何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中,仍存在较大问题。

2.3课程供给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时效性有待提升。当前国家提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自提出之日起至今并未发生太多变动,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云南省农业发展方式也发生变化,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需要立足于云南省的农业发展现状,及时做出调整,增设更多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课程。第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亟待提高。当前,由于受训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类型较为广泛,部分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内容以公共课程为主,专业性课程较少,针对性不强,不仅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需要,还难以满足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绝大部分课程以理论为主,脱离实际,难以与实际农业生产实践接轨。此外,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规范,对课程类型、时长及授课方式等都没有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第三,尚未形成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虽然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课程对于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院校、中高职院校等相关培训机构来说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但是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关乎云南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因此,要尽快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课程体系,这对云南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4教育供给模式亟待改善

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家庭中的“壮劳力”,让他们在承担家庭重任的同时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易事,即使有时间参加培训,只靠相关培育机构短期的线下培训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应该改善当前的教育供给模式,完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机制、加大线上教育的开展力度,让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有一个可以长期学习、交流的平台。当前,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虽然在提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但是线上教育的占比只有5%左右,这还不足以有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参与线上教育的意识。应该通过提高线上教育在整个培训中所占的比重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并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3对策建议

3.1提升教育供给质量

第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云南省各市州政府要学会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又可以回到这些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从事相关农业生产工作,解决了人才的去向问题。此外,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可依托当地的农业类院校资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涉农专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培育一批熟练掌握农业现代化科技的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拥有一支有热爱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且愿意扎根基层的教师队伍,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更完善的教师选聘机制,实施相关政策优惠引进更多优质师资,并对教师团队进行规范管理,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热爱农业的教师团队。第三,设置具有云南特色的、符合当地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课程体系。除了一些提高农民基本素养、传授农业基础知识的公共课程外,还需要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为导向,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此外,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课程,再对各个类型的人才因材施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

3.2更新教育供给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互联网+农业”作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兴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云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更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2021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制的《云南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要求培养一批数字化人才,“将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内容,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员、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其数字农业农村管理和服务能力”[4]。因此,要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桎梏,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能够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将优质农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促成大宗商品交易,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例如云南褚橙、文山三七、德宏小粒咖啡等。

3.3优化教育供给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不能只依赖新型职业农民线下的短期培训,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然而,当前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资源较少,资源的适配性也较低。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线上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丰富已有的在线教育平台。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占网民整体的46.8%。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0亿,较2018年底增长2.26亿,占手机网民的46.9%[5]。虽然在线教育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但与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在线教育课程却并未发生太大变动,只有少数平台上能搜索到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课程,例如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等。这类课程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对农业生产实践没有太大帮助。因此,需要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平台携手打造更多符合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能够与农民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线上课程。第二,要开发专门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平台。当前有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会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综合涉农服务平台——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该平台面向农民用户的App“云上智农”下载量虽高达989万次,但实际观看课程的人数不多。因此,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此外,我国面向农民群体的在线教育平台数量也较少。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国家、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合力搭建更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线上教育平台。第三,要改善农民上网环境。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欠发达省份,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国家和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着力改善云南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上网环境,加快普及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线上教育的发展。

3.4坚持政策引导

第一,国家坚持政府主导,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国家的统筹协调,改善培育条件,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大相关经费投入,营造更好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环境。制定扶持政策,提出相关对策以改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环境,增加对参加培训农民的教育补贴,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民参与其中。第二,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对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欠缺,要尽快出台更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支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接受教育,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权益。第三,国家和云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完善社会公众对新兴职业农民的认知,进而引导社会公众尊重农民。同时也要通过政策手段改善农民群体的福利待遇。只有全社会都关心农民、关注农业,才能形成尊重农民群体、支持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构建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宏观环境。

4总结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K12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策略;客户满意度

随着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大多数行业都开始尝试转型。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资源质量分布不均匀,发达城市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偏远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差。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为资源分布不均的地方提供新的教育可能性。2020年国家倡导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较差的学校也有机会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因为这些硬件设施及网上学习方式的普及完善,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会,名校名师可以在线为学生授课,让教育不够发达的地区可以接触更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K12在线教育就是在K12教育领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阶段)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学。教育部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同时艾瑞咨询网提到“成人教育依然占据市场主体,K12教育成必争之地”,这些信息足以证明K12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好,但K12教育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其发展初期仅有9%的占比。这是因为虽然市场对于K12在线教育有着极其强烈的需求,但是该阶段的学习存在不确定性,家长对于选择K12在线教育平台存在疑虑。但随着家长教育意识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下一代又对互联网特别熟悉的情况下,家长及孩子越来越能够接受在线教育,并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来增加孩子的学习机会。病毒的到来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生们开学都不同程度地推迟了,但是学习不能推迟,各大学校都实行了在线教授学生课业的方法,这将迅速推动K12在线教育的不断前进。但同时,在这次在线授课的浪潮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某些直播平台会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学生们进不了直播间,学生对授课知识掌握度不能检测等。

1K12在线教育平台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有着显著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方式不断改变,对于教育的支出也不断增加。近些年经济发展显著,国民消费支出结构改变,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根据2019年8月份发出的《中国互联网流量季度分析报告》来看,近两年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是增加的,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提升,越来越多企业瞄向了K12在线教育这个细分领域。就目前的K12在线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的运营渠道包括4种方式:自主研发平台、借助第三方平台、合资重组、与企业合作。规模较小的K12在线教育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型,而大型的K12教育机构则包括工具类、平台类以及资源类。K12在线教育的课程形式主要是直播课或者录播课,同时也会推出一对一的精品课程。一般中小型机构主要以录播课为主,而大型的K12在线教育公司如新东方课程类型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在业务的拓展方面,无论是小型教育机构还是大型教育机构均是以教学为主要的驱动模式。小型教育机构更加注重产品和师资驱动,而大型的教育机构还会利用营销和规模驱动业务发展。K12在线教育的主要营销方式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网络线上教学和合作模式[1]。根据艾瑞咨询系列报告来看,K12阶段的在线人数庞大,该阶段的学生及家长都是潜在用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使用K12在线教育平台的被调查者中超过七成的人居住在一、二线城市,其为主要发力区域,虽然现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使用在线教育平台的较少,但是随着网络普及,科技发展,网络稳定性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同感变高,三、四线城市也是巨大的潜在市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揭示了教育一直是我国最重视的。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大力扶持教育发展。这一系列的文件报告及发展趋势都可以看出K12在线教育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2K12在线教育平台运营面临的问题分析

2.1线上线下业务冲突,授课效率低

K12在线教育平台大多的在线课程都与学校系统课程有所脱节,无法很好地衔接。同时,线上的课程可能与线下的课程内容有所重复,但是授课效果可能没有面授课程那么好。这就导致学生及家长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只会择一选择[2]。大多数人觉得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会花费时间成本、精力,使用平台需要熟悉各项技能、功能,耗费的成本大大影响了线上学习的效率。综合来说,K12在线教育平台存在线上授课效率的问题。即使是面对面教学,初次学习时的内容学生也只能理解大约60%,线上授课的效率就更低了。现在的教育培训行业大多在强调推广、用户、流量,试图用一些营销手段来增加用户,恰恰忽略了教学本身。没有技术变革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就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立足于真正的教研,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平台才能留存客户。

2.2忽略个性化需求

在线教育使每个人能平等的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随着K12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众多的平台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烦恼。用户对平台资源的识别筛选能力有限[3]。平台可能无法针对每个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课程制定计划,平台用户基数太大,兼顾每个人不同的需求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及资金支持。

2.3缺乏技术支持

关于平台设计、学习产品设计以及交流工具质量问题上,存在较多人不满意的情况。例如学习效能工具功能设计不完善;学习效能工具性能不稳定等。产品页面设计的美观性及学习工具的响应性都涉及互联网方面的人才。从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在线教育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其形成年限并不长,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检验,还并不是那么成熟,可能存在相关行业人才较为稀缺的问题。在教育行业打拼多年的大多不懂互联网这一行业,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可能对教育行业一知半解,这样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筛选和培养。有些K12在线教育平台科学技术水平也不够到位,在老师遇见直播事故比如视频掉线等情况时,不能及时解决。好的K12在线教育平台不仅需要好的师资力量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支持。

2.4系统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冲突

大部分孩子其实自主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好。他们有的时候更需要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督促才能更好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任意时间及地点来进行在线学习,可以在等车间隙等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在线课堂可以将学校教育的系统化理论知识分解成多个小知识点,细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数在线教育课程是以录播的形式展现的,较为单一,缺少互动性。产品的功能、服务质量对K12在线教育平台有一定的影响。产品策略也是K12在线教育平台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企业的营销策略也要随之转换,学会创新,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而新产品的开发直接关乎企业的盈利和发展[4]。优秀的内容产品是极具商业价值的。K12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创建自己独特的产品内容,与其他平台有差异性,才能从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基于目标客户构建课程分类体系。在价格策略方面可以将免费模式与收费模式相结合。平台提供的免费课程可以吸引学生、老师进入该平台,增加用户流量。用户为自身需求付费使用差异化的课程及服务内容。平台通过这种策略成功实现盈利。平台可以参考会员制的模式,根据会员消费习惯及需求划分会员等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推销及收费计划,让用户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更好地体验产品和感受服务。在K12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对教师资质、授课能力的评价机制来更好地筛选合适学生的教师,同时在教师教学时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确保进行在线教学的学习氛围。

3对K12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的相关建议

3.1线上线下结合发展

线下课外辅导机构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教育市场,大多数家长仍然会选择线下教育。线上教育筛选合适的课程比较麻烦,而线下教育辅导机构通常是根据学生在校学习进程进行薄弱项加强以及课业辅导。基于这些原因,K12在线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实体学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服务K12阶段的学生[5]。同时也可以和较有名气的学校合作,上架其学校教师评价较高的课程,以丰富平台的课程资源,并且保证了课程质量。在这个阶段,学生有较大的课业压力,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在线学习。若K12在线教育平台将课程完全与学校的课程计划脱离,对学生来说,使用K12在线教育平台需要额外再花费时间,无法与课程学习无缝连接。因此,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是K12在线教育平台比较好的发展路线。

3.2实现精准服务的内容运营

K12在线教育平台需要精准定位。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学员的体验感,而不是过多的进行营销。同时要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掀起了大数据的浪潮,K12在线教育平台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课程的个性化推荐部分。可以通过分析服务器日志挖掘用户的习惯和兴趣,利用用户画像、关联规则等方式,建立一个立足于用户自身的,根据他的学习乐趣和知识薄弱点等的推荐系统。这种个性化的系统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和家长的课程选择与学习。3.3优化在线教育平台借助技术手段,聘请优秀的技术人员,对平台页面布局进行规划设计,优化平台的稳定性、响应性。在平台学习工具的设计上要注意人性化,而不是简单拥有某个功能的工具。首先,界面要符合现在的审美趋势,界面布局简单大方。其次,工具的交互设计要友好,工具功能齐全。工具使用方法简单明了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太过复杂的操作方法会增加用户的学习负担,失去工具辅助学习的作用。

3.4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4.1设立学习社区。由于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略微薄弱,平台要注重创建学习氛围。师生间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老师还可以在心灵上给予孩子关心与鼓励。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期待,会激发自我学习的热情。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平台通过创建虚拟学习社区来提高用户的学习场景体验。比如沪江网就在交互性社区建设上,设计了问答留言板块、社区交友板块和互动小组板块。3.4.2建立学习动力激励机制。在学生使用K12在线教育平台时,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可以对学习者每日学习情况打卡、听课时长、课后在线题目练习量进行考察,达到一定的标准就给予奖励。也可以对学习测评考试排名前几位的优秀学生奖励奖学金或者免费学习卡。激励措施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者的挑战欲与学习兴趣。

4结束语

K12在线教育平台的运营面临一定的问题,但是平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做好个性化推荐、优化平台设计及学习工具的维护、设立学习社区、建立学习激励制度等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K12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转化率和用户黏性。

[参考文献]

[1]孙晓萌,包韫慧.在线教育平台100教育内容资源运营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24(3):29~33.

[2]张劲松,章凤君.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5):134~137.

[3]吴安.在线教育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模型的分析验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6):117~122.

[4]吴懿伦,刘华坤.我国在线职业教育特点及趋势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24(5):17~21.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渐展现。在传统儒家文化对教育的推崇下,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利润空间较大,使得行业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给教育培训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在现阶段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培训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专业化的高效产品供销方式,成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的关键。

一、线下教学方面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由总部聘请专家进行VIP授课并现场录制,并将课程视频上传内部资源系统,建立企业自有的专家课程资源库,再由各地分校自行下载所授权的课程,根据自身安排组织学员集体观看的新型线下教学方式。在提高品牌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各地分校的大量成本,加速了公司在全国市场的扩张,对采取传统教师现场授课教学方式的企业形成了“课程质量优势”与“教学成本优势”。(一)提高课程质量。企业通过总部录制视频对全国学生统一授课,课程内容、课程进度、配套书籍等均由公司总部统一安排,各地分校仅需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播放时间,确保了各地学员所获得教学内容的统一。而且,由公司总部聘请的该领域知名专家,常年致力于项目的第一线,对培训内容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与见解,保证了各地学员所获得教学资源的优质。从两个方面共同提高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质量,为打造一流的教学服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降低人工成本。企业总部将专家授课视频免费提供给各地分校,分校只需负责宣传招生并安排教学,无须再为教学质量及教师课酬而担心。与传统的教师现场授课模式相比,最大程度保障了各地分校培训时间的及时灵活与课程质量的优质统一,避免了因教学人员个人水平的不足而给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节省了各地分校在人工成本上的开支。而且专家的教学经费由授课现场的VIP学员承担,无须各地分校再行分摊,为分校在各地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二、线上教学方面

打造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并开发移动客户端自有APP,打破传统的教师现场授课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仅提高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培训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而且通过系统的学习方案与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私人定制化的教学与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在灵活性与专业性两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学理念优势”与“教学资源优势”。(一)打破时空限制。通过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与移动客户端APP的结合,给消费者营造了一个集居家旅行、室内室外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培训新模式,使得即时学习变为可能,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学习自由度,也为所有不便于参加传统培训的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途径。在时间上,消费者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并多次重复学习;在空间上,消费者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场所而不必来回奔波,在时空两个方面共同为提高消费者学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教学资源丰富。在公司内部专家课程资源库的基础上,开发面向消费者的智能在线学习系统,通过个性定制的用户体验设计,客观真实的跟踪评价,制定用户专属的学习方案,并通过对用户学习情况的反馈确定客户跟进的方式及开发力度。利用大数据记录并整合企业自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与移动客户端APP为外延、专家教学视频与智能学习系统为内涵,为消费者打造师资更为专业、资源更加丰富的线上教学服务体系,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广告宣传方面

通过建立特色网站与其他网页广告投放、搜索引擎广告链接和社交软件快速传播等多种手段结合,构建多样化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增强企业产品的营销力度。通过社交软件群组的方式进行客户管理,增强与客户间沟通的同时降低客户管理的成本,借助社交软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快速扩大对潜在客户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产品营销体系和客户管理方式对使用平面广告与地面宣传的竞争对手形成“宣传效率优势”与“营销规模优势”。(一)增强营销力度。教育产品不同于实物消费品,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或经验输出来传递,并最终以学员掌握其中的技能为目的。传统的教师现场授课模式在销售过程中无法向消费者展示真实的教育产品,而视频授课模式可以视频为载体完整记录知识的传递过程,提高教育产品销售的便利性。同时利用视频文件的可操作性,通过互联网打造集客户咨询、产品体验、在线购买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了产品销售效率的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二)开发客户资源。通过现阶段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教育培训企业可以利用员工及客户的社交资源,提高产品的宣传范围与速度。根据消费者社交网络的同质性,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性,通过现有消费者将更多的潜在客户纳入宣传范围,快速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建立现有客户交流群与潜在客户体验群,通过开放式的集中管理,以组织者的身份引导客户对产品的讨论,使其在特定的氛围下逐渐产生对产品的好奇与依赖,最终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四、后勤服务方面

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类型对全国分校建立起特有的后勤服务系统,在人员培训、物料采购、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各地的分校都能够得到最直接有效的帮助。从而建立一个由总部直接控制,各地分校互联沟通的内部交流网络,将全国分校凝聚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企业整体,同时借助内部组织强大的影响给予所有分校最有力的支持,在局部地区的竞争中获得“员工素质优势”与“后勤支援优势”。(一)物料调配中心。分校日常教学对图书及宣传用品的需求巨大,但由于教学场地限制通常没有库存条件,且由于图书资料的定期更新,使得各地分校对物料的需求具有大量性与临时性。建立物料调配中心为全国分校提供调配服务,分校将所需的物资在系统内提交会第一时间反馈到总部,由调配中心根据种类需求及时间安排配送或联系厂家。各分校信息也会向其他分校公开,邻近分校也可通过系统进行原价调配,有利于协调各地分校教学资源的过剩与不足。(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全国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各级员工均有权上传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文件资料,及其对公司发展所提的书面建议。通过构建内部的沟通交流平台,将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员工对公司的热情凝聚,也将其所遇到的经验教训及时分享,有效的增进了内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打破了因地域而产生的分校间的隔阂,同时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视角,全方位地审视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为总部制定全国性的战略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反馈。(三)人员培训体系。建立公司内部的在线培训体系,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面向全国分校各个岗位定期进行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企业,相关教学设施及场所一应俱全,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进行远程培训,不仅能够同时向全国员工传达总部的最新政策,形成团结一致进退有序的企业整体;又能面向相关岗位全部工作人员培训业务技能,减少了分校选派个别代表去总部培训所产生的差旅成本及总部现场培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分校员工的整体素质,形成全国范围内对竞争对手的员工素质优势。

五、大客户开发方面

教育培训企业应根据其具体的培训业务,如中小学教育培训、大学生考试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创新创业培训等,借助专业的培训课程、优质的教学服务及良好的品牌声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区域市场大客户,与学校及地方政府共建教育培训课堂,打开学校与地方市场的同时为企业品牌实力做出了最好的证明,对局部地区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品牌效应优势”与“区域关系优势”。(一)全面学校共建。业务范围涉及中小学教育与大学生考试的教育培训企业,总部大都集中于北上广等教育水平发达的地区,应积极利用自身在相应学科考试中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尝试与各地中小学或高校合作,免费提供部分学科或考试的培训课程,共建网络教育体系及资源数据库供学生的日常学习使用,最终通过进入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方式,赢得目标市场学生消费者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在学生及其身边人群未来的消费选择中奠定坚实的品牌基础。(二)政府合作试点。业务范围涉及职业资格考试与创新创业培训的教育培训企业,可以尝试与人社局、教育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共建人才培训基地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提高当地居民的职业资格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提供义务的指导。通过相关部门作为主办方审批项目,教育企业作为承办方提供教育资源,再以第三方赞助的形式吸引广告商募集活动资金,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为企业品牌做出最好的宣传。

六、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发达的信息技术在多方面的积极应用,教育培训企业可以对各区域市场不同竞争对手形成全方位的巨大优势,如“课程质量与教学成本优势”、“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优势”、“宣传效率与营销规模优势”、“员工素质与后勤支援优势”、“品牌效应与区域关系优势”,为其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培训市场竞争中拓展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寻找到重要的依据,也为教育培训企业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参考文献】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8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可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还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实力和城市适应能力,推动实现“市民化”。总理在2015年3月5日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互联网加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是指对初进城市或者对适应城市有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再次教育,包括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和规划指导,以实现帮助农民工提高生存技能,转变生活观念、思想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尽快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的目标。[2]继续教育的理念是强调终身学习,这无论是对于务工前还是务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主体需求角度出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五种需求:

(一)满足生理需求,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

当前,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年龄呈缓慢递减的变化,从80后平均年龄18岁到90后平均年龄16岁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接受到初中教育,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他们并不符合城市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他们又想要进入城市自力更生,保证基本的谋生能力是前提。在“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中青年农民工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中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位列前三。[3]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比例远远高出其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想要融入城市社会,首先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能在城市中找到满意的工作,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继续教育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际应用技能培训等,这些都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生产生存中遇到的各种技能资质需求,根据调查,就建筑行业,福建省基层新生代农民工中参与过技能培训的人薪资水平高于没有参与过技能培训的人的16.8%。如果是获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那薪酬水平差距将更大。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薪酬待遇,更好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

(二)满足安全需求,获得城市生活的安全保障

马斯洛理论中,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方面等需要。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又一主力军,他们在城市定居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在城市打拼,如何保护自己的工作职位、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又一挑战。根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仅次于专业技能知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意识到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的。根据实地调查分析,针对“遇到纠纷选择哪种方式解决”中,选择“使用法律武器”的调查比例是46.2%,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了解只停留在“有听说过”的阶段占69.4%,针对“您觉得自己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吗?”选择“是”的占调查人数的59.6%,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正逐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迈入新的台阶,但因相关知识欠缺所造成的维权能力不足,维权韧力不足则需要继续教育来进行补充。为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生活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是必要的措施。

(三)满足社交需求,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追求更高,不仅追求充盈的物质生活,还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身份认同,获得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解决群体隔阂,除了制度因素外,形成这种隔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新生代渴望拥有更广阔的社交范围,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满足社交需求,这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了解城市文化、适应城市文化,缩小文化差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新生代农民工就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其次继续教育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涵养、审美水平、社交技能、兴趣爱好等,农民工通过参与各项文化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参与到社会交往中,这些都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缩小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体验城市生活,更好融入城市社交生活。

(四)满足尊重需求,获得城市社会的认可尊重

在特定的领域中,人们以某一种身份生存,可不管是哪种场域以哪种身份生存,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领域中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以“农民工”的身份生存,同样对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获得尊重有着强烈的需求,这种尊重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有实力有信心能胜任城市的工作、拥有良好的城市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希望自由有社会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较高的评价。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继续教育,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所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扩大了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向更高的管理层进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通过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优秀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奠定基础。

(五)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想要定居于城市的愿望相比于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更不愿意回到农村。他们有更强烈的拼搏意识和进取心,使得他们不仅仅满足挣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是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有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职业选择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的环境和职业类型,有超过76%的新生代农民工梦想是当老板,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事业。通过继续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身的职业规划,特别是18—25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进行学习培训,以长远的眼光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为进入自己理想的行业做好准备。入职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亦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从普通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人生道路转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成本较高

农民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博弈过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时,首先考虑的是参加培训的成本,只有当培训的成本足够小,且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不参加培训时,农民工才会倾向于接受继续教育培训。[4]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已意识到参加继续培训的效益,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更加强烈,但全国仍然有六成外出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当下继续教育成本过高。

1.经济成本较高

由于财政投入的限制,各个地区为新生代农民工所供给的公办性教育培训资源有限,就福建省成人继续教育资源来看,虽然很多大学有成人教育的机会,但入学门槛较高,许多农民工仍达不到入学要求,且学费较高。而针对农民工所开设的一些技术培训学校,由于大部分以营利性为目的,学费更高,对于一些青年新生代农民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除了企业内部的岗前技能培训,大部分企业是不太愿意为较低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额外的培训机会,即使有部分企业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但在培训期间给予的工资和补贴也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因负担不起培训费而拒绝参与教育培训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虽然最近几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力度,鼓励企业化教育机构的发展,鼓励社区免费教育培训试点的开设,争取为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可以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但根据实地调查,这些教育机构设点不足,供需结构并不合理。[5]

2.时间成本较高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因缺乏技能只能选择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一些工厂以计件的方式计算薪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自愿选择延长劳动时间。就福州某纺织厂的调查,该厂员工中每天劳动时间在八小时以内的仅占10.2%,且企业并没有为这些工人提供双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牺牲工作时间参与教育培训,加上大部分工厂远离城市,而多数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设于城市主城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时间成本较高,参与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能保证。这些都将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机会的损失,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技能培训,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传统式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继续教育忽视了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眼光,过于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这种传统式的培训,其效果只能是短期速成的生存生产技能,更多的是迎合企业、工厂的需求而忽略了对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内在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目标是融入城市社会,提升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规划和理想,新生代农民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培训的持续性和终身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意识很关键。[6]当代继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忽略了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的目标,制约其的全面发展。除了满足工作需要之外,继续教育的目标还包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铸造人格、提高审美情趣、常识普及等,然而,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法律常识、休闲娱乐方面的教育不多,这种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较为缺失,只单纯重视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人”的需求,继续教育也不能算成功。

四、“互联网+继续教育”特点和优势

“互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今年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近年来,互联网像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产生一股前所未有的神奇力量。“互联网+教育”也是如此,在新网络环境下,继续教育将迎来巨大的变革,为新生代农民工送来福音。

(一)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化教育

网络在线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产物,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互网络在线教育的规模也随之壮大起来。传统的培训教育其特点是将学习者从各个地方汇集在课堂,由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集中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中;而网络在线教育特点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信息传输到四面八方的受教育者手中,将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如今,以微课、慕课、在线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育载体,突破了传统教育培训的局限,将培训课堂数字化且继续推进专业培训中情景式、仿真式、探究式、生产式等教学方法的实现。[7]这对于繁忙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突破了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只要具备了上网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其次,网络在线化继续教育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每个农民工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网络继续教育另一特点是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匹配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弥补集体授课统一进度的缺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技能。

(二)开放性互联网平台,新生代农民工享有更多选择

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在开放的互联网领域中充斥着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其特点是公共物品属性,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库以共享的形式存在,用户平等地享有这些学习资料,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门槛被降低,因此互联网教育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增加受众数量。[8]在开放性的互联网领域中屏幕取代了黑板,一些非学历需求且经济能力有限的新生代农民工可通过网络下载学习资源进行自学,这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对于那些有学历和技能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育产业的兴起,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学历提升的机会,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筛选教育机构,且可以对各个机构开设的课程、老师、学费等信息进行了解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网络在线教育改变了传统培训学校现场报名的方式,通过在线报名方式、在线注册、在线缴费的方式简化了继续教育的入学程序。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继续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是“互联网+教育”的又一大特点。在线教育发展多年,早期的在线教育,主要是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利用互联网传递给受教育者,而这只能实施知识的传输,却无法实现实践性的培训,老师如果无法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将大打折扣,而随着腾讯QQ、微信等软件的普及,继续教育课堂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和服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且容易形成社区感,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其次,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促进继续教育学习方式的创新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实用化、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网络继续教育行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创新的网络教育产品如各种学习软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下载相关的应用软件来进行学习。官方的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亦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向新生代农民工推送学习链接,分享学习资源,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城市文化以及必要的生活常识、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持续性、开放性的教育将更好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互联网+”时代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学习技能

“互联网+”时代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其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9]信息时代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立足,就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生教育的理念,积极接受继续教育。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要抓住机遇,智能手机的用户数量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呈递增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与网络的距离越来越小。新生代农民工应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不再只是局限于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上网、聊天、游戏、网购等活动,应提高自身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不断地提高利用互联网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府要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网络使用技能,例如在新生代农民工集聚的社区,政府可以鼓励社区居委会或大学生志愿者等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互联网使用技巧的服务,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习得互联网学习技能,农民工群体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技能。新生代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网络运用水平,利用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才能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被淘汰。

(二)激活互联网教育产业

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式教育的优化补充,值得提倡和推广。互联网教育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继续教育产品,及时更新开发互联网继续教育产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互联网继续教育市场所提供的培训方法可以灵活化、多样化,以丰富教学内容、低价的培训费用来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网络继续教育产品,并加强网络在线培训的课程管理、效果评价的分析,不断提高使用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互联网教育更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所用。[10]互联网公司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深入基层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所在行业和其自身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科学的培训服务,开发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的继续教育产品。同时互联网继续教育要有内容,如果只是纯粹利用互联网做教育,而无法保证继续教育的内容的深刻性和实用性,那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所以,必须倡导“深刻教育”、“实用培训”。这就要求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不但要加大对互联网继续教育的支持,为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更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对网络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优势互补,净化网络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继续教育带来了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但无论网络教育如何发展,依目前的形势来说,网络继续教育还不能够完全取代课堂式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自律性、自觉性还不高而互联网的在线方式无法做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因此,互联网教育还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进行科学的课程制定、培训进度安排等保证其学习效果。互联网教学还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培育,既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践的机会,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同时,在运用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如果说信息是互联网带给新生代农民工的最大礼物,那么虚假信息就是最差的礼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生代农民工求知心切的心理,在网络上提供虚假信息,一些培训机构和不法分子甚至冒用一些名牌高校的幌子,通过网络宣传网络教育的虚假信息,如“一年取证”、“正规品牌大学文凭”、“包过”等,给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毁坏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教育的热情,对网络教育产业的信心。针对上述现象,除了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政府也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净化网络环境,设立官方的网络继续教育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作者:张青 李宝艳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重要讲话[EB/OL].

[2]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7—59.

[3]刘寿堂.继续教育:成就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必由之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70—71.

[4]陈文龙.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0—12.

[5]董阜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47—50.

[6]李雪蓉.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市民化路径[J].求索,2013,(2):260—262.

[7]苏兆斌,程璐,孔微巍.“互联网+”视域下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5):49—52.

[8]张梓英.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25—27.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赣州市;新媒体环境;音乐教育培训

赣州市是江西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江西省最为发达的城市,由于该地区人们经济生活水平较高,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相对较大,非常重视艺术培养,不仅有很多学生会接受艺术培训,而且还存在很多承认接受艺术培训,这使得该地区音乐教育培训市场非常繁荣,所以对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进行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让人们音乐教育培训情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笔者就针对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

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主要是面对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从该产业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已经成为赣州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该产业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中培训机构质量问题、培训内容问题以及整个产业的收费问题等等[1]。其具体内容如下。(一)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机构非常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品牌、无规模,在师资力量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常常出现教学不专业的现象。例如,钢琴教学在音乐培训中一直都是主流,但是进行钢琴培训教学的主要都是在校学生,其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自身缺乏教学经验,导致钢琴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展开,甚至处于低水平状态。还存在部分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中的培训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教师,其自身素质和能力更难以达到音乐教育培训岗位的要求。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考评制度以及监管部门,如此导致赣州市场上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自身教育能力无法得到保障,培训质量堪忧,严重影响了当地音乐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2]。(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学员通过相关考试,此种教育培训方式过于重视考试,扼杀了学生本身在此方面上的兴趣。如果没有重视对音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做好配套教育,忽视了素质培养,存在部分学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其中两到三首考试曲目学好,如此不仅无法学员自身的实际音乐能力,而且不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仅仅是通过枯燥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以满足考试要求,如此只会让学生感觉厌烦,无法体会到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该违反了艺术培养的初衷[3]。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在定位上出现了错误,其是为了考试而创办的培训机构,这使得其所有培训工作都是以考试为主,这也是应试教育本身所存在最为重要的问题。(三)收费标准不统一。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在招生上也非常混乱,各个培训机构的竞争毫无规矩,导致在竞争过程中存在乱宣传、乱收费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艺术培训市场异常混乱。赣州音乐教育培训市场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而且也没有权威机构对收费标准进行评判,造成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收费缺少有效依据,如此则非常容易出现二次收费的情况[4]。从上述内容中能够了解到,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市场发展还是较为繁荣,但是教学水平、教师素质等也是当下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再加上缺少对音乐素养的培养,收费标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需要制定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二、新媒体给音乐教育培训产业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的出现给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宣传对于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来说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新媒体的宣传让人们对音乐教育培训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能够了解音乐教育培训对于中小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具有意义,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二)利用新媒体实现在线教育和培训。在传统音乐教育培训需要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接受教育培训,而利用新媒体则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开展网上音乐教育培训业务,让中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培训时不会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就能够接受到专业的音乐教育培训服务。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拓展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范围,不仅是覆盖在全赣州市范围内,更是将业务推向全国,这对于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三)扩大音乐教育培训课堂。在以往教育培训时通常一节课人数都是有限的,而且培训教师时间和教育机构场所也都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而通过网路授课则改善了这一情况,不论多少学生的可以在网络上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如此则扩大了课堂范围,有利于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

三、基于新媒体环境下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构思

在新媒体中包含了很多数字化媒体形式,其中主要包括了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等,而当前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对新媒体的利用主要是以利于微信公众平台或是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在管理、教学等方面所涉及的相对较少。针对于赣州市当前音乐教育培训现状,结合新媒体技术,提出了的“新媒体+音乐教育”这一发展构想。(一)提高培训机构质量。由于音乐教育培训市场过于混乱,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因此,要提高互联网融合和传统产业两者之间的发展生态,这也是成为了该行业获得发展的一个基于,不仅授课地点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而且推广方式变得更多,覆盖面也更广[5]。培训机构可以在教学上丰富自身教学方法,拓宽传播模式,不断发展020教学模式。根据赣州市市场需求情况,在电声乐器和成人音乐教育这方面加大发展力度,从以往单点教学转变成为一对多教学,并且也可以开发远程教育模式。在线远程教育不会受到时空对教学课程所产生的限制,不论是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的学习,远程在线教育主要是针对乐理等相关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而集体教育则是将网络、视觉以及音乐融为一体,以此来提高音乐本身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因此,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利用网络平台能够与学员保持更加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开发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音乐教育培训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二)规范和完善教学内容。将赣州市范围内的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联网,并对收费标准、课件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实现统一化处理。针对于培训教师自身资质问题,应当根据音乐具体类别和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以此来对培训教师自身教育能力、教学内容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总之,通过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考核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教育质量,而规范教学内容则能够让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变得更加规范,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发展情况来看,其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当地音乐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丛生。文章通过对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媒体+音乐教育”这一发展构想,从教育内容、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使赣州市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有效建议,不仅希望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培训,满足其自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妮.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广东省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构想[J].黄河之声,2017,(21):30-31.

[2]顾琼.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现状及发展[J].当代音乐,2017,(06):97-98.

[3]黄萃.我国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06):113-114.

[4]方娟.浅议广州幼儿音乐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J].音乐时空,2012,(09):173.

[5]黄灏.武汉市洪山区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现状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在线教育培训范文篇10

一、“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规划,做好“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质量,缓解基层水利人员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水利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上级水利部门、继续教育机构、水利基层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2.构建线上继续教育云平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时空的学习需求以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作为支撑“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打造水利继续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将使优质教育资源趋向扁平化,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动自主学习,从模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为传统水利继续教育带来全面的变革。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实现方式,可以组建全国水利高校课程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继续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3.建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要加强对于参加网络学习的管理,成立由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作用,组成服务队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改革“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并非另起炉灶,线上教育也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应结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水利行业企业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实行把实体性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区域内构建多种层次、条块结合、开放共享、相互协调、虚实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通过制度机制引领,引导开发建设和汇聚各类优质水利行业培训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全面接受终身业务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1.谋划水利行业人才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做好“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水利发展人才保障,政府水利主管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人才队伍继续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构建以“省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建设“浙江省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及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浙江省水利人事人才信息管理APP”等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水利人事人才大数据运行,进一步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化、流程化。2.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目前,已开发建成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在线学习系统、职称考评系统等继续教育平台,基本建设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环境,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集成和数据共享,业务涵盖学员注册报名、自主选学、考试、学分认定、考核利用等各教学环节。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包括报名注册、信息审核、信息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建成以来,已完成1841人次的报名注册,人员涉及全省11个地市、厅属机关和直属单位。水利职工在线学习系统是实施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多种功能。学员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类别,按专业分类确定必修课和自选课,系统记录学员课时学习情况。系统也可选定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核。3.构建平台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继续教育资源水利行业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水利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水利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案例、防汛抗旱、水文等18方面课程;公共课程包括领导讲话、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社会管理、水文化等13个方面课程。至今为止,平台注册学习人数已达43000多人,建成水利各类专业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共计368门,可满足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自主选学、网上学分认定。学员学分成绩通过系统同步给水利职称评审系统,作为学员职称评审中重要的数据。4.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水利干部教育纳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推行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岗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学历教育工作方案》《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从业人员轮训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水利人员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制度。以水利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采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册资格考试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推行网络在线学习学分制,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学生网上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全省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使水利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水利单位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近年来,厅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464期,共培训59772人次。5.创新线下教育途径,有效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素养在做好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上继续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人才培养学习新途径。结合“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百项千亿”专家蹲点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院校老师等服务指导员到艰苦环境、施工工地上去锻炼,到重点水利工程上去“实地培训”,开展工程一线蹲点服务。水利院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工地等活动,帮助地方水利排忧解难。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技术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现场培训和项目聘用等方式,推广水利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举办“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技能大师等为项目带头人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训练。开展首席水利员的评选工作,组织首席水利员分批次到台湾交流学习,举办基于水利站长和新任水利员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层次多途径的水利行业线下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水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三、小结